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 讲义
《建设海绵城市》讲义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在探讨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之前,咱们得先弄清楚啥是海绵城市。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
那海绵有啥特点呢?能吸水、能蓄水、还能挤出水。
海绵城市也是这个道理,在下雨的时候,它能把雨水吸收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慢慢释放出来利用。
这样做有啥好处呢?一来可以减少洪涝灾害。
大家想想,如果雨水一下子都流走了,很容易造成河道洪水泛滥。
但要是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把雨水留住,洪水的压力不就小多了嘛。
二来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把雨水存起来,经过处理就能用于浇花、洗车、冲厕所等等,这不就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嘛。
二、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咱们国家很多城市一到雨季,经常出现内涝,大街上能划船,小区里能捉鱼。
这不仅影响了大家的出行和生活,还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建设海绵城市,就能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可水资源就那么多。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把雨水利用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不够用的难题。
还有啊,建设海绵城市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让城市里多一些绿色的植物、清澈的水体,空气也能更清新,大家生活得也更健康、更舒适。
三、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一)规划引领要建设海绵城市,首先得有个好的规划。
规划的时候,得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条件,还有城市的发展方向、人口规模等因素。
比如说,在容易积水的地方,多规划一些绿地、池塘;在新开发的区域,提前设计好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设施。
(二)加强城市绿化多种树、多植草,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绿地就像一个个小海绵,能吸收不少雨水。
而且植物的根系还能涵养水源,让土壤保持水分。
在城市里,可以建设公园、街边绿地、屋顶花园等等,让绿色无处不在。
(三)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比如修建蓄水池、雨水花园、渗井等。
雨水花园里种上一些耐水的植物,雨水流进去,经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净化,就可以储存起来或者慢慢渗入地下。
渗井则能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它对城市发展有何意义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它对城市发展有何意义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海绵城市建设”这个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但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呢?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又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呢?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问题。
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采用硬化的地面,雨水无法渗透,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走。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措施,让城市能够自然地吸纳、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
具体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包含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通过建设绿色屋顶,让屋顶能够蓄积一部分雨水,减少雨水直接流向地面的量;打造下凹式绿地,使绿地能够像小池塘一样暂时储存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滞留时间;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设置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净化作用,改善雨水的水质。
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它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在过去,每逢暴雨,城市的排水系统常常不堪重负,导致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甚至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而海绵城市通过各种措施,让雨水能够在源头得到控制和分散,减少了雨水的集中排放,从而降低了内涝发生的概率。
即使遭遇强降雨,城市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吸纳和储存雨水,避免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雨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减少了对自来水等常规水资源的依赖,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者,它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空间,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软实力。
海绵城市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低影响开发技术
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等 技术,降低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修复技术
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技 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智能监测技术
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 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状况,为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建筑材料
研发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降 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自然地形、植被和土壤来渗透、过滤、储存和排放雨水的设施 。
通过雨水花园,雨水得以被自然净化,同时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
雨水花园的设计应考虑当地的降雨特点、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以实现最佳的雨水 管理效果。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被和土壤种植在 建筑物顶部,以吸收和储存雨水的设 施。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
总结词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旨在恢复城市水文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水文循环,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 时,可以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03
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绿色屋顶的设计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 能力、植被的选择和维护等问题。
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 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 量,并为城市带来生态和景观效益。
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低于周围地 面的开放空间,用于收集和储 存雨水。
下凹式绿地可以有效地减少径 流,补充地下水,并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海绵城市概念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和指导
思想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及效果
评估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定义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 收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 恢复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雨水排放和利用设 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 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 合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0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 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冲厕等。
雨水利用技术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技术,将 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 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等。
风险防控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城市内涝、水污染
等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与管理手段,改变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资源供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基本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1.推广自然治理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改善地表径流、促进地下水补给等手段来解决城市雨水和水资源问题。
推广自然治理技术包括建设湿地、雨污分流、透水路面、生态护岸等措施,利用植物和土壤的水生物活动来实现水的净化和保持。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了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并增加水资源供应,海绵城市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墙、雨水池等设施,收集并利用雨水。
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冲厕、消防等用途,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透水材料,改变传统的铺装方式,使得水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人行道、道路、停车场等城市交通场所,既能减少洪水的发生,又能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4.绿色屋顶和墙面:绿色屋顶指在建筑物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生态覆盖,达到降温、净化空气、增加蓄水量等效果。
绿色墙面则是通过垂直种植植被,提供生态功能的墙体。
这些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为了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例如湿地滞留带、生物滞留池等。
这些技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雨水和污水,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6.水文模拟与管理:为了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水文模拟与管理。
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型,预测和模拟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改变城市的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资源供应的目标。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实施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实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比如雨水径流污染、内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又该如何实施呢?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是硬化地面,雨水无法渗透,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出。
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看似有效,但长期来看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大量雨水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短时间内集中排放的雨水容易超过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城市内涝。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自然力量排水,通过建设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具体该如何实施呢?首先,规划引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将其融入到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比如,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强度和用地布局,保护好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为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创造条件。
其次,加强城市的“海绵体”建设。
所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例如,在新建城区,可以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材料,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在老旧城区,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绿地、增加雨水收集设施等方式,提高雨水的调蓄能力。
同时,绿色屋顶也是一种有效的海绵体,可以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不仅能够吸收雨水,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美化环境的作用。
再者,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要建立健全雨水管渠系统与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在一些容易积水的区域,可以建设雨水调蓄池,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进行利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城市雨水管理平台,实时监测雨水的流量、水质等信息,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在如今的城市发展中,“海绵城市”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硬质地面越来越多,比如水泥路面、柏油马路、高楼大厦等。
这些硬质地面无法像土壤一样吸收雨水,导致雨水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一到雨季,城市内涝就成了常见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还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同时,大量的雨水白白流走,也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
而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那么,海绵城市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呢?这主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设施。
首先是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雨水花园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雨水在花园中停留和渗透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地下水资源。
其次是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的覆盖层。
绿色屋顶可以减缓雨水的流速,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渗透到土壤中。
而且,绿色屋顶还能够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还有透水铺装。
比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这些材料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在城市的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方广泛应用透水铺装,可以有效地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
下沉式绿地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比周边地面低,能够收集周边的雨水。
下沉式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然后再将雨水缓慢地释放到地下或周边的水系中。
除了这些技术措施,建设海绵城市还需要完善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绿地、水系等自然生态空间,让城市有足够的“海绵体”来吸纳雨水。
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重要课题。
而“城市海绵建设”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呢?简单来说,城市海绵建设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具体而言,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从而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水泥、沥青等硬化地面使得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到地下,而是迅速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到排水管道中。
一旦遭遇强降雨,排水系统的负担就会陡然增加,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而城市海绵建设则强调减少硬化地面,增加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体”。
比如,在道路建设中,可以采用透水沥青或透水砖,让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在公园和小区,可以建设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将雨水储存起来并进行净化。
城市海绵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它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排水系统的压力,从而有效避免内涝灾害的发生。
我们都知道,内涝不仅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还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城市海绵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涝的风险,保障城市的安全。
其次,城市海绵建设能够补充地下水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的开采量不断增加,而雨水的自然渗透减少,导致地下水资源日益匮乏。
通过海绵建设,让雨水回归地下,有助于补充地下水资源,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
再者,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增加的绿地和水体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景观用水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城市海绵建设还有助于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海绵城市建设是指以海绵状的整体规划理念和生态工程手段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综合建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下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1.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包括收集、储存、运输和净化水资源,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过度开采。
2.雨水管理:采取雨水收集和回用技术,将雨水纳入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雨洪灾害。
3.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土壤的水持有能力,构建自然的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地表径流。
4.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加强湿地的水源涵养和污染物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5.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流、暂时储存、控制排放等措施,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水体污染。
6.自然增水:通过城市绿地和湿地系统的建设,加大植被覆盖面积,利用自然增水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水源补给。
7.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技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
8.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9.防洪调蓄设施:建设合理的防洪调蓄设施,包括蓄洪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10.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通过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主动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社会共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以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通过这些要点的综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城市结构:重点疏解拥挤区域,建设绿地和水体,增加城市的自然景观,并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
2. 构建海绵空间:通过改造城市屋顶、道路和广场等,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水系统,减少地表径流。
3. 发展雨水利用: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供应生活用水等,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4. 加强雨水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加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
同时,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减缓洪水峰值流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5. 增加绿色覆盖: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尤其是湿地、森林等具有良好的雨水保持和调蓄能力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6. 推动节水措施:通过改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用水量,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7. 加强污水处理:规范城市污水处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减少
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8. 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并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利用本地资源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 文等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提高海绵城市的可持续 性。
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需求 ,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 市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实 施路径。
统筹建设原则
多部门协同
加强规划、水利、城建、环保等 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海绵城
安全为重原则
01
02
03
防范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防范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确保城市水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设计和建设,提高设施抗 灾能力和运行安全性。
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 系,实时监测城市水文、 气象等关键指标,提前预 警潜在风险。
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地域特点
吸收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雨水花园
02
在居民区、公园等场所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植被和土壤的过滤
作用,净化雨水,并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
植被恢复
03
恢复城市中的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
能和雨水吸收能力。
透水铺装技术
1 2
透水砖铺装
使用具有透水性能的砖块进行道路、广场等硬质 表面的铺装,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 地下水资源。
,如何实现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也是一个
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新 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 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 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 障。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首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初始阶段,就应当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深入分析,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功能布局,制定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规划方案。
比如,在规划新城区时,要合理布局绿地、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使其能够有效地吸纳和储存雨水;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
其次,加强城市的“海绵体”建设至关重要。
“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对于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要加强保护和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其蓄水和调水能力。
同时,大力推广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这些设施能够在降雨时有效地吸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另外,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减少雨水的外排。
再者,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一环。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是快排模式,一旦遇到强降雨,容易造成内涝。
因此,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排水防涝体系。
例如,建设雨水调蓄池,在雨季储存多余的雨水,在旱季用于灌溉和城市景观用水;建设智能排水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排水情况,实现精准调度和管理。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将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措施解决雨水排放和利用问题。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等因素,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避免一刀切。
4、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三)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面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四)下沉式绿地比周边地面低的绿地,能够汇聚周边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量。
(五)蓄水池建设地下或地上的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
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它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变革
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它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变革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海绵建设”这个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呢?简单来说,城市海绵建设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海绵建设的理念源于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反思。
过去,我们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硬化地面,大量铺设水泥、沥青等不透水材料,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到地下,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走。
这样的做法不仅容易造成城市内涝,每逢暴雨,街道变成河流,交通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使得宝贵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同时,快速排放的雨水还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城市海绵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首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
比如,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湿地、湖泊等自然生态空间,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
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让雨水能够在这些区域得到滞留和渗透。
下沉式绿地就是一种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它可以接纳周边地面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储存。
雨水花园则是一种模仿自然景观的小型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通常种植有耐水湿的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净化雨水。
绿色屋顶则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建筑物的温度。
其次,城市海绵建设还注重对雨水管网和排水系统的优化。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是单一的、快速排放的模式,而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则更加注重雨水的调蓄和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调蓄池、雨水湿地等设施,可以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在干旱时期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
再者,加强对城市水体的保护和治理也是城市海绵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海绵城市》 讲义
《建设海绵城市》讲义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在谈论建设海绵城市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啥是海绵城市。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
海绵大家都知道,能吸水也能挤出水。
那海绵城市呢,就是城市在应对雨水的时候,也能像海绵那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它背后蕴含着一套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过去,咱们的城市建设往往是硬化地面多,雨水来了就只能通过排水管道赶紧排走,排不及就容易形成内涝。
而海绵城市呢,则是让城市的地面有更多的“弹性”,能更好地适应雨水的变化。
二、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那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建设海绵城市呢?这理由可多了去了。
首先,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一到暴雨天,不少城市就变成了“水城”,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增加绿地、建设雨水花园、设置透水铺装等,让雨水能够被有效地吸纳和储存,减少内涝的发生。
其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咱们都知道,水资源是宝贵的。
海绵城市把雨水储存起来,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了城市供水的压力。
再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更多的绿地、水体,能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空气更清新,大家生活得更舒适。
还有啊,建设海绵城市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增强城市的韧性。
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要建设好海绵城市,有几个要点得把握好。
一是规划引领。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进去,对城市的水系、绿地、道路等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是因地制宜。
每个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都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
比如,南方城市雨水多,可能更注重雨水的快速排放和储存;北方城市则要考虑雨水的利用和防止冬季冰冻等问题。
三是多手段结合。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咱来唠唠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吧。
先说说萍乡,这地儿以前一下大雨就“水漫金山”,到处积水,居民出行那叫一个头疼。
后来搞海绵城市建设,就像给城市穿上了一件能吸水的“海绵衣”。
他们在公园里、道路两旁建了好多绿色的设施。
比如说,把普通的草坪改成下凹式绿地,这玩意儿可神奇了,雨水就像被它吸进去一样,而不是流得到处都是。
道路也做了改造,用了透水的材料,水可以直接渗到地底下,就像给城市的脚底板开了好多小气孔,让雨水有地方去。
还有南宁,南宁这城市可聪明啦。
它在城市里搞了好多雨水花园。
这雨水花园就像城市里的一个个小酒窝,又好看又实用。
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下雨的时候,雨水先流到这儿,花草植物就像小海绵一样,先把水存住一部分,多余的水再慢慢渗到地下。
而且这些雨水花园还成了城市里的小景观,居民们散步的时候都爱去那儿瞅瞅。
再看看厦门。
厦门在海绵城市建设里,对老城区的改造很有一套。
老城区房子密集,空间有限,但是人家还是想出了办法。
把一些老旧的排水系统升级,然后在一些小的公共空间,比如小巷子的角落里设置小型的雨水收集装置。
这些小装置别看不大,积少成多,能收集不少雨水呢。
收集起来的雨水还能用来浇灌街边的花草树木,一举多得。
这些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啊,就像给城市做了一场魔法改造,让城市在面对雨水的时候不再狼狈,而是变得更加有韧性,居民的生活也变得更舒适啦。
《建设海绵城市》 讲义
《建设海绵城市》讲义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在探讨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海绵城市。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
大家可能会想,城市怎么能像海绵呢?其实,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海绵有吸水、蓄水和释水的功能,海绵城市也是如此。
它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在需要时,又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采用硬化地面,雨水迅速流走,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引发内涝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自然生态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让城市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挑战。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一)缓解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每逢暴雨,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的场景屡见不鲜。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使雨水能够缓慢地排放,从而有效缓解内涝问题,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
海绵城市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生长和水体的存在有助于调节城市气候,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降低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城市的韧性和适应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和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收集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雨水花园中种植着各类植物,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渗透,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能够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的滞留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关键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关键措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的水生态平衡。
那么,要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关键措施呢?首先,科学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市的绿地、水系、道路等。
比如,在规划新城区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湿地空间,这些区域可以作为天然的雨水储存和净化场所。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道路坡度、增加雨水花园等方式,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有序地引导到合适的地方,避免出现内涝。
加强城市的绿地和园林建设也是关键之一。
绿地和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具有很强的雨水吸纳和储存功能。
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让绿地低于周边地面一定高度,这样雨水就能自然流入绿地中进行渗透和储存。
此外,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可以建设雨水花园,种植一些耐水湿的植物,如菖蒲、鸢尾等,这些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净化雨水。
同时,要注重提高绿地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推广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中的道路、广场等地面通常采用硬质铺装,雨水难以渗透。
而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在新建道路和广场时,可以优先使用透水铺装;对于已有的硬质铺装地面,可以进行改造,增加透水孔或更换为透水材料。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表径流,还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完善城市的水系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系是天然的雨水储存和调节场所。
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治理,恢复水系的生态功能。
清理河道淤泥,拓宽河道,增加水系的蓄水容量。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7)2.1 定义与发展历程 (8)2.2 基本原理与构成要素 (9)2.3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区别 (10)三、海绵城市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12)3.1 雨水收集与利用 (13)3.2 雨水渗透与调蓄 (14)3.3 雨水径流控制与减少径流污染 (15)3.4 景观设计与雨水花园 (17)3.5 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 (18)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19)4.1 国内案例 (20)4.2 国外案例 (22)4.2.1 新加坡 (23)4.2.2 斯德哥尔摩 (24)五、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5)5.1 技术挑战与创新 (27)5.2 经济成本与政策支持 (27)5.3 管理与维护问题 (29)5.4 沟通与合作机制 (31)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评估与监测 (32)6.1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33)6.2 数据采集与监测方法 (34)6.3 效果展示与应用推广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成果总结 (37)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0)一、内容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的海绵体,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径流污染、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高度契合,传统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方式往往注重工程措施的运用,如建设排水管网、泵站等,但这些措施往往只能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则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海绵体,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海绵城市与国际上流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如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都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友好等作为综合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当然,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方法,其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不仅涵盖城市雨洪管理领域,还涉及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等领域,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则可认为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领、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1、海绵城市建设应采用优先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方法。
首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开发前的海绵要素,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其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促进雨水的渗透、储存和净化,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
2、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以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相对小型、分散的源头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主,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含湿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相对大型、集中的末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实现对高重现期暴雨的控制。
雨水管渠系统主要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主要通过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也可结合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提升其排水能力。
而高于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则主要通过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也称大排水系统)和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包括自然水体、地表行泄通道和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并通过叠加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共同达到20-100年一遇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
因此,这三个子系统不能截然分割,需通过综合规划设计进行整体衔接。
3、海绵城市建设应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作才能实现。
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落实建设海绵城市的责任主体,应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及统筹建设五个方面。
综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需统筹三个系统、绿色与灰色结合、源头减排与末端调蓄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城市各层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协调与衔接,离不开政府各部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
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一般来说,相比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利用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老旧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提标改造与合流制溢流污染(CSO)控制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和社会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
当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非全部,海绵城市具体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的建设还会受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既有土地利用构成与布局、地形及雨水管渠系统建设现状等复杂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设施用地与竖向设计等要求,单纯依靠利用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很难实现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控制目标。
此外,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的确定还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情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密切相关,各地需因地制宜地确定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理念,通过“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系统的解决城市开发建设面临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对于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