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32

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米蕊 河南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新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债务重组;公允价值;重组收益

一、新债务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最大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将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了当期损益,但是在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资产的虚增。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或债务人受让或收到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受让或收到的资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是相当先进性的,但必须考虑其在会计处理中的可操作性。虽然从理论上债务重组企业换入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比较合理,但在债务重组实务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高估资产的现象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因为债务重组双方绝大多数都是关联方,他们在利益上存在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评估价也很难公允。因为存在诸多人为因素,公允价值难以体现真正的公允,因此不能排除一些企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来调增资产,从而会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来调增资产的情况。《中国证券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债务重组中,绝大部分都是ST或PT成员,它们从债务重组中获得的收益少的有几百万,多的达几亿元。因此,2001年财政部不得不重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并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可如今的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公司虚增资产又有了机会。2007年如火如荼的股市行情中,ST板块的一路领先,都是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的预期表现。

2、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提供途径。根据新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可将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少偿还的债务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更符合经济活动的实质,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但这种变化也很容易为企业的调节利润留下空间。对于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来说,一旦债权(三)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防治,离不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为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尤为重要的,这是企业防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保障。在内部监督上,要确保企业会计监督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赋予他们更多的监督权利;在外部监督上,则是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大众等监督主体的职能与作用,严格企业的财经纪律,提高各类人员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环节,例如,有的会计人员不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和完善,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偏低、法制意识和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都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此,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帐”,自觉地遵守新《会计法》和配套法规的各项要求与规定。

四、结语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但由于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企业的多个部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就成为一个十分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的力量,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逐渐建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

系,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治雨.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10) .

[2]王波.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 2012,(03) .

[3]冯晖.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 河南科技, 2010,(16) .

[4]单红茹.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防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

[5]马建阁.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2) .

作者简介:

李宗俊,1963.10,男,贵州省松桃县人,大专,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会计。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财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33

人让步就会获得债务的部分豁免,其债务重组收益将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并在利润表中反映,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因为债务豁免产生巨额利润。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而且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有了大幅提升利润的可能性。2007年上市公司实行新会计准则后,出现了不少亏损公司借助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情况。以“*ST长控”为例,股改停牌达4月之久的“*ST长控”,解禁后连续上涨,从股改停牌前的7.18元上涨到68.16元,盘中最高涨幅达1083%。股价暴涨缘于新债务重组准则。新准则允许*ST长控将债务重组收益将计入公司当期损益,导致该公司产生了巨额利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其每股收益的水平。

二、改进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债务重组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对债权人或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所受让或收到的资产或资本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并存的方法进行计量。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债权人对取得的非现金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入账,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可以参照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对其加以改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何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前提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二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没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只能按账面价值入账。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既然存在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那么在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时候当然也存在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现象。当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债权人对取得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就成了估价而已。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于那些缺少相对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以及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债务重组,按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对于那些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现金资产以及具有商业实质的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需要注意的是,当交易各方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债务重组不具有商业实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关联方之间会通过虚假交易达到提高自身经营业绩的假象,因此,应严格审核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因此,在债务重组时,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注重关联方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他们的法律形式,综合考虑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自愿达成协议、两者是否相互独立、是否对重组产生实质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实,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将债务重组收益分期确认为各期收益。债务人从债务

重组中受益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可能会覆盖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因此将债务重组收益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费用的不配比,从而违背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因此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债务重组收益不应该一次性计入当期收益,而应该由受益的若干个会计期间来共同分担。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既可以避免债务人因债务重组造成不同时期的利润大幅波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债务人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递延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科目;分期确认时, 再转入“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收益”。至于如何判断债务重组收益的分摊期限,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披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债务重组收益金额较小的话,笔者建议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这种会计处理方法虽然会对债务人的当期损益产生影响,但由于金额不大,

债务人无法借此操纵利润, 同时其会计处理也简便易行。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张艳春,乔艳霞.企业重组中的会计处理[J ].中国农业会计,2007(3).

[4]韩冰钱.浅析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

[5]王鹂.公允价值的回归——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J].时代金融,2007(2).

[6]向红梅,彭钰.新债务重组准则引发的思考[J ].商业会计,2007(1).

[7]何锦风.新旧《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6(4).

[8]刘国庆.债务重组准则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3).

[9]田霞.我国债务重组准则中的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2006(5).

[10]曹阳,杨雯静,姜维静.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差异分析[J ].会计之友,2006(10).

作者简介:

米蕊,出生年月:1982年9月,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南阳,工作单位:河南教育学院管理系,职称:讲师,学位: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