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_灰雀
《灰雀》课文朗读
《灰雀》课文朗读一、课文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二、朗读指导。
1. 字词读音。
- “胸脯”的“脯”读“pú”,不要读成“fǔ”。
- “婉转”的“婉”读“wǎn”。
2. 语气语调。
- 描写灰雀的部分,要用轻快、喜爱的语调。
例如“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里要把灰雀的活泼可爱读出来。
- 列宁的话要读出他的温和、善解人意。
比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之情。
- 男孩的话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语气。
开始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这里要读出他的心虚。
而后面“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三年级课文灰雀读后感
三年级课文灰雀读后感《灰雀》是一本寓言故事书籍,讲述了一只小灰雀通过不断努力和勇气,最终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取得美好的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小灰的小鸟,他非常羡慕黄蓝两只鸟,因为他们能飞得非常高、非常快,而小灰却飞不高也飞不远。
看到别的鸟儿飞翔在天空中,他内心始终充满了无尽的羡慕和不满。
有一天,小巫师告诉小灰一个方法,只要将两片鸟翅膀交换一下,他就能变成黄蓝两只鸟那样高飞了。
小灰满怀信心地尝试了这个方法,然而却并没有如愿以偿。
原来,黄蓝两只鸟的能力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而是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努力才获得的。
小灰终于明白了,只有通过勤奋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小灰失败之后,他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他跳跃、飞翔、躲避障碍、用自己的小翅膀努力地飞翔着。
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灰终于变得越来越强大,他终于成功地飞翔了起来。
他可以飞得比以前高得多,远得多。
小灰感到了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他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通过《灰雀》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首先,我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
小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最终取得了成功。
如果他没有对自己充满信心,他就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所以,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
另外,我还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小灰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训练,最终才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真正的优秀之人,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
只有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灰雀》还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小灰一直以来都对自己不能像其他鸟一样飞翔感到不满,一直渴望变成黄蓝两只鸟。
然而,当他最终获得了高飞的能力时,他才发现原来飞翔并不是他一直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他发现从空中俯瞰大地,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
三年级语文灰雀_语文 -灰雀
三年级语文灰雀_语文-灰雀18.灰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这是难点。
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1.配乐感情朗读磁带、录音机等。
2.灰雀鸟的插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题意,激发兴趣老师出示课题《灰雀》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谁能猜猜它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学生可能答出:写灰雀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它怎么可爱;也可能答出写与灰雀鸟有关的故事等等。
)你们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全明白了。
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在自己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完成预习(一)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生字字音读准确,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
(3)按五步识字法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1)可用齐读,个别读,互相读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是否正确、流利。
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2)检查共有几个自然段?(3)检查学生查字典对词语理解情况。
坚定:不动摇。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4)了解学生如何记忆生字的:郊、惹、渣三字可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
散:注意右边是四笔“攵”。
或:偏旁是“戈”字旁。
第五笔是“”不要写成“一”。
坚:上下结构,下边是“土”。
(5)练习用生字组词。
要求先组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组其他词语。
可指出“散”是多音字:(sǎn)郊外,(郊区;郊游)散步,(散心;零散)惹人喜爱,(惹怒)面包渣,(土渣,渣土……)或者,坚定,(坚强,坚实,坚固)(6)指导书写:本课生字较少,又学过自学生字方法,因此本课可先把生字词学会。
《灰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
《灰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灰雀》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灰雀教学反思的写作思路。
灰雀教学反思篇一我教《灰雀》一文,没有想到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的理解是如此到位,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首先我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从课文的理解的内容入手,比如,在教学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把描写三只灰雀的可爱样子的句子反复读,认真体会,并且适时地给学生出示了相关的灰雀的图片,学生顿时情绪高涨,也从内心产生了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那么在接下来的描写列宁对三只灰雀喜欢的句子,学生也读得兴趣盎然,学生对于列宁喜欢三只灰雀的强烈感情也就不难体会了,尤其是学生对于下文中灰雀的丢失的原因也是自己体会透的,是因为小男孩太喜欢灰雀了,以至于想把它据为己有。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现在终于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我预习的时候就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灰雀是怎么丢的,我现在知道了。
”看来,学生读透了课文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的铺垫部分更不要放过。
其次,要注重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要做到让学生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尤其是让学生体会到这只灰雀大家都是喜爱的,但是怎么才算真正地爱灰雀呢?学生都能说出让灰雀自由自在地生活,关心它才算真正的爱,如果只为了自己喜欢,而把灰雀关起来,这不是真正地喜欢灰雀,课堂上,学生都能理解到列宁因看不到灰雀而焦急,但是,他们在时候,还没能真正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有关。
这时,我榜样朗读,学生的体会深刻多了,也能进入情境模仿,效果好多了。
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们想象一下,灰雀在小男孩那里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很多同学都能想象到小男孩会把灰雀关到一个小笼子里,灰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伙伴不吃也不喝,小男孩也很着急,因为他也十分喜欢这只灰雀,所以当列宁寻找灰雀时,他才有一步步的变化。
《灰雀》PPT课件
孩,就(
)地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
红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说:“一定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 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问:“会飞回来?”
男孩说;“没……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 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男孩肯定地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仰望 谷粒 诚实 肯定 欢蹦乱跳 郊外 惹人喜爱 或者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 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 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 唱,非常惹人喜爱。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 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 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 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 下,都要停下来,仰 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 渣和谷粒。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 下,都要停下来,仰 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 渣和谷粒。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仰望 谷粒 诚实 肯定 欢蹦乱跳 郊外 惹人喜爱 或者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 男孩,就问:“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胸脯 的灰雀吗?”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
《灰雀》PPT课件
列宁和男孩都爱这三只灰雀,你觉的他 们的爱有什么不同呢?你更赞同谁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爱
,因为
。
列宁自言自语地 说:“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 了。”
“没……我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 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 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 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
“一 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小男 孩在想什么呢?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胸脯”这个词语?
列宁到郊外养病,他每天都到公园散步。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 粒。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小小提示王:找出表示时间 的词语,圈一圈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 一天,一只( )的灰雀( 宁遇见了( ),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 ) ,列
)。
你看到了怎样的灰雀?谁能用一个词来说 一说?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树上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 红色的 ,一只胸脯是深红色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 歌唱 ,非常惹人喜爱 。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 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 三只欢快的灰雀,经常给 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灰雀:小形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 鸣叫悦耳,可为笼养观赏。群居在河谷、 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 的嫩叶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 雀。
1.为文章标上自然段。
2.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 字典,读通句子。
3.想一想:课文谢了一件什么事?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灰雀》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 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 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 语,摘抄描写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
单位: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执教:奚巧茹
灰雀:小形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 鸣叫悦耳,可为笼养观赏。群居在河谷、 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 的嫩叶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 雀。
列宁:全世 界无产阶级 的导师和领 袖。继承和 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学说, 也是前苏联 党和国家的 缔造者。
灰雀课文内容-灰雀原文
灰雀课文内容|灰雀原文
(编者:原本有三只灰雀,现在只有两只了,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灰雀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灰雀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灰雀》PPT课件
羽毛
羽毛颜色以灰色为主,部分种类具有 白色、黑色或棕色的斑纹或斑点。羽 毛紧密且柔软,可以帮助灰雀保持体 温。
灰雀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灰雀主要栖息在森林、灌丛、果 园和农田等环境中,喜欢生活在
树木繁茂、食物丰富的地区。
食物来源
灰雀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种子、 果实、昆虫和蜘蛛为食。它们会在 地面上觅食,也会在树枝上跳跃寻 找食物。
人类活动对灰雀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01
减少污染
降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对灰雀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障灰
雀的健康生存。
02
控制捕猎和贸易
加强对非法捕猎、贩卖灰雀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
识。
03
加强科研和监测
开展针对灰雀的科学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为制定有效的
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灰雀种群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
01
游戏目的:通过知识问答游戏,检验学生对《灰雀》相关知 识的掌握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2
游戏规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抢答,回答正确者获得 奖励。
03
问题示例
04
《灰雀》的作者是谁?
05
故事中灰雀最初为什么被捉走?
06
灰雀最终是如何获得自由的?
学生分组讨论会
讨论主题
《灰雀》中的主题和意义。
3
灰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在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可以将灰雀的形象 与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更加 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04 灰雀与生态保护
灰雀的生态价值
01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灰雀作为食物链的重要一 环,对于控制害虫数量、 保护农作物具有积极作用。
《灰雀》教案7篇
《灰雀》教案7篇《灰雀》优秀教案篇一《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
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
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二、初读课文。
发生了什么事?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
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惹:上中下结构。
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
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
你看它们可爱吗?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25课《灰雀》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25课《灰雀》课堂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 25 课《灰雀》的课堂笔记: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公园。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二、词语解释
1.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3. 严寒:(气候)极冷。
4.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5. 可惜:令人惋惜。
三、近义词
1. 肯定——一定
2. 本来——原来
3. 可惜——惋惜
4. 婉转——动听
5. 惹人喜爱——讨人喜欢
四、反义词
1. 仰望——俯视
2. 肯定——否定
3. 诚实——虚伪
4. 寒冷——炎热
5. 可惜——幸好
五、词语搭配
1. (婉转)地歌唱
2. (惹人喜爱)的灰雀
3. (自言自语)地说
六、问题思考
1.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
因为他很喜爱这只灰雀,想要据为己有。
2. 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的?
列宁没有直接批评小男孩,而是通过与他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并用自己对灰雀的关心来感染小男孩,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放回了灰雀。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 25 课《灰雀》的一些课堂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灰雀简介
灰雀简介
【物种名称】
灰头灰雀。
【画像】
【物种特征】
描述:体型略大(17厘米)而厚实的灰雀。
嘴厚略带钩。
似其他灰雀但成鸟的头灰色。
雄鸟胸及腹部深橘黄色。
雌鸟下体及上背暖褐色,背有黑色条带。
幼鸟似雌鸟但整个头全褐色,仅有极细小的黑色眼罩。
飞行时白色的腰及灰白色的翼斑明显可见。
虹膜──深褐;嘴──近黑;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缓慢的似灰腹灰雀,有时似三哨音。
亚种发出细柔的声。
鸣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台湾。
【分布状况】
地区性常见于海拔2500~4100米。
指名亚种为留鸟,由西藏东南部经华中至山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北部;在河北北部至北京西部;为台湾特有亚种。
【习性】
栖于亚高山针叶林及混交林。
冬季结小群生活。
甚不惧人。
灰雀课件教案_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课件教案_灰雀教学设计课文《灰雀》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教材简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orG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
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灰雀》课件
轻声读课文二至十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
会体会列宁的心情。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 脯的灰雀吗?”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 回来了。”
“会飞回来?”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 再也飞不回来了。”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 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 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 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 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 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 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小 男孩在想什么呢?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
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 没问小男孩呢?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
你到哪儿去了?”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小学 毕建平
列宁(1870-1924) 是全世界无产阶级 的革命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俄国共产党和苏维 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的主要创建人。他 出生在俄国伏尔加 河边的辛比尔斯克。
灰雀,是一种鸟,体形 小,像麻雀,羽色多样。鸣 声悦耳,可以喂养观赏。野 生的灰雀一群一群住在河谷、 溪流、树林中。食桦树、柳 树、榆树的叶子和种子。课 文中说的灰雀为。
列宁为什么笑?
我想对灰雀说:“ 我想对列宁说:“ 我想对男孩说:“ 我想对„„说:“
。” 。” 。” 。”
作业
1.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或 者关于诚实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 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有6句话。第1、2两句写列宁养病期间每天去公园散步,这是交待事情的起因。)
(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因为它长的美: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②它们活泼可爱,叫声动听。)
3.理解:“欢蹦乱跳”,“非常”各是什么意思?
(欢蹦乱跳:又蹦又跳,很活泼好动;非常:特别的意思。)
4.比较句子;把上边两个词语去掉再读读这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以上是训练学生先会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而且会先在理解重点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可提高学生爱动脑习惯,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
(二)我们接着往下学,看看列宁这样喜欢的鸟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着指名读2~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只灰雀不见了?
2.列宁当时什么态度?从哪儿可以看出?
课前准备
1.配乐感情朗读磁带、录音机等。
2.灰雀鸟的插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意,激发兴趣
老师出示课题《灰雀》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谁能猜猜它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学生可能答出:写灰雀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它怎么可爱;也可能答出写与灰雀鸟有关的故事等等。)
你们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全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在自己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
坚定:不动摇。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4)了解学生如何记忆生字的:
郊、惹、渣三字可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
散:注意右边是四笔“攵”。
或:偏旁是“戈”字旁。第五笔是“”不要写成“一”。坚:上下结构,下边是“土”。
(5)练习用生字组词。
要求先组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组其他词语。可指出“散”是多音字:(sǎn)
灰雀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郊外,(郊区;郊游)散步,(散心;零散)
惹人喜爱,(惹怒)面包渣,(土渣,渣土……)
或者,坚定,(坚强,坚实,坚固)
(6)指导书写:本课生字较少,又学过自学生字方法,因此本课可先把生字词学会。
(7)作业 :①写生字词。②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了解围绕灰雀发生的故事,教育我们学习小男孩的什么品质,还要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读课文,完成预习
(一)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生字字音读准确,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
(3)按五步识字法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可用齐读,个别读,互相读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是否正确、流利。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2)检查共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学生查字典对词语理解情况。
(书中原句好,因为“欢蹦乱跳”把灰雀活泼可爱的样子写活了,“非常”一词写出可爱的程度之深。充分体现了这三只灰雀引人注目,惹人爱。)
从哪儿看出列宁很喜欢它们呢?读出这样的句子,画出表现喜爱的词语。说说你对加黑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乐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你们一定很喜欢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看谁学的好,理解的深入。
一、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1、2两句什么意思?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列宁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样的鸟?这鸟为什么惹人喜爱?从哪儿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它们?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读。
3.列宁与小男孩有几次对话?每次对话列宁与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变化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这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着急:从“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可以看出,在“周围的树木中”说明列宁走了很多地方,“找遍”,说明列宁找的很仔细,找了很长时间。列宁与小男孩有四次对话。第一次列宁问小男孩看见过那只灰雀吗?小男孩说没看见。第二次,列宁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小男孩说,从中小男孩感到列宁对这只灰雀很担心,也很关心,列宁的爱鸟之心对小男孩是有触动的,因此第二次小男孩没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小男孩内心思想活动是很活跃的,他此时态度已有所变化,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还没有勇气。当列宁第三次自言自语时,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小声说,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小男孩被列宁爱鸟之心深深打动了。“多好的灰雀呀”,表达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深,“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如果把“自言自语”“可惜”两词去掉,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两词,只是说他知道这鸟丢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课文原句却表达了列宁对于灰雀的丢失无限惋惜之情,心里总放不下,因此自言自语。列宁虽然此时是自己对自己说,可小男孩听见了,被列宁爱鸟心切深深打动,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就看看列宁说:“会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但此时从小男孩说话时的神态:“看看列宁”,说明他说话时还有点心虚,胆怯,但必定是说出了鸟的下落。但列宁没亲眼所见,也不知是真是假,因此紧紧追问了一句,这时小男孩完全觉悟了,并已说出鸟没有死,因此坚定地回答:“一定会飞回来!”,“坚定”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原意是:坚决、不动摇。在课文中是讲小男孩说话时态度是肯定的,不含糊的。我们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鸟是被小男孩捉去了。我们怎么知道的:是小男孩自己说话时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断定他知道鸟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