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文)浅析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以微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阐述微博的含义和微博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在的教育教学案例,对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效益、价值和前景进行浅显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微博;中小学教育;应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信息爆炸性增长,导致人际交往表层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传递信息。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国外,美国总统奥巴马、戴尔、百思买、福布斯、通用汽车、 WholeFoods等众多国际知名个人、组织或公司,通过微博进行营销或与用户交互,国内,以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型博客网站已成为时下的热点,虽是受字数限制的言论发表,微博却让网民不约而同地“说”了起来,并使得人们的思想可以瞬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Web 3.0下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眼务,微博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热捧,它已成为网络时代又一次重要的通讯革命。
一、微博的含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10年中国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了微博。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15日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增幅达到23.5%。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
二、微博的特性
从博客到微博,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在媒介形态上,它们都依
赖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都可以发布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片、影音剪辑等,但是微博传播形态的独特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强烈的自媒体属性
微博的形式简单、内容简短,使参入和切入更方便且实时,人人都可以主动选择发布、接受和传递信息。自媒体的属性使得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传播速度传播出最新信息,因而信息极具时效性。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种情绪出现之后,立刻就能出现在微博上,从而总是优先被民众所阅听。140字的字数要求,使微博内容不管是从写作上还是从阅读上对传授双方都更为便利,传者既可简洁明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受众也无须在阅听或反馈时占用太多的时间,这更契合当下快餐式文化需求及生活的快节奏要求。
(二)言说空间的自由性及发表空间的巨大优势
在微博上发布言论,除了有字数限制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限制条件。微博言论一般没有事前审查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存在把关人,也没有题材限制,是真正的“意见自由市场”。另外,传统媒体具有稀缺资源的属性,发表空间受到版面、频率或频道的制约。但微博却可以容纳海量信息,可以为数量众多的微博用户提供广阔的发表空间。微博简单的记录方式也降低了对用户文字功底的要求,让普通民众与知识精英拥有同等的发言权,使每位公民有话便可说,满足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诉求。
(三)“用户──粉丝”的互动模式
传统媒体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即“我说你听”模式,这种传播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2003年非典暴发前期,某些主流传媒报道欠妥,造成非典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如今,随着微博的崛起,传统的线性传播格局被打破。在微博的“用户──粉丝”双向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关系是对等的,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用户还可以通过添加关注、收听等方式迅速同其他用户建立联系,从而连成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如果用户对某一信息关注和认可,该信息就会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的速度飞速传播开来;如果用户认为某一信息没有意义,该信息就会很快消沉。因此,微博通过用户对信息的关注、转发或回复功能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
(四)微博的个性化及用户的主体性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曾提出“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系统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其机制就是“补救媒介”,即后生媒介对先前媒介有补偿作用。媒介补偿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不断贴近人性的过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后生媒介,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个体需求。微博可由用户自己定制使用,这种个性化特征体现了微博对用户“个性化”的关照和“主体性”的尊重。
(五)微博用户的广泛性
说现在是“全民微博”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不管是明星、企业老总、人大代表、
教师、学生还是草根百姓都有微博,微博已经跟手机号码、QQ、E-mail一样,成为个人名片上的通讯方式。如前所述,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就比2010年底增加了两倍,无怪乎世界上最早的微博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曾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这么众多的新闻记者。”如果说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那么微博的用户更多地具有“多”“杂”“散”的特征,而“匿”的特点稍微弱化一些。
总之,微博具有短小纤细的身材、一呼百应的架势和光速传播的效率。140字,敲出的不仅仅是博主的心声,传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更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一种时尚的交流方式,是一种潮流的象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的形成。
三、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搭建资源平台,共享教学成果。比如学生在学习某节新课之前,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图书室或是互联网查找和搜索学习资源,仅仅通过微博将教师提供的网址打开、阅读、理解和应用即可。学生也可以将老师提供的这些方法或网址“收藏”到文件夹中,这样,这些信息又会出现在各自的微博主页上,还可与同学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乐趣。如果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方法或资源有什么疑问或者补充,则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可针对学生的热点评论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从而将资源的整合效果最大化,将分享的快乐最大化。
(二)强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语文课,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这门功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课时多、作业量大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完全、彻底的改变,真正做到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教师如利用微博方便快捷、互动参与的特点,课前把要讲的核心内容、课后把课中的内容关键词发到微博上,并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是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又是对课堂教学的及时补充,既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教师再以微博互动的方式加以即时的引导,适时给予点评和提出要求,可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三)促进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合作学习一般指师生、生生利用网络,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活动。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一起去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微博的功能与特点,利用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潜能,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其次,利用微博,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培训学习者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能力等。例如美国马里兰州一位八年级的英语教师梅奥尝试利用微博作为平台让他的学生在线协作写作,他创建了一个叫做Many Voices的微博账户,邀请他的学生和全世界的学生加入,通过在微博上不断续写故事进行。六个星期之内,仅仅通过每次140字的写作,在来自六个不同国家100多个学生的合作下,终于完成了这个故事。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