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剪纸艺术.doc
好看的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
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
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满族剪纸始于明代,由于对嬷嬷神的崇拜,满族剪纸产生了《嬷嬷人儿》,这种剪纸是满族剪纸的代表作;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鹿》、《鹰》等剪纸十分多见,常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
满族剪纸内容丰富多彩,如《祭祖》、《挂签》、《野祭》……长白山区至今尚有许多民间剪纸直接表现这种萨满祭祀的活动,成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
还有许多满族剪纸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
如记述“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系列剪纸;如表现“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敬烟》、《摇篮儿》……满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满族剪纸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
《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剪纸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满族人朴素善良、耿直纯真的道德风貌。
九台县其塔木镇关云德的满族剪纸现在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
他不仅能刻,还自己设计主题、设计图样。
他剪纸的主要特色是古朴和苍劲,而选材也多是满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的风貌。
满族传说中的女神也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满族人崇拜的神灵中女神居多,有300多位,老关把它们都用剪纸表现了出来。
日前,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中,关云德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指尖上的满族剪纸文化艺术
指尖上的满族剪纸文化艺术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满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把生活中的看到的,喜欢的,人、动物和景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保留下来。
装饰日常幸福美满的生活。
是一门仅仅依附于满族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艺术。
满族剪纸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影响。
满族人民在他们的剪纸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神抵的敬畏、对始祖神的感恩情坏以及对在祖先神的护佑下繁衍昌盛的美好憧憬。
历史上游牧、山林民族聚居的医巫间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多以动植物图腾和女始祖神“妮她人”为主要内容,多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形象简洁,不拘于形似,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或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
在民族民俗生活中,剪纸是祭祀、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烘托氛围的文化符号,像过年时的窗花、挂笺、婚礼上的喜花、生命树等,也是日常用品和服装、鞋帽的装饰图样。
满族民间剪纸与东北古代少数民族艺术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同时也受到汉族民间剪纸的很大影响。
满族剪纸与其他地区的剪纸一样,在造型构成方式上常采用中国画常用的多点(散点)透视法则。
即根据作者的感受和需要,把见得到和见不到的景物全部摄入自己的画面。
表现各种事物时不考虑主体形象与环境、背景之间的具体关系,剪纸布局中采用互不遮挡的平列展示,不见前后之间的纵深变化,也不受时空观念的束缚,完整的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用平视视角来把握物象的总体特征。
另外,通过透明透视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和情感,即描绘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
把主观的构想渗入到自然现象里,服从剪纸艺人的逻辑思维与和谐秩序,剪看到的,也剪看不到的,剪表层的,也剪深层的,脱离对自然对象的忠实描摹,使其为表达主观情感和理想服务,客观形象的真实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这是各地的剪纸图案艺术的共同特征:自由奔放,不受自然物象的透视、比例、解剖、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大胆地变形,随意的自由组合。
满族民间剪纸的内容都蕴含生命意蕴,注重精神和情感的表达,达到象征写意的目的。
满族剪纸文化发展历程
满族剪纸文化发展历程
满族剪纸是满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剪纸技法为主,通过剪纸、折纸、粘贴等手工制作方法,将满族文化和传统题材展现出来。
满族剪纸起源于古代满族的生活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在清朝时期,满族的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
据史书记载,清朝皇宫中的皇家妃子和贵族们经常以剪纸为娱乐方式,而满族剪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满族剪纸以红色纸张为主要材料,并以剪纸刀为工具。
剪纸刀精细锋利,可以轻松地切割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满族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动物、花卉、人物、建筑等各种图案。
其中,龙、鹤、蝴蝶等动物形象被广泛使用,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在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剪刀的技巧和手眼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熟练的剪纸工艺师可以根据纸张的不同质地和厚度,以及剪刀的力度和速度,创作出不同层次和效果的作品。
这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小培养起,满族家庭会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如今,满族剪纸文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它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还被应用到纺织品、服装、饰品等方面。
同时,满族剪纸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常常出现在满族传统节日、婚礼和庆典等活动中。
满族剪纸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它凝结了满族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满族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传递给后代,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
满族剪纸文化的未来将继续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作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满族剪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主要发祥地在河北丰宁的凤山、大阁,辽宁的医巫闾山和吉林通化等满族聚居区。
丰宁剪纸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其种类可大致分为三类:日常装饰类,如棚花、桌围花、炕围花、鞋花、帽花等;节庆装饰类,如窗花、挂签和葫芦等;现实生活类。
创作上多采用阴剪阳剪相结合的手法,整个画面界线分明,玲珑剔透。
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表现了当地满族人民独特的信仰、神话和民俗生活。
河北丰宁满族剪纸《琴棋书画》
通化满族剪纸《萨满下火海》
通化满族剪纸《罕王起兵》。
满族剪纸艺人——初春枝
文苑
满
族剪纸始于明代,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
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
其创作技法是刀剪并用,表现手法以镂空为主,画面丰满,其线条自然随意,工细纤巧。
作品多以风俗画的形式,集中表现古老的满族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
主要包括生产、生活、起居、时令、节气、祭祀、风俗习惯等。
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初春枝,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剪纸60余年,是“初春枝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擅长创作以反映辽沈地区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为内容的
满族剪纸艺人——初春枝
民间剪纸,常年在社区、学校、工厂、部队等地讲授剪纸技艺,参加了众多活动,培养了众多学生。
代表作品有:《忙年》《祭笊篱姑姑》《东北三大怪》《二月二,龙抬头》《剪五毒》等。
她于2009年参加了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第4个国家“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辽宁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11年参加了第四届东北文博会皇寺庙会分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13年参加了国家第12届全运会;2014年参加天津“西岸”剪纸艺术展,作品《忙年》获奖;2019年1月受邀赴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展示剪纸技艺;2019年4月赴香港参加剪纸展演活动;2020年开始
线上和线下剪纸技艺传承活动。
62 民心。
东北民俗满族剪纸的艺术特色
伽
L_
关 键词 :
满 族剪纸 艺术特点 民间艺术
以, 满族剪纸题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 十二生 肖” 剪纸 、 “ 吉祥” 剪纸 、“ 萨满 ” 剪纸 。 1“ 十二生肖” 剪纸 , 其 中以动物纪年 、 记时的生肖历法 。 而在十二生 肖中牛、 马、 羊、 鸡、 狗、 猪, 这 六种动物 被驯化为 “ 六 畜” 。“ 六畜” 在传 统观念中寓意家族儿孙满堂、 吉祥美好, 寄托了人们衷心 的祝福 。 鼠、 虎、
兔、蛇、 猴, 这五种野生动物 是人们 熟悉的, 这里有被 人敬畏的虎 、 蛇: 被
中图分类号 : J 5 2 8 . 1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3 - 0 0 6 9( 2 0 1 5 ) 0 2 — 0 0 8 4 — 0 2
人避忌 却依 附人类存活的鼠 ; 被 人们喜欢 的兔、 猴, 这些动物都是 与人类 密不可分的。 龙, 却不同于其他动物 , 它是 “ 灵物”, 是人们幻想出来的, 它
寓意富贵吉祥 , 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 。 人类赋予了十二 生肖深刻 的寓 意, 这也是为什么在剪纸艺术 中十二生 肖剪纸能独具一格的原因。
2 “ 吉 祥” 剪纸 , 是 人民把 向往 美好 的故事 、 人物 、 动物 、 植物有 机 地结 合在一起 , 作为一 个创造性 的材料 剪刻成 图样 。 一般 是送与他 人作 为祝福 , 或是在 自家 显眼的地 方张贴, 希望 生活富贵美满 、 仕途 顺畅、 夫 妻和 睦 、 多子多 福、 健 康长寿 、 万 事如意等 , 包含了人们 对生 活的所 有美
东北 民俗满 族剪纸 的艺术特色
沈阳建 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刘 健 李 艾 刘宇鹤
THE NO R THE AS T F OL K P APE R — CUT OF MANZHU CHAR ACTE Rl S Tl CS
丹东满族剪纸
丹东满族剪纸满族是我市人数众多、历史影响最为显赫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丹东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
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2008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丹东满族剪纸这朵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奇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树皮到纸张的演变满族剪纸由来已久,相传早在16世纪,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剪纸,那时的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也较为粗犷和简单。
据有关资料记载,丹东满族剪纸最早产生于明朝末年。
在一些祭祀和节庆活动中,满族妇女常常用树皮、动物皮等剪一些图案,张贴在活动现场,以此烘托祭祀和节日气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纸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满族剪纸的材质也被“新材料”所取代,剪纸的装饰性不断增强。
每当逢年过节时,勤劳的满族妇女们便会用纸剪出各种福字、寿字、喜字、花卉、鸟兽、人物等贴在窗户上、屋檐下,单调的农家小院一下子因为这些大红剪纸而生动、喜庆起来。
除此之外,剪纸在衣着方面也得以应用,许多鞋底、帽子、衣服、刺绣等的制作都是先以剪纸作为参考依据的。
口口相传到如今满族剪纸是一种口传文化,我市最传统的满族剪纸多数也由家族长辈们口传心授传承下来。
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目前确定的满族剪纸传承人有:东港市孤山镇的董宝君、新农镇的刘和秀、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的曾雪艳、青山沟镇的孙丹,他们大多也是从自已的长辈那里学到的剪纸技艺。
传统满族剪纸风格粗犷,技法简洁,造型古朴,民族特点浓烈,随着满、汉经济生活的交流,满族剪纸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工艺上开始追求精致和细腻。
满族剪纸的题材多以古代流传的神话传说为主,民族文化色彩十分强烈。
如着名剪纸作品《布库里雍顺的传说》,讲述的就是一个与满族起源有关的美丽传说,着名满族剪纸《嬷嬷人儿》则十分清晰地表露了满族人们对嬷嬷神的崇敬。
《风情丹东》里记载,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先人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对天地顶礼膜拜,对许多动、植物都视之为神。
辽东地区满族剪纸艺术研究
辽东地区满族剪纸艺术研究关键词:辽东地区;满族剪纸;艺术研究;传承一、辽东地区满族剪纸的概况当今全球化时代下,艺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剪纸艺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有效地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辽东地区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貌。
剪纸艺术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种类和不同韵味,这种艺术美的形式,让辽东地区满族剪纸成为众所周知的艺术特色。
辽东地区满族剪纸是满汉杂居的自治县,满文化与汉文化融会、积淀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其民间剪纸—这一伴随当地人们同步成长的艺术也是丰富多彩。
县文化馆多年来非常注重收集和挖掘民间剪纸,先后在县馆展览厅举办了多次剪纸展。
所展出的琳琅满目的剪纸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和满汉人们的审美情趣,它特有的魅力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异彩,使这一古老艺术跨越了时空的界线,继续点缀着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辽东地区民间剪纸,留给人们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所体现出的地域特色。
谈起辽宁凤城,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将大自然的美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剪纸作品也可以再现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正是这特有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为我们祖先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渔猎资源和以农为业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辽东地区满族剪纸的民族特色辽东地区剪纸艺术的剪纸特色在于融入东北人粗犷的生活情怀,剪纸线条感粗壮,不拘泥于细节,有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一些老艺人在剪纸创作过程中,一边吟唱,一边剪作,将口口相传的民间风俗故事融入剪纸作品中。
剪纸作品中谱写了剪纸艺人对于民俗精神中善良与智慧的理解。
翻转游走的大黑剪子看似困顿而笨重,却在老艺人手中追心逐意,如鱼儿水中嬉戏,欢快流畅而豪放不羁。
人民在面对自然时表现出的率真的性格和朴实的情感体现在剪纸艺术中即是用简化成的符号结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性画卷,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辽东地区剪纸艺术的文化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充满着悠久的人们和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和积淀着满族人对于剪纸艺术的审美观念。
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与地域文化特色
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与地域文化特色摘要:满族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大的挖掘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概况和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满族剪纸;发展历史;地域文化;特点一、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概况满族剪纸艺术是满族的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依附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历史发展十分悠久。
据研究,满族剪纸最早在明代开始流行,因为当时女真人的造纸技术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为满族剪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
清代是满族剪纸艺术的辉煌时期,在流传的广泛度和形式数量的丰富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对民间技艺的重视和宣传,满族剪纸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也逐渐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剪纸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面刻画出一些图文式样,具有装饰效果,是民俗风情的一种呈现。
剪纸艺术有南北派之分,一般南派线条柔美、玲珑剔透,北派线条粗犷、特征鲜明,都是各自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
满族人民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东北和华北一带,满族剪纸艺术也多呈现出北派的风格特点。
但具体而论,不同地域剪纸的艺术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别。
例如河北北部坝上一带的剪纸,既有粗犷之轮廓,又有细腻之线条,兼具北派和南派的风格特点。
而长白山地区的剪纸内容以反映民族祭祀和满族风情为主,北派风格尤其明显。
此外,从内容、表现形式和具体用途上也可以对满族剪纸做一些划分。
从内容上看,满族剪纸可以分为人物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动物剪纸、吉祥剪纸和瓜果盆篮剪纸等多种不同类型。
从表现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单色剪纸、复色剪纸和点染剪纸等。
在具体用途上,剪纸具有用来装饰室内、祭祀祖先、欢庆节日等不同的用途。
在众多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满族剪纸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满族剪纸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风情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满族人民心理意识和审美追求的具体表现。
满族剪纸总结
满族剪纸总结简介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传统艺术,作为一种剪纸艺术形式,通过剪刻和剪裁纸张创作出具有满族特色的图案和装饰。
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图案和工艺技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满族剪纸的历史、特点、工艺技法以及文化意义进行综合总结。
历史背景满族剪纸起源于中国满族地区,起初被视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经过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满族剪纸主要用于庆祝婚嫁、宴会和寿诞等重要场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剪纸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成为了满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点满族剪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图案多样:满族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动植物、人物、建筑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这些图案既能够反映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也能够展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色彩鲜艳:满族剪纸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采用红、黄、绿等鲜明的颜色,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视觉效果。
3.对称美:满族剪纸强调对称美,许多剪纸作品都采用对称的构图和图案,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4.细腻工艺:满族剪纸的剪裁和雕刻工艺非常讲究,艺术家们通过手工技艺将纸张剪出令人赞叹的细腻图案和装饰。
工艺技法满族剪纸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选择纸张:选择适合剪纸的纸张材料,满族剪纸通常使用红纸、黄纸和彩纸作为剪纸的原材料。
2.设计图案:根据设计的需要和主题,设计并画出纸上的图案。
3.剪刻纸张:根据设计好的图案,使用剪刀、刀片等工具将纸张进行剪刻和雕刻,制作出所需的图案和装饰。
4.组合和装饰:将各个剪纸作品进行组合和装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5.收尾和保护:进行最后的修整和保护,以保证剪纸作品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
文化意义满族剪纸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1.文化传承: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对剪纸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满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艺术展示:满族剪纸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细腻的工艺被广泛展示和欣赏,为世人展示了满族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水平。
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长白山是满族的家乡,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满族民间剪纸就是1982年在这里首次发现的,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满族剪纸一是题材独特,多反映满族的信仰崇尚、习俗生活;二是造型独特,形象古朴,线条粗犷,酷似远古的岩画;三是技艺独特,灵活运用剪、撕、刻、烧、熏等手法,多姿多彩;四是材料独特,因地制宜选用纸张、桦皮、树叶、布帛等为载体,各具特色。
满族民间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剪纸艺林中的奇葩。
通化师范学院对长白山满族剪纸发现、研究、传承三十年,建成全国首家满族民间美术陈列馆、在全院开设满族剪纸课、出版专著十部与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婚嫁习俗,随之产生了绚丽缤纷的枕头顶刺绣艺术。
它绣工精湛,题材丰富,品类多样。
这些绣品伴随着格格的一生,终老相伴。
在传世的枕头顶刺绣中,许多题材表现了满族的信仰、崇尚;表现了满族山民的习俗生活;还有许多绣品源自东北二人转的深远影响,其故事成为重要内容。
满族枕头顶刺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造型、色彩、构图、立意等方面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借鉴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通化师范学院致力于满族枕头顶刺绣的保护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7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白山野生山核桃切割拼贴艺术长白山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楸木所结的果实——山核桃,质地坚硬、色彩古雅、纹理多变。
几百年来,长白山满族山民,利用这一资源,切割拼贴成丰富多彩的工艺品并代代传承,延续至今。
山核桃工艺品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塑造人物、动物、器物,样样精巧;其尺码自如,大可盈丈、小不足尺,件件叫绝。
以歌颂秦始皇的“天子驾六”达到新高,用五万多片山核桃拼贴而成,长3.8米,形神兼备,令观者震撼。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摘要: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征。
根据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而选择的剪纸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以及多样的创作手法。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剪纸艺术研究满族民间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满族地区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满族先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对美的追求。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满足了满族人民的心理需要,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企盼。
第一章绪论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为主要加工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
满族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
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
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渔猎、勤劳勇敢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满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留于民间的民族遗产,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资料,但这种植根于白山黑水间,通过口传心授,缘物寄情,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代代相传。
第二章满族民间剪纸流源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基本观念是信鬼神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满族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渔猎,在林海雪原中繁衍生息,绿野山川孕育了勇悍旷达的天赋,抑制了忧愁悲哀,然而,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天地山河,风雨雷电难以理解,加之大自然对他们的无情威胁,便产生了超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这就是“萨满教”。
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
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嬷嬷神,意即老太太。
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的特点
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的特点中国民俗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而满族剪纸则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的特点,包括其历史渊源、艺术风格、主题内容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
一、历史渊源满族剪纸起源于中国满族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
满族剪纸最早出现在清朝,当时满族人民将剪纸作为一种装饰和祈福的手工艺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满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二、艺术风格满族剪纸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特点之一是线条简洁明快,造型鲜明。
满族剪纸注重形象的表现力,通过简单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形象,如动物、花卉、人物等。
同时,满族剪纸还注重对比的运用,通过对比明暗、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主题内容满族剪纸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满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文化等方面。
其中,动物是满族剪纸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满族人民崇尚自然,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崇拜,因此在剪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形象的出现。
此外,满族剪纸还以花卉、人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剪纸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满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四、传承发展满族剪纸的传承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满族剪纸展览、培训传统剪纸技艺、开展剪纸艺术研究等。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满族剪纸的传承,也为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满族剪纸提供了机会。
总结: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成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
满族剪纸通过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对比的运用,展现出满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满族剪纸将继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满族剪纸
木子
内容提要
一、历史由来 二、现状 三、民俗学功能 四、展望前景 五、小小延伸
一、历史由来
经考证,满族民间剪纸始于明代。后金皇太极时( 经考证,满族民间剪纸始于明代。后金皇太极时(公元 1626——1643年),女真人已开始造纸,为满族民间剪纸 女真人已开始造纸, 年),女真人已开始造纸 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满族剪纸艺术的真正源头,来自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 满族剪纸艺术的真正源头,来自满族的原始宗教 萨满 生活在林海雪原中的满族人,崇奉神, 教。生活在林海雪原中的满族人,崇奉神,是需要图像予 以实现的,剪纸因材质和操作的便利, 以实现的,剪纸因材质和操作的便利,便成为一种主要的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到了清代,满族剪纸艺术进入显赫时期。 到了清代,满族剪纸艺术进入显赫时期。 建国以后才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国以后才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还有补偿功能。 另外还有补偿功能。
剪纸反映了满族民间文化、生活背景等。
每一幅剪纸都代表一个故事……
手工真的好精致呀!
剪纸的人真的是心灵手巧……
借剪纸表达美好愿望……
四、展望前景
• 东北某些地方的满族剪纸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了人类非物质 东北某些地方的满族剪纸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了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代表名录, 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意味着有着悠久历史的满族剪纸受 到了国际性的关注和保护, 到了国际性的关注和保护,同时也为满族剪纸在世界范围 内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内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同时,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 岁以上的老人手 同时,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 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拯救和保护。 中,面临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满族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文化艺术,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深受人们喜爱。
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门技艺不仅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制作工艺独特,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纸张、剪子以及其他工具,通过手工剪、理、摆、贴等步骤,制作出各种具有美丽图案的满族剪纸作品。
满族剪纸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推陈出新,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满族剪纸的制作技巧和理念传承下去。
总之,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也需要民间纷纷支持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简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
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
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
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
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剪纸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丰宁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这与同为河北省代表性剪纸的蔚县剪纸相比,阴阳手法正好相反。
其表现常常运用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和吉祥文字,以民谚、古俚语、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直接、借喻、谐音、夸张、联想等手法,借以表达自己的祈望。
丰宁剪纸的制作分为设计图案、画墨稿、钉彩纸、雕刻等几个步骤。
其用纸多为宣纸,因为宣纸纤维柔软,纸张薄,有拉力,有韧性,也便于染色。
丰宁剪纸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
单色剪纸就是用单色宣纸剪成的剪纸;点染剪纸是用白色宣纸剪成,然后用不含胶的品色上色。
品色的调制很有讲究,先用水泡开,再加酒,以增加颜色的渗透性,然后在一沓剪纸的反正两面同时上色;填色剪纸一般多用深色,要先将图案剪好,然后将其轮廓勾勒在白色底版纸上,在需要着色的部位上色,最后再将剪纸扣在上面而成;复色组合剪纸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它是按照图案中不同部分的用色需要,用不同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出后拼贴而成的。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
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长白山满族剪纸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接着,详细阐述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技艺特点,传承方式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的推动。
在创新发展路径方面,文章指出了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推动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发展。
强调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展望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未来,并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长白山、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技艺特点、困境、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满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据记载,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当时被称为“窗花”或“纸糊”。
这些剪纸作品多以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为题材,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富有民族特色。
满族剪纸在长白山地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过去手工制作到现代机械印刷,长白山满族剪纸在技艺上也有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白山满族剪纸逐渐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使其在当地乡亲们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白山满族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满族文化的方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在今天,长白山满族剪纸已经成为了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代代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地域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满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长白山脉的山野间,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一、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满族剪纸是在满族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据考证,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洲,又称剪影,在清朝时期开始流传,并成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满族剪纸的图案多取意吉祥、喜庆、祈福等,如蝴蝶、秋日、寿桃、喜鹊等,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通过纸张的剪裁与折叠,再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填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貌和审美特点。
二、传承与发展长白山满族剪纸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国家和民间的重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各级文化部门和民间组织积极进行调查和研究,编撰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收集了大量的剪纸作品。
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和座谈会,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参与推动了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展示在长白山地区,定期举办满族剪纸作品展览,集中展示传统满族剪纸的技艺和艺术魅力。
通过展览,向公众传达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2. 传统技艺传承长白山地区积极组织传统技艺传承班和工作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传授满族剪纸的技艺和工艺细节。
通过实践操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亲身体验这一传统工艺,学习其特色和魅力。
3. 创新与发展长白山地区的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积极鼓励剪纸艺术家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出更多富有当代艺术感的满族剪纸作品,吸引更多现代人的目光。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吸取其他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丰富和完善满族剪纸的艺术内涵。
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工艺人才匮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满族剪纸的传统手工艺技艺逐渐失传,致使传统工艺人才逐渐减少。
辉发满族剪纸
When you feel tired, you are going uphil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辉发满族剪纸吉林省辉南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晚期(约1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生活。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民间艺术在这里诞生发展,其中从明朝开始剪纸艺术就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0__年,辉发满族剪纸成功入选吉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29日、30日,“辉发杯”全国剪纸大赛在吉林省辉南县隆重举办,一时优秀作品云集,最终大赛评选出特等奖9名、金奖20名、银奖30名。
辉发部落的由来与历史辉南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唐朝开始的。
明初,海西女真看好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从黑龙江流域举族迁徙到此,建立了辉发部。
辉发古城建在河畔的山上,南、北、西三面临河,由于辉发部居住在此的缘故,这条河、这座山、这个城都以辉发命名,即辉发河、辉发山、辉发城。
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征伐中,辉发部于公元1607年被消灭。
1635年,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辉南被划为封禁区,属盛京围场,朝廷设协领管理围场,禁止入内狩猎垦荒。
皇太极、康熙、乾隆都曾到此行围射猎,留下千古诗赋,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增加了几多神韵。
辉发满族剪纸的起源与特色辉发满族剪纸始于明朝,产生于辉南县抚民镇。
当时的女真人出于对“嬷嬷神”的崇拜,产生了“嬷嬷人儿”剪纸,加之对动物神灵的敬畏,动物剪纸也十分多见,常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窗户上,这就是满族剪纸艺术早期的作品。
清王朝建立后,国力昌盛、国泰民安,满族剪纸艺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辉发满族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从开始的剪小人、剪小动物慢慢发展成为表现萨满祭祀活动、反映辉发满族习俗、透视辉发满族文化的艺术珍品。
辉发满族剪纸是依附于辉发满族民间特定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之上的艺术符号。
其剪纸题材与当地林海雪原的原生态生活密不可分,旗装、马靴、“嬷嬷人儿”是满族剪纸的突出特点,人物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的四肢替代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尊重神明的使命,古老的辉发满族剪纸绝大部分以表现满族人的生活以及罕王创业称世的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剪纸艺术
说起满族剪纸,可以追溯到远古。
早在16世纪,女真人已有了剪纸,那
时是用树皮、鱼皮、皮革、麻布等剪刻而成
的粗犷图案。
剪纸是满族古老民族文化的瑰
宝,它是满族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艺术
沉淀,是反映满族习俗的珍贵艺术品。
满族剪纸充满乡村味道,民族特点鲜明。
从古老的剪纸中可以看到满族人民在长白山丛林狩猎,在黑水间捕鱼,婚祭嫁娶,生活和生产都跃然于纸上,长辫子的男人、大头翅的女人、长袍、马褂等等,不仅如此,它又是家居装饰,好多的枕头、鞋帽和服饰都是以剪纸做复制版本的。
据资料记载,满族剪纸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带入关内登上大雅之堂是在**的坤宁宫建筑上。
坤宁宫是皇帝的洞房,墙壁用剪纸装裱,四角贴喜字顶棚有龙凤双飞,这一剪纸装饰的模式,一直在坤宁宫保留着。
可见满族剪纸由寻常百姓飞入了帝王之
家,这对日后满族剪纸影响和发展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
民国后,满族剪纸沉淀在**的民间,许多作品表现满族所生活的长白山自然面貌风物特产,如《选人参》、《娶媳妇》等。
解放后,**的满族人民依然喜爱用剪纸表达对喜庆生活的热爱。
他们在窗户上张贴喜字,在房屋的顶棚剪贴团花,象征阖家团圆,在栋梁上粘贴以示吉祥丰收、四季平安的希冀。
文革期间,满族剪纸曾一度为
“封建的东西”而几乎流失,失传。
可喜的是近年来,民间艺术的社会
地位得到了提高,满族民间剪纸艺
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整理,许
多喜爱满族剪纸艺术的满族同胞将
剪纸艺术不断开掘,使剪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赋予了很多符合时代的内容。
那些标有满族特征长辫子的男人和戴头饰的妇女,旗袍,马褂的服饰和表现生活自然的剪纸作品又重现在各地艺术展览和全国艺术刊物上,这些充满**满族乡土**息的民间剪纸艺术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朵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必然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