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1 目的为规范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新生儿科各医护人员。

3 职责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制定,护理部审核通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配合执行。

4 定义需转科、转院的危重新生儿:NRDS、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重度窒息、重度HIE、胆红素脑病、重度低血糖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儿。

5 具体内容5.1 院内转运5.1.1 由责班负责与配送人员共同核对检查单、表带、胸牌5.1.2 根据不同气温选择不同的包裹外套,外套上佩戴胸牌。

5.1.3 外出检查之前由配送人员提前预约送检时间及医疗电梯等候,减少外出时间。

5.1.4 开奶患儿根据医嘱携带不同奶量,禁食患儿携带安慰奶嘴,必要时遵医嘱于水合氯醛等镇静。

5.1.5 由配送人员护送检查,检查过程注意观察面色、哭声。

5.1.6 整个过程中送检人员目光不得离开患儿,途中不得转抱、借抱病人,一次外出检查只能护送一名患儿。

5.1.7 重症患儿必须外出检查时由医生和(或)护士与配送人员一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携带氧气、呼吸囊、脉搏血氧仪和必要的抢救药物。

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反应、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5.1.8 检查完毕由送检人员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儿信息后由责任护士妥善安置病人。

并做好患儿进出检查的记录。

5.2 院际转运:5.2.1 转运前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病情允许转运的情况下考虑转运。

5.2.2 将患儿目前病情及需转上级医院的目的、路途风险告知家长,征得家长同意。

(由医生告知)5.2.3 白天通知医务科(夜间通知总值班),并联系上级医院,落实床单位。

5.2.4 联系救护车,并通知救护车备好相关急救设备。

5.2.5 驾驶班联系临床科室,确定出车地点、时间及收费标准。

5.2.6 做好患儿转院前准备(病历书写、物品准备、更衣、结算费用等)5.2.7 由医生写明本次住院期间患儿病情、治疗过程、现患儿情况等。

5.2.8 由医务人员护送至上级医院,并与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详细交接患儿病情、用药、各导管及皮肤情况。

危重新生儿转运会诊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会诊制度

危重新生儿会诊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是儿科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转运至市一总院及将患儿由产房转到新生儿室或将病儿送到其他科室(放射科、CT室、外科等)诊断或治疗。

儿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如下会诊转运制度。

1、凡院内因病情急骤、危重,需紧急会诊的病人,我科接到紧急会诊电话,应
10分钟内前往参加会诊或抢救,不得延误,会诊后要补写会诊单及会诊意见。

2、参加会诊的人员为主治医生职称以上人员担当,日班由总住院医师负责,节
假日由值班二线医生负责,如二线医生正在负责抢救或外出转运,则由三线医生负责,紧急情况下,当班医生需服从主任调配。

3、如参加院外急会诊,应立即向司机班联系出车,如在节假日或夜班应立即向
总值班汇报,由其调配二线出车。

一般在接电话后20分钟内完成出车前准备工作。

4、转运小组至少需要2人,一般由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组成,护士必需具有ICU
工作经验。

5、转运工作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平时已完备,包括转运车的维护,AC换能器的检
修,蓄电池满负荷状态,有可供呼吸机应用3至4小时的压缩氧和压缩空气瓶,呼吸机、吸引器、新生儿转运车可随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转运箱中包括急救药品和各种复苏器械,每日由护士长或指派的专职护士检查,包括药品的保质期,各种用品的数量和工作状态。

以备随时使用,过期或使用完要及时更换和补充。

6、转运人员院外转运需携带无线通电设备,随时与申请会诊单位及本单位领导
联系,以备紧急情况的应对处理。

7、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病人,并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如院外转诊,必须认真填写
转诊单。

8、科室定期回顾转运情况,通过总结分析。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一、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我院新生儿专业辐射力及影响力,参考XX 儿童医院120急救转运管理制度,结合新生儿转运特点,制定新生儿内科/NICU 新生儿转运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转运”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医疗组:护理组:三、出诊医生接到转运电话后,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解释、记录,告知对方转运风险及相关费用。

四、通知护士、司机,启动转运程序,药、物、设备检查齐全;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3分钟内出发。

120转运电话要求保持24小时畅通,保障与对方电话联系;五、到达目的医院首先听取当地医生病情介绍;检查患儿情况,再次评估患儿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将患儿病情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说明风险,签订转运同意书,1-2名家长随车。

六、不适合转运的患儿向家人仔细解释,家人理解后签署拒绝转运;特殊病人,如转运风险较大,或与当地医院有潜在医疗纠纷者,应及时上报李振光科主任或院总值班。

七、转运途中根据病情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转入NICU患儿需提前半小时电话通知NICU病区值班医护人员,告知患儿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材;如需外科会诊,提前联系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工作;如需辅助科室检查,提前与相应辅助科室电话联系。

八、抵达我院后,转运医护人员护送患儿直接入NICU,向接诊医师交代病情,认真填写相关医疗文件,并签字确认。

九、转运护士带领患儿家人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请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如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联系。

十、吴宏伟副主任医师、郝祥梅护士长作为新生儿转运直接责任人,执行日常转运运转及培训工作,每季度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一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院前急救质量标准为100分,合格为90分,合格率要求为100%;十一、120车由专人(王妍妍)负责监管,每两周对120车进行专项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对120车跟踪检查1次。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一、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我院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的医疗质量,确保各项诊疗流程的顺畅,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新生儿抢救中心。

三、具体内容
1.接获转诊电话后,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并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能性。

告知转诊医院方向,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负责转诊的医护人员出发。

2.转运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提前通知我院NICU病房准备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

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品,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

3.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患者病情,妥善固定留置针和各种导管,清晰标记药物,清空各引流瓶,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4.离开病区前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通告电梯等候,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携带监护仪、呼吸
机、保温箱、微量输液泵、吸引器、药物等。

6.转运中至少需要2名医护人员,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及一定的临床经验。

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关注各种仪器运行是否良好。

7.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物进行就地抢救,并在抢救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8.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病历资料和药品。

新生儿转运流程

新生儿转运流程

新生儿转运流程新生儿转运是指将需要医疗救治的新生儿从出生地转运至较为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应治疗的过程。

这种转运流程一般包括出生地医疗机构的评估、联系转运机构、转运准备、转运过程和到达目的地医疗机构的安排等环节。

首先,在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地医疗机构会对新生儿进行初步的评估。

这包括了对新生儿身体状况、生命体征和病情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转运。

通常情况下,需要转运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先天性疾病或病情危急的儿童等。

接下来,出生地医疗机构会与专门的转运机构进行联系。

这些转运机构通常设有专门的新生儿转运团队,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确保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专业的转运团队会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转运计划。

这包括了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空中转运或地面转运,以及确定转运的时间和路线等。

转运团队还会准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转运过程中,专业的转运团队会全程陪同新生儿,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在转运过程中,转运团队会随时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医疗救治和护理。

同时,他们会与目的地医疗机构进行联系,向其提供新生儿的病情和转运进展情况,以便目的地医疗机构提前做好接收准备。

最后,当新生儿到达目的地医疗机构后,转运团队会将其移交给接收方医生和护士。

接收方医疗机构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转运团队会将转运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转运记录交给接收方医疗机构,以便其了解新生儿的病情和转运过程。

总的来说,新生儿转运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来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救治。

只有通过专业的转运流程,才能确保新生儿能够尽早接受到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率。

儿科(新生儿室)病号转运制度(附司机、车班医师、车班护士职责)

儿科(新生儿室)病号转运制度(附司机、车班医师、车班护士职责)

儿科(新生儿室)病号转运制度转运指征窒息新生儿须经气管插管复苏的患儿呼吸窘迫经一般处理无好转,需机械通气者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休克或严重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抽搐、颅内出血、HIE、颅内感染等)母亲有糖尿病、胎盘早剥大出血、严重妊高症等病史新生儿溶血病及出血性疾病产伤各种先天性畸形(膈疝、胃肠道畸形、先心等)严重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一般情况差,病因不明家属及下级医院要求转运者对有妊高症、胎位不正、双胎或多胎、足月小样儿、宫内窘迫及其他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妇,如在转运途中无危险,可实施宫内转运。

转运的组织(借鉴兄弟医院经验,如实施后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修定)联络方式科室任何人接到下级医院要求出诊的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值班护士接听电话。

值班护士应详细询问要求出诊医院的名称,地址,需转运患儿的年龄,病情,目前状况,联系电话,并告知对方车班医师手机以便途中随时联系,然后立即通知司机、车班医生和护士,并准备好氧气袋等急救用品。

司机职责司机全天24小时值班,不得擅自离开医院,保持通讯畅通,接到出车通知后应立即拟定行车路线,3分钟之内将车开致住院部等候。

平时应定时对救护车进行保养和维修,车辆如有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并向科主任汇报,以便提前安排其他车辆。

转运车为急救之用,任何人不得私自挪做他用。

行车应小心谨慎,在转运途中应尽可能平稳行驶,不得酗酒,熬夜,保证行车安全。

车班医师职责车班医师全天24小时院内待命,对整个转运过程负责。

在接到出车通知后,应详细询问转运患儿或产妇情况,并就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准备。

出车前,车班医师应检查气囊、喉镜、气管插管、氧气袋及急救药品是否齐备完好。

到下级医院后,车班医生应视患儿或产妇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详细采集有关病史,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和转运途中的危险性,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实施转运。

在下级医院与接转医生当面办妥有关手续。

转运时应注意患儿的保暖,转运前应尽可能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并建立静脉通道以备途中抢救之用。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一)住院新生儿院内检查、治疗转运制度1、转运前评估:住院新生儿在院内需出科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时,医师及护士应正确评估其病情,选择恰当的检查时机及安全的运送方式,避免转运途中发生不应有的意外。

2、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与患儿要去的科室预约,必要时与电梯、护工等后勤人员做好沟通与合作,保证患儿道路通畅以及到达相关科室后能尽快进行检查或治疗。

3、转运人员安排:在危重新生儿院内的转运过程中,一般至少安排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携带抢救箱(包括急救设备、药品等)陪同,以应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必要时增加陪同人员。

出科检查时,管床医生应事先通知家长陪同并认真核对身份,医护认真进行查对,并做好外出检查、治疗登记,防范错失。

4、病情不稳定或重危病婴转运前应采取必要措施稳定病情,必须外出检查者,由医生先与患儿家属(监护人)沟通,告知转运风险,由家长签署外出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后再做出科检查转运安排。

出科检查前,应按需备氧气、急救箱及相关急救药品,必要时开通静脉输液通路。

5、转运途中应有效维持患儿体温,选择恰当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注意保护病婴,防止碰伤或坠地,返回病房后,转运医护人员要及时、迅速与病房接诊医护人员口头或书面详细交接,包括患儿在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采取的急救措施、所用药物与剂量、时间,相关科室的检查、治疗结果以及患儿目前情况,并做好物品清点,必要时书写转运(抢救)记录。

6、新生儿不能随意交给他人看管,防止意外的发生。

(二)新生儿院外转入转运制度1、建立与县市区内上下转诊单位的网络联系,有明确、通畅的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建立转诊登记本。

公布“中心”急救电话。

急救中心应设有醒目的急救通道和抢救地点标识。

转运设备包括:(1)专用救护车。

(2)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仪,(3)吸引器,(4)呼吸复苏器,(5)气管插管用物,(6)输液泵,(7)急救药物,(8)移动电话。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新生儿转运制度是指将出生不久的婴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观察。

这个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新生儿的生命与健康,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很多情况下,新生儿可能因为存在其中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转运。

首先,新生儿转运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不同地区的医疗网络并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可能没有足够的设备、专家和经验来处理新生儿的特殊病例。

因此,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早产儿或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转运到更好的医疗机构会提高其接受适当治疗的机会,从而降低死亡率。

新生儿的生命是脆弱的,及时的护理与治疗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

其次,新生儿转运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可能承担过重的负荷,而其他地区则有较多的医疗空缺。

通过将新生儿转运到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可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释放负荷较重的医疗机构的压力。

这样一来,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新生儿转运制度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确保其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转运中心或统筹平台,负责协调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运事宜。

转运中心应该具备专业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设备,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该建立一套清晰的转运准则和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需要转运的新生儿类型以及应该转运到哪些医疗机构。

这些准则应该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该建立紧急转运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和卫生问题。

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的生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其安全。

首先,转运车辆应该具备特殊医疗设备和医疗专业人员,确保在转运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其次,在转运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转运操作规范,确保整个转运过程安全可控。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时,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向XXX基妇股汇报,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转诊人员应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XXX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包括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喂养不耐受,出现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障高危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我们制定了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并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科内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技能。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包括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新生儿转院管理制度
1.新生儿转院前,需由主治医师提出,分管上级医师和主任同意,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2.转院前由医务科联系好转诊医院,并与新生儿家属确认后方可转院。

3.新生儿转院应由有资质的新生儿医护人员进行,以保证转院中安全。

4.规范新生儿转院流程,验证家属身份,双方签字确认,并记录转院时间。

5.准备好转诊单及相关的物品资料,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及时报告情况。

6.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患儿,由其监护人、家属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相关事宜应请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7.转运结束后,详细记录转运的过程、新生儿的情况,做好交接班。

8.清理补充转运器械物品,定期检查,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运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新生儿转运流程

新生儿转运流程

新生儿转运流程新生儿转运是指将需要特殊医疗护理的新生儿从出生地转移到具备相应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

新生儿转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在新生儿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和医疗护理,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新生儿转运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特殊医疗设备和药物的需求等。

同时,需要评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在确定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医疗设备、药物和护理用品,确保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新生儿进行医疗护理。

其次,新生儿转运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和工具。

针对新生儿的病情和转运距离,可以选择不同的转运方式,包括救护车、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气压变化等因素对新生儿的影响,确保选择的转运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在确定转运方式之后,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转运方案。

包括转运路线的选择、转运途中的医疗护理措施、转运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处理等。

同时,需要确保转运途中有足够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护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最后,新生儿转运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交接和接受医疗护理。

转运过程中的医护人员需要与目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沟通,交接转运的新生儿,并提供转运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医疗记录。

同时,目的地的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接受新生儿,并进行相应的医疗护理,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持续的医疗护理和监护。

综上所述,新生儿转运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准备和评估,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和工具,并制定详细的转运方案,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并获得持续的医疗护理。

在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严格执行转运方案,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危重婴儿转运

危重婴儿转运

危重婴儿转运
适用情况
危重婴儿转运适用于以下情况:
1. 新生儿出生后即刻需要特殊护理和治疗。

2. 危重婴儿需要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转运过程
危重婴儿转运通常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执行,包括医生、护士和
急救人员。

转运过程如下:
1. 评估和准备:医疗团队会对危重婴儿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在
转运过程中能够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必要时,团队会进行必要
的准备工作,例如连接监测设备、准备呼吸支持等。

2. 安全转运:医疗团队会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危重婴儿的生命
体征得到稳定,并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药物。

转运过程中,医疗团队
会密切监测危重婴儿的状况,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抵达目标机构:一旦抵达目标医疗机构,医疗团队将危重婴儿交接给目标机构的医疗团队。

交接过程中,团队将提供必要的医疗记录和报告,以确保连续的护理和治疗。

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危重婴儿转运的安全性,以下措施应该得到注意:
1.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以提供适当的护理和监测。

2. 确保医疗团队拥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以处理危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3. 预先做好转运路径和交通规划,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标机构。

4. 与目标机构的医疗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转运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5.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危重婴儿转运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危重婴儿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

以上文档提供了对危重婴儿转运的基本介绍和要点。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转运指征一、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实用新生儿学》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循环衰竭:血压低,少尿,皮肤充盈不佳者。

4、窒息后: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低、抽搐、抑制状态);酸中毒难以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

5、外科疾患:膈疝,气管食管瘘,胃肠道畸形等。

6、产伤。

7、先天性心脏病。

8、其他:母糖尿病;新生儿溶血病;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二、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反复抽搐,经处理抽搐仍持续24h以上不能缓解者。

5、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体温≤30℃或>41℃。

7、硬肿面积≥70%。

8、血糖<1.1mmol/L(20mg/dl)9、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出生体重≤1000克。

三、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下列状态作出判断(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

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若有严重心律失常,予相应药物治疗。

(2)、肺部情况:呼吸功能如何(结合体格检查及血气分析),需否气管插管?如存在缺氧,青紫应调整FiO2,做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若已做机械通气则调整呼吸器参数,并应了解有无气胸存在,作相应处理。

新生儿转运制度

新生儿转运制度

新生儿转运制度新生儿转运制度是指将需要特殊医疗护理的新生儿从低级医疗机构转运至高级医疗机构的一项制度。

这个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新生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和专业治疗,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一方面,新生儿转运制度能够解决较低级别医疗机构设备和专家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有些地区,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特殊需要的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和合理的医疗救助。

这时,便需要将其转运至具备更好医疗设备和专家资源的高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通过转运,新生儿得以置身于更加安全、完善的医疗环境中,接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另一方面,新生儿转运制度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概率和生命质量。

对于一些出生时存在先天性缺陷或突发疾病的新生儿来说,及时得到规范和高质量的救治对于其生存和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新生儿转运制度,很多新生儿将难以得到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救治,进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夭折。

而通过转运制度,可以确保有需要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救治,减少因医疗资源不足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实施新生儿转运制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高效的运转机制。

首先,需要成立专业的新生儿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

这些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确保其安全。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新生儿转运网络,将各级别医疗机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系。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医疗等功能,提高整个转运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需要建立转运培训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当然,新生儿转运制度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与其他政策和制度相结合,共同推进新生儿健康事业的发展。

比如,要加大对妇幼保健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新生儿医疗资源和专业水平,降低转运比例。

此外,在社会层面也需要加大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提倡健康生育观念,减少先天性缺陷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转运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对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我国针对新生儿的转运标准主要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循环衰竭、窒息后、外科疾患、产伤、先天性心脏病、反复抽搐等。

此外,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单项指标包括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严重心律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硬肿面积大等。

在转运前,应选择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并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同时,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在转运前,应对患儿的心血管功能、肺部情况、体温及环境温度、生化/代谢状态等进行判断。

对于心血管功能不全、呼吸功能缺陷、酸碱紊乱等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同时,应了解气胸的存在并作相应处理,纠正低血糖、酸中毒等问题。

1、观察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保持患儿体温恒定,避免过度或过低的温度影响患儿的生命体征。

3、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

4、在转运过程中,要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保持洁净卫生。

5、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和关爱。

1.保持转运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2.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意识、肌张力及末梢循环情况;3.使用暖箱保暖,根据患儿体重设定不同的温度:<1000g为36~35℃,1000~1500g为35~34℃,1501~2500g 为34~33℃,>2500g为32~33℃;4.注意患儿的体位,将其置于侧卧位,防止呕吐,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以安全带缚好患儿身体,头肩部保持同一水平线,尽量减少途中震荡;5.将转运暖箱与救护车呈垂直方向放置,锁定箱轮,以减少途中颠簸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6.如途中患儿病情恶化,应将救护车暂停路边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继续转运;7.途中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移位;8.需要氧疗的患儿可选择头罩吸氧、气囊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通气及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等方式,但要进行氧疗监测;9.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急救用药及补液;10.及时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途中患儿的内平衡;11.转运外科疾患的病儿时要注意体位:(1)脑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取俯卧位;(2)后鼻孔闭锁、小下颌畸形等引起呼吸道梗阻亦取俯卧位;(3)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取半卧位;(4)膈疝取侧卧位,正常侧在上,并抬高头部。

转运制度

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一、转运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者孕周小于33周;2、严重的出生窒息(Apgars评分1分钟和/或5分钟评0-3分);3、严重的呼吸窘迫(吸氧浓度大于60%和/或需要辅助通气包括CPAP);4、生后紫绀经氧疗不改善,或者有先天性心脏病;5、生后有先天畸形需要立刻外科手术治疗的;6、脑水肿、小头、频发呼吸暂停、惊厥;怀疑败血症、新生儿肝炎、脑膜炎等;7、经初步判定,未超出我科(院)治疗范围并具备转诊条件者,方可转诊;二、转运设备1. 所有出诊均应常规备齐转运保暖箱、监护仪、吸痰器、输液泵、常用急救药品(由急诊科护士准备)、急救箱(含喉镜、复苏囊等);2. 出诊前应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由新生儿科医生准备);三、转运人员配备:1、人员由新生儿科医生、急诊有经验护士和司机组成,出诊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以上资质的新生儿专科医生,具有独立抢救以及和其他人协同抢救的能力。

每次转运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可由二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一般是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

2、转运人员经过培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1)识别潜在的呼吸衰竭、掌握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CPAP及机械通气技术;(2)建立周围静脉通道,如穿刺和置入导管、脐血管插管;(3)胸腔穿刺排气和引流;(4)识别早期的休克,给予扩容、输液及纠正代谢异常,防止低血糖、酸中毒;(5)特殊治疗如窒息复苏、败血症、休克、抽搐及外科有关问题的出处理;(6)熟悉急救用药的剂量和方法、掌握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技术;(7)掌握转运所需监护、治疗仪器的应用和数据评估。

(8)其他要求在紧急的情况下能迅速显出其丰富的经验及先进的临床技能,具有在其他领域病人护理的经验。

四、转运通讯设备设有专门的转运急救电话,并配有详细的转运登记本和转运登记表。

该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出诊人员应该随身携带有效的通讯设备以便随时和中心联系。

新生儿安全转运应急预案

新生儿安全转运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新生儿转运成功率,降低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转运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新生儿安全转运领导小组,负责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全面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新生儿转运小组,负责新生儿转运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

3. 各相关部门及人员职责:(1)新生儿科:负责新生儿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准备和转运后的病情观察。

(2)急诊科:负责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和生命支持。

(3)护理部:负责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4)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物资保障。

四、转运前的准备1. 病情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确定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转运准备:(1)配备必要的转运设备和药品,如新生儿转运箱、新生儿呼吸机、急救药品等。

(2)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3)做好转运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新生儿转运的基本技能。

3. 家属沟通: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五、转运过程1. 转运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2. 转运途中,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确保呼吸道通畅。

3. 转运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4. 转运途中,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六、转运后的处理1. 到达接收科室后,立即将新生儿交由接收科室医护人员。

2. 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救治措施。

3. 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应做好新生儿病情观察和后续治疗。

七、应急预案1. 转运过程中,如遇突发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2. 确保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降低转运风险。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新生儿转运成功率。

八、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新生儿转运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

2. 对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宣传和培训。

新生儿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6.对患儿进行预处理,如稳定生命体征、处理伤口、建立静脉通道等。
7.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转运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转运途中
1.转运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
2.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维持患儿的体温稳定,根据需要使用暖箱或其他保暖措施。
4.确保输液泵和监护仪的正常运行,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参数。
5.如患儿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及时告知患儿的病情变化和预计到达时间。
三、转运交接
1.到达接收医院后,转运人员与接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接。
2.交接内容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病情、治疗经过、转运途中的情况等。
新生儿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
一、转运前准备
1.评估患儿病情,确定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通知接收医院,告知患儿的基本情况、病情、预计到达时间等。
3.准备转运设备和药品,包括暖箱、监护仪、输液泵、呼吸复苏设备、急救药品等。
4.确保转运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5.安排转运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等,明确各自的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转运制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新生儿转运制度
一、出、入院处病人的转送
1. 住院登记处应派专人陪送家长带新入院新生儿到科室。

2. 凡危重在急诊科经抢救后需住院新生儿,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长或医院人员补办,并上报科主任或行政值班领导。

3. 由产科或产房入院新生儿必须由护士和家长陪送入院,交班者与接班者落实新生儿身份核对。

4. 新生儿康复出院时,认真核对新生儿身份后与父母或监护人进行交接。

二、手术新生儿运送
1. 凡手术新生儿或医护人员负责接送,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启用外出转运车,按需备氧气、监护仪、急救复苏盒,保证静脉输液通常。

2. 接送新生儿出入时应注意做好防护,防止坠伤或坠地,婴儿刹车锁灵敏,床身防止滑动,做好保暖措施。

3. 手术完毕,新生儿由经管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护送回病房,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情况。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新生儿运送
1. 住院新生儿在院内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其病情,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2. 进行特殊部位检查,事先通知家长陪同并认真核对身份,防范错失。

3. 病情不稳定或重危病婴须由医生或护士、家长参与护送检查,家长签署病情同意书。

4. 启用外出转运车,按需备氧气、监护仪、急救复苏盒,必要时开通静脉输液。

5. 出入时应注意保护病婴,防止碰伤或坠地,婴儿刹车锁灵敏,床身防止滑动,做好保暖措施。

6. 婴儿不能随意交给人看管,防止被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