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传感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针对自动化设备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常见类型传感器基本原理的知识和使用、安装及调试常见类型传感器的技术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程包括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导论、温度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速度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等。
课程有助于为后续专一业综合类课程做基础,让他们熟知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导论、温度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速度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等,能熟练传感器应用及设计思维。
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具有常见传感器测量原理、典型应用、技术参数认识等知识:(2)具有测量传感器数据、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具有常见传感器的选型能力;(2)具有常见传感器安装、标定、调试及维护能力;(3)具有一定的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并为后续课程《单片机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6个教学单元。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难易适中,应用性强,突出职教特色;2.推荐教材(1)常慧玲.《传感器与自动检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朱志伟,刘红兵,《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六、教师要求(1)具有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2)具有丰富的《电子技术》、《单片机》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3)建议在相关企业顶岗锻炼3个月以上;(4)具有完成以上安排所有计划课时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课程代码:适用对像:3年高职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议学时:78学分:6修订时间:2019年1月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注重RFID与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设计的全过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予以设计实现的能力。
基本内容包括:RFID与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分类、发展趋势、选用原则、一般特性等一些基础知识。
介绍了磁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检测电路、典型应用及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信息技术等新技术、RFID标签及其工作原理、RFID应用领域等。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择、安装和调测各种传感器器件;(2)能按设计实施物联网工程感知层施工安装;(3)能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RFID;(4)能学会检测、调试RFID设备。
2.知识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感器器件;(2)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3)了解RFID工作原理及技术实现;(4)熟悉RFID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
3.素质目标(1)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2)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人际交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3)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做决定与计划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评价(自我、他人)管理,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任务通过“任务引入、系统演示、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系统展示及评估、完善总结”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在每个步骤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式。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作用、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方法,具有传感器选型能力以及初步设计、制作与调试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4.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服务质量职业意识;6.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耐心、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 了解误差的基本概念,熟悉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2. 熟悉传感器的定义、分类与基本特性;3. 熟悉常用仪器仪表功能与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电路常规参数的测试方法;4. 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5. 掌握光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6. 掌握力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7.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8. 掌握磁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9.掌握气敏传感器种类、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制作与测试方法;10. 掌握其他新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根据被测参量选择合适传感器的能力;2.具有设计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能力;3.具有制作传感器应用系统硬件电路的能力;4.具有调试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能力;5.具有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和调试的综合能力;6.具有简单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具有传感器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原则课程编码:01060404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程课时:68 ` 学分:6合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撰写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绪(一)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课,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旳所有教学内容旳学习,可以获得误差理论、传感器、自动检测工程应用方面旳基本知识。
(二)设计思绪1、按岗位所需能力设定培养目旳2、按课程培养目旳安排理论教学二、课程目旳(一)课程总目旳作为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书本,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任务是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旳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提高研发、系统构成等方面旳能力。
(二)详细目旳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旳分析,教学目旳从知识目旳、能力目旳和素质目旳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旳①掌握传感器旳基本概念、特性等;②理解传感器旳分类;③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目旳和意义。
2、能力目旳①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②理解各类别传感器旳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特点,理解其应用;③良好旳编程思绪和风格。
3、素质目旳①具有综合技术应用能力;②培养严谨踏实旳作风,训练自己旳逻辑思维;③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三、课程内容、规定及课时安排(一)课程内容及规定(二)课程课时安排四、实行提议(一)选用教材宋雪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二)教学措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旳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和分组讨论旳教学措施(三)教学评价1.教学是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旳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旳成就动机。
课程标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时学分:4指定人:贾卫坊审核人: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制订时间:2014年7月30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业技术等专业职业技术课,,是在学生学习完《电子技术基础一》、《电子技术基础二》、《电路分析基础》等相关课程后开设的。
其主要包括传感器的认识、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及实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讲解的内容以实用为主,原理分析通俗易懂。
各章节中典型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分析和测试,融合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含了传感器检测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各种测量手段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采用新的评价方式。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认识传感器,了解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各种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电测的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初步具备实用传感器的应用和电路制作技能,并了解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职业知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性传感器●温度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液位测检系统●流量检测系统●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2.职业技能:●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它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
以下是对该课程标准的详细介绍:一、课程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 学会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方法。
4. 能够进行简单的传感器系统设计和故障分析。
5. 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二、课程内容(一)传感器基础知识1. 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包括按照转换原理分类、按照用途分类等。
2.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响应时间等。
3. 传感器的选型标准:根据测量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二)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应用1. 机械量传感器:包括力、压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 热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阻、红外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 电磁量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
4. 光电传感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耦合器、CCD、CMOS图像传感器等。
5. 化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等。
6. 生物传感器:基于酶、抗体、微生物等生物识别元素的传感器。
(三)传感器信号处理1. 信号调理技术:包括放大、滤波、转换(A/D、D/A转换)等。
2. 信号传输与接口技术: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总线接口等。
3. 数据处理与显示:数据采集系统(DAS)、人机界面设计。
(四)传感器系统设计1. 传感器选择:根据测量要求和成本预算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 系统组成: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处理单元等。
3. 系统集成: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五)传感器的维护与故障分析1. 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和校准。
2.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48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使学生具备电子电器维修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常用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知识,为将来从事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是具备常用传感器及测量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使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能力。
培养辩证思维的方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
使之成为电子生产维修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一)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2)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了解测量电路的基本结构(二)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特性和用途能正确选用传感器2、理解传感器的信号入理方法和测量电路,抗干拢技术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方法3、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及其使用和调整方法(三)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辩证思维的方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2、树立服务意识三、教学要求和内容基础模块(一)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一、传感器的基本物理概念二、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三、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四、传感器中的特性敏感元件(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一、电位器式传感器二、应变式传感器三、电容式传感器四、电感式传感器五、电涡流式传感器(三)物性型传感器一、电式传感器二、超声波传感器三、磁敏传感器、四、光电式传感器五、光纤传感器(四)频率式及数字式传感器一、振弦式频率传感器二、数字偏码器三、感应同步器(五)传感器在机电设备中的作用一、传感器在普通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四、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应用实践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实践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实践二:水温传感器检测实践三: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实践四: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四、说明(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制3年。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选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总学时: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一理论课时54,机动+实践课时10。
标准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科专业。
2.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了解和熟悉常用工业传感器及检测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合理的传感器实施可靠的检测方案,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等专业3年制高职学生,课程应在学完电工和电子学等课程后开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运用传感器设计简单检测系统的能力,并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分项目标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常用检测量以及相应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②掌握常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技能目标①具备搜集和查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的能力;②具备进行简单检测系统设计和确定相应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技能;③初步具备简单检测系统的搭建和基本调试手段;4.方法目标①通过常用物理量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运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②通过Flash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呈现手段加深学生对检测方法认识。
5.素质目标①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增加通过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②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有关行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说明:机动课时可安排有关和语言的基本课时,以及有关试验安排, 共计IO个课时。
四、教学设计1.考核方式说明:(I)有些课程可能只进行两种考核中的一种考核,则另外一项考核权重为O即可。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传感器技术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课程后续的综合实训、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2)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检测的基本方法;(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4)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及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5)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压电效应的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及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6)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构造及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补偿电路;(7)了解并掌握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及其特征、光电、光纤式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8)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核辐射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常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做各种传感器性能的检查,判别其好坏;(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合理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4)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块测量电路;(5)能够用制作的模块电路正确进行物理量的测量;(6)能够用所学传感器知识进行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检修;3.素质目标(1)能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的装配与工艺管理、质量检验、设计开发及设备维护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职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前导课程:电路基础分析、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等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有效扩展,也为后续职业岗位专项能力学习领域中单片机应用技术、智能电子系统开发与设计、自动检测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课程目标1.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认真求实、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实验室实施5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职业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使用常用传感器进行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信号处理,能对物联网设备与产品中的传感器故障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做基本的检修。
3.知识目标:常用工业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外特性,几种典型传感器的应用电路、信号处理、变换接口电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传感器的基本使用常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部分内容可尝试一体化教学。
2.微观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传感器知识的整理归纳与总结。
实验教学通过传统实验项目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训练强化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1.学生的学习基础电路基础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物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尤其具有高中物理运动学、力学、光学的基础)。
2.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主讲教师应具备电子技术或电气自动化专业背景,能独立指导传感器实验,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与实践经验。
3.课程教学资源要求教材:《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陈黎敏主编实训教材:《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校本教材实训环境及硬件条件: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训教学应在传感器与执行器实训室进行小班教学,实训室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传感器实验台不少于18台,综合实训的内容须单独配备相关实验器材以进行强化动手实践。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制定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课时数:104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仪表类专业,是从事仪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仪表系统工程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必修综合技术应用课程之一。
(二)课程任务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过程控制系统应用》《自动控制仪表调校与选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过程,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学科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在内容安排上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以各种物理量测量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包含“安全常识”、“初识传感器”、“温度及环境量的检测”、“位移的检测”、“力和压力的检测”、“位置的检测”、“液位和流量的检测”、“传感器综合实训”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典型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构建测试电路的基本技能;了解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会常用传感器的使用、调试方法,学会选用传感器。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为后期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以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研究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课程目标设计方面,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
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方面,课程将介绍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半导体物性传感器、温度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液位测检系统、流量检测系统以及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技能,以及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总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设计和调试螺线管电感位移测量传感器以及电感测微仪放大电路。
5.使用圆柱形电容位移测量传感器和数字式容栅千分尺进行测量。
6.应用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和光电计数传感器。
7.制作半导体光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8.了解莫尔条纹和光栅的光学系统、辨向和细分技术,以及数字式光栅传感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9.使用霍尔效应和霍尔元件,以及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和XXX开关。
10.了解压电效应和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以及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
11.使用气体传感器进行有害气体测量。
12.使用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测量。
13.使用温度传感器并将其集成到工程检测系统中。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传感网的
发展,传感器在各种家用电器、生产设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是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以各类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为线索,详
细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在各个领域中
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应知知识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综
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
能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掌
握教材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最终实现基本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三、教学任务
本书主要介绍了生产、生活、科研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这些传感器的工作
原理、测量转换电路和应用,并且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传感器的
选型、安装和调试等基本技能。
四、课程的教学层次及适用对象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机电类、电气类、自动化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计算机、机械、汽车、楼宇等其他专业的技术类中高职师生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五、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总课时为36,其中理论18课时,实训18课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学时: 学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电子、测控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自动化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电气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工业现场检测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打下基础。
课程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实训》、《毕业实践》等。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的作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几点:1.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有专业课的特点,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强调理论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现场应用,强调实用性。
所以在学习各类传感器时,一般重点是基本原理、调试和应用维护,对内部结构和电路设计只作一般要求。
2.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使用,检测系统的维护,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不作要求。
考虑学生没有学习大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3.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以及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
本课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测量范围和精度;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4. 能够正确连接传感器与相关设备,进行测量与数据处理;5. 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和调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传感器原理、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应用技术。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正确连接传感器与相关设备进行测量与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1.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传感器应用技术;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提高;4. 线上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使用方法、选择与调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技术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五、师资队伍与实验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应具备丰富的传感器应用技术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同时,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设备、场地和软件等,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精品)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2. 传感器选型:根据实际需求,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量程、精度等参数。
3. 传感器安装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安装传感器,并进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如何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以便于后续数据处理与应用。
5. 传感器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介绍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技术。
2. 线上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实验指导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行业调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评定。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选型、安装与调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推荐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学习。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论坛等,便于学生获取传感器技术最新资讯与行业动态。
3.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充分掌握传感器原理及选型方法。
2. 鼓励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组织课程反馈与评估,根据学生需求与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4.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技术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
本课程后续的综合实训、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2)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检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4)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及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5)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压电效应的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及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6)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构造及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补偿电路;
(7)了解并掌握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及其特征、光电、光纤式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
(8)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核辐射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常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做各种传感器性能的检查,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合理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块测量电路;
(5)能够用制作的模块电路正确进行物理量的测量;
(6)能够用所学传感器知识进行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检修;
3.素质目标
(1)能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的装配与工艺管理、质量检验、设计开发及设备维护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三)参考学时
64学时
(四)课程学分
4
(五)课程的技能列项及检测标准
(六)课程内容和要求
(七)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由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力求在教师的必要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实操之后进行回顾与总结。
分析重点难点,精选内容,组织教案;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注意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将科研最新成果和传感器发展趋势引入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启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课后提出问题,利于同学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既增强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了专业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法
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列为考查课,学期最后一次课随堂考,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
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教学条件
该课程主要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目前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提供学生进行相应传感器应用实训,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4.教材编选
教材编选原则:实用性强,案例丰富;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
(一)选用教材
贾海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李新德. 传感器应用技术.大连理工出版社,
2.. 传感器应用技术(高职).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