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产业内部的竞争与垄断问题,探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完全竞争模型,到不完全竞争模型,再到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

完全竞争模型假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信息完全透明,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接受者,市场绩效是最优的。

不完全竞争模型则认为,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存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不同形式。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制定者,市场绩效可能不是最优的。

垄断竞争模型假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卖家,产品差异化,信息不完全透明,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制定者,市场绩效可能不是最优的。

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则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创新、政府政策、消费者偏好等。

在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绩效。

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等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则通过选择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提高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对于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产业组织理论,才能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绩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挑战产业组织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框架,更是指导实际经济活动的工具。

在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和消费者行为中,产业组织理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来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例如,对于垄断行业,政府可能会采取反垄断措施,以促进市场竞争。

产业组织理论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产业组织理论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产业组织理论名词解释(知识要点)1.集中度比率:集中度比率是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 (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CR n =∑∑==all i i n i iX X 11 CR n 表示某行业中前n 家最大的企业的有关数值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

2.赫芬达尔指数(H 指数)实质上就是该行业内所有的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 ⎝⎛=N i T X i 12 其中,N 表示企业数目,X i 表示企业的有关数值(销售值、增加值等),T 表示市场总规模。

T X i 则是某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

3.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可替代的不完全性。

具体的地说,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可以区分的特点。

4.最小有效规模(MES )最小生产与销售平均成本5.伯川德悖论即使市场只有两个企业,价格也会下降到边际成本水平,没有企业会存在利润,这与传统思维及实证有矛盾。

6.卡特尔所谓卡特尔是指那些限制产量、控制市场、增加行业利润而联合在一起的独立企业联盟。

卡特尔的目的就是追求产假卡特尔的企业利润最大化。

7.价格歧视即某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索要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消费者的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其成本不同时索价相同。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即厂商以买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向买者销售每一单位的商品,因此获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1)单位价格依赖于购买数量(而非顾客的身份),如水、电、电话服务等公用事业部门的定价问题;(2)有一些情况下,销售者对购买者偏好的多样性有所了解,但是不能观察到每一位特定顾客的特性。

此时,厂商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包括价格和各种条款的销售合同,通过让购买者自我选择来进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生产者可能观察到某些与消费者的偏好相关的信号(如年龄、职业、所在地等),并利用这些信号把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的群体,进行价格歧视,因此也被叫做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ation )。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经济学12、SCP分析框架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1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业经济学34、马歇尔冲突、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高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少数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形成垄断势力。

产品差异化则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企业的竞争策略。

进入退出壁垒决定了新企业进入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企业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量决策、广告投入、研发投入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通过优化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

市场绩效是衡量市场运行效果的指标,如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

良好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市场绩效。

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

同时,产业内部也会不断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等。

例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会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技术进步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分析研究不同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详细展示了各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计算出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依赖程度。

产业组织四种重要理论

产业组织四种重要理论

1、5月18之前完成产业组织理论两个模型的研究2、国际经济学论文的研究3、matlab数学模型的(主成分分析、matlab的使用)4、国际经济学在5月25日的提问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

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

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

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

(四)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1、芝加哥学派。20世纪60年代崛起 代表人物 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波斯纳 1968年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芝
加哥学派的形成 认为:不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
而是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决定市场结构。 主张: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
完全垄断 一个 很困难 完全差异化 完全依赖 利润
有 很高 很差 差
(二)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是指扩酬大递企增业的生水产平规和模程影,进度响规入入。市模壁的市场报垒新场结是企内构指业原的准面有主退备临企要出内进的业因壁的入客的素垒经或观阻是营正困挡指活在难。或企动进和破业行产停为。止,在包某括产转业产
经济性评价 5、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三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1、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论述了一些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的问题。 2、马歇尔(鼻祖)在《经济学原理》(起源)中, ①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即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
形态; ②提出了“内部经济”、“外部经济”、“收益递
增”、“收益递减”等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研究内容 ③提出了“马歇尔困境”这一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 题。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
1、1932 贝利和米恩斯在《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 产》中,通过实证分析提出股份制发展更容易使资金 集中到大企业手中。
2、1933 张伯伦和罗宾逊(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 基人)在《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提出垄断竞争理论
四种市场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市场类型
企业数量
市场结构 进入条件
产品类型
价格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期末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期末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产业经济学】研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或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合的进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进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在国民经济中先行进展,以引导其他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进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靠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产业,国民经济中各个不同的产业部门。

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包括各个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二、产业的内涵答:1、社会公共产物,随社会公共的产生而产生、进展而进展;2、社会生产力进展的必定结果;3、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4、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5、产业细分,含义具有多层次性;6、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性质的部门都能够列入产业范畴,不仅是生产领域,也包括流通、服务领域,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部门。

三、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答: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三类: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把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把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把从第一、二次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它的局限在于:(1) 有点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2) 第三产业的内容过于复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它们的特点和进展规律来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中,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研究市场经济结构和企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方式、市场结构以及市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市场结构、垄断行为、竞争政策等方面,通过对市场中企业的行为模式和市场结构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的规律性和竞争策略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

例如,产业组织理论假设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更集中的市场结构可能导致垄断行为和价格歧视,而竞争激烈的市场可能带来价格竞争和产品创新。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还假设企业在决定市场行为时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企业会根据市场条件和竞争对手的水平来选择最优的战略。

另外,该理论认为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市场绩效可以通过适当的市场规则和政策来优化。

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1.市场结构分析–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

市场结构的不同特征会影响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也各不相同。

2.企业行为分析–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的定价策略、生产规模、产品创新等方面。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会根据市场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反应选择最优的市场策略,企业行为也受到市场结构和监管政策的影响。

3.市场绩效分析–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对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绩效来评价不同市场结构和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提出优化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产业组织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导作用,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组织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对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提出了新挑战,产业组织理论需要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探讨数字经济对市场竞争和创新的影响。

第一章 产业组织 导论笔记

第一章 产业组织 导论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二.理论溯源三.研究方法四.两个问题(一)研究对象一.产业概念1.概念产业是生产经营劝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者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产业源于企业,产业分析必然涉及企业的行为分析产业分析构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桥梁1.1特点:1.产业的本质是企业,从企业的经济层面理解产业(政府无法自己建设产业,只能通过政策影响企业,是企业的选择)2.结合:产业是一种企业(>=1)研究结构问题:企业和企业的关系(价格产量广告策略并购策略)【产业组织】产业和产业关系【产业结构】3.共同特征: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艺(成品转化过程)+相同的客户(竞争性客户群体-需求价格弹性来说明,一个价格变化,另一个需求变化)1.2延伸:产业对国家经济重要:微观经济下【研究个体价格问题】-企业是核心宏观经济下:【研究国民收入】(1)经济增长(GDP衡量-产业增加值衡量,农林牧渔+采掘制造燃气水 +金融批发等)企业影响产业,影响宏观经济(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产业成为中间联系(中观经济)1.3产业关注企业集合,对企业集合的两个理解(1)企业集合内部A企业 VS B企业的垄断竞争关系(市场结构)、行为关联(创新并购,价格营销)、经济绩效(福利分析),最终决定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IO 产业组织】(2)企业集合之间:A产业VS B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化趋势、空间布局产业关联与波及机制(关联链条长度,前段时间房地产业想作为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42产业-涉及家装金融汽车),最终落到政府产业结构政策【IS 产业结构】这两个问题构成产业经济学重点,包括组织、结构、最终政策引申概念界定市场范围关键变量(确定企业边界-划分产业)可替代性:需求交叉弹性……2.产业的演进产业是社会分工现象,产业演变随着分工演化推进人类历史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现在工业始于手工业)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现代服务业始于商业)2.1为什么有三次分工:(2)分工能带来效率提高(节约制造时间,促进机械发明)2.2两种趋向: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融合-产业跨界,是产业分化另一种体现)2.3新的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能源案例:第六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实现农产品功能拓展(比如草莓采摘)二.分类1.需要讨论“基准”是什么(1)三次产业分类法:一(农林牧渔)二(工业和建筑与)三产业【问题:每种产业经济特征是什么】(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3)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4)生产要素分类法(应用最密集的要素是什么-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该分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产业周期分类法(夕阳、朝阳产业)(6)产业战略分类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引领产业) (7)生产流程(生产链条先后次序-上游产业,下游产业)2.中国的产业分类法一共是23个,三大产业一般不作调整,在小类中进行调正 产业-大类-中类-小类 2.1进行对比 (1)纵向对比1994vs2002 服务业类别变多,更加细分,所以进行类推,如果进一步调整也会在服务行业,因为产业带聚集和分化在这个行业最为明显 (2)横向对比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基本是一致的,大类差异不大,但是在细微的分类上有小差异 2.2中国的行业增加值测算不同的产业可以进行分拆-产业结构问题3.国别差异3.1欧美经济学界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 “标准教科书中的竞争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原因:工业化已经完成 产业结构问题已经不重要,机器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特拉斯和某一产业中的单一企业积聚,产业内的问题更为重要实践领域的结果导致研究领域的变化快速推进,继而开始稳定当达到90%,职业,产业变化已经稳定,鉴于经济格局,产业经济学定义为产业组织(若干国家的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3.2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的产业经济学通常采用较宽的范畴, 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等内容。

02产业组织理论

02产业组织理论

完整的SCP分析框架 图2-3 完整的 分析框架
(三)形成期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 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 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 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 的规模结构。
(一)萌芽期
2、马歇尔冲突 、
• 时间:19C末20C初 • 代表人物:马歇尔(Marshall)夫妇 • 基本观点:将组织作为第四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 析,并揭示了“马歇尔冲突”。 • 历史地位:马歇尔称为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
(一)萌芽期
2、马歇尔冲突 、
——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 首次出版,书中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 构,从而马歇尔被看作是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 ——1890年,马歇尔在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 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这就是 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它是产业组织理论探讨 的核心问题。
(一)萌芽期
1、市场竞争机制 、
——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 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实现 帕累托最优状态。 Note: 帕累托最优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 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 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 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 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 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源自(三)形成期结构 行为
贝恩的SCP分析范式
绩效
结构
行为
谢勒的SCP分析范式
图2-2 SCP分析范式 分析范式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总结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总结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 产业组织的含义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 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 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 关系和利益关系。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1.亚当· 斯密 《国富论》(1776)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组织”理论, “马歇尔冲突”。 3.张伯伦《垄断竞争论理》(1933)和罗宾逊《不 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了“结构-绩效”分析的 框架。 4.梅森——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哈佛学派。贝恩 《产业组织》(1959):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 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个经济学分支的形成。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鲍莫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 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 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 只要保持市场进人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 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 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鲍莫尔认为在存在竞争或者潜在进入者的 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
2.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
1
主张维护企业间的 竞争活力,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 场需求和推动技术 进步。
2
制定严格的反垄断 政策,完善维护公 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法规包括禁止卡特 尔、禁止垄断行为、 限制横向企业间的 合并与兼并、取消 歧视性价格等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资料要点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资料要点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资料要点产业组织理论复习资料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1)第一次高潮,20实际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罗宾逊(2)第二次高潮,20实际70年代,结构—行为—绩效,梅森,贝恩,凯森,麦克尔,麦克汉姆,艾德曼 2、产业组织研究方法(1)由哈佛学派所倡导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2)价格理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基本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P5图(1)基本条件:消费者需求:生产供给:需求弹性技术替代品原材料增长率产品耐用性区位区位季节性规模经济购买方式范围经济(2)结构买者和卖者数量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政府管制厂商规模(3)行为定价广告研究与开发产品选择合谋兼并内部组织投资(4)绩效生产效率配置效率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利润平等 3、边际收益函数(1)总收益表示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边际收益表示每增加一商品数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加量。

即:(2)利用需求价格弹性,表示4、消费者剩余P11图表示衡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后他的福利(利益)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消费估价不同,所以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金额也会不同。

单个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dyy dTR MR )(=]11[edp MR -=5、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P17图表示(1)规模经济:指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趋势曲线段。

(2)规模不经济:指随着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增加,在平均成本曲线中表现为曲线的上升趋势曲线段。

6、范围经济当单个企业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总成本时,即存在范围经济。

7、生产者剩余:是所有生产单位边际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

8、总剩余:就是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即总剩余=消费者剩余(CS )+消费者剩余(PS )。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业内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企业为何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和战略行动,以及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果。

它被广泛运用于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和公共政策等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和市场效果理论。

一、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市场规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等特征。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研究市场结构,探讨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影响。

其中,常见的市场结构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1. 竞争市场: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企业之间没有垄断权力,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价格和产出水平往往较为接近,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2.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少数几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或者合谋行为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

3.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存在一家企业,该企业对市场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市场下,企业通常会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二、企业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选择和竞争策略。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何企业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如何制定定价策略以及如何进行非价格竞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行为理论:1.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采取较低的价格水平以吸引消费者;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歧视等方式来获取更多利润。

2. 产能理论:产能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能决策。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会限制产能以保持较高的市场价格。

产业组织理论要点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要点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要点整理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产业绩效影响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企业竞争行为、市场结构和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些要点进行整理。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度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

通常用行业内最大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如 CR4(行业内前四家最大企业市场份额之和)和 CR8 等指标。

集中度高的市场往往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少数大企业可能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外观、品牌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差异。

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市场,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竞争,通过产品特色吸引消费者。

3、进入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障碍,如规模经济、资本需求、技术壁垒、品牌忠诚度等。

退出壁垒则是企业退出市场时面临的困难,如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等。

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会影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企业的数量。

二、企业行为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1、定价策略企业的定价策略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掠夺性定价、价格歧视等。

成本加成定价是根据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率来确定价格;掠夺性定价是指企业通过暂时降低价格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然后再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价格歧视则是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2、产品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包括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组合等。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企业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广告和促销策略广告和促销活动可以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4、并购策略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扩张、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目标。

三、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1、资源配置效率考察资源是否在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得到了合理配置,是否存在资源浪费或短缺的情况。

2、生产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产业经济学:就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等得新兴学科。

2、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经济活动得集合或系统。

3、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得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她产品得“不合比例增长”得作用,有效地带动其她产业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4、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她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5、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得产业或产业群。

5、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得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得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得方法。

二、简答1、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得关系,通常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另一方面,又包括具体产业之间得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产业?(产业内涵就是什么?)(1)产业就是社会分工得产物,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发展。

(2)产业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必然结果。

(3)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企业经济活动得集合。

(4)产业就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得中间经济学。

(5)产业有多层含义,不仅包含生产、还包括服务、流通领域。

(6)产业内涵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不断提升,外沿不断扩大。

3、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什么+评价)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得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得方法。

第一产业:广义得农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

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狩猎等;第二产业:广义得工业——对获取得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与再加工。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广义得服务业——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得非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运输、教育、通讯、国防等。

1、有些产业得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采掘业、矿业就是直接依赖于自然得;电力、供水归类于第三产业也可以)2、第三产业得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她们得特点及规律,难以为指导生产提供建议。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整理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整理

第一章导论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

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哈佛学派 2. 新产业经济学(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重点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谢林著作:《垄断竞争理论》、《经济集中和垄断问题》、《产业组织》、《产业市场结构和绩效》研究重点:产业集中、进入壁垒等与垄断相关的产业问题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理论框架:SCP分析范式 = S结构—C行为—P绩效⏹结构(structure):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内已有的买卖双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

⏹行为(conduct):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即厂商作出决策的行为和如何实施决策的行为。

⏹绩效(performance):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厂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需求价格弹性公式:边际收益函数:总收益函数:TR(y)=p(y)y边际收益函数:MR(y)=dTR(y)/dy边际收益: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后他的福利(利益)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

单个消费者剩余就是某一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将购买某种商品的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相加,就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总额。

计算公式: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1、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就是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状态2、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剩余的运用:a。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
亚当·斯密在19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论述了竞争机制
2、产业组织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于1890 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含义广 泛的产业组织的概念 企业内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大森林的故事”
第三章 第一节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 第一节
• 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图1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如何看待SCP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第一节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 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这三个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 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 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第三章 第一节
•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第三章 第一节
•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复杂关系:结构和行为二者都是由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决 定的;结构是会影响行为的,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结构; 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又决定着绩效;行为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促销活动就会影响需求;绩效通过反馈会影响技术水 平和结构,技术进步推动现有技术“升级换代”,利润率 通过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吸引力的大小,对市场结构产 生着动态影响。 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等的新兴学科。

2.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3.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4.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5.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5.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二、简答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通常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另一方面,又包括具体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产业(产业内涵是什么)(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发展。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间经济学。

(5)产业有多层含义,不仅包含生产、还包括服务、流通领域。

(6)产业内涵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不断提升,外沿不断扩大。

3.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什么+评价)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的方法。

?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

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狩猎等;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对获取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运输、教育、通讯、国防等。

1、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采掘业、矿业是直接依赖于自然的;电力、供水归类于第三产业也可以)2、第三产业的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他们的特点及规律,难以为指导生产提供建议。

4.评述生产要素分类法(是什么+评价)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划分为三大产业: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知识、资本所占比重比较低,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比重大。

(例如零售业、餐饮业、服装业)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知识所占比重低,资本所占比重高。

(例如铁路、运输、机械、石油化工)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比较大的产业。

(例如航天、计算机、生物)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发达国家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反映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产业升级趋势一般为劳动→资本→知识。

5.国家标准分类法的特点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特点:1)整体性、广泛性、权威性2)强制性和代表性。

3)有明确的目的性。

4)特殊性。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一、概念1.交易费用: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它包括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

2.代理成本: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企业完全的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异称为代理成本。

主要包括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

3.资产专用性: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有些投资是专用的,是专门为特定交易过程进行的投资,这些专用性投资无法挪作他用,或者挪作他用的成本非常高,也或者是挪作他用会导致资产的大幅度贬值。

二、简答1.按科斯的观点,新古典理论有什么缺点①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忽略了交易费用②忽略了企业内部结构、层级组织问题(新古典理论不能解释如果市场交易足够好,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③忽略了企业的边界问题④新古典理论指出企业规模由技术决定,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规模问题(很多公司的规模远远超过工程的要求)2.按科斯的观点,企业怎样产生,边界如何确定企业和市场执行相同职能,因而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无论是利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但是企业的组织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扩张,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管理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

3.简述交易成本理论——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按科斯观点,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都是存在成本的,但是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在内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比较优势。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交易成本成为决定市场与企业边界的核心尺度,当交易成本等于管理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

而交易成本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契约往往是不完备的。

4.交易费用包括什么内容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

5.如何避免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专用资产投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三个:一是存在一个协调交易各方利益冲突的外部协调机构,即“三边治理机制”。

(法院、仲裁机关)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替代现货市场。

把当事人组成一个企业,由企业内部决策机关来仲裁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

在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内,机会主义可以受到权威的监督。

三是通过建立长期契约以规避机会主义的产生,此即所谓的“双边治理机制”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概念1、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

2、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3、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价格水平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

4、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战略行为。

5、市场绩效:企业在一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运行产生的最终经济后果。

6、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行为的政策。

在竞争行业中:保护、鼓励竞争;避免垄断;维持竞争秩序。

在自然垄断性行业:制定政策限制企业进入。

7、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和市场活力的两难选择。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又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二、简答1、简述哈佛学派SCP框架的形成过程①贝恩提出了“结构---绩效”范式,即SP的二段范式。

②谢勒在贝恩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即SCP分析框架。

③经过20世纪30~50年代梅森、贝恩等人的努力,以哈佛大学为基地,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形成了以SCP分析框架为特征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

2、为什么说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市场行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任何企业不能通过实施各种策略改变价格或增加市场占有率来获利。

只有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才有动力、才能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价格行为、产品差异、广告宣传或企业间合作等企业行为来获利。

3、简述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政策主张①在SCP框架中,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市场绩效存在单向、简单、静态的因果关系,他们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绩效,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②哈佛学派SCP框架中特别推崇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政策主张是:控制市场结构,坚决反对垄断,禁止可能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如横向合并等。

特点:哈佛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实证研究。

市场结构重要指标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重要指标利润率为研究重点。

4、简述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政策主张——效率主义学派①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他们认为判断集中度和定价的利弊不能只看是否有利于竞争,而应该主要看是否提高效率。

高利润不一定是掠夺性定价的结果,而完全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

②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指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芝加哥学派定义的进入壁垒是人为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府管制的作用,比哈佛学派的定义窄。

政策主张: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发展,反对政府过分干预。

特点:更注重厂商行为的分析。

5、简述新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特点①以市场竞争为基本的分析前提,忽视垄断问题②认为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用传统的静态的方法来分析研究③坚决反对政府对市场竞争的任何管制与干预6、简述新制度学派的理论特点①认为企业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会影响厂商的行为②“抗衡力量”会对厂商行为产生作用③科斯把企业之间的契约安排(长期合同、租借、各种许可安排包括特许权等)纳入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范围。

第四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概念1、行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的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2、产品差别化: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质量、款式、销售渠道、服务、性能、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的产品间替代不完全的状态。

3、规模经济: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的增加比例。

即随产出数量的增加,产品成本逐渐降低。

4、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称其存在范围经济。

5、最低经济规模:是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产量规模。

二、简答1、为什么勒纳指数不能准确度量市场结构状况①边际成本难以得到②勒纳指数反映的是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指数,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垄断势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