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合集下载

淤地坝技术(图)

淤地坝技术(图)

淤地坝技术(图)
淤地坝
淤地坝是指在⽔⼟流失区各级沟道中,以缓洪拦沙、淤地造⽥为主的⽔⼟保持⼯程措施。

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于淤地⽣产的坝叫淤地坝或⽣产坝。

淤地坝设在⼩流域上游各⽀、⽑沟中,均为⼩型淤地坝。

由坝体和开敞式溢洪道两部分组成。

设计洪⽔为20年⼀遇,校核洪⽔为200年⼀遇,单坝控制流域⾯积⼩于0.2km2淤积年限5-7年。

淤地坝⾼度根据⽔⽂计算确定。

典型断⾯见下图所⽰。

⼩型淤地坝坝体断⾯图
溢洪道的断⾯为梯形,底宽与深度由泄洪量计算确定,边坡⽐不⼩于1:1.5,断⾯图见下图。

⼩型淤地坝坝溢洪道断⾯图
⼟料取⽤坚持先低后⾼、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低⼟低⽤,缩短运距。

⼟壤含⽔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和灌⽔。

⼯程建成后,每年汛期前后应对⼯程全⾯检查,⼤⾬后应进⾏特殊检查,若发现⼯程有沉陷、裂缝、滑坡等问题应及时维修。

溢洪道、泄⽔洞若堆积⽯块、杂⼟等及时清理;坝体背⽔坡应适时种植草类、灌⽊,防⽌冲刷坝体。

淤地坝的组成及其运⽤特性:
淤地坝的主要作⽤是拦泥淤地,⼀般不长期蓄⽔,下游也⽆灌溉要求。

淤地坝⼀般由坝体、溢洪道、放⽔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坝体——挡⽔拦泥;
溢洪道——排泄洪⽔;
放⽔建筑物——沟道常流⽔、库内清⽔通过其排泄到下游;
反滤排⽔设备——排除坝内陆下⽔,防⽌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相关要点分析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相关要点分析

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相关要点分析摘要: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工程,具有施工程序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它属于沟道工程,能够科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是国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措施。

从当前实际建设状况来看,国内淤地坝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关运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人民群众的管理维护不够积极,因此使得某些地域出现汛情后,不能发挥相应作用。

所以,为了能够妥善应对该类问题,本文将会展开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要点分析,希望为有关工程建设团队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要点;发展特点做好淤地坝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使得淤地坝建设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够使得流域内部防洪标准得到提升,尤其对水土流失将会产生预防作用。

另外,淤地坝建设工作得到理想化开展,能够优化地区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利于流域内植被种植以及恢复,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地区农业经济深层次发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由于淤地坝建设能够产生诸多积极影响,所以展开该项工程建设要点分析极为必要。

一、淤地坝的发展特点简析国内淤地坝建设工作的发展时期较长,例如示范阶段、推广阶段、完全化阶段以及持续发展阶段,是具有代表的四个阶段,综合看来所具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要点。

(一)大中小型淤地坝充分结合整个工程在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上下布设的格局,大中小型淤地坝结合方案渐渐得到完善,是最为重要的系统机制。

淤地坝建设工作,将会借助坝地,尤其在河中地区构建坝地,从而改善土地运用情况,扩展土地运用面积,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强化拦截泥沙的力度。

(二)淤地坝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近些年来发展过程中,淤地坝建设数量增加较多,建设完成的淤地坝能够在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面积增长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方面,发挥最为积极的作用,依据后续调查发现,淤地坝数量的增多,直接提升了所在地区的粮食产量,同以往情况比较得知,所在地区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效率直接提升了63%,如此较为理想的解决了粮食问题。

淤地坝

淤地坝

第4章淤地坝4.1 概述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修建的具有缓洪、拦泥、淤地、发展生产等功能的水土保持工程,一般由坝体、放水建筑物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距今已有400多年[1]。

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淤地坝运行有单坝运行和坝系运行两种方式,骨干坝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

4.1.1 淤地坝的发展[1~5]淤地坝诞生历史悠久,是现代坝工建设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成就。

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泥淤地、防洪减蚀、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入河泥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淤地坝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人工修筑阶段(1569年~1949年);(2)试建阶段(1949年~1985年);(3)兴建治沟骨干工程阶段(1986年~现在)。

最早的淤地坝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地震和地下水等作用,造成沟坡发生大体积的滑坡或塌坑,堵塞河道,形成天然坝库。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境内的黄土洼,因沟壑两岸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天然聚湫,聚水拦泥,后经过人工修整,形成高为62m,集水面积为2.72km2的淤地坝,见图4.1。

它长期拦蓄洪水泥沙,淤地53hm2,坝地土地肥沃,连年丰收。

人工修筑淤地坝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 ~1619年)的山西省《汾西县志》,距今已有400多年。

早在清代嘉庆之前(公元1796年),淤地坝开始引起官方的重视,并由山西省西部地区向周边地区及陕西省北部区域推广。

194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关中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从1949年开始在陕西省米脂县试修淤地坝。

1952年绥德水保站成立以后,以绥德、蜜汁、佳县、吴堡四县为重点试建区,积极宣传推广修建淤地坝,两年内修建淤地坝214座,一般坝高5~10m。

1953年~1957年在晋、陕、蒙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筑坝技术也得到了普及。

最新整理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docx

最新整理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docx

最新整理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xxx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塌,形成天然聚湫,后经加工而形成高60米、淤地800余亩的淤地坝。

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山西省《汾西县志》:明代万历年间(公元xxx3年-1619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淤地坝在清代已引起官方的重视,据《续行水金鉴》卷十一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陕西监察御史胡定在奏折中呈“黄河之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代涧中,请令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水发,沙滞涧中,渐为平壤,可种秋麦。

”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

”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

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

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

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不为也。

”1945年黄委会批准关中水土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淤地坝技术最显著的作用是蓄水拦沙。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对70年代以来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泥沙研究资料分析,通过淤地坝建设减少的入黄泥沙量占各种措施拦沙总量的61%。

淤地坝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入黄泥沙量,而且所淤出的土地比较肥沃,通过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基本上可以成为每亩年产400~600kg粮食的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过去到处开荒、广种薄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粗放式种植方式,代之以精耕细作、少种多收、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集约化种植方式,以较少的土地生产出一定的粮食,保证当地农民的基本口粮,为退耕还林(草)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地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的供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淤地坝工程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淤地坝工程是一种利用水流中的悬浮物质沉积形成的人工坝体,通过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和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工作原理淤地坝工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人工坝体,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使其沉积在坝体上,从而实现水库的蓄水和水质改善。

淤地坝工程通常由淤地坝本体、引水设施、坝体排水设施和坝体维护设施等组成。

在水流通过淤地坝时,水流中的悬浮物质会因为坝体的阻挡而沉积在坝体上,同时水流会通过坝体的过滤作用,净化水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淤地坝工程的实施范围、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2. 建设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淤地坝工程的建设,包括建设坝体、引水设施、排水设施和维护设施等。

3. 运行阶段:启动淤地坝工程,监测和维护坝体的运行状态,定期清理和处理沉积物。

四、适用范围淤地坝工程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悬浮物质较多的地区,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 优化设计:通过充分了解水流特性和悬浮物质的性质,合理设计淤地坝的形状、尺寸和材料,以提高淤地坝的拦截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2. 引入新技术:结合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提高淤地坝的水质改善效果。

3. 多功能利用:在淤地坝工程中加入适当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增加淤地坝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六、预期效果1. 增加水库的蓄水量:通过淤地坝工程,有效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增加水库的有效容积,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

2. 改善水质:淤地坝工程能够过滤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和污染物,提高水库的水质,保证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淤地坝工程,减少水流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淤地坝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淤地坝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 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是全国水土流失 严重县区之一。全区总面积 2 756 km ,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2 072 km ,占总面积 75.2%。年总径流量 0.61 亿 m ,年侵蚀 模数为 6 500 t/(km ·a),每年的土壤 流失量达 1 346.8 万 t。这里气候干燥, 植被稀少,整体环境稳定性差,生态环 境脆弱。干旱、冰雹、风沙等自然灾害 频繁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面 积的土地被蚕食, 原有的土地变成 “跑水、 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土地贫瘠, 粮食产量低且不稳,成为农民致富的“瓶 颈”,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自然 条件,夯实农业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 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积极改土治水、封沟筑坝、 淤地造田。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使淤 地坝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淤地坝建设进入 规范化、程序化、快速化发展轨道,形 成了以骨干工程为主体、以流域为单元 的坝系建设格局,从而推动了淤地坝建 设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原州区共建 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 63 座,骨干工程 控制面积 295.72 km2,中小型淤地坝 116 座,淤地面积 280.00 hm ,发展灌溉面 积 247.30 hm 。 同 时, 在 拦 泥 蓄 水, 解 决当地群众人畜饮水, 发展小片水浇地, 提升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 善生态环境,解决山区交通困难发挥了
[1] 傅裕 .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 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J]. 科技视界, 2015 (13) : 283. [2] 唐 书 林 . 基 于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的 农 村 小 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J]. 科技风, 2014(1):270. [3] 田凯 . 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 持续发展管理研究 [J]. 河南科技, 2013 (17) : 180.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单坝或坝系工程,其拦泥淤成的土地叫坝地,它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截止2002年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528座,中小型坝11.2万座),淤地32万hm2,保护川台地1.87万hm2。

一、淤地坝特点淤地坝一般不长期蓄水,下游也没有灌溉要求,坝体与坝地很快能连成一个整体,坝体实际是一个重力式的挡泥(土)墙。

它与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

大型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卧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没有兴利库容,对地质条件要求松,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与水位聚降等问题。

二、建设分类及设计标准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按坝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依据淤地坝坝高、库容、淤地面积等特点,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如表:淤地坝等级分类表不同坝型的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亦不相同。

小型淤地坝10-20年设计,30年校核,淤积年限5年左右;中型淤地坝20-30年设计,50年校核,淤积年限5-10年;大型淤地坝30-50年设计,50-300年校核,淤积年限10-20年左右。

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厂矿、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当大型淤地坝为防洪为主的“治沟骨干工程”时,其相应校核标准亦相应提高至200-500年。

三、建设规范及要求淤地坝建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理论逐渐完善,筑坝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 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塌,形成天然聚湫,后经加工而形成高60 米、淤地800 余亩的淤地坝。

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山西省《汾西县志》: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 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淤地坝在清代已引起官方的重视,据《续行水金鉴》卷十一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 年),陕西监察御史胡定在奏折中呈“黄河之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代涧中,请令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水发,沙滞涧中,渐为平壤,可种秋麦。

”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 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

”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

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

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

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不为也。

”1945 年黄委会批准关中水土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淤地坝技术最显著的作用是蓄水拦沙。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对70 年代以来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泥沙研究资料分析,通过淤地坝建设减少的入黄泥沙量占各种措施拦沙总量的61%。

淤地坝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入黄泥沙量,而且所淤出的土地比较肥沃,通过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基本上可以成为每亩年产400〜600kg粮食的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过去到处开荒、广种薄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粗放式种植方式,代之以精耕细作、少种多收、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集约化种植方式,以较少的土地生产出一定的粮食,保证当地农民的基本口粮,为退耕还林(草)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地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1 、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由深厚黄土沉积物形成发育具有特殊地貌类型的自然区域。

淤地坝的基本概念

淤地坝的基本概念

淤地坝的基本概念淤地坝的基本概念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孙太旻新建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作为水利部2003年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作为这一“亮点工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紧紧围绕淤地坝规划、淤地坝的地位与作用、淤地坝的效益、淤地坝科学研究、淤地坝及坝系建设、淤地坝管理运行机制等内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宣传淤地坝建设对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及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作用。

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淤地坝宣传工作,明确把淤地坝的宣传工作列入今年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确定宣传重点,明确宣传目标,落实宣传经费,确保宣传任务落到实处。

为了让全社会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淤地坝,支持淤地坝建设,我们将陆续刊载有关淤地坝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供大家商榷。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筑坝拦泥淤地,对于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地(坝地),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淤地坝投资少见效快、坝地利用时间长、效益高,深受群众欢迎。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各级沟道中兴建缓洪拦泥淤地工程,用以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沟蚀,充分利用水沙资源,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果十分明显,是该地区人民群众首创的一项独特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不同于国外的留淤坝和拦沙坝,而是一种淤地种植的坝工工程,在我国晋、陕、蒙、甘等省(区)分布最多。

黄河中游地区,有着悠久的治沟打坝历史,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创造了拦泥淤地、抗旱、增产的淤地坝。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即所谓天然聚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淤地坝施工方案

淤地坝施工方案

1. 引言淤地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结构,通过利用粘土、砂土等材料在水域中形成一段防渗透的屏障,以达到防止地下水流动或调节水位的目的。

本文档将介绍淤地坝施工方案,包括淤地坝的选址、工程准备、材料选取、施工流程等内容。

2. 选址淤地坝的选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质条件:地质条件需要具备厚度适宜、土质均匀、无裂隙、无滑动层的特点。

•地理位置:淤地坝应尽量远离地震带、山体滑坡区、断层带等危险地段,在安全性上要有保障。

•水文地质条件:淤地坝应选址在含水层水位较低的区域,并且有足够的地下水补给。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确定最佳选址。

3. 工程准备在淤地坝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准备工作:•勘察设计:根据选址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编制淤地坝的施工设计方案。

•材料调查:对施工所需的土、砂等原料进行质量检测,并在施工前准备足够的材料。

•设备采购: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流程,购买和租赁所需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辆等。

•人力准备:组织施工团队,培训工人,并制定安全施工计划。

4. 施工材料选择淤地坝施工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主体土质:通常选用黏土、砂土等具有一定粘性的土质作为淤地坝的主体材料。

•合理掺和比例: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淤地坝主体土材料的掺和比例,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填筑材料:填筑材料应从本地区合理选用,确保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结构的一致性。

5. 施工流程淤地坝施工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清理现场: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

2.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淤地坝的基坑,确保基坑底部的均匀和平整。

3.填筑土体:将选定的土质和掺和比例的材料依次填筑到基坑中,进行均匀压实,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4.层层填筑:按照设计要求,将填筑土体分层填筑,每一层均匀压实,并进行质量监控。

5.防渗透层施工:在淤地坝的内部或底部加设防渗透层,防止水的渗漏。

6.排水系统: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淤地坝内部的水分平衡。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1. 淤地坝的定义与分类淤地坝是一种通过灌注固化土壳而构筑的水工结构,用于阻断河流或溪流的洪水,形成人工水库以供水源、发电或防洪目的。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淤地坝可以分为坝区和围堰两大类。

•坝区:是指淤地坝主体部分,主要由灌注土、砂砾土、爆破或踏量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围堰:是指淤地坝的边坡及护坡结构,主要由砂砾土、粘土、碎石等材料组成。

2. 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淤地坝的建设过程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2.1 选址选址是淤地坝建设的第一步,需要考虑河流或溪流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建设的便利性等因素。

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洪水泄洪、地质条件等因素。

2.2 设计淤地坝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抗洪设计两个方面。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坝区和围堰的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坝体渗流等问题。

抗洪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坝体和围堰的安全高程,以确保坝体在洪水冲击下能够安全运行。

2.3 施工淤地坝的施工包括坝区和围堰的建设过程。

坝区的施工一般包括地基处理、灌注土浆注入和固化等步骤。

围堰的施工一般包括土方开挖、护坡构筑、加固等工程。

2.4 监测淤地坝的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工作,以确保坝体的安全运行。

监测内容包括坝体位移、渗流量、围堰稳定性等方面。

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淤地坝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源供应、发电、防洪等方面。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淤地坝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3.1 风险预防和控制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坝体渗流、坝体位移、围堰稳定性等问题。

通过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和评估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淤地坝的安全运行。

3.2 应急响应淤地坝运行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如地震、洪水等。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 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 . 5〜1 . 0 m ,深0 . 5〜1 . 0m ,边坡1 : 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 0~1:1. 5 ;岩石岸坡不陡于1 : 0 . 5〜1 : 0 . 7 5 o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 D 1 1 2 - 8 4执行。

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6.1-2 淤地坝

6.1-2 淤地坝


<3>坝址地质构造稳定,两岸无疏松的坍土、滑坡体, 断面完整,岸坡小于60°。坝基均匀性好,压缩性 较小。岩层要避免活断层和较大裂隙,尤其要避免 可能造成坝基滑动的软弱层。
<4>应避开沟岔、弯道、泉眼,遇有跌水应选在跌水 上方。坝肩不能有冲沟,以免洪水冲刷坝身。 <5>库区淹没损失要小,应尽量避免村庄、大片耕地、 交通要道和矿井等被淹没。
Bi Bi 1 A i Li 2
式中:ΔAi—同一坝高两个横断面之间的水面面积,m2; Bi,Bi+1—同一坝高上,相邻两横断面顶部宽度,m; ΔLi—相邻两横断面之间的距离,m。

计算库容时,在各横断面图上以不同高度线为顶线,求出其 相应的横断面面积,由相邻的两横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其间 距,便得出此二横断面不同高程时的容积。最后把部分容积 按不同高程相加,即为各种不同坝高时的库容。最后绘出相 应曲线。
第六章 淤地坝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和分类 淤地坝工程规划 淤地坝调洪演算 土坝设计 溢洪道设计 放水建筑物设计
淤地坝: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
淤地所建的横向建筑物,坝内所
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第一节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和分类
图6-1 淤地坝示意图 1-坝体;2-排水体;3-溢洪道;4-竖井;5-排洪渠;6-防洪堤

三、淤地坝的分类 按筑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 坝等; 按坝的用途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 坝等;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夯碾坝、水力冲填坝、 定向爆破坝、堆石坝、干砌石坝、浆砌石 坝等。




4 水文气象资料:包括降水、暴雨、洪水、径流、泥沙情况, 气温变化和冻结深度等。

淤地坝科学小知识

淤地坝科学小知识

淤地坝科学小知识淤地坝是一种结合了淤地和堤的工程,它是由一堆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紧密地压实而成的大坝,用于控制水流和保护岸线。

下面是一些关于淤地坝的科学小知识。

1.淤地坝的作用淤地坝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流,根据需要提高水位,以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淤地坝也可以用于修建海岸线保护工程、水库和灌溉系统等。

2.淤地坝的构造材料淤地坝主要由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构成。

淤泥是含有高度有机质的泥土,由于具有压实性和切变强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岸线免受水流的侵蚀。

除淤泥外,淤地坝的构造材料还包括沙、砾石和黏土等物质。

3.淤地坝的施工方式淤地坝的施工方式包括布线、挖掘和倒填等步骤。

首先,需要使用放样工具将设计图纸的线路布置到现场,确保淤地坝的位置和高度符合要求。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挖掘土壤并将淤泥投放到挖掘的沟槽中。

最后,对淤泥进行压实,以确保其具有充分的强度和稳定性。

4.淤地坝的维护措施为保持淤地坝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这包括检查并维修任何可能引起渗漏或决口的缺陷,例如坝体开裂和漏沙,以及淤泥覆盖物的消失等等。

定期清理淤地坝也是维护淤地坝的重要步骤。

清理可以在降雨季节和水位下降时进行,以削减沉积物在坝的表面积累的风险。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坝,淤地坝有许多优点。

首先,在施工方面,淤地坝可以使用环保方法,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因为淤地坝主要由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构成,所以成本较低。

此外,淤地坝很适合亚热带、季风和热带气候,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高含水量的河流和河口。

最后,淤地坝还可以提高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境。

总之,淤地坝是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结构,可以对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和海水冲击起到关键作用。

它的施工方法和维护措施对于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科普淤地坝科学小知识

科普淤地坝科学小知识

科普淤地坝科学小知识黄土高原淤地坝·科学小知识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淤地坝是什么?建成后有哪些成效?汛期强降雨条件下存在哪些风险?如何科学躲避淤地坝洪水风险?这篇关于淤地坝的科普将会告诉您答案。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1.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拦泥保土、淤地造田、减少入黄泥沙、防灾减灾、退耕还林(草)、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调查统计,截止2019年11月,黄土高原地区共有淤地坝58776座,其中大型坝5905座、中型坝12169座、小型坝40702座,分别占淤地坝总数的10.05%、20.70%、69.25%。

淤地坝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青海7个省(自治区),其中陕西、山西两省的淤地坝最多,分别占淤地坝总数的57.99%和30.89%。

淤地坝建筑物主要包括:坝体(多为均质土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涵洞、卧管),俗称为“三大件”。

典型淤地坝Ⅰ典型淤地坝Ⅱ2.淤地坝的成效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主要包括:(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修建于各级沟道中的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不仅能减轻沟道侵蚀,而且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拦沙保土(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984座,淤地坝10万余座,修建各类沟道防护和小型水利水保蓄水工程400余万处(座),兴修梯田1000万公顷,营造水保林800万公顷,人工种草233万公顷,治沙30万公顷。

现有的治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多亿kg,解决了10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其中,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80%左右。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黄土高原在未来的20年内将建设16.3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淤地坝建设与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淤地坝,由浅到深讲解!

淤地坝,由浅到深讲解!

淤地坝,由浅到深讲解!一淤地坝小知识淤地坝: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横向建筑物,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的作用(1)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崩塌,控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

(2)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减轻下游洪沙灾害。

(3)拦泥、落淤、造地,使沟道川台化,变荒沟为良田,为山区农林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

随着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连成一个整体,故坝体可看作是重力挡泥(土)墙。

淤地坝的组成及其运用特性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组成,布置形式如图6-1。

坝体是挡水拦泥建筑物,以拦蓄洪水,淤积泥沙,抬高淤积面;溢洪道是排泄洪水的建筑物,当坝内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排泄沟道常流水和库内清水等,多采用竖井和卧管。

反滤排水设备用来排除坝内陆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

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异同。

它的构成“三大件”齐全;但由于非长期蓄水,它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设计和运用上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

淤地坝的分类按筑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等;按坝的用途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等;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夯碾坝、水力冲填坝、定向爆破坝、堆石坝、干砌石坝、浆砌石坝等。

二、淤地坝工程规划淤地坝: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横向建筑物,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的作用(1)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崩塌,控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

(2)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减轻下游洪沙灾害。

(3)拦泥、落淤、造地,使沟道川台化,变荒沟为良田,为山区农林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

随着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连成一个整体,故坝体可看作是重力挡泥(土)墙。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一、淤地坝工程的定义淤地坝是指以土石材料填充于岸坡之间,或石块钢筋混凝土作砌体的坝。

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易于整治及保养,适用于小型洪水频繁的河道等地区。

淤地坝工程是一种以填筑体为主体,辅以支护结构的大坝工程形式。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河流漫滩和堤岸内镇压的问题,减小河岸面积,降低河道水位,防止洪水漫出,增加水库的蓄洪容量,对于治理水土保持、提高灌溉用水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二、淤地坝工程管护的重要性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是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于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工程安全:定期对淤地坝工程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延长工程寿命:定期维护保养淤地坝工程,检修损坏部位,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3.提高工程性能:对淤地坝工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造,提高工程的性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4.提高工程利用率:对淤地坝工程进行有效的管护,能够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利用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5.保护生态环境: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的建立为了保证淤地坝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管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制定管护规章制度:建立淤地坝工程的管护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条例和标准,规范化操作,强化组织管理。

2.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管理真空。

3.定期巡查检修:制定定期巡查检修计划,对淤地坝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档案资料:做好淤地坝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

淤地坝——精选推荐

淤地坝——精选推荐

淤地坝一、什么叫淤地坝淤地坝(soil-retaining dam)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二、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建淤地坝要破三道难题难题之一:水文泥沙指标的选取难题之二:坝系布局方案的比选难题之三:坝系运行机理的模拟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中央曾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

水利部也将淤地坝建设列入2003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并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显著的效益表现在哪里?一、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

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60米,淤地800多亩的淤地坝。

坝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山西汾西县。

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淤地坝设计讲解

淤地坝设计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论文学院:********学院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6/0607目录1.淤地坝设计基本资料 (1)2.淤地坝总体概况 (1)2.1 淤地坝的概念 (1)2.2 枢纽工程的组成 (1)2.2.1 组成及作用 (1)2.2.2 组成方案选择 (1)2.3 淤地坝分级及设计洪水标准 (2)2.3.1 淤地坝的分类 (2)2.3.1.1 按施工方法分 (2)2.3.1.2 按土坝构筑结构、组成材料分 (2)2.3.2 坝型选择 (2)2.3.2.1 均质土坝 (2)2.3.2.2 非均质坝 (2)2.3.2.3 心墙坝、斜墙坝、铺盖坝、混合坝 (3)3.坝体设计 (3)3.1 坝型选择 (3)3.2 坝高与库容的确定 (3)3.2.1 拦泥坝高 (3)3.2.2 滞洪坝高 (3)3.2.3 安全加高 (4)3.2.4 校核计算 (4)3.2.5 淤地坝总高 (4)3.3 土坝断面结构构造及尺寸拟定 (5)3.3.1 坝顶宽度 (5)3.3.2 坝边坡 (5)3.3.3 坝坡马道 (5)3.3.4 坝坡保护 (6)3.3.5 坝体排水 (6)3.4.1 稳定分析计算的目的 (6)3.4.2 滑坡因素及滑坡形态 (6)3.4.3 土坝稳定分析计算 (7)4.溢洪道设计 (7)4.1 溢洪道概况 (7)4.1.1 位置选择 (7)4.1.2 布置形式 (8)4.2 溢洪道尺寸设计 (8)4.2.1 溢流堰尺寸设计 (8)4.2.1.1 宽顶堰水力计算 (8)4.2.2 陡坡段尺寸设计 (9)4.2.2.1 临界水深计算 (9)4.2.2.2 陡坡长度 (9)4.2.2.3 正常水深 (9)4.2.2.4 水面曲线计算 (9)4.2.3 出口段尺寸设计 (10)4.2.3.1 消能工的形式选择 (10)4.2.3.2 消力池深度计算 (10)4.2.3.3 消力池长度计算 (10)4.3 溢洪道结构设计 (10)4.3.1 进口段 (10)4.3.1.1 引水渠 (11)4.3.1.2 渐变段 (11)4.3.1.3 溢流堰 (11)4.3.2 陡坡段 (11)4.3.3 出口段 (11)5.放水洞工程设计 (11)5.1 防水工程的组成形式 (12)5.2 工程布设 (12)5.3.1 卧管 (12)5.3.1.1 进水孔尺寸计算 (12)5.3.1.2 卧管涵洞断面尺寸计算 (12)5.3.2 消力池 (13)5.3.3 输水涵洞 (13)5.4 工程结构设计 (13)5.4.1 卧管 (13)5.4.2 消力池 (13)5.4.3 坝下输水涵洞 (14)1.淤地坝设计基本资料A.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B.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2;C.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与库容V、淤地面积A的关系见图;D.流域年侵蚀模数K=10000t/km2, 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105m3/s,洪水总量W洪=10万m3,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0=180m3/s,洪水总量W洪=17万m3;E.沟道无常流水;F.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c=0.8t/m2;G.放水洞设计流量Q=0.5m3/s2.淤地坝总体概况2.1淤地坝的概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单坝或坝系工程,其拦泥淤成的土地叫坝地,它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截止2002年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528座,中小型坝11.2万座),淤地32万hm2,保护川台地1.87万hm2。

一、淤地坝特点
淤地坝一般不长期蓄水,下游也没有灌溉要求,坝体与坝地很快能连成一个整体,坝体实际是一个重力式的挡泥(土)墙。

它与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

大型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卧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没有兴利库容,对地质条件要求松,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与水位聚降等问题。

二、建设分类及设计标准
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按坝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依据淤地坝坝高、库容、淤地面积等特点,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如表:
淤地坝等级分类表
不同坝型的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亦不相同。

小型淤地坝10-20年设计,30年校核,淤积年限5年左右;中型淤地坝20-30年设计,50年校核,淤积年限5-10年;大型淤地坝30-50年设计,50-300年校核,淤积年限10-20年左右。

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厂矿、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当大型淤地坝为防洪为主的“治沟骨干工程”时,其相应校核标准亦相应提高至200-500年。

三、建设规范及要求
淤地坝建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理论逐渐完善,筑坝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
规范。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特别是自1986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进一步探索出了淤地坝大、中、小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

运用相对平衡理论进行坝系优化设计、骨干工程计算机CAD辅助设计、筑坝新材料应用等,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国家先后制定颁发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水坠坝设计及施工暂行规范》(SD22-84),《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SD175-86),成为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行的重要依据。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制定了治沟骨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及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重点建设省(区)也颁发了相关地方建设标准和管理规定,陕西省出台了《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有力地保障了淤地坝建设的健康发展。

淤地坝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统筹兼顾,全面规划。

淤地坝的修建和坝系布设,必须根据小流域整体规划进行,坚持沟坡兼治,工程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

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系统地进行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从干沟和支沟,从上游到下游,根据地形和比降等条件全面合理地布设安排大、中、小型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工程,防洪、拦泥、生产功能协调发展,分期分批予以实施。

黄河流域实践总结出了
“全面规划,小多成群,大小结合、蓄种相间,轮蓄轮种、计划淤排”的建设原则。

2、因地制定、科学设计
根据坝系规划和流域洪水、泥沙分析情况在坝址处具体布设土坝、溢洪道、泄水洞、反滤体等建筑物,确定其位置、形式和规模,依据技术规程完成各坝体设计。

总体原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提高效益。

坝型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采用均质土坝,土料为沙壤土或轻、中粉质壤土,有冲填条件时应尽量采用水力冲填方法施工。

对小型淤地坝,一般只设土坝与排洪渠或土坝与泄水洞“两大件”;对大、中型淤地坝,一般应有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三大件”;在洪水峰高量小地区,经过具体计算论证,可采取高坝大库容、用泄水洞排洪、不设溢洪道的“两大件”布设方式。

洪量计算、坝体断面及放水建筑物的确定,应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

3、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优良的建设质量是保证坝系功能和效益发挥的前提。

淤地坝施工必须健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以工程监理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控制,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施工,按规程规范操作。

要对基础处理、坝肩结合接缝、放水建筑物、隐蔽工程等重点环节,与坝体压实干容重,冲填坝泥浆浓度等技术指标,加强检查与监督,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注重防汛和爆破施工安全,制定安全防范制度,禁止冒
险施工。

4、防洪保收,持续利用
淤地坝工程竣工后,应健全管理养护制度,按照“谁兴建、谁受益、谁管理”的政策落实管护人员和安全维护责任。

推广陕西省“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采取联户联村管理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加强淤地坝的日常管理和控制运用。

严禁在坝体及四周进行对工程有害的活动,及时处理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清除涵洞内的阻水物,做好各项防洪抢险防范措施,保证10年一遇洪水坝地保收,校核洪水不漫顶。

根据单坝功能,编制坝系运行计划,合理安排轮蓄、轮种次序,力争早淤早种、保收高产、扩大水地,发展养鱼等综合经营,最大限度发挥坝系效益。

坝库淤平后,应及时开沟,防洪排水,防治盐碱,改良土壤,充分利用坝地发展生产。

在保证安全、高效利用的同时,分析流域的水沙及坝库淤积变化,适时选择淤地坝加高或新修骨干坝等方案,保证坝系拦洪能力,使洪水不出沟,边种边淤,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平衡,实现可持续利用(治理处)。

责编:丁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