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能早些重用您,现在危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像是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失其所与,不知。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适合差遣。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告辞什么呢】2、倒装句式:(1)宾语前置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约束自己。
】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
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
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
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言文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 汝、尔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 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 有何罪 唯你是问 (唯问你) 唯利是图 (唯图利)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
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判 断
文
言 句
式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此为何若人?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忠之属也 13、环滁皆山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中轩敞者为舱。 8、鱼,我所欲也 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夫战,勇气也 14、醉翁亭也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3、帘卷西风。
2、潇潇暮雨。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时人莫之许也。 7、会宾客大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问女何所思。 8、何苦而不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资料教师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练习: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环村居者皆猎户;可译为:村子周围居住的人都是猎户;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如,帝感其诚;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1主语省略;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2谓语省略;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两句中的中就是省略的谓语;3宾语省略;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如,随园主人授以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闻而愈悲;这几句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4省略介词“于”;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如,林尽水源;口技人坐屏障中;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4.倒装句:1谓语提前句;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如,甚矣,汝之不惠;美矣哉,我少年中国;甚矣哉,为欺也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子,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2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如,且焉置土石子何恃而往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彼不我恩也;城中皆不知觉;3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于是集谢庄精技击之少年;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5状语后置句: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如,屠惧,投之以骨;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战于长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上这些知识在学习古汉语时都应注意;倒装句的几种类型一定要记清楚,此为考试之重点;初中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省略句一、与朱元思书1.高山互相轩邈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急湍甚于箭二、五柳先生传1.他闲静少言2.文章颇示己志3、因以之为号焉;三、送东阳马生序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2.吾寓于逆旅3.余立侍其左右四、小石潭记1.溪水斗折蛇行2.坐于潭上3.日光下澈潭水五、岳阳楼记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4.他们览物之情六、醉翁亭记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七、满井游记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省略句一、省略主语仰而视之曰:“吓”——惠子相梁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二、省略宾语将以攻宋——公输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省略介词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1、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2、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3、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4、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6、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7、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8、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9、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0、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1、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12、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14、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15、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6、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倒装句式: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状语后置2 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3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状语后置4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状语后置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6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宾语前置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8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语前置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状语后置10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九年级上1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3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4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状语后置5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状语后置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状语后置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状语后置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状语后置12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后置九年级下册1 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2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状语后置3 此为何若人公输宾语前置4 起于鲁公输状语后置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状语后置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状语后置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状语后置9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宾语前置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3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14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15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7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倒装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倒装句(1)谓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应是汝之不惠,甚矣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应是几家能彀,称心如意(2)宾语前置弗之怠——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前置)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加何焉我之谓也——谓我也(有之,是作标志,加强语气)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何苦而不平——苦何而不平(谁,何,奚,安作宾语时)(3)介宾短语后置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倏与忽相与于遇于浑沌之死——倏与忽于浑沌之死相与于遇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闻达(4)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千里马者闻道百——闻百道北瞰隔山一重——北瞰隔一重山中垂草莽者千尺——中垂千尺草莽者2.省略句(1)省略宾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撰长书以(之)为贽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日光下澈(潭水)可以(之)一战(2)省略介词余立侍(于)左右既而下(于)西峰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局促(于)一室之内(3)省略主语参差荇菜,(君子)左右流之(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在肌肤,(病)针石之所及也触草木,(草木)尽死(操蛇之神)告之于帝(4)省略状语(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省略定语(鱼)影布石上(鸟)毛羽(鱼)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以动(其)心忍(其)性(6)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必以情(断之)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之)(7)兼语省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3.被动句(1)“于,受…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为…所”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3)“见,见…于”表被动虽欲强聒,终必蒙见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帝感其诚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
表判断句式(1)“…者…也”表判断,是夫此六者,皆谦德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夫战,勇气也(3)“…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没有任何标志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无他但熟尔1.固定句式(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无宁:与其…不如)(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如果不是…就)(3)非人哉(不是)(4)幸尚宽,何为不可(何为即为何:为什么)(5)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邪?(宁…邪,表反问:难道…吗)(6)吾射不亦精乎(不亦…乎,不也…吗)使君一何愚(一何:多么)罗敷年几何(几何:多大)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然而:虽然这样,可是)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以即无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用来…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有所:有…的(人,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所:没有…的(人,事,物)}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如何;若何:怎么样,怎么,怎么办)臣是以无请也(是以,是故:因此,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得无…耶:恐怕…吧,莫非…吧)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有…者:有人…人)问女何所思{何所…的(人,东西,事情)是谁(什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孰若,与其…孰若:哪如,与其…哪如)何陋之有(何…之有:有什么…呢)然则向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夫子何命焉为(何…为:有什么…还要…干什么)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初中语文 文言文文言现象特殊句式
隶而从者 表并列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水尤清冽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请按下暂停键,整理笔记,复习巩固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珮环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省略句:
现代汉语语序:如珮环鸣(主谓倒装) 现代汉语语序: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语序:石底卷以出(主谓倒装)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我”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
6、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讯。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 4. 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 5.日光下澈“澈 ”后面省略宾语:潭水 6.坐潭上 “坐 ”后面省略介词“于”臂支船 • “诎”通“屈”,弯曲。 • 左手倚一衡木 • “衡”通“横”,横。
今义: 距离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 邀请。
延 今义:延长,延伸。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
b.省略句:
表判断。)
1.林尽水源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便舍船,从口入。4.初极狭,才通人。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①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妙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余数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唯问你) (唯图利)
精选版ppt
16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精选版ppt
17
二、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精选版ppt
18
1、“中心词+之+定语”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某个部分,经常把强调的部分放 到前面。“甚矣”放在前面有强调的意味.
精选版ppt
23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 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 成分的排列规 律 ,将其 “顺 装”过来。
精选版ppt
24
4、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 被动句。
精选版ppt
25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精选版ppt
7
2、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如: 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精选版ppt
8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 2、省略句 “于”、
“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 成 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 如: 山水之时乐,,这得个之介于词心常而常寓被之省于掉酒。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精选版ppt
1
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 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1)主语后用“者形”式,。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5待君久不至,已去6一讲学家设帐寺中7求之地中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0场主积薪其中11盖以诱敌12、投以骨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15各隐卷底衣褶中1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17客此18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9急湍甚箭20因以为号焉2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3斗折蛇行24以其境过清25坐潭上26衔远山,吞长江27或异二者之为2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9偕数友出东直30乃入据陈31吴广以为然32士卒多为用者33然足下卜之鬼乎34挺剑而起35君与俱来36此诚不可与争锋3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8诚宜开张圣听39受命以来4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42安知鱼之乐43我知之濠上也4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6可以一战二、判断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3莲,花之君子者也4中轩敞者为舱5就是谓大同6实就是欲界之仙都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环滁皆山也12陈胜者,阳城人也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4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1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6此庸夫之怒也1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18诸葛孔明者,卧龙也1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1然而不胜者,就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3儵鱼出游从容,就是鱼之乐也23夫战,勇气也24忠之属也三、被动句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4帝感其诚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解析
.如:帘卷西风。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 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 成分的排列规 律 ,将其 “顺 装”过来。
4、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 叫被动句。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2〕兔不行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 受制于人
• ·尝遗余核舟一。〔《核舟记》〕 • 为人五,窗八……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3、“中心词+定语+者”
• 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②吴儿善泅者数百〔 《观潮》〕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三〕、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2、翻译以下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弗之怠” “弗怠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之欺”余”
特点: 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即:否认词+代词宾语+动词〕
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 前置
1、翻译以下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微斯人,我谁与归?“谁与” “与谁”
②宋何罪之有? “何罪之
“有何
③问:“何以战?有”“”何以” “以罪何””
特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即:疑问代词+宾语+ 动词〕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 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 动词〔或介词〕前。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习题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斯固百世之遇也)B 、洎牧以谗诛 D 、智勇多困于所溺)B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D 、何由知吾可也)B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 、以勇气闻于诸候D 、虽董之以严刑)B 、吾从而师之 D 、百姓之不见保)B 、不然,籍何以至此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一)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者 C 、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石之铿然有声者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 、洞庭君安在哉 C 、青,取之于蓝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A 、今以钟磬置水中 C 、沛公居山东时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 、何以能鼓乐也C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何其衰也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君既假设见录,不久望君来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C、夫水,智者乐也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而诸侯敢救赵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D、客有吹洞箫者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既而得其尸于井B、句读之不知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D、会于西河外渑池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王语暴以好乐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13、选出对以下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A、师不必贤于弟子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俯察品类之盛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非其夫人之所织那么不衣秦虎狼之国时有宦人密视君者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14、选出对以下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那么曰:不吾知也⑥竖子缺乏与谋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华文止文特殊句式(一)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推断句古汉语推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本量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汇干谓语的句子.往往不必推断动词汇“是”,但是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一)“是”正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汇,时常使用干推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干主语.知:通:智”,聪慧聪慧.名词汇活用为动词汇,干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居庙堂之下……则忧其君”,干主语.3.是可谓擅教者矣.(《收东阳马死序》)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马死”,干主语.“谓”干主语.(二)“为”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取此共类.(《公输》)(三)“乃”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坐,当坐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推断,可译为“便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1.非天量之亢,则心不若余之博耳.(《收东阳马死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瞅也.(《岳阳楼记》)(六)“是”干动词汇,表肯定推断.1.对付子骂女,则是无礼.(《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疑.(《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3.正是江北佳风景.(《江北遇李龟年》)4.日暮乡闭那边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秋佳处.(《早秋呈火部弛十八员中》)8.剪不竭,理还治,是离忧.(《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9.别是普遍滋味正在心头.(《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10.降白不是无情物. (《己亥纯诗》)(七)“非”表可定推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2.非天量之亢. (《收东阳马死序》)(八)“……,……也”.1.北阳刘子骥,下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尔所欲也;熊掌,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 3.死,亦尔所欲也;义,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4.至于斟酌益益,进尽忠止,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妇战,怯气也. (《曹刿论战》)6.妇大国,易测也. (《曹刿论战》)7.乡北缓公,齐国之优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者也”.1.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道》) (十)“……者,……也”.1.视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2.渐闻火声潺潺而鼓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家蔌,纯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 觥筹接错,起坐而喧哗者,寡宾欢也.(《醉翁亭记》) 6.苍颜鹤收,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7.醉能共其乐,醉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记身于中者,盖逃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好尔者,公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好尔者,畏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好尔者,欲有供于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石. (《马道》)(十二)“……,……”.1.今齐场合千里,百二十乡.(《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慢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主动句(一)不标记词汇语,意念上的主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背二山.(《笨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冲动”,那里指天帝被笨公的恳切所冲动.(二)有标记词汇语.1.“为”表主动.2.“为……所……”.山峦为阴雪所洗,娟然如拭. 《谦井游记》)“为阴雪所洗”即“被阴雪洗”,那里指山峦被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3.“于”表主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死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正在……被保举”.三、简略句(一)简略主语.1.启前省.主语正在前里已经出现过,为预防沉复简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二小女辩日》)木兰无少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今后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同之……(渔人)便舍船,从心进.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止.(《记启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浑,不可暂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火)斗合蛇止,明灭可睹.(《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左膝,诎左臂收船.(《核舟记》)“乃”前里简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部分的设念)征于色收于声而后喻. (《死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里简略了主语“一部分的设念”,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不至”战“乃至”前里简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视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止,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止”前里简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受后省.七月正在家,八月正在宇,九月正在户,十月蟋蟀进尔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正在家”“正在宇”“正在户”前皆受后简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付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对付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付曰”前简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简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者“是”.(二)简略谓语.再而衰.再(饱)而(气)衰.简略的“饱”便是谓语.(三)简略宾语.简略介词汇宾语,启上简略宾语“之”,戴前里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不妨(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死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疑.(《曹刿论战》)对付曰:“忠之属也,不妨(之)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止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3)取.念无取(之)为乐者,遂至启天寺,觅弛怀民. (《记启天寺夜游》)旦日,客从中去,取(之)坐道.(《邹忌讽齐王纳谏》简略动词汇宾语.(1)简略代词汇“之”,指代前里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四)简略量词汇(文止文中数词汇后常简略量词汇).1.林尽火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2.太止、王屋二(座)山,圆七百里,下万仞……(《笨公移山》)“二”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背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北. (《笨公移山》)“子”前里简略了量词汇“个”“山”“厝”前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五)简略介词汇.1.简略“于”.(1)正在.林尽(于)火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余坐侍(于)安排,援疑量理.(《收东阳马死序》)止(于)深山巨谷中.(《收东阳马死序》)山火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从.山火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给.不可,吾既已止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往,闻(于)鳏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主动.帝感(于)其诚. (《笨公移山》)(6)对付于.(7)背.然脚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付象.慢湍甚(于)箭,猛浪若奔.(《取墨元思书籍》)2.简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北而视.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喊主谓倒拆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思,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1.莫笑农家腊酒浑,歉年留客脚鸡豚.(《游山西村》)“脚鸡豚”是“鸡豚脚”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歉脚”. 2.甚矣,汝之不惠! (《笨公移山》)齐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的不聪慧太太过了”,即“您太不聪慧白”.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收出的浑坚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去”.五、宾语前置文止文中,动词汇或者介词汇的宾语,普遍置于动词汇或者介词汇之后,但是正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那类句子,介词汇的宾语也是前置的.1.介宾倒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介词汇的宾语,要搁正在介词汇的前里.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取归? (《岳阳楼记》)“吾谁取归”是“吾取谁归”的倒拆,可译为“尔战谁共讲呢?”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汇,“取”是介词汇.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汇,“以”是介词汇.少夜沾干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挨到天明呢”.“何”,疑问代词汇,“由”,介词汇.正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前置.2.谓宾倒拆.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时,普遍要搁正在谓语的前里.可译为“有哪一般”.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何”,疑问代词汇.“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二)文止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风止》)“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拆.可译为“不为自己感触哀思”.“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前置.2.脚指不可伸伸,弗之怠.(《收东阳马死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拆,可译为“不搁紧缮写”.“之”,代词汇,代缮写,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3.而乡居者已之知也. (《谦井游记》)“为之知”即“已知之”的倒拆,可译为“不知讲它”.“之”,代词汇,代秋意.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5.忌不自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疑”即“不疑自”的倒拆,可译为“不疑赖自己”.“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三)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于动词汇前,以超过强调宾语.那时的“之”不过宾语前置的标记,不什么真正在意思.1.莲之爱,共予者何人? (《爱莲道》)“莲之爱”即“爱莲”的倒拆,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 (四)介词汇“以”的宾语比较活跃,纵然不是疑问代词汇,也不妨前置,表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拆,可译为“果此”.“是”是指示代词汇,指代前里的本果.2.齐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齐石以为底”是“以齐石为底”的倒拆,可译为“用整块石头动做潭底”.(五)其余,表强调.1万里赴戎机,闭山度若飞.(《木兰诗》)“闭山度”是“度闭山”的倒拆.可译为“跨过一讲讲闭,越过一讲讲山”.2.衡阳雁去无注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拆,可译为“大雁离启衡阳”.六、定语后置文止文中,定语的位子普遍也正在核心词汇前边,但是偶尔为了超过核心词汇的职位,强调定语所表示的真量,或者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一)“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1.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妇.(《笨公移山》)“荷担者三妇”是“三妇荷担者”的倒拆,定语“三妇”后置,以超过核心词汇“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2.鸢飞戾天者,视峰息心.(《取墨元思书籍》)“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女弛启翅膀一般下踞正在泉上的亭子”. (二)“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 (《爱莲道》)“花之隐劳者”是“隐劳之花”的倒拆,可译为“具备隐劳气量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一石.(《马道》)“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拆,可译为“能跑后劲的马”,即“千里马”.(三)数量词汇干定语后置.即书籍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拆,定语后置.七、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译干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干状语.1.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齐句为“于尔有何”的倒拆句,介宾结构“于尔”后置.泽为“正在尔身上有哪一般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笨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背天帝报告了那件事”.3.渐闻火声潺潺,而泻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鼓出于二峰之间”是“于二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二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二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拆,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正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北阳,苟齐性命于治世.(《出师表》)齐句为“于北阳躬耕,于治世苟齐性命”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北阳、于治世”后置,可译为“亲自正在北阳耕耘,正在治世中轻易保齐性命”.6.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收东阳马死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是“于躲书籍之家假借”的倒拆,介宾结构“于躲书籍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躲书籍的人家借书籍”. 7.今诸死教于太教.(《收东阳马死序》)“教于太教”是“于太教教”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太教”后置,可译为“正在太教教习”.(二)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前置干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齐句为“以骨投(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共其乐,醉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拆,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笔墨去记述”.先帝知臣审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尔”.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余.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拆,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去”.八、牢固句式(一)“不亦……乎”相称于“不是……吗”.教而时习之,不亦道乎?有朋自近圆去,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称子“对付……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1.以君之力,曾不克不迭益魁女之丘,如太止王屋何? (《笨公移山》)“如太止、王屋何?”即“能把太止、王屋二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笨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称于“把……(当做)……”.(四)“何……为”相称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以…….何以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称于“怎么……那样……”.(七)……孰取…….本本的圆法是“……取……孰……”相称于“……取……相比,……”.1.“……孰取……”.谓其妻曰:“尔孰取乡北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取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孰取乡北缓公好”即“尔取乡北缓公相比,谁更好”.“……取……孰……”.问之曰:“吾取缓公孰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取缓公孰好”即“尔战缓公相比,谁更好”.。
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教学园地11-05 2326:一、省略句式练习1、医和曰:“上医医国,其次疾。
”2、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3、予将以其道觉之,非予觉之而谁也?4、人皆有兄弟,我独无?5、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6、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7、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8、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白之。
9、夫樊将军,秦王购之千金。
10、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12、死马且买之,况生马乎?1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名也。
1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5、权以视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宛。
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8、(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9、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2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心剌谬乎?二、介宾短语后置练习1、虽才高一世而无骄尚之情。
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裹以帷幕。
4、王语暴以好乐。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张循宪)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8、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顿踣而死者之比比乎?9、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10、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1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1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15、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8、皆不可限以时月。
1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定语后置练习: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3、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得平土而居。
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5、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7、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8、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初中高文言文衔接特殊句式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 倍的赏 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辑以羽翠。
《买椟还珠》
三. 定语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四、宾语前置:(动宾,介宾)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曷、谁、奚、安、胡、恶 ①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何坐?坐盗。(《橘逾淮为枳》) ③缚者曷为者也?(《橘逾淮为枳》)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 (《鸿门宴》) ⑦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⑧何以战? (《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蔺列传》)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蔺列传》)
用“被”表示被动。 ①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意味上的被动。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省略句 主语 谓语(不多见)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最新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十)“……者,……也”.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马说)(十二)“……,……”.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被动句(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二)有标志词语.1.“为”表被动.2.“为……所……”.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 3.“于”表被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2.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二)省略谓语.再而衰.再(鼓)而(气)衰.省略的“鼓”就是谓语.(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3)与.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动词宾语.(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愚公移山)“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五)省略介词.1.省略“于”.(1)在.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行(于)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从.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给.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被动.帝感(于)其诚. (愚公移山)(6)对于.(7)向.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2.谓宾倒装.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离开衡阳”.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装,可译为“能跑潜力的马”,即“千里马”.(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装,定语后置.七、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他.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来”.八、固定句式(一)“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当子“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四)“何……为”相当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以…….何以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当于“怎么……这么……”.(七)……孰与…….原本的格式是“……与……孰……”相当于“……与……相比,……”.1.“……孰与……”.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与……孰……”.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即“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2、何以
..战?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
..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
..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
..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
..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惧,投以骨。
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贫者语于富者曰。
穷和尚向富和尚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易之以百金。
用百金来交换。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
13、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把我引荐给楚王?
14、受地于先王。
从先王那儿接受继承了土地。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酒醒以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岳阳楼的上面镌刻上唐代和当今名人的诗词歌赋。
四、定语后置。
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5、尝贻余核舟一(枚)。
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刻的小船。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
7、有地隐然而高。
有一块隐隐约约比较高的地。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有一方洼陷下去的长方形的水池。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他宏辩的言论,看他秀伟的容貌。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都很关爱士卒,士卒也都愿意被他命令。
8、陈涉乃立为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队伍中。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流进去,可是铜钱的边缘一点也没被油沾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空下融化的积雪洗净,美好得像擦过一样。
12、池水尽黑。
池水尽被洗笔的余墨染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小小的诚意不能被人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5、此为何若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6、中轩敞着为舱。
中间高起的部分是船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承王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