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制冷工质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制冷

第三章 制冷

(Tk - T0)↓,ε ↑ → 但Tk ↓受环境条件限制;T0 ↑不利于传热。
二、制冷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
1、蒸发温度(T0):随制冷剂的不同而不同。
空气载冷: T0比冷库空气温度低8~12℃; 盐水载冷: T0比盐水温度低4~6℃。 2、冷凝温度(Tk):由冷凝器型式、冷凝介质的温度决定。 水冷却: Tk=t+(4~5℃)
例2、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 度分别为-20℃和20℃,制冷量为20冷吨(日
本)。氨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速率为100kJ/s,氨
回热循环:将蒸发器产生的低温低压蒸汽与节流 前的液体工质进行热交换。
1、既可减轻或消除吸汽管道中的有害过热,又能使液 态制冷剂过冷。 2、制冷剂过冷,将增加循环的制冷量△ q0 ,但功耗 也增大△W,其制冷系数是否提高,视具体操作条 件和制冷剂种类而异。 3、当Tk=30℃,T0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时,对F-12 采用回热循环是有利的;对于氨是不利的;F-22 介于两者之间,即制冷无大的变化。
233 Tk 273 T2 273 T0 299 Tk 273 T0 273 Tk
预热 系数 排气 温度 冷凝 温度
立式: b=0.001 温度℃
立式压缩机:
ηm — 机械效率。指示功率Ni与轴功率Nz之比。机械摩擦损失。
m
Ni Nz
m 0.8 ~ 0.95
ηD — 传动效率。轴功率Nz与实际功率N之比。传动机构的完 善程度。 传动效率ηD 的取值:
(t为冷凝器排水温度,进出水的温差取2~3℃)
空气冷却: Tk=t’+(8~12℃) (t’为冷凝器排气温度) (立、卧式、淋激式冷凝器)
3、压缩机的吸汽温度(T1):为控制过热点温度。 低压蒸汽过热有害,使压缩机功耗↑,可通过控制冷凝温 度,回收一部分过热能量。 吸汽温度取决于回汽的 过热度 。若不考虑回汽 的过热,则T1≈T0,实际上, 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汽进 压缩机前将在吸汽管中 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 度升高,比容增大,叫蒸汽 过热。

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第三章课件

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第三章课件
种工作模式。
第一节 空调器概述
制热模式是设有微电脑控制的冷暖两用空调器的一种工作模式。 (12)除湿模式与循环风模式 除湿模式是空调器发挥除湿功能时的一 种工作模式。 除湿模式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降温除湿,另一种是升温除湿。 (13)热泵型模式与电热型模式 利用热泵原理制热是一种节能的取暖 方式。 电热型空调器制热时能耗比相对较大,其单位制热量所消耗的电能比 约为1,即用2000W功率的加热器,制热量最大值为2000W,因此不经 济。
(2)阀体部分 如图3-10所示为膨胀阀的中间部分,它由垫块、传动 杆、阀针孔、阀针座组成。 (3)手动调节部分 如图3-10所示为膨胀阀的下部分,它由弹簧、调 节垫块、调节杆组成。 膨胀阀的自动调节原理:膨胀阀的膜片上有几个作用力控制着膜片的 位移量,如图3⁃11所示为膨胀阀膜片的受力情况。
图3-11 热力膨胀受力
第二节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1)传感部分的工质压力p,它作用在膜片的内面积上,其压力的大小 随着感温包的温度所对应的压力决定。 2)蒸发压力p0,它作用在膜片的外面积上,其压力与蒸发器内的蒸发 压力相等或接近。 3)弹簧预紧的等效压力pw,通过传动杆而传递到膜片的外面积上,其 压力大小由调节杆整定。 4)冷凝压力pk,作用在阀针上,抵制了一部分弹簧力,因其阀针表面 积甚小,其受力微小。 5)膜片位移变形时产生的弹性力pm。 6)顶杆在传动杆孔内在移动时的摩擦力pw1其阻力相对微小。
第一节 空调器概述
(11)按空调器的安装方式不同分类 固定安装式、可移动安装式。 (12)按空调器的电源分类 空调器使用的电源为单相或三相,国内采 用额定频率为50Hz单相交流电额定电压为220V,三相交流电额定电压 为380V。
第一节 空调器概述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习题参考答案1.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工作过程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四大件组成。

1)压缩过程: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保持蒸发器的低压汽化条件。

同时将抽出的低压低温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输送到冷凝器。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2)冷凝过程: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在冷凝器中把热量传给环境介质,制冷剂被冷却凝结成高温高压饱和液体,进入膨胀阀。

3)节流过程:高温高压饱和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变为低温低压湿饱和蒸汽,进入蒸发器。

4)蒸发过程:进入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液体吸收被冷却物热量得到制冷目的,制冷剂汽化(沸腾)为低温低压蒸汽。

2.制冷剂压焓图和温熵图基本内容1)压焓图一点:临界点C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

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饱和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饱和液线x=0、饱和蒸气线x=1、无数条等干度线x、等压线p(水平线)、等焓线h(垂直线)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等温线:在图中为点化线,在过冷区为垂直线,在湿区为水平线(并且与定压线重合),在过热曲为向下弯曲的曲线。

等焓线:在图中为实线。

在过热区为向右下弯曲的曲线比等比体积线v的斜率大。

越往右下的等熵线熵值越大。

比等比体积线v:图中为虚线。

在过热区向下弯曲的曲线。

愈往下的等比容线,比容愈大。

过程热量:在图中可以用横坐标的长度代表。

2)温熵图一点:临界点三区:气相区、液相区、湿蒸气区五态:过冷液体、饱和液体、湿蒸气、饱和蒸气、过热蒸气八线:等温线、等熵线、饱和蒸气线、饱和液体线、等干度线、等容线、等压线、等焓线。

①饱和液体线X=0:由于过冷液体线密集在X=0线附近,所以饱和液体表示两种状态:过冷液体和饱和液体。

②等压线:在过冷区为向右下方弯曲的曲线,在湿区为水平线和等温线重合;在过热区为向右上方弯曲的曲线。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上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上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一、实际循环与理 论循环的差异
制冷剂在管道及设 备内流动是存在阻 力损失,并与外界
存在热量交换
在蒸发器和冷凝器 处存在传热温差, 即制冷剂的冷凝温 度高于冷却介质温 度,蒸发温度低于 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 缩机的制冷剂蒸气往
往是过热蒸气
1
6
2
实际循
冷凝器面积F×(1.05-1.1),制冷剂 与冷却水逆向流动;
3)冷凝器下部设置再冷却器,冷 却水先流入再冷却器在流入冷凝器。
4)制冷系统中设置回热器,采用 回热循环
5意义: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功耗不变,从
而提高制冷系数。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6. 实际运行中过冷度选择
➢制冷循环中过冷度一般取3℃左右 ➢虽然过冷循环提高了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但采用液体 过冷必须增加工程初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因此在选用时 应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LOGO
第三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制冷原理与设备
主要内容
在绪论中我们了解到,制冷是人为将热 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在这个逆向 传 热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能量补偿,蒸 汽压 缩式制冷是以消耗机械能为补偿条件 ,借助 制冷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 体不断地传给温度高的环境介质。在本章, 我们将学习制冷工质在制冷循环中发生怎样 的状态变化,这些变化带来多少热量和能量 的转移。
(5)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变化很小,可以 忽 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没有热交换。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 制冷压缩机压缩过程 2 制冷压缩机冷凝过程 3 制冷压缩机膨胀过程 4 制冷压缩机蒸发过程

Chapter2:制冷工质

Chapter2:制冷工质

•康诺瓦罗夫第一定律
溶液中具有较高蒸气压的组分,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大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如果纯B组分的蒸气压大于纯A组分的,即 p A < pB ,则
0 0
y A xA < y B xB
式中,yA、yB为气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
16
§ 2.2.2 溶液热力学基础
•康诺瓦罗夫第二定律
如果在二元溶液的相平衡曲线中存在极 值,则在该极值点上液体和蒸气的组成 相同。 相平衡曲线上的极值点称为共沸 点,这样的溶液称为共沸溶液。共沸溶 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沸腾时,其液相与 气相的组成完全相同,可按单一工质进 行分析计算。
Chapter. 2 Refrigerants (制冷工质)
§2.1 制冷工质概述
• 工质: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在制冷机系统中循环流动,通 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变化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制冷 的目的 • 乙醚是最早使用的制冷剂 • 1866年 威德豪森(Windhausen)提出使用CO2作制冷剂 • 1870年 卡尔·林德(Cart Linde)用NH3作制冷剂 • 1874年 拉乌尔·皮克特(Raul Pictel)采用SO2作制冷剂 • SO2和CO2在历史上曾经是比较重要的制冷剂, SO2毒性大,但 作为重要制冷剂曾有60年历史; CO2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压力特 高,致使机器极为笨重,但它无毒使用安全。曾在船用冷藏 装置中作制冷剂达50年之久,1955年才被氟里昂所取代
11
§2.2 流体物性计算的热力学基础
2.2.2 溶液热力学基础
•溶液: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组分组成的稳定的均匀液体 •溶液的生成:①两液体混合;②固体溶解于液体;③气体 溶解于液体 •溶液的组成: • 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用Wl和W2表示二元溶液中两种组 分的质量分数,ml、m2是它们的质量,则

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

一、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温度。

二、制冷机:机械制冷中所必需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

三、制冷工质1、制冷剂(1)分类按照化学成分分:1.无机物:NH3 、H2O、N2、CO22.有机物:1)碳氢化合物:CH4、C2H6、C2H42)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取代物。

CHClF2、CCl2F2、C2H2F43.混合物:1)非共沸混合物:蒸发过程中混合物温度发生变化。

R4012)共沸混合物:具有共同的沸点,蒸发过程中混合物温度不发生变化。

R501 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高温(低压)、中温(中压)、低温(高压)制冷(2)命名原则(3)制冷剂的选用原则1、热力学方面的要求:1)具有较大的制冷工作范围:临界温度高、标准蒸发温度低、凝固温度低。

2)具有适当的工作压力和压缩比3)单位质量和单位体积制冷量均大:4)绝热指数低:可减少耗功率,降低排气温度,有利于润滑。

2、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1)流动性好(粘度小,密度小):可减少流动阻力损失,降低能耗,缩小管径减少材料消耗。

2)传热性好:可减少传热面积。

3)化学稳定性好: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不腐蚀3、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不燃烧、不爆炸、无毒或低毒、易检漏4、对环境的亲和友善:1)臭氧衰减指数ODP:表示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2)温室效应指数GWP:表示物质造成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5、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制冷剂的生产工艺简单,价廉、易得。

6、特定要求:1)离心式压缩机要求分子量要大,提高级压比,减少级数;2 )制冷量在200W以下的制冷机要求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小,以免压缩机的尺寸过小,加工困难;制冷量1000W以上的制冷机要求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以减小压缩机的尺寸和制冷剂容积流量;3)全封闭和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要求制冷剂电绝缘性能好。

(3)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性:1)完全溶解 制冷剂与油形成均匀溶液,不会产生油膜而妨碍传热;制冷剂中润滑油含量较多时,容易引起蒸发温度升高、制冷量减少、润滑油黏度降低、沸腾时泡沫多、蒸发器液面不稳定。

第三章 制冷工质

第三章  制冷工质
直观表示法: “CFC”; “HCFC”; “HFC”。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9页
全球制冷界和相关科学工作者经过近20年的共同努力,CFCs制冷 剂的生产和消费已停止,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第一阶段目标基本 实现。由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加剧,200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 利尔召开的第十九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上,经过 与会国的磋商和谈判同意加速淘汰HCFCs的生产与消费,并 对淘汰HCFCs时间表作出了调整。根据新的时间表,中国 HCFCs完全淘汰的时间比原定的2040年提前了10年,并且对 HCFCs的消费和生产冻结时间作出调整,从原来的2016年提前到 2013年。
22制冷剂的热力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图性质图lgplgp图图3131制冷剂制冷剂lglgpphh图图等密度等密度等压线等压线等比焓等比焓等温线等温线临界点临界点饱和饱和lgplgp图图3131制冷剂制冷剂lglgpph等密度等密度等压线等压线等比焓等比焓等温线等温线临界点临界点饱和饱和3333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友好性环境友好性安全性安全性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对水的溶解性对水的溶解性对材料的作用对材料的作用对润滑油的互溶性对润滑油的互溶性泄漏性泄漏性沸点333凝固点779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性小传热性好流动阻力小毒性较大有一定的可燃性安全分类为b2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氨液飞溅到皮肤上会引起肿胀甚至冻伤氨系统中有水分会加剧对金属腐蚀同时减小制冷量以任意比与水互溶但在矿物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很小系统中氨分离的游离氢积累至一定程度遇空气爆炸氨液比重比矿物润滑油小油沉积下部需定期放出在氨制冷机中不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34常用制冷剂341无机物自然工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r744r744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co2co2就被作为制冷剂用来制冰由于其无毒和不可燃性就被作为制冷剂用来制冰由于其无毒和不可燃性在食品行业和民用建筑空调等领域在食品行业和民用建筑空调等领域co2co2制冷装置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3章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3章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3章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3.1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制冷压缩机是制冷装置的核心部件,在制冷系统中吸入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工质,经压缩机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在较高温度下向外界放出热量,完成制冷工质和热量的输送任务。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影响制冷装置的运行特性、经济指标和安全可靠性。

用于制冷装置的制冷压缩机种类很多,按照压缩气体制冷工质的方式分类,可分为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和回转式制冷压缩机;按照电动机与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分类,可分为开启、半封闭和全封闭式;按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压缩机、中温压缩机和低温压缩机;按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分类,可分为单级制冷压缩机和双级制冷压缩机;按制冷工质的热力性能及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又可分为合成制冷工质的制冷压缩机和自然工质的制冷压缩机。

3.1.1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所选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制冷量应与制冷装置的机械负荷相等或接近,相近蒸发温度的冷间尽可能把必需的制冷量集中在一个机组中,按不同的蒸发温度系统分别选配压缩机,尽可能使每台(组)压缩机分别提供一种蒸发温度,以确保制冷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除特殊的要求外,一般不设专门的备用机,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应在制造厂家限定的工作条件范围内。

2)为便于压缩机的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同一制冷系统中如需多台压缩机,应选同一系列,且台数要适宜,以满足高、低峰负荷变化的需要。

当机械负荷较大时,应选用大型压缩机,减少台数,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设投资。

3)为使压缩机安全、可靠和经济地运行,当氨制冷系统中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8、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但氨系统的压力比<8、R134a系统的压力比<10时,采用单级压缩。

当要求制冷温度低于-60℃时,可采用复叠式制冷装置。

4)压缩机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消耗的功率也不同,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率应按照运行的工况校核。

制冷第3章

制冷第3章

理 与 技
N bM r wvV h(h 2h 1)f(to tk)
i m 1
im

CO K eP Q N o bh h 1 2 h h 4 1 i mf(totk)
(1)冷凝温度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蒸发温度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压力比约等于3时制冷机理论耗功最大
1-传热管 2-肋片 3-挡板 4-通风机 5-集气管 6-分液器
第三节 节流机构

节流机构是实现制冷循环所必 须的四个基本的系统组成部件之一

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


作用:

对制冷剂的流动起扼制作用,使来自冷凝器

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压力降低

控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质流率
根据管外空气流动方式 强制对流空气冷
却式冷凝器







图2-27 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1-肋片
2-传热管
3-上封板

4-左端板 5-进气集管

6-弯头

7-出液集管 8-下封板

9-前封板 10-通风机

11-装配螺钉


图2-28 空气强制对流冷凝器






图2-29 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空气自然对流时
多采用光盘管结构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空气强制对流时

采用翅片管结构


冷却液体(水或其它液

制冷剂介绍

制冷剂介绍

2、制冷剂的种类和编号
¾ 根据制冷剂的分子结构可将制冷剂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¾ 根据制冷剂的组成可分为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
¾ 根据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可将制冷剂分为高温(低压)、中温(中压)、低温(高
压)制冷剂。
无机化合物:氨、水、二氧化碳
卤代烃:氟利昂 碳氢化合物:甲烷、乙烷、丙烷
混合制冷剂:共沸和非共沸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是衡量制冷工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指标值。当选用 CFC-11的值作为基准值1.0时,称为HGWP。近年 来人们将作用100年的CO2作为基准,并将CO2的 温室效应潜能值订为1.0,称为GWP或GWP100
TEWI (Total Equivalent Warming Impact )
(4)混合制冷剂
为什么要使用混合工质?
----调节沸点
共沸工质:混合后沸点高于和低于各组分沸点 非共沸工质:混合沸点在各组分之间
----调节热力性能
高沸点组分中加入低沸点组分,qv提高 反之,COP提高
已经商品化的共沸制冷剂,依应用先后在R500 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编号: R500R12/R152a(73.8/26.2mass%) R502R22/R115(48.8/51.2mass%)
R130a R131 R132a R133a R134a
C2HCl5 C2HCl4F C2HCl3F2 C2HCl2F3 C2HClF4 C2HF5
R120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C2Cl6 C2Cl5F C2Cl4F2 C2Cl3F3 C2Cl2F4 C2ClF5 C2F6
2, 实用性 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在制冷循环过程中不分解,不 变质。无毒,无害。来源广,价格便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简写符号为R4( )( )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工质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若构成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纯物质种类相同,但成分含 量不同,则分别在最后加上大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别 1、最初是研究出于节能目的,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由于温 度是变化的,减少了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中的传热温差, 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2、降低制冷循环压缩比,使单级压缩制冷循环获得更低的 蒸发温度 3、使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制冷装置发生制冷剂泄漏时,剩余 在系统中的混合物的浓度就会改变,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两种制冷剂的冲灌量。这是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比较麻 烦的一个方面。
26
2.氟利昂
(1) R12(二氟二氯甲烷 CF2Cl2)
沸点-29.8℃,凝固点-158℃。
无色,有较弱芳香味,毒性小,不燃不爆,安全。 在水中溶解度小,系统里应严格限制含水量,一般规定不得 超过0.001% ,应设干燥器。 常用温度范围内能与矿物性润滑油以任意比互溶 不腐蚀一般金属但能腐蚀镁及含镁量超过2%铝镁合金。 对天然橡胶和塑料有膨润作用。
16
分子通式:CmHnFxClyBrz
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
4. 混合溶液 (混合制冷剂)
概念 :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
而成的混合物。
类型:
①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
气液相组分相同。
命名:R5**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R502„„ R509
R12 m=1,n=0,x=2 m=1,n=0,x=3,z=1 R13B1 R22 m=1,n=1,x=2 R32 m=1,n=2,x=2 R50 m=1,n=4,x=0 R123 m=2,n=1,x=3 m=2,n=1,x=5 m=2,n=2,x=4 m=2,n=6,x=0 m=3,n=8,x=0 R125 R134a R170 R290
1
第一节
制冷剂
一、制冷剂(制冷工质)
1.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且不断产生相态变化, 以实现制冷的物质。又称制冷“工质”。 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汽化和凝结的物 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用。
冷却介质 Qk
冷凝器 节 流 机 构 蒸发器 压 缩 机
被冷却介质
QO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循环流动的 工作介质 通过蒸发器从被冷却介质吸热, 并将热量传输到冷凝器向冷却介 质放热 是制冷循环中热量传递的载体 是实现制冷从低温环境向高温环 境传热的载体
; R290
15
表1 化合物名称
一氟三氯甲烷 二氟二氯甲烷 三氟一溴甲烷 二氟一氯甲烷 二氟甲烷 甲烷 三氟二氯乙烷 五氟乙烷 四氟乙烷 乙烷 丙烷
制冷剂符号举例 m、n、x、z值 m=1,n=0,x=1 简写符号 R11
分子式 CFCl3 CF2Cl2 CF3Br CHF2Cl CH2F2 CH4 C2HF3Cl2 C2HF5 C2H2F4 C2H6 C3H8
(2) 燃烧性和爆炸性
2.热稳定性
制冷剂在正常运转条件下不发生裂解。在温度较高又有 油、钢铁、铜存在,长时间使用会发生变质甚至热解。
22
3.对材料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卤素化合物制冷剂与大多数常用金属材 料不起作用。只在某种情况例如水解作用、分解作用等下, 一些材料才会和制冷剂发生作用。 “镀铜”现象
(2) R134a(四氟乙烷 CH2FCF3)
沸点-26.2℃,凝固点-101℃ 毒性非常低,不可燃,安全。 与矿物润滑油不相溶,但能完全溶解于多元醇酯类。 化学稳定性很好,溶水性比R12强得多,对系统干燥和 清洁性要求更高,用与R12不同的干燥剂。
11
(2) ODP 与GWP


ODP表示消耗臭氧层潜能值 。
GWP表示全球变暖潜能值 。


ODP及GWP值越小,则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ODP值小于或等于0.05和GWP值小于或等于0.5的制
冷剂是可以接受 。
R11 1.0/1.0 R22 0.04/0.32 R134a 0/0.25
12
(3) 制冷剂TEWI
8
氟里昂 与臭氧层
(1)臭氧层
•离地球表面高度大约15-25km处,集中了大气中的70%的
臭氧,这一层大气圈称为臭氧层。
•几乎全部吸收了对人体有害的太阳紫外线
,形成了地球
上生物和人类生存繁衍的保护伞,是一道天然屏障 。
9
1974年 ,罗兰教授 和莫利纳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 表文章指出,紫外线照射使氯氟烃化合物分解出氯原子, 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危及人类的 健康和生态平衡。
19
三、制冷剂的要 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 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易于蒸发 蒸发压力≧大气压力,蒸发温度低 •易于液化 冷凝压力不要过高 •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不宜过大 (2) 单位制冷量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较大。 (3) 比功w小,循环效率高。 (4) 等熵压缩终了温度t2不能太高,以免润滑条件恶化 或制冷剂自身在高温下分解。 2.迁移性质方面 (1) 粘度、密度尽量小。 (2) 导热系数大,可提高传热系数,减少传热面积。
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性小,传热性好,流动阻力小 毒性较大,有一定的可燃性,安全分类为B2 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氨液飞溅到皮肤上会引起肿胀甚至冻伤 氨系统中有水分会加剧对金属腐蚀,同时减小制冷量 以任意比与水互溶,不需加干燥器 在矿物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很小 ,需设分油设备 系统中氨分离的游离氢,积累至一定程度遇空气爆炸 氨液比重比矿物润滑油小,油沉积下部需定期放出 在氨制冷机中不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 价格便宜,以购买
氢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改用字母HFC
碳氢化合物代号中的R改用字母HC,数字编号不变
7
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
——氯氟化碳,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 禁用 HCFC——氢氯氟化碳,含氢,低公害物质 属于过渡性物质 HFC ——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 可作为替代物,待研究开发 CFC 例:CF2Cl2 —— R12 CFCl3 ——R11 CHF2Cl—— R22 C2H2F4 —— R134a ——— CFC12 ——— CFC11 ——— HCFC22 —— HFC134a
20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1) 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3) 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 4.其它 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21
四、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1.安全性
(1) 毒性 虽然一些氟里昂制冷剂其毒性都较低,但 在高温或火焰作用下会分解出极毒的光气。
2
2.制冷剂分类: 1834年 1866年 1870年 1874年 乙醚 是最早使用的制冷剂。 威德豪森(Windhausen)提出使用CO2作制冷剂。 卡尔· 林德(Cart Linde)用氨NH3作制冷剂。 拉乌尔· 皮克特(Raul Pictel)采用SO2作制冷剂。
SO2和CO2在历史上曾经是比较重要的制冷剂。 SO2毒性大,但作为重要制冷剂曾有60年历史。 CO2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压力特高,致使机器极为笨重,但 它无毒使用安全。曾在船用冷藏装置中作制冷剂达50年 之久,1955年才被氟里昂所取代。 1930年出现了氟利昂 1950年出现了两种氟利昂组成的共沸制冷剂 1960年出现了非共沸制冷剂
②非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
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
命名:R4**
**为发现的顺序:R400、R401、R402、„R411
17
共沸混合制冷剂
•简写符号为R5( )( )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工质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已发现具有共沸特征的混合物不到50种。其中满足作为制 冷剂性质要求的仅十种。在所列共沸制冷剂中,已有显著 商业应用的只有三种:R500,R502和R503 特点:1、可以象纯质一样使用方便。 2、沸点降低,蒸发压力对应升高,可以扩大应用温 度范围和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 3、混合物其它性质方面也取决于其组分物质好的性 质。如稳定性、排气温度、溶油性等 4、配比一定,充注时要求高。
制冷剂命名: 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或字母表示制冷剂 根据制冷剂分子组成按一定规则编写 1.无机化合物
命名方法:R7**
**为无机物的分子量 例:氨NH3—— R717 水H2O—— R718 二氧化碳CO2—— R744
5
2. 卤代烃(氟利昂)
分子式:CmHnFxClyBrz (满足2m+2=n+x+y+z)
当制冷剂在系统中与铜或铜合金部件接触时,铜 溶解到混合物中,当和钢或铸铁部件接触时,被溶解 的铜离子析出并沉浸在钢铁部件上形成一层铜膜。 制冷系统中应尽量避免水分存在和铜铁共用。
氨制冷机中不能用黄铜、紫铜和其它铜合金(磷 青铜除外),因为有水分时要引起腐蚀。 氟里昂对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会起“膨润”作用 (变软、膨胀和起泡),制冷系统要选用特殊橡胶或塑 料。
23
4.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曲线
对每种氟利昂存 在一个溶解临界 温度,即溶解曲 线最高点的温度 制冷剂与油溶解会使润滑 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且油会被带入蒸发器中影 响到传热效果。 若制冷剂与油不相溶解, 可以从冷凝器或贮液器将 油分离出来,避免油带入 蒸发器中降低传热效果。
)
24
3
(1)按物质种类分 无机化合物 烃类 有机化合物 烷烃 烯烃 卤代烃(氟利昂)
混合溶液 (2)氨制冷温度分 高温制冷剂:R11 R113 R114 R21 >0 ℃ 中温制冷剂:R12 R22 R717 R502 R134a 低温制冷剂:R13 R14 <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