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案答案:
一.给加点的词注音:
冉(rǎn)有颛臾(zhuān yú)社稷(jì)焉用彼相(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固而近于费(bì)萧墙(xiāo)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三、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
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
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5、是谁之过与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
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典型问题案答案:
一、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
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 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二:重点虚词突破虚词而的用法
1.而
(1) 连词,表转折。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
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 连词,表并列。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
达标检测案答案:
1.解析: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解析:选D。

A.“脚”应读jiǎo;B.“搜”应读sōu;C.“葸”应读xǐ。

4.解析:选B。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5.解析:选D。

见,①拜见;②看见。

患,③忧虑,担忧;④得病。

6.解析:选D。

A.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

B.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C.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D.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7.答案:(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
8、解析:选B。

宠:使荣耀。

9.解析:选B。

②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④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⑤是说王祎奉召晓谕梁王归降。

10.解析:选C。

“奉命讲授国史”有误。

11.答案:(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如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

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有答应。

他隐居于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越来越大。

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

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

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

要说才思的敏捷,宋濂不如你。

”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做了侍礼郎,掌管起居注。

(王祎)做南康府的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

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量礼仪。

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祈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民心。

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却不可以经常如此。

浙西既然已平定,赋税应该减少。

”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没有完全照他说的办。

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

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

《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任国史院编修官。

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

皇帝召他在殿堂问话,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

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令王祎带着诏书前往。

王祎到云南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送上云南版图给职方官以表示归顺,不这样的话朝廷讨伐的大军很快就到。

梁王不听,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

有一天,王祎又告谕梁王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

如果你们依仗着地势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到时候后悔就晚了!”梁王惊骇臣服,立即让王祎改住客馆。

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梁王迫不得已让王祎出来见脱脱,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呵斥道:“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况且我和你都是使臣,岂有向你屈服的道理!”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一向有盛名,不可以加害于他。

”脱脱捋起袖子叫嚷:“今天就是孔圣人在这儿,按理也不得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军队就会马上到来,你的大祸也马上就会到来。

”王祎最终遇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