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文章来源:大中华种业信息网作者:admin 【大中小】发表时间:2009-12-28 点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赵虹、马志强、邱军、朱华忠、王西成、

福德平

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简称区试)的定义、试验设置、田间试验设计、播种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与标准、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 B/T N Y/T96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验品种te s ti ng v ar ie 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具有适当名称的一种栽培作物群体。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小麦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3.2

对照品种c o nt ra l va ri et y

符合试验品种定义,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试验品种比照的品种。

3.3

区域试验re g in al v ar ie ty te st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多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广义的区域试验包括生产试验。

3.4

生产试验yi e ld p ot en ti al te st

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面积上、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在多个地点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

4试验设置

4.1 试验组别

根据小麦种植区划、耕作制度、生产类型、生态类型,兼顾优势布

局划分试验组别。

4.2 试验点

4.2.1 试验点选择

试验点应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力量,具有固定的试验地和试验人员。

4.2.2 试验点数量

一个试验区组试验点不少于5个。

4.3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位置合适、形状规正、大小合适、前茬一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顺畅、交通便利的地块。

4.4 试验品种

4.4.1 试验品种申请条件

按照同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

4.4.2 试验品种申请材料

按照同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要求。

4.4.3 对照品种

每组试验一般设立1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该生态区内具有较好适应性,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试验需要可增设辅助对照品种。更换对照品种时,应同时设新旧对照品种一年作为过渡。

4.4.4 品种数量

每组试验每年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为6~15个(含对照品种),少

于6个则暂停该组试验。各试验点不应自行增减品种。

4.4.5 对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4.

5.1 供试品种种子质量和数量

提供试验的种子质量应达到G B 4404.1中对小麦原种的要求,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由参试(供种)单位按试验方案规定的数量无偿向各试验点供种,并提供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等技术数据。

4.4.

5.2 供试种子的处理

供种单位不得对参试种子进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

4.4.6 试验年限

按照同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

5田间试验设计

5.1 小区面积

区域试验小区面积13.33m2为宜,全区收获;生产试验小区面积200 m2为宜,全区收获。

5.2 小区排列

区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生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

5.3 区组方位

区组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田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一致。

5.4 小区形状与方位

区域试验小区长方形,长:宽以3:1~10:1为宜,小区长边应与试验田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

5.5 保护行设置

试验地周围设置1米以上宽保护行(带)。

5.6 走道设置

区组间、区组内小区间、试验与保护行间应留走道;区组间走道宽以100厘米为宜,区组内小区间、试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宽以40厘米为宜。

6播种和田间管理

6.1 播种前准备

根据种子发芽率、千粒重、田间出苗率和基本苗要求计算播种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及土壤处理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要求。

6.2 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条播、人工穴播、机械精量播种或其它能够保证种子均匀分布的方法播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采用统一播种方法。

6.3 播期和密度

同一试验组各试点的播期和基本苗应控制在本组要求的范围内。播种应在适宜播期内进行,因特殊情况推迟播种的,应适当增加播量。同一试点品种间、重复间基本苗应保持一致。

6.4 田间管理

试验管理应及时施肥、排灌、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进行药剂防治,不应使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保证同一试点各品种、各重复间的各项管理措施一致,同一重复内的同一管理措施应在同

一天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危害。

7记载项目和标准

7.1 记载项目和标准

见附录A。

7.2 记载本格式

见附录B。

8收获和计产

当小麦达到蜡熟期及时整区收获、脱粒。晾晒、风干后称重计产,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9试验报废

9.1 试验点报废

下述试验点报废:

a) 试验的田间设计未按试验方案执行者;

b)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参试品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严重影响试验结果者;

c) 试验中多个小区缺失无法统计者;

d) 试验点产量数据误差变异系数15%以上者;

e) 试验结果品种表现趋势明显异于多数试点者;

f) 试验数据不真实及其它严重影响试验质量和客观性、真实性者。

9.2 试验品种报废

下述试验品种报废:

a) 某参试品种在当年的全部试点中,有20%以上试验点试验报废,该品种不参与汇总;

b) 试验中参试品种2次(含2次)以上重复的缺苗率达20%以上者。

10 抗性鉴定和品质测定

10.1 抗性鉴定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按需要进行抗性(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等)鉴定。根据两年的鉴定结果将试验品种对每一种逆境的抗性分别作出定量或定性评价,并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10.2 品质测定

从指定的试验点抽取样本,交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测定。

测定项目按照GB/T N Y/T967的规定执行。

11 区试报告

区试报告包括区试点报告和区试组汇总报告:

——区试点报告包括苗期报告、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见附录B,按附录A要求填写)、产量报告;

——区试组汇总报告包括:当年试验执行情况、气象资料、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品种评价和处理意见。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A.1 导言

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目均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应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2~3

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匍匐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保留整数。

A.2 田间记载

A.2.1 物候期

A.2.1.1 出苗期

全区50﹪以上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的日期(以日/月表示,

以下均同)。

A.2.1.2 抽穗期

全区50﹪以上麦穗顶部小穗(不算芒)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时的日期。

A.2.1.3 成熟期

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A.2.1.4 生育期

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A.2.2 形态特征

A.2.2.1 幼苗习性

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级匍匐;

·2级半匍匐;

·3级直立。

A.2.2.2 株高

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A.2.2.3 芒

分五级:

·1级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级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级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级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级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A.2.2.4 穗形

分五级:

·1级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

·2级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

·3级长方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4级棍棒形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5级圆锥形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A.2.2.5 壳色

分两级,以1、5级表示:

·1级白壳(包括淡黄色);

·5级红壳(包括淡红色)。

A.2.3 生育动态

A.2.3.1 基本苗数

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3个出苗均匀的样点(条播选取一米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万苗/亩表示。

A.2.3.2 最高茎蘖数

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基本苗相同。

A.2.3.3 有效穗数

成熟前数取有效穗数,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

A.2.3.4 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

有效分蘖率按(1)计算:

W=100% ′ (1)

式中:

W—有效分蘖率;

M—有效穗数;

K—最高总茎数。

A.2.4抗逆性

A.2.4.1 抗寒性

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后期两阶段记载,均分五级:

·1级无冻害;

·2级叶尖受冻发黄;

·3级叶片冻死一半;

·4级叶片全枯;

·5级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

A.2.4.2 抗旱性

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

·1级无受害症状;

·2级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

·3级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

·4级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

·5级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

A.2.4.3 耐湿性

在多湿条件下于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载:

·1级茎秆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无枯死现象;

·3级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

·5级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

A.2.4.4 耐青干能力

根据穗、叶、茎青枯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

1、2、3、4、5表示,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

A.2.4.5 抗倒伏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两次记载,记载倒伏日期、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倒伏面积为倒伏部分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倒伏程度分五级记载:

·1级不倒伏;

·2级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

·3级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含45°);

·4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含60°);

·5级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

A.2.4.6 落粒性

完熟期调查,分三级记载:

·1级口紧,手用力撮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难;

·3级易脱粒,机械脱粒容易;

·5级口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容易落粒。

A.2.4.7 穗发芽

在自然状态下目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同时记载发芽百分率。

A.2.5 熟相

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三级,以1、3、5表示。

A.2.6 病虫害

A.2.6.1 锈病

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

a) 普遍率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的百分比;

b) 严重度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茎)面积的百分比;

c) 反应型分五级:

·1级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

·2级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

·3级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

·4级中感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

·5级高感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

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分

别以1、3、5表示。

A.2.6.2 赤霉病

记载病穗率和严重度:

a) 病穗率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

b) 严重度目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1级无病穗;

·2级1/4(含1/4)以下小穗发病;

·3级1/4~1/2(含1/2)小穗发病;

·4级1/2~3/4(含3/4)小穗发病;

·5级3/4以上小穗发病

A.2.6.3 白粉病

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级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

·2级基部叶片发病;

·3级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

·4级病斑蔓延至剑叶;

·5级病斑蔓延至穗及芒。

A.2.6.4 叶枯病

目测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

·1级免疫无症状;

·2级高抗病斑占1%~10﹪;

·3级中抗病斑占11%~25﹪;

·4级中感病斑占26%~40﹪;

·5级高感病斑占40﹪以上。

A.2.6.5 根腐病

反应型按叶部及穗部分别记载:

a) 叶部于乳熟末期调查,分五级:

·1级旗叶无病斑,倒数第二叶偶有病斑;

·2级病斑占旗叶面积1/4(含1/4)以下,小;

·3级病斑占旗叶面积1/4~1/2(含1/2),较小,不连片;·4级病斑占旗叶面积1/2~3/4(含3/4),大小中等,连片;·5级病斑占旗叶面积3/4以上,大而连片。

b) 穗部分三级:

·1级穗部有少数病斑;

·3级穗部病斑较多,或一两个小穗有较大病斑或变黑;

·5级穗部病斑连片,且变黑。

记载时以叶部反应型作分子,穗部反应型作分母,如3/3表示叶部与穗部反应型均为3级。

A.2.6.6 黄萎病

记载普遍率和严重度:

a) 普遍率目测发病株数占总数的百分率;

b) 严重度分五级:

·1级无病株;

·2级个别分蘖发病,一般仅旗叶表现病状,植株无低矮现象;

·3级半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叶发病,植株有低矮现象;·4级多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三叶发病,明显低矮;

·5级全部分蘖发病,多数叶片病变,严重低矮植株超过二分之一。

A.2.6.7 纹枯病

冬麦区小麦齐穗后发病高峰期剥茎观察:

·1级无病症;

·2级叶鞘发病但未侵入茎秆;

·3级病斑侵入茎秆不足茎周的1/4(含1/4);

·4级病斑侵入茎秆茎周的1/4~3/4(含3/4);

·5级病斑侵入茎秆茎周的3/4以上

在病害严重发生,出现枯白穗的年份,应增加记录枯白穗率(%)。

A.2.6.8 其它病虫害

如发生散黑穗病、黑颖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粘虫、吸浆虫等时,亦按三级或五级记载。

A.3 室内考种

A.3.1 每穗粒数

在进行记载的两至三个重复,每小区边行除外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

A.3.2 饱满度

分饱、较饱、中等、欠饱、瘪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

A.3.3 粒质

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

A.3.4 粒色

分白粒、琥珀色、红粒,以1、3、5表示,其它颜色以文字表述。

A.3.5 千粒重

做两次(单位g),每次随机取1000粒种子,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0.5克应重做),数据精确到一位小数。

A.3.6 容重

以晒干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单位克/升)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5克应重做)。

A.3.7 黑胚率

随机取200粒,数黑胚粒数,做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年度

(新)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及分布 马守知(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邮编:455000) 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工业原料用的棉花﹑烟草等。 一、常见农作物的分类及原产地 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兼顾植物学的分类法为农业上所习用。大田作物按用途常可区别为食用、工业原料用和饲用三大类,但由于同一种作物常有多种用途,一般只按其主要用途来划分。

注:空格表示原产地为中国,或未引入中国种植,不详或有争议。 二、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 1. 谷类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生产区,澳大利亚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已形成专门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玉米区、小麦区、乳畜带主要农业带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俄罗斯的小麦和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其后相对温和的东欧平原以及纬度相对较低的南部顿河流域。西伯利亚各大河的上游河谷两岸。 小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玉米分布于北纬58°至南纬40°之间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都能种植。以北美洲最多,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种植面积和产量以美国第一,中国次之,巴西居三,其他还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中国可分为6个玉米种植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玉米植株形态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 水稻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全球水稻种植面积1.5亿公顷,总产量6亿吨。亚洲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的90%。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86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1/5,年产稻米1 .85亿吨。印度是也是水稻生产大国,总产量93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2. 豆类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适于和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间作。地区分布而言,大豆几乎遍及全国,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最为集中。在松辽平原大豆多半与春小麦进行轮作,也有和玉米间作、混作的。这里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适宜大豆栽培,种植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一般与冬小麦轮作换茬,所产主要作为本区人民的口粮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苏、皖两省北部等地区较多,山东半岛、鲁中南丘陵、冀东滦河下游、豫东黄泛区以及苏皖两省淮北地区是目前我国北方花生的重点产区。 油菜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菜籽总产占世界菜籽总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35°至55°之间。平均纬度差1°,气温相差1.5℃。近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长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产国是俄罗斯、阿根廷、法国,中国等。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向日葵的生产潜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扩种。 3. 糖料作物 甘蔗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巴西热带地区的光照使得这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现在,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其他主要种植区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等地。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分布在北纬65°到南纬45°之间的冷凉地区,其中俄罗斯、法国、美国、波兰、德国和中国等种植较多。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区,如贵州省的毕节、威宁,四川省的阿坝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云南省的曲靖等地,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 B.小麦、水稻 C.甘蔗、玉米 D.百合、苜蓿 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3.烟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性植物 D.定日照植物 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 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 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 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 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 A.小麦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B.确定农作物配置 C.密度 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 A.2500~3000℃ B.3000~3600℃ C.3600~4100℃ D.4100℃以上 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 A.5℃ B.10℃ C.15℃ D.18℃ 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 B.5 C.8~10 D.25~30 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耙地 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力与肥料 D.经济效益大小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S5农作物 S51禾谷类作物 S52豆类作物 S53薯类作物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5绿肥作物 S56经济作物 S58野生植物 S59热带、亚热带作物S63蔬菜园艺 S631根菜类(直根类)S632薯芋类(块茎类)S633葱蒜类 S634白菜类 S635甘蓝类 S636绿叶菜类 S637芥菜类 S641茄果类 S642瓜类 S643豆荚类 S644多年生菜类 S645水生菜类

S646菌类(食用菌) S647野生蔬菜 S649其他蔬菜 S65瓜果园艺 S66果树园艺 S661仁果类 S662核果类 S663浆果类 S664坚果类(壳果类) S665杂果类 S666柑桔类 S667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S668多年生草本果类 S68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S681一、二年生花卉类 S682多年生花卉类 S685观花树木类 S686观果树木类 S687观叶树木类 S688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S51禾谷类作物 S511稻

S512麦 S513玉米(玉蜀黍) S514高粱 S515粟(谷子、小米) S516黍、稷(糜子、黍子、粘糜子)S517荞麦 S519其他 豆类作物 S521小豆(赤豆) S522绿豆 S529其他 薯类作物 S531甘薯(红薯) S532马铃薯(土豆) S533木薯(树薯) S539其他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41多年生豆科牧草 S541+.2三叶草 S541+.3紫云英

S541+.4驴食豆(红豆草)S541+.5胡枝子 S541+.6五叶草(百脉根)S541+.9其他 S542一年生豆科牧草 S542+.1鸡眼草 S542+.2猪屎豆 S542+.3巢菜(野豌豆)S542+.4天蓝苜蓿 S542+.9其他 S543多年生禾本科牧草S543+.1猫尾草(梯牧草)S543+.2鹅观草 S543+.3鸭茅(鸡脚草)S543+.4红顶草(小糠草)S543+.5狐茅(牛尾草)S543+.6黑麦草 S543+.7燕麦草 S543+.8雀麦草 S543+.9其他

201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6年最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下面,托普云农为您带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全文内容,欢迎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6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7月8日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十一条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第十二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四)遗传性状稳定; (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丰富种类,感知各种农作物果实的外形特征。 2.正确区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常见的农作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实物,了解农作物的种类 1.师:孩子们,秋天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它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红薯,说一说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3.教师小结: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红薯宝宝、花生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农作物。农作物是农民伯伯在土地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那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呢? 二、观看课件,感知果实外形特征 1.播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农作物的颜色、形状。 师:你们认识的农作物真多呀,那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小结:玉米成熟后有黄色、白色和黑色,玉米籽好像一排排小牙齿,整整齐齐的排在玉米棒上;水稻成熟后是金黄色的,一串串的往下垂;土豆是黄色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就像鸡蛋一样;大豆有黄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它们是小小的椭圆形,好几粒豆宝宝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高粱是红色的,也是一串串的,就像一个大火炬。 2.说一说,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什么? 师: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许多好吃的,你知道他们都可以变成什么吗?? 三、自由讨论,判断果实生长环境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道它们生长在哪里吗? 2.根据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对农作物进行分类。 3.师:你知道除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还有那些农作物是生长在地上、地下和水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嘉峪关市辖: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万亩、蔬菜万亩、小麦1万亩、万亩、万亩。 金昌市辖: 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秦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果木有梨、苹果、李、杏等。颇具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万亩、小麦万亩、大麦25万亩、万亩、万亩、油料作物万亩、甜菜万亩。

白银市辖: 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洋芋、、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使反季节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万亩、水稻万亩、玉米万亩、万亩、杂粮70万亩、20万亩、小麦万亩、油料作物万亩。 天水市辖: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生产基地之一。苹果、 桃、梨、核桃、花椒、、韭菜等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农产品分类目录大全精编版

农产品分类目录 农产品所谓的农副产品是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现对农产品进行分类汇总。 一、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 (一)种植业:粮油、瓜果、蔬菜、其他 1、粮油: ①谷类: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大麦、莜麦;燕麦 ②杂粮:莜麦;燕麦黍;粟;苡仁;荞麦;藜麦{3};穇子[4] 花豆;泥豆;鹰嘴豆;饭豆;小扁豆;羽扇豆;瓜尔豆;利马豆;木豆;红豆;绿豆;青豆;黑豆;褐红豆;油莎豆;芸豆 ③油料:棉籽、菜子、油菜籽;芝麻;花生;茶籽;葵花籽;红花籽;油棕果;亚麻籽;南瓜籽;月见草籽;大麻籽;玫瑰果;琉璃苣籽;紫苏籽[1] 2、瓜果: ①仁果类:如苹果、梨、山楂 ②核果类:如桃、枣 ③浆果类:如葡萄、香蕉 ④坚果类:如核桃、板栗、 ⑤柑桔类:如柑、桔、甜橙、柚、柠檬 ⑥复果类:如菠萝、菠萝蜜、面包果 ⑦瓜类:主要指甜瓜、西瓜 3、蔬菜: ①根菜类:如萝卜、豆薯 ②茎菜类:如莴笋、竹笋、莲藕、芋头 ③叶菜类:如小白菜、大白菜、大蒜、大葱 ④果菜类:茄子、黄瓜、菜豆 ⑤花菜类:主要有黄花菜、菜花 ⑥食用菌类:如香菇、木耳 5、其他 ①棉麻:棉花、黄麻、红麻、亚麻 ②中药材:杜仲、石斛、红花 ③林业产品:茶叶、毛竹、咖啡 ④烟叶

(二)养殖业: 禽类、畜牧、水产、其他 1、禽类及其副产品: ①肉类:鸡肉、鸭肉、鹅肉 ②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 ③皮毛:皮张、绒毛、细尾毛、羽毛、肠衣 2、畜牧及其副产品: ①肉制品:猪肉、牛肉、羊肉 ②乳制品:生乳、奶制品 ③皮毛:皮张、绒毛、鬃尾、肠衣 3、水产及其副产品: ①鱼类:带鱼、鲅鱼、鲤鱼、鲫鱼 ②虾蟹类:对虾、河蟹、螃蟹 ③贝类:扇贝、鲍鱼、河蚌 ④藻类:海带、紫菜 4、其他 ①蜂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蜡 ②蚕茧:蚕丝、蚕蛹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4: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稻 1 基本条件 1.1抗性(病、虫、冷、热)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

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3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且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武陵山区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北方稻区粳稻和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 2.2.2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以上。 2.2.3优质品种:品种品质达到部颁标准2级及以上。 2.2.4轻简化栽培品种:机械插秧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芽期耐低氧发芽(淹水条件下成秧率≥80%)、发芽率≥90%,双季早稻苗期耐寒;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 2.3特殊类型品种 糯稻品种:支链淀粉含量≥98%。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嘉峪关市辖: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蔬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大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1.23万亩、蔬菜3.3万亩、小麦1万亩、果树0.68万亩、马铃薯0. 356万亩。 金昌市辖: 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药材秦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果木有梨、苹果、李、杏等。颇具经济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玉米5.44万亩、小麦22.61万亩、大麦25万亩、蔬菜11.37万亩、马铃薯5.49万亩、油料作物3.87万亩、甜菜0.03万亩。 白银市辖:

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25.65万亩、水稻4.4万亩、玉米65.48万亩、薯类87.91万亩、杂粮70万亩、果树20万亩、小麦76.59万亩、油料作物16.03万亩。 天水市辖: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 桃、梨、核桃、花椒、辣椒、韭菜等果品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清水县红星、红冠、超红、首红、红富士等苹果质优量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

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文章来源:大中华种业信息网作者:admin 【大中小】发表时间:2009-12-28 点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赵虹、马志强、邱军、朱华忠、王西成、

福德平 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简称区试)的定义、试验设置、田间试验设计、播种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与标准、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 B/T N Y/T96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验品种te s ti ng v ar ie 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具有适当名称的一种栽培作物群体。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小麦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3.2 对照品种c o nt ra l va ri et y 符合试验品种定义,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试验品种比照的品种。 3.3 区域试验re g in al v ar ie ty te st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多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广义的区域试验包括生产试验。 3.4 生产试验yi e ld p ot en ti al te st 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面积上、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在多个地点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 4试验设置 4.1 试验组别 根据小麦种植区划、耕作制度、生产类型、生态类型,兼顾优势布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经2013年12月18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公布。该《办法》分总则、品种审定委员会、申请和受理、品种试验、审定与公告、品种退出、监督管理、附则8章45条,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2001年2月26日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予以废止。 目录 1基本信息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四章品种试验 ?第五章审定与公告 ?第六章品种退出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八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3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业经2013年12月18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2001年2月26日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同时废止。[1-2] 部长:韩长赋 2013年12月27日 2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及各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1至2种农作物。[2]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第五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11-23人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征求意见稿)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符合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符合相应作物品种审定基本条件和分类条件。 小麦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鉴定病害5种,即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除特殊用途品种外,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且其他4种病害中至少有1种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1.2 抗倒伏性 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30%。 1.3 生育期 冬水组参试品种熟期比同组对照品种晚熟≤2天,其他组别参试品种熟期比同组对照品种晚熟≤3天。 1.4 产量 见各类型品种具体产量标准。 2 分类条件 2.1 高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同等级品质,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1.0%,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中筋品种,对照品种为常规中筋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8%,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品种

2.2.1抗病品种:依据抗性鉴定结果,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5种病害中,2种病害高抗(含条锈病)或3种病害中抗及以上或赤霉病中抗及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减产≤3%,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2节水品种:节水指数大于0.8 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3节肥品种: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以上试验条件下,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3 优质专用品种 2.3.1强筋、弱筋品种 强筋品种:籽粒容重≥770 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8.0 分钟,且每年≥7.0分钟;弱筋品种:籽粒容重≥770 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每年面团稳定时间<3.0 分钟。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3.2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4 级及以上,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1.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3.3抗穗发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检测(小麦抗穗发芽的检测方法 NY/T1739-2009)结果达到抗及以上级别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4 特殊用途品种 2.4.1彩色小麦 2.4.2糯小麦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减产≤5%,达标试验点比例≥60%;

农作物新品种价值评估

农作物新品种价值评估 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3号)的发布,加强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认识,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数量也日渐增多。目前在我国,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而玉米、小麦等新品种的转让、入股、侵权等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对农作物新品种价值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且是紧迫的。 一、农作物新品种的概念及特征 农作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或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改造的,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农作物新品种除了具备一般无形资产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依托产品的生命性 农作物新品种的载体是在同化外界环境条件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有机体产品。由于这些生物有机体容易受环境因素特别是气候差异的影响,致使同一规格的产品品种在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的。 2、外观的不易识别性 农作物新品种依托的产品——种子在外观形态上与同类作物的种子具有相似性,不易被识别,容易被假冒。譬如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其产量、抗病能力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如果只从外形上看却不易被识别。并且,种子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用商标来辨别真伪。 3、地域性 这里的地域性跟某些无形资产的地域性不同。农作物品种由于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自然条件的范围内进行推广。这不像某些无形资产,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影响其使用价值。农作物新品种发挥作用的广度越低,其评估价值也越低,反之亦然。 4、高风险性 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较大,收益见效慢。新品种的选育,短则四五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选育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技术流失,且本身也不易保护,因此具有很高的潜在风险性。 二、影响农作物新品种价值的因素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投入了人力、物力,并且能给其所有者及使用者带来预期的收益,因此具有一定的价值。农作物新品种的价值主要有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其商业价值。影响农作物新品种商业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1、农作物新品种自身状况 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产量、适应性(如地域的广泛性,抗倒伏、抗病虫害等)、品质(如玉米品种中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的含量)、制种的产量等等都会影响到其价值的大小,是影响其价值的主要因素。 2、转让时间和条件 农作物新品种的转让时间,有的是在新品种被审定后,有的是被审定前。审定前后的价值不同。此外,转让时是否带有附带条件及转让费用的支付方式都会对农作物新品种的价值产生影响。 3、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农作物新品种价值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和自然因素、农作物

农产品详细分类

农市通农产品详细分类 种植业 粮食作物 禾谷类 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高粱粟黍荞麦其它 薯类 红薯白薯马铃薯山药芋木薯其它 豆菽类 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芸豆其它 其它杂粮 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 叶菜类根茎类芽苗类花菜类果菜类菌类瓜类浆果类柑橘类核果类仁果类 其它果类 腌制蔬菜 叶菜类根茎类芽苗类花菜类果菜类菌类瓜类其它 茶叶 青茶/乌龙茶 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其它 红茶 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其它 绿茶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竹叶青安吉白茶雾里青 其它 白茶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其它 黑茶 茯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其它 黄茶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其它 其它茶 中草药 动物类 蝉蜕蜜蜂五倍子地龙蝎子蜈蚣鳖甲其他动物药材 植物类 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花类叶类树皮类藤木类树脂类其它 矿物类 朱砂海藻石胆矾磁石赤石脂白石英其它 菌藻类 茯苓冬虫夏草茯神猪苓海金沙茯苓皮海藻马勃银耳其他 其它药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苏子油用亚麻大麻其它 纤维作物 棉麻其它 糖料作物 甘蔗甜糖菜其它糖料作物甜菊 细粮 大米面粉米粉面条麦粉其它 加工制品 豆成品 腐竹腐乳豆浆豆奶豆奶粉豆腐及制品其他豆成品类 调味品 酿造类调味品 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其它 腌菜类调味品 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其它 鲜菜类调味品 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其它 干货类调味品 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其它 水产类调味品 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其它 其它类调味品 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其它 方便食品 即食食品 糕点面包馒头油饼麻花汤圆饺子馄饨其它 速冻食品 水产速冻食品农产速冻食品畜产速冻食品其它 干的或粉状方便食品 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方便饮料或调料速溶奶粉其它 方便菜肴 其它 罐头 肉类罐头 清蒸类肉罐头调味类肉罐头腌制类肉罐头烟熏类肉罐头香肠类肉罐头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 小麦 陇鉴127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科院选育。 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51 -286天。株型较紧凑。株高9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颖壳白色。穗长4.9-7.3厘米,小穗数12-17个,穗粒数14.5-54.2粒。籽粒红色、卵形,千粒重21.2-40.5克。含粗蛋白质15.4% ,赖氨酸0.39%,淀粉63.67%。抗寒抗旱性强。对条中25、28、29号、洛13-Ⅷ条中30、31号及混合菌种均表现免疫至中抗。落黄好,丰产性较好。平均亩产299.3千克。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省正宁、宁县、镇原及平凉等山塬地种植。 栽培要点:亩播量13千克左右。注意防治蚜虫及红蜘蛛。 陇鉴19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科院选育。 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59-291天。株型较紧凑。株高70-122.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色。穗长6.5-7厘米,小穗数16.8个,穗粒数16.2-45粒。籽粒红色,千粒重31.2-52.3克。含粗蛋白质15.48% ,赖氨酸0.5%,淀粉65.69% 。抗寒抗旱,抗倒性较差。苗期感染条锈混合菌种,成株期对条中 25、29、31、号、HY-3、水、源-2、水源-14及1混合菌种表现免疫至中抗。平均亩产262.12千克。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省庆阳、西峰、正宁、灵台等地种植。 栽培要点: 9月中下旬播种,亩播量12千克左右。 中梁23号 品种来源:天水市农科所选育。 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82天。株型紧凑。株高96厘米。 穗纺锤形,顶芒、颖壳白色,无茸毛。穗长7.5厘米,小穗数14.1个,穗粒数32.4粒。籽粒红色,千粒重40.6克。含粗蛋白质15.32% ,赖氨酸0.52% ,淀粉62.35%。湿面筋35.89%。抗倒伏性强。抗寒抗旱,耐瘠薄。对当前主要条锈病小种及混合菌种均表现免疫。平均亩产230千克。 适宜范围:本品种适宜甘肃省天水渭河上游海拔1500-2000米的山旱、二阴及高寒区种植。 栽培要点: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15千克,基本苗达到30万株。

农作物分类

农作物分类 曾为人类栽培利用过的植物约有2000种以上,但现在常见的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仅200余种。作物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 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①寒温带。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②温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③亚热带。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红麻、苎麻等;④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黄麻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荞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 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荞麦、马铃薯、甘薯、茶等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 生命周期作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