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1)
普及法律知识的调研报告
普及法律知识的调研报告普及法律知识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然而,由于法律的庞杂和晦涩难懂,导致很多人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和应用。
为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水平,普及法律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大众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普及法律知识的途径以及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以便为提高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以获取大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调研结果1. 调研对象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调研对象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只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对具体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知之甚少。
部分调研对象甚至存在法律迷信现象,盲目相信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言论。
2. 普及法律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也有部分受调查者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获取法律信息。
同时,一些调研对象也通过参加法律培训班、读相关法律书籍等方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3. 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普及法律知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们普遍认可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认为普及法律知识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促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发现,尽管普及法律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大部分调研对象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和内容有关。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
除了传统的媒体渠道外,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2. 简明易懂地传递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普及应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繁琐的法律条文,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提高受众的接受度与理解度。
居民普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居民普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普法(普及法律知识)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活动。
居民普法的目的是让居民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法律法规。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居民普法的现状,以便对今后的普法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访谈居民和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
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42份,回收率为94.2%。
3. 调查结果3.1 居民对普法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7%的受访者了解普法的含义,其他受访者对普法的认知程度较低。
这表明目前居民的普法意识仍然不够强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
3.2 居民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法律知识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途径获取法律知识,24%的受访者通过参加法律讲座、培训等活动获取法律知识,还有15%的受访者通过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平台等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这说明媒体渠道对普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渠道的普法工作仍需加强。
3.3 居民普法的需求和意愿调查结果显示,79%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此外,68%的受访者希望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活动,以便更便捷地获得法律知识。
这表明居民对普法的需求和意愿较高,社区普法活动的开展将会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3.4 推动居民普法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显示,94%的受访者认为普法工作的开展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83%的受访者认为普法可以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74%的受访者认为普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结果表明居民普法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进步、保护权益和社会和谐。
4. 分析和建议4.1 分析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分析:- 居民普法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
- 媒体渠道对普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他渠道仍需加强。
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
但是在各方面都在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越来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探讨秀山法律知识的普及基本情况、当地群众的思想教育现状、调查感想及针对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法律普及当地群众思想现状世纪更替,风云变化之际,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步履艰辛,自从摆脱了简单的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制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
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
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可见,法律的普及势在必行。
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通过调研,当前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
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县、乡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
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前不久,某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某在处理村内宅基地时引起纠纷,几名群众无故殴打了高。
在这种情况下,高家兄弟拿来木棍、铁锨要与他们决以死战,为哥哥报仇血恨。
普法类调研报告
普法类调研报告普法类调研报告:普及法律知识的现状与问题一、调研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由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普通民众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普法类教育普及情况,分析目前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目标人群包括大学生、职场人士和普通居民。
问卷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获取法律知识的方式、对普法工作的评价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仅有少数受访者能够回答基本的法律问题,如合同的有效性和违约责任等。
这表明大多数民众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
2.获取法律知识的方式在获取法律知识的方式上,互联网成为最主要的途径。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通过搜索引擎、法律网站等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通过法律类书籍、电视综艺节目等获取法律知识。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存在信息来源不准确、难以判断真伪等问题。
3.对普法工作的评价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普法工作表示认可,认为普法工作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于现行的普法工作有所不满意,认为普法工作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与实际生活脱离较远。
四、问题分析1.普法教育目标不明确目前的普法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难以有效引导民众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普法教育内容普遍偏向理论性和抽象性,与民众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相脱离。
2.普法教育方式不合理目前普法教育主要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但传统媒体的普法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民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互联网上的普法内容庞杂,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普法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普法类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普法专业师资力量短缺,导致普法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
五、改进建议1.明确普法教育目标普法教育应围绕实际需求和民众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以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为目标,推动法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标题: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引言公民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了解、尊重和遵守程度。
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与其个人权益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密切相关。
本报告旨在调查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并探讨相关结果。
2.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公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题包括法律知识、法律尊重和法律遵守等方面。
3.调查结果分析3.1 法律知识水平3.1.1 年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青年人群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相对较低,而老年人群对法律知识有较高的了解。
3.1.2 教育程度因素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较高。
3.1.3 职业因素法律从业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更为深入,其他职业群体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3.2 法律尊重水平3.2.1 国家法律尊重绝大多数公民对国家法律表示尊重,认为国家法律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3.2.2 公民权益尊重少数公民对他人的公民权益没有足够的尊重,存在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3.3 法律遵守水平3.3.1 个人行为大部分公民表示自己会遵守法律规定,但仍存在一些公民对某些低风险违法行为持容忍态度。
3.3.2 社会行为少数公民在社会行为中存在违法行为,如偷税漏税、侵权行为等。
4.结论公民法律意识水平与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
虽然大部分公民对法律表现出尊重并表示遵守,但个别公民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态度仍有待提高。
社会应通过法制教育、加强法律宣传等途径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稳定。
关于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报告
关于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报告老百姓法律普及程度调查前言:法律意识是人们法行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了解市民法意识的特性,对掌握和理解法制的现实功能具有关键性意义。
2014年1月期间,本人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走访了江都市百余位城乡居民,从中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0位居民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就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以及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作了调查。
主题: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时间:2014年1月20号至25号地点:江都市各个社区人物:王燕、洪辰、张佳等同学。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对于调查背景情况的简单说明(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逐渐深入,各大媒体也大都开办了法制类节目,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系统的搞清城乡居民参与法律活动的程度,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等问题。
(二)样本的选择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在样本的选择中,力求多样化和各组人群在社会中所占比例的协调一致。
下面,对样本情况作一说明:1.性别:样本构成的性别比例为: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的53%;女性47人占样本总数的47%;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
2.年龄:样本中年龄在30岁(不包括30岁)以下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30岁至49岁(包括30岁和49岁)的有49人,占样本总数的49%;50岁(包括50岁)以上的有13人,占样本总数的13%;构成样本的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样本总数的87%。
3.学历:文盲和小学学历的受访者有7人,占样本总数的7%;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有80人,占样本总数的80%;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3人,占样本总数的13%。
(三)调查的问题此次调查采取随机访问式的方法,以常州市地理位置为中心点,向周围市郊扩散随机抽取调查样本124例,抽取有效问卷100份。
涉及到的调查问题为:1.你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2.如果上一题,回答是,那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对方是其他公民或者法人还是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是行政机关?3.在你认为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4.你是否知道国家已经正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和即将颁布的《物权法》?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针对这100份问卷,笔者根据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分别作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问卷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一)你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本题想要调查的是,城乡居民参与诉讼的程度。
学生法律常识调查报告
学生法律常识调查报告一、引言法律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学生们更是必不可少。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常识的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乏。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以本校高中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对他们的法律常识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方便收集大量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和意见建议。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查结果1. 对法律常识的了解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一些基本问题,结果显示:- 56%的学生表示了解程度较低,只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 34%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知晓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 10%的学生表示了解程度较高,对法律常识有深入的了解。
2. 法律常识的学习方式问卷中,我们了解了学生获取法律常识的主要途径,结果显示:- 42%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法律常识教育课程获取;- 36%的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获得;- 12%的学生通过家长的交流了解;- 10%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学习。
3. 遇到的法律问题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学生是否遇到过法律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结果显示:- 78%的学生表示从未遇到过法律问题;- 15%的学生表示遇到过法律问题,主要是与消费权益和交通规则有关;- 7%的学生表示也遇到过其他类型的法律问题,如合同纠纷和侵权行为。
4. 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法律知识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学生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法律知识,结果显示:- 58%的学生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 22%的学生希望了解关于就业与劳动法的知识;- 10%的学生希望了解关于婚姻与家庭法的知识;- 10%的学生希望了解关于网络安全法的知识。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法律常识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趋势:1. 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培训;2. 学校法律常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获取法律常识的重要途径,应继续加强和完善;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遇到法律问题,但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仍存在一定困惑;4. 学生们对于青少年权益保护、就业与劳动法的关注较高,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于“公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公民`の法律知识普及程度”`の调查研究报告一、调查时间:2017年寒假期间二、调查地点:鼎城区逆江坪乡三、调查对象:逆江坪乡居民四、调查背景:世纪更替,风云变化之际,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の步履艰辛,自从摆脱了简单`の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の劳动,用人类特有`の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の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の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の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の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の进步,法制`の完善是一项综合性`の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当代社会,法律法规已经较为健全,近年来,国家完善或颁布了一项项法律法规,如:《铁路运输企业准入许可办法》、《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检查管理办法》和《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三项新规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安全生产法`の决定,新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3年10月25日修正……目前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观念也应该深入人民群众`の心中,但是有些公民如农民,老人,小孩,以及一些青年人`の法律知识还是比较匮乏`の,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人知法犯法,中国式过马路随处可见,逃税漏税也时有发生,反腐行动中查获`の贪官污吏更是不计其数.对此,我想进行一次关于公民法律知识普及程度`の调查,看看公民对于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の情况.法律`の普及势在必行,是依法治国`の关键和决定因素.五、调查目`の:随着我国大力普及法律知识`の宣传与教育逐渐深入,各大媒体也大都开办了法制类节目,使城乡居民`の法律意识相对有了较大`の提高.但是城乡居民`の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の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较为系统`の搞清公民法律知识`の普及程度,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の意识等问题.六、调查说明: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书面问卷和网上问卷)1、抽样调查样本:多个乡镇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抽样方法:分别随机抽取青少年、成年人各15名内容:问卷中`の15个题目2、问卷调查15名成年人与15名青少年(1)书面问卷发放方式:实地发放内容:关于法律方面`の十五道选择题随机抽选`の20名网民(2)网上问卷内容:关于法律方面`の十五道选择题七、调查步骤:1、确立调查主题为:公民法律普及程度调查2、大致规划安排好调查实施3、整理出调查问卷(附件)4、利用休息时间,将问卷打印出来,并随机对邻居、行人共15名成年人发放问卷,并及时收回5、2月22日,本地中学开学后,打印问卷,随机对15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收回6.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在网络上随机抽选20名网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7.整理收回`の问卷,汇总、分析数据,提出建议,做出总结8.整理调查结果,撰写此次`の调查报告八、回收、整理问卷:1、回收整理实地发放`の书面问卷(30份回答)2、用QQ、微信接受网上发放`の问卷(20份回答)分析数据如下:(1)(2)(3)问卷题目答题数据`の分析:因1-5题没有正确答案,因个人情况有所不同,故只统计6-15十道题`の正确率,如下图所示:1--23--45--67--89--10成年人258101青少年5315225810153152成年人和青少年答对题目数成年人青少年如图可知,所调查`の成年人与青少年`の法律知识水平都比较满意,但也还有少部分人答对题目数较少,法律知识比较贫乏,还需加大了解.问卷共有15道题目,在此选取了2道题目进行深层`の剖析:1.我国效力最高`の法律是(A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23112410宪法刑法民法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成年人青少年本题用来考察最基本最基本`の法律常识.应该说,此题`の答对率还是可以`の.在我国`の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母法,处于整个法律体系`の最高层,具有最高`の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是她`の子法,都是根据宪法而产生`の,任何其他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要被撤销或者宣布无效.应该说,这个是最基本`の一个法律常识,接触法律`の人都应该了解明白.刑法和民法都是我国`の基本法律,他们都是调节社会基本生活`の问题`の法律,地位仅次于宪法,处于我国法律体系`の第二阶层.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效力`の法律,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制定和修改,具有最为严格`の制定和修改程序.本题`の正确率还是比较高`の,因为毕竟这个是基本常识,虽然有些答错`の情况,可能是年龄小`の原因,并未对此有很好`の认识,应该说本题`の情况还是可以让人满意`の,在此方面我国民众`の法律常识掌握是可以过关`の.2.如果对国家有过贡献`の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对其`の处罚会轻一些(A )A 不正确B 正确C 不知道本题是对法律一个基本`の原则`の考查.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21221096不正确正确不清楚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成年人青少年平等.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允许有超越法律`の特权存在.这个就是法律上`の人人平等`の原则.对国家有过贡献`の人,是有功没错,但是法律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の,不偏私`の.法律`の本质决定了法律应当是正义,而法律`の正义性极大`の体现在法律`の公平上.只有公平`の法律才是良法,否则就是恶法,人们就有权去改变他、废黜他.本题`の答对率虽然大多数能够答对,但是还是有不少`の人选择了错误`の答案,认为对于有贡献`の人可以减轻处罚.应该说,这些人`の答案是有一定`の社会背景`の.在我国,人情味极重,人们对人与人之间`の亲疏冷暖很是看重,对于有过贡献`の人,不少人都存有恻隐之心,觉得可以放他们一马,这些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の.但是对他们`の纵容却是对法律`の一种抵抗,对法律尊严`の一种挑衅,也是对其他人`の一种极大`の不公平.同时我国法律`の施行现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很多`の情况下,对于有过重大功绩`の人在判决时或多或少都给予一定`の照顾,这是司法实践`の情况.我们不能说这些就是错`の,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确实是不对`の.总之,我们对待每个人都应该是公平`の,否则法律就谈不上是法律了.民众对于此问题`の看法是不一样`の,这就造成了答案`の分散性.大家应该认识到法条对此`の规定,法律是公平`の对待每个人`の.对于此项`の认识,明显`の存在着一些不足,当然这些也与社会`の实际情况有关系.本次调查`の结果来说,应该还是比较让人满意`の,对于一些基本`の法律常识都保持着相对较高`の正确率,说明我国民众`の法律常识`の掌握情况在大体上还是可以`の,人们能够掌握一些法律`の基本知识,能够以较好`の态度去对待法律,认识法律,直至运用法律.九、调查建议:1、建立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与各大院校建立技术扶助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愿,开展一些各个方面`の培训.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在校学到`の法律知识去援助法律知识匮乏`の人群,提高我国公民`の法律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の锻炼,改变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の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の办法.2、加大法律宣传度,让法律知识深入到城乡`の各个方面,深入人民群众`の心中,从而改变部分人群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の现状,让公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调查总结:法律不是国家机构`の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の事情,而是我们大家自己`の事情.法律是与我们`の生活密切相关`の.在国家不断`の完善相关`の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治社会`の过程中,我们民众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の法律修养,深入了解更多`の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努力地配合法律`の实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不断促进我国有中国特色`の社会主义法治`の实现.附件:法律知识调查问卷尊敬`の受访者您好:感谢您参与我们`の“公民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您`の配合将对我们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有着巨大`の帮助,我衷心感谢您`の参与和配合.请先选择个人信息:您`の性别:男()女()年龄:16岁以下()18岁-30岁()30岁-60岁()60岁以上()文化程度:文盲与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请继续完成,以下是法律方面`の问题:1、您经常参加法律方面`の活动吗?()A、经常B、有时C、从不2、您是否有观看法制节目或阅览报刊`の习惯?()A、没有B、偶尔C、经常3、您所知道`の法律法规`の来源()A、家庭B、学校C媒体网络4、您认为法律对您用处大吗?()A、大B、不是很大 C 、没什么用处5、您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の经历吗?( )A、有B、没有6、您上当受骗时您会选择()A、私了B、找消费者协会C、忍气吞声7、若在日常消费中您索要发票,商家拒绝开发票,您会()A、索性不要发票,反正东西已经买了B、不要发票,但要求商家给予一定`の好处C、向当地工商部门检举8、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A、3月15日B、11月1日C、12月1日D、12月4日9、我国效力最高`の法律是()A、宪法B、刑法C、民法10、您能说出五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の权益吗?()A、能B、不能1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の特权“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A对B不对C说不清12、某人杀人后畏罪自杀,其家属是否要负赔偿责任( )A、要 B 、不要C、不知道13、如果对国家有过贡献`の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对其处罚轻些( )A、正确B、不正确C、不知道14、.如果您购物时被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您随身携带`の物品,您会()A、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B、拒绝,强烈抗议C、.去消费者协会投诉15、您对自己掌握法制知识程度`の评价是()A、匮乏B、一般C、丰富。
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实践报告
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中就有九亿是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研究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
“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
”基于此,我们对家乡周边的六个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
我们本着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精神,相继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查,从中掌握里许多第一手资料。
当今社会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都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农村法制建设活动,那么究竟有多大的成效呢?本报告主要是了解农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设计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分析近几年农村法制发展的状况,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农民朋友对法律的喜爱程度是多少呢?了解又是多少呢?从我们120份调查数据来看,有43%的人喜欢法制节目,46%的人喜欢程度一般,11%的人不喜欢。
9%的人对法律了解多,84%的人了解一般,7%的人一点都不了解。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法盲的人已经占到了一少部分,在法制建设上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也可以看到农民的法律知识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我们的农村法制建设道路还任重道远。
农民朋友的了解渠道有哪些呢?21%的人是通过书籍,50%的人是通过电视,29%的人是通过网络。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书籍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而电脑、电视等新兴媒体在农村已经得到了可喜的发展。
有些农民也开始使用电脑,并将其作为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
继承法、婚姻法、土地法等一些基本民事法律是农村出现纠纷较多的,那么农民在这些方面了解又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调查数据,回答正确的占30%左右,而回答错误的则多达50%左右,另有10%左右的人回答不清楚。
大多数农民都是凭第一感觉选的,凭感情选的,说不出选择的理由来。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问题一、引言公民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知、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行使法律权益的能力。
它是建立在法治社会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公民的法律素养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调查对象主要为18岁以上的居民,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调查结果分析1.公民对法律的意识在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表示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50%的人接受过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
这表明大部分公民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然而,仅有45%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法律的具体应用,只有25%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借助法律途径解决。
这说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意识的应用程度还不够高。
2.公民法律意识的薄弱环节调查结果显示,在公民法律意识中存在以下薄弱环节:(1)法律知识薄弱:超过60%的被调查者表示法律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维权意识不强:只有30%的人在遭遇侵权时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其他人多将问题置之不理,甚至以暴力方式解决。
(3)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不足:50%的受访者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主动责任不强,甚至对于律师的暴力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
3.形成公民法律意识不足的原因在调查中,受访者提到了一些形成公民法律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1)普及教育不到位: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普及法律知识的渠道不足,学校、社区等地方普及教育缺失。
(2)法律意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表示,在媒体中很少看到法律宣传,相关知识的普及不够广泛。
(3)法治环境不完善:有人认为法律执行不公正,相信通过法律维权没有实际效果。
四、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建议为了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1.加强法律教育普及: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法律课程,教育公民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普法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我们组织了一支普法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在我国某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普法宣传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居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知识普及情况以及普法活动的实际效果,为今后开展普法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共计1000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居民法治观念现状(1)大部分居民认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对法治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2)少数居民对法治的认识不足,认为法律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对法律存在抵触情绪。
(3)部分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认为法律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
2. 法律知识普及情况(1)居民对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有一定了解,但具体内容掌握不全面。
(2)居民对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了解程度较高。
(3)部分居民对法律程序、诉讼途径等法律知识了解较少。
3. 普法活动效果(1)普法宣传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法治意识,增强了居民的维权意识。
(2)普法活动有助于解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了居民的法律素养。
(3)普法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法治建设。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1)普法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
(2)普法宣传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居民参与。
(3)普法宣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准确评估普法活动的实际效果。
2. 建议(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2)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结合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建立健全普法宣传效果评价体系,对普法活动进行科学评估,不断优化普法工作。
五、结论通过本次普法社会实践调查,我们认识到普法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普及法律程度调查报告
农村普及法律程度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范围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农村地区普及法律程度的现状,并通过对农民对法律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提高农村法律普及水平的措施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范围省农村地区的5个乡镇,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农民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法律普及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和普及水平。
三、调查结果1.个人信息通过对回收问卷中个人信息的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5%,中专/高中学历占比3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5%;(2)年龄分布:18-30岁占比20%,31-45岁占比50%,46岁及以上占比30%。
2.法律意识问卷中的关于法律意识的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觉得法律在生活中重要:肯定比例70%,不确定比例15%,否定比例15%;(2)是否有法律意识:有比例50%,不确定比例20%,没有比例30%;(3)是否知道维权途径:知道比例60%,不确定比例25%,不知道比例15%。
3.法律知识问卷中的法律知识问题主要涉及家庭法、劳动法、财产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家庭法相关问题回答正确比例:40%;(2)劳动法相关问题回答正确比例:35%;(3)财产法相关问题回答正确比例:45%。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农村地区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只有少部分人受过高等教育;2.年龄较大的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3.认为法律在生活中重要的比例还较高,但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4.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涉及家庭法和劳动法的问题回答正确比例较低。
五、建议措施针对以上发现,提出以下改进农村地区法律普及水平的建议:1.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认知水平;2.制定并推行农村地区法律教育课程,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3.增加法律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提高维权途径的知晓率;4.针对中老年农民,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5.联合农村媒体、农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力量,共同推进法律普及工作。
公民学法调研报告
公民学法调研报告公民学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公民,了解和遵守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进步的基石。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民学法的现状,探讨公民学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方便获得广泛的意见和观点。
我们在不同的社区、学校和单位发放了调研问卷,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了补充调查。
共有500份有效问卷,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受访者。
三、调研结果1. 公民学法意识普遍存在,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认识到公民学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责任。
然而,大部分受访者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
只有4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有关法律案例的问题,表明法律教育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 公民学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得到广泛认可。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公民学法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还能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识别违法行为的能力。
此外,公民学法还被认为是增强公民责任感和社会道德的重要途径。
3. 社区和学校在公民学法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和学校是公民学法教育的重要场所。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社区和学校提供更多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建议加强与法律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帮助公民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调研总结及建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公民学法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但公民学法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公民学法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公民学法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常态化的法律教育活动,并加强与法律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法律课程,方便公民随时随地学习。
2.提高公民学法的实效性。
在教育公民学法过程中,应注重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公民学会将法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民法典在居民中的普及程度调研报告
民法典在居民中的普及程度调研报告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民法典在居民中的普及程度和认知水平,分析了目前认知水平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访者对民法典并不了解。
其中,有的受访者表示对民法典一无所知,还有的受访者仅略知一二。
这表明,在当前阶段,民法典的普及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促进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建设。
关键词:民法典;普及程度;认知水平一、调查目的首先在小区门口旁边发了一份普法传单,想让更多居民了解到我们此次普法宣传活动的情况。
在社区安保处开设法律咨询点,专门来接待许多来咨询问题的人,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法典知识。
宣传民法典,深入讲解法律条文的内涵,帮助很多法律知识欠缺的居民了解并适用法律。
在事件中切实了解到了发生在公众身边真实的和法律有关的事迹,让公众知道了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对居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将调研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
通过发放问卷并耐心指导其填写,以考察居民对于民法典有关基本法律知识及其知晓度。
[1]二、调查结果(一)居民对于《民法典》的基本认知情况据研究显示,将近30%的人拥有《民法典》基础知识。
他们知道一些《民法典》中的法律条文,比如民法典里一些和日常生活很息息相关的内容,还有一些和犯罪紧密相连的刑罚。
他们还十分尊法、守法、理解和能表达日常生活中某些基本法律信息。
经研究发现,仅有极少数具有法律保护经验,多数无法律诉讼的真实经历。
民法典让中国重新思考私法自治问题,强化公民自决并激发其个人与团体自决。
民法典中也有许多合作与联合治理规则,它们以平等为基本准则,营造出公正与有序的工作氛围,可以用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得最佳效果。
(二)居民对于《民法典》的了解情况调查期间,调查者问广大员工:你对民法典了解多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局限于了解民法典所具有的维护我国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功能。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普及活动开展情况
• 活动数量有限:农村地区法律普及活动相对较少,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
• 宣传方式单一:现有的农村法律普及活动宣传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 力和有效性。
• 针对性不强:部分农村法律普及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实际需 求和特点,内容缺乏针对性。
•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律 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丰富法律普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农村居民 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这将有助于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居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
01
02
03
服务机构不足
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机构相 对较少,无法满足广大农 村居民的法律需求。
人员配置短缺
现有的农村法律服务机构 中,专业法律人员配置不 足,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 齐。
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农村法律服务人员缺 乏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 实践经验,无法提供有效 的法律服务。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 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农村法律普及现状 • 农村法律普及存在的问题 • 提高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对法律知 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了解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现状,对于提 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04
提高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建议
增加农村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配置
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网络
01
在农村地区设立更多的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或咨询点,提供
一站式法律服务。
扩充农村法律服务队伍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04
提高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建议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01
02
03
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组织专业法律人士定期到 农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向农民普及基本的法律常 识。
制作法律宣传资料
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的法律宣传册和海报,张 贴在农村公共场所,方便 农民随时查阅。
利用媒体资源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 媒体资源,向农民传播法 律知识和案例,提高农民 的法律意识。
调查范围
01
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不同地 区的多个农村,以确保调查结果 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02
我们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地理 位置、人口规模等不同的农村作 为调查对象,以全面了解农村法 律普及的现状和问题。
02
农村法律普及现状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基础法律知识了解 不足,如对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 法律概念和规定缺乏了解。
05
结论
总结调查结果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低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 基础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如权
利义务、合同签订等。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农村居民在遇到纠纷时, 首选调解或私下解决,而非寻 求法律途径。
法律服务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法律服务人员不足, 导致居民难以获得及时、专业 的法律援助。
法制宣传教育不足
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相对滞后,缺乏持续性和深度
信息传播渠道
总结词
信息传播渠道是影响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渠道的有限性可能导致法律信息无法有效传递给农民。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在农 村的覆盖率较低,而新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也远远不足。因此,需要拓展农村的信息传播 渠道,如通过乡村宣传栏、法律讲座、村民大会等方式,将法律信息传递给农民。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订阅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
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
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
如今,究竟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如何?我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我的家乡丹东20多名公务员、工人、农民、城镇居民、执法司法人员以及在读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内容为1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从调查的情况看,近60%的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执法情况总的较好,法律权威正在逐步形成,“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够实现。
40%的人对法律的现状表露出不满、担忧、无奈、失望。
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一)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实施。
(二)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公民对法律赋予的权利欠缺理解,不善于依法维权。
(四)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法律的普及不够深入,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效果不很理想,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企业、基层单位、学校等还存在“死角”、“空白”。
(六)在立法(包括法规、规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利益倾向突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地方立法中群众参与还不够。
现针对调查问卷提到的三个问题一一具体解读。
第一:问题1“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目的:希望人们能遵守交通规则。
存在问题:有人闯红灯,竟然有人跟着一起闯红灯!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竟然疯跑过去,吓得汽车连踩油门,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
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
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警察要加强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调研报告法律普及
调研报告法律普及调研报告:法律普及一、引言法律普及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广大民众普遍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普及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法律普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期为提升法律普及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法律普及现状1. 法律普及渠道目前,法律普及工作主要通过官方渠道和非官方渠道两种方式进行。
官方渠道包括政府机关、法院等单位举办的宣传活动和法律讲座,社区、学校等单位的法律教育工作。
非官方渠道则包括网络媒体、社会团体和维权组织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法律宣传和服务。
2. 法律普及工作的成效当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法律普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法律渠道了解自身的权益、义务和法律保护措施,法律意识的增强也使得公民的法律行为更加规范。
三、存在的问题1. 法律知识晦涩难懂许多法律条文和法律文件的内容晦涩难懂,对普通民众来说难以理解。
这使得他们很难对自己的权益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维护。
2. 法律普及内容不够实用在一些法律宣传活动中,普及的内容往往过于泛泛而谈,缺乏实用性。
公众对于如何处理各类法律问题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操作方法。
3. 法律普及渠道的不均衡性法律普及渠道的不均衡性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法律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样,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普及工作较为薄弱。
四、提升法律普及水平的途径1. 简化法律文本,提高可读性应当通过加强法律文字的普及性优化法律文本的撰写方式,使其更加简明易懂,增加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适应。
2. 加强实用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法律普及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实用性,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解答,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3. 完善法律普及渠道要提升法律普及工作的全民性和覆盖面,政府可以加强对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层面的法律普及指导和组织。
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和维权组织参与法律普及活动,使得法律普及工作更加平衡和全面。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过程•调查结果和分析目录•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调查背景和目的1背景介绍23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法治水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法律普及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法律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评估农村法律普及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发现农村法律普及工作的不足之处。
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法治建设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等不同地区的10个代表性村庄。
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
调查范围02调查方法和过程03开展访谈在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开展访谈,深入了解当地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和法律普及的实际情况。
调查方式01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农民群体设计调查问卷,涵盖与农村法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农业法规等。
02收集并整理数据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将有效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
开始时间XXXX年XX月XX日结束时间XXXX年XX月XX日调查时间以农村地区的农民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拥有土地的农民、农业合作社成员、村干部等。
农民群体以全国范围内的欠发达地区和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为重点调查范围,同时兼顾不同地理、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调查对象03调查结果和分析03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较大,但受限于文化水平和信息获取渠道,难以获取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01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缺乏正确的理解。
02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渠道有限,缺乏系统的法律教育和学习资源。
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居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较弱,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法律问卷调查报告
法律问卷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问卷分析报告关于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组长:虎珊珊数据统计:丁哲马静制作:马复兴排版:马小军出题及发放问卷:小组其余人员预科二班/第三小组关于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概述1. 调查时间:20XX年5月2. 调查地点:甘肃政法学院3. 调查对象:甘肃政法学院在校学生4.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并以当场收回的形式5. 调查目的:本次问卷调查是法学概论课程期中考核的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我校学生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状况,同时作为对我校学生法律知识方面的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有助于我们对我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状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并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以加强我们对法律知识观念的重视程度。
二、调查过程1. 问卷详情:问卷设题主要从构成法律知识的两个基本方面,即基本知识和法律概念入手。
共选择题目30道,其中基本知识类的题目十七道,法律概念类的题目十二道。
2. 调查阶段:经过排版打印后的问卷由小组成员在校园内随机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50份问卷且全部收回。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受调查人群分布: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文科学生(31名)明显多于理科学生(19名)。
2、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调查人群分类统计数据问卷题目分类统计数据(此次调查统计是抽样调查,着重关注文理科的差别对于学生法律知识观念的影响,忽略了专业差别对学生法律知识观念的影响。
所以定量的数据不够精确。
)由表一统计结果来看,此次问卷调查中文科学生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要高于理科学生。
说明文科学生对问卷各项题目的认知程度整体上比理科学生更加精确。
由表二统计结果来看,文理科中均有近70%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而文理科学生的主要差别在于法律概念类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同。
四、报告结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文科学生因接受过系统的具有法律相关内容的课程,且由于文科学生接受的教育主要在人文社科方面,其较于理科学生具有更好的人文素养,所以普遍情况下文科学生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要比理科学生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
所选题目:
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A)
A、宪法B、刑法C、民法
本题用来考察最基本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可以的。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法和母法。它是最高层次的法律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应该说,这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接触法律应该了解。刑法和民法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它们是规范基本社会生活的法律,仅次于宪法。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其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为严格。本题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毕竟这个是基本常识,虽然有些答错的情况,可能是年龄小的原因,并未对此有很好的认识,应该说本题的情况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在此方面我国民众的法律常识掌握是可以过关的。
调查的内容
(1)成年人和青少年答对题目数
(2)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
(3)宪法、刑法以及民法的答题正确百分比
(4)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
调查表的分析
(1)调查性别
性别
人数
男
52人(52%)
女
48人(48%)
(2)调查类别
类别
人数
成年人
50人(50%)
青少年
50人(50%)
(3)成年人和青少年答对题目数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社会调查报告表
学习中心名称:
时间:
姓名
性别
学号
批次
层次
专业
职业
工作单位
社会调查报告名称
关于“公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范围
西安市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简述
1、确立调查主题为:公民法律普及程度调查
2、大致规划安排好调查实施
3、整理出调查问卷(附件)
4、利用休息时间,将问卷打印出来,并随机对邻居、行人共30名成年人发放问卷,并及时收回
青少年与成年人答题对比:
分析结果
这次调查的结果应该比较令人满意。一些基本法律常识的相对较高的准确性表明,掌握我国人民的法律常识是普遍可行的。人们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以更好的态度对待法律,了解法律,适用法律。
提出自己的看法
1、建立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与各大院校建立技术扶助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愿,开展一些各个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在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去援助法律知识匮乏的人群,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改变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5)宪法、刑法以及民法的答题正确百分比
如果对国家有过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对其的处罚会轻一些(A)
A不正确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确C不知道
本课题是对一项基本法律原则的考察。我们的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国刑法规定,凡是犯罪的人,适用的法律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这是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是正确和成功的,但是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偏见。法律的本质决定了法律应该是公正的,法律的公正体现在法律的公正性上。只有公正的法律才是好的法律,否则就是坏的法律,人们有权改变他,推翻他。
2、加大法律宣传度,让法律知识深入到城乡的各个方面,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从而改变部分人群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让公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评语(此栏由批改教师填写)
等级:教师签字:
填表说明:所有学员必须认真填写此表,认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报告的内容、范围必须与自己的专业相一致。调查报告的字数在1500字以上。此表填写后与调查报告一起按时提交到所属学习中心。
5、2月22日,本地中学开学后,打印问卷,随机对3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收回
6.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在网络上随机抽选40名网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
7.整理收回的问卷,汇总、分析数据,提出建议,做出总结
8.整理调查结果,撰写此次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结果
调查的目的
为了能够明确当前公民法律普及的程度。
尽管这个问题的大多数答案都是正确的,但仍有许多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并认为可以减轻对贡献者的惩罚。应该说,这些人的回答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在我国,人们非常重视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温暖。对于那些做出贡献的人,许多人都有同情心,觉得他们可以放手。这些思想是人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的放纵是对法律的反抗,是对法律尊严的挑衅,也是对他人的极大不公。同时,我国执法的现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许多案件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或多或少地受到审判上的关注,这是司法实践的一个例子。我们不能说这些是错误的,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是错误的。总之,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个人,否则法律就不是法律。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导致了答案的非集中化。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规定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于这一认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当然,这些也与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关。
调查的方法
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
调查的时间
2月1日——3月1日
样本的情况
本文利用休息时间将相关问卷打印出来之后,随机的针对邻居以及行人等共计30名成年人进行发放问卷,与此同时完成相关问卷的收回;在本地中学开学之后,依托于问卷,针对随机的3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的收回;依托于QQ微信等相关聊天软件在互联网上随即选中40名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整理相关问卷,汇总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