公共政策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是指通过一系列阶段来解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包括以下阶段:
1. 警示阶段(Agenda setting):政策问题被提出并被放在议政议程之上。
2. 制定阶段(Policy formulation):政策制定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制定政策目标、方案和措施。
3. 决策阶段(Decision making):政策制定者在政策选择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终政策。
4. 实施阶段(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被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并通过相应机构来执行。
5. 评估阶段(Policy evaluation):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测,检查政策的有效性和达成目标的程度。
6. 修订阶段(Policy revision):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提高政策的效果。
这一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反映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动态性、逐步性和循环性,同时也强调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与性、多元性和合作性。
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阶段通常会包含其中。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① 理论。首先要建立观察现实的政策过程的参 照系统(reference system) ,经过分析,建 立假设。
② 资料。资料的精确性与相关性对于模型的构 建很重要,因为通过资料可以检验第一步建立 起来的参照系统和假设是否成立或需要改进。
③ 方法。主要是指模型应用中要使用的操作性
方法和检测方法。
4、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二、政策过程研究与政策过政策过程研究指对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 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现和检验。
公共政策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① 政策内容的研究( studies of policy content) 。 ② 政策过程的研究(studies of policyprocess) 。
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 段和17个小阶段。
2、混合扫描模型
埃齐奥尼(A畅Etzioni)提出的综合模型 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mixed‐scanning model ) ,它在试图保留广博理性模型和渐进主义 模型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其缺陷这一点上,与德 洛尔的模型所抱初衷是相同的。
混合扫描则因运用了两种摄像机阐述其基 本内容: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 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 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 度摄像机所观察的地区。
第二,有助于研究者简化和澄清关于政治和公共 政策的思考;有助于界定政策问题中的重要方 面以及通过提出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更好地引导我们理解公共政策” ;有助于 解释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

公共政策作业我赞成安德森对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划分,即将公共政策分为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五个部分。
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评价七个阶段,个人认为,其中的情报相当于问题的形成,建议等包含于政策方案的制定,规定等于政策的通过,行使和应用和终结包含在政策的实施中,评价即政策的评价。
另外,像拉斯韦尔的学生布鲁尔一样,我并不认同他对于评价和终结的先后顺序。
布鲁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创议、估计、选择、执行、评估、终结,其中创议和估计包含于政策方案的制定中,选择即政策的通过,执行即政策的实施,评估和终结都包含在政策的评价中。
琼斯把公共政策的过程分为11各环节,跟人认为这样的划分是将安德森的五个环节进行了细化。
感知/定义包含在问题的形成中,汇集、组织、表述、议程确立都包含在政策的制定,方案形成、合法化、预算都包含在政策的通过中,执行即政策的实施,评估、调整/终结包含在政策的评价中。
对于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对公众意见重视度偏低而对公共权力高度重视的国家来说,这些新理论框架并不适合我国现在的民主化程度。
接下来我就运用安德森的理论来分析一下我国节假日高速免费的政策。
案例: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一、问题的形成“小型客车在四大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通行所有收费公路”的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此举对于广大回乡探亲者、出行旅游者不啻于福音。
二、政策方案的制定2012年5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包括交通运输部在内的有关部门对重大节假日免收7座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已起草了实施方案,正在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
2012年9月12日,河北省、湖南省、内蒙古、四川省等多个省份免费细则相继披露。
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新疆、福建、河南、陕西、浙江、江西等身份相关细则正在审批中。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相关人士透露,交通部此前已敦促各地方尽快出台细节,预计下周所有省市细则将出台完毕,进入最后部署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
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
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
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
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
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政府重要的职责之一。
公共政策是指在政府制定的政策框架下,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出来的起到具有指引和引导作用的政府规定的总称,公共政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
在中国,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协调。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议题确定: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议题,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议题一般会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或社会团体提出,政府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最具备解决方案的议题。
2、研究分析:政府要在明确议题后,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非常重要,包括了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
要充分了解政策的影响程度,分析出政策实施带来的利与弊,同时还要探究方案的可实行性,制定出细化到实施层面的具体运作方案。
3、制定方案:在分析议题后,政府要对研究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筛选等多个方面考虑,最后选择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政府还必须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考虑进去,形成针对现实的公共政策方案。
4、讨论通过:制定出公共政策方案后,政府要将这些方案提交相应的立法机关讨论,通过立法程序来确立这项政策的法律地位。
5、公示宣传:公示宣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大众普及政策,宣传政策的内容、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使公众广泛了解公共政策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难点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然而公共政策执行同样也存在着问题。
政策的执行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公众的支持参与等,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以下列举了部分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难点。
1、法律框架问题。
某些公共政策存在法律框架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使得相关实施难以顺利进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公众的福祉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尤为重要和挑战性。
本文将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来讨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阶段和参与者。
下面我们将介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般步骤:1.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政府需要识别出公众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需要政府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调研和与公众交流来确定重要问题。
2. 政策制定目标确定:在明确问题后,政策制定者需要确立政策的目标和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行的,以便为制定具体的政策提供指导。
3. 政策形成和选择:在目标确定后,政策制定者需要评估和比较不同的政策选项,并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政策方案。
这包括评估政策的成本、效益和可能的影响。
4. 政策制定和草案:一旦政策方案确定,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政策文件和相关的法规草案。
这些文件应该清晰地阐明政策的目标、实施细节和相关的程序。
5. 政策评估和修改:政策制定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政府需要定期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这可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制定的关键步骤,涉及到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合作与协调。
以下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素:1. 组织和资源分配:政府需要组织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政策的执行。
这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协调,确保政府机构具备执行政策所需的能力和条件。
2. 制定实施计划和策略: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策略,明确各方的职责和行动步骤。
这可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3. 监督和评估:政府应该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这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概述

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合乎逻辑地看问 题,有明确的目标,在决策过程中,对所有行 动方案不断比选,最终选出最佳方案)。
1 广博理性政策过程模型 (决策者—理性人)
明确整套运作的目标 及各自的重要性 明确 每一方案的 全部预期 收益和成本 比较 净收益, 选择净收益 最高的方案
问题(problems) 解决方案(solutions) 参与人员(participants) 决策的机会(opportunities)
5非理性模式—垃圾桶模式
垃圾桶模式认为,组织就像一个垃圾桶,四要素被随意地丢 进桶里,并混合在一起。决策取决于决策者不经意碰上四要 素遇合的结果,决策结果是未知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模型特征比较 模型的理论假设 手段与目的 认识论基础 政策制定的依据 广博理性模型 经济人、完全理性人 从目标到手段 实证主义 科学性、技术性 渐进模型 有限理性人 从手段到目标 后实证主义 政治性、价值性
行为与结构
民主与精英的取向 理论色彩以及与现实的距离
个体以及组织行为
精英化 理想性
结构、制度
民主化 现实性
积小变大看上去缓慢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性的变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30广博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特点模型特征比较广博理性模型渐进模型模型的理论假设经济人完全理有限理性人手段与目的从目标到手段从手段到目认识论基础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政策制定的依据科学性技术性政治性价行为与结构个体以及组织行结构制度民主与精英的取向精英化民主化理论色彩以及与现实的距离理想性现实性混合扫描模型基本政策整体政策情景第一部摄像机渐进政策政策细部或偏离部分第二部摄像机埃岂奥尼提出的混合扫描政策过程模型325非理性模式垃圾桶模式垃圾桶模式认为具有三项特征的组织目标偏好模糊目标实现方法模糊决策者具有流动性其决策常决定于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的四股力量streams即四要素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 问题识别:政府必须首先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挑战。
这可能是通过对现有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来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咨询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来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2. 议程设置:在问题识别之后,政府需要确定将问题放入议程的优先次序。
这涉及考虑到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与其他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协调。
3. 政策制定: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法律、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从制定政策目标和方向,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的各个阶段。
4. 政策实施:一旦政策形成,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实施政策。
这可能包括制定具体的法律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以及建立机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5. 政策评估:政府还需要对制定的政策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包括评估政策的影响、有效性和效率,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以上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可能因国家、地区和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注重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元目标)
公平 效率 自由 安全
(二)政策方案设计
1、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紧扣政策目标 创新性 实际可操作性 多样性 独立性
2、政策方案制定的思维方法
经验思维:经验的联想和迁移 逻辑思维:理性的思考 直觉思维:非理性 创新思维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零起点方法 角色互换法
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 慈善组织管理 艾滋病人的治疗与康复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去西部支教问题 南京市公交车不进站台停靠问题 南京市卫生设施设置问题 文物保护 传统手艺失传
传染病控制预防 大学生自主经商 秦淮河水污染 大学生同居 城市假乞丐 台湾问题、新疆、西藏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动物保护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共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城市拆迁户安置
每个理事国有1个投票权。程序性问题由15 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赞成票来决定;实质 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通过,其中应包括所有5个 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弃权不被认为是反对。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国一致”规则。按照这项 规则,任一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表决的议案即 被否决。这就是"大国否决权"。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10万大军越过伊科边 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仅用10小时就占领了 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海湾危机问题 进行辩论投票,以全票通过了授权国际社会“使 用一切必要手段”的安理会678号决议。中国 政府投了弃权票。
案例: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应对方案及实施 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美苏两国在冷 战时期一次最严重的对抗。1962年7~10月 间,苏联政府征得古巴同意后,将导弹秘密 运至古巴,在古巴境内部署了携带核弹头的 中远程和中程导弹,并设置导弹发射基地, 以“保卫古巴革命和安全”和对美国进行 威慑。美国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这一严重 的安全危机,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迅速 提出了六套方案:
政策过程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终结
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的流程 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 案-采纳方案-政策合法化 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问题的确认
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 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 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 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 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 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 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或公共问题。
军队首领
独裁
独裁
五、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特征
行政层级复杂 政治格局:中共党委、人民政府、人大、 政协 重大政策决策程序:党委提出政策建议 -协商-人大决定-政府执行 机构决策模式: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 文件草案-协商-人大通过-颁布或首 长签发
决策系统: 核心结构是各级党委 中央政府部门在决策中作用关键 智囊系统: 行政性、半行政性的政策研究组织 信息系统: 统计机构 逐级汇报 信息咨询中心 民间信息咨询公司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是客观存在的; 已经为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出; 显然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 突; 已经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并能被列入政府的政 策议程
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农民工权益保护 大学生就业;下岗再就业 特殊群体教育、保障问题 春运问题 腐败问题 环境问题、旅游区的环境保护问题 粮食问题、人口问题 医院乱收费问题
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类型
原始民主制 神权制 君主权 议会制 人民代表制
决策权归属 最高决策者
全体成员 神 神或专制君主 人民 人民 全体会议 僧侣、宗教领 袖 皇帝 议会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
决策方式
合议 独裁 独裁 合议、三权分 立制 合议、民主集 中制
法西斯制
军人独裁制
法西斯国家
独裁者个人
政党领袖、 国家元首
2、可行性评估 政治可行性 行政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四)政策方案的抉择
1、公共政策抉择主体 国家元首 行政首长 民意代表 法官 执政党及其首脑 军事机关及其首脑
2、决策者要注意的问题
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发挥个䪺决断的作用 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 公共突发事件 油价上涨出租车价格调整 城中村改造 城市行道树树种选择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空调车价格 失地农民的保障 高考制度、分数线不统一、高考移民 婚检 在校大学生结婚 同性恋问题 大学生就业实习制
公务员收入 南京古建筑保护、南京地铁票价 假币 贫困问题 乙肝歧视 教育费用过高 社会治安 家庭暴力 高薪养廉 女性权力与地位 单亲家庭 可持续发展 大学普遍扩张 户籍制度
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英联合出兵攻打伊拉 克。这次战争不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翻版,而是 美国的“倒萨(萨达姆)”计划在安理会遭受很大 挫折的情况下发动的。自2001年底,小布什政府 就加快了“倒萨”准备活动,并希望通过外交努 力,像1991年海湾战争一样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 授权,组成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但 美国"彻底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方案遭到了法国、 俄罗斯、中国三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多数非常任理 事国的批评,特别是法国,公开表明要对美国方案 行使否决权。眼看安理会通过无望,美国不得不 放弃安理会表决,决心绕开联合国,单边发动对伊 拉克战争。尽管美国迅速取得了胜利,但其合法 性和正义性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
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及其作用 政策执行的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
政策执行及其作用
一、概念 是政策执行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通 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 使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
三、公共决策的规则
决策规则:决策主体择定最终政策方 案的程序和方法。 政策制定主体采纳的基本决策规则主 要有两种:全体一致规则与多数规则
案例:联合国安理会的决策规则与伊拉克战争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在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它有权调查 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局势,敦 请争端当事国采取和平方法解决争端,有权断定威 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为,并可采取经济、 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等等。联合国安 全理事会由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 英国和美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1965年前 为6个。任期2年,不得连选连任)。
这一问题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 列入政府议程。200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正式转发了北京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 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流动 人口子女入学提供了政策依据。从2002年9月1日 起,北京市符合有关借读条件的流动儿童少年在得 到有关部门开具的“在京借读批准书”后,可到暂 住地附近学校,从新学期开始,将降低借读费用的 标准,从原来小学一学期借读费500元降到200元,从 原来初中一学期借读费1000元降到500元。但由于 经济上的原因,很多流动学龄儿童不能进入正规学 校读书。这一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1)无所作为; (2)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 (3) 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接触; (4)派遣美军入侵古巴; (5) 实行外科手术式空袭; (6) 海上封锁。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下令派出200多 艘军舰和25万军人封锁古巴周围的海域,以阻止 苏联继续向古巴运送导弹。美苏两国实际上处于 战争的边缘。在其后的10月27日的封锁局势中, 美国一驱逐舰曾向苏联潜艇B -59发射震荡炸弹 威吓该艇,这险些引发两国之间的核大战,只因苏 联舰长异常镇定而化险为夷。不久,美国以从土 耳其撤出导弹作为交换条件,请苏联同意从古巴 撤走导弹。28日早晨,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际 政治压力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 美国总统肯尼迪则下令停止了海上军事封锁,"导 弹危机"宣告结束。
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关于决策权力分配 与配置,决策的程序、规则与方式的制 度。
一、决策权力及其归属
历史地看,最高决策权力的归属有 六种纯粹形态: 族权(全体氏族成员) 神权 王权 民权 国权(法西斯决策体制) 军权(威权体制)
二、决策权力的配置
(一)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
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时机和条件
大众传媒对政策问题反应强烈 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 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 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 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
推动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
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超过承受能力 5、表达方式失当
集体理性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
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维缺陷
(三)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1、预测性评估 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 投入-产出分析 时间序列法 回归分析法 趋势外推法 马尔柯夫模型
政策规划的程序
(一)确立目标 1、意义 可以为政策制定指明方向 有利于指导和控制政策实施 可以为政策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标 准 有利于政策研究者在思想认识上保持一 致
2、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实事求是,有很强的针对性 尽可能具体、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 具有合理性 多重政策目标具有协调性 适当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