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讲 弥勒真相
弥勒忍辱真修行
弥勒忍辱真修行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传喜法师发布时间:2013-6-26 0:21:07繁體版那个弥勒菩萨怎么说,你知道吗?我们庙里面进门,弥勒菩萨,你看胖不胖,为什么那么胖?那个不是吃出来的,这叫心宽体胖。
你知道我们弥勒菩萨心宽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你说出家人在外面,他背着一个布口袋,别人给他什么,他就拿什么,他在外面走啊,教化众生啊,是不是都一帆风顺的?不是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现在把弥勒佛供在那边供着,那我们供着,社会上人不一定买他帐的,对不对。
从社会上走的时候,什么样情况都有,那作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那个弥勒菩萨他就说“有人骂老拙”,老拙是自己的称呼。
出家人对自己的称呼。
老纳因为衣服很破,补了一个补丁又一个补丁,对不对,叫老纳。
老拙呢,就是大智若愚。
对不对,别人看我们是不是觉得,这个人怎么去出家呢?我们为什么出家?我们自己笨蛋吗?是不是笨蛋?(众答:不是)但是他喊自己叫老拙。
有人骂老拙,老拙怎么样?说他好。
你骂我坏,我说:我坏我坏,你好。
对不对,你好就好了嘛。
那你好。
我是好。
好了吗,就好了。
对不对。
有人骂老拙,老拙说他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不用你把我打趴下,我自己趴下,好不好。
要不要学我们弥勒菩萨?要学吧。
很重要的,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有人往出家人身上吐唾沫,怎么办?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你也少烦恼。
这个波罗蜜,真是宝中宝。
我们这个叫娑婆世界,什么叫娑婆世界?就叫堪忍世界,翻译成中国话叫堪忍世界。
我们要不要修忍?要不要修?你对你老公要不要修忍?对子女要不要修?亲戚隔壁邻居要不要修?都要修忍的。
要不要修忍?忍辱。
这个忍辱波罗蜜好不好?我们再来一遍好不好。
我念,你们跟我念一遍,有人骂老拙,老拙说他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
这个波罗蜜,真是宝中宝。
是不是宝中宝?(众答:是)你肯定也能够心宽体胖,天天哈哈哈笑。
弥勒救苦真经
弥勒救苦真经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弥勒救苦真经佛说弥勒救苦经,弥勒下世不非轻。
传来当来大藏经,念起真言归佛令。
佛说弥勒救苦经,弥勒下世不非轻。
领宝齐鲁灵山地,拈花印证考三乘。
落在中原三星地,大证四川王桃心。
天真收圆挂圣号,等待时至点神兵。
云雷震开戊己土,天下神鬼不安宁。
亲在仁天中华母,九莲圣教归上乘。
天花老母垂玉线,收圆显化在古东。
南北两极连宗绪,混元古册在中央。
老母降下通天窍,无影山前对合同。
婴儿要想归家去,持念当来弥勒经。
有心持念佛来救,朵朵金莲去超生。
识的西来白阳子,乡儿点铁化成金。
每日志心常持念,三灾八难不来侵。
要想成佛勤礼拜,常持聪明智慧心。
休听邪人胡说话,牢拴意马念无生。
老母降下真天咒,用心持念有神通。
满天星斗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宫。
各方城隍来对号,报事灵童察的清。
三官大帝主慈悲,赦罪三曹救众生。
救苦天尊来救世,亲点文部揭地神。
八大金刚来护法,四位菩萨救众生。
仅领三十六员将,五百灵官紧随跟。
辅助弥勒成大道,保佑乡儿得安宁。
北方真武为将帅,清脸红发显神通。
扯起皂旗遮日月,头顶森罗七宝星。
威镇北方为帅首,速请诸恶挂甲兵。
搭救原人乡儿女,火光落地化为尘。
四海龙王来助道,各架祥云去成功。
红阳了道归家去,转到三阳弥勒尊。
无皇勒令记下生,收伏南阎归正宗。
来往造下真言咒,传下当来大藏经。
婴儿姹女常持念,邪神不敢来近身。
持念一遍神通达,持念两遍得超生。
持念三遍神鬼怕,魍魉邪魔化为尘。
修持劫内寻路径,念起真言归佛令。
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
弥勒佛的故事
弥勒佛的故事弥勒佛,又称弥勒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的救世主。
弥勒佛的故事流传甚广,深受信徒们的敬仰和信仰。
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弥勒佛的故事。
相传,弥勒佛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名叫悯坚。
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悯坚发愿成佛,成为弥勒佛。
弥勒佛的名字意为“慈悲广大”,寓意着他将来要度化众生,使众生脱离痛苦,获得幸福。
弥勒佛的故事中有一则关于他的预言,称为“弥勒下生因缘”。
相传,弥勒佛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舍卫城讲经说法,当时有一位居士名叫白马童子,他是弥勒佛的信徒,非常敬仰弥勒佛。
他向弥勒佛请愿,希望下辈子再次得见弥勒佛,弥勒佛便预言说,“汝等来生,我为佛时,汝将为我弟子,号曰白马童子。
”。
在弥勒佛的故事中,还有一则关于他的化缘故事。
相传,有一次弥勒佛乘坐白象,游历人间。
他来到一个贫穷的村庄,看到村民们生活困苦,便化身成一个长者,教导村民们种田耕作,使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
后来,弥勒佛又来到一个富裕的城市,他化身成一个年轻人,教导城市里的人们修行布施,使他们不为财富所累,心地善良。
这些化缘故事展现了弥勒佛慈悲广大的形象,他不仅示现在世间,还努力帮助众生摆脱痛苦,获得幸福。
弥勒佛的故事中还有一则关于他的成佛缘起。
相传,弥勒佛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曾在五浊恶世中修行了五百年,最终成就了佛道。
他发愿要度化众生,使众生脱离轮回,获得解脱。
因此,弥勒佛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的救世主,他将再次出现在世间,带领众生修行,度化众生。
弥勒佛的故事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他的形象深受信徒们的崇敬和信仰。
弥勒佛的故事不仅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向往。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弥勒佛会再次显现在世间,带领众生走向光明与解脱。
弥勒佛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慈悲的传世之作,它激励着人们修身养性,追求解脱和幸福。
愿我们能够在弥勒佛的慈悲庇佑下,修行善德,度化众生,共同追求心灵的净土。
弥勒佛的传说故事
弥勒佛的传说故事弥勒佛,又称弥勒菩萨,是佛教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菩萨。
他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在我国,弥勒佛的信仰与崇拜历史悠久,他的形象和教义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弥勒佛的来历与传说丰富多样。
据佛教经典记载,弥勒佛出生于古印度的波罗奈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他在听了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后,心生信仰,立志修行。
经过长时间的苦行,弥勒佛终于修成了正果,成为了菩萨。
在未来,弥勒佛将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祖。
弥勒佛的形象特征独具特色。
他常常被描绘为笑容满面、大腹便便的模样,象征着富饶、吉祥和快乐。
他的的形象代表着宽容、慈悲和智慧,让信徒们感受到了佛教的温暖与亲切。
在寺庙中,弥勒佛的塑像通常置于山门之内,成为信徒们入门所见的第一个佛菩萨,寓意着欢喜迎宾。
弥勒佛的信仰与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弥勒佛的信仰便迅速传播开来。
据史书记载,东晋时期,高僧道安首次将弥勒佛信仰引入我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弥勒佛的信仰在我国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广大信徒心中的守护神。
在五代十国时期,契丹王朝建立者耶律阿保机曾尊奉弥勒佛,将祂视为国家的保护神。
弥勒佛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不容忽视。
他的教义深入人心,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弥勒佛的慈悲与宽容精神,使得佛教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为信徒们提供了精神寄托。
同时,弥勒佛的形象也被融入到民间信仰中,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福神。
弥勒佛的寓意与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他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吉祥、富饶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困境时,常常会想起弥勒佛的笑容,以此来激励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弥勒佛的教义,如宽容、慈悲、智慧等,也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总之,弥勒佛的传说故事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信仰与崇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使得弥勒佛成为了佛教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菩萨。
万教归一就是归于宇宙真相~大道至简!一切合乎道的,就是正法;不合道的,都是邪门歪道!
万教归⼀就是归于宇宙真相~⼤道⾄简!⼀切合乎道的,就是正法;不合道的,都是邪门歪道!万教归⼀就是归于宇宙真相~ ⼤道⾄简 ! ⼀切合乎道的,就是正法;不合道的,都是邪门歪道!弥勒佛开⽰由于现在很多三维的迷惑众⽣亲⼈们都在传,说是我弥勒佛下世。
其实我没有真正的下世,更不可能是传我的法!在地球上⾃称是我的化⾝的那些 “ 通灵⼈ ”,弟⼦们都不要去相信。
我有化⾝下界,但不可能说⾃⼰是我弥勒佛;说是的,都是妖魔⿁怪!真正知道⾃⼰是谁的⼈,不可能说⾃⼰是谁,因为这样是在标榜⾃⼰。
这些,只有魔才会这样去做,⽽真正的佛不会说⾃⼰就是佛,因为佛是觉悟者,是开悟的⼈。
佛,也是⼈类的界定,其实,佛就是圆满的⼈、⾼智慧的⼈。
所以,只要有⼀定的智慧、有正知正见的⼈,都可以分辨得出,传那些乱七⼋糟东西的是不是真的。
今天晚上,为什么给你们这样说?因为,在第三次开天有很多通灵⼈,都说是传我弥勒佛的法,其实哪⾥有我什么法?我没有法。
我即使传,也是传宇宙的真相与实相。
任何⼀位佛,也就是圆满的⼈、⾼智慧的⽣命,都没有⾃⼰的法。
法就是宇宙真相,道家所谓的 “ 道 ”。
为什么告诉你们 “ ⼤道⾄简 ”?⾮常简单—⼀切合乎 “ 道” 的,就是正法;不合 “ 道 ” 的,都是邪门歪道!万教归⼀,就是归于宇宙真相。
没有⼈创出什么 “ 法 ” 来,只有妖魔⿁怪为了迷惑众⽣,才传这些乱七⼋糟的东西。
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了悟了宇宙真相,传的都是宇宙的真相与实相。
真正开悟的⼈,都完全清楚明⽩;只有那些半懂不懂,还有⼀门深⼊的那些、有执着⼼的那些、着⽂字相的那些所谓的佛弟⼦,才不清楚、不明⽩。
所谓的这些佛弟⼦,其实根本不算什么佛弟⼦。
真正作为佛弟⼦的,都会有正知正见。
现在你们的⼈世间,称呼⾃⼰是佛弟⼦的⼈,其实没有多少是真正的佛弟⼦,都是修偏、执着着相! 89%的学佛者都没有正知正见,都没有智慧去辨别,有些甚⾄修成魔,⾃⼰还不知道!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常的悲哀!为什么很多⼈对学佛者⼗分地排斥?这也是妖魔⿁怪的功劳。
解深密经译文及注解
解深密经译文及注解《解深密经》可是一部相当有深度的佛教经典呢,不过原文是文言文,我就先从一些片段来给你做个译文示例哈。
就拿《解深密经》中的一些常见表述来说,像“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弥勒,汝于往昔修诸妙行,此一德本,超胜一切声闻、独觉善根,积集所成。
”咱这么翻译哈:那时候呢,释迦牟尼佛就对弥勒菩萨说:“哎呀,弥勒呀,你以前做了好多超棒的修行呢。
就这一个积德行善的根本呀,比那些声闻(就是听闻佛陀说法而悟道的弟子)、独觉(自己觉悟的修行者)他们积累的善根都厉害多了。
”再比如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
”就可以翻译成“各种意识所感知到的东西呢,其实都是由自己的心识呈现出来的。
”出处就是《解深密经》这部佛教经典。
这部经里还有很多内容,像在讲解法相的时候,原文可能说“一切法相,当知皆是依他起性,由遍计所执相,由圆成实相。
”那咱就可以这么翻译:“所有的法相呢,你得知道都是依靠其他的因缘而起的。
这里面有因为虚妄分别而执着的相,还有圆满成就真实的相。
”这就好比我们看东西,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被我们的错误观念歪曲了的样子,有时候看到的是事物真实圆满的样子。
就像我们看一个人,要是带着偏见去看,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个有偏差的样子,但要是用一种客观真实的眼光,就能看到这个人真实的状态。
还有关于佛说法的目的的表述,原文也许是“如来出世,随宜为说种种妙法,为欲令诸有情类,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咱就这么翻译:“佛陀来到这个世界上呢,根据情况说了各种各样特别好的佛法。
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有情感的生命呀,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生也没有灭的,本来就是安静平和的,自己的本性就像涅槃(就是一种解脱自在的境界)那样。
”这就像是佛陀是一个超级智慧的老师,他看到众生在迷惑中,就用各种办法告诉大家真相,让大家明白原来我们一直追求的平静和自在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不用到处去寻找,只要看透了事物的真相就好啦。
《解深密经》的内容非常深奥,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的简单翻译示例呢,希望能让你对这部经的内容有一点白话文的理解。
弥勒经变
彌勒經變作者:李焯芬来源:《中国旅游》2019年第09期彌勒(意即慈氏)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據說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經佛陀教化後常修菩薩行,被授記未來「當做佛,號名曰彌勒」。
在印度佛教史中,彌勒的記載甚早,上座部經典和《中阿含經》及《長阿含經》均有「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
因此,彌勒被認定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的娑婆世界降生成佛;亦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佛。
有關彌勒信仰的經典,在中國較流行的有《彌勒三經》:(1)《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由北涼沮渠京聲(匈奴裔,北涼王子,後出家為僧)所譯。
此經描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宮,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2)在淨土院為諸天說法。
經文對兜率淨土有生動的描寫,又說明了欲往生兜率者所應修的種種善業,包括念佛和口誦彌勒聖名等修法。
(3)《彌勒下生經》,為西晉竺法護所譯。
此經描述彌勒在後世人壽達八萬四千歲時會降生人間,出家修行,覺悟成佛;並將在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大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從而建立人間淨土。
(4)《彌勒大成佛經》,為姚秦鳩摩羅什所譯,與《彌勒下生經》相近,不過內容更加豐富。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
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二世紀有錫蘭王杜多伽摩尼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
又據《大唐西域記》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等印度高僧均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彌勒信仰在佛教傳到中國的初期就已流行。
南北朝時期,不僅石窟和寺院,還有許多單獨的造像碑上亦刻了彌勒菩薩的形象。
在敦煌,以彌勒經為內容的壁畫則是在隋代以後才流行起來的。
較有代表性的彌勒經變圖包括莫高窟第419窟(隋)、第202窟南壁(中唐)、第445窟北壁(盛唐)、第12窟南壁(晚唐),和榆林窟第25窟北壁(中唐,吐蕃佔領瓜州時期)。
以第445窟北壁為例(圖1),彌勒經變圖的上半部分為《上生經》,約佔全畫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為《下生經》。
弥勒大佛的传说故事
弥勒大佛的传说故事
历史上记载,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名“契此”,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幼时自奉化县江漂流到县城北面的长汀村,被村民张重天夫妇收养。
18岁在浙江奉化岳林出家,曾在雪窦山雪窦寺讲经弘法,并云游于各地,因其平生好学,善吟咏偈语。
常给群众带来欢乐、除却烦恼,人称“欢喜和尚”又因常荷布袋不离身,亦称“布袋和尚”。
据《宋高僧传》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人,又号长汀子,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
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言语无常,随处坐卧,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
居民以此为验”。
他总是背着一个布袋,常在人前把布袋里化缘来的食物,一古脑儿地倾倒地上,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
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明州岳林寺志》记载他坐化于明州岳林寺一块磐石之上,圆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由此,后人便认作他是弥勒化身,为他建塔供养。
此后,江浙一带逐渐按布袋和尚的样子,塑成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安置于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
大话西游之弥勒佛身份之谜
大话西游之弥勒佛身份之谜1《西游记》中有两个治世之尊,一个是弥勒佛,不过是他自己说的:“我为治世之尊,慧眼高明,岂不认得你!一个是孙悟空说的如来佛祖是“治世之尊”。
弥勒佛是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
第一尊不是如来佛祖吗,而且弥勒佛是东来佛祖,弥勒佛也是佛祖,从名字上看弥勒应该和如来平起平坐的才对,问题就来了弥勒佛究竟和如来是什么关系,《西游记》中怎么会有两个佛祖,两个治世之尊呢,首先要声明一点《西游记》中从来都没有说过弥勒佛是未来佛,是如来的接班人。
如来和弥勒佛都是佛祖,最大区别是弥勒佛是东来佛祖,弥勒佛是从东方派来的。
换个说法吧,如来佛是西方世界本土选举出来的,弥勒佛是上头委派来的,这个上头是谁呢?就是太上老君。
咱们再换个说法,比如宋江是梁山的大哥,被招安后朝廷不承认宋江是大哥,就又派来了一个大哥,但是过去的小弟只听宋江的,还拜宋江当大哥,这个派来的大哥空有大哥的名字,没有大哥的实权,弥勒佛就是这个处境。
一千年前老君过函关化胡为佛,承认佛教不是胡教,合法正规了,但是你如来不能当老大,我给你派一个老大,这个老大就是弥勒佛,如来只能被称为佛老。
可是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结盟玉帝,终于得到机会成为佛祖,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上位。
《西游记》消失的500年中,佛教一时间就有了两个佛祖,一个如来佛祖,一个是东来佛祖。
2那么为什么老君派弥勒佛来当佛祖呢,因为弥勒佛给了老君一份厚礼,您知道弥勒佛有个宝贝后天袋子,俗名人种袋。
人种袋,顾名思义就是装人种的,女儿国刚开始那么多女人从哪来的,就是靠这个人种袋。
装了一大包女人撒到了女儿国这片土地上,于是后来就有了女儿国。
这是一个八卦,您听听就算了。
再说弥勒佛光挂着佛祖这个牌子,没什么实力,现在如来和老君又达成了合作,自己存在的价值眼瞅着就不大了,而且取经团队又走到了自己的眼前,权衡再三决定出手拦截取经团队,来证明自己还是有存在价值的,给谁看?谁派他来的,老君呗,老大你还得继续支持,咱可不能撤梯子。
关于弥勒佛祖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弥勒佛祖的知识点总结弥勒佛祖是佛教传统信仰中的一个与释迦牟尼佛并列的重要佛陀。
弥勒佛祖也被称为弥勒菩萨或者弥勒菩提萨婆诃。
他被认为是在将来降世成佛,成为弥勒佛的赤诚化身。
下面将从弥勒佛祖的背景、形象、教育和影响等方面对弥勒佛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弥勒佛祖的背景弥勒佛祖在佛教传统中被认为是“五佛之一”,他将在将来降世,故又被称为“将来佛”。
依据佛经记载,弥勒佛祖曾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名为悟空。
他在受戒之后修习佛法,成为阿罗汉弟子,并得到了从释迦牟尼佛那里亲自传授的法藏。
弥勒佛祖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特殊教育,被选为将来世界的救度众生的佛陀。
二、弥勒佛祖的形象弥勒佛祖的形象多表现为他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像。
他通常穿着僧袍,手持法器,目视前方,显得安详慈蔼。
他的头上有宝冠,身上缠绕着宝石项链,象征着他的尊贵和尊严。
弥勒佛祖的脸庞屡屡带有微笑,给人以安心和慈爱的感觉。
因为他是将来救度众生的佛陀,所以他的形象也传达着赤诚和期望的信息。
三、弥勒佛祖的教育弥勒佛祖的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修行者的指导,二是对众生的救度。
他指导修行者要奉行赤诚、善心、舍己和无私的品质,培育智慧和善行,从而解脱自己和援助众生。
他强调要进步赤真心,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逆境,并尽力援助他们。
他还强调了无私和舍己的重要性,鼓舞人们放下自我欲望,关注整体利益。
四、弥勒佛祖的影响弥勒佛祖在佛教中的地位分外重要,他代表了人们对将来的期望和对救度的向往。
他的形象和教育深深影响了佛教信仰者。
对于修行者来说,弥勒佛祖的教育成为他们修持的指南,激励他们追求善行和赤诚。
对于信仰者来说,弥勒佛祖代表了赤诚的象征,他们祈愿弥勒佛祖的加持和庇佑,期望能在将来生命中得到他的指引和救度。
除了对佛教信仰者的影响外,弥勒佛祖的教育也对社会产生了深遥影响。
弥勒佛祖鼓舞人们进步赤诚和善行,这也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提议的无私和舍己也激励人们在社会和公益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气。
弥勒佛真的是未来佛吗?孙悟空无意间说漏嘴,四个字泄露其师承!
弥勒佛真的是未来佛吗?孙悟空无意间说漏嘴,四个字泄露其
师承!
文/姜子说书
佛经上说,南无弥勒笑和尚是如来的弟子,原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最终改悟前情,成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
因此,在民间传说中,弥勒佛被称为未来佛,也就是说,弥勒佛是如来佛祖的接班人。
然而,在西游世界里,弥勒佛根本不是如来的弟子,更不是什么未来佛,他的师父,另有其人。
弥勒佛VS如来佛
《西游记》故事里,弥勒佛的地盘在小西天小雷音寺,他是小乘佛法的佛祖。
与弥勒佛不同,如来佛的地盘在西天大雷音寺,他是大乘佛法的佛祖。
也就是说,如来佛和弥勒佛,宣传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佛法,他们道场不同,道义也不同,怎么可能是师徒呢?
弥勒佛的师承
既然弥勒佛的师父并非如来佛,那么,弥勒佛的师门究竟在哪里呢?
《西游记》故事里,弥勒佛正式出场,只有一次,专为小雷音里黄眉大王而来。
《西游记》故事里,弥勒佛这个妖精的家属,虽然不等孙悟空去请,就主动前来,但是,孙悟空并不敢怠慢。
孙悟空见了弥勒佛,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
要知道,孙悟空是个非常狂傲的人,哪怕是见了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他也是不肯下拜的,只是拱手唱喏罢了。
哪怕是见了如来和观音,孙悟空也没有觉得失回避是一种罪过,可见,孙悟空对弥勒佛敬畏至极。
这一回故事,孙悟空一开口,无意间说出四个字,直接就泄露弥勒佛的师承!
这四个字就是“东来佛祖”四字,弥勒佛的师父,其实是道祖太上老君。
为什么说太上老君才是弥勒佛的师父呢?欲知详情,请听下回说书:“弥勒佛与如来佛,谁先当上佛祖?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弥勒背布袋之谜
弥勒背布袋之谜文章主题:历史人物文章来源:文化杂谈发布时间:2018-09-05 19:05:30当旅游者来到佛教寺庙游览,走进山门,来到第一重大殿——天王殿,便会看到,殿中供奉着一尊袒胸露腹、开口而笑的佛像。
这尊佛无拘无束地坐在那里,一天到晚笑哈哈地迎接四方游人。
由于他的肚子特别大,又总是笑模笑样。
因此,被人称作“大肚弥勒”、“笑佛”和“皆大欢喜佛”。
曾有一副对联说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可见这大肚弥勒心胸是多么旷达。
因为大肚弥勒随身带着个布袋,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他为布袋和尚。
然而,稍微知道一点佛教知识的人,就会对这尊造型奇特的佛像产生疑问。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塑像中,弥勒像也是十分庄严肃穆、凛然不可侵犯的:头顶布满卷曲着的小螺髻,丰颐慈目,大耳垂肩,身披袈裟,面目毫无表情。
怎么会是这副乐不可支、随意自在的样子呢?何况,弥勒身边怎又多了个口袋?说来话长。
要解开这个谜,还得从佛教的一些常识说起。
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慈氏。
他出身于古印度僧侣贵族之家,即婆罗门家族,曾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国王。
后来他皈依佛门,成了释迦牟尼的弟子。
按照佛教的说法,从时间上看,佛国世界中有三位相连续的佛。
第一位是过去佛,称为“燃灯佛”,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而得名。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给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情),因此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老师,也因此称为过去佛。
第二位就是释迦牟尼,他是现在佛。
第三位就是弥勒佛,据佛经记载,他先于佛祖释迦牟尼而逝,升于兜率天。
释迦牟尼告戒众生说,在他涅槃四千岁(相当于人间56亿7千万岁)后,人世间将发生一次又一次洗劫,那时候,弥勒还会从兜率天下凡,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未来佛,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释迦牟尼涅槃500年后,佛教于公元前传入我国。
中国的佛教徒们,热切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弥勒的降生,寺庙中供奉着仪态庄重的天冠弥勒佛像。
现在北京的广济寺、苏州灵岩山寺、浙江新昌寺等,供的仍是天冠弥勒佛像。
弥勒佛的来历和化身!保佑众生平安快乐!
弥勒佛的来历和化身!保佑众生平安快乐!
弥勒,他出身于古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其父亲迦波利是波罗柰国的宰相,他少年时期便跟随释迦牟尼出了家。
释迦牟尼授记他续自己之道统,绍自己之佛位,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
因此,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之中,弥勒属于未来(三世佛:过去之佛燃灯、现在之佛释迦牟尼、未来之佛弥勒),代表着明天。
这就是说,弥勒代表着美好的希望,是圆满幸福的象征,他将给人间带来一片净土——一个前所未有的理想世界!
在中国,只有明州布袋和尚,才是真正的弥勒菩萨应化。
布袋和尚,系唐末五代时期的僧人,法名“契此”,他形体肥胖,宽心大肚,语默无常,举止癫狂,时常以禅杖荷一只布袋出入街市。
他所有的用具尽数存放布袋之内,所乞讨到食物也塞入其中。
布袋和尚貌似疯癫,但他的话语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他的举止看似荒唐,却更像禅者的作略,举手投足都在演示禅机。
后梁贞明二年(一说三年)三月三日夜,布袋和尚端坐在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大青石上圆寂!留诗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其实弥勒佛的笑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呢,就是告诉世人要笑着面对人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是顺利,要笑对困难!第二呢,就是要笑迎和谐,从心开始。
就是要人们分享快乐,珍惜情谊,远离自私邪恶!。
开口常笑的弥勒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血腥故事
开口常笑的弥勒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血腥故事北京古刹潭拓寺的天王殿有这样一副楹联,闻名遐迩:“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千百年来,弥勒佛总以笑口常开、喜气洋洋、大耳圆脸、大肚滚圆的形象示人,他袒胸露腹、手掐串珠、箕踞而坐,成为“慈悲”、“宽容”、“喜庆”、“达观”的代名词。
然而人们在对弥勒佛像顶礼膜拜之时,也许并没想到,眼前这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形象其实是“赝品”,实际上,那是五代高僧布袋和尚的形象。
布袋和尚坐化后,受到了民间的尊崇,再加上历朝统治者的有意误导和宣扬,最终使得弥勒佛以布袋和尚的形象被大家普遍接受,而真正的弥勒佛形象则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同时被淹没的还有弥勒佛崇拜流行数千年间所伴随的梦想、阴谋与血腥。
读懂了这些,我们或许更能明白那张可掬笑容背后所掩藏的悲悯与痴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曾经发生过数次僧侣们直接领导或参与的暴动,其中有两次特别引人瞩目。
第一次是在北魏正光五年(524 年),山西五城郡发生的由北方少数民族(史书称之为“山胡”)冯宜都和贺悦回成等人领导的暴动,他们“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蟠,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
后来被裴良率军镇压下去。
另一次影响更大、更深远的僧侣暴动发生于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公元515 年)的冀州,领袖人物是一位名字叫作“法庆”的僧侣。
据史书记载,沙门法庆擅长妖术,“既为妖幻”,也就是能显示自己的“神迹”,由此得到了渤海人李归伯的信任,李归伯合家相从,又召集率领乡人,推法庆为主。
李归伯并非泛泛之辈,他不仅拥有庞大的宗族和部曲,而且出身不低,他的堂兄李叔宝担任太常丞,堂弟李叔虎担任行华州事,虽称不上豪门望族,也算得上官宦之家。
法庆给予他“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的称号,自己则号称“大乘”,宣称“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在给予精神激励的同时,还配置了令人发狂的药物,人服之后,父子兄弟都互不认识,自相残杀。
关于弥勒佛的故事有哪些?弥勒佛在民间是怎样的存在
关于弥勒佛的故事有哪些?弥勒佛在民间是怎样的存在本文导读:民间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
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
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
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
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
”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
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
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佛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
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
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
”“不假?”“不假。
”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
御旨一下,各位神佛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
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
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
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
弥勒佛为什么是万王之王
弥勒佛为什么是万王之王“盘古大帝,中华之称;西方谓之,本源上帝。
始初造物,而今救世。
”由此可知,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造物主在西方亦被称为本源上帝,同时又是各大预言中所提到的在末世时期拯救一切的救世主。
古今中外的预言,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又称末法末劫时期)将出现一位救世圣人,又称末世圣人亦或救世主,并明确指出圣人将降世在东方中国。
种种证据显示,道家预言的紫薇圣人、犹太教与基督教预言的弥赛亚、佛家预言的弥勒、伊斯兰教救世主马赫迪、波斯袄教(拜火教)的救世主密特拉是同一个人。
一、未来佛弥勒与救世主弥赛亚佛经与《圣经》都提到,在人类末法末劫时期会有救世主降世拯救众生。
佛经认为末法时期,优昙婆罗花开放之时,会有未来佛弥勒下世普度众生。
(优昙婆罗花为祥瑞灵异之所感,乃天花,为世间所无,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圣经》认为末劫来临之时,会有弥赛亚降世救度众生。
(《圣经》里无论新约还是旧约都预言了救世主弥赛亚在人类最后时刻将要降临。
在他们的宗教传说中,救世主弥赛亚在来到人间之前,其中一个征兆是以色列复国,并且以色列复国后的那一代人就可以看到救世主弥赛亚。
二战结束,以色列人经过几千年的流浪在世界的注目下真的复国了。
1948年5月13日,耶路撒冷发表犹太大会宣言,宣布“以色列复国”。
)如果佛经与《圣经》是可信的,那么人类将会出现两个救世主?除非佛经中的弥勒就是《圣经》中的弥赛亚。
已故著名国学大师、文学翻译家、语言学、吐火罗语、梵语、巴利语专家、佛学家羡林和其徒弟钱文忠教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佛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那就是“佛家的未来佛弥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人”。
根据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考证,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
这种信仰早在圣经《旧约》里面就已经有了。
印度的弥勒信仰就是救世主信仰的一个组成部份。
弥勒佛的传说故事
弥勒佛的传说故事
“哎呀,奶奶,你快给我讲讲弥勒佛的故事嘛!”我拉着奶奶的手撒娇道。
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好好好,奶奶给你讲。
”我们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
奶奶开始慢悠悠地讲起了故事:“从前呀,有个叫弥勒的和尚,他呀,整天笑嘻嘻的,对谁都特别好。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穷人在路边挨饿,就把自己化缘来的食物都给了他,还安慰他不要难过。
”
我瞪大了眼睛问:“那后来呢,奶奶?”
奶奶接着说:“后来呀,弥勒佛遇到了很多困难,可他从来都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去面对。
有一回呀,村子里发大水,好多房子都被淹了,大家都很着急很害怕,可弥勒佛却笑着说,别怕别怕,水会退去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
我忍不住感叹道:“弥勒佛好厉害呀!”
“是呀,他的乐观和善良感染了很多人。
”奶奶微笑着说,“大家都很喜欢他,觉得只要有他在,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
我歪着头想了想,说:“奶奶,那我也要像弥勒佛一样,每天开开心心的,对别人好。
”
奶奶开心地笑了,说:“对呀,宝贝,我们都要学习弥勒佛的精神呢。
你看,弥勒佛总是笑对人生,他把困难都当成是一种磨练,从不气馁。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麻烦呀,只要我们笑着去面对,就一定能解决的,你说是不是?”
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嗯,我明白了,奶奶。
以后我遇到困难,就想想弥勒佛,我就不害怕啦!”
奶奶笑着把我搂进怀里,说:“真乖呀,我的宝贝。
”
我觉得弥勒佛的故事真的好有意思呀,他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太阳,照亮了大家的生活。
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温暖善良、乐观向上的人,让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想在此还是着重介绍一下传说中《瑜伽师地论》的口授者——弥勒菩萨。对于中国佛教信徒来讲,弥勒和观音无疑是两尊最重要的菩萨。按照佛经里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但是他比释迦牟尼化灭得更早,他上升到兜率天,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天上,准备在四千年以后跟着释迦牟尼降生到人间,但是这四千年是天上的时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大家也许会说,难道中国人还有谁不知道弥勒,还用你多嘴多舌来介绍吗?恐怕还是需要的。
第二,弥勒和西方。这里讲的“西方”不是指印度,而是指伊朗乃至罗马。公元前1000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耶稣宗教里的弥塞亚,就是这种救世主信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种信仰在圣经《旧约》里就已经有了,它都是反映了被压迫的民族对自由和幸福巨大的渴望。而印度的弥勒信仰,在学术界已经确认,和这种全世界范围的救世主信仰是密切相关的,彼此影响的,印度的弥勒信仰就是救世主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弥勒之所以是未来佛,是未来的救世主,有印度的根源,也更广大范围的全世界或者古代世界的根源,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弥赛亚信仰的一个部分。由此可知,弥勒佛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佛教里的佛。
第三,中国的弥勒信仰。要问最早被中国人所尊奉、所信仰的是哪一位菩萨,大家一定认为是观世音或者阿弥陀佛。错,中国佛教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最早得到的大众信仰的正是弥勒菩萨。
早在代,介绍弥勒菩萨的佛经就被大量地翻成了汉语,而在中国新疆,还有用吐火罗语写的剧本,叫《弥勒会见记》。这部经被发现以后,就是由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研究,并把它翻译成汉语和英语,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吐火罗语最大的一部经典,这个剧本是描写和弥勒会合,所以叫《弥勒会见记》。这个信仰在汉代马上就得到了中国信徒的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向往弥勒净土,希望能够在来生和弥勒佛在一起,这就是初期净土宗的基础。
翻译《老子》为梵文,是自居为老子后代的李唐皇帝的旨意。我们知道,李唐皇室要给自己找一个大名鼎鼎的祖先,因为据说老子姓李,于是便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所以唐朝官方信奉的宗教是道教,并不是佛教。根据相当多的记载来看,玄奘在内心对皇帝交办的,把《老子》译成梵文的工作是很不以为然的。《佛祖统记》上说:“师曰:‘且《老子》含义肤浅,五竺闻之,适足见薄。’”可见,玄奘是不怎么瞧得上《老子》的,不过,这应该也只是私底下发发牢骚,毕竟不会公开说的。大概由于内心实在是不怎么愿意的缘故,玄奘与道教徒蔡晃、成英往复讨论,其间还发生过不愉快的争论,玄奘强烈反对用佛教的理论比附《老子》。所以这部《老子》翻译成梵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玄奘和道教徒不停争论的过程。这部书看来应该是翻译成了,至于是否传到了印度,那是众说纷纭,起码有印度学者认为确实是传过去了,而且还很有可能与印度密教有一定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当时中印之间往来频繁,的确是有很多印度国王请求《老子》这部书的,而且这部书又是奉皇帝之命翻译的,所以传过去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这个中国化了的弥勒佛,诞生在今天中国依然非常著名的一个城市——宁波。宁波原名明州,是朱元璋把明州改成宁波,因为朱元璋是个明教徒而明教的最高法王正是弥勒佛,所以朱元璋便利用弥勒佛在民间的威望和影响,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可当上了皇帝以后,他却不希望别人也利用弥勒佛来推翻他,由于弥勒佛在中国最重要的化身所在地就在明州,朱元璋于是就自欺欺人,下令改明州为宁波,意为风平浪静,不会再有人兴风作浪来推翻他的统治。所以说,没有这个布袋和尚,就没有今天我们胖嘟嘟的弥勒佛,也没有宁波这个地名。而弥勒道场设在宁波奉化雪窦寺,原因也就在这里。
从此往后,大家就根据这个布袋和尚的形象来塑造弥勒佛,而真正的弥勒佛的形象却被彻底忘却了。这个契此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赞宁的《宋高僧传》里有他的传。大家接受他也是有佛教理论的依据的,这是著名的化身说。就是每一个菩萨,都会有很多化身来到人间开释大家,就看大家有没有这个机缘去认识他,而契此就是弥勒佛的一个化身。
中国出现弥勒佛造像的时间很早,比如甘肃炳灵寺石窟第一六九号,编号就是弥勒佛像,制作年代是公元399年,也就是东晋时后秦的弘始元年。早期的弥勒像都是菩萨状,头带宝冠,身披璎珞,面容姣好,身材修长苗条,姿势基本上是两个脚交叉坐着,叫交脚坐式。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位优雅、修长、苗条的弥勒佛,会演变成一个大腹便便的中老年大胖僧人形象呢?原来,这个形象其实是中土僧人布袋和尚。
那这个布袋和尚跟弥勒菩萨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就出在布袋和尚圆寂的时间——公元916年,布袋和尚端坐在岳陵寺东面走廊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嘴里念出一个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念完这句偈子他圆寂了。而这首偈子就一传百、百传千,很快地流传开来,而且在布袋和尚圆寂以后,还不断有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和他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一个背着布袋的和尚,大家认定他是弥勒的化身。泉州莆田县令王仁煦就亲眼见到这么一个人,还留下了记载。
弥勒佛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位菩萨。但是,这个大家都熟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子弥勒佛,却并不是弥勒佛原来的形象,那么弥勒佛原来是个什么样的相貌,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形象的呢?
第一,弥勒佛形象的演变问题。大家现在知道的弥勒佛形象都是个胖嘟嘟,肚子大大,整天笑嘻嘻的一个形象,在寺庙里,有一副楹联这样形容他:“笑口常开,笑尽人间一切可笑之事;大肚能容,容下人间一切不平之事。”他是很可爱的一个欢乐菩萨。但历史上的弥勒佛却并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相当的有把握说,在唐朝中期以前,信仰弥勒的人占了佛教徒的主要部分。
弥勒信仰在汉代传入中国,一直到盛唐时期,从皇室到百姓、从僧侣到诗圣,都对弥勒佛极度地尊崇和信仰。那后来是什么原因,使这种信仰减弱甚至渐渐默默无闻了呢?
弥勒信仰如何会逐渐走向衰亡,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这里面当然有佛教不同派别和学说之间的竞争问题,可这并不是主要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弥勒佛作为拯救百姓于水火、拯救人民于苦难、给人带来一切美好的愿望和希望的一个未来佛,很早就成为民间反抗残暴统治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来源。统治者当然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信仰,于是从唐玄宗时开始下令禁止弥勒信仰的行为,开元(713—741年)以后,弥勒佛像在汉族佛教中急剧减少。不过,弥勒信仰与各种不同的变形还是一直在民间存在着,我们前面讲到,朱元璋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打的旗号就是弥勒佛降生,依然是用弥勒作为号召的。
第三十四讲 弥勒真相(上)
玄奘怀着急切的心情组织起译场,然而,在译场开始工作的一年之内,玄奘只翻译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佛经。他在积累经验,磨合队伍,为翻译一部最重要的佛经做准备,这部经就是《瑜伽师地论》。
玄奘西行求法主要就是为了学习并求得《瑜伽师地论》,玄奘怎么可能不急于把它翻译过来,怎么可能不急于把它介绍给东土大唐的信徒和僧人们呢?果然,当玄奘觉得有足够的把握以后,便开始集中一切力量着手翻译瑜伽行派最重要的经典《瑜伽师地论》,玄奘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部交给了这部经典。人的一生,最好的年华就是在四十岁左右,学术积累足够,学术准备完成,体力、精力、判断力各个方面还没有开始衰退,所以玄奘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动手翻译《瑜伽师地论》。为了翻译这部经典,几乎动员了全国最有学问的僧人。至于玄奘本人,当然更是全力以赴。《瑜伽师地论》是一部极其精深的佛典,耗费一生都未必能够理解。我的片言只语恐怕最多只能解决一个解题的作用,而且似乎也只能仅止于此。有很多朋友希望我能够开讲这部佛经,毫无疑问,我是不敢的,我绝对没有这个胆量来做这件事情,这是一带回来的佛经,他同时还把一些汉文经典翻译成了梵文,玄奘翻译了哪些汉文经典呢?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玄奘四十八岁,这一年他都在繁忙的翻译中渡过。我们注意的不是由梵译为汉,而是反过来,由汉译为梵。玄奘译《老子》和《大乘起信论》为梵文,是佛教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扑朔迷离、最吸引人的一个问题,从记载的角度看都发生在这一年。
那么,我们的玄奘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他还在从事哪些工作?而他最终是又怎样走完他非常辉煌的在俗世间的一生的呢?请看下一讲“晚年风波”。
玄奘的译经工作进展很顺利,三年之内,玄奘最看重的《瑜伽师地论》的翻译工作也完成了,这时的玄奘已经年近半百。玄奘的晚年应该可以安静专心地从事自己的译经工作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玄奘在其生命最后的十五年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四,弥勒的由来。弥勒,在梵文里面叫maitreya,巴利文里面叫metteya,一听就跟弥勒没关系啊。玄奘毫无疑问地发现了这一点,因此玄奘说译错了,应该翻译成“梅但利耶”。可惜,像“观自在”一样,大家都没有接受玄奘这位顶尖高僧的意见,还是还管他叫弥勒。弥勒是音译,还有一个意译,叫“慈氏菩萨”。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早期佛经的原本大多是“胡本”,是用中亚和古代新疆的语言文字写就的,并不是规范的梵文。因此,“弥勒”很可能是从吐火罗语的metrak翻译过来的,这个字和梵文的maitri(慈悲,慈爱)有关,所以“慈氏”乃是意译,甚至比观自在菩萨更多地带有一种慈悲的意义。至于玄奘提倡的“梅但利耶”,固然是原汁原味,终究抵不过约定俗成的巨大力量,几乎没有什么人留意了。这样的命运,难道不是和“观自在”有点相似吗?
在唐朝初年,弥勒信仰依然非常盛行,著名的诗人寒山就有过这样的诗句:“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而玄奘更是虔诚的弥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则天、唐高宗,也都是弥勒信徒,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玄奘心心念念要去求《瑜伽师地论》。玄奘本人就是信仰弥勒净土的,而武则天干脆就通过官方渠道宣布,自己是弥勒佛降生,原始资料记载在《资治通鉴》里。这个中国绝无仅有的女皇帝,就是运用佛教化身、转生学说,来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的理论基础,她认为我就是弥勒佛下凡,难道弥勒佛还不能当皇帝吗?
白居易也是弥勒信徒,他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生”,意思是希望大家共同一时,共同上生到弥勒境界去。白居易为了往生弥勒净土,还写过一份“决心书”:
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生。
意思是说:我敬仰的就是弥勒菩萨,我呼唤弥勒菩萨的名字,希望我来世一定要上生在弥勒菩萨的身边。
唐五代后梁时期(907—923年),明州(今浙江宁波)有座庙叫岳陵寺,里面有个僧人叫契此,个子很矮,肚子却不小,经常用一根棍子挑着一个布袋,他随身携带的东西都装在布袋里头。很多人看见,有十八个小孩经常会在他的周围嬉笑、玩闹,因为他背着一个布袋,所以大家管他叫“布袋和尚”。这个和尚来无影去无踪,随地而卧,当时人家就发现这个和尚有点怪,下雪天他穿草鞋,晴天他反而穿木屐。他睡在雪地上,雪水融化了,可他的身上却是干的。他经常有些预言,很多都灵验了。有一次,岳陵寺要造修佛殿,需要很多木材,就派布袋和尚去化缘木头。他到了福建一个地方,走到一口井边,从井里面把木头一根一根抽出来,取之不竭,于是便有了足够的木材修建岳陵寺的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