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涉及获取和分析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结合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探测,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解释来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科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具备遥感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基础课程1.遥感原理与技术:介绍遥感的发展历史、遥感基础知识、遥感技术,培养学生对遥感原理与技术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数字遥感图像处理:学习数字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图像增强、分类、变换等技术,熟悉常用遥感软件的操作。

3.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遥感数据的不同类型和获取方式,讲解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遥感信息系统:学习遥感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1.遥感图像解译:学习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物解译的能力,包括地貌解译、土地利用解译等。

2.遥感传感器技术:介绍卫星遥感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学习传感器参数的获取和遥感数据的获取原理。

3.遥感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地面调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遥感与环境遥感:介绍遥感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学习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

5.空间数据挖掘与遥感:学习空间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遥感数据实现空间数据挖掘,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能力。

三、选修课程1.卫星遥感导航定位技术:介绍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定位方法和精度评定,研究卫星导航在遥感中的应用。

2.植被遥感与生态环境:研究植被遥感理论和方法,探究植被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能力。

3.空间大数据分析:学习空间大数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结合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大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4.遥感与地球科学:学习遥感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哈工大遥感专业培养方案

哈工大遥感专业培养方案

哈工大遥感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解析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并不神秘,从字面上说就是从远处感觉事物。

广义地讲,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地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信息,从而了解这个对象的性质。

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并以电磁传播与接收技术,以收取目标的讯息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简单理解,就像是在飞机或人造卫星上,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进行市容规划的时候,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情况,如果采用地面测量,工程量将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使用遥感技术,通过空中拍摄取得规划区域的图像信息后,只需要分析这些图片就能够得到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绿色的是植被,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建筑物,深色的是河流……一目了然,快捷准确。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从空中来观察地球,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机,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航空照相机。

航空摄影的技术在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种照片的识别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卫星的出现,遥感技术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现在,遥感技术也日新月异,成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技术。

遥感学什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全称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工学中的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主要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计算机科学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类。

各院校根据培养特色不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

如北京建筑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摄影测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应用、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城市遥感。

该校遥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的遥感专业人才。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遥感与摄影测量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获取影像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进行分析、测量、处理和解译,以获得目标物体和环境的几何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测绘、城市、农业、水利、交通、军事、地质、环境、海洋等领域从事遥感与摄影测量生产设计,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应用、规划、管理以及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稳定的专业意识,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科学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团队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空间信息获取、分析、应用能力,具备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遥感应用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意识和效益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系统学习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沟通技巧、学习能力和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具备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利用遥感专业知识对相关应用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处理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3.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具备较强的数理建模基础。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遥感科学与技术为2011年教育部正式新增测绘类本科专业,我校2012年增设该专业。

测绘学科是我校传统学科,2003年获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建立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我校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650平方米,有GPS、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主要设备总价值约为840万元。

测绘系现有专任教学及实验人员38人,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17人,博士生导师8人。

本专业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注重与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等学科交叉融合,在微波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地质等领域优势突出,特色显著。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国防建设、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灾害控制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遥感技术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遥感数据处理、目标参数反演与特征提取、遥感信息分析、遥感信息管理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遥感技术专业优秀人才。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国防建设、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灾害控制等领域的遥感科技工作。

三、培养要求知识方面: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具有扎实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

包括:遥感数据处理、目标参数反演与特征提取、遥感信息分析、遥感信息管理、遥感信息的集成与应用等相关理论与技术。

3.深入了解测绘法及相关法规,熟悉遥感专业的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9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二、培养目标及特色培养目标:面向首都及国家城乡建设的需要,培养具备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航空、航天和地面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应用及遥感影像处理开发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和学习,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够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2)具有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国际化视野和沟通能力,能解决复杂遥感工程问题并在工程中担任重要角色。

(3)具有终身学习和跟随遥感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能力,掌握现代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竞争潜力。

(4)具备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工程师能力,胜任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测绘、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及城市应急等领域等方面的生产、管理、开发、研究与教育工作。

成为遥感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首都建设和学校土木建筑类学科和学院测绘学科背景优势,注重扎实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体系课程的贯穿和建设。

着力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第一,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原创能力”,强调“编程能力”。

第二,确保学生具有摄影测量遥感的生产实践能力。

此外,结合学院的研究特色方向,在地面激光扫描文化遗产保护、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课程突出优势和特色。

三、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1.主干基础课程测绘地理信息概论、数字地形测量学、C语言与数据结构、自然地理学、地图学2.主干专业课程遥感原理、航空航天数据获取、摄影测量基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城市遥感(双语)、数字摄影测量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摄影测量基础实习、航空数据获取实习、遥感原理实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实习、自然地理地貌及遥感图像解译实习、(近景与激光雷达、移动测量、微波遥感)新技术综合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空间信息综合实习、毕业设计。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遥感科学与技术(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081202二、学科门类:工学三、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7年学位:工学学士四、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能够从事测绘、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面向测绘及城市建设需求,依托学校建筑类学科优势,强调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测绘、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多元化培养。

五、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1.掌握遥感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独立钻研科学知识、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2.具备测绘行业基本技能,具有航空航天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现代摄影测量等数据获取、处理与基础测绘数据生产的能力,能够从事测绘项目设计与管理的实践工作;3.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具有专题信息提取、遥感建模与信息反演的初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遥感软件的能力;4. 了解行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测绘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5. 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6. 具有初步的遥感专业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六、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干课程1.主干基础课程(6门)(1)测绘学概论(2)数字地形测量学(3)地图学(4)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5)摄影测量基础(6)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主干专业课程(9门)(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2)航空航天数据获取(3)数字摄影测量(4)近景摄影测量(5)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激光雷达测量技术(7)微波遥感(8)城市遥感(9)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实验(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可视化语言(IDL)程序设计2.主要实践环节(1)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2)地图学实习(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4)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习(6)数字摄影测量实习(7)近景摄影测量实习(8)遥感图像解译实习(9)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10)微波遥感实习(11)摄影测量基础实习(1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习(13)可视化语言(IDL)程序设计实习(14)综合实习(15)毕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2学分,且每学期最低修读17学分。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版)_图文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版)_图文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成立于1956年,它源自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清华大学、华南工学院及青岛工学院的相关专业,调整而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航测与制图系。

系内设有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两个专业。

1957年8月制图专业另行组建制图学系。

原航测与制图系改为航空摄影测量系,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院士任系主任,直至“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解散。

1973年学校重建。

1984年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更名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以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的研究领域。

1 985年,航空摄影测量系更名为航测与遥感系。

1995年成立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1996年4月与计算机系合并组建信息工程学院。

新武汉大学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2001年1月在原信息工程学院的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系,成立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空间信息工程系、摄影测量与遥感系和实验中心。

空间信息工程系下设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摄影测量与遥感系下设摄影测量教研室、遥感教研室。

实验中心下设摄影测量实验室、遥感实验室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方向包括:遥感信息工程、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

设置的其他本、专科专业: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成人教育本科、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成人教育专科。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 080902专业名称: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培养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

遥感培养计划

遥感培养计划

3 64 50 14
4☆
geodesy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2 48 36 12
3☆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

The principle and 3 60 50 10
4☆
method of digital
mapping
GPS原理与应用
The principle and 3 50 40 10
3☆
5 2.77
院定 选修 课学 分
1 24
7 3.88
实践 环节 学分
2
32
5
7
17
36
20. 00
创新 活动 学分
4 2.22

分 合
22 26.5 22.5 26 19.5 18.5 24 17 180
100

九、各教学环节安排及时间分配
理论教学:104周,其中:第一学期15周,第二学期18周, 第三学期16周,第四学期15周,第五学期16周,第六学期13 周,第七学期11周。
实践教学:1、地球科学概论实习,2周,在第三学期进行。 2、数字测图实习,3周,在第四学期进行,学习测绘仪器的 使用和基本测量方法。 3、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3周,在第六学期进行。 4、遥感图像解译实习,2周,在第六学期进行,典型地物解 译与野外验证、地物波谱测试与分析。 5、软件工程课程设计,2周,在第七学期进行,每人设计一 个小型的软件系统。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安排29 周,详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五、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相近专业: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大地测量与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2009 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理论基础,能在铁路、公路、土木工程、国土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也可在相关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为高一级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研究提供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

二、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及相邻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义务。

三、学制及授予学位名称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本专业特色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能在铁路、公路、地质、城市发展与规划、国土资源、环境、土地利用等领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

紧密结合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勘测、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土地利用与变化等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并顾及21世纪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培养有较宽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适应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遥感

遥感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遥感

专业选修课
遥感应用类基础课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测量平差,作为遥
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延伸 专业能力训练类课程:遥感解译与制图、遥感科学专业 文献阅读、科技写作 行业应用类课程:地质遥感、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选修课
开设空间分析、软件过程与管理、空间数据结构、统计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综合运用遥感、信息技术从事遥感相关领域科学研 究和工程开发能力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具备理工科的数理基础、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遥感专 业知识以及相关地学知识;掌握基于遥感影像的空间信 息采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体系与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式识别、数字信号分析、影像库技术等课程。
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结构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相 关关键技术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的延伸。 数字信号分析、统计模式识别、影像库技术课程是指导 学生对遥感信息工程实施中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学习。 软件过程与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软件类产品开发的过程 管理方法,为从事遥感软件开发与管理打下基础。
掌握遥感常用专业设备与软件的使用以及开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课程群,加 上通识教育课程
计算机知识的课程设计、专业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与毕 业设计(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主干课
第一层次是针对空间信息科学中的共性基础性问题,包括
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A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具备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教学、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相关一级学科下的空间定位、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遥感影像获取、信息处理、解译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及从影像上提取空间属性信息的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测量学、误差理论、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3. 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初步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的设计、作业、生产、研究、开发与组织管理和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分析、解译、运用能力。

4.了解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 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

2、主要课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图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航空与航天摄影、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 修业年限: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2.5学分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毕业生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石油、矿山、煤炭、国防、军工、城建、环保、文物保护等行业和部门从事与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力,能在测绘、交通、国土、资源、环境、人口、旅游、国防、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部门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可在相关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研究提供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和报告的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资源环境、建筑、地质、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与测绘遥感有关的工程知识,主要有工程制图、信息处理、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系统理论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知识:掌握管理学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初步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工程管理素质。

专业知识: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应用与服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交际。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测绘遥感工程技术及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够开展创新实验和创新科技开发与研究。

(3)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品质高尚、人格完善,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能够和社会融洽相处,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等。

专业素质: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利用新技术解决工程问题。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良好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具备承担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科技开发、经营管理工作的能力,据此培养目标制定以下培养标准: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技术知识并具备相关技能1.1具备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技术行业所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及人文社会知识1.1.1工程科学及自然科学基础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铁道概论、普通地质学等。

1.1.2测绘遥感科学基础专业知识包括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遥感学、摄影测量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投影与地形制图等。

1.1.3遥感科学领域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字摄影测量、雷达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影像地学解译等,熟悉相关专业的国家规范和标准。

1.1.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

1.1.5资料收集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方法和能力。

1.2 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解决遥感科学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1.2.1工程实践基础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应用、数字地形制图、测绘程序编制、地理信息工程、遥感应用等基础及相关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基本功。

1.2.2专业理论和实践包括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地学解译、环境遥感、雷达遥感的数据处理与影像解译能力,常见地质遥感图像、灾害遥感图像的软件操作能力,计算机图形设计能力等。

1.3熟悉工程项目的管理,具备基本的设计开发能力1.3.1项目规程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1.3.2项目管理掌握常见的遥感影像处理、地学解译、灾害遥感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常见问题的处理。

1.3.3设计开发熟悉根据遥感专业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处理要求和设计步骤,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处理办法。

掌握不同遥感平台影像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1.4熟悉灾害遥感、环境遥感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1.4.1工作流程了解铁路、公路等行业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基本业务流程、基本工作纪律、基本工作内容。

1.4.2工作性质熟悉工程建设行业、科学研究领域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工作性质,能够较快适应行业的相关工作。

1.4.3行业背景熟悉工程建设行业、科学研究领域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工作背景,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工作模式,了解有关测绘遥感工程运营、管理方面的关系。

1.5了解遥感科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及相关标准1.5.1前沿知识及时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技术前沿及关键技术。

1.5.2国家标准了解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其它相关工程标准。

2、具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2.1 工程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2.1.1问题认识与系统表述根据已知信息抽象出问题的表述形式;根据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2.1.2分析问题能力具备对遥感科学技术出现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

2.1.3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力提出优化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和设施维护方案。

2.2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行业方面的实验技能。

2.2.1 查阅资料及文献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利用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工具,获取与工程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分类,归纳和总结。

2.2.2 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预测)。

2.2.3 实验结果分析与验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将实验结果预测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数据的统计有效性、局限性,进行误差分析,形成结,评估知识发现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2.3 具备创新意识2.3.1建立模型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创建模型;初步模拟并完善模型。

2.3.2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确定工程问题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指标,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应用事件和序列的概率统计模型,分析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遥感平台的变化需求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并制订实施计划。

3、掌握遥感科学技术领域的项目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3.1 工程管理3.1.1培养相关法律意识具有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方面的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具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的能力。

3.1.2 培养工程动态管理意识具备应对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变化的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

3.2处理工程问题能力3.2.1应对危机具备参与地质灾害应急遥感、环境遥感、灾害评估与制图等领域的工程项目及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

3.2.2突发事件处理具备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具备提出项目改进建议及工程过程改进建议的能力。

4、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4.1 技术语言使用4.1.1技术图纸通过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国内外工程训练等环节,熟悉各类工程图纸的制图标准、规格、内容及图示,具备根据工程图指导工程施工的能力。

能利用图、表予以表达设计、调研、测试和管理中的资料和成果。

4.1.2实用写作通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英语写作、国外工程训练等,训练使用写作能力,要求熟悉应用文、工程文件写作格式与规范,具有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工程文件编写能力。

4.1.3口头表达通过毕业设计、实习答辩、演讲比赛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清晰阐述思想和观点,能清晰介绍设计方案。

4.1.4专业外语通过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环节和英语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英语资料,能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

4.2工程文件编撰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遥感工程设计、方案规划与建设、毕业设计、工程实训等,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了解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写方法,具备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初步能力。

4.2.2 项目任务书熟悉项目任务书基本内容与格式,能根据拟定项目,编写项目任务书。

4.2.3技术报告了解技术报告的编写内容与规格,初步掌握技术报告编写方法。

了解项目验收报告的编写内容与规格,初步掌握验收报告编写方法。

4.2.4验收报告了解项目合同的内容、规格及编写规则,初步掌握项目合同编制方法。

4.3 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大学生心理学、思想道德与修养、交流与沟通技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4.3.1 自省、自查、自控能恰当描述个人的能力、兴趣、特长和不足,保持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在职业生涯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经常自省,项目执行中能客观自查,面对问题能良好自控。

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能与同事和项目关系人良好交流,善于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4.3.3 沟通技巧熟悉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并能有效利用沟通技巧与相关各方关系人沟通和交流。

4.4 环境适应能力通过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与实务、所有工程实践环节等,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

4.4.1人际关系协调了解各类人群的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训练气度与胸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4.4.2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环境,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能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快速转变角色,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责任5.1职业道德通过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列学术报告会、测绘学科发展及应用知识讲座等,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5.1.1 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熟悉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程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5.1.2 环境法规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工程项目环境评价的内容和规则。

5.1.3 职业行为标准了解职业行为准则的基本内容,并能自觉执行职业行为准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地承认合作者的工作;具有质量意识、环保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5.2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善于学习先进技术与新知识,积极进取,主动承担工作,勇于承担责任。

5.2.2 批判性思维能用批判性思维审查设计和施工方案,发现问题;批判地吸收其他解决方案的优点,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5.2.3 创造性思维具有概念和抽象化能力,具有综合和通用化能力;能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