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发表时间:2009-07-30T15:43:32.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万红 (哈尔滨市老年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 [导读]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74-02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以致痰浊与外邪搏击于气道,使肺气上逆,痰气相击,哮鸣有声。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素体阴虚,痰从热化。

1中医治疗

1.1内服药物

1.1.1急性发作期①热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息粗,呛咳阵作,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黄粘稠,难以咯出,身热汗出,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水痰,降气平喘,益肾纳气。主方:清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9g,黄芩、射干,苦参各15g,鱼腥草30g,瓜蒌、葶苈子各15~30g,补骨脂、黄芪各15~24g,沉香冲服0.6g,雷公藤25g,大枣6枚)。②冷哮: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闷息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痰清稀色白,或呈粘液状。面色紫黯,形寒肢冷,汗出,口不渴。舌苔白滑或腻,脉沉滑或弦。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温肾纳气。主方:温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射干、五味子各15g,法夏、干姜各10g,附子6~9g,黄芪、补骨脂、淫羊藿各25g,沉香冲服0.6g,地龙15g,黄芩15g)。

1.1.2缓解期①肺脾气虚:咳嗽气短,痰液清稀,面色白光白,畏风,纳光,多痰,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法:补肾益肺。主方:补肾防哮丸(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白术各30g,黄芪、当归各60g,五味子、附片各15g,法夏、胆南星各20g,胎盘1具)。按比例研粉,制水丸或密丸,每日早晚各服9g,宜好发季节前2个月连服3~4个月;常年发作者宜喘止后服药3~4个月,连服3~5年。②肺肾两虚:咳嗽气短,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淡脉弱。治法:补肾温阳,补脾益肺。主方:补肾防喘片。服药方法:自8月份初开始至10月底为止,3个月左右,连服3~5年。

1.2针炙

1.2.1穴位封闭:取天府,足三里穴,用黄芪注射液2ml,每周1次注射。第1周用右天府及左右三里穴,每穴1ml;每2周用左天府及右足三里穴,左右交替,于缓解期注射34~38周为一疗程,连续注射3年。主要用于小儿哮喘的防治。

1.2.2针灸:取①定喘、天突、肾俞;②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2组,两组交替使用,10~15日为1疗程。

1.2.3耳针:平喘、肾上腺、交感。多用王不留子埋穴,亦可用针刺以上穴位。

2西医

2.1缓解期

2.1.1兔疫疗法:哮喘菌苗用于每次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的病人。常用三联或五联菌苗于好发季节前2个月开始皮下注射0.1ml,每周1次,逐次递增0.1ml,直至1ml,以后1ml为维持量。终年发病者可常年应用。

2.1.2色甘酸钠和酮替芬:预防哮喘发作疗效较好。宜于发病季节前1月左右开始应用。

2.2发作期

2.2.1轻度发作:用氨茶碱或喘定口服,亦可用异丙肾上腺素、舒喘灵等雾化吸入。

2.2.2中度发作:可用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或肾上腺素0.2~0.3ml皮下注射,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强疗效。抗生素宜结合痰培养结果联合用药。上述方法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每日30mg早上顿服,待症状缓解后减量直至停药。

2.2.3哮喘持续状态:多表现为重度至危重状况。处理方法除参照中度发作的有关措施外,还应注意补液(一般用葡萄糖盐水2000~4000ml/d静滴):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加入液体内静滴,或用地塞米松5~10mg入液体中静滴。症状缓解后应改用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