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合集下载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授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7价值蠕殖,是可变资本. 但就价值用传方式来讲,这
部分资本也同握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梯,属于流动资本. 不I!"精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赔 本,傲是在生产过瘟申其价值发生精殖钩,赔本 . 10 、资本循环利用It"而究的问题是梯的.
I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资本循环利'赔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到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 资本 循环侧重研究个剔资本侵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赔本循环保符连续性的备件,而资本周转侧11' 研究
度 . il'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东!II和一银发展规像. 造成认酣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囱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
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是活动植圆的限制 .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备件的限制,以及客震过
价交钱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蠢的II曾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遭领域. 只有在流速领峨中'自晶生产者之闹才能发生关系 ,货币才能 转化为资本. 资本寡不把货币技人流趣,购买势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 a 藏鳝了劳动着剩余剪
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6.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犁,既在流通领尊越行〈以流通为'甚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 特殊商品) .又不在混遁领精法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整个姐嚣的关
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单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B)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C)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表现在:①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解析: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却是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效果。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D)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解析: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B)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解析: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2018马原课本课后答案

2018马原课本课后答案

2018年马原课本课后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什么?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

5.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形态。

第三章:继续革命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香港、澳门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长期保持繁荣稳定。

2.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下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深刻而富有内涵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社会和人类自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 2018 新版课后题的答案解析。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而后有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新的科技理念和创新意识,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一些错误的观念,如迷信、愚昧的想法,则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是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性体现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比如,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等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决策。

再说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比如,不同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具体矛盾又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解决。

然后是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经过一定程度的量变积累,达到质变。

在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实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质的提升。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比如,社会制度的变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多次反复和曲折,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新版)课后习题答案〇绪论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p2-4,10-1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开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特征: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

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很多。

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经济上很困顿,没钱买面包,没钱付房租,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 1859年,他这样写道:“由于需要抽出许多时间来研究我的政治经济学,不得不拒绝(虽然很不乐意)人们在伦敦和维也纳向我提出的收入极其可观的建议。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四十年代B. 19世纪五十年代C. 19世纪六十年代D. 19世纪七十年代A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说明了()A.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B.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B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起义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B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C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C.变化发展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A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A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A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B.集体主义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A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B1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11、下列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C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完整版)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经济地位和财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13.唯物史观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反映。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

1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全面分析和具体分析。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8.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历史的。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经济仍然存在的阶段。

20.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__的领导。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心是经济建设。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幸福和全面发展。

改写建议:1.将选择题题目和备选项分开排版,方便考生阅读和作答。

2.删除“注意事项”中的重复内容。

3.将每个选择题的备选项改为统一的格式,如用A、B、C、D表示。

4.将每个选择题的题干简洁明了,避免过长或含糊不清。

5.在文章开头加上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等必要信息,方便考生核对。

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这表明改革具有普遍性。

13.这句话表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生产资料的增大为前提。

16.生产资本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虑,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限制。

18.垄断利润的水平一般会高于平均利润。

19.在经济危机和萧条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国有资金以维持其生存的经济行为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指导个人的成长和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章,我们探讨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

这一观点让我们明白,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物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但这种能动作用也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既有内部联系,也有外部联系。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章,我们学习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维的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且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在于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而相对性则是指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性和近似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为B(P绪论39)2.【解析】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为C(P48)3.【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答案为A(P63)4.【解析】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强调的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答案为A(P68)5.【解析】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D(P74)6.【解析】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答案为B(P94)7.【解析】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答案为A(P101)8.【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认识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答案为D(P103)9.【解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为A(P119)10.【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答案为C(P133)11.【解析】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

答案为A(P151)12.【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选择题以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选择题以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导论(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A.马克思和恩格斯B.马克思和列宁C.恩格斯D.马克思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B )A. 《资本论》的发表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哲学的贫困》的发表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D )A.列宁B.爱因斯坦C.达尔文D.马克思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 . 18世纪40年代B. 18世纪7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70年代5、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 )A.国际工人协会B.正义者联盟C.共产主义者同盟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19世纪30-40年代( BCD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巴黎公社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CD )A.细胞学说B.古希腊哲学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BCD )A.科学性B.发展性C.人民性D. 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ABCD )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C.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D.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深刻而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以及指导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 2018 新版课后题的答案解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够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

比如,人们在认识到自然规律后,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上,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等上层建筑必须适应其经济基础的发展,否则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关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这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集中和规模的扩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危机频繁等。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B.精髓C.实质D.核心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客观性和自发性C.盲目性和自觉性D.客观性和普遍性√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B.改造客观世界√C.实现自我价值D.创造客观规律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1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政治面貌B.经济地位√C.宗教信仰D.价值取向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0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第一章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联系。

5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6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7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8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9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0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1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7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塑造自身的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 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后答案完整版。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具有独立性和可知性,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物质生产实践创造了物质生活领域,社会变革实践形成了社会政治领域,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形成了精神文化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而这些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实践。

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此外,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才能产生。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E. 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 )A. 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 牛顿的力学B. 康德的星云假说C. 细胞学说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英国经验论B.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马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霍金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谈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证明认识的正确。

那物质决定意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没有我们先前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产生,也就是再次实践的证明认识的正确。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将来甚至超过我们人类自己。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人类现在的水平远超过人工智能,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高的水平了,那也是人类推动的,那时说明我们人类自己的水平来就更高了,才能创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A.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D.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E.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A.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 牛顿的力学B. 康德的星云假说C. 细胞学说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经验论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D.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BCE 2.ABD 3.CDE 4. CD 5. AE 6. ABCDE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继承了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并没有结束真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并不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⑴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贸易、交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能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其固有矛盾加剧,阶级矛盾简单化、明朗化。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认识全部社会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成为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⑵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急剧扩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自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⑶自然科学前提。

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由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阶段,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这三大科学发现为代表,使人们不仅能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这就打破了以往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宇宙观,揭示了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⑷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整个人类优秀哲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在此基础上,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艰苦努力,才最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⑴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旧哲学,没有能够正确地揭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它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⑵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分离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是相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使唯物主义成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使辩证法成为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

另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依赖,互为前提,是同时铸成的一块整钢。

⑶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旧哲学从总体上说是剥削阶级哲学,它反映的是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⑷在本质特征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经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各门具体科学发展为依据,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创新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创新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性和创新性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研究对象、内容、作用和本质特征四个方面,形成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的总结,又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终结,而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0世纪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课题,总结和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⑶事实也证明,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不断发展着。

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就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经验,形成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基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等等都作了全面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推向新的阶段,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江泽民为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⑷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背离和败坏马克思主义。

正确态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坚持与发展相结合,要坚持就必须发展,发展才是坚持的正确途径,离开发展谈坚持,结果只能是窒息和扼杀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⑵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实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