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一、课程背景中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而正常人体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是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对于学好护理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的说课设计展开。

二、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掌握人体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3.理解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初中或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对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特殊要求和学科知识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内容1.人体学基本概念(1)人体学的定义;(2)人体学的研究对象。

2.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组成及功能(1)皮肤、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2)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将人体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2.示范法:通过模型、图表、影视资料等展示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关信息;3.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关信息;2.实物模型:使用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3.生物教学演示仪器:借助生物教学演示仪器,进行相关演示和实验。

九、教学建议1.学生需要注重课前预习,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思考;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物模型和生物教学演示仪器等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看学生课堂上对人体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学习成绩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人体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人体的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A. 结构B. 功能C. 疾病D. 发展2. 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3.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______。

A. 心率B. 心律C. 心音D. 心压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A. 肝脏B. 皮肤C. 肺D. 肾脏5. 下列哪个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呼吸系统D. 神经系统二、填空题1. 人体的骨骼由______块骨头组成,分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2. 血液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3.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组成。

4. 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1. 人体的温度维持在37°C是恒定不变的。

()2. 人体的肌肉组织只能进行有氧代谢。

()3. 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4. 人体的呼吸系统只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四、简答题1. 请简述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作用及其组成部分。

2. 描述人体肌肉的类型及其功能。

3. 解释人体免疫系统如何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4. 说明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1. 论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讨论人体呼吸系统在维持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4. 探讨人体骨骼系统的功能和在运动中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1. 根据所给病例,分析可能的疾病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2. 针对特定人群(如运动员、老年人等),讨论正常人体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3.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人体代谢异常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门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解剖、生理、组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护理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介绍,以及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点,为将来的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2. 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特点- 组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3. 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肺、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4. 人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5. 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人体的调节和平衡机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并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调节机制。

3. 情感目标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识人体的奇妙之处,培养对人体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为将来的护理实践打下情感基础。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PPT、图解、实例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 实验观察安排适当的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生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解剖学(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

解剖学(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

机体
环境
能量
合成代谢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
意义: 一切生命活动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是生命最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定义: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
1.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物理刺激
化学刺激
社会心理刺激
(二)兴奋性
➢ 刺激足够强度 ➢ 作用时间 ➢ 强度—时间变化率
背部和盆会阴部 • 四肢部--上肢和下肢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上肢下垂 下肢并拢
手掌和足尖向前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上 ➢方位术语:
上和下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下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方位术语:
前和后

近身体腹面者为前

近背面者为后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肌组织
上皮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九大系统: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细胞
器官
组织
系统
人 体
人体的分部
• 头部--颅部和面部 • 颈部--颈和项部 • 躯干部--胸部、腹部、
(一)体液与内环境
(占体重40%)细胞内液 (占体重60%) (占体重15%)组织液
(占体重5%)血浆 组织液 血浆

正常人体学基础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学基础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学基础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各
个系统和器官。

以下是正常人体学的一些基础重点笔记:
1. 组织学基础,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
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身体表面和腔道内壁,结缔组织
提供支持和连接,肌肉组织负责运动,神经组织传递信号和控制身
体功能。

2. 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位置对于理解正常生
理功能和疾病变化至关重要。

3. 生理学基础,生理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
生理学等。

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
机制。

4. 病理学基础,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包括病
因、病理生理过程、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了解疾病的病理基础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5.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包括
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了解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
疗免疫相关疾病。

6.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以上是正常人体学的一些基础重点笔记,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
能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疾病,为临床医学和医学研
究奠定基础。

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正常人体学的基
础知识。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

(2)掌握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如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熟悉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对人体结构图形进行识别和分析。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进行人体模型制作和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人体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人体学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

2. 主要器官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 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结构层次、器官系统的知识。

2. 演示法:展示人体结构图形、模型,进行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人体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

2. 投影仪:用于展示人体结构图形、模型。

3. 人体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人体结构。

4.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结构层次和主要器官系统。

(2)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人体学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人体各系统功能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

(2)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人体结构层次,讲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的关系。

2. 第二周:讲解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主要功能和结构。

复习资料-正常人体学基础

复习资料-正常人体学基础

复习题一,绪论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人体2,组织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4,人体分布:头,颈,躯干和四肢头:面+顶+枕颈:前颈+后项躯干:前胸+腹+盆+会阴+后背+腰四肢:上肢+肩+臂+前臂+手+下肢+臀+股+足5,解剖学姿势: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6,常用术语,上下,内外,前后,浅深,内侧外侧,近端远端7,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8,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9,生命基本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蛋白质10,生命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11,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12,维持内环境稳态重要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4,非条件反射:与身俱来得e.g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的:e.g望梅止渴,闻鸡起舞1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16,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影响面大17,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差局限二,细胞1,细胞是人体内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结构:元素(C H O N P)-无机物(水,无机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细胞膜也称单位膜,分子结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基本特性是流动性4,细胞器有:线粒体,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5,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6,体细胞:双倍体,染色体数46,常44条,性2条7,成熟生殖细胞:单倍体,常22条,性(Y X)8,细胞膜小分子运输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是出胞入胞9,形成动作电位是K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是NA离子内流10,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11,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特点: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多向性三,基本组织1 / 21,上皮组织: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2,结缔组织:细胞少,间质多,多纤维3,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4,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四类起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5,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细胞种类多,排列松散,基质丰富固有结缔组织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固有结缔组织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6,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7,软骨根据基质中含纤维成分和数量分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三版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可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3、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4、膈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儿)(腔静脉裂孔)和(主动脉裂孔)。

5、膈收缩时,膈的项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

6、股前外侧壁的三块扁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7、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等。

8、避胸膜按其衬覆部位可分为四部分,即(胸膜顶)、(膈胸膜)、(纵膈胸膜)(肋胸膜)。

9、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前不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四部分,其三处狭窄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延外口),其中(尿道外口)最为狭窄。

10、子宫分三部分,由上至下为(子宫部)、(子宫体)和(子宫颈)。

11、营养心的动脉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12、主动脉的三大分支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脾动脉)。

13、腹腔干的分支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14、上肢较为恒定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15、眼球纤维膜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前者无色透明、无血管,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16、眼球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7、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品状体)和(玻璃体)。

18、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先进入(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回流入(眼静脉)。

19、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出称为胸骨角。

2、鼻旁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与鼻腔相同的含气空腔。

3、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一、正常人体学基础的概念
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功能、代谢与生长发育的科学。
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一)人体的组成
1.细胞:细胞是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 本单位。
2.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 的细胞与细胞间质以一定的方式组成具有 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组织。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具有一定 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4.系统: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方面功 能的若干器官,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 呼吸、消化、神经、循环、泌尿、生殖、 内分泌和免疫九大系统。
5.个体:各器官、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 下,彼此联系、互相协调,构成一个统一 整体。
(二)人体的分部
整体外形上分为四大部分,头、颈、躯 干和四肢。
三、人体的轴、面和方位
1.垂直轴:与人体长轴平行,与水平线垂 直的轴。 2.冠状轴:呈左右方向的水平轴。 3.矢状轴:呈前后方向的水平轴。
(一)轴 假设线
(二)面
1.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 两部分,其断面即是矢状面。 2.冠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 后两部分,其断面即是冠状面,也称额状 面。 3.水平面:沿水平面方向,将人体横切为 上下两部分,其断面即是水平面。
(三)方位
1.上、下:近颅顶为上,近足底为下
2.前、后:近腹面为前,近背面为后 3.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面为内侧,远 离正中矢状面为外侧 4.内、外:凡有空腔的器官,近腔侧为内 侧,远腔侧为外侧 5.浅、深端:近躯干为近端,远躯干为 远端

正常人体学基础学习计划

正常人体学基础学习计划

正常人体学基础学习计划引言正常人体学是生物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和解剖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学习计划旨在系统学习正常人体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的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学习计划将从人体的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展开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内容1. 人体组织学人体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胞学、组织学和器官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组织学,可以了解人体的细胞结构、组织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组织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和功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的学科,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生殖生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生理学,可以了解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

人体生理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生殖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解剖结构、器官结构、解剖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可以了解人体各种器官的结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深入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解剖结构、器官结构、解剖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2. 理解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3. 掌握人体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4. 培养系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164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正常人体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从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对正常人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初步认识,掌握正常生命指标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其常用的检查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护理知识,做好护理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正常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

2. 理解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规律,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1. 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

2. 能规范地进行本课程的基本实践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树立热爱生命、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

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是本专业的必学内容。

选学模块供各校选择使用。

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续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践模块选学模块四、说明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采用模块结构表述,其中:(1) 选学模块的学习可使用机动学时、第二课堂,也可不选学。

(2) 机动学时可用于学习选学模块中的内容,也可结合本地情况另选其他内容,或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其他有益于完成、拓展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教学过程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 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讨论、平时测验、实验及考试等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考核。

4.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学时分配建议(164 学时)。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1. 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之一,其种类和分布都非常广泛。

请简要解释以下几种肌肉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答: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以肌肉纤维直接连接到骨骼上,起到运动和姿势控制的作用。

它具有横纹肌纤维和多核肌肉纤维的特点,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得肌肉收缩和松弛。

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的壁层组织中,如胃肠道和血管。

它的特点是由无明显横纹和单核肌肉纤维组成,能够自主地收缩和松弛,起到内脏蠕动和血管收缩的作用。

心肌组织是心脏中特殊的肌肉组织,与骨骼肌和平滑肌不同,心肌肌纤维形成支配性跨膜电位,使心肌能够自发地激发并传导冲动,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请简要介绍人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答:人体皮肤是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由多层角质化上皮细胞和角质层组成,起到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界伤害和感染的作用。

真皮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皮脂腺等构成,提供了皮肤的力学强度和弹性。

真皮还具有感知触觉、温度和疼痛等功能,同时也负责供应养分和氧气给表皮。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起到体温调节和能量储存的作用。

3. 简要描述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答: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信息处理中心。

大脑负责感知、思考和运动控制等高级功能,而脊髓则负责传送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将信息传输到身体各部位,并从感觉器官接收输入信息。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感知外界刺激、处理信息、控制运动和维持体内平衡。

4. 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并给出应用示例:- 同位素示踪技术- 影像学技术- 生物化学分析答: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来追踪、定位和测量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中特定分子或物质的转化和运输。

例如,可以通过标记氢同位素来了解水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代谢过程。

影像学技术指利用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来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正常人体学基础名词解释

正常人体学基础名词解释

正常人体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正常人体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与发生发育的科学。

组织: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以一定方式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兴奋性: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能被机体感受到的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变化。

生殖:生物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子代的功能。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的状态。

自身调节:是指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凭借自身功能状态的改变而自动的作出对刺激的适应性的反应。

控制信息:由控制部分发出的调节信息。

反馈信息:由受控部分发出的返回的信息。

第二章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去极化:膜电位较静息电位减小,膜的极化状态减弱,称为去极化。

第三章内皮:衬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

微绒毛:是在电镜下才能辨认的细小指状突起。

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的纤维状称为肌纤维。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细胞连接。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终末部分形成的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

第四章血浆:是指血液中除去各种细胞成分所剩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是指血液中除去纤维蛋白原所剩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渗透压:血液中的溶质产生的能够吸收水分通过生物半透膜的能力。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第五章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凸,称胸骨角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环形。

正常人体学-绪论ppt课件

正常人体学-绪论ppt课件

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分科
正常人体 学基础
系统解剖 学
组织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胚胎学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 经系统、感觉系统
人体的分部
头部
颅 面
人体
颈部
躯干部
四肢部
机体变暖、森林砍伐、臭氧 层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对人类疾病的影 响非常大而深远。 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竞 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等直接影响的是人的心理健 康。
内环境 概念: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稳态(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 持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生 命活动的基本条件):PH值7.35-7.45, 体 温 37 度 左 右 , 各 离 子 浓 度 , 如 K+ 、 Ca2+、Na+、Cl-、HCO3-等在正常范围。 可参考生理盐水(0.9%NS)。
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
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定义、内容范围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机体功能的调节
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定义
正常人体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的结构 (解剖)、功能(生理)、组成(解剖、 组织胚胎)、代谢(生化)及其发生、 发育(组织胚胎)的科学。
解剖学
概念:是用刀切割和用肉眼观察的方法来研究正 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起源:古埃及制作木乃伊,1543世纪的维萨《人 体的构造》出版标志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 学科分类: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解剖 学、护理应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艺术解剖学、 数字解剖学等。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 绪论(科学出版社 中职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 绪论(科学出版社 中职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1.说出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定义2.概述解剖学的分科3.简述人体的组成概况4.叙述解剖学姿势教学重点:人体的组成概况解剖学姿势教学难点:解剖学姿势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人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正常人体学的定义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展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1、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2、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故又称显微解剖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3、胚胎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的科学,其研究内容范围主要涉及生殖细胞形成、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和先天畸形等4、生理学: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5、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二、解剖学发展简史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院士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的六种科技期刊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1、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脉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2、人体的分部头部--颅部和面部颈部--颈和项部躯干部--胸部、腹部、背部和盆会阴部四肢部--上肢和下肢四、解剖学的基本术语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近侧和远侧浅和深3、轴和面轴----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小结:本节重点学习了人体的组成、分部,解剖学常用术语。

作业:1、人体的基本组织。

2、解剖学姿势第2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说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2、解释兴奋性、刺激、兴奋、反映、反射、反馈的概念3、简述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4. 简述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教学过程:一、新陈代谢概念: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意义: 一切生命活动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是生命最基本特征二、兴奋性(一)刺激与反应刺激(二)兴奋与抑制概念兴奋--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取决因素(1)刺激的性质、强度(2)机体或组织当时的机能状态三、生殖生殖---生物体保持种系延续的生理过程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形成、交配、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意义----保持生物体种系延续第3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内环境及其稳态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3、人体功能的调节教学过程:一、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外环境 --人类生活的大自然环境体液--人体内的水分及其溶解物的总称,占体重60%机体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三、人体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意义:在机体机能调节中起主导作用特点:快、精、短(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借助体液运送而实现对机体机能的调特点: 慢、广、粗意义:影响生长、发育、生殖,调节新陈代谢等(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环境条件变化时,器官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局限、准确而稳定、幅度(四)反馈作用反馈作用--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对调节者活动产生的影响分类:正反馈和负反馈意义:实现精确。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人体的主要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

(3)了解人体的器官和系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人体结构进行简单的解析。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解剖操作。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1. 细胞的概念和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的功能第二课时:人体的主要组织类型1. 上皮组织2. 结缔组织3. 肌肉组织4. 神经组织第三课时:人体的器官和系统1. 器官的概念和分类2. 系统的概念和分类3. 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人体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人体结构。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解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人体结构。

3. 教学PPT:包含课程重点内容、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内容第四课时: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运动系统的协调与控制第五课时:消化系统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2. 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七、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呼吸系统1. 呼吸道的主要构成和功能2. 肺的结构和功能3. 呼吸的过程和调节第八课时:循环系统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调节八、教学内容第七课时:泌尿系统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3. 水平衡的调节第九课时: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 脑的高级功能九、教学内容第八课时: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3. 内分泌疾病的概述十、教学内容第九课时: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生殖过程和计划生育十、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

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包括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和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调节精确、持续时间短暂。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5个环节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借助体液运送而实现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发挥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泛。

自身调节指环境条件变化时,器官或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准确而稳定、调节幅度较小。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主要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球状蛋白质。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糖体:成蛋白质的基地;质网:面内质网:成和分泌蛋白质;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固醇类激素等。

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加工厂;溶酶体:细胞内消化器;微体:细胞的防毒小体;中心体:细胞分裂的推动器。

核膜是遗传物质区域化的膜;核仁是合成核糖体的场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有46条,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2条是性染色体。

男性体细胞核型是46,XY;女性体细胞核型是46,XX。

男性生殖细胞核型是23,X或23,Y;女性生殖细胞核型是23,X。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单纯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这类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一些化学物质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受体的生理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

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称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这种以膜为界外正内负的状态,称极化。

极化状态时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的标志。

超极化:以静息状态为准,膜内电位数值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除极化):膜内电位数值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变化。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达到平衡状态时产生的,所以静息电位又称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反极化:细胞膜两侧电荷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变成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达到平衡是产生的,所以动作电位又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不衰减性;双向性;全或无现象。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

人类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离。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

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身体的表面或体内有腔器官腔面的腺体。

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或淋巴中而运送到作用部位。

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无极性,细胞间质多,结缔组织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分化而来,一般有血管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包含7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

3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有肋软骨、关节软骨、鼻软骨、气管和支气管软骨等;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外耳道、会厌等。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又称肌膜,肌细胞质又称肌浆,肌的滑面内质网又称肌质网。

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属于不随意肌。

肌节是骨骼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又称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至效应细胞。

神经元分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1.多极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3.假单极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电突触冲动传递是双向性的;化学突触冲动传递是单向性的。

根据包裹突触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有髓神经纤维冲动呈跳跃式传递,传递速度快;无髓神经纤维冲动呈连续性传递,传递速度慢。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由于血细胞以红细胞为主,故也称红细胞比容。

血浆渗透压来自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称血浆晶体渗透压;来自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称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维持血管内外两侧的水平衡;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或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低渗溶液。

正常成人血浆pH为7.35~7.45.正常成人红细胞量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男性120~150g/L,女105~135g/L。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不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成分。

胚胎时期红细胞主要在肝脾和骨髓生成,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造血。

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铁和蛋白质,机体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促进红细胞成熟,当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是可以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常成人白细胞数位(4~10)*109/L,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成人血小板数为(100~300)*109/L。

血小板的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和凝血。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凝块形成后1~2小时发生回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叫血清。

凝血因子共12个,Ⅳ因子为钙离子,其他的都是蛋白质;Ⅲ因子在组织液中产生,其他的存在于新鲜的血浆中,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为纤维蛋白。

凝血途径有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Ⅻ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是Ⅲ因子。

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Ⅲ、肝素和蛋白质C。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的基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类型。

当凝集原和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红细胞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成团,进而破裂溶血,称为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输血原则:鉴定血型;同型相输;异性输血;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指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为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为次侧,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第4章(要结合书上图谱学习)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骨,根据分布的位置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根据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对骨的发生、生长、营养、感觉、改造以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骨髓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成人椎骨共24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

第7颈椎也叫隆椎,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1`7肋为真肋;8~10肋为假肋;11、12肋浮肋。

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叫胸骨角,胸骨角侧方连接第2肋。

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

肩胛骨的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股骨是人体内最大最结实的长骨。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颅骨共23块,包括脑颅骨8块和面颅骨15块。

脑颅骨有不成对的额骨、枕骨。

蝶骨和筛骨,以及成对的颞骨和顶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