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 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 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夏、商、周设庠(xiáng )、序、学、校以教 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 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作为整个建筑群中
最大的一个。类似
于宫廷建筑中的大
雄宝殿。以讲堂为
中心向四周扩展。
整个建筑群基本沿
中轴线对称,建筑
一共为3进。
13
作为岳麓书院的主入 口,也是站在书院外 最先看到的外体。但 在建筑体积上偏小于 大门。这也体现了中 国人内敛的性格。采 用的是抬梁式结构, 檐枋上画有苏式彩画, 白墙青瓦,典型的中 国古典南方名居的特 点。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 构,下设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出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 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 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岳麓书 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 为唯一的最高学府。
PPT课件
4
北京国子监
PPT课件
9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PPT课件 世称“千年学府”。 10
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有哪些

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有哪些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是指传统的中国学术机构,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其中许多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中国历史有名的书院的介绍。
一、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唐代大儒欧阳询的祖居地。
欧阳询是唐代的书法名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被誉为“气度雄浑,风骨摄人”,他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兰亭序》、《九思录》等都是文化名作。
白鹿洞书院是欧阳询先生研习书法的地方,也是后人对欧阳询的纪念之地。
二、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创立于北宋太祖建隆年间,始称为“建隆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创办者是皇室子弟朱熹,他是宋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岳麓书院在宋代时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曾经多次被朝廷评为“天下第一书院”。
三、白鹿原书院白鹿原书院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是中国著名的书院之一。
传说白鹿原书院建立于唐代,原名“沐皮书院”,后更名为“白鹿原书院”。
白鹿原书院是宋代李清照的祖居,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的作品《如梦令》、《声声慢》等一直被人们传唱。
四、扬州瘦西湖书院扬州瘦西湖书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故居。
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其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传诵。
五、安源路书院安源路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
安源路书院成立于宋朝,它是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之一。
安源路书院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所列的历史书院都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场所,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不仅为后人遗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院教育的特点,成为沟通天人
关系的一种显现。儒家士大夫
•书院严谨的建筑群体,是社会群体意识的 表现,反映了“礼乐相成”的思想。一般而言 ,每一所书院都有包括讲堂、斋舍、书楼 、祠堂在内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从每个 殿堂厅房所居的位置、装饰到总体格局都 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使书院师生置
们在其中把置身宁静闲适的大 自然、寄情山水作为自己的生 活理想,自然恬淡的心境和宁 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也体 现了儒家之道的超越性的一面 。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旧时地方上设立的工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书院建筑的传统和特色书院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髓亦有传统民居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2
书院建筑的传统和特色
书院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 时也汲取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 的一些长处,因此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 髓,亦有传统民居特色。同时,书院作 为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 机构,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和人文精神 的象征。
书院建筑多为一组较为庞大严
谨规整的建筑群,但由于重视
地形的利用,多依山而建,前
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
;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
取得有机结合,因而收
到“骨色相和,神彩互发”之效。
书院建筑虽较封闭,而环境的
开拓则十分开敞,两者相互映
发,构成有机联系,反映了书
身于一种浓厚的政治伦常的观念和秩序之
中。这一切,正是儒家之道的世俗性的一
面。
3
➢书院建筑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布局严整。中轴一般三、四进,即由大门、讲 堂、祭殿和书楼,或两者结合,依次排列,亦有增设二门、文昌阁等建筑,多达五、六进,体现了书 院以讲学、藏书、供祀的“三大事业”的主体地位。斋舍则对称分列于中轴两侧,或前或后,各成院落 ,以满足居学读书的需要,少则数间,多则数十、百间。其它厨湢仓廒、亭台楼阁,则因院因地有别 ,相应配置,不拘一格。 ➢书院建筑群力求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以居中为尊;通过轴线层次序列,以别尊卑、上下、主次、 内外,达到由序达敬的目的;又通过不同特点的庭院天井的空间组合,达到以和至亲的目的;以此形 成一个序中有和,和中有序,和序统一的整体。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田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二是私人捐赠。
四、元明清书院的蜕变
元代,开始官学化 明代,兴与毁并存 清代,沦为科举附庸
元代书院
第一所官办书院——太极书院。 书院多而杂,管理和讲学水平较低,
声誉和影响下降。
明代书院
明末“四毁书院”,加强对书
院的控制。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 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 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 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 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 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 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 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 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 等。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顾宪成、
顾允成重修。全国的学术和议 政中心,名动朝野。
“岁两大会,月一小会,各三日, 悉仿白鹿洞规。远近名贤,同 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 为归。”
应天府书院。
河南商丘,
戚同文、范仲淹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程颐
石鼓书院
书院的建筑规格

书院的建筑规格一、建筑概述书院作为古代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其建筑规格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书院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厅、左右厢房、后花园等。
整体布局注重对称美,建筑风格多为典雅庄重,以体现教育场所的严肃性和崇高性。
二、建筑布局书院建筑的布局一般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分布。
正厅通常位于布局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主要场所,用于讲学和举行重要仪式。
左右厢房则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起居,提供学习和休憩的场所。
后花园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供静谧的环境,供学子们休闲散步和思考。
三、建筑风格书院建筑风格注重典雅庄重,体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品味和修养。
建筑外观多采用硬山顶、硬山墙、硬山门等传统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檐口雕刻和彩绘装饰常见,使整体建筑更加精美。
四、建筑材料书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主要结构部分采用木质梁柱和榫卯结构,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外墙常采用青砖和灰瓦,墙体上还会绘制各种图案和文字,以增加建筑的装饰性。
五、建筑装饰书院建筑的装饰一般以雕刻和绘画为主。
檐口和门窗上常常雕刻有各种吉祥的花纹和动物形象,如龙、凤、麒麟等。
墙面上常常绘制有各种山水和人物画,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建筑功能书院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和教育场所。
正厅是学生们上课和听讲的地方,教师们也在这里讲授知识。
左右厢房则是学生们起居的场所,提供休息和学习的环境。
后花园则是提供静谧环境,供学生们散步和思考。
七、建筑影响书院建筑作为古代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其建筑规格和布局成为了后来学校建筑的参考,延续至今。
书院建筑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八、建筑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书院建筑的文化价值,必须加强对书院建筑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建筑本身的修缮和保养,以及对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应该加强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和学习,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一、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北宋庆历三年(1043 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府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门口挂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
岳麓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
从方位格局上看,白鹿书院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白鹿书院建筑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外第一书院”之誉,并被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建筑中的书院与学堂

传统建筑中的书院与学堂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书院和学堂更是具有代表性。
书院和学堂都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场所,但二者的历史、结构和功能却各有不同。
一、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主要培养士人和官员。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以补充官府教育为主,往往由僧侣或世家子弟自己开设。
宋代以后,它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有时甚至是多位文人合办,不受官府监督。
书院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门房、内院和正堂。
门房一般为紧闭状态,门外放有供奉碑匾和牌楼,表示这里是书院。
内院为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厨房等公共场所,门房和内院之间通常是回廊或者花园,增加了书院的景观性。
正堂作为教学场所,通常为两层或三层的建筑物,外形为中式楼阁,内部则为教室和讲堂。
二、学堂学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更高级的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官员、文人和士人。
学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是官府创办的一种学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儒家思想成为学堂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讲学者主要是通过经义、注疏和传记等方式来传播和讲解儒学思想。
学堂的结构通常分为四部分:门、堂、院和阁。
门为进出学堂的通道,通常做成五楼式的牌楼或者石坊。
堂是传授儒学思想的主要场所,通常分为东堂和西堂,东堂教授《论语》等经典著作,西堂教授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
院是供学生居住和活动的场所,通常包括学生公寓、饭堂、操场等。
阁则是存放书籍的地方,通常是高脚楼,并设有书库、阅览室等设施。
三、传统建筑中书院和学堂的异同虽然书院和学堂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场所,但它们在历史、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之处。
1.历史: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学堂则产生于北宋,后者起初是官府创办的学校。
2.教学内容: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诗词、文学为主,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不深入;而学堂的教学则以儒家思想为重,讲授的内容更加深入和严格。
3.结构:书院通常结构简单,主要由门房、内院和正堂组成;学堂则结构复杂,包含门、堂、院和阁。
中国古代的书院建筑

中国古代的书院建筑中国的书院源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盛于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为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
其建筑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二是有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建筑组成;三是名人学者碑刻较多。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中国中南部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南,因唐代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驯鹿自娱,故命名,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扩建为白鹿洞书院。
宋太宗将国子监印本《九经》颁发给该书院,从而名扬海内,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书院毁于兵火。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4年),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重建院宇,并奏请赐额及御书。
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
书院原有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报功词、明伦堂、御书阁等建筑三百六十间,几经战乱,破坏惨重,今仅存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公元1851年)所修的礼圣殿、御书阁、彝华堂等,且多破旧。
有历代遗存二三百方碑刻和其他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在中国南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现湖南大学校园内,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7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前院为讲学处所,筑有山门、讲堂、湘水校经堂等。
讲堂为五间单层歇山琉璃脊建筑,内嵌朱熹手迹“忠孝”、“廉节”。
后院为藏书建筑,建有御书楼。
左侧有四箴亭、濂溪祠、六君子堂、崇道祠、船山祠等供礼建筑,均为三间硬山式。
书院左侧为文庙,现存大成门、大成殿等,均为抗战后重建,但布局基本保留清代规制。
嵩阳书院在中国中部河南省登封县城北太室山麓,原名嵩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77年)左右。
北宋程灏、程颐曾在此讲学,南宋时废,今存建筑为清代所留。
院内现存有汉武帝时被封的三株古柏中的二株,还有嵩山最大的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碑文为唐李林甫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拓则十分开敞,两者相互映
发,构成有机联系,反映了书
院教育的特点,成为沟通天人
关系的一种显现。儒家士大夫
•书院严谨的建筑群体,是社会群体意识的 表现,反映了“礼乐相成”的思想。一般 而言,每一所书院都有包括讲堂、斋舍、 书楼、祠堂在内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从 每个殿堂厅房所居的位置、装饰到总体格
们在其中把置身宁静闲适的大 自然、寄情山水作为自己的生 活理想,自然恬淡的心境和宁 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也体 现了儒家之道的超越性的一面。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书院建筑群力求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以居中为尊;通过轴线层次序列,以别尊卑、上下、主次、 内外,达到由序达敬的目的;又通过不同特点的庭院天井的空间组合,达到以和至亲的目的;以此形 成一个序中有和,和中有序,和序统一的整体。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局都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使书院师
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政治伦常的观念和秩
序之中。这一切,正是儒家之道的世俗性
的一面。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书院建筑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布局严整。中轴一般三、四进,即由大门、讲 堂、祭殿和书楼,或两者结合,依次排列,亦有增设二门、文昌阁等建筑,多达五、六进,体现了书 院以讲学、藏书、供祀的“三大事业”的主体地位。斋舍则对称分列于中轴两侧,或前或后,各成院 落,以满足居学读书的需要,少则数间,多则数十、百间。其它厨湢仓廒、亭台楼阁,则因院因地有 别,相应配置,不拘一格。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PPT文档演模板
的机为髓的时书
书
象构由,一也院 征,儒亦些汲继
院
。成家有长取承 为士传处佛了 儒大统,教古
建 筑
家夫民因寺代 文创居此庙私
的
化办特其讲学 的并色建经的 标主。筑说传
传 统
志持同既法统 和的时具和和
和
人文,学官特 文化书府办色 精教院之学,
特 色
神育作精校同
中国古代建筑书院
l
书院建筑多为一组较为庞大严
谨规整的建筑群,但由于重视
地形的利用,多依山而建,前
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
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以
及亭阁点缀,山墙起伏,飞檐源自翘角,构成生动景象,与自然
景色取得有机结合,因而收到
“骨色相和,神彩互发”之效。
书院建筑虽较封闭,而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