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冲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阿以冲突问题
一、阿以冲突由来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三、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
一、阿以冲突的由来
(一)中东简介
“中东”是欧洲殖民时代出现的“近东”、“中东”、“远东”系列概念中的一个,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中东总人口的70%。

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

中东是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三大宗教都将该地区的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

(二)阿以冲突
1. 阿以冲突是以中东冲突为核心
长期以来,中东冲突不断,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简称阿以冲突,是中东冲突的核心。

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2.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
阿以冲突包括巴以冲突,埃以冲突,约以冲突,黎以冲突等,其中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在于以色列不允许在其控制范围内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问题。

(三)阿以冲突的由来
1.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迦南人(属于阿拉伯人)在该地区建国;
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征服迦南人,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
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
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南部的犹太国和北部的以色列两个国家;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

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开始迫害犹太人。

犹太人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结果失败。

罗马帝国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仅存圣殿的一堵墙,犹太人只得到这堵残存的墙上为自己民族的命运祈祷哭泣,后来这堵墙就被叫做“哭墙”。

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赶出巴勒斯坦。

在此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阿拉伯民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民族。

7世纪,阿拉伯帝国赶走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与当地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丁人、希腊人、罗马人等)逐渐融合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2.犹太复国运动
犹太复国运动的创始人是出生于布达佩斯的西奥多·赫茨尔,他认为只有将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分开来,犹太人只有走到自己建立的国家,犹太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1879年,赫茨尔在巴塞尔主持召开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号召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犹太复国运动由此逐渐高涨。

3.《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借口对土耳其作战,侵占了土属巴勒斯坦,为了利用犹太人力量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英国采取“扶犹压阿”的方针,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福尔写信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柴尔德。

在信中,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宣称,英国“赞成
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

并表示英国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将尽量大的努力。

这封信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2年,巴勒斯坦沦为英语“委任统治地”,在美英的支持下,世界各地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从19世纪末的不足2万人猛增至44.5万人,从此,在巴勒斯坦不断发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间的民族冲突。

英国把犹太复国主义引入巴勒斯坦目的在于挑起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仇恨,从而巩固在这块战略要地上的统治。

4.美国对犹太复国运动的支持
《贝尔福宣言》导致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引来巴勒斯坦人对英国的强烈不满。

英国于1939年5月发表白皮书,决定对犹太移民加以限制,并许诺给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治权。

由此,英国先是得罪了阿拉伯人,继而得罪了犹太人,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越来越不受欢迎。

犹太复国运动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逐步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主要支持者。

1944年3月,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英国发表的限制犹太移民的白皮书,此举主要是为了争取犹太人,为今后插足中东东事务打入一个楔子,从而进一步向西亚,北非的全面渗透扫除障碍。

5“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二战后期,英国实力不济,同意美国参与巴勒斯坦地区事务,1945年1月,英美组成了联合调查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由联合国托管巴勒斯坦的建议。

1947年2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撤出军队;在此后两个月内,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人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规定阿拉伯独立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犹太独立国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

耶路撒冷市连同近郊区176平方公里由联合国管理。

分治决议得到了犹太人的拥护。

阿拉伯国家则决心为制止巴勒斯坦的分治而战。

此后,阿拉伯人开始袭击犹太人社团,而犹太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发动了进攻。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

从此开始了至今还在延续的现代阿以冲突。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1.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国成立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各国出兵巴勒斯坦,初期,阿拉伯军队实力强大,以色列危在旦夕。

安理会促使阿以双方达成了为期4周的停火协议,这为以色列赢得了喘息机会,停火期间,以色列从美国犹太人手里募集大量资金购买军火;而阿拉伯军队由各国之间的不团结难以协调,英国又撤销对阿拉伯军队的武器供应,停战期间
结束后,以色列分别打败各国阿拉伯军队,迫使各国于1949年7月与其签订停战协议,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占领了划给阿拉伯人的0.5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占领西耶路撒冷;埃及控制了加沙地区;约旦则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这样巴勒斯坦就被瓜分了,96万多巴勒斯坦人成了难民。

2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塞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及其管理下的苏伊士运河。

由于运河长期为英法所控制,因此此举遭到了英法的强烈反对。

英法开始借助以色列打击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

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中以色列一度侵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压力下,联合国出面解决这场危机。

195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立即停火撤军的提案。

12月3日,英法被迫接受撤军决议,宣布从埃及撤军。

1957年3月8日,最后一批侵略军离开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第三次中东战争
消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出了闪电式的袭击。

空袭半小时之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奋起抵抗。

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这是第三次中东战争。


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土地有: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约旦管辖区)、加沙地带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积共有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以色列的3倍。

阿以矛盾进一步加剧。

4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叙收复失地,进行了长达6年的军事准备。

苏美为控制中东国家,都竭力维持阿以之间“不战不和”的局面。

埃、叙军民对此十分不满。

埃、叙领导集团为解脱内外困境,并看到战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向以色列开战,1973年10月6日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由于以色列轻敌,对埃、叙的军事异动情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遭到袭击而失利。

但由于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10月16日后,以军开始反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22日、25日三方均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有占领了叙利亚戈兰高地770平方公里,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西岸1900平方公里。

5 第五次中东战争
数次中东战争使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全部被以色列占领。

巴勒斯坦人不得不走向武装反抗之路。

1956年1月“法塔赫”(后来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响了反以起义的第一枪。

1964年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约旦成立。

1970年9月,约旦与巴解之间发生军事冲,巴解组织被迫迁至黎巴嫩。

1982年6月,为了消灭这个影响以色列安全的
隐患,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巴解组织发动军事进攻,同时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

这就是第五次中东战争。

战后,以色列占领了黎巴嫩南部。

巴解组织被迫从黎巴嫩撤至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

二、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
(一)埃及和谈
1973年10月22日至23日,在美国等大国的努力下,讨论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会议日内瓦举行。

尽管会议末获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但是为此后不久的埃以和谈打开了大门。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开创了阿拉伯国家接受以色列并与之和平共处的先河。

1978年9月,埃及双方代表团同美国代表团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进行会谈,通过13天的谈判,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签订了《戴维营协议》。

埃以和平得以实现。

埃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十分痛苦的,阿拉伯国家纷纷与之断交,阿拉伯国家联盟开除其成员国资格,萨达特遇刺。

知道80年代末期埃及才逐步被阿拉伯大家庭接受。

69-17
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中)应贝京(左)总理邀请访问了以色列
1978年9月17日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萨达特贝金拥抱,卡特总统鼓掌
1981年10月6日,在盛大阅兵式上,当炮兵通过检阅台时,一辆接受检阅的炮车突然停下,跳下几个军人冲向检阅台,用机枪扫射,正在阅兵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当即中弹身亡。

(二)“巴勒斯坦国”成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此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此后有130多个国际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88年11月15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尔宣布巴勒斯坦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国家。

(三)巴勒斯坦实现自治
1991年10,彻底解决阿以冲突的中东和平回忆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

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确定分三个阶段实现巴以和平的设想。

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

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安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
三)21世纪以来,解决巴以冲突和中东和平问题上的主要计划
1.“米切尔报告”
2000年10月,中东问题多变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因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而引发的巴以暴力冲突的起因。

2000年11月7日,以美前参议员米切尔和土耳其前总统德米雷尔等5人组成的国际调查委员会成立并开始进行调查。

2001年5月4日,国际调查委员会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关分别提交了调查报告草案,因国际调查委员会由米切尔负责,故城“米切尔报告”
主要内容:巴以双方应立即无条件停止暴力冲突;共同创造一个缓和期;采取步骤重建相互信任;巴民族权力机构努力打击恐怖主义;以政府必须全部冻结在巴控制区内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议;以方取消对巴城镇的轰炸和封锁;双方重新恢复安全方面的合作。

但由于以色列沙龙政府采取的强硬政策,以及巴以愈演愈烈的暴力冲突,“米切尔报告”一直未能得到落实。

2.“特尼特停火计划”
2001年4、5月间,巴以留学冲突加剧。

为了阻止巴以冲突升级,2001年6月,美国政府派遣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重返中东,就巴以停火和恢复安全合作等问题巴以进行磋商。

特尼特先后同以巴双方进行了会谈。

在特尼特的主持下,巴以双方高级安全官员进行了多次会谈。

6月中旬,特尼特向巴以提出了双方停火方案,形成特尼特停火协议框架。

“特尼特停火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巴勒斯坦应立即逮捕巴激进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成员,停止反以宣传,收缴在巴自治区的所有非法武器,并停止为那些袭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犹太定居点“恐怖活动”提供帮助;以色列则应保证不对巴方目标进行袭击,并将军队撤回到2000年9月28日巴以爆发冲突前的位置,结束对巴自治地区的封锁。

对于“特尼特停火计划”,巴民族权力机构发表声明表示全面接受。

以色列虽然也宣布原则接受此计划,但终因沙龙坚持必须有一周“绝对平静期”等先决条件而未能予以实施。

3.“阿拉伯和平倡议”
“阿拉伯和平倡议”是2002年3月28日第14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上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的中东和平建议为基础而通过的。

该倡议要求以色列撤出从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接受建
立享有独立主权,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难民问题。

在此前提下,阿拉伯国家将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保证其安全并实现正常关系。

阿盟首脑会议将“阿拉伯和平倡议”确定为与以色列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基本原则。

以色列曾表示会认真对待“阿拉伯和平倡议”,但对倡议中的有关难民和边界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对此,巴勒斯坦方面和包括埃及、叙利亚、约旦在内的许多阿拉伯国家则明确表示,以色列这一要求是“不可接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