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工作流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M工作流程分析

1, 当接上电源适配器时,16V经隔离电路输出给系统待机芯片MAX1631的22脚.

2, 同时电源16V经电阻,二极管输送给TB62501 57脚、34脚供电. 3, TB62501在供电,振荡(内部RC震荡10脚,11脚)正常后,59脚输出3SW电压给PMH4的7脚.同时52脚向MAX1631的23脚发出高电平总开启信号.

4, PMH4在供电,振荡 (内部RC震荡25脚,26脚)正常后, 43脚输出3.3V高电平5M_ON开启信号给MAX1631的7脚28脚以及TB62501的63,64脚.这时MAX1631正常工作,输出3M和5M待机电压.

5, 3M,5M有输出到H8.H8在供电振荡正常后(144,143脚外接10M晶振),待机时19脚为3.3V高电平 (按下开关后为低电平信号送给南桥) 6, 南桥在有供电3M,1R5M(由1R8M转换),32.768KHz晶振起振后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ADP3806工作原理引脚定义

1 VCC 主供电

2 SYS- 主电源输出电压检测

3 SYS+ 主电源输入电压检测

4 ISYS 充电结果输出信号

5 LIMIT 电流门限调整

6 CT 振荡器外接定时电容

7 SYNC 振荡器同步和频率选择(接地) 8 REG 6.0V电压输出 9 REF 2.5V 基准电压

10 SD# 关闭输入(低电平关闭,高电平开启) 11 COMP 外部补偿电容 12 LC 低电流输出 13 AGND 地

14 BAT 电池电压检测输入 15 BATSEL 电池电压检测输入 16 ISET 充电电流大小设计信号输入 17 CS- 电池电压检测输入 18 CS+ 电池充电电压反馈输入 19 PGND 地

20 DRVL 低端驱动器方波输出 21 BSTREG 7.0V电压输出 22 BST 高端驱动器供电 23 DRVH 高端驱动器方波输出

24 SW 高端驱动器检测输入点(电流反馈输入)

1.主供电VIN

VIN通过R13(10Ω)的电阻向ADP3806供电; VIN通过Q1→L1→Rcs →BATTERY对电池充电。

2.线性电压

通过ADP3806内部的VREF、+VREGLIVELO BIAS线性电源产生2.5V 的REF电压,6.0的REG电压的7.0V的BSTREG电压。

3.驱动控制电路

BOOTSTRAPPED SYNCHRONOUS DRIVER为充电驱动控制电路,为ADP3806的核心电路,受3个信号的控制。

(1) SD#信号。SD#为关闭信号,当第10脚的SD#为高电平时驱动控制电路才能工作。

(2) IN振荡信号。振荡信号由OSC ILLATOR产生,经斜波发生器输入到充电驱动控制电路。

(3) DRVLSD电池充电比较电路。通过CS+检测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电压和电池的电压,如果电池电压比适配器电压低,就通过DRVLSD让充电控制电路开始工作,对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等于适配器电压,达

到16.8V时,通过AMP1输出电压关断DRVLSD和BM1斜波发生器,因此无波形输出到充电驱动控制电路,停止充电。

4.充电电路

Q1内集成了高端门场管和低端门场管,在充电时ADP3806的21脚BSTREG通过一个二极管向22脚的BST提供高端门驱动器供电,在23脚和24脚分别输出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矩形波,使高低端场管交替导通和截止,输出所需的直流电压给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16.8V时,第4脚的ISYS信号送到南桥等相关电路,南桥再发出SD#信号,通过LOGICCONTROL处理后将信号送到电池驱动控制电路SD#,关断电池驱动控制电路,Q1停止工作,结束充电。同时,通过SELEC7检测输出的信号送到GM2,关闭斜波发生器,因此IN脚无波形输入,Q1也就停止工作的

制度说明

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现实的标尺。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