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理论
白日梦的意思是什么
白日梦的意思是什么白日梦的意思:白日梦是指清醒时的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是开心的念头、希望或野心。
关于白日梦的种类,心理学家现时仍未有定案。
白日梦有时是未来的情景或计划,或者是过去的回忆,就像梦的画面一样,有时更会影响情绪。
英文解释daydream;reverie;castle in the air;fantasy;pipe dream;详细解释大白天做梦。
比喻幻想,妄想。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三:“做白日梦去满足欲望,是丝毫没有实在的满足的。
” 峻青《故乡杂忆》:“难道这一点点暂时的困难就能动摇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吗?不,这仅仅是敌人和一切反动派的白日梦而已。
” 巴金《谈<第四病室>》:“读者同志不要笑我在做‘白日梦’。
”详细解释bái rì mèng白日梦是指大白天做梦。
白日梦不是梦,只是一些持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白日梦是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的产物。
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指一种适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形式,注意力不再诉诸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是转向对内在刺激的反应。
思维报告反映出注意偏离于现时要求的任务,不指向任何现时的外部刺激。
一般来说,白日梦是人独处和放松休息时普通的一种活动,在人们入睡之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清醒时,就餐时,性生活时最少见。
”白日梦的形成原因:1、疾病因素。
2、工作生活单调重复、枯燥。
3、对当前所做事情不感兴趣。
4、正在从事的活动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支持。
如果这时候没有明确目标,脑力资源可以释放,形成白日梦。
如走路、因病卧床等。
5、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如书籍、影视等。
或者一些能引起情绪大幅波动的事情,如批评、受欺负、恋人或家庭成员的矛盾等。
6、自身修养。
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等。
对学习工作生活的规划能力与白日梦频率成反比。
7、对社会或生活的不满。
8、药物影响。
人们一般都比较关注白日梦的危害。
认为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发布时间:2023-05-29T07:15:56.115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4月总第447期作者:邱潇潇[导读]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江苏南京210044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并开创了心理分析学派。
其中,在其作品《作家与白日梦》中,他从“文学作品是一场白日梦”的角度来分析文艺作品的创作。
他提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较大的主动性;首先,他知道如何去加工他的白日梦,从而使之失去令人刺耳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声音,为别人提供欣赏的可能性;他也知道如何有效地掩饰它们,以使它们那受到压抑的源泉的起源不易察觉。
此外,他拥有处理他所独有的材料使之忠实地表达他的幻想中的观念的非凡能力。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这段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了他们的作品中,通过作品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情感,抒发对于时代、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而作品则是情感的载体和寄托,这种情感大多与艺术家本身的经历相关。
以作家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为例,《变形记》的创作与卡夫卡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首先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他的家庭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出生贫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义、强势、偏执的家长。
他反对卡夫卡写作,强迫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希望子女都能继承他的产业,成为优秀的商人。
生活在这样强权、高压之下的卡夫卡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也与自己的家庭渐行渐远,他的性格和人生也深受父亲强权干涉的影响。
就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因为异化为甲壳虫最终遭到家人的厌弃,最终孤独地逝去。
其次是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始终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看尽了世态炎凉。
新研究发现白日梦是衡量大脑健全的重要指标
研究称美国每年5000人因手机分心致车祸死亡
一份官方分析报告称 , 美国全国每年大约有 5000 多人 死于因开车时精力不集中引发的车祸。其中 , 驾车时发短信、 打电话是最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美国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报告指出 ,青少年司 机尤其容易开车时分心。20 岁以下青少年发生车祸时 , 有 16% 是因为开车时分心。 这一比例是所有年龄组别中最高的。 这份报告的作者大卫霍桑斯基说 , 开车时发短信尤为危 险。他说 : “司机驾车时 , 平均每发一条短信就要眼睛离开 路面 4.6 秒。 在车速为每小时 55 英里 ( 约 88.5 公里 ) 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他们将眼睛离地面驾车行驶一个足球场的长度。 ” 为此 , 美国许多州出台法律 , 禁止司机开车时用手机。 据介绍 , 美国有 10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禁止司机使用任何 手提电话。有的州还特别禁止青少年司机和校车司机使用手 机。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令交通安全专家感到不安。 霍桑斯基表示 : “汽车制造商还在向仪表盘增加新的科技产 品, 如网页浏览器和导航仪等 , 这将进一步增加驾驶风险。 ”
科普新知 健康
新研究发现白日梦 是衡量大脑健全的重要指标
研究称人体摄入糖超标 均有害令肝脏负担加重
Hale Waihona Puke 你走神吗?在上课或者开会时 , 你是否会出神地望着窗 外, 想着明天或下周要做什么?作为一个儿童 , 你是否经常 受到老师的提醒 , 不要再做白日梦? 如果是这样 , 最新心理研究成果表明 , 白日梦是衡量大 脑活跃和健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你可以把这个结论告诉你小 学的老师。 来自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 大脑科学研究所” 的研究人员 , 《心理科学》 在 杂志发表了 “一 项新研究”的报告 , 认为走神与被称之为“工作记忆”容量 较高有关。认知科学家们给予这种记忆的定义是 : 面对外界 环境打扰时 , 大脑保留并回忆信息的能力。 比如说 , 在你离开朋友家之前 , 你向朋友保证 : 在回到 自己家后 , 一定会打个电话报平安。在开车回家的中途 , 你 停车加油 , 买了些日用品 , 在路上又遇到一起车祸 , 你下车 去查看能帮上什么忙。最后 , 你终于到家 , 你没忘给朋友拨 个电话。你能记得打电话这事 , 全仗着大脑工作记忆系统的 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试图找出人们工作记忆容量与 做白日梦倾向之间的关系。为此 , 他们交给实验参与者两项 任务 , 由其任选一项去完成 , 这两件事极其简单 , 很可能会 让他们走神 : 屏幕上出现一个字母时按一次按钮 , 或者每呼 吸一次 , 用手指敲击一下。研究人员会定时查看他们是否精 神集中。然后 , 研究人员测量每个参与者的工作记忆 , 具体 做法是 , 测试他们记忆一系列字母的能力 , 期间夹杂着回答 一套简单的算术题。 非常奇特的是 , 结果表明 , 完成第一项任务时发生的走 神与工作记忆高分数之间存在正相关。那些常做白日梦的参 与者 , 能够记住更多字母 , 即使他们受到回答算术题的干扰 ; 那些不爱走神的参与者则表现较差。
浅析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
浅析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以卡夫卡的《乡村医生》为例摘要:弗洛伊德始终对文艺怀有浓厚的兴趣,曾阅读过许多文学作品,他用精神分析学来研究文艺现象,同时又以这种研究为例证,支持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其中《创作家与白日梦》一书集中体现了他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动机的深刻思考。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似乎给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可惜弗洛伊德并不知道卡夫卡。
卡夫卡熟悉并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他的思想和创作无疑也受到过弗洛伊德的影响。
他的很多著作都有着梦幻般地无法正常推理的想象。
可以说,卡夫卡与弗洛伊德的作品相互影响,对后来的作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卡夫卡白日梦乡村医生心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他的理论在众多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文艺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此,就以其中一方面《创作家与白日梦》来作浅析。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艺术家被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尤其是他童年时代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洁。
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与普通人的白日梦或幻想非常接近。
艺术家犹如白日梦者,艺术创作仿佛是白日做梦。
卡夫卡与他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一个是伟大的作家,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
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似乎给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可惜弗洛伊德并不知道卡夫卡。
卡夫卡熟悉并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他的思想和创作无疑也受到过弗洛伊德的影响。
卡夫卡曾经说过,他对父亲的优越地位的态度不是在“日常的思考”中形成的,而是“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亲身经历到的”。
他关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的言论,他论及教学法的书信“都肯定着精神分析的观点”。
10.1-白日梦
白日梦(Day Dream):
弗洛伊德在论述作家的创作活动时给予阐说的著名术语。
他认为,文学创作最终应从儿童的游戏中去寻找想象活动的原始踪迹。
人长大后虽然停止了游戏,却不可能甘心放弃幼时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于是用幻想即白日梦来替代它。
幻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性的欲望,一是野心的欲望。
白日梦即是通过特定情境事件的触发,一方面勾起幼时的回忆,一方面虚构出未来的画面,如此一来,欲望在过去、现在、将来连成一线的白日梦中得到了满足。
但文学作品与白日梦又有区别,这表现在作家对他的白日梦进行了改装,弱化了它的自我性质,用技巧克服了因自我之间的屏障引起的厌恶感,因而在表达时给读者提供了纯粹形式的美的快感。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于白日梦的研究和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关于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经验。
他将白日梦比作一种“幻觉”,是一种自发的幻想活动,与现实无关。
在白日梦中,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却现实的压力和困扰,进入自己想象的世界。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也会经历这种状态,他们通过白日梦来获得灵感和创造力。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是一种满足内心欲望的方式。
在白日梦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愿望和幻想。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白日梦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愿望。
他们可以在白日梦中构建自己理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借此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而白日梦则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场所。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白日梦来逃避自己的现实问题和困扰。
他们可以通过白日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将自己带入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和困扰。
然而,弗洛伊德也指出,白日梦并非完全无害。
过度沉迷于白日梦可能会导致现实生活的问题。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白日梦来获得灵感,可能会导致创作的虚幻和脱离现实。
因此,作家需要在白日梦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不过分沉迷于白日梦,而是要以现实为基础,用白日梦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创作。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认为,白日梦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满足内心欲望和逃避现实的方式。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借助白日梦来获得灵感和创造力,但过度沉迷于白日梦也可能导致创作的虚幻和脱离现实。
因此,作家需要在白日梦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用白日梦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创作。
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作家创作过程和白日梦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白日梦看布洛赫对弗洛伊德艺术功能理论的拓展
159074 艺术理论论文从白日梦看布洛赫对弗洛伊德艺术功能理论的拓展弗洛伊德对梦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次使“白日梦”成为理论课题,并写有《创作家与白日梦》,讨论白日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将梦的问题引入美学范畴。
但正如弗洛伊德自己所言,他只是“给出一些鼓励和建议”,想为读者“指出从对幻想的讨论通向诗的效果的道路”①P107,因而不少观点仍有可商议之处。
后来恩斯特?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对白日梦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拓展了艺术功能理论。
一、白日梦的内涵(一)白日梦不是孩童梦,它来源于成熟的自我弗洛伊德追溯人的童年,认为游戏中的孩子很像创作家。
同样地,他将成人的白日梦当作孩童梦,认为这种幻想活动源自过去的遗憾和愿望,“是童年期游戏的继续和替代”②P106。
然而布洛赫否定了白日梦都是孩童梦的观点,认为昼梦具有真实的可能性,是由业已成熟的自我产生的。
做梦者童年的记忆和情节可能起作用,但它们不构成核心内容。
“白日梦的英雄总是自身成熟的个人……自我总是处于一种成熟的力量之中,并在有意识的心灵过程中保持成熟的统一经验。
”③P87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怎样奇异的艺术设计,总有其内在“规矩”,创作者的白日梦即使过于理想和荒诞,其内容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此在自我,以成熟的心智为自身设计未来。
(二)白日梦不能与夜梦等量齐观弗洛伊德更关注夜梦,仅将白日梦作为其前阶段。
布洛赫却将注意力转向昼梦,他坚持“白日梦不仅不是夜梦的前阶段,而且也不是通过夜梦所能解决的梦。
”④P83 夜梦大都由过去的材料供给,不发生任何新的东西。
而昼梦是预先推定,它体现了对未来的期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现实。
“白日梦要求特殊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因为他朝向与夜梦截然不同的某个新的领域,并全力开启这个全新的领域。
”⑤P83夜梦来自过去,可能作为回忆影响未来,但其本身并不直接对未来起可见的作用。
但如果是根据有效的知识经验生成的昼梦,却能进行先行的想象筹划,在合适的时机下可能变成现实。
浅谈白日梦产生的创作灵感论文
浅谈白日梦产生的创作灵感论文浅谈白日梦产生的创作灵感论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里讲到“白日梦”是幻想,是想象的产物,白日梦实际上是愿望的满足野心和情欲的满足。
弗洛伊德在他的《自传》中写到:“艺术家就像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一样,从一个他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的想象力多创造的世界中……而且它的本质上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弗洛伊德把艺术家比作精神病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艺术家被人们看做是疯子,很多创作艺术的行为以及方式都不被世人理解。
其实艺术创作是“力比多”的释放与升华。
不朽名作《月光奏鸣曲》展现的情景就是贝多芬的“白日梦”,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
”艺术往往给人是一种新的联想与想象性的画面,每个人心中的情景都是不一样的。
波光粼粼的湖面,银色的月光,这些并不是贝多芬创作的源泉,贝多芬心里真正涌动的却是他和朱丽叶塔·圭查蒂恋爱后,却又遭遇失恋的悲痛心情。
在这种极度伤感的情绪之下,当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内心的苦楚时,我们不难想象他创作时的情感交织,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东西,只有在音乐中去表达它,把它化作另一种方式去释放。
音乐中印象派大师的代表是德彪西,经常与画家莫奈相提。
而其实德彪西创作音乐要比印象派的莫奈稍晚一点。
德彪西的音乐深受印象派手法的影响,他用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氛围感受。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月光》都是典型印象派作品。
在《牧神午后前奏曲》中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有种忽明忽暗的光影交错。
印象派画家都着重于光与色的表现,同样,印象派的音乐家也是如此。
德彪西的音乐不会去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他本人也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
他的音乐都是用飘忽不定的光影,给听众造成想象中视觉的感受,让听者自己去创造独有的画面感,而不是将听众放在一个固定的故事框架中。
白日梦理论
论“白日梦”理论与文学创作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儿童为获得快乐,会不由自主地与同伴做很多游戏。
而成人即便缺少了快乐,也不会做这些游戏,但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会进行幻想,而这些幻想也是很隐蔽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也是一种幻想,也是成人发泄欲望,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文艺也是被压抑的一种本能冲动,就如同中国古代文论里“不平则鸣”“言为心声”的观点。
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物。
因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创作即白日梦”的思想,对整个西方文艺界造成强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引发了一场理论革命。
文学创作其实也是一场“白日梦”。
文学作品和梦都飘离了现实,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纠缠,进入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
两者都是以满足性本能为中心却又不想惹是非的幻想。
文学和梦都源于被压抑的性欲,创作和做梦都经历了一个“压抑”、“转移”和“感官意识的加工”过程。
文学创作是作家发泄和表达内心无法满足的愿望的一种方式,是作家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以宣泄的过程。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正是作家内心被压抑的性的火焰或爱的本能升华的结果。
从屈原的《离骚》到“李杜诗篇万古传”,“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再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每一首诗,每一部作品,作者们的感情犹如岩浆洪水,从细细悠悠的字里行间喷涌出来。
读之,震撼人心,读后,余韵无穷。
艺术家与神经病人有着相似之处。
神经病人对现实不满,便离开现实走向幻想的世界。
艺术家也从他所不满的现实中走进艺术之中,但艺术家仍然有清醒的意识,他知道如何回到现实生活。
当某读者为歌德创造的“维特”五迷三倒、不能自拔以致以命相殉时,作者本人也许正沉浸在把酒临风、吟花弄月的雅意之中。
弗洛伊德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切入到无意识领域,把我们晚上所做的梦与文学想像和艺术幻想联系起来,为我们研究文学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白日梦——当梦想溜进现实
白日梦——当梦想溜进现实作者:闫冠男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02期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天你在超市购物,因为没有零钱,就买了两张彩票。
你把奖券随手塞进口袋里,突然开始想象自己买的彩票中了一等奖,你开始思考怎么分配几百万的奖金,比如可以买一栋大房子,还能买一辆20多万元的车,连车的牌子都想好了。
就像真的中了大奖一样,你认真筹划着使用这笔巨款的每一个步骤……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清醒,却又虚幻,因为你正在做着“白日梦”。
据调查显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白日梦”的内容都大体相同,总是希望心想事成。
不过,男人的“白日梦”往往较为现实,而女人的“白日梦”则更富有浪漫色彩。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做的“白日梦”更多。
对他们而言,“白日梦”是一种在安全的环境中,寻找自我认同和探索生命可能性的重要渠道。
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想象某个神仙前来帮助,或者听过某个童话故事以后想象自己成为力大无穷的英雄。
青少年的“白日梦”多与异性有关,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做“白日梦”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内容也会越来越远离异性和风流韵事,英雄场景也越来越罕见。
研究者对“白日梦”的专业解释是“人在非睡眠状态下的一种自主迷幻与妄想状态”。
心理学认为“白日梦”是一种意识流的体现,其内容来自于长时记忆。
个体对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白日梦”。
“白日梦”区别于睡眠状态下的梦现象,发生于个体意识清醒的状态,其内容既有逼真的情景,也有单纯的语言信息。
可以说,“白日梦”既是梦,又不是梦。
“白日梦”似乎处在“睡梦”与“集中精神”之间的灰色地带——在此,我们虽醒犹眠。
不过,“白日梦”中的“白日”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白日”是针对“白日梦者”整个想象的过程而言,“白日梦者”在夜间也同样能进入“白日梦”状态。
为什么会做“白日梦”人为什么做“白日梦”呢?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辛格称:“做‘白日梦’是我们的默认心理状态。
白日梦怎么做
白日梦怎么做白日梦,也被称为幻想、空想或者妄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行为。
它通常发生在人们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我幻想和想象来创造一个完美而理想的世界。
白日梦可以是关于个人未来的愿景,也可以是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想象。
虽然白日梦常常被贴上了“不切实际”或者“逃避现实”的标签,但适度的白日梦却能够为我们的创造力和动力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白日梦怎么做呢?本文将为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要激发白日梦的能力,我们需要给自己提供合适的环境。
事实上,很多人往往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会沉浸在白日梦中,比如在睡觉、洗澡或者做运动的时候。
这是因为这些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得到片刻的放松,使我们更容易进入想象的世界。
因此,如果你想要有意识地进行白日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建一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其次,在白日梦的时候要尽量锁定主题。
无论是关于未来事业的展望,还是关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构想,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领域进行想象,并构建起一个完整而富有细节的场景。
比如,如果你对于旅行非常感兴趣,你可以设想自己身处于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滩上,感受着海风拂面,脚下是细软的沙滩,周围是碧海蓝天,身心愉悦。
通过将白日梦的主题明确下来,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想象,进而使白日梦更加生动真实。
另外,为了提高白日梦的质量和深度,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助于创造力的练习。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逼真描绘和情感表达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灵感,使我们的白日梦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绘画、写作或者手工制作等创造性的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练习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白日梦的能力,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然而,要注意的是,白日梦并不是完全不受束缚的。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但也需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联系。
白日梦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而不是纯粹的逃避现实。
读书心得——“白日梦”与巴金《家》之浅析
读书心得——“白日梦”与巴金《家》之浅析1 《创作性作家与白日梦》概述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发表了《创作性作家与白日梦》,意图分析作家的创作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从儿童游戏的初级阶段,到作家创作的高级阶段,都是一种人的精神世界的想象活动,是“白日梦”的演化与过渡。
追寻想象活动的最初印记,就是儿童的游戏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就是在创作,建造他“梦想的花园”,而孩童的游戏与作家的创作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当然这种世界与现实是截然分开的。
幻想与现实有着何种关系呢?人一旦长大成人,孩童时期的游戏似乎从其生活中消失,但那种从游戏中获得的快感是不会消失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用一种替代品再次获得乐趣,也就是幻想。
成人把儿童的游戏变成幻想,在飘渺的文学世界中创造出“白日梦”的东西。
“他营造了空中楼阁,创造出人们所说的‘白日梦’”。
而孩童的游戏与成年人的幻想这两者有着不同的目的。
孩童通过游戏,对成人进行模仿,以此实现自己“长大成人”的愿望。
而投身现实的成年人,其幻想就带有隐瞒性,对于其幻想的内容具有羞耻感以及先创性,这些使得他们不愿与人分享。
同时他还认为,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的身上,幸福的人不会耽于幻想,“每一次幻想是一个愿望的满足,就是对令人不满意的现实作了一次改正。
”①由于社会环境、人伦道德、教育修养等原因,成人的羞耻感不允许他们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只能用“白日梦”代替童年的游戏,以此获得快感,从而以非理性的方式构筑自己的梦幻世界。
然而过于耽溺于幻想之中,极易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如果幻想过分滋蔓而不能自制,这就为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病的发作准备了条件。
再者,幻想是病人诉说的痛苦症状在心理上的直接先兆。
从这里分出一条宽广的支路,通往病理学的领域。
”①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自我走向极度幻想的负面呢?对于这个问题,弗洛伊德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的表示,我们要时刻明白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要承认内心的欲望,对于其私密性和个人性要用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
做白日梦的好处
做白日梦,也称为“积极想象”或“心理游离”,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无意识的、自由联想的心理活动。
尽管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做白日梦是分心或不专心的表现,但研究发现适度的白日梦对身心健康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好处:
1. **创造力提升**:通过做白日梦,大脑可以不受现实约束地自由联想和思考,这有助于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新思维,对于艺术创作、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2. **情绪调节**:白日梦可以帮助人们暂时从现实压力中抽离出来,进行一种自我安慰或幻想式的情绪宣泄,从而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
3. **提高决策能力**:一些研究表明,适当地放空自己并允许思绪漫游,实际上能帮助个体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有利于做出更为理智和全面的决策。
4. **促进心理成长**:通过做白日梦,个体可以进行自我反思,梳理内心的情感和需求,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正面意义。
5. **增强专注力恢复**:短暂的白日梦阶段可以作为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间歇期,类似于“心理休息”,有助于恢复专注力,提高后续任务的完成效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沉迷于白日梦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保持适度非常重要。
此外,如果白日梦内容过于消极或者影响到正常生活,也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或寻求专业帮助。
学习英语有哪些理论,是什么
学习英语有哪些理论,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成功自有其成功的方法和道理,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亲自实践。
我们英语学习最终的程度取决于一句话:需要而不是想要。
在这里我推荐一个不错的英语培训机构叫阿卡索外教网,可以辅助大家的英语学习。
他是一个线上培训机构,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而且他还是在线外教一对一的模式,外教上课互动特别多,上课体验很好,很受人们喜欢。
好了我在这也不多说了,如果需要了解的,可以去阿卡索的官网看看,里面有英语免费试听课可以听听看的。
下面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理论:一,独立王国理论(TO BE AN INDEPENDENT LEARNER)学会成功攻克英文的艺术说白了就是学会独立学习的艺术。
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间学?这些完全应该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不应该总将其托付给你的老师,教练和学校。
要对自己负责,由你在有经验人士的指导下来定下目标,制定计划发展学习技巧与策略,评估学习进程,盘算下一步还要学点什么。
做自己的国王。
国王是用他的王权治理国家,那么你的王国在哪里?就在你的脑子里他能治理他的王国,如果你能开始掌握成功的理论,你就能治理你的王国。
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如果你能超越自我,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朋友,你永远不会孤独。
二,油门与刹车理论(TO BE A HIGHLY MOTIVATED LEARNER)征服英文之路,你是否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
你对英文学习的热情及投入程度乃至你是否能够最终胜利,都同你开始英文学习的动机有关。
学习英语的动机很简单,只有两个:一个是甜蜜的动机(比如你交了一个外国男朋友或女朋友,你急用英语做进一步的交流,你的目标是取得跨洋恋爱的甜蜜胜利)。
另一个动机相对是痛苦的(比如你被投入了监狱,漫漫刑期只有通过学成英文才能大幅度缩短,使你早日重新获得自由)。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英语学用实践中,根本就没能充分挖掘这两部分的动机,而不痛不痒地与英文失之交臂了。
他们起初心里想着学习英文,高谈阔论着如何学好英语,惊讶羡慕着别人的英文,急匆匆地去报名参加英文学习,但又开始不停地抱怨着学习过程的困难,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和借口最后逃避着英语。
白日梦心理学名词解释
白日梦心理学名词解释白日梦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个体在意识流中产生一系列幻想、幻觉或想象的心理现象。
它是一种心理学现象,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白日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定义和特征,白日梦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心理活动,个体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幻想和想象。
白日梦通常发生在个体没有外界刺激或任务需求的时候,他们会自发地进入自我娱乐和内心世界的幻想之中。
2. 功能和作用,白日梦有助于个体的情感调节、创造力的发挥和问题解决。
通过白日梦,个体可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困扰,寻找内心的满足感。
同时,白日梦也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的想法和视角。
3. 形成原因,白日梦的形成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
一方面,它可能是个体对于内心欲望和无法实现的愿望的一种逃避和满足方式。
另一方面,白日梦也可能是大脑在休息和放松状态下的自发活动,类似于梦境。
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白日梦的频率和内容上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人更容易陷入白日梦,而另一些人可能很少或几乎没有白日梦的经历。
白日梦的内容也会因个体的经历、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而有所不同。
5. 心理健康影响,白日梦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过度沉迷于白日梦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白日梦过于频繁或干扰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可能需要关注和适度调整。
总结起来,白日梦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心理现象,个体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幻想和想象。
它有助于情感调节、创造力发挥和问题解决,但过度沉迷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年轻人做白日梦的调研报告
年轻人做白日梦的调研报告年轻人做白日梦的调研报告概述:白日梦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幻想、构思或者回想一些与现实情境无关的事物。
年轻人做白日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年轻人做白日梦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研结果:1. 做白日梦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5%的年轻人表示他们经常做白日梦,其中约35%的人表示每天都会做白日梦;2. 做白日梦的时间:绝大多数年轻人在白日梦中花费的时间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少数人可能会花费更长时间;3. 白日梦的内容:年轻人的白日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成功事业、浪漫爱情、理想家庭等。
此外,一些年轻人也会白日梦一些虚构的情节,如拯救世界或拥有超能力等;4. 白日梦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年轻人做白日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逃避现实:一些年轻人会通过白日梦来逃避压力和困境;(2)满足愿望:白日梦可以帮助年轻人憧憬和实现自己的愿望;(3)娱乐放松:白日梦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帮助年轻人放松压力;5. 白日梦的影响:大部分年轻人认为白日梦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并且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白日梦会消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6. 应对策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一些应对年轻人做白日梦的策略:(1)设定目标和计划:年轻人应该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它们的计划,这样可以减少过度白日梦的时间;(2)寻求平衡:适当地做一些积极实际的事情,可以平衡白日梦和现实生活;(3)控制使用媒体的时间: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幻想和虚假,过多沉溺于媒体可能加剧白日梦的程度;7. 对教育和家庭的启示:教育和家庭应该帮助年轻人认清白日梦的功能和局限性,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白日梦与现实的关系。
结论:年轻人做白日梦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既可以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又有可能使他们远离现实。
白日梦,成就中国梦
电话手机现在的人们都离不开这东西了,手机也是不停的变化中,功能越来越强,原本的通话功能已经不再是手机的主下发明电话的这个人。
贝尔出生在一个语言学家的家庭。1864年,17岁的贝尔开始研究声学。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语音学。1872年,25岁的
什么叫白日梦
白日梦是心理学名词,俗语,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人们对此的通常解释和理解,但我又不一样的想法,对没错白日梦确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人把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变为现实,那就成为了科学,我觉得这也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必要过程,举几个例子。
于是乎贝尔的这个想法成为了科学。
我最近也在想为什么美国等国家科学技术比我国发达,比我国先进,我觉得可能与他们爱做白日梦有关系吧!你听了肯定会问你怎么知道人家爱做白日
梦,美国大片大家都爱看吧,什么《超人》,《变形金刚》,《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这侠那侠的太多了,最近又有个什么《闪电侠》上映
贝尔在波士顿开办培养聋人教师的学校,编著《可见的语言先导》一书。1873年,26岁的贝尔担任波士顿大学发声生理学教授。
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当电流通过和阻断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滴答”声一样。
于是,贝尔想到电有可能发出声音,而且只要使电流的强度发生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就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
从这些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爱想象,这也与他们国家的历史有关,美国历史才几百年,没有那么多的历史素材可以拿来搞创作想拍个什么电影,电视剧
只有靠想,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觉得也是促进美国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
年轻的贝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电学界的朋友们,多数人听了后都不以为然,认为是他的幻想。只有电磁学大师亨利鼓励并支持他继续实验。于是,贝尔和他的
常做白日梦其实是“大脑太强”,研究称这种人更聪明
常做白日梦其实是“大脑太强”,研究称这种人更聪明【Technews科技新报】如果你是工作做着做着就开始做起白日梦、但事后依然能如期完成分内事的人,一项来自美国三大理工学院之一的新研究表明,这其实代表你的大脑运转太快,处理事情更有效率,所以有多余的脑力“分心走神”。
根据维基百科定义,白日梦是指人在清醒时脑内产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为开心的念头、未来希望或野心。
做白日梦其实也不简单,因为常涉及一连串思考,令人暂时完全脱离周遭环境,只沉浸于思想中,旁观者看起来做梦者就像在发呆,只有突然的刺激才能令他返回现实。
做白日梦普遍被多数人解读为懒惰、脱离现实、无法集中精神,但其实做白日梦是灵感的来源,也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糟糕。
来自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更像你的大脑太强了,当聪明人执行对他们而言过于简单的任务时,往往会开始做白日梦,特别是在工作期间走神的人,其实他们有更高效率、创造性的思维。
(Source:pixabay)实验中,100 多名受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固定点上5 分钟,此时大脑呈现休息状态,研究团队则利用核磁共振(MRI)机器扫描受试者此时的大脑活动,查看有哪些区域处于活跃期,并做为其他测试的对照基准。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受试者进行注意力及智力测验,包括心智游移调查问卷(Mind-Wandering)、执行功能(包括决策和心理灵活度)、流动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一种可以在新情况下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分析所有数据后,研究团队发现,在心智游移调查问卷中,常频繁做白日梦的受试者于智力、创造力方面也获得较高分数,MRI 机器同样测出这群人的大脑网络运作得更有效率。
更恰当的说,白日梦是一种能力,研究作者艾瑞克·舒马赫(EricSchumacher)心理学教授表示,高水平的大脑因为在执行简单任务时感到太无聊,所以才“出门游荡”,比如在课堂学习新知的学童,聪明的孩子虽然可能分心了 5 分钟才回神,但他们可以在 1 分钟内弄清楚,然后又开始做起白日梦。
创作家与白日梦的基本观点
创作家与白日梦的基本观点
创作家与白日梦:基本观点
1. 创作家--持续创新助力成就梦想
创作家不局限于一般人以固定模式办事的思维,他们深谙创造力在人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让自己一步步迈向梦想,只有持续主动创新,独立思考,锐意进取,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2. 白日梦--充满激情接近宁静
白日梦是创作家必备的助力,它充满激情、善于启发,让人热血澎湃,唤起被安详压抑的创造欲,甚至可以激怒人心,将一切滞碍因素尽量抛弃掉,追寻着目标走下去。
3. 创作家与白日梦--完美结合成就变化
创作家与白日梦完美的结合,可以促进生命的改变,为实现目标提供动力,他们给予自己受刑的力量,激活了新的创造,指引着人们去拥抱变化。
准确处理自身的梦想,将其转换为现实的行动,让创作家的冒险成为可能,这便是白日梦存在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创作家与白日梦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且联系紧密,拥有不同但是相互补充的特性,正是它们的完美结合,促使创作家毅力攻克障碍, (高级词汇,例:挫折,极具挑战性的)最终获得成功,最终实现梦想的变化。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的观点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梦境和潜意识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对白日梦的观点也是他独特的贡献之一。
在弗洛伊德看来,白日梦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白日梦,人们可以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满足的欲望和需求。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梦境形式,它发生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在白日梦中会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脱离现实生活。
白日梦与普通梦境不同,普通梦境是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而白日梦则是在清醒状态下自发地发生的。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到一些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和欲望。
弗洛伊德进一步解释了白日梦的心理机制。
他认为,白日梦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白日梦,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压力和困扰,投射自己的幻想和欲望。
在白日梦中,人们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拥有自己想拥有的东西。
这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轻一些压力和焦虑。
弗洛伊德还指出,白日梦与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童年时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于外界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完善,因此会产生一些幻想和幻觉。
白日梦可以被看作是童年幻想的延续,人们在白日梦中可以重温童年时期的幻想和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对于人们的心理发展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白日梦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白日梦,人们可以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白日梦也是人们解决内心冲突和矛盾的一种方式,通过白日梦,人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点。
然而,弗洛伊德也指出了白日梦的一些负面影响。
白日梦过度发展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无法面对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过度沉迷于白日梦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因此,弗洛伊德提醒人们要适度地发展和控制白日梦,避免陷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白日梦”理论与文学创作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
儿童为获得快乐,会不由自主地与同伴做很多游戏。
而成人即便缺少了快乐,也不会做这些游戏,但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会进行幻想,而这些幻想也是很隐蔽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也是一种幻想,也是成人发泄欲望,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文艺也是被压抑的一种本能冲动,就如同中国古代文论里“不平则鸣”“言为心声”的观点。
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物。
因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创作即白日梦”的思想,对整个西方文艺界造成强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引发了一场理论革命。
文学创作其实也是一场“白日梦”。
文学作品和梦都飘离了现实,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纠缠,进入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
两者都是以满足性本能为中心却又不想惹是非的幻想。
文学和梦都源于被压抑的性欲,创作和做梦都经历了一个“压抑”、“转移”和“感官意识的加工”过程。
文学创作是作家发泄和表达内心无法满足的愿望的一种方式,是作家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以宣泄的过程。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正是作家内心被压抑的性的火焰或爱的本能升华的结果。
从屈原的《离骚》到“李杜诗篇万古传”,“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再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每一首诗,每一部作品,作者们的感情犹如岩浆洪水,从细细悠悠的字里行间喷涌出来。
读之,震撼人心,读后,余韵无穷。
艺术家与神经病人有着相似之处。
神经病人对现实不满,便离开现实走向幻想的世界。
艺术家也从他所不满的现实中走进艺术之中,但艺术家仍然有清醒的意识,他知道如何回到现实生活。
当某读者为歌德创造的“维特”五迷三倒、不能自拔以致以命相殉时,作者本人也许正沉浸在把酒临风、吟花弄月的雅意之中。
弗洛伊德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切入到无意识领域,把我们晚上所做的梦与文学想像和艺术幻想联系起来,为我们研究文学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他把富于想象力的作家比作“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把作家的作品比作白日梦。
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
是它的替代物,哪怕是神话,也很可能是所有民族寄托愿望的幻想和人类年轻时代的长期梦想被歪曲之后所遗留的迹象。
弗洛伊德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同时,过分地强调了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白日梦”的说法,完全忽略了作家理性思维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对主题的选择、题材的提炼、作品总体的构思等创作中最为关键的心理活动,一味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支配作用,无视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和历史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白日梦”理论似乎走向了人类思维的反面,因为,它不但是对文学思维存在的否定,而且也是对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否定。
虽然,不管在哪个时代,文学家们都很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感情,但理性的节制也是必须的。
在现代文学中,郭沫若以真实而热烈,排山倒海般的感情抒发著称,赢得人们的赞赏与模仿,但也难免流于肤浅与急躁。
而且随着社会的动乱,革命的兴起,这种只顾抒发感情的作品已不能符合时代特点,作家们开始更关注作品的实际意义,唤醒人们,宣传革命,团结大众,这样作品才能跟上时代,也能实现自身价值。
“白日梦”与文学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但也绝不是完全等同的。
“白日梦”只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关键因素,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还是更需要作家的理性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