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类阅读:张应最早接触木心这名字,是因为一首《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木心的温情的诗
木心的温情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衍生注释:1. “诚诚恳恳”:形容人们真诚、实在的态度。
2. “长街黑暗无行人”:描绘出清晨火车站街道安静的景象。
3. “车,马,邮件都慢”:反映出当时交通与通信的不发达。
4.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表达出一种纯粹而专一的爱情观念。
5. “锁”与“钥匙”:这里用锁和钥匙的精美,暗示出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含蓄和微妙。
二、赏析:这首诗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旧时光画卷。
诗的开头,就把我们带到了少年时那个真诚的年代。
清晨火车站的描写,那黑暗无人的长街和冒着热气的豆浆小店,一静一动,特别有画面感。
诗里说从前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这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生活节奏的缓慢。
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把那种简单而深刻的爱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后提到的锁和钥匙,不只是在说实物,更是在说人与人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关系,多了一份含蓄的美。
三、作者介绍:木心,本名孙璞,浙江乌镇人。
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在绘画、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他的文字充满了独特的韵味,融合了东方的古典和西方的现代思想。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现在的爱情总是那么浮躁。
我就感叹道:“你知道木心的那首《从前慢》吗?以前的爱情多纯粹啊,就像诗里说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人今天和这个好,明天又和那个好,哪有那种一辈子只爱一个人的坚守呢?那时候车、马、邮件都慢,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在等待和思念里变得越来越深,哪像现在,什么都快,爱情也变得快餐式了。
”《云雀叫了一整天》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一、衍生注释:1.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复杂的情绪状态,黑暗象征着孤独、迷茫,大雪纷飞则是内心情绪的外在化。
第31届楚才杯作文竞赛题
第31届楚才杯作文竞赛题2015年第31届楚才作文竞赛题目小中组(三、四年级)1.说谎2.教爷爷奶奶上网3.特别的你小高组(五、六年级)4.我最喜爱的唐诗5.那一刻,我长大了6.爸爸应酬(饭局)少了7.如果我有一个__________ (弟弟、妹妹)小高组科普科幻通选题8.一个让我难忘的科学故事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听说的、看过的与科学相关的故事,题目自拟初中一年级9.成长的滋味10.心里的那片风景11.“秀”一下我自己初中二年级12.追随13.另一个世界1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一只公鸡在田野里寻找食物,发现了一块宝玉,对宝玉说:“如果是人看到你,会喜出望外;但我得到你却毫无用处,倒不如是一粒麦子好。
”根据上文意趣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初中三年级15.逆袭16.发现身边的美17.如果有可能见到一位古人,你最想见谁?想对他(她)说点什么?请自拟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初中组科普科幻通选题18. 小记(一种植物或动物,自己亲密接触过,或仔细观察过、研究过)高中组19.心中的清泉20.说“任性”21.读木心的《从前慢》,自拟题目作文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高中组科普科幻通选题22.来自大自然的智慧大学组23.边界24.平等与尊严25.我的理想生活大学组科普科幻通选题26.灵魂探测仪。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答案】1. C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内容承载不住形式”错,原文“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B项,“杜诗、颜字和韩文”错,应是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D项,强加因果。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论证目的错误。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故选D。
(摘编自《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错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塑造姨的形象,她对小文多次黑脸相向,羞辱、警告、泼冷水,临近收尾才交代她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情节的突转。
B.小文一直不知道姨的良苦用心,还曾经对她心怀怨恨,但是当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泪水奔涌,这表现出他对误解姨的深深悔恨和对姨的深深感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新高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新高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
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河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
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
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
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
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
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
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
便是小说的文字。
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
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
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
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
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木心曾经用“文学的个体户”来调侃自己。
这个词在当时意味着没有单位,没有归属,没有某种身份。
想必木心对自己当时的处境有着深切的认识,他不属于国家权力的庙堂,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广场,又无法转向真正的民间,所以他是“文学的个体户”。
于是用木心自己的话说:“礼失,求诸野;野失,求诸洋。
”木心,1927年出生于江南古镇乌镇的一户大户人家。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一面是满屋子欧美文学经典,一面是琳琅满目的中国古典文学,木心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成长的。
初入社会的木心也曾像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一样积极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但是这种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或许是因为病,也或许是木心很快意识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与他的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当中,木心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安顿身心,支撑自己生存于这苦难的人间。
对于木心来说,只要有了艺术,人类可以抵挡世间的任何苦难。
这样的自我表白在木心的文中比比皆是,随手摘录几句:“知与爱永成正比。
知得越多,爱得越多。
知是哲学,爱是艺术。
艺术可以拯救人类。
少年时代“对人生的无知,形成对艺术理想的偏执”,当时的木心大概也想不到这种偏执最后会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撑,使他在荒芜的岁月中得以坚持。
身陷囹圄时的自得其乐,年过半百后的异乡求学,背后都有着这种偏执在支撑着。
若干年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木心在接受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言道,“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语文】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
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
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
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
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
智性也很重要。
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
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
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
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
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
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
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
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
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
“道可道,非常道。
”“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
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
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
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上海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训练题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柳戎飞①柳就柳吧,偏偏叫清明柳,读着就伤感。
柳就让人想起杨柳依依,情绵意隽地长情,加了“清明”两字,有了古意,就这么雨纷纷地潮湿起来了。
古人折柳相送,惜别怀远。
想着那情形,沉甸甸的情绪就会蓄满心头。
②几年前,清明只是个节气,只是个假日,除了休息,与我没有什么关联。
蓦地一天,清明突然就与我无法割舍了,成了心底不能愈合的痂。
③在清明还未到来的时候,一股情一种思就随着春意殷勤欲动地苏醒了,火山岩浆一样,汩汩地冒着泡泡,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薄发,不能设防无以按捺。
那感觉又像心头有只小兽,用尖尖的牙齿一小口一小口地啃噬我。
只有自己知道这小兽的存在,只有自己知道那疼是什么感觉,那痛是因何而起。
医生治不了这疼痛,时间也不是良药,疼痛必将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相偕终老。
而我,会渐渐接受这疼痛,继而由接受到适应,再到共生。
实则,有时是这疼痛温暖着我。
④清明柳居然是味中药,性微凉,味淡,清热。
那么,煮上一碗清明柳的汤汁,降降岩浆的温度,熨帖一下心头的疼痛吧。
⑤要去看她了,像她给她母亲准备东西那样,先仔细地为她准备些可心的东西。
在准备东西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我不停地和她说着话,只有我和她懂得的话。
有时想起过去的趣事,甚至会笑起来,轻轻地笑,在心里。
这几年,渐渐懂了过去她每年清明时节,给她母亲准备东西时的虔诚。
每年清明,时光是透明的,空气清薄澈丽,她是那个时节开花的玉兰,那幽幽的香气,染上她的手指,挂在她的发际,系于她的衣襟,就连家里也是暗香浮动。
她站在光影里,背影清瘦。
她的衣着总是那么端庄,仿佛时时提醒她:她是老师,要为人师表。
这是她的职业素养,也是我对她最敬仰的一点。
⑥我总会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看她认真地为她母亲准备清明节祭拜的东西,神色专注而虔诚,偶尔有微笑荡过嘴角眸间。
那时,我猜测不出她心里在想什么,现在知道了。
她会准备几种精致的点心,然后再亲自去炒四样小菜。
家里没人喝酒,但常有好酒,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诗与现代歌词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2019-2020学年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阅读答案-木心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阅读答案-木心(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童年随之而去(节选)阅读答案-木心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龙岩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龙岩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心张晓风(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
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那时我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
”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
想来这是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煞费苦心的神来之笔。
“初”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剪。
阳光把她微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
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条裙子?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中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剪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长郡中学2019一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
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年度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我们平时关注的“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
殊不知,“精神亚健康”更可怕,它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木心《从前慢》原文及赏析
木心《从前慢》原文及赏析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木心《从前慢》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赏析】木心半生都在漂泊——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返故乡。
可以说,文学之于木心先生就是“散步散远了的乡愁”。
《从前慢》这首小诗便是木心先生在旅途中所写,当我们阅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旅途漫漫,身心俱疲的长者打开回忆之门,随着“吱呀”一声,纯净古朴气息的生活断章跃然于纸上。
全诗虽然对现在的事情只字未提,但每一节都暗含了现在——咀嚼着长大成人,无奈吊唁着青春。
诚诚恳恳的少年、冒着热气的小店、传递爱意的车马书信、精美的锁都是从前的事物,生活的质感就在这些词句中得到丰满,岁月变迁好像变得再自然不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是时间积淀的沉香,就像歌德在《浮士德》的类似表达,“你真美啊,请停一停!”,谁不想留住生命中的美好呢?爱,是浮躁挥发后的沉静,就像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当你老了》中表达的主题一样,“我”愿向滔滔流逝的岁月剖白自己的真心。
木心先生的这首诗,像是一面镜子,走进去,是那个你心中的旧时光,是你忘不掉的童年乐,回不去的少年忧,放不下的中年愁。
这首诗写到了读者的心坎里去,让人感动。
读着读着,这首诗似乎活在了读者的生命里。
2020届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鲁迅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若失了算,那是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
木心《从前慢》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4-5题。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于1982年移居纽约期间所作)4.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写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实与淳朴。
B.诗歌开头的“记得”让作品充满了回忆感,使全诗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C.“长街黑暗无行人”既是黑乎乎的“长街”的生活实景,也是对当时惨淡时局的巧妙展现。
D.“日色”“车”“马”“邮件”的意象组合,表现了马车在落日余晖中载着邮件慢悠悠走动的画意。
5.如何理解“从前的锁也好看”?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C“对当时惨淡时局的巧妙展现”分析错误。
诗歌第二节,“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用意象构成了三个生活图景,以象征过去的生活,并不涉及惨淡时局。
5.示例一:与第三节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相结合,“从前的锁也好看”是对爱情的守护和珍重,是对爱情的抱有期待和坚守的信念。
示例二:与第一节的“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相结合,“从前的锁也好看”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实与淳朴,是简单纯真的交往(或人与人的交往不必察言观色,不必揣度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心是谁?
王张应
最早接触木心这名字,是因为一首《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喜欢这首诗,也因此欣赏写诗的那个人,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木心。
木心是谁?
真正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书,所有答案都在书中。
于是我读了木心的好几本书,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鱼丽之宴》,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还有由木心讲述、他的得意门生陈丹青先生记录整理的《文学回忆录》,当然也包括陈丹青的诸多介绍文字。
之后,对木心的了解越来越多。
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
这个问号终于被拉得笔直,成为一个语气肯定的感叹号。
木心就是生于乌镇,成年以后离开乌镇,到过杭州,到过上海,到过大洋彼岸的纽约,最后,又回到了乌镇,终老乌镇的那个一生漂泊又叶落归根的单身男人。
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
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
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
木心说:“人穷一点方始像一个人。
再者,处于悲伤中的人才符合人的本性,不因得意而忘形才更像一个人……”这话听起来耳熟,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
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
木心两手空空走出国门,差不多绕着地球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大概正是因为他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像一个人吧,他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
他孑然一身,没有子嗣,死的时候,身边却有一大批青年男女给他送终。
青年们跟木心无亲无故,他们都只是木心的读者。
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
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
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
木心就是曾经被囚禁了18个月,在阴暗潮湿的囚室里,使用理应书写交代“罪行”的纸张写作了大量的诗文,在自己画出的黑白键盘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的那个没心没肺的中年男人。
他对自己过往的遭遇从不控诉,别人谈起时,只是举重若轻地说一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至多再发一声轻描淡写的感慨:“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是的,木心人如其名,他的心态平静安定,总是笑看云卷云舒。
木心就是那个56岁离开本土,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寄人篱下,靠卖画勉强度日,以在私人住所里给一二十个华人讲述文学史为乐事,多篇文学作品被收进了美国大学教材的中国人。
那些听课的华人,虽远离了故土,在他们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华夏文明血液。
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
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
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一部《论语》通篇皆是“子曰”。
正是由于弟子们的努力坚持,一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文学回忆录》,在木心身后,才回到故土,并在故土之上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后来人,闻到了花之香,尝到了果之甜。
更多的人,也因此知道了木心。
他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中,他的二十本凝注着大量心血的文学作品手稿,被人夺去付之一炬。
这让他心疼不已,却不能动摇他对文学的追求。
后来,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正是这个坚定的信仰使他得以度过劫难。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
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
他说:“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
尤其是眼睛的快乐。
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就是快乐。
”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
这种快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
木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
至此,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许多人陆续读到了木心的书,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名叫木心的人,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木心是谁?”为标题,不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整篇文章正是以探索“木心是谁”为主要内容展开的。
B.开头引用的《从前慢》片段,交代了作者探究“木心是谁”的缘起,引出下文,并与第三段“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形成对比。
C.作者在叙事中抒情,通过选取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追求、品质等,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D.文章结尾段说“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表明作者对自己曾经好奇的木心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其中隐含着对木心的钦佩之情。
2.请根据作品,分析“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这句话的含意。
3.文中写到孟德斯鸠、鲁迅和孔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1.B
2.①“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不同流俗,有非凡的志趣、气节、性格追求等。
②“似乎”指的是木心又并非远离生活、枯燥乏味,而是能把握生活中低成本的快乐。
③这句话是作者对木心形象和品格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钦敬之情。
3.①拿他们与木心形成类比,借他们对木心作出评价;②表明木心像孟德斯鸠一样睿智,像鲁迅一样受人爱戴,像孔子一样被学生尊敬,他的文学讲稿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样价值非凡;③丰富了文章内容。
【解析】
1.B项,“形成对比”错误,没有形成对比,只是作了铺垫。
故选B。
2.由原文“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
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
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和“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可知,“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不同流俗,有非凡的志趣、气节、性格追求等。
由原文“他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
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
这种快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
木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可知,“似乎”指的是木心又并非远离生活、枯燥乏味,而是能把握生活中低成本的快乐。
这句话是作者对木心形象和品格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钦敬之情。
3.由原文“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可知,木心像鲁迅一样受人爱戴;由原文“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
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可知,表明木心像孟德斯鸠一样睿智;由原文“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
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
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可知,像孔子一样被学生尊敬,他的文学讲稿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样价值非凡。
拿他们与木心形成类比,借他们对木心作出评价,丰富了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