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在考察工业组织时,首先分析了分工和机械对工业 组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工业组织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 性;再次,探讨了适应工业组织管理的工业家所需才能问 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 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 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 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 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 带”。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 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 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 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 们可以称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 力量为‘垄断竞争’特别相宜”。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 的经济理论
说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开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其依据是: (一)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 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并提出 近似工业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 妥当”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 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 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 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 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鲍莫尔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进入市场又退出市 场后不能收回的费用。 根据鲍莫尔的理论,集中度只是一个次要的指标,关 键是要看影响进入障碍的沉没成本的情况。 该理论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但在制造业, 符合可竞争市场的特点的产业较少。
X非效率。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 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东华大学 高长春
4、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产业组织上述三个部分的 现状测量和分析,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指导和干 预产业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产业组织政策,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 的目的。 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 即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矛盾,维持 健全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 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 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 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 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 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 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 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东华大学 高长春
1、市场结构
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 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 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 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 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 先驱。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 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 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 题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 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提 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固然是产业组织 理论的主要来源,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判别标 准,却得益于20实际30年代以后的一些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其中最有影 响的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 中的实证研究。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 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 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 因素的增长。
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 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 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 制度壁垒等。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 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 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 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 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 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 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 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 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 难易程度。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 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梅森和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诞生以后, 随着对产业研究的深入,产业组织理论 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最具有影响 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鮑莫 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其他相 关理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 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 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 逆向因果关系。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 配置效率。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 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 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 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东华大学 高长春
2、市场行为
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 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 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 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 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伯尔和明斯于1933年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 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 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取 得了为梅森和贝恩所借鉴、吸收的启发性成果: 一是贝恩的市场集中研究是在经济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二是贝恩衡量市场绩效的“X非效率”得益于伯尔和明斯两 权分离的股份公司内部非效率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是明斯通过工业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管理价 格,认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往往是靠企业间的协定管理着价 格,具有刚性。这为贝恩对价格协调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 价值的参考依据。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 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 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 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 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 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 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 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 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 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 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 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wk.baidu.com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的主要内容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 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 (Conduct),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贝恩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 出地位。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 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 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 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了产业内 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 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 理论分析。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 学生了解产业组织理 论的理论框架、了解 研究企业的最新理论 发展,特别对企业理 论中比较有影响的学 派思想(产权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等)内 容的了解和掌握。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第三节 现代企业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二、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三、现代企业理论
(一)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科斯有关论述 (二)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 歇尔的经济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 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垄断 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约翰•莫里斯•克拉克“有效竞争” 概念提出和对其度量标准的研究,催育了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 森在内的许多学者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 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 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并加以理论化、 系统化,于1959年发表了《产业组织》,标志 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 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勒纳、卡莱基的垄断指 标的探索。
1934年,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 格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 度,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 数相等的结论。
之后,卡莱基将其从个别企业扩展到产业和整 个国民经济,并将垄断度和所得分配率联系起 来,应用于经济动态分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其他相关理论
除了上述芝加哥学派和鲍莫尔的可竞争市 场理论之外,还有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 威廉姆逊提出的系统交易费用理论,他 分析并解释了产业组织中的企业垂直一 体化、跨国公司行为、中间产品市场的 非规范契约和寡头垄断行为等问题,对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也被视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 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 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 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 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 带”。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 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 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 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 们可以称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 力量为‘垄断竞争’特别相宜”。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 的经济理论
说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开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其依据是: (一)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 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并提出 近似工业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 妥当”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 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 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 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 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鲍莫尔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进入市场又退出市 场后不能收回的费用。 根据鲍莫尔的理论,集中度只是一个次要的指标,关 键是要看影响进入障碍的沉没成本的情况。 该理论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但在制造业, 符合可竞争市场的特点的产业较少。
X非效率。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 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东华大学 高长春
4、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产业组织上述三个部分的 现状测量和分析,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指导和干 预产业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产业组织政策,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 的目的。 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 即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矛盾,维持 健全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 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 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 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 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 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 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 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东华大学 高长春
1、市场结构
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 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 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 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 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 先驱。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 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 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 题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 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提 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固然是产业组织 理论的主要来源,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判别标 准,却得益于20实际30年代以后的一些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其中最有影 响的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 中的实证研究。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 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 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 因素的增长。
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 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 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 制度壁垒等。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 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 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 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 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 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 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 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 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 难易程度。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 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梅森和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诞生以后, 随着对产业研究的深入,产业组织理论 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最具有影响 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鮑莫 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其他相 关理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 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 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 逆向因果关系。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 配置效率。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 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 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 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东华大学 高长春
2、市场行为
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 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 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 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 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伯尔和明斯于1933年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 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 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取 得了为梅森和贝恩所借鉴、吸收的启发性成果: 一是贝恩的市场集中研究是在经济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二是贝恩衡量市场绩效的“X非效率”得益于伯尔和明斯两 权分离的股份公司内部非效率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是明斯通过工业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管理价 格,认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往往是靠企业间的协定管理着价 格,具有刚性。这为贝恩对价格协调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 价值的参考依据。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 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 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 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 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 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 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 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 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 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 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 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wk.baidu.com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的主要内容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 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 (Conduct),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贝恩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 出地位。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 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 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 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了产业内 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 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 理论分析。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 学生了解产业组织理 论的理论框架、了解 研究企业的最新理论 发展,特别对企业理 论中比较有影响的学 派思想(产权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等)内 容的了解和掌握。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第三节 现代企业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二、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 三、现代企业理论
(一)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科斯有关论述 (二)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 歇尔的经济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 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垄断 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约翰•莫里斯•克拉克“有效竞争” 概念提出和对其度量标准的研究,催育了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 森在内的许多学者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 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 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并加以理论化、 系统化,于1959年发表了《产业组织》,标志 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 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勒纳、卡莱基的垄断指 标的探索。
1934年,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 格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 度,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 数相等的结论。
之后,卡莱基将其从个别企业扩展到产业和整 个国民经济,并将垄断度和所得分配率联系起 来,应用于经济动态分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其他相关理论
除了上述芝加哥学派和鲍莫尔的可竞争市 场理论之外,还有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 威廉姆逊提出的系统交易费用理论,他 分析并解释了产业组织中的企业垂直一 体化、跨国公司行为、中间产品市场的 非规范契约和寡头垄断行为等问题,对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也被视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