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合集下载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天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天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天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58(天津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于2000年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

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及全市人民的紧密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团结奋战、辛勤工作,认真落实《天津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的各项规定,胜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现场登记任务。

经过全面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普查登记质量全面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获取了大量的人口信息。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全部资料的光电录入和计算机处理正在紧张进行。

现将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结果公布如下:一、总人口 2000年11月1日零时,在我市常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口总数为1000.88万人,与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878.54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加122.34万人,增长13.93%;平均每年增加11.8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7%。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303.17万户,人口为937.12万人,占总人口的93.63%,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09人;与1990年我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平均户规模减少0.25人。

三、年龄构成在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7.62万人,占总人口的16.75%;15-64岁的人口为749.93万人,占总人口的74.9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3.33万人,占总人口的8.33%。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510.24万人,占总人口的50.98%;女性为49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49.02%。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4年3月1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8.4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76.68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03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

图1:2009-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78.30亿元,增长18.1%。

地方税收收入1309.91亿元,增长18.5%。

其中,增值税225.88亿元,增长50.7%;营业税424.83亿元,增长6.0%;企业所得税203.98亿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58.31亿元,增长17.6%。

“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试点企业5.3万户,减负面达到96%,全年减轻企业负担34.7亿元。

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惠及13万户企业。

图2:2009-2013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506.25亿元,增长18.7%。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1.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1.3%。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年新注册民营企业 3.03万户。

全年民间投资5103.52亿元,增长23.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4%。

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0个百分点。

2001年 天津环境状况公报

2001年 天津环境状况公报

2001年天津环境状况公报2001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01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议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为天津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6.3%、12.7%、11.7%,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 4.3%、48.8%、4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8.7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825元。

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五”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

(二)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基本稳定,部分指标得到改善。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为171天,占全年天数的47%,空气质量达到三级和好于三级天数为339天,占全年的95%;饮用水源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达到98.85%,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的安全;津河、卫津河、北运河等景观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近岸海域主要水质指标有所好转;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中心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5.2分贝(A),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8.6分贝(A),分别比上年下降0.5分贝(A)和0.6分贝(A)。

但是,目前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满足环境质量状况的要求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环境空气中尘类污染仍较为严重,二氧化氮呈上升趋势,酸性降雨频率增加,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北大港水库存在水质咸化问题。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的“蓝天工程”全面展开,基本无燃煤区创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以保护饮用水源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碧水工程”全面启动;继续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加大噪声达标区建设力度,依法严肃处理噪声扰民现象;蓟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公园,市政府批准建立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成外环线内侧50米绿化带建设,新建绿地644万平方米,植树115万株;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开工建设;开展了废旧电池安全集中收储工作;碱渣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双口垃圾卫生填埋场投入运行;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审批公示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组织环境警示教育,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系统,促进了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天津(1949年至2016年)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天津(1949年至2016年)
注:Excel表格,可对数据进行修改编辑,并进行图表分析!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天津:GDP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07 7.55 11.45 12.8 17.58 16.98 17.12 20.7 24.11 32.49 41.25 42.66 28.41 24.25 26.65 30.59 35.96 39.31 33.62 34.77 42.87 50.99 55.12 56.37 60.33 66.69 69.73 65.25 67.73 82.65 93 103.52 107.96 114.1 123.4 147.47 175.71 194.67 220 259.64 283.34 310.95 342.75 411.24 411.24 411.24 411.24 411.24 1235.28 1374.6 1500.95 1701.88 1919.09 2150.76 2578.03 3110.97 3905.64 4462.74 5252.76 6719 7521.85 9224.46 11307.28 12893.88 14442.01 15726.93 16538.19 17885.39 天津:GDP:第一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0.94 1.22 1.62 1.85 1.76 1.79 2.35 2.26 2.49 2.28 2.8 2.65 2.52 2.12 2.27 2.3 3.91 2.69 3.5 3.6 3.46 3.8 3.89 3.46 3.92 4.79 4.37 4.01 3.56 5.03 6.54 6.53 5.18 7 7.6 11.13 12.95 16.51 19.63 26.21 26.85 27.32 29.26 30.26 35.4 46.55 60.8 67.67 69.52 74.14 71.14 73.69 78.73 84.21 89.91 105.28 112.38 118.23 110.19 122.58 128.85 145.58 159.72 171.6 188.45 199.9 210.51 220.22 天津:GDP:第二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48 3.59 6.13 6.31 8.49 8.93 9.16 10.83 13.28 22.21 29.1 29.65 16.56 14.08 16.2 20.08 22.96 26.87 20.93 21.26 29.03 35.8 39.52 40.53 42.51 46.81 50.29 45.57 46.97 57.53 64.76 72.43 76.77 79.59 84.11 95.97 114.23 122.49 136.96 159.58 175.88 179.51 194.41 230.61 308.4 414.95 518.55 609.1 676.01 697.99 758.51 863.83 959.06 1069.08 1337.31 1685.93 2051.17 2488.29 2892.53 3709.78 3987.84 4840.23 5928.32 6663.82 7276.68 7731.85 7723 8003.87 天津:GDP:第二 产业:工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天津:GDP:第二 产业:建筑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天津:GDP:第三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65 2.74 3.7 4.64 7.33 6.26 5.61 7.61 8.34 8 9.35 10.36 9.33 8.05 8.18 8.21 9.09 9.75 9.19 9.91 10.38 11.39 11.71 12.38 13.9 15.09 15.07 15.67 17.2 20.09 21.7 24.56 26.01 27.51 31.69 40.37 48.53 55.67 63.41 73.85 80.61 104.12 119.08 150.37 195.14 271.39 352.62 445.16 519.1 602.47 671.3 764.36 881.3 997.47 1150.81 1319.76 1534.07 1752.63 2250.04 2886.65 3405.16 4238.65 5219.24 6058.46 6905.03 7795.18 8604.08 9661.3 天津:人均GDP 元/人 年 国家统计局 102 556 795 299 393 364 357 419 468 607 744 746 489 414 442 494 571 618 524 535 661 791 843 849 893 977 1011 928 961 1160 1272 1392 1433 1488 1583 1868 2198 2406 2682 3117 3353 3621 3943 4696 4696 4696 4696 4696 13739 14808 15976.33 17993.2 19141 22380 25544 30575 35783 41163 46122 58656 62574 72994 85213 93173 100105 105231 126952 115053 天津: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一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天津: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天津: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三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天津:GDP:第三 产业: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 -2005年的五年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综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渝中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4年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了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69.0%,五年内年均增速达到11.1%,比全市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0.9%)高0.2个百分点, 2005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97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333美元,继续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增长,商贸、金融、信息、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经过五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已随化龙桥地区的改造而全面退出渝中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1.9%下降到11.4%,第三产业比重则由2000年的78.1%上升到88.6%;2005年渝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了73.7%,五年内平均每年以11.7%速度递增。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五年来,渝中区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190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11200万元,增加了49295万元,平均每年净增额达到985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区级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21.7%的速度增长。

二、商贸业商贸业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来,渝中区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和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商贸业,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全区商贸销售总额2005年实现580.2亿元,以平均每两年增加百亿元的进程连上几个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1%。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9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年3月1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当好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超过7500亿元。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750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5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25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8:43.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403元,折合9136美元,增长11.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1805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元,增长21.1%,连续7年增速超过20%。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21.38亿元,增长21.6%。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年减税减费120亿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全年税收收入1208.68亿元,增长6.6%。

图1 2005-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支出1438.3亿元,增长27.2%。

其中,科技和企业发展支出增长20.2%,支农支出增长20.3%,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传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3%、22.1%、28.5%、20%和37.1%。

劳动与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各地区、各单位按照市委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整体经济在绿灯区运行。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提高。

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观,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5976元增加到17940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73.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

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其中工业增加值738.91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增加值7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0%。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截止2000年底,全市企业集团达360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40家。

全市完成改制企业累计达297户,占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80.7%,已有267户进入实际运作。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提前完成。

一季度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8月末亏损面降到19.8%,提前4个月全面实现了脱困目标,年末亏损面进一步降为18.0%。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末全市共有201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7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3.8%,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94.1%,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有27.2万人。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2月28日)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

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省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 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8.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3.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512.5亿元,增长10.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925元,比上年增长9.1%。

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

全省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2.0∶51.7∶36.3调整为11.4:51.7:36.9。

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较快,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20%以上。

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实行更加有效的分类指导。

乡镇村撤并力度加大,南京等六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全省城市化水平达4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

天津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

天津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

1-7 主要年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Main Indicators and Increase Rate of National Economy in Main Year注:1. 本表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社会劳动生产率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工业总产值1995年以后为现价新规定,以前为原规定,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以下各表同。

4.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当年年末数。

5. 1994年以前全市财政收支为原地方预算内财政收支口径;1994年以后为分税制后的全市财政收6. 2003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新口径。

增长速度均为可比口径,并已扣除物价因素。

7. 2003年开始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采用商务部口径,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以下相关表同。

8. 1998年以前劳动报酬指标为职工工资口径,计算增长速度时已扣除物价因素。

9. 计算城市居民人均收支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并已扣除物价因素。

Note:a) Increase rat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GDP and society labour productivity are calculatedb) Increase rate of gross output value of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are based on conc) Gross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are calculated at current pricesd) RMB deposits and loa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year-end figures.e) Before 1994, total government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refer to original local government budgetary r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city since the reform of tax system was implemented in 1994. Increase rate is caf) Since 2003,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has been calculated on new statistical coverage. The increag) Since 2003,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fer to new coverage of Ministry of Commerce, its increase rateh) Before 1998, total remuneration and per capita remuneration refer to wage of staff and workers, averagi) The increase rate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urban households are calculated at constant coverage an Years12.80298825 2.7324.114651311 3.2324.254061166 2.7835.965601602 4.8250.997811960 5.2069.739912232 5.3982.6511332300 6.72103.53135726719.25175.782169389220.44310.953487661751.72931.97976918126125.441701.881735334208156.301919.091914139357169.512150.762138743851181.072578.032554451380193.443110.973057559902221.353905.643779672982238.344462.744214180741225.045252.764797089268240.746719.0158656106545268.117521.8562574113585281.6513.59.39.7 3.8-1.7-4.4-4.1-2.615.512.712.618.88.37.9 5.1 1.17.2 5.6 3.4 1.17.4 5.7 2.9 3.59.38.0 6.09.75.2 3.2 4.48.611.710.29.77.011.310.712.0 6.214.012.812.3 6.17.3 5.6 5.29.211.510.410.9 6.69.47.4 6.7 5.110.99.28.87.216.511.111.0 3.7。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2.04.17•【字号】•【施行日期】2002.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2002年4月17日)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方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

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年初,全市经济增速显缓,经济发展势头减弱。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视困难,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点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企业服务,促使国民经济下半年逐步回升。

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96.9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2亿元,增长10.7%。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68元,比上年增长8.8%。

三次产业比例为4.0:53.4:42.6。

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推进依法理财,优化收支结构,全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5.31亿元,增长26.0%;财政支出74.31亿元,增长25.7%。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企业所得税1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1%;财政支出中,建设性支出23.53亿元,增长13.5%,经常性支出4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

“泰达”是天津开发区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新优势,实施新战略,树立新形象,成功克服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了“十五”计划的高起步。

全区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社会秩序安定,区域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全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综合全区经济增长步伐持续加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天津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1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5.37亿元,可比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可比增长21.6%。

二、三产业比例78.6∶2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4%。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名列前茅。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001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6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税收收入66.43亿元,增长36.1%,地方财政收入33.65亿元,增长19.2%。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

年内,设在天津开发区的天津海关新综合业务大楼正式启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2001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企业运营服务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功能,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行政部门的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工作,推进区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00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

“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全区经济总量达到了新的水平,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实现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发展。

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功能得到加强,区域环境日臻完善,社会秩序文明安定。

全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跨越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综合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2002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现自1998年来最快的增长。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9.89亿元,可比增长3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20亿元,可比增长19.4%,二、三产业比例为78.9∶2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名列前茅。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78.20亿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33.60亿元,与上年持平。

财政支出43.09亿元,增长21.2%。

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区域的软环境建设。

2002年,天津开发区制定了板块式的,不分内外资、所有制,按产业梯度优惠的新的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开发区产业发展趋势;营造大通关环境,实现京津口岸跨关直通,积极推动电子化海关建设,建立公共保税仓库,改善了物流环境,提高了通关速度。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各地区、各单位按照市委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整体经济在绿灯区运行。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提高。

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观,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5976元增加到17940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73.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

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其中工业增加值738.91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增加值7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0%。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截止2000年底,全市企业集团达360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40家。

全市完成改制企业累计达297户,占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80.7%,已有267户进入实际运作。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提前完成。

一季度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8月末亏损面降到19.8%,提前4个月全面实现了脱困目标,年末亏损面进一步降为18.0%。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末全市共有201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7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3.8%,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94.1%,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有27.2万人。

200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200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200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4-17 14:26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及各项方针政策,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经济质量继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开局。

1、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9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去年第四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与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形成鲜明对照。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972亿元,增长9.5%,是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2、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

1-2月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高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62.3%。

企业减亏幅度加大。

1-2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2%,减亏幅度加大8.2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6%,减亏幅度加大16.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27.9%。

3、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一季度农业完成增加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3%,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

农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

受市场需求和粮价相对平稳的影响,今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调减,棉花、糖料、蔬菜、油料、药材、烟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优质稻、专用小麦、特种玉米、优质油菜、名特优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

4、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保持稳定。

一季度,全国工业完成增加值5868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国有、股份制和“三资”企业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7%,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14.3%。

重工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轻工业。

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来源:天津统计局文章作者: 佚名上传时间:2006-12-28 11:58:05 【字体:小大】天津市统计局2006年3月3日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加快“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实施。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366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457元,约合4328美元,增长12.8%。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28吨标准煤,比2000年下降了0.36吨。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2亿元,增长4.3%。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50.34亿元,增长17.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4.1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6.5%和32.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3:50.8:44.9变化为2005年的3:56:41。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7%、16.5%和11.6%。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700亿元,达到725.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8%。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31.74亿元,增长28.2%。

主要税种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增值税增长21.8%,企业所得税增长27.8%,营业税增长23.0%,个人所得税增长17.8%。

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7年3月21日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和各项部署,扎实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和谐天津建设,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比2000年增长1.2倍,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一番,率先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经济总量发展目标(见图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61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7美元。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83亿元,增长17.6%。

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3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2.7:57.3:40。

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收入突破900亿元,达到9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16.77亿元,增长25.6%。

主要税种收入均增长较快。

增值税增长25.6%,消费税增长43.2%,营业税增长20.2%,企业所得税增长29.1%,个人所得税增长12.7%。

全市财政支出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263.2亿元,增长28.2%;支援农业支出16.1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62.9亿元,增长36.9%;科技支出18.3亿元,增长33.8%。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三件事的工作力度,在外需减弱的不利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7993元增加到19986元,增长11.6%。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56亿元,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

第二业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91.51亿元,增长12.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其中工业增加值807.3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6.6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全市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已达20户。

现代企业制度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工业系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完成公司制改造的有152户,占82.2%;商业系统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66家完成股份制改造。

顺利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年新安置就业人员16.5万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集体单位23.1万人,比上年减少10.5%;其他所有制单位5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2%。

全市拥有职业介绍与人才交流机构239个,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04.74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61.73万人达成初步意向。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当年有5.43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截止200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4.05万户,个体经济19.3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分别为46.36万人和26.49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324.8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提高到17.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外需减弱的影响,外贸出口增幅回落,服务业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业经济投资中,中央单位投资完成137.7亿元,下降5.0%,地方单位投资474.8亿元,增长24.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9.38亿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141.85亿元,增长26.7%。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投资254.5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投资356.92亿元,增长27.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47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68.86亿元。

石化聚脂二阶段、天汽夏利换型、三星超大屏彩管、博爱芯材、天津联化乙烯扩建、盘电二期、天津港扩建、津滨高速、卫津河改造、市内道路拓宽改造、天津移动和联通扩容等20个项目竣工或基本建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综合功能。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2.84亿元,增长19.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投资88.8亿元,增长41.2%。

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增加值81.51亿元,增长17.2%。

房地产开发投资161.27亿元,增长20.4%。

房地产开发规模适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862.7万平方米,增长4.5%;竣工面积690.2万平方米,增长18.3%。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消费迅速增长,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537.4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和39.9%。

个人购房比例提高,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面积的比重高达97%。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560.02亿元,增长9.2%。

2001年我市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7个,全年成交额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67.8%,其中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跻身全国百强市场行列。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

各种所有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有企业零售额完成1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零售额完成33.83亿元,增长9.0%;私营企业零售额完成96.29亿元,增长31.6%;个体经济零售额完成136.42亿元,增长27.2%。

商业业态不断得到调整,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连锁网点达1700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900家。

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

吃的商品完成零售额334.33亿元,增长11.8%;穿着类商品完成零售额139.24亿元,增长12.1%;用的商品完成零售额346.98亿元,增长13.3%。

移动电话、电脑、建筑装潢材料等商品销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假日消费活跃,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大中型商业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劝业超市海光寺店,家乐超市南楼北店、西青区店,开发区翠亨广场,塘沽新百广场,滨海商贸大世界,西青广汇商厦等相继竣工开业。

市区商业街建设改造步伐加快,塘沽区解放路商业街,大港区胜利街二期工程,西青区杨柳青商贸街均已建成。

商品市场建设全面展开,大胡同商业中心一期,王顶堤汽车城一期,天津市食品批发市场一期,登发装饰基地以及红旗、金钟、何庄子三大农副产品市场改造等项目完成,为商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年市场零售价格低位徘徊,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升,工业生产价格低于上年水平。

2001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1.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其中:食品100.8衣着9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5.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7交通和通讯106.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4.3居住106.42.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63.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8.81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5.87六、对外开放与滨海新区全市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

全年天津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8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

其中进口86.85亿美元,增长1.8%;出口95.02亿美元,增长10.1%。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3.45亿美元,增长3.7%,加工贸易出口60.11亿美元,增长14.7%。

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继续保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的地位,全年出口额49.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2.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仍占首位,全年出口7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市外贸出口的74.8%;国有企业完成出口21.65亿美元,增长2.6%;集体企业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完成出口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2%。

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市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美市场。

全年对亚洲出口48.45亿美元,增长11.1%;对美国出口22.24亿美元,增长12.1%;对欧洲出口18.59亿美元,增长3.0%。

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32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进口145.58亿美元,增长9.7%;出口178.13亿美元,增长7.8%。

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明显,外商实际投资大幅增长。

全市新批三资企业项目618个,合同外资金额46.3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32.2亿美元,增长25.8%。

吸引外资大项目增多,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0个,比上年增加21个,增长53.8%,合同外资10.63亿美元,增长56.3%。

第三产业招商引资速度加快,全年合同外资额8.25亿美元,增长33.9%。

截止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10个。

全方位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走出去战略迈出新的步伐。

全年对外承包和劳务合同811项,合同金额3.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5亿美元。

年末在国外劳务人员1.51万人。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交技术引进合同263项,合同金额2.87亿美元。

新批境外机构38个,其中在境外投资生产企业25家,总投资1417万美元,在总投资额中中方投资1105万美元。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现代化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全年发送函件17066万件,比上年增长31.3%,国际特快专递17.07万件。

电信业务发展迅速。

全年长途电话通话量4.24亿次,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773.01万次。

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122.88公里,比上年增长1.5倍。

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71.74万门,本地电话年末用户275万户,住宅电话219.1万户。

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70.41万户,比上年增长1.3倍。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以光纤网络为主、以无线网络为辅的覆盖全市的立体高速宽带网络环境。

政务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在63个政府委办局和区县机关中,已有80%建立了各种局域网。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有16000家企业网上有名,千家企业有主页,百家企业有网络,10个行业网络建成开通。

全年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企业达到100家。

开通了“市物流信息综合网站”,建成了“网上和平路网站”,实现了和平路90%的商户与银行系统的POS直联。

社区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区宽带社区全面开通运行,南开区宽带网络已经进入210个居民小区。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全年共接待国际旅游人数42.14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7.5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4.61万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8亿美元,增长20.9%。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63.2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2259.2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6.58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