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合集下载

试论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杨秀玲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2期【摘要】云南白族的民间曲艺已经被中国的曲艺专家所认同,民间曲艺反映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和民间文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瑰宝。

因此,做好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就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析,依托大理古戏台的传播平台,提出了有效的传承发展策略,旨在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云南白族;民间曲艺;传承【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一、云南白族民间曲艺概况云南民间曲艺是少数民族的曲艺,据相关研究统计,云南的曲艺种类有很多,在全国范围中曲艺的种类最多,已经有83种,其中56种为少数民族曲艺,也正因为如此,云南素有“曲艺富省”和“民族曲艺之乡”的称号[1]。

白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众多。

白族的古代先民创造了各种传说、神话和歌谣,《白族调》《摘果瑶》等都是白族广为流传的古歌,反映了白族先民的实际生活。

大本曲是白族传统的民间曲艺,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曲艺,在云龙、大理、鹤庆等地区最为盛行。

大本曲是在哪个具体年代产生的现无定论,人们一般认为最迟于唐宋时期发展流行起来的。

白族大本曲的曲目非常多,现搜集到的已经超过100本。

从大本曲的内容来看,大本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从汉族的民间故事或者历史演变出来的,第二种是由白族自身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改编而成的,《白族调》《摘果瑶》反映的分别为白族先民的农耕生活和采集生活。

此外,《血汗衫》《百王的故事》《蟒蛇记》也是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和历史而创作的。

第三种是根据宗教故事进行改编而形成的。

在明清时代,白族大本曲的曲艺发展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产生了三腔、十八调和九板,其中三腔分别为北腔、南腔和海东腔,十八调分别为螃蟹调、道情调、祭奠调、放羊调和麻花调等;九板分别为小哭边板、大哭边板、小哭板、大哭板、脆板、平板和阴阳板等。

论昆曲在江苏的传播与保护传承

论昆曲在江苏的传播与保护传承

一、昆曲的改良与传播(一)昆曲的改良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里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之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元末明初,蒙元贵族的封建统治崩溃,元杂剧也相应的随之没落,以“传奇”为主要剧本的南戏乘机复兴,而汉族士大夫为主的上层人士也逐渐将艺术爱好转移到南戏,演唱南戏传奇的声腔以浙江的海盐腔与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影响力最大。

昆山腔并非一夜之间萌发,也非一开始就独擅曲坛的,昆山腔从萌发到发展壮大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

昆山腔起初只是流行于苏州、太仓一带的清曲,明中期隆庆、万历年间,曲艺家魏良辅寄居太仓,以原昆山腔为主体,在博采海盐、余姚各声腔优点和北曲经典唱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轻柔婉转、格调新奇的“水磨腔”,集北曲南戏之大成。

这时的昆山腔只是清唱,还未与剧本结合于舞台表演。

隆庆末年,昆山戏曲作家梁辰鱼编就了传奇《浣纱记》,这也是第一部昆腔剧本,它将传奇文学和昆山腔及表演艺术糅合在一起呈现于舞台,使得昆山腔的文化影响力大增,成为与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并称的四大声腔。

(二)昆曲的传播随着昆山腔的声名鹊起,其表演传播及影响范围也由原苏州、太仓一带逐步向外扩散,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昆山腔已传播到江南运河沿岸的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及吴江、常熟、宜兴、松江、上海等近运河城市;向南传播到杭嘉湖平原上的杭州、嘉兴、湖州等运河城市。

万历中期,昆山腔终于由明清两大戏曲重镇之一的苏州传播到另一重镇的扬州,繁荣的漕运和盐业经济催生了众多以习唱昆山腔为业的戏馆班子,福建、江西、湖北、广东、河南、河北、湖南等地也逐渐有昆山腔传播,到了万历末年,昆山腔已沿运河北上到了北京,由此直到清朝中叶,昆山腔一直是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呈现了“四方歌曲必宗吴门”的盛况。

清乾隆年以后,昆山腔的戏曲界统治地位虽被京剧摧毁,但昆山腔因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而始终屡衰不绝。

[1](三)昆曲的传播属性昆曲的传播过程即是创作者、传播者将自己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艺术观点推介到受众方的过程,其传播有其特定的属性。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山东济宁八角鼓曲艺为例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山东济宁八角鼓曲艺为例

16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5文化产业并促进其发展。

(二)制定保护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的传承力高校是民族民间文化学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是学习和开拓视野的乐园,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集中地。

它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影响力,开展一些非遗课程,对其传承也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进行招募志愿者活动,集中文化类的音乐爱好者一起去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断地扩大传承队伍。

(三)唤起民众对传统曲艺文化的保护热情现如今,许多像八角鼓这样的地方传统曲艺已走向无人传承的危险局面。

由于其自身的艺术特点、独特的传唱方式等原因,其传承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传统的曲艺文化起源于民间,如果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曲艺的保护热情,传统曲艺文化才有传承下去的希望。

想要唤醒民众的保护热情,就要树立起正确的传承理念,认真的整理和研究“八角鼓”传统曲艺的精髓,采用合理的传承模式,良好的传播手段,鼓励民众自愿的参与到保护的队伍中,主动去传承和保护“八角鼓”曲艺。

(四)加强对八角鼓曲艺传承人的保护古往今来学习和传承八角鼓的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八角鼓艺人有谭殿选、荣剑尘等。

他们是八角鼓曲艺传承的代表人物,几乎用尽一生来诠释着八角鼓的精髓和意义。

然而在八角鼓曲艺日趋衰败的今天,掌握着八角鼓曲艺的老艺人们已经一天天的老去,为了保护八角鼓传统曲艺就必须先从保护这些老艺人开始,他们既是我们学习和保护八角鼓的源流初始,也是我们今后传承“八角鼓”曲艺的坚实后盾。

如今,我们拥有了现代音乐的保存方式,将这些老艺人的演出进行及时的录制和保存,方便以后更多的人去学习与研究,也更有利于对八角鼓传统曲艺的传播与传承。

结 语济宁八角鼓作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对研究和学习地方戏曲起到了很好的例证作用,它的演变是通过北京八角鼓的外传和河南地方戏曲的融合而逐渐形成的,是研究当时地方戏曲的宝贵资料。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

地方曲艺传承和创新是保护和发展地方曲艺的重要途径。

地方曲艺的传承是通过口传和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长期以来,地方曲艺都是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口口相传,由老艺人传给年轻一代,确保地方曲艺的传承延续。

在传承过程中,艺人们通过不断的排练和表演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地方曲艺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通过举办比赛、培训班等活动,为地方曲艺传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地方曲艺的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地方曲艺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传统的地方曲艺也面临着现代化舞台技术和娱乐形式的竞争。

传承地方曲艺需要创新的努力。

地方曲艺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时尚元素来提高地方曲艺的吸引力。

在曲艺表演中加入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使曲艺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地方曲艺可以结合情景剧、小品等形式,通过讲述故事、展示人生百态等方式来吸引观众。

也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表演手法,如视频、灯光等,使地方曲艺更具视觉冲击力。

还可以通过传媒的推广来增加地方曲艺的知名度。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更多的观众传播曲艺文化,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喜爱地方曲艺。

除了创新,地方曲艺的传承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曲艺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经济资助和政策支持,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社会应该加强对地方曲艺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个人艺人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创新是保护和发展地方曲艺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使地方曲艺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需求,通过传承,将地方曲艺的精华传承下去。

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地方曲艺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

地方曲艺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还能传承某些地区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是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地方曲艺在传承和创新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进行简论。

地方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

它涵盖着地方文化中丰富的历史、人文、地理、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元素,包括地方方言、民俗、音乐、舞蹈等内容。

地方曲艺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既能传承历史的记忆,又能传达文化的传统。

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涉及到人才培养、演出机构与市场等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和流派,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培养计划来传承和培养。

同时,演出机构和市场也是地方曲艺传承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曲艺的扶持力度,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地方曲艺的传承。

二、地方曲艺的创新面对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地方曲艺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对性的发展和创新。

地方曲艺的创新要求有创意、有品质、有市场和有文化价值。

首先,地方曲艺的创新要有创意,要有新意。

只有对传统的习俗、技巧、形式和内容进行打破和颠覆,才能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突破。

其次,地方曲艺的创新要有品质,要有高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素养,才能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

第三,地方曲艺的创新要有市场,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提供更多元化、时尚的表演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拓展市场。

最后,地方曲艺的创新要有文化价值。

只有在保留地方曲艺的传统特色的同时,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中,传达当前的时代主题和价值观念,才能让地方曲艺真正成为民间文化的代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

中国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

中国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

中国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摘要:新媒体时代,中国曲艺发展遇到了发展瓶颈。

保护原生态、创新发展成为现实中必须做出的选择。

通过分析中国曲艺的现状、文化属性和国家政策可以发现,产业化的发展符合曲艺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本身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条件。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产业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曲艺,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选择。

文章对中国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曲艺;文化传承;创新前言传统曲艺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各曲艺曲种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多年来我国在传承传统曲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希望以此来延续曲艺事业发展。

尽管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很高,曲艺工作者也不断努力为曲艺艺术事业传承与传播作奉献,但面对当下新兴媒体产业的冲击,传统曲艺文化在理念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1中国曲艺的发展困境1.1传承人第一,曲艺传承人匮乏。

就目前我国的中国曲艺的发展现状而言,也就相声、评书的受众较广,仍旧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其光芒。

但是其他的中国曲艺就相对比较没落,受众范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都没人听过。

很多中国曲艺的表演人员都集中在五六十的年龄段,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此类行当,中国曲艺也日益衰微。

现在,政府开始积极的鼓励大家保护中国曲艺,也开始注重扶植中国曲艺,但是年轻人的参与热度并不高。

对于社会来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如果年轻人都不注重曲艺文化传承,那么中国曲艺在未来必定得不到良好发展。

传承人的严重匮乏,是我国中国曲艺发展的主要困境。

第二,高素质人才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曲艺,表演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的表演作品也一般来源于生活,很多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没有较为专业性的理论支撑。

而文化程度高,音乐素养高的人群,又对中国曲艺嗤之以鼻。

所以中国曲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想要发展中国曲艺,提升其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培养优秀人才。

第三,转行现象频发。

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

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

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黑龙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艺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黑龙江少数民族曲艺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传承策略,以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一、黑龙江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基本情况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形式,代表性的有满族的“满族清唱”、“满族大歌”、蒙古族的“长调”、“马头琴”、韩族的“三弦”等。

这些曲艺音乐形式在歌唱方式、曲调风格、表演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色,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1.满族清唱满族清唱是黑龙江地区满族民间艺术的一种,流行于满洲地区,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曲艺音乐。

其特点是以凄婉悲怆的音色和抒情的歌词表达满族人的情感和生活。

清唱中歌者常常会辅以动作表演,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2.满族大歌满族大歌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是满族歌谣的一种。

其曲调宏亮悠扬,歌词内容通常表现出了满族人民的忠诚、坚韧和豪迈。

大歌在满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常被用于祭祀、宴会和劳作等场合。

3.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一种,以其特有的节奏感和音调,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和奔放。

尤其是在马头琴的伴奏下,蒙古族长调更加激昂澎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深刻的印象。

4.蒙古族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悠扬的音色而闻名。

在蒙古族音乐中,马头琴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与歌唱相伴,增添音乐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5.韩族三弦三弦是韩族传统乐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韩族人民常常会在集会、婚礼和宴会等场合演奏三弦,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曲艺形式,如昆曲、川剧、评弹、沪剧等。

这些地方曲艺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遗留,同时也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传承与创新。

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是一项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工作,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曲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通过传承地方曲艺,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地方曲艺文化的创新对于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曲艺是一种生动的表演艺术,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也在不断变化,地方曲艺本身也需要不断与时代相适应。

对地方曲艺进行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使得地方曲艺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及创新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传承和创新地方曲艺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地方曲艺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各级文化部门、文艺团体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曲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演出、展览、培训等活动,推动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地方曲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共同推动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曲艺表演中的艺术创新与传承

传统曲艺表演中的艺术创新与传承

传统曲艺表演中的艺术创新与传承传统曲艺表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曲艺表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曲艺表演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首先,艺术创新是传统曲艺表演的必然选择。

传统曲艺表演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方式和受众群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不进行艺术创新,传统曲艺表演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

艺术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

传统曲艺表演通常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方式,演员通过口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传统曲艺表演可以借鉴现代戏剧和舞蹈的表演方式,加入更多的舞台效果和视觉元素,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次,可以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传统曲艺表演的内容通常是根据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来创作的,这些故事和传说已经被反复演绎了许多次。

为了让传统曲艺表演更具吸引力,可以加入一些当代元素,如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当代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探讨。

这样一来,传统曲艺表演就能够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除了艺术创新,传统曲艺表演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曲艺表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传承人来传授技艺,并培养新一代的传统曲艺表演者。

传统曲艺表演的传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曲艺表演的保护与研究。

只有对传统曲艺表演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对传统曲艺表演的教育和培训。

传统曲艺表演的技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来培养新一代的传统曲艺表演者。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曲艺表演的推广和宣传。

传统曲艺表演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演出场所,更需要走进大众生活。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创新能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地方曲艺文化传承的方式主要包括口传、书写、演绎等,而创新则是通过与时俱进、融合其他元素等方式来使传统曲艺得以发展。

地方曲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曲艺作为地域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情,代表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

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底蕴,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的窗口。

而且,地方曲艺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媒介,能够促进社区、家庭、个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曲艺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人才传承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变迁,年轻一代在曲艺方面的兴趣和接触机会大大减少,导致曲艺传承的断层。

其次是市场的冲击。

在现代社会,受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冲击,人们对地方曲艺的需求也在减少。

再次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地方曲艺多以传统形式表演,而现代观众对于表演形式和内容的需求有所改变,因此在传承时需要适度进行改良和创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曲艺文化传承需要进行创新。

首先是传承方式的创新。

可以通过将曲艺故事写成书籍,方便后人学习和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录制和传播,提高曲艺的传承效率。

其次是内容形式的创新。

可以通过融合现代元素,如音乐、舞蹈等,使曲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可以创新表演形式,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

再次是市场开拓的创新。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开拓更大的市场;可以与其他文化活动相结合,举办曲艺演出和展览,增加曲艺的曝光率。

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传承,并进行创新,才能够使地方曲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在发展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曲艺从业者共同努力,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民间的智慧和情感,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地方曲艺文化传承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地方曲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地方曲艺是指各地方特有的曲艺表演形式,如评弹、梆子、快板、相声等。

它们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中以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地方曲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民间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

在传统社会中,地方曲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节庆、婚丧嫁娶、生活琐事等密切相关,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曲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在传统社会中,地方曲艺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师傅传授艺术技巧和表演经验,而徒弟则要勤加练习,虚心向师,才能得到真传。

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使得地方曲艺得以在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延续下来。

地方曲艺通过演出活动传承下来。

在古代,地方曲艺常常是在民间举办各种庆典、节日、聚会等活动中进行表演的。

通过演出活动,地方曲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地方曲艺通过书籍记录传承下来。

一些著名的地方曲艺表演艺人常常会将自己的表演经验和心得进行整理,编写成书籍传承下来。

这些书籍不仅可以让后人学习和研究,也可以让地方曲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以上三种传承方式,使得地方曲艺得到了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地方曲艺的创新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受到了影响,很多地方曲艺表演传承人因年龄等原因逐渐减少,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地方曲艺的热情也在减弱。

传统的演出活动方式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地方曲艺传统表演形式在吸引观众方面存在困难。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其活泼、生动、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传颂,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曲艺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曲种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如何传承和创新地方曲艺文化,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地方曲艺的传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传承方面,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承机制不足,二是传承人才稀缺。

首先,传承机制不足是由于各个层面的制约。

政府部门在经济和资源分配上不能做到公平合理,很多原本应该被保护和扶持的地方曲艺团队在生存和发展上遇到了困境。

同时,社会各界对地方曲艺的关注不够,通过企业或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来支持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识不足。

其次,传承人才稀缺,不同地方曲艺的演员、编剧、导演等人才不足,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曲种的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为了解决传承的问题,必须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保护和扶持地方曲艺团队的政策,改善政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各地方应当积极发掘培养年轻的地方曲艺人才。

政府、社会、文化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够为地方曲艺的传承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创新地方曲艺的发展方面,首先要将地方曲艺与时代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地方曲艺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表演手法、编排和剧本内容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使地方曲艺在时代变迁中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创新营销策略。

现代人的娱乐生活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从电视、电影到互联网等,人们所接受的文化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地方曲艺也应当在营销方面进行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开展网络宣传、网络直播等,增加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最后,要维护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价值。

对于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它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可代替的,地方曲艺也不例外。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摘要】地方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是地方曲艺文化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地方曲艺传承的现状、传统曲艺文化的价值、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地方曲艺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探讨了地方曲艺创新的方法与路径以及实践案例。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地方曲艺文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曲艺艺术的创新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创新、传统、现代社会、实践案例、方法、路径、重要性、未来发展、意义。

1. 引言1.1 地方曲艺文化的重要性地方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间故事。

它是中国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传承着古老的民俗传统和智慧,反映着不同地区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

地方曲艺包括相声、评书、评话、二人转等形式,其表现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普遍性。

地方曲艺文化在传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也是民众传播文化、宣传思想的重要方式。

地方曲艺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曲艺文化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承是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对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继承与承载,是对自身文化认同和身份认知的延续。

而创新则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意性的变革,是赋予传统文化活力和动力的重要途径。

传承和创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当今社会,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对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的简要论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曲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地方曲艺的传承是指将传统的曲艺形式、技艺、剧目以及文化内涵传承下去,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地方曲艺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通过传承,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曲艺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在传承地方曲艺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曲艺大师的传承传授,加强曲艺传统的学习和教育,健全曲艺传承机制,提倡曲艺传承与现代生活、现代舞台的融合,使地方曲艺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地方曲艺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形式、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使地方曲艺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曲艺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推动地方曲艺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现代文化艺术的学习与掌握,引进和吸收一些新的艺术元素和表演技巧,丰富曲艺的表现形式,使之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还需要重视曲艺创作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原创作品的创作,努力挖掘地方曲艺文化的深层内涵,使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通过创新,地方曲艺文化得以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过程,需要注重整体推进,不断完善传承机制和创新体系,加强与当代社会的对接,推动地方曲艺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希望通过对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的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曲艺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引言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方戏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戏曲的历史渊源中国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它们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传承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传承地方戏曲,就是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传承传统技艺地方戏曲的表演技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通过传承,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这些技艺,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

创新的必要性适应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地方戏曲要想继续吸引观众,就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丰富表现形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3D技术等,可以丰富地方戏曲的表现形式,提高观赏性,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教育与培训通过开设戏曲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的戏曲演员和观众,为地方戏曲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跨界合作地方戏曲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如与现代舞蹈、流行音乐等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拓宽其受众群体。

数字化传播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将地方戏曲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了解地方戏曲。

结语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个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地方戏曲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第一章:前言曲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

曲艺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表演艺术,包括相声、评书、京剧等。

这些曲艺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传承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现实,曲艺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已成为了曲艺文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曲艺文化的传承曲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历史长河中,曲艺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简练鲜明的语言特色,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境况和心理状态。

曲艺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精神的传承。

曲艺受到了文艺复兴、唯美主义等文化潮流的影响,因此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世界文化中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第三章:曲艺文化的创新曲艺文化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无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曲艺传承不变的同时,必须创新表演方式,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

当前,曲艺文化的创新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拓展曲艺文化的表演形式;二是通过对曲艺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重新发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第四章: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传承和创新是曲艺文化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曲艺文化的传承需要依托于保持传统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传承给今天的舞台艺术家,使其掌握更多的表演技巧、深化更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文化和语言的框架过于局限,避免力求照搬,应该更多的重新审视和诠释文化和语言的内在本质。

而创新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打造卓越的视听盛宴,并且在表演呈现方面不断尝试新元素,以便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灵魂和意义。

同时,需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曲艺文化的创新,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表现形态和内容,发挥曲艺文化的教育、娱乐、文化交流等多种综合作用,使其在新时代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传统曲艺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传统曲艺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传统曲艺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摘要:新媒体发展深刻影响着传统曲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传统曲艺赖以生存的载体与宿体正在改变,主流受众群体的“图像转型”与传统曲艺的审美文化冲突日益凸显,曲艺网络传播与网络生存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疏离。

文章对传统曲艺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传统;曲艺文化;网络时代;创新前言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各类文献数字化覆盖面日益扩展的背景下,传统曲艺数字化是实现曲艺保护与传承、观演与传播的当前最好道路。

目前,我国曲艺数字化成果不断丰富、手法不断创新、效果日益显著,但也存在诸多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不满足观众体验需求、不适应文化传播趋势的问题,亟待业界、学界、社会等各方合力,共谋以数字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曲艺精髓之道。

1数字化是传统曲艺重要保护途径传统曲艺数字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曲艺文献数字化和曲艺表演音像数字化。

两者的覆盖面、数字化呈现、服务观众领域不同,但目的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曲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曲艺数字化的投入,不仅防止了濒危曲艺和优秀剧目流失,也为传统曲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曲艺文献的数字化不仅对曲艺文献进行了整理和保护,而且使曲艺文献和曲艺研究人员查阅相关资料更加方便快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偏好发生了变化,传统曲艺已经不如曾经的辉煌。

数字化是组织和保存曲艺的最佳方式。

新时代数字化发展不断拓展数字化边界。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赵晓红认为,传统曲艺在传承、创作、排练等环节具有发挥数字力量的潜力和空间,其动力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在因素是由曲艺的本质决定的。

曲艺的本质是一种娱乐活动,一种文化消费活动。

曲艺的发展与观众的需求息息相关。

随着数字图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趋于网络化、移动化、数字化。

曲艺要发展,自然要用数字化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非遗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三灶民歌为例

非遗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三灶民歌为例

非遗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三灶民歌为例关章丽传承,“传”即传递传授的意思,“承”即继承发扬的意思;创新,即开创新事物,满足人类需求。

在艺术领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角度去传承创新,就是把当地缺乏体系的音乐,通过我们艺术工作者的整理,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把它变得有体系,并且不失原味,同时能够在大型的舞台上展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因此我们在进行三灶民歌传承的时候,必须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传承,因此笔者想到了表演唱的传承创新形式。

1 三灶民歌与表演唱的结合1.1三灶民歌及其现状三灶民歌是三灶人民的精神文化反应,智慧的结晶。

三灶镇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

自宋代以来三灶人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出自己特色的艺术产品,三灶民歌是由三灶人民劳作、闲暇之时随心而发,体现三灶人民生活中的聪明机智。

三灶人民智慧勤劳,热爱生活,创作的歌曲都是以生活情景为题材,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家国情怀小到儿女情长。

三灶民歌的歌词常以比喻、夸张、白描、借代、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语言艺术来表达“下里巴人”的心声,文词在俗雅之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外来事物的冲击音乐形式多元化,珠海属于沿海城市,年轻人对音乐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三灶民歌的旋律感节奏感不强,在音乐形式上缺乏体系,因此面对外来形式的音乐三灶民歌在年轻人群体中处于弱势,甚至有一种轻视,时至今日三灶民歌只属于老年人心中的音乐,他们心中的一种情怀,一种文化。

1.2表演唱表演唱是曲艺范围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重要位置。

它既有舞台表演(动作)的技巧,又有唱腔设计的运作,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表演唱很有教育意义和感染力、并能激发群众情感,催人奋进。

它与民间音乐及各地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地方特色鲜明,最富群众性。

表演唱演出人数较少,道具简单,形式多样,多以演当地、唱当地为主。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

简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及创新地方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地方曲艺文化传承和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如何加强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当前急需探讨的话题。

一、传承1、保护传统经典地方曲艺文化传承的首要任务是要保护好古典作品。

古典作品是地方曲艺文化的精华,是传承该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因此,需要对这些作品进行保护和整理工作,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2、搭建传承平台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地方曲艺文化,我们需要搭建更多的传承平台。

比如,可以在学校开设地方戏曲艺术课程,鼓励学生学习这门艺术;同时,在社会上也可以开办诸如戏曲培训班、乡村戏曲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中。

3、注重口传心授地方曲艺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并不是通过书本可以完全传承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口耳相传和心灵传承。

不仅需要年长的戏曲艺术家亲自教授,还需要通过交流、演出等多种方式,将地方曲艺文化真正地传达给后人。

二、创新1、结合现实传承不等于复制,要想地方曲艺文化得到发展,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

创新可以包括时下的新闻事件、新生活经验、时装等。

地方曲艺文化可以通过将新事物融入现有的剧目中,使之更容易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2、借助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提高地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比如,在演出中加入数字化设计,使得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让人们更方便地听取和观看地方曲艺文化的作品。

3、注重艺术创新另外,为了让地方曲艺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也需要注重艺术创新。

比如,可以采用新的唱腔方式、加入更多的舞蹈元素等,来使得地方曲艺艺术更富有生命力和创新力。

同时,也要注重融入当代社会思潮,通过戏剧的手法来传达社会信息和价值观念。

总之,地方曲艺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注重保护古典作品,搭建传承平台,注重口传心授;同时,也需要与现实相结合,借助现代技术和注重艺术创新等方式来促进地方曲艺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YUANXIEYING 梨园撷英
曲艺创作人才。

(三)地方曲艺艺术传统缺失
现在许多标榜的地方曲艺节目,真正意义上不是曲艺。

那些自称是发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曲艺表演其实不是曲艺,充其量只能作为曲艺的糟糠。

如许多地方曲艺节目实际上都是戏剧小品,人们经常混淆曲艺与戏剧。

这种形式的地方曲艺节目对于地方曲艺文化的发展,谈不上有什么意义,某种程度上只能是对传统地方曲艺文化的误解与误导。

(四)地方曲艺理论基础研究薄弱,传承困难
我国曲艺理论基础研究不够坚实,曲艺理论和评论相对薄弱,包括湘南曲艺。

目前我国的曲艺研究机构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这一个单位,且研究人员较少,理论研究也缺乏实际的经验,说明我国地方曲艺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

任何一种文化要实现发展,首先要做到能够传承。

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境遇不但谈不上发展,甚至要面对消亡的境地。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曲艺文化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三、实现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确定工作机构,通过配合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来保护和抢救各地的民族民间曲艺。

并且将各地各个民族的曲艺保护和振兴计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使之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的投入与配置上,做到统筹和协调,确立曲艺在当地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应有地位。

(二)立足本地,做好基础
地方曲艺形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曲艺形式。

因此,地方曲艺从业人员应该做的就是在本地建立影响,增加受众。

地方曲艺立足于当地,能够留存至今与当地群众支持有关,各个地方曲艺表演者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丰富作品,重视本地市场,获得当地群众的青睐,在表演中加入当地人民感兴趣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一些曲艺表演者认为曲艺发展应该依靠政府扶持,这种想法存在问题,曲艺形式众多,都需要政府进行扶持的话,政府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地方曲艺的发源地为曲艺提供了生存空间,要实现曲艺形式发展需要从业者自立自强,丰富表演内容,提高表演能力,创作出新作品在本地站稳脚跟并产生影响,保障自身的生存空间才能实现发展创新。

(三)扶持地方曲艺艺人及团体
注重扶助地方曲艺艺人和团体,促进曲艺传统整理和继承。

对于传统地方曲艺的保护和发展而言,艺人是最主要的财富,传承是最基本的弘扬。

要通过对优秀老艺人的关心和扶助,给他们配备徒弟,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传授技艺。

资助地方曲艺表演团体,巩固其在繁荣和发展地方曲艺艺术方面的核心功能与龙头地位。

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努力运用录音录像和文字记录与整理等方式与手段,及时抢救性地记录和留存现有的优秀民间老艺人身上所拥有的重要传统曲艺节目。

(四)兴办曲艺学校
兴办各级各类曲艺学校,让传统非遗曲艺走进学校,尤其是要创办高等级的曲艺院校,建立中国曲艺繁荣发展的人才“孵化器”。

因为,全国仅有的两所中等专业性曲艺学校——1962年创办于苏州的“苏州评弹学校”和1986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远远不能满足具有数百个品种的曲艺形式的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需要。

近年高校相继在成人教育分部开办“曲艺大专班”的举措,说明社会对于高等级的曲艺人才是有需求的。

事实上曲艺人才的匮乏,不只体现在创作和表演人才方面,举凡研究人才以及伴奏人才、舞台美术人才等等,均需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才有可能产生出来。

(五)借鉴经验,努力提升
虽然我国地方曲艺文化遇到发展瓶颈,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如相声,各地的曲艺表演者可进行借鉴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相声艺术新作品减少,受到小品的冲击,进入发展瓶颈期。

为了实现发展,相声演员们与电视媒体合作,举办全国性的相声大赛从而获得了后备人才,随着网络发展与思想进步,各种具有创新思想的相声形式不断出现,为相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地方曲艺可借鉴其经验,要实现其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使艺术作者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可结合新媒体的力量对地方曲艺文化进行宣传,从而促进地方曲艺文化的发展。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