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完整版)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完整版)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1cbed5dd36a32d72758192.png)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
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6。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0。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12。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13。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二、日常清洁与消毒1。
各部门和临床科室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一。
(注: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如更衣室、会议室、医生办公室等。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5a27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0.png)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院感染 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医疗机 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也日益提 高。
目的和意义
规范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技术 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患 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提高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和专业化水平, 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02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4
CONTENTS
• 引言 •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 医疗机构不同区域的消毒技术
规范 • 医疗机构常用设备及表面消毒
技术规范 •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与旧版差异
比较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消毒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管理的 重要环节,旨在防止和减少医院 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 和安全。
保在有效控制病菌的同时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害。
06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消毒剂使用不当引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
消毒剂浓度过毒剂说明书配置消毒 溶液,确保浓度适宜。
问题
消毒剂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 ,产生有害物质。
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材质的表面,选择适宜 的消毒剂,避免对表面造成腐蚀
05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与旧版差异比较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异
消毒剂种类
新版规范更加注重消毒剂的环保 性,推荐使用环保型的消毒剂,
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使用量
新版规范对消毒剂的使用量和使 用浓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环
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使用频率
新版规范对于不同环境和物品的 消毒频率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以确保在有效控制病菌的同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16ea0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6.png)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加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4.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5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4.6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21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21](https://img.taocdn.com/s3/m/fab2a07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0.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21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2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从事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以参考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清洁工具cleaning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毛巾、地板毛巾和地板毛巾杆、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料)、卫生洁具车等。
3.4清洁装置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部经常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头柜、床头柜、呼叫按钮、显示器、微型泵、床帘、门把手、电脑等。
3.6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cleaninganddisinfection对被患者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清洗和解毒WS/t512-2022。
3.7消毒湿巾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458117767f5acfa1c7cda8.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高教ppt课件)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高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6786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4.png)
v 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专业课件
16
5 清洁与消毒原则
v 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 清洁方式。
v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 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 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专业课件
14
4 管理要求
v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 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v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 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 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 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cleaning
v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专业课件
9
术语与定义
v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 v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
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v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 v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
v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 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 染情况。
专业课件
28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v8.1 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 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 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换气。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93539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93539](https://img.taocdn.com/s3/m/553a95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1.png)
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
全过程。 2021/10/10
24
二、管理要求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
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 毒管理规范
2021/10/10
1
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成为研究热点
近十年来,尽管医院环境污染对于引发医院相关性感 染(HAIs)的因果关系仍存在争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 明,HAIs暴发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存在相关性,病 原体可以在环境表面长时间存活。改善环境清洁质量,可 以减少HAIs的发生,甚至终止院内感染的暴发。
消毒过程。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 议室、病案室等。
2021/10/10
VRE 诺如病毒
2021/10/10
存活时间 7d~7m
>1y 3d ~5m 5d~4m 8h~7d
感染剂量 4cfu
7个孢子 250cfu <103cfu 10~100颗粒
4
病毒在环境表面存活时间
作者 Van Doremalen
Coulliette Chan Bond
Barre-Sinoussi Abad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
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8e5f27c3169a4517623a317.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2.1 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2.2 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2.3清洁工具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2.4 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2.5 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2.6 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2.7 消毒湿巾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2.8 A0值 A0 value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2.9 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2.10 人员卫生处理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2.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完整版.ppt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a440f1376baf1ffd4fad37.png)
❖ 3.12 低度风险区域low-risk area
❖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 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 3.13 中度风险区域medium-risk area
❖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 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 室、功能检查室等。
❖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 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 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 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 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 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 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
最新.课件
16
5 清洁与消毒原则
❖ 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 清洁方式。
❖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 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 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最新.课件
12
3 术语与定义
❖ 3.10 人员卫生处理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 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
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最新.课件
13
术语与定义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消毒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 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 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 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准则(最新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准则(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6ddb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3.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准则(最新版)前言本准则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WS/T 313-2009)制定,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一、适用范围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病房、门诊、配药间等各类场所及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二、清洁与消毒原则1. 环境表面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明显污物或污垢。
2. 消毒前必须先进行清洁,使用中性洗涤剂,遵循“清洁先、消毒后”的原则。
3. 消毒应选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应符合规定。
选用消毒剂时应考虑材质、表面状态、污染程度、感染风险等因素。
4. 环境表面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功能区域确定,一般情况下无菌区域应在每次使用前、中、后消毒,半无菌区域应每日消毒,一般环境应每周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步骤清洁步骤1. 普通表面的清洁:使用抹布或扫帚清除灰尘和垃圾,然后用中性洗涤剂喷洒在表面,并用湿抹布擦拭干净,最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并晾干。
2. 污染表面的清洁:先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将污染物清除后,再按照普通表面清洁的步骤进行清洁。
消毒步骤1. 选用消毒剂: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2. 准备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配比准备消毒剂。
3. 进行消毒:喷撒消毒剂或者用湿抹布浸泡、擦拭消毒剂,保持表面湿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
4. 消毒结束:将消毒剂及时擦拭掉,并用清水将表面彻底擦拭干净,晾干。
四、清洁与消毒记录1. 清洁与消毒记录应该真实准确,记录内容包括清洁、消毒时间、地点、消毒方法,以及执行人员等信息。
2. 记录内容应保存至少3年,以便监督部门定期检查。
五、应急处理1. 污染物泼溅或者散落在地面时,应先用干净的布将污染物清除掉,再进行消毒。
2. 消毒剂误涂或者溅入眼部、口腔、呼吸道等处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六、引用标准- WS/T 313-2009《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
医疗内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范
![医疗内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8d1c3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4.png)
解决方案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遵循消毒操作规范,确保消毒效
果。
预防措施
加强消毒知识培训,提高消毒意 识,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
评估。
交叉感染风险
问题描述
01
医疗内环境表面清洁消毒不彻底,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影响
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解决方案02ຫໍສະໝຸດ 加强清洁消毒频次,提高清洁消毒质量,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
清洁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定期收集清洁消毒质量数据,分析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建立清洁消毒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对 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对不合 格的区域或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加强清洁消毒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技能和意识,确保操作规范和标 准得到有效执行。
05
培训与教育
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医疗内环境表面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范
• 引言 • 清洁消毒的重要性 • 清洁消毒操作流程 • 清洁消毒质量监控 • 培训与教育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医疗内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通 过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 作得到有效执行,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指对医疗内环境的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污 渍、尘埃、细菌等污染物。
消毒
标准操作规范
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 的病原微生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指针对某一工作流程或任务制定的具体、 明确的操作标准,用于规范员工的操作行 为,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02
清洁消毒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
减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1be3fa49649b6648d747cd.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8bc09bbe009581b6ad9eb48.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最新版)1 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270027a8114431b90dd86c.png)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PPT33页)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PPT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0ac93bfb9f3f90f77c61b13.png)
术语与定义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
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
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 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 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污染表面与感染传播
患者入住之前住过VRE or MRSA感染的患者的房间 时,获得相同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这提示
房间的终末消毒是不恰当的 患者获取这些病原体的途径
(1) 直接接触病原体污染的表面 (2)来自于医务人员,他们在这个房间内污染了 他们的手
加强清洁与消毒可以降低 病原体的传播吗?
4 管理要求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 要求: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 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 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
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 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 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 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最新版)1 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值 A0 value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医疗机构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环境表面的措施。
3.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 医疗机构开展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
培训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 清洁与消毒原则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4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 367执行。
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 313的要求。
5.8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
6 日常清洁与消毒6.1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筹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6.2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
6.3 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6.4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5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7 强化清洁与消毒7.1 T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 311执行。
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
7.4 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 367执行。
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8.1 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8.2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8.3 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
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
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min,90℃持续时间1min,或93℃持续时间30s。
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附录 A(规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A.1.1 目测法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 化学法A.1.2.1 荧光标记法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A.1.2.2 荧光粉迹法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A.1.2.3 ATP法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A.1.3 微生物法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附录 B(规性附录)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附录 C(规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表C.1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