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胃癌的分类胃癌是指由胃黏膜处的各种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的一种肿瘤性疾病。
根据细胞类型,胃癌可分为腺癌、印戒细胞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杯状细胞癌和类癌等。
其中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本文将重点探讨该类型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印戒细胞癌的定义印戒细胞癌是指胃癌中,细胞内包含粘液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或多个大空泡的肿瘤。
这些空泡内部充满胶状物质,使得细胞内的核反而变成印戒样而得名。
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印戒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常常呈现出巨大、分泌粘液的囊泡样形态,这些粘液可以被评价为高或低程度。
细胞膜普遍显示出了囊性膨胀。
这种类型的癌肿在组织形态学上较为明显,表现为肿瘤内大量印戒样细胞,形态为空泡或单核细胞,其真实的乳头状部位只占一小部分,在镜头下常常被遮蔽。
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印戒细胞癌是胃癌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其发病率不足5%。
然而,据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戒细胞癌在胃癌中的比例正逐渐增加。
其中,近期研究表明印戒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可能原因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例如高盐、高脂肪和红肉的摄入等。
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胃癌大体相同,无特异性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幽门梗阻症状、不适感、体重减轻等。
与其他类型的胃癌比较,本类型胃癌的发病年龄较轻。
据研究数据表明,印戒细胞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
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方法胃癌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是最为常见的胃癌检测手段,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消化内镜活检也可以明确癌细胞的类型。
(2) 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以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直接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分布情况、血管分布情况等。
(3) 尿液检查印戒细胞癌特有的MUC5AC、MUC2和CDX2等肿瘤标志物,可以通过尿液检查快速诊断。
脾大
疾病名:脾大英文名:splenomegaly缩写:别名:enlarged spleen;splenomegalia;巨脾;脾肿大ICD号:R16.1分类:消化科概述: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
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
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
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1.感染性(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血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C D D C D D C D D C DD(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
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
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
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发病机制: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
什么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什么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结果最准确、可靠,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目前诊断肿瘤的方法有病史分析、实验室检查(即化验)、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B超、胸透、MRI——磁共振成像术、核医学)、病理检查。
但病理检查结果最准确、可靠,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飞速进步,但也只能做到对疾病的定位或半定性诊断。
而病理检查则不同,它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也就是说可以明确患者患的是炎症性疾病,还是肿瘤性疾病;如果是肿瘤性疾病,究竟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是哪种类型的肿瘤等等。
由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从而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是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任何一种病理学方法的病理诊断,都只有综合分析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的观察与镜下组织或细胞特征以后才能作出,有时还必须结合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或超微结构的改变,甚至随访结果才能最后明确。
所以,病理诊断是一门依赖经验积累的诊断学科。
无论何种取材以及切片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因此有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产生抽样误差。
另外,制片质量欠佳,如快速病理检查等均影响病理诊断的质量。
当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合时,应考虑再次取材制片,或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临床医生亦应与病理诊断医生加强联系,共同讨论,以免误诊或漏诊。
附:专家谈病理——周晓军主任答记者问被访人:周晓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病理是什么?最后的诊断是病理医生做出来的?记:你们医院的病理科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周:你看这张照片,他是我们国家病理学先驱之一—吴在东教授,是留英回来的,1945年,在当时的中央医院,他是第一代做病理的。
解放后,他被聘为南京市第一任卫生局长,也是我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的主任。
那时病理科只有我们军区总医院一家有,其他医院的标本都往这里送,另外尸检的也比较多。
之后,吴在东主任调到北京301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后我国最大的病理科就在301。
恶性肿瘤是癌症吗
恶性肿瘤是癌症吗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失去正常分化和功能,无控制地蔓延生长,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而癌症是指一类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因此,可以说恶性肿瘤是癌症的一种。
本文将从病理学、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使其区别于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具有细胞异型性,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均,核分裂增多,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变化明显。
此外,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侵袭性,能够穿过邻近健康组织并在其内生长。
如果恶性肿瘤的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它们还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远处的器官,从而形成远处转移。
临床上,恶性肿瘤的症状与其所在的器官部位相关。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疲劳、贫血、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
此外,在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症状。
例如,乳房恶性肿瘤可能会导致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乳房变化;肺恶性肿瘤可能导致咳嗽、咳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恶性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其类型、分期和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如早期乳腺癌和宫颈癌,具有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率。
然而,一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如晚期胰腺癌和肺癌,其预后较差,生存率相对较低。
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恶性肿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属于癌症的一类。
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癌症的预防和筛查,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小细胞恶性肿瘤
小细胞恶性肿瘤史德刚综述(2003年)小细胞恶性肿瘤是指光镜下不易区分,组织来源不易确切诊断,形态以小圆细胞为主的一类恶性肿瘤。
因其中每种肿瘤各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尽相同,所以应用先进的病理学方法将其进一步分类.不但有学术意义,而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恶性小圆细胞肿瘤(MSRCT)罕见, 是近10年才明确界定的一类恶性肿瘤,为一组细胞形态相近而组织学结构呈弥漫分布的肿瘤,尤其当某些肿瘤分化很差时,仅凭HE切片光镜观察,诊断十分困难,误诊率较高。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为诊断这些病理形态学上难以明确来源的肿瘤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例如,未分化癌细胞当表现为圆形细胞,弥漫分布不呈巢状,尤其转移到淋巴结使得淋巴结结构破坏时,与恶性淋巴瘤难以鉴别。
上皮性标记物(KET、EMA或CEA)与LCA 联合标记,前者阳性可肯定为来源于上皮细胞组织的癌。
一、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的种类和免疫组化特征[1]池鸣鸣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98例恶性小圆细胞肿瘤(MSRCT)免疫组化表型及病理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免疫组化特征为NSE阳性,而Des阴性;未分化癌KET、EMA、CEA阳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MG、Vim、Des呈阳件反应;尤文氏肉瘤Vim阳件,有些病例NSE阳件;未分化滑膜肉瘤Vim阳件,部分病例KET、EMA 阳件;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HMB45阳性。
LCA是恶件淋巴瘤特异件标记;HCG、AFP可作为精原细胞瘤的标记。
二、骨与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2]那加等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
结果如下,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例、骨外者1例,Askin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内分泌癌2例);(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8例;(3)结外恶性淋巴瘤3例;(4)腹腔内硬化性小圆细胞瘤和小细胞恶性间皮瘤各1例。
三基三严理论模拟习题+答案
三基三严理论模拟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不从内囊后脚通过的纤维束为( )A、听辐射B、视辐射C、丘脑皮质束D、皮质脑干束E、皮质脊髓束正确答案:D2、血栓形成是指( )A、在活体组织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E、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或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正确答案:E3、高位肠梗阻病人除腹痛外,另一主要症状为( )A、便血B、腹胀明显C、肛门停止排便、排气D、呕吐频繁E、阵发性绞痛正确答案:D4、假设检验是为了A、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B、研究总体指标是否相同C、研究总体分布是否相同D、研究样本指标是否相同E、排除主观因紊对抽样的影响正确答案:C5、下列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中哪项有误( )A、不规则发热B、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C、进行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肝脾大E、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正确答案:C6、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不给予高浓度氧是因为( )A、缺氧不是主要原因B、可引起氧中毒C、诱发呼碱D、诱发代碱E、降低CO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正确答案:E7、听力测试中最常用的声刺激是( )A、窄带噪声B、短声C、纯音D、自噪声E、短音正确答案:C8、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B、纯氧人工呼吸C、口对口人工呼吸D、胸外心脏按压E、胸内心脏按压正确答案:A9、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做相应处理。
A、24B、48C、6D、12正确答案:B10、斯氏并殖吸虫所致的皮下包块病理学检查可见A、夏科-雷登晶体B、虫卵C、尾蚴D、成虫E、嗜酸性肉芽肿正确答案:E11、尖锐湿疣的病因是( )A、HPV感染B、HSV感染C、CMV感染D、衣原体感染E、细菌感染正确答案:A12、Rh阴性母亲,若其胎儿是Rh阳性,可引起胎儿出现( )A、血友病B、巨幼细胞贫血C、白血病D、新生儿溶血病E、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D13、肺部比较叩诊不正确的是( )A、叩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行B、叩肩胛下区时板指可任意放置C、叩诊顺序,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左右对称比较叩诊D、叩前胸与侧壁时板指与肋间平行E、叩诊时应注意音响变化正确答案:B14、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的牙齿是A、1B、1C、1D、1E、1正确答案:D15、合成DNA的原料是( )A、dATP dGTP dCTP dTTPB、dAMP dGMP dCMP dTMPC、dADP dGDP dCDP dTDPD、ATP GDP CDP TDPE、AMP GMP CMP UMP正确答案:A16、不可能发生的混合型酸碱紊乱是( )A、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17、关于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病理学诊断常见困难病例的分析与处理
细胞病理学诊断常见困难病例的分析与处理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分析、研究和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
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细胞病理学诊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的病例。
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困难病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期帮助医生们提高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水平。
一、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白血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疾病,由于其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往往会给细胞病理学的诊断带来许多困难。
例如,一些与白血病具有相似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都有可能会被误诊为白血病。
因此,在面对这些困难的病例时,医生应当更加重视病史的询问和综合分析,利用多种诊断技术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鉴别诊断。
二、肾小球疾病的诊断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例如,肾小球前球疾病、血栓性微循环病变等多个病理类型,往往需要进行多项分子特异性捕获技术的联合诊断。
此外,对于诊断明确不易的病例,对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变化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同一患者多次检测结果的分析,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妊娠合并肝疾病的鉴别诊断妊娠期间,体内荷尔蒙的大量变化和代谢水平的提高,容易导致肝脏出现一些疾病。
一些急性肝炎、脂肪肝、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均可伴随患者的妊娠期出现,给病理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这些病例,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表现和血液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
四、肿瘤的性质病变的鉴定肿瘤的性质病变是指肿瘤细胞发生恶变,成为恶性肿瘤的过程。
这种病理类型的诊断,常常需要从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而对于细胞形态学病理类型的鉴定,则需要遵循“一发多查”的原则,通过多项临床检查、病理切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技术,对细胞的形态、结构、质量、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五、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疾病群,涉及多个体系的神经和非神经系统的病变,通常表现为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和认知障碍等。
第十二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
竭、其它治疗无效;在全身各部位取淋巴结或
/和骨髓穿刺或活检可找到恶组细胞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1.何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某些疾病可使骨髓中产生一些形态较特别或不认识的
形如组织细胞样细胞。 2.产生的疾病 重症的肺结核、伤寒、肝脓肿、传染性肝炎、脾功能 亢进、急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
(二)联合化疗 COPP:CTX+VCR+甲基苄肼+泼尼松 COP:CTX+VCR+泼尼松 MOPP:氮芥+VCR+甲基苄肼+泼尼松, 有效率60% CHOP:CTX+阿霉素+VCR+泼尼松, 有效率60~90% (三)骨髓移植 国外有成功病例报导。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恶组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分类
病因 临床表现
恶组
未明 病情凶险、进行性恶化
反应性增生 细菌、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等
视感染情况而不同
伴肝、脾、淋巴结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 晚期肝功能衷竭
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般无出血、贫血 很少肝功衰
实验室
骨髓象 NAP 酸性磷酸酶 预后
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
异常组织细胞增生 ++被酒石酸抑制 病程短、死亡率高
(二)骨髓象: 应多次,多部位穿刺。病变部位可见到不 等的大小、形态均不规则的恶组细胞。
恶组细胞有3种(前2种有诊断意义): 1.异形组织细胞:胞本大、畸形。胞浆量比原始细胞 多,有空泡。核不规则,有分叶状,双核。核仁隐显 不一。 2.多核巨组织细胞:大小似巨核细胞,外观不规则, 核一般为3~6个,分叶状。仁清晰。 3.吞噬型组织细胞:形态似巨核细胞,但浆内吞噬大 量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细胞碎片、血小板、中 幼粒等)。
病理学中的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
病理学中的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疾病的病理特征是病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疾病病理特征与诊断的相关知识点,从不同疾病类型的角度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过程。
一、肿瘤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有其特殊之处。
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包括细胞类型、组织结构以及生长特点等。
1. 腺癌的病理特征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核异型性和细胞增生。
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活检标本,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肿瘤分类和分级。
2. 鳞癌的病理特征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角化过程的异常增生和角质形成。
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观察肿瘤细胞的角化程度、组织结构和增生情况,且常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 淋巴瘤的病理特征淋巴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组织中,具有多样性的病理特征。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通过淋巴结活检,观察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形态、大小、核结构以及组织结构,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型和分级。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动脉硬化的病理特征动脉硬化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管壁的粥样斑块形成和钙化。
动脉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动脉内镜检查、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手段,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和狭窄程度。
2. 心肌梗死的病理特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坏死的表现和范围。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诊断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等,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有其特殊性。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唐谊海;孙文利;宋福林;冯新莉;王世贤;金玲;阎玲;赵宏伟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1996(0)3
【摘要】本文对4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全部病例对5种抗体检测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率以Vim为最高(75.6%),Lys最低(8.9%).对其中10例做了透射电镜和2例做了免疫电镜观察。
观察表明,认为本瘤来源于未分化间叶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检查对本瘤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需要鉴别的5种软组织肿瘤提出了鉴别要点。
【总页数】4页(P235-237,290)
【作者】唐谊海;孙文利;宋福林;冯新莉;王世贤;金玲;阎玲;赵宏伟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病理科;沈阳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110015;11001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
【相关文献】
1.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研究及电镜观察 [J], 农晓琳
2.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J], 徐红;杨昌伟;杨巧;李静;杨守京
3.上颌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J], 王少洪;沈金辉;蔡广玲;江远仕;彭杰青
4.1196例脑膜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J], 宋福林;孙文利;黄文臣;李雪;
冯新莉;周怀伟;唐谊海;黄文清
5.颅内脑膜瘤10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分析 [J], 胡沛臻;张传山;李青;张晓晖;阎庆国;王占祥;朱晓慧;马福成;王文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凝血酶灭活能力最强的蛋白质是( )(易)A、TMB、PLC、ATD、APCE、PS正确答案:C2.LMWH的监测应选用的试验为( ) (难)A、APTTB、PTC、BTD、抗因子Xa活性E、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答案:D3.患者血浆PT延长,蝰蛇毒时间(RV— VT)正常,下列哪一项正确( )(中)A、因子V缺乏B、因子Ⅻ缺乏C、PF3缺乏D、因子X缺乏E、因子Ⅶ缺乏正确答案:E4.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 )(中)A、P-选择素缺陷B、GPIb-Ⅸ-V的缺陷C、血小板致密颗粒缺陷D、GPIIb/ⅢaE、血小板α颗粒成分增多正确答案:B5.vWF的主要作用是( )(中)A、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作用B、抑制血小板的收缩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D、下调FⅧ的合成E、调节血小板的释放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免疫学标志物对诊断M6有价值的是( )(难)A、CD11B、CD14C、血型糖蛋白AD、抗血小板GPIIbE、CD42b正确答案:C7.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 )(易)A、阻止Ⅱa的形成B、稳定纤维蛋白C、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FⅨa正确答案:E8.即将分娩妇女,患肺炎。
体检:高热,血压83/42 mmHg,全身皮肤、黏膜严重出血,四肢及躯干皮肤呈现大片状瘀斑。
检验:血红蛋白80 g /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30×109/L;粪隐血(+++);PT 26s(参考值10s-13s),APTT 86 s(参考值23.3s-36.8 s),3P试验(-),血FDP 1:512(+),纤维蛋白原1.7 g/L,ELT 50 min;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占3%)。
最可能的出血原因为( )(中)A、ITP(急性型)B、DICC、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D、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9.在白血病的FAB分型中规定,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 )(易)A、骨髓中原始细胞数≥30%B、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30%C、骨髓中原始细胞数≥20%D、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20%E、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30%正确答案:A10.在PAgT试验中ADP宜保存于( )(中)A、室温B、室温避光保存C、(O-4)℃冰箱D、37℃水浴箱E、-20~C保存正确答案:E11.我国霍奇金淋巴瘤中,以下列哪一型最为常见( )(易)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混合细胞型D、原始淋巴细胞型E、结节硬化型正确答案:A12.在哪一阶段中性粒细胞的糖原无储存( )(中)A、晚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杆状核粒细胞D、分叶核粒细胞E、早幼粒细胞正确答案:E13.血清中溶菌酶主要来自( )(中)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4.泡沫样细胞是指什么细胞( )(易)A、尼曼-匹克细胞B、R-S细胞C、戈谢细胞D、骨髓瘤细胞E、脂肪细胞正确答案:A15.患者血浆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 )(中)A、I、Ⅱ、Ⅶ、V、XB、I、Ⅱ、V、ⅧC、Ⅺ、Ⅻ、XⅢD、Ⅷ、Ⅸ、ⅪE、V、Ⅶ、Ⅷ正确答案:A16.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易)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B、急性失血后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急性红白血病正确答案:C17.下列关于APTT和PT说法正确的是( )(中)A、APTT超过正常对照3B、PT超过正常对照10C、INR为PT结果报告方式之一D、PT试剂中所含的物质可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E、APTT试剂中富含组织凝血活酶和Ca2+正确答案:C18.对粒细胞集落形成有特异性刺激的因子是( )(中)A、Meg-CSFB、BFU-EC、M-CSFD、Multi-CSFE、G-CSF正确答案:E19.TXB2减少常见于( )(中)A、肺梗死B、糖尿病C、心肌梗死D、脑血栓形成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正确答案:E20.患者女性,35岁,高热4日,皮肤多处片状瘀斑。
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malignant renal angiomyolipoma,MRAML)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就MR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诊治该疾病。
1. 临床表现MRAML患者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肾脏症状,如腹痛、血尿、腹部包块等。
有时也会出现发热、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这些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肾脏肿瘤混淆,因此对于MRAML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2. 影像学表现MRAML在影像学表现上通常表现为肾脏肿块,多为单侧发病,呈囊实性混合肿块。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血供情况等,有助于对其进行诊断鉴别。
3. 病理特征MRAML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现出丰富的血管和脂肪成分,瘤组织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血管,且伴有血管瘤样扩张和血管内皮细胞样增生。
肿瘤组织内还可以见到大量脂肪细胞的存在,呈现出典型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
4.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检查在MRA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阳性标记包括HMB-45、S-100等,这些标记有助于区分MRAML与其他肾脏肿瘤。
5. 临床治疗目前对于MRAM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和放疗等,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临床治疗的指南和建议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二、文献复习1.《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分析及临床研究》该文献通过对40例M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发现MRAML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等,手术切除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 MRAML 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2.《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进展》该文献综述了MRAM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并对MRAML 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恶性肿瘤病理报告
恶性肿瘤病理报告
摘要
本病理报告详细描述了一个恶性肿瘤病例的病理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诊断结论。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该恶性肿瘤病例的详细了解,并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例描述
病人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病史:XXXXX
临床表现
•症状:XXX
•体征:XXX
病理特征
标本信息
•标本部位:XXX
•标本大小:XXX
组织学特征
•组织形态学观察:
–细胞排列方式:XXX
–细胞形态:XXX
–细胞核特征:XXX
–细胞质特征:XXX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 CD45
•阳性细胞:XXX
•阴性细胞:XXX
2. Cytokeratin
•阳性细胞:XXX
•阴性细胞:XXX
3. Ki-67
•阳性细胞:XXX
•阴性细胞:XXX
4. p53
•阳性细胞:XXX
•阴性细胞:XXX
诊断结论
根据病理特征、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病例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综合上述信息,提供以下诊断结论:
•肿瘤类型:XXX
•肿瘤分级:XXX
•肿瘤分期:XXX
•其他相关诊断信息:XXX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恶性肿瘤病例的详细病理报告,涵盖了病例描述、病理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诊断结论。
该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该恶性肿瘤病例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右大腿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的超声所见及病理分析
右大腿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的超声所见及病理分析臧加英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7(024)007
【摘要】患者女,59岁。
于1年前曾自觉右大腿外侧可触及一梭形包块,约鸽蛋样大小,无压痛,略凸出于皮肤表面,无明显特殊不适,无寒战高热。
近期发现肿物逐渐增大遂来我院就诊。
临床特征:右大腿中段外侧触及一4 cm×5 cm之肿块,质地偏硬,呈球形,边缘尚光整,移动度欠佳,突出皮肤表面,轻按之有胀痛感,可放射至整个下肢。
超声检查:右侧大腿探及一个低回声团块,大小为35 cm×26 cm×29 mm,位于局部皮下脂肪层下方,有包膜,与周边组织分界尚清晰,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缘欠光整,后方回声无衰减。
【总页数】1页(P756)
【作者】臧加英
【作者单位】211301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右大腿黏液型脂肪肉瘤1例的超声表现 [J], 史世纪;郭淑香
2.男性乳腺黏液癌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J], 丁洪基;马桂礼;王贵珍;王灿;隋中媛;刘春燕
3.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 [J], 武秀兰;郭莉;张连花;贾志莺;马富成
4.所谓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黏液样亚型:21例临床病理分析 [J], Schaefer I M;Fletcher C D;陈远钦;余英豪
5.胰腺微小浸润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0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J], Nara S;Shimada K;Kosuge T;黄文斌(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特点和临床处理。
一、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通常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使用的是伯洛排列法(Bloom-Richardson method,BR方法)或诺丁汉组织分级法(Nottingham histologic grading system)。
BR方法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肿瘤核分裂度、核分化程度和形态学类型。
诺丁汉组织分级法则依据核分裂度、管道形成度和核分化程度来进行评分。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客观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来评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常用的病理分期系统为TNM分期系统,即根据肿瘤(Tumor)、淋巴结(Lymph 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来进行分期。
肿瘤大小的评估以肿瘤直径和肿瘤侵润的深度来进行判断。
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则根据切除淋巴结组织中的癌细胞数目和转移情况来确定。
远处转移则需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来确定。
三、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关系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是相互关联的。
组织学分级是评估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而病理分期则是基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表现来对肿瘤进行分期。
组织学分级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但仅限于局部病变。
而病理分期能够全面综合评估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两者在评估乳腺癌的临床特征、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组织学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介绍•临床表现和诊断•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目•治疗和预后录CATALOGUE 介绍定义组织来源病理特点030201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概述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01020304发病率年龄分布性别差异部位分布预后评估病理分析还可提供预后信息,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
症状与体征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局部压迫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诊断价值临床病理分析对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诊断至关重要,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意义了解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重要性CATALOGUE临床表现和诊断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其他症状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CATALOGUE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肿瘤大小肿瘤边界直径常超过5厘米。
肿瘤颜色出血和坏死切面通常呈灰白或淡黄色。
肿瘤内常可见出血和坏死区域。
细胞排列间质特征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生长因子和受体异常分子病理机制和遗传学改变CATALOGUE 治疗和预后放疗对于较大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放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放疗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有助于减小肿瘤的体积和缓解症状。
手术切除对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首选治疗方法是完整的手术切除。
手术的目标是彻底去除肿瘤,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化疗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对于已经转移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和选择肿瘤分期病理特征如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象计数等也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分化良好、核分裂象计数较低的肿瘤往往预后较好。
病理特征年龄和身体状况预后因素和生存率复发和转移的处理复发监测01局部治疗02系统治疗03THANKS 感谢观看。
癌症的病理性报告
癌症的病理性报告引言癌症是一组以异常细胞增殖和恶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疾病。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多样化的。
病理学对于了解癌症的病理性质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癌症的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讨论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癌症的病理学特点细胞异常增殖癌症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异常增殖。
癌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潜能,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生长速度更快、增殖能力更强。
癌细胞的增殖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
这些因素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异常增殖。
组织结构异常正常组织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而癌症中的肿瘤组织结构常常发生异常改变。
癌细胞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形成不规则的肿瘤组织结构。
此外,癌细胞还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形成转移瘤。
细胞形态异常癌细胞的形态通常与其起源组织的细胞形态差异较大。
癌细胞的形态异常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增多、核浆比例失调、核分裂增多等特征。
此外,癌细胞的形态也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低的癌细胞通常形态较为不规则。
基因异常及分子标志物癌症的发生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
通过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
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已经成为癌症的相关标志物,如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HER2在乳腺癌中的过度表达等。
这些基因异常及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在癌症的病理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癌症的病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癌症的病理学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其是否为癌症及其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其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有所不同。
病理学的诊断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病理学对于癌症的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疾病与癌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其病理学特点却不同。
通过对患者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理报告良性恶性
病理报告:良性恶性概述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根据对组织、细胞或体液标本的观察和分析而撰写的一种医学文档。
病理报告的结果对于医生评估疾病的性质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良性和恶性是病理报告中两个常见的分类。
良性指的是一种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的改变,通常在生理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功能和特性。
良性病理组织学的特点是细胞变化具有可逆性、规则性和有限性,不会侵入周围组织和扩散到其他部位。
恶性是指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化,形成恶性肿瘤的基础。
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变化不可逆转,增殖活性强,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可破坏周围组织结构和功能。
病理报告中的良性病变良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细胞或组织结构的异常增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良性病变: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腺瘤:由腺上皮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如乳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等。
2.纤维瘤:由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乳腺、子宫等部位。
3.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子宫、胃肠道等部位。
肉芽肿肉芽肿是一种由大量炎症细胞和肉芽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慢性炎症和感染。
肉芽肿可以分为非特异性肉芽肿和特异性肉芽肿,前者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病等,后者常见于结核性肉芽肿。
炎症性病变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其特点是血管扩张、渗出和组织细胞的浸润。
炎症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慢性单核细胞性炎、慢性纤维性炎等。
病理报告中的恶性病变恶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细胞或组织结构的失控性增生和侵袭性生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性病变: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和不受控制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癌症: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2.肉瘤: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骨肉瘤、肾母细胞瘤等。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肿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为特征。
病理恶性组织细胞浸润是本病病理学的基本特点,脾及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为常见,但全身大多数器官组织也可累及,如皮肤、浆膜、肺、心、肾、胰腺、胃肠、内分泌、乳房、睾丸及神经系统等。
这些器官及组织不一定每个都被累及,而受累的器官或组织,病变分布亦极不均一。
恶性细胞可以是分散的或成集结,但极少形成瘤样的肿块。
被累及的组织中有许多畸形的、形态多样的异常组织细胞,间有多核巨细胞和吞噬性组织细胞,吞噬大量多种血细胞。
其异常组织细胞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恶组多见于青壮年,以20~40岁者居多,男女发病为2-3:1.本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型。
国内以急性型为多见。
起病急骤,病势凶险。
发热是最为突出的表现。
90%以上病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体温可高达40°C以上。
热型以不规则热为多,也有间歇热、弛张热和稽留热。
少数病例用抗生素能暂时使体温下降,但更多病例发热与疾病本身有关,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
皮质激素虽有降温作用,但不持久,只有化疗有效时体温才能恢复正常。
贫血也是较常见症状之一。
急性型早期即出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
晚期病例,面色苍白和全身衰竭非常显著。
少数起病缓慢的病例,其最早出现的突出症状可为贫血和乏力。
出血以皮肤瘀点或瘀斑为多见。
其次为鼻衄、齿龈出血、粘膜血泡、尿血、呕血或便血也可发生。
此外,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衰弱也随病情进展而显著。
肝、脾、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同时发生。
脾大比肝大更为常见。
晚期病例,脾肿大可超过脐水平而达下腹。
肝肿大一般为轻度到中度,可有压痛,有时被误诊为肝脓肿。
淋巴结肿大不如肝脾肿大常见,出现也较晚,以颈、腋下和腹股沟外淋巴结肿大为多见。
也可有肠系膜、腹膜后和纵隔等处深部淋巴结受累。
不典型病例(特殊类型恶组)可困身体某一组织或器官的病变特别突出,某些特殊的症状或体征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而贫血、出血、脾大等典型表现则不明显。
例如有些病例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结节或肿块;有的出现胸腔积液、腹水、腹痛、腹泻、便血、黄疸、肠梗阻或肠穿孔;有的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瘫痪、癫痫等。
这些病例可分别称为皮肤型、多浆膜型、胃肠型、神经型恶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