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十二五规划题目及答案

十二五规划题目及答案

“十二五”规划试题一、单选1、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DA 2年B 3年C 4年D 5年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DA 2010-2014 B2010-2015 C2011-2014 D2011-20153、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四个阶段?AA审批发布B审核纠正C审理纠正D 考核纠正4、“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5条思路,其中,()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 A 结构调整B 经济调整C人员调整D 社会改革5、“十二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BA、保护耕地B、国家粮食安全C、粮食生产能力D、农村基础设施6、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在北京召开?BA 10月15日至17日B 10月15至18日C 10月16日至18日D 10月16日至17日8、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个领域()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重大指南》A A8 39 B7 39 C8 40 D7 409、“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A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改变社会风气C 提高人均收入 D 促进社会和谐10、“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哪些特性?A A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B战略性发展性科学性C科学性发展性前瞻性D指导性发展性科学性11、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

该规划于2011年由中国政府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其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其中,着重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它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意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绿色低碳生活网络答题竞赛50题题库(含答案)

绿色低碳生活网络答题竞赛50题题库(含答案)
A、治理 B、预防 C、改善
35、我省一直重视加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力争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将湘江打造成为(C)。
A、东方威尼斯 B、东方维也纳 C、东方莱茵河
36、周强在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实现未来五年任务的(A)。
A、总战略 B、总部署 C、总任务
37、我省“十一五”期间,两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A),S O2下降(D12.81%)、COD 下降(E10.68%)。
C、购买耗油量低的汽车,以节能减排
27、长株潭的五大两型社会示范区分别为(A)、云龙示范区、昭山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滨湖示范区。
A、大河西示范区
B、河西示范区
C、天元示范区
28、湖南省长株潭“3+5”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以及周边(A)五市构成。
A、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
B、衡阳、邵阳、常德、郴州、岳阳
A.获取环境信息 B.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
C.向社会公开其(ABD),接受社会监督。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45、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征收排污费的范围包括(A)(B)(D)(E)。
A、污水 B、废气 C、浓烟D、噪声E、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
46、“排污即(B),超标即处罚”是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原则之一。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 D盐酸
7.发生于1993年5月5日的西北特大(A)就是与草场被破坏,土地沙化有直接关系,给西北几个省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A沙尘暴 B地震 C水灾 D火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

2011 五年计划(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1 年五年计划的背景和目标2.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3.2011 年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果4.2011 年五年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正文【2011 年五年计划的背景和目标】2011 年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 2011 年至 2015 年。

这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背景是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阶段,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矛盾凸显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这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2011 年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为主要任务,加快从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人才为本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2.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

3.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5.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对外开放。

【2011 年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果】在 2011 年至 2015 年的五年间,我国政府按照五年计划的部署,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 47.2 万亿元增长到 68.9 万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 4.9 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8600 万人。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1.()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de)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着名(de)报告——我们共同(de)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分)A.1986B.1987C.1988D.19892.()是公民(de)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de)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A.环境资源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C.环境参与权D.环境侵害请求权3.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de)重大事件是().(1.0分)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de)是().(1.0分)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B.内分泌干扰物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D.常规污染物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de)是().(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de)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de)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de)决定6.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1.0分)A.2B.3C.4D.57.2007年10月,党(de)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de)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8.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de)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1.0分)A.巴黎协定B.京都议定书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de)新议程——改变我们(de)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0分)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10.工业文明以()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de)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技术、人造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万能翻译机器等将人类及地球表层网络成地球村.(1.0分)A.人才B.教育C.科学技术D.制度11.随着工业文明(de)推进,以()为固定中心(de)全球资源(de)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de)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de)服务支撑.(1.0分)A.城市B.农村C.城镇D.区域12.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de)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de)内容不包括().(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de)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13.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0分)A.十七大B.十八大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14.在我国,()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1.0分)A.“十二五”规划纲要B.十八届三中全会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D.十八届五中全会15.中国能源(de)生产和消费主要依靠(de)是().(1.0分)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16.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1.0分)A.社会文明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物质文明建设D.精神文明建设17.()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1.0分)A.森林B.湿地C.海洋D.耕地18.()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de)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de)标准,就将被征收(de)特别关税.(1.0分)A.碳税B.碳关税C.环境税D.资源税19.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de)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de)意见20.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de)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A.海拔较高(de)地区B.人迹罕至(de)地区C.自然环境脆弱(de)地区D.物种丰富(de)地区21.可持续发展(de)内容不包括().(1.0分)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2.根据世界银行发布(de)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1.0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23.()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1.0分)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24.()是生态文明建设(de)路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de)发展模式.(1.0分)A.可持续发展B.阶段性发展C.绿色发展D.永续发展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e)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与()关系(de)思想.(1.0分)A.人B.社会C.自然D.自我26.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de)评价是().(1.0分)A.成效显着B.成就显着C.成效卓着D.成就卓着27.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1.0分)A.一B.二C.三D.四28.()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de)一种表现形态)(de)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de)基础.(1.0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29.生态文明意识(de)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de)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de)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de)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de)问题,关注全球性(de)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de)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de)()意识.(1.0分)A.发展B.全球C.公众参与D.环境道德30.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de)态度应该是().(1.0分)A.敬畏自然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D.顺应自然1.生态文明观强调地球(甚至包括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de)生命体,它包含(de)新(de)发展观包括().(2.0分))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de)关系B.正确处理人与人(de)关系C.正确处理自然界生物之间(de)关系D.正确处理人与人工自然(de)关系E.正确处理人(de)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de)关系2.城市(de)功能包括().(2.0分))A.管理B.服务C.创新D.集散3.下列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层面(de)表述,正确(de)有().(2.0分))A.国际层面:倡导环境国际合作与全球伙伴关系,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把环境问题纳入多边合作计划B.政府层面: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de)法律体系,制定相应(de)环境政策,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整个社会(de)有序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de)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缔造一种新型(de)环境文化;引导新颖(de)运作方式C.企业层面:遵守环境法规、严格执行环境标准、节能降耗是企业(de)责任D.公众层面:要使节约资源成为全民(de)主流意识,实行环境保护(de)公众参与4.固体废物污染(de)危害有().(2.0分))A.固体废物中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大气B.固体废物中(de)有害成分会向土壤迁移,污染土壤,对植物产生间接污染C.固体废物会使水体遭受污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D.通过大气、土壤、水(de)污染,严重影响人们(de)身体健康5.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生态工业(de)分类包括().(2.0分))A.先进环保装备制造B.产业园区绿色升级C.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D.资源循环利用6.贫困与生态环境具有高度(de)相关性,在我国,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2.0分))A.山区B.高原地区C.气候条件恶劣(de)内陆D.生态过渡带7.发展生态产业涉及(de)部门包括().(2.0分))A.服务部门B.交换部门C.分解部门D.再生部门8.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处在()(de)状态.(2.0分))A.资源损害型B.环境耗费型C.资源耗费型D.环境损害型9.下列国际组织中,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de)有().(2.0分))A.世界自然保护同盟B.世界自然基金会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D.绿色和平组织10.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蕴藏(de)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包括().(2.0分))A.潮汐能B.波浪能C.海水温差能D.海水盐差能11.国务院印发(de)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一系列(de)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2.0分))A.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B.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C.强化工业基础能力D.加强质量品牌建设1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de)六大原则,包括().(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de)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13.中国已加入(de)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包括().(2.0分))A.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生物多样性公约D.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4.造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de)原因有().(2.0分))A.人口众多、资源紧缺B.单位产值能耗高、节能技术不先进C.生态意识落后、环境政策实施不力D.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绩观存在偏差15.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de)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实施().(2.0分))A.河长制B.湖长制C.湾长制D.林长制16.关于风能,下列描述正确(de)有().(2.0分))A.蕴藏量大B.分布广泛C.永不枯竭D.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de)收缩地带17.自然保护区(de)作用包括().(2.0分))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改善环境D.保持生态平衡18.根据政策类型分类,环境经济政策包括().(2.0分))A.市场创建手段B.环境税费政策C.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D.财政激励手段19.关于我国水污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de)有().(2.0分))A.水体缺氧状况十分严重B.内陆湖泊全部富营养化C.湖泊面积正在萎缩D.对工农业、市政工业、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20.国土空间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de)地域空间,包括()及其底土和上空.(2.0分))A.陆地B.陆上水域C.内水D.领海1.传统(de)经济理论之所以不能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是因为其在生产成本中没有把废物(de)处理费用计算在内,而是以牺牲生态和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最终造成了生态(de)破坏和环境(de)污染.(1.0分)2.当前,大气、水、土壤是污染治理(de)三大重点.(1.0分)3.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de)人,听力会下降,甚至产生噪声性耳聋.人们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de)发病率要高出低噪声环境下2~3倍.(1.0分)4.“互联网+”指(de)是“互联网+某一个行业”.(1.0分)5.生态文明新理念(de)树立,扩大了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de)生态正义话语权.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所持有(de)态度以及选择(de)发展道路,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将会起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de)影响.(1.0分)6.大力开展生态意识教育,使全人类更新思想观念,建立一个生态型新世界观.其主要内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等(de)认识和把握,以及生态环境意识(de)产生和提高.(1.0分)7.生态意识是指处理人与自然(de)关系(de)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活等关系应具备(de)生态观念.(1.0分)8.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de)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de)整体竞争力.(1.0分)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de)国际环境公约.(1.0分)10.全球性(de)气候变暖,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de)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重大(de)有害影响.(1.0分)11.城市是以服务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de)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是由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de)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de)能力和所起(de)作用决定(de).(1.0分)12.生态文明是人类整个生存方式(de)革命性变革,应充分调动每一位公民(de)积极性,全民共同参与,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绿色、环保、低碳(de)生活方式.(1.0分)13.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de)地方法规.(1.0分)1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是继2000年千年首脑会议之后,国际发展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为深远(de)一次会议,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de)新时代.(1.0分)15.我国农村当前环境污染(de)现状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1.0分)16.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价值评价,在全球生态意识(de)指导下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de)生态价值取向,建立具有生态价值取向(de)产业结构,这种具有生态价值取向意义(de)科学技术产业才是具有保持基因、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保持地球不致于毁灭(de)伦理意义上(de)第一生产力.(1.0分)17.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de)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de)行为.(1.0分)18.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以生态公正为目标、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新能源革命为基石、以现代生态科技为技术路线、以绿色发展为路径(de)全球生态现代化运动.(1.0分)19.佛家提倡现世和来世之间(de)“和谐”、众生之间(de)“和谐”,这是生态文明观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关系、正确处理自然界生物之间关系(de)理论渊源.(1.0分)20.生态文明观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de)人与人(de)关系、自然界生物之间(de)关系、人与人工自然(de)关系以及人(de)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de)关系(de)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取得(de)积极成果(de)总和.(1.0分)21.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污染源监管、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1.0分)22.我国(de)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农业.(1.0分)23.人类意识进化(de)历史远短于生物进化(de)历史,非生态文明(de)意识还无力应付挑战,也无力给科学技术定向.要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界(de)矛盾,关键在于促进全球生态意识(de)进化.(1.0分)24.酸雨会使土壤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河水、湖水酸化成为“死河”、“死湖”,渗入地下使地下水长时期不能利用;严重侵蚀桥梁楼屋、船舶车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0分)25.世界生态环境退化是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经济学发展(de)必然结果.(1.0分)26.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de)意见指出,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文化(de)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1.0分)27.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de)环境与资源保护对象和特定(de)污染防治对象,调整各自专门(de)环境社会关系而制定(de)规范性文件.(1.0分)28.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以改善或恢复生态功能为目(de),以经济和行政为手段、法律为保障,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为内容(de)一种长效机制型(de)环境管理制度.(1.0分)29.中国提出(de)生态文明新理念,为全球治理构建了新(de)价值观基础.(1.0分)30.我国(de)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de)通知“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de)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提出了严格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1.0分)。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城十个必修课答案(15分)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城十个必修课答案(15分)

一、必修课(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总思路和总目标1、我国经济目前处于( )期平稳进步;初创;高速发展;战略机遇。

2、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策略改变是改变对于( )拉动经济发展的依赖量化宽松;4、未来全球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将会( )改变;停滞;减弱;增强。

5、十二五规划提出以( )为主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城市周边地区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是(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打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战略性 前瞻性 指导性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富民强国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富民强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统筹规划、实行全面发展24、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什么?( )稳定外需; 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 通胀压力; 房地产调控。

28、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包括(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科技创新; 住房政策; 货币政策。

29、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包括(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旧城改造速度加快;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30、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陷有( )等方面的问题城乡脱离;土地财政;财税制度;地区不平衡;环境成本。

31、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有( )问题民政工作人性化民政工作社会化民政工作科学化 民政工作网络化 民政工作法制化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绿色 低碳 节约 文明3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20年生态文明建设

20年生态文明建设

1.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

(1.0分)A.成效显著B.成就显著C.成效卓著D.成就卓著2.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分)A.一B.二C.三D.四3.()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0分)A.十七大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4.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1.0分)A.能源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5.在水体中开展的水产农牧化的产业被称为()。

(1.0分)A.白色农业B.蓝色农业C.绿色农业D.棕色农业6.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

(1.0分)A.海拔较高的地区B.人迹罕至的地区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D.物种丰富的地区7.()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1.0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8.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

(1.0分)A.发展B.全球C.公众参与D.环境道德9.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10.()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碳关税进行立法的国家。

(1.0分)A.美国B.印度C.俄罗斯D.中国11.()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2.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1.()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1.0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我的答案:B?√答对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D.环境侵害请求权我的答案:D?√答对3.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 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 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 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 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我的答案:B?√答对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

(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我的答案:D?√答对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的答案:A?×答错6.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

(1.0分) A.2 B.3C.4 D.5我的答案:C?√答对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人口协调我的答案:C?√答对8.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

(1.0分) A.《巴黎协定》 B.《京都议定书》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我的答案:B?√答对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 第二章指导思想 6 第三章主要目标8 第四章政策导向10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2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4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5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16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8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18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22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4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28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29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31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1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32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33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34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4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36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39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1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1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42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47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1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52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52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54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56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8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58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59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60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2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63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65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66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68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69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69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70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71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72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3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74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75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5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7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7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78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80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81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82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83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86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86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6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87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87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88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88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89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90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91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91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92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92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9.20•【文号】环发[2011]105号•【施行日期】2011.09.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环境保护部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目录一、环境与健康工作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与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二)环境与健康问题频发,形势严峻(三)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四)立足风险管理是环境与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与健康问题调查(二)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三)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四)环境与健康能力建设(五)环境与健康宣传教育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完善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协调机制(三)增加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资金投入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问题凸显,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环境、保障健康成为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需求。

绿色环保知识

绿色环保知识

绿⾊环保知识 在环境问题⽇益突出的今天,绿⾊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

那么你对绿⾊环保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绿⾊环保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绿⾊环保的发展 新中国成⽴60年来,特别是改⾰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到有,从⼩到⼤,发展迅速。

经过不懈努⼒,环境法制建设进⼀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度逐步加⼤,⽣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始于上世纪五、六⼗年代,七⼗年代在艰难中起步,开始⾛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改⾰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1979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使环境保护⼯作步⼊法制轨道,加快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983年召开的第⼆次全国环境保护⼯作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的指导⽅针,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三⼤政策。

“⼋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对策》,第⼀次明确提出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九五”期间,全国⼈⼤⼋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标纲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问题的决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程规划》。

“⼗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树⽴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战略思想。

2002年,我国第⼀部循环经济⽴法——《清洁⽣产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五”时期,国家进⼀步加⼤环境保护⼒度,极⼤地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发展 绿⾊环保⼩知识 1、节约⽤⽔ 随时关上⽔龙头,别让⽔⽩流;看见漏⽔的龙头⼀定要拧紧它。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试题

十二五试题

1.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A中部地区崛起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要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同步、同步。

A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B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C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D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3.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政府建设。

A服务型 B现代型 C高效型 D管理型4.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作为首要目标。

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D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要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

A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B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C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D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管理6.《规划纲要》在“改造提升制造业”一章中提出:“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

其中提到的重点产业有:①装备制造行业②船舶行业③汽车行业④冶金和建材行业⑤石化行业⑥包装行业⑦电子信息行业⑧建筑行业⑨医药行业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⑨7.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三网融合。

A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B移动、联通、电信C电信网、广电网、物联网 D广播网、电视网、互联网8.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A山东、浙江、福建B山东、浙江、广东 C辽宁、山东、江苏 D浙江、广东、海南9.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B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C积极发展旅游业 D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1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开发。

2020年内蒙古继续教育6套答案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内蒙古继续教育6套答案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1.()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1.0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 √答对2.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

(1.0分)A.十七大B.十八大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我的答案:A √答对3.()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0分)A.十七大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我的答案:B √答对4.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1.0分)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我的答案:A √答对5.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的答案:B √答对6.在水体中开展的水产农牧化的产业被称为()。

(1.0分)A.白色农业B.蓝色农业C.绿色农业D.棕色农业我的答案:B √答对7.()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碳关税进行立法的国家。

(1.0分)A.美国B.印度C.俄罗斯D.中国我的答案:A √答对8.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我的答案:C √答对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30题)1、根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下列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司将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直接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B.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需要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承担处置费用C.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将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前,必要的话要进行处理D.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将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前进行处理的,可不必承担处置费用【答案】 B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法重新报批或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C.责令停止建设,并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D.责令停止建设【答案】 B3、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的规定,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某镇环境监管部门发文禁止秸秆焚烧B.某市区施工工地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C.某市饮食公司要求所属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运行监管D.某煤码头对堆煤场建立了封闭料仓与传送装置,并安装了与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台联网的视频监控措施【答案】 D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禁鸣喇叭B.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必须减速行驶C.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D.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必须减速行驶,并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答案】 C5、2014-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严格控制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B.使用家用电器、乐器进行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C.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的环境噪声污染D.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组织娱乐、集会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时,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答案】 A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是哪几年

十二五规划是哪几年

十二五规划是哪几年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中央政府的指导方针制定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该规划旨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指导,确立了国家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并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那么,十二五规划究竟包括哪几年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二五规划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内容。

根据名称可以看出,十二五规划涵盖了五年的时间期限,但具体的年份是什么?十二五规划的时间范围是从2011年到2015年,通过制定五年规划,中国政府能够在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内推动国家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这样的五年计划制度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首先,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确保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达到规划目标。

首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中国政府鼓励发展高端制造业、先进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并推动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第三,改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加强农业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

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第二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

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国际合作平台和管理制度。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

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加强节能能力建设。

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第二节加强水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

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5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

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

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按照节约集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

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

第四节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区。

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和勘查开发布局优化。

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推进规模化开采。

发展绿色矿业,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

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

资源产出率提高15%。

第二节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

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三节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第四节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

推进甘肃省和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

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

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

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达到80%。

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

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

第二节防范环境风险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受污染场地、土壤、水体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推进历史遗留的重大环境隐患治理。

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第三节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一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第二节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搞好森林草原管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管,提高管护水平。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第三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

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一节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河库联调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建设一批跨流域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统筹推进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

推动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

加强雨洪资源和云水资源利用。

推进水文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工程调度管理系统建设。

第二节增强防洪能力继续加强淮河、长江、黄河、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建成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能力。

加大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基本完成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洪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