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历史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
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1]”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
远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精细、细腻的绘画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笔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有一位大画家王维,他的工笔画创作为之后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宋代的到来,中国工笔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画家李唐、姚瑗、李公麟等人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工笔画技法的特点,画面中蕴含着极高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明代是中国工笔画的高峰期,当时的画家们尤其善于运用工笔画技法来表现细节和色彩。
明代有许多著名的工笔画家,如徐渭、唐寅、仇英、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继承了宋代工笔画传统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他们的作品不仅技法高超,而且也有很强的个性特点,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清代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当时的画家们继承了明代工笔画的传统,但也加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造诣。
清朝有许多优秀的工笔画家,如八大山人、石涛、谢希德等,他们的作品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都表现出了工笔画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近代以来,中国工笔画也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融合了西方绘画的一些元素,同时保持了自身独特的韵味。
近年来,中国工笔画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了认可和关注,成为了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它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拥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精神财富。
工笔画家简介
于非闇(1889~1959):中国画家。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
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
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余姚人。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
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
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曾创办尚美图案馆。
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
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出版《陈之佛画集》《艺术人体解剖学》等。
俞致贞(1915—1995.5.)女,汉族,北京人。
字一云,画室名百花书屋,著名花鸟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
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
后遵于先生之命,转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同年秋入“大风堂”,随张大千研习工笔写意花鸟画。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
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
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发展至明清至今,其影响深远。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也是丰富多彩的。
本文将从唐代开始,详细介绍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唐代是中国工笔画的萌芽时期。
唐代的工笔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这个时期的工笔画以细腻的线条和精致的描绘技巧而闻名。
著名的唐代工笔画家有张择端、吴道子等人,他们在工笔画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择端的山水画以其线条的流畅和质感的丰富而著称,吴道子的花鸟画则以其动态感和写实感为人称道。
唐代工笔画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色,为后来的工笔画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中国工笔画的鼎盛时期。
在宋代,工笔画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宋代工笔画家擅长以工笔精细的技法表现山水、花鸟等对象的神韵和气势,而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更是宋代工笔画的典范之作。
宋代工笔画家在表现对象的造型、色彩、形态等方面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技巧。
这个时期的工笔画家有赵津、阎立本等,他们在工笔画的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元代是中国工笔画的重要阶段。
元代的工笔画在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将寫意的表現手法和工笔绘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著名的工笔画家有顾恺之、董源等人,他们在工笔画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在传承唐宋工笔画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写意元素,使得工笔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
明代是中国工笔画的兴盛时期。
明代的工笔画家不仅在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代工笔画家善于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等对象的形态和气势,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著名的工笔画家有唐寅、文征明等人,他们在工笔画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使得工笔画在明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从唐代开始到明清,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花鸟画,工笔,历程]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自身特定的语言环境,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变化决定了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科,自诞生起,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千百年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工笔花鸟画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面貌,延续着中国人民的审美理想,并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了章法严谨,色彩艳丽的创作传统。
然而,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美术思潮纷呈,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古老文明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使得绘画在不断的转化与衍生中出现了新的形态。
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观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引入和相互借鉴,使得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一种艺术特征、形式语言、美学风格多元化的格局。
如何面对传统、西方、现代等多种艺术观念对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是当代花鸟画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中国工笔花鸟画自五代独立分科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延续着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并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生活,揭示自然中的美。
在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工笔花鸟画艺术的功效也逐渐由以自然怡情上升到借景抒情的高度。
然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需要一种寄托情思的艺术语言。
在此背景下,新一代工笔花鸟画应运而生,其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调节人们紧张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加之当今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各种艺术思想的活跃,工笔花鸟画得以繁荣并持续发展。
一、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概述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较长。
早在史前新石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在石头、骨头、玉器以及在陶器上进行绘画的尝试。
史前遗迹上留存的各种花、鸟、虫、鱼等形象可以说是最早的花鸟绘画艺术。
夏商周、秦汉、魏晋时期,在玉器、铜器、陶器、木器、丝织物等物品上也出现大量的花鸟装饰,就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象征。
魏晋以后花鸟画逐渐从人物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它与人物画、山水画构成中国传统绘画体系。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以细腻、准确的线条描绘以及强调用笔的精细描绘来表现对象的传统绘画形式。
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等历史时期的发展,而后在清代达到了顶峰,到现代也有一系列的发展。
以下将对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做简要介绍。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工笔画主要用于绘制经典文学作品的插图,作为文人雅士的绘画技法而存在。
在宋代,中国工笔画开始独立发展,不再仅局限于插图的角色。
宋代工笔画多以水墨、淡彩为主,以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等主题为主。
元代时期,随着元旦徽州画派的兴起,工笔画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工笔画注重色彩的运用,用彩色绘制人物,使画作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时期,工笔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和绘画家,如巨然、仇英等人。
明代工笔画不仅有绘制人物题材的作品,还有花鸟、山水等题材的作品。
在明代,工笔画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流派。
到了清代,中国工笔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工笔画以绘制人物题材为主,画家们在人物造型、服饰细节、面部表情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清代工笔画家黄伯思、李可染、徐悲鸿等人都是杰出的代表。
清代工笔画还在花鸟、山水等题材上有所发展,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的引入,中国的工笔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笔画逐渐开放,吸收了绘画的多种技法,融合了西方的绘画理念。
这一时期的工笔画家们,如吴冠中、于非闇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工笔画在形式和风格上不再局限于传统。
到了现代,中国工笔画发展更加多元化。
不仅有传承古法,延续传统的工笔画家,还出现了一批新锐的工笔画家,他们在绘画题材和技法上都进行了创新。
如陈逸飞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气息和思考,王前进在工笔画中融入了写意的元素等。
中国工笔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经历了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到近现代也有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
从简单的插图到独立的绘画流派,从水墨、淡彩到彩色,从人物到花鸟山水,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与多样性。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与当代发展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艺术画廊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与当代发展来婕(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工笔画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绘画形式,在工笔画的历史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直至今日仍然有众多的艺术家在不断对工笔化进行创新。
本文主要以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为主,简要的梳理了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时期,并且最后结合当代的艺术潮流,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尤其是面对多元化的今天我国工笔人物画的未来发展方向一直牵动着大众的心。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传统;现代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81-01一、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我国工笔绘画早期起源于原始时期,此时的人们都是以岩壁画为主,有些还把工笔绘画刻画在陶罐上形成彩陶文化,这种文化广泛的应用在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人们辛勤的劳动下所产生的这种绘画文化,既代表着民族文化与民族智慧又为后世的工笔人物画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工笔人物画在追求以线造型的基础上,强调人物造型准确,线描和着色技法更成熟。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对绘画表达技巧的发展,更在于他提出了“传神”这一评判人物画的标准,将绘画技法和对人物画表现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对后世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深刻。
隋代虽短,却在绘画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五代时期是古代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人物画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主流。
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设色艳丽而不落俗套,造型写实,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不但继承了唐代的高超绘画技巧,更能够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在画风上趋于典雅,没有唐代人物画饱满和艳丽的风格。
直到两宋期间工笔人物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时期,此时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绘画的内容题材上以更加丰富宽广为主,而众多的艺术题材也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常见的题材有侍女、仕女、圣贤、宗教、宫廷贵族等众多题材,并且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活作品和富有寓意的情感作品。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鼎盛,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唐代至宋代中国工笔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的工笔画以线条勾勒轮廓,平面表现为主,主要以描绘佛教故事、宫廷人物、山水图等内容为主。
而在宋代,工笔画开始发展成熟,线条更加精细、用色更加丰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宋人物画、南宋花鸟画等流派。
第二阶段:元代至明代元代是中国工笔画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工笔画逐渐发展为一种注重细节描绘、追求写实主义的艺术形式。
元代的工笔画主要以人物和风景为主题,画家追求表现人物的神情、服饰和环境的细节,通过逼真的写实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真实感。
明代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明代的工笔画以画面丰满、线条精细、色彩鲜明为特点。
明代工笔画的重要流派有达摩院派、建宁府派、吴门派等,这些流派在绘画题材、技法、风格上都各具特色。
第三阶段:清代至现代清代的工笔画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开始融入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清代的工笔画逐渐注重光影效果和透视原理的运用,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
而在现代,尤其是近现代,工笔画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艺术家开始尝试不同的创新,融入了一些抽象元素和当代艺术的概念,使得工笔画与时俱进,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它承载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学习的资源。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作品还是现代的创新作品,中国工笔画都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
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技法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进行深入了解。
一、历史背景中国工笔画起源于唐朝,随后兴盛于宋代。
唐代的画家韩干被誉为中国工笔画的奠基人,他将线条勾勒和细节刻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宋代的文人画家赵伯驹则在工笔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注重描绘细节而不拘泥于写实的艺术形式。
随后,明代的画家仇英、八大山人等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二、特点中国工笔画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它注重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
画家需要运用极细的毛笔和淡墨绘制,以获得精确的效果。
其次,中国工笔画强调重彩法和淡彩法的运用。
通过对颜色的层层叠加和细腻的描绘,使画面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中国工笔画还倾向于写实,通过反复的修正和准确的绘制,追求画作的真实和细致。
三、技法在中国工笔画中,有几种常见的技法被广泛运用。
首先是钢笔法,通过运用硬毛笔和楷书笔法,达到线条流畅、细腻的效果。
其次是湿笔法,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画面的细节和纹理,通过湿笔进行精细的渲染,增强画作的层次感。
另外,水墨渲染是中国工笔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法,它运用湿笔和水墨配合,通过纸张的吸水性和颜料的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水墨效果。
四、代表作品中国工笔画有许多经典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明代画家仇英的《富春山居图》。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观,通过仔细的绘画技巧和精确的构图,展示了中国工笔画的魅力。
另外,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竹石图》也是一幅备受赞誉的工笔画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竹石的自然之美。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脱颖而出。
通过对历史背景、特点、技法以及代表作品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的魅力所在。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2023-11-09•引言•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元明清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演变•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新发展目•结论录01引言背景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意义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历史演变和艺术成就,为深入研究和欣赏工笔人物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梳理、艺术鉴赏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工笔人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洞窟壁画在许多洞窟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早期工笔人物画的雏形。
这些壁画通常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墓葬壁画在中国的一些古代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工笔人物画。
这些画作通常以死者生前的形象为主题,用精细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服饰。
起源:远古时期早期发展:汉唐时期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砖是一种以砖石为材料的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用线条勾勒,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这些画像砖为后来的工笔人物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吴道子唐代画家吴道子是工笔人物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注重线条的运用,人物形象生动,被誉为“吴带当风”。
03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兴盛技艺传承与规范化宫廷画家将技艺传承给弟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绘画流程和技巧,使工笔画更加精细和逼真。
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宫廷绘画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还传承了前代的绘画技艺,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宫廷赞助和文人参与宋代宫廷对绘画的赞助力度大,同时文人画家的参与也提高了工笔画在宫廷中的地位。
宋代文人阶层的兴起,他们将绘画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推动了工笔画在文人中的流行。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不仅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中国一些著名画家的简介。
1.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有名的画家之一,擅长绘制山水、人物和花鸟等各种题材。
他对传统绘画技法和意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创了中国新水墨画的先河。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齐白石(1864年-1957年):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知名的花鸟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精细入微,富有生动感和艺术表现力。
他以勾勒出花鸟的灵动之态而著称,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潘天寿(1897年-1969年):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壮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山水意境而闻名。
潘天寿通过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创造出细腻、流畅的山水画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4. 黄宾虹(1865年-1955年):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以创造性地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绘画技法而著名。
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光影处理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传统元素,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5. 施葆端(1873年-1944年):施葆端是中国近代宫廷画家,他是清宫专门绘制花鸟画的官方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细腻、精细的画风见长,对于宫廷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吴昌硕(1844年-1927年):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以绘制湖光山色和勾勒出中国传统山水之美而著名。
他擅长运用浅淡的水墨技法,表现出悠远、宁静的山水意境,堪称中国艺术界的瑰宝。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国著名画家的简介,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为中国艺术界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严谨、精细、写实的一种画法,起源于唐代,盛行
于宋代,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代是中国工笔画的萌芽期,当时的工笔画注重用线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并通过不同
的用笔手法,将线条的粗细、虚实、密稀等变化呈现出来。
宋代是中国工笔画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工笔画以皴法和渲染为主要表现手法,要求画家在用笔时既要注意色调的运用,也
要注重线条的质感和造型的透彻感。
因此宋代工笔画风格典雅、朴素、质朴,主要以山水、花卉、鸟兽为题材,表现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场面。
明代是中国工笔画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工笔画已变得更加精细、细腻,注重色彩的运
用和线条的掌握,而以周文矩、唐寅、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画家更是运用了大量的金粉、
颜料以及翠玉、植物纤维等材料来提高作品的质地和质感。
清代是中国工笔画的继续发展
阶段,画家们更加注重用色和笔墨的程式化,以达到画面的统一和完美。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工笔画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外来艺术元素,例如西方的
透视和光影理论、日本的绘画技法等等。
这些外来元素的融合,使得中国工笔画的表现手
法更加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历史漫长而又不断变迁的过程,各个时期的
画家们都以不同的视角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今天,中国工笔画在国际
艺术界也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工笔画分类
工笔画分类一、工笔画的定义和特点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以细腻、细致的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为特点。
其以工细筆劃描绘细节、准确表达主题,注重形态结构、色彩表现,被认为是中国绘画中的瑰宝。
二、工笔画的历史起源2.1 古代工笔画的发展古代工笔画起源于唐代,当时是以绘制人物肖像为主,注重精确的轮廓线条和色彩塑造。
宋代以后,工笔画逐渐发展为一种多样化的绘画形式,主题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
2.2 现代工笔画的崛起现代工笔画在20世纪初开始崛起,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些著名的工笔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为这一绘画形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工笔画的分类方式3.1 按绘画题材分类•人物工笔画:以绘制人物形象为主要题材,注重细节表现和形态结构的准确性。
•山水工笔画:以绘制山水景色为主要题材,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细腻的纹理。
•花鸟工笔画:以绘制花鸟为主要题材,注重表达花鸟的形态、姿态和色彩变化。
3.2 按绘画风格分类•传统工笔画:延续传统技法的工笔画风格,注重细腻且精确的线条与色彩表达。
•现代工笔画:结合了传统技法和现代艺术元素的工笔画风格,更加注重个人创新和表达。
3.3 按绘画流派分类•北京工笔画:以北京为中心,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工笔画流派,注重写实、精细的表现方式。
•江南工笔画:以杭州为中心,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工笔画流派,注重表达意境和艺术情感。
四、工笔画的创作过程1.素描:绘制基本形态和结构,为后续的上色提供准确的参考。
2.上色:运用细腻的线条和颜料进行填充和渲染,注重层次感和细节的表现。
3.着色: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突出绘画的主题和表达情感。
4.精修:对细节进行修饰和调整,使画面更加完美。
五、工笔画的艺术价值1.艺术表现力:工笔画以其精细、准确的表现方式,能够深刻地表达绘画主题和情感。
2.文化传承: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艺术收藏价值:一些优秀的工笔画作品被收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工笔花鸟发展历程简述
工笔花鸟发展历程简述工笔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唐代,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简单描绘到后来的精细绘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工笔花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以绢画为主要载体。
唐代的工笔花鸟作品更加注重线条描绘和色彩运用,主要以花鸟为题材,形象生动饱满。
宋代是工笔花鸟绘画的高峰期,其工笔平涂技法成为主流,以康熙时期的画家郑燮为代表,形成了后来的工笔花鸟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工笔花鸟进一步发展,画家陈洪绶和赵之谦等人的出现,使工笔花鸟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了现代,工笔花鸟的创作逐渐注重细节的描绘和造型的精确,强调细腻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
在技法方面,钩尖、毛笔、粉笔都被用于描绘不同的细节,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精致。
同时,现代的工笔花鸟作品在题材上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花鸟虫鱼,也有现代生活中的物件和风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笔花鸟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在传统工笔花鸟的基础上,艺术家开始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融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中。
例如,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独特的花鸟画风格。
另外,一些艺术家还尝试将工笔花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多样化的作品,如工笔花鸟与雕塑、绣品、陶瓷等的结合。
此外,近年来,工笔花鸟的教育和传承也得到了重视。
许多高校和画院开设了工笔花鸟专业,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同时,各种培训班和研习会也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工笔花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的来说,工笔花鸟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画中的经典表现形式之一。
从唐代的简单描绘到现代的精细绘制,工笔花鸟在技法和题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工笔花鸟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融入了现代观念与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魅力。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笔花鸟绘画将会继续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笔画参考文文献综述
工笔画参考文文献综述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工笔画技法精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广受世界艺术界的认可。
本文将对工笔画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帮助。
一、工笔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绘画史》是一部详细介绍中国绘画发展历程的专业性著作,其中第一章“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工笔画的起源和发展。
该篇章主要讲述了唐代以前的绘画艺术形式和技法,以及唐代后工笔画的兴起和发展,包括宋代的《潜夫莫相》,元代的赵伯驹的《花鸟图》和明代的唐寅、仇英等人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画史》、《中国美术史》等文献也有相关介绍。
二、工笔画技法的应用和发展
《工笔画技法初探》是一篇系统介绍工笔画技法的专业性论文。
该文详细介绍了工笔画的线描、临摹、填色等技法和应用,以及不同画家的创造性发展。
此外,《中国画技法史》、《工笔花鸟画技法》等图书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实例演示。
三、著名工笔画家及其作品欣赏
《中国画家大辞典》是一部介绍中国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权威性参考书,其中有关工笔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相当全面。
例如,唐寅的《秋山游人图》、仇英的《竹鸡图》、吴昌硕的《牡丹图》、齐白石的《虾》、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等等。
此外,也可通过各大美术馆展览和网络搜索来欣赏和学习著名工笔画家及其作品。
总之,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历经千年的发展,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法特点。
读者可通过相关的参考文献和作品欣赏来深入了解工笔画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史中国工笔画作为一个画种,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彩陶纹样,至唐代成熟,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程。
产生过像《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大量世界级名画。
中国画至少到汉代就进入了上层建筑领域,融进了中国大文化之中,因此历史文化的演进必然带动绘画的发展。
唐代以后,中国画的重心逐步由工笔向写意倾斜,至元代之后写意画成为中国画主导画种,工笔画则日趋衰微。
究其原因,写意画的画家和看家均系文人仕宦,一幅写意画能把诗、书、画、印多种文化因素包容进去,尤其是将具有主观抽象美的书法用笔理念引进画面,而作为写意画家,做画的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其人文修养并抒发情愫,令观者可在画幅面前得到诸多艺术享受,甚至可以从生宣纸上的笔情墨趣推知画家作画时动作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以及画面以外所体现的真理,从而引起共鸣。
所谓“画中有诗”、“画如其人”,所谓“喜气写兰怒气写竹”。
故而称一幅好画为墨宝。
时至清代,写意画更臻完美,而工笔画实则只作为一个画种保留下来,再无大跨度的进展。
所以到了徐悲鸿时期,齐白石画写意,于非闇画工笔,同为画派领军人物,齐白石在人们心目当中是画坛领袖,于非闇则屈居其后甚远。
以至于社会上一提到中国画就想到写意画,似乎忽视了工笔画的存在。
后来工笔画的兴起,当始于文革之后,有识之士对工笔画振兴大声奔走疾呼。
这也许是中国工笔画复兴的导火索。
我认为中国工笔画的复兴原因尚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
全国美展是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去争取很少的名额。
层层筛选出的中国画作品出奇的相似,就是“大,满、细”。
“大、满、细”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写意画日趋小写意化,二是工笔画走俏。
因为工笔画可以层层叠加反复制作,长于画大题材、大画面,易于入选全国美展。
于是工笔画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回顾过去几届全国美展,确实产生过不少优秀工笔画作品。
应该说成绩卓著。
当工笔画需要步步为营继往开来发展进步的时候,如何面对工笔画的匠气、刻板和程式化,仍然是画史留给当代面家的老难题。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唐代工笔画唐代的工笔画起源于历代绘画的铺陈技法。
这个时期的画家们善于运用线条勾勒轮廓,用色块填充,从而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唐代的工笔画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写实风格,不同于北方的写意画。
宋代是中国工笔画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富有的商人和官僚阶层开始成为工笔画的主要赞助者。
这个时期的工笔画以赵伯驹、文同、李公麟、李咸熙等人为代表。
他们属于文人画家的范畴,St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他们的作品不仅舒展且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工笔画开始发展成为“文人画”的一种类型,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元代是中国工笔画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元代,工笔画的技法已经基本成熟,开始出现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紧密有序的线条。
这个时期的工笔画家在设色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技巧,基本上形成了“五彩绘画”的经典技法,这一技法在明代的工笔画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在明代,工笔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与前几个时期不同的是,在明代画家们开始使用“拓画”,这是一种在纸上用刻刀刻出图片后再放在另一张纸上印出图像的技术。
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笔画的效率,也使工笔画开始向民间艺术发展。
此外,明代画家取材更加宽泛,他们不仅能绘制花卉、鸟兽、山水和人物画,还能将西方的绘画技巧融入到工笔画中。
清代的工笔画在其技法上与明代类似,但在其风格和内容上更加注重传统的意境。
清代画家更加强调笔墨的质感和线条的随遇而安,使得画面更具有灵动和生气。
在中国工笔画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朝代和画家都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和演变,使得中国工笔画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还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中华古代十大画家他们的画潇洒飘逸,深入人心。
时而是对景物的深厚情感,时而是对时势的不满,时而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凄凉。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认识他们。
(点击图片或标题欣赏专辑)1.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顾恺之中华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顾恺之(348—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为中华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吴道子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
画史尊称吴生。
又名道玄。
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华画历史中的最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
吴道子对中华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如果没有他,中华画的发展不会如现在我们所见,历史将会改弦易辙。
3.中华古代十大画家: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非常多才多艺。
外国的研究者总是怀疑王维绘画的真实性,但是中华人一直以来都认为他是诗画结合的鼻祖。
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华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华人的美妙境地。
中华人不会怀疑王维,就像不会怀疑自己文化的灵魂一样。
4.中华古代十大画家:荆浩荆浩,中华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
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
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
中国传统绘画的画派流派
中国传统绘画的画派流派中国的传统绘画历史悠久,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画派流派,每个画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传统绘画的著名画派流派。
一、工笔画派工笔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绘画细腻、细节描绘精细,形象真实。
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工笔画派尤以花鸟画和人物画见长,画家们运用独特的技法,精心描绘每一根毛发,每一片花瓣,使得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
二、写意画派写意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另一重要流派,它注重形神兼备,胸怀广博,强调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表达意境。
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写意画派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画家们用简练的笔触表现自然景物或人物情态,以抓住事物的灵魂和精神,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自然地产生共鸣和联想。
三、兼工画派兼工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综合性流派,它综合了工笔画派和写意画派的特点,强调技巧与写意并重。
它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兼工画派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类题材,画家们在表现形象和描绘技法上注重写实精细,同时又注重意境的表达,使作品既有技巧的华丽,又能传达人物或景物的精神内涵。
四、南宗画派南宗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兴盛于宋代南宋时期。
南宗画派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崖柏派,该派注重对峰石、水流等景物的描绘;二为花鸟派,该派注重对花卉、鸟雀的生动描绘。
南宗画派的艺术特点是构图得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感觉。
五、北宗画派北宗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又一重要流派,它兴盛于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
北宗画派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董源派,该派注重对山水的刻画;二为郭熙派,该派注重对人物的表现。
北宗画派的特点是用线条描绘形象,明暗对比强烈,给人以坚实而有力的感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画派流派丰富多样,每个画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表现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两宋时期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
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
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历史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
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1]”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
远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20世纪80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工笔画作为中国视觉艺术中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艺术门类,在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中,出现了新的面貌。
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挖掘。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入发展。
吸收了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扩展了材料、技法的新领域。
将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平面表现的装饰性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和梦幻般的意境都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
使工笔画从传统走向当代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繁荣。
历代名家仇英、张大千、潘洁玆、沈铨、王维、赵佶、于非闇、张东林[3]仇英仇英,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
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
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
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
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
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
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
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配图为此画局部)、《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
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
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张大千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
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
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维妙维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
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
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
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
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张大千的伪古直达神似乱真。
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
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晶已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师古人与师造化历来是画家所遵循的金玉良言。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
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
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
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
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
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
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读书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传说有人问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
”与其他成功的画家一样,大千也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的画家。
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
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朝夕诵读,手不释卷。
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千也都潜心阅读。
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
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
因为这是一本艺术之外的学术著作。
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
他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
大千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
何家英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
著名国画家。
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
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
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
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
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
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张东林张东林:老雨,致远堂主人。
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东林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产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先后师从赵树松、阮克敏、何家英、孙本长诸先生;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