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第2章学校的肇端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有史可稽最古老的学校是()。
A.僧侣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文士学校【答案】B【解析】据古代埃及文献记载,在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了宫廷学校。
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
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2.古巴比伦的学校称为()。
A.书舍B.书吏学校C.古儒学校D.泥板书舍【答案】D【解析】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当时图书馆收藏的也是泥板书,大图书馆收藏的泥板书达数万块之多。
3.古埃及作为学术中心的学校是()。
A.僧侣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文士学校【答案】A【解析】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关于东方文明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教育B.此时的教育具有强烈阶级性、等级性C.教育内容及机构丰富、繁多D.正式形成正规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答案】D【解析】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是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度等亚洲和非洲的几个东方文明古国。
此时的教育与原始社会的教育有本质的不同,其特点主要包括: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有可能让一小部分人去专门从事智力活动,整理和总结来自实践的知识和经验,从此也就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也应运而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②随着阶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教育则被统治者所独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施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的工具。
③教育内容和机构丰富多样,学校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以下变化:(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5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一、单项选择题1.中世纪最典型的教育机构是()。
A.修道院B.教区学校C.主教学校D.堂区学校【答案】A【解析】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应该算是分散于各地的修道院。
①修道院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已经出现,最初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只是一种教徒集体修行的场所;②但是进入中世纪以后,特别是在早期,由于其他教育形式基本不存在,它们不但承担起教育的基本职能,而且成为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
2.与基督教教育相对立的是世俗封建主教育,主要的两种类型是()。
A.宫廷教育、骑士教育B.骑士教育、城市学校C.宫廷教育、城市学校D.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答案】A【解析】①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②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这两种都是不同于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用来满足世俗封建主需要的教育形式。
3.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社会的稳定B.十字军东征C.新兴市民阶层需求D.改造原有大学【答案】D【解析】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包括:①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
王权日见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
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地区出现。
②十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从西欧离开家乡,到东方去打击“异教徒”,传播基督教信仰,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不仅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
4.关于城市学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领导权上最初独立自主,后来转交政府B.在内容上强调世俗知识的学习C.培养目标上是适应对职业人才的需要D.使用拉丁语教学【答案】D【解析】①城市学校是指,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兴的市民迫切需要掌握初等文化知识,需要对经营工商业有用的实际技能的训练,由此而出现的世俗性的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永恒主义教育的观点的是()。
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B.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C.学校课程应当以实用学科为中心D.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答案】C【解析】永恒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④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宗教教育的是()。
A.新托马斯主义B.永恒主义C.存在主义D.分析教育哲学【答案】A【解析】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它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3.不属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的是()。
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D.教育权应由国家掌控【答案】D【解析】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4.存在主义者要求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应是()。
A.我与您B.我与你C.我与他D.我与你们【答案】B【解析】存在主义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其代表人物布贝尔曾写过《我和你》等著作。
5.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A.结构主义B.存在主义C.要素主义D.新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新行为主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第4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罗马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家庭,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读写算、农业知识、道德义务、传统和习俗、军事训练以及法律的构成,教学方法主要以模仿和亲身经历为主。
在教育思想方面,罗马人很少涉及纯理论问题的探讨,更关注教育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阶段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
其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有划分为:希腊化前的教育、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各阶段的主要特征①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a.家庭承担教育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国家不太干预。
希腊文化前的罗马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持续到16周岁,主要有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法律和修辞教育为主。
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识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演说家。
c.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模仿、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d.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比较低。
如初等教育中的教师大多是穷困潦倒的希腊人。
②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a.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共和时期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随着希腊文化的传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开始干预和控制文化和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学术发展。
b.给予教师一定的豁免权共和时期罗马教师地位低下,自恺撒开始,教师陆续获得了一些豁免权。
截止公元150年,教师相继获得了民事义务、税收、兵役的豁免权,外省教师的公民权也得到承认。
c.教师由政府任命共和时期罗马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教师和学校,但罗马帝国逐渐集中了这一权力,由政府直接任命教师并提供薪水。
教师的任命需经过中央政府允许,再由地方委员会决定。
选择教师的条件主要包括:道德水平、学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形式通常是公开演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杰斐逊B.富兰克林C.林肯D.贺拉斯·曼【答案】B【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2.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C.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D.带有一定的机械化倾向【答案】C【解析】C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A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项,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D项,根据教育性教学思想,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陈鹤琴D.杜威【答案】B【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圣才出品】
第7章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路德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
按照路德派教义,个人的信仰源于个体对《圣经》的独立的理解。
人人都应读《圣经》。
这种平等的观念反映到教育上则意味着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他认为应使每一个儿童,不分男女贫富都受到教育,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普及。
与普及教育的主张相联系,路德进而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
他认为,对父母而言,使子女受教育是一种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对行政当局而言,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应强迫父母把子女送入学校受教育。
对不承担义务的父母,国家应予以惩罚。
2.罗耀拉领导的(),是一种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
A.教区学校B.主教学校C.修道院学校D.耶稣会学校【答案】D【解析】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其首创者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考虑,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其中初级部5~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学习内容以文学科为主,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3.有关耶稣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完备的组织管理B.高水平的师资C.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D.顺应宗教改革潮流【答案】D【解析】耶稣会学校的教育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耶稣会教育有其致命的弱点,即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
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是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对立的。
必然因之而遭到各民族国家的拒斥,富有成效的手段服务于一个背时的目的,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结果必然为历史所淘汰。
4.下列选项中的学校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是()。
A.免费学校B.贫儿学校C.流动学校D.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D项,文法学校是西方一种历史悠久的普通学校类型,英国近现代主要中等教育机构,收取学费,招收对象多为贵族阶层子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希腊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3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一、单项选择题1.与雅典教育不同,斯巴达()。
A.接受军事训练B.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C.实施家庭教育D.重视女子教育【答案】D【解析】与雅典教育的不同,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①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②女子教育的另一目的是,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
2.斯巴达教育的三阶段不包括()。
A.体格检查B.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C.公共教育D.军事教育【答案】D【解析】斯巴达教育的三个阶段包括:①出生时接受严格的体格检查,只有被认为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才准许留下来;身体虚弱的,便弃之荒野,任其死去。
②在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养育,要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督。
③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接受公共教育,开始军营生活。
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
3.雅典的教育制度注重()。
A.德智体美和谐发展B.军事C.文字D.体育及军事训练【答案】A【解析】雅典的教育,是繁荣的雅典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特点包括:①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②重视智育,重视德育和美育,教育内容比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斯巴达的教育要丰富、充实得多,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得多。
雅典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4.雅典教育分成五阶段不包括()。
A.家庭教育B.文法和琴弦学校C.军事训练D.音乐教育【答案】D【解析】雅典教育的五个阶段包括:①七岁前,由父母在家中养育;②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又称琴弦学校),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琴弦学校教儿童弹唱;③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者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入体操学校进行学习;④十五至十六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⑤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受军事训练。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文艺复兴时代影响很大。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
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他还提出,
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昆体
良的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9.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成人教育 【答案】A 【解析】古罗马在共和国早期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邦,当时是不存在学校的,在大多 数情况下,教育都是在家进行的。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在家庭 教育中,父母是最主要的老师。父辈们经常带领自己的儿子在田间进行实地农事操作,并在 劳动过程中,传授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在劳动之余,父辈们还经常教儿子们投标枪, 练习骑马、角力、游泳、传授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此外,罗马人还利用民谣、诗歌 以及《十二铜表法》等材料,对儿女进行简单的读、写教育,使儿女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 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是:既是合格的农夫,又是勇敢的士兵。
4.罗马共和前期的家庭教育是以( )为核心。 A.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公民教育
2/9
圣才电子书
D.道德一公民教育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罗活和
社会活动中,男童从父亲那里受到敬畏神明、孝敬父母、忠爱邦国、遵守法律的教育。此外,
7.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 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A.西塞罗 B.昆体良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 【答案】B 【解析】昆体良是公元 1 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关于学 前教育的内容,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 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A.意大利B.古罗马C.希腊D.北欧【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它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使人文主义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2.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C.文法学校D.快乐之家【答案】D【解析】维多里诺热衷于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他对教育实践热忱很高,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3.关于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解放性【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①人本主义。
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②古典主义。
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③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④宗教性。
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
不包括解放性。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答案】D【解析】基督教教育属于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教育势力。
5.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答案】C【解析】拉伯雷是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巨人传》中,要点如下:①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自由观;②主张身心并行发展,重视体育;③要求认识所有事物;④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史前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教育家是()。
A.孟禄
B.达尔文
C.利托尔诺
D.汤姆逊
【答案】C
【解析】利托尔诺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他认为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教育家是()。
A.利托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汤姆逊
【答案】C
【解析】孟禄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有哪些。
答: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便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
(1)终身教育的含义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教育:①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②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①培养新人终身教育不仅能够使人适应各种变化,特别是经济和职业方面的变化,而且能够培养人的丰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充实、幸福地生活。
②实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朗格朗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教育的手段”。
(3)终身教育的原则①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②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③在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④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⑤在各种形式的行动(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行动等)和教育的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4)引发的教育变革①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
②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
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④尽管对于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为宗旨的终身教育理论和模式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3.1 复习笔记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人征服了阿卡亚人,锡尼文化所代表的爱琴文明也随之崩溃,古希腊地区随即进入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1.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阶段,以氏族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当时部落和部族的政治模式主要由三种权力机构构成:①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为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对部落内的大事进行决议。
②民众大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部落战争等大事。
③军事首领:负责军事和宗教事务,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但事实上多为世袭。
(2)经济状况①铁制器具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平等的原始社会特征逐渐淡化。
2.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1)文化特征①以诗歌和民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相当繁荣,古希腊神话传说通过行吟诗人和朗诵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和完善。
②建筑术、几何和陶绘等高文化水平的艺术形式已初现萌芽。
③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拼音文字体系。
④雅典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古希腊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道德观念①宣扬了为群体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原始的集体主义道德。
②肯定了个人对财产的要求,肯定个性的价值,试图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统一。
③歌颂勇敢无情的战士品质,将勇敢、正义、忠诚、集体观、足智多谋等战士的品质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要求。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1.荷马时代的教育形式荷马时代的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体系,其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观摩或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道德观念。
2.荷马时代的教育内容荷马时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军事训练培养相关军事技能和道德品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军事技能教育: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实现的,这也推动了崇尚运动的社会风潮。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4.1 复习笔记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1.背景(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新传统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产生的基础(1)哲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第1章史前教育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5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1)中世纪的时间划分及时代特征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但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一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标志性时间;终于1500年左右,一般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中世纪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文化教育处于薄弱状态的黑暗时期。
其文化的主题和核心是宗教文化与宗教思想。
基督教在思想文化及一切社会活动中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
(2)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宗教教育。
而由于基督教在西欧占统治地位,因此,中世纪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教育包含两层意思:①学习基督教的各种信条,即救世所必需的真理;②指道德训练,即基督教徒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律法。
简而言之,基督教教育是指对教徒们进行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2.修道院学校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答:(1)修道院学校的产生修道院出现于公元3~5世纪,是“教父时代”基督教教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具有禁欲主义传统和非探究性的特点。
(2)修道院制度与教学一般认为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创立了最早的修道院。
修道院的特点有:①修道院的学生修道院接收两类学生,即志在成为神职人员的人和不以神职为生的人,前者称为“内学”,后者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生一般十岁入学,学习期限约为八年。
②修道院的教育内容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由简单的读、写、算逐渐演变为“七艺”的课程体系,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中前三项为高级课程,后四项为初级课程。
③修道院的教师与教学方法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3)修道院学校的地位与作用①修道院保存了拉丁文的经典语言,并指导信徒拉丁文读写、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艺术和科学,使前代文明的一部分成果得以传承。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3.1 复习笔记一、冷战及其影响(一)冷战的进程1.战后美苏两国的分歧(1)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苏两国在二战之后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加,都认为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是最合理的,应该将之推广。
(2)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和外交策略上的分歧:①苏联以建立“安全带”为目的,积极在东欧各国扶持对其友好的政府。
先后有8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②美国则改变了“二战”以前的孤立主义,转而以“门户开放”的原则积极向外扩展、争夺世界霸权。
在外交策略上将苏联视作对手加以遏制,而与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结盟。
2.冷战的爆发(1)标志性事件——“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发表了一篇《和平的中流砥柱》即著名的“铁幕”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宣称铁幕背后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无一不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唯有美英联合起来,才能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
这篇演说被认为是冷战信号弹的发出,是冷战开始的宣言书,丘吉尔本人则被看作是冷战的始作俑者。
(2)杜鲁门主义①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称苏联是“集权国家”,任何集权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都“威胁着美国的安全”。
②他认为,世界已分化为两大敌对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选择“自由制度”,要么选择“集权政治”。
③杜鲁门这篇咨文中的观点很快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反映了美国欲干涉他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企图,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它象征着冷战的开始。
(3)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①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②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签订了结为军事政治同盟的《华沙条约》。
③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冷战形势加剧。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第2章学校的肇端1.试析文明的进程与学校兴起之间的关系。
答:(1)文明古国的进程①古埃及的文明进程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a.古埃及文字经过长期演变,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组成的文字系统。
b.古埃及文学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学繁荣的基础,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和题材都十分丰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军事和社会世俗生活的状况。
c.古埃及宗教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d.古埃及文明在天象、数学、水利、生物和建筑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西亚古国的文明进程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地域面积广大,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了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来源。
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a.古印度文字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答案】C
【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A
【解析】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
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要求的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答案】B
【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答案】D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答案】B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D
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曼海姆制
【答案】B
【解析】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价值澄清模式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定较直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理。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答案】A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答案】D
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
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
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A.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B.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
C.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
D.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
【答案】A
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A.博士
B.大成
C.翰林
D.大儒
【答案】B
【解析】一年是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