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地质调查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调查项目技术报告
一、项目概况及任务
项目来源:XXX
任务下达单位:XXX
归口管理部门:基础调查部
工作项目名称:XX幅区调修测
任务书编号:XXX
工作项目编码:XXX
所属计划项目:XXX
实施单位:XXX
工作起止年限:2008—2011年
承担单位:XXX
总体目标任务:按XXX《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开展1∶250 000区域调查修测,探索森林严重覆盖区填图方法。

完成区调修侧总面积25 600 km2。

测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之锡林浩特—突泉铜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通过1∶250 000区调修侧,查明地层特征,系统建立测区地层层序;查明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及规律,建立构造岩浆活动事件表;建立测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查明测区二叠纪地层和侏罗—白垩纪火山—沉积地层行层序,
中、上二叠统接触关系,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及火山机构,研究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2.详细解体测区侵入岩,查明各期次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搜集、测定侵入岩时代;研究岩浆活动演化规律,探讨岩浆作用与造山作用的关系。

3.进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

4.加强区域物、化、遥资料的综合研究,探索和总结浅覆盖区区调修测技术方法。

预期成果:
1.提交分幅区调报告、地质图及专题报告。

2.按XXX《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士数据资料、最终成果图件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2010年工作任务:地质填图、剖面测制、样品采集。

2010年主要实物工作量:1∶250 000地质填图6 000 km2.
2010年度预期成果:阶段性填图成果、年度总结。

提交报告时间:2011年12月。

经费预算:2010年度经费预算120万元。

二、年度工作安排部署及人员组成:
1、年度工作安排
2010年度是本项目实施的第三年,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前
两年项目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和新发现的地质问题,以及工作区实际情况,拟工作安排如下:
a.准备阶段(2010年1~3月)
检测、复查与整理已完成图幅的图层格式的原始基础数据库、图层描述数据与报告文字数据;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矿产、物化探、工程成果等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整理与研究。

组织技术人员技术交流,业务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区内重大地质问题。

对2009年度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

部署2010年的工作。

3月底前完成出队的准备工作。

b.野外调查阶段(2010年4~10月)
完成地质填图面积6 000 km2,其中复杂区修测面积2 000 km2,中常区修测面积3 000 km2,简单区修测面积1 000 km2。

布置主干路线和新测路线1 200 km,辅助路线长200 km。

4-5月驻地设在索伦镇,完成1∶10万索伦军马场幅修测,测量哲斯组和林西组地层剖面,查明各地质体的接触关系。

修测构造火山岩剖面5 km;修测火山岩剖面5 km,完成槽探工作量800m3。

其中4月15-20日、5月5-10日、5月25-31日,进行野外资料质量3级检查,对检查和抽查处的问题进行修正,有重要的地质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地质露头上解决问题。

同时对样品进行整理并送样。

6-7月驻地设在巴彦套海,完成1∶10万西马拉吐幅、巴达尔胡公社幅修测,测量二叠纪、侏罗纪侵入体剖面,系统采集样品。

实测
超基性岩体剖面2 km;修测岩浆岩剖面10 km。

查明超基性岩的产状、岩石组合,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其中6月15-20日、7月5-10日、7月25-31日,进行野外资料质量3级检查,对检查和抽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正,有重要的地质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地质露头上解决问题。

同时对样品进行整理并送样。

工作人员短期休整。

8-10月驻地设在扎赉特旗,完成1∶10万白音浩特幅、扎赉特旗幅、巴彦高勒幅修测,测量二叠纪、侏罗纪侵入体剖面,系统采集样品。

修测岩浆岩剖面15 km。

查明超基性岩的产状、岩石组合,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其中8月15-20日、9月5-10日、9月25-31日、10月15-20,进行野外资料质量3级检查,对检查和抽查处的问题进行修正,有重要的地质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地质露头上解决问题。

同时对样品进行整理并送样。

在此期间,上级组织的专家进行阶段性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10月21-31日,围绕专题研究采集重要的实验样品,收队。

c.室内整理阶段(2010年11~12月)
首先完成样品的送样工作。

检测、复查与整理已完成图幅的图层格式的原始基础数据库、图层描述数据与报告文字数据;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矿产、物化探、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矿产、物化探、工程成果等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整理与研究。

其中12月份,开展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根据野外资料和样品的测试结果,编写年度工作
总结。

对前人1∶20万资料如野簿、实际材料图、野外手图、编稿地质
图,根据野外修测的具体情况,按1∶25万技术指南的线距要求,在
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野外地质路线,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
在室内手工PRB录入到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中,与野外采集的路线一
起形成修测区实际材料图,选择研究较深入的地质剖面,按野外实测
剖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室内录入到数字地质填图剖面系
统中。

2、工作单位与人员情况:
本工作是在XXX中心的领导下,由XXX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项目固定研究人员9人组成,另还有10名研究生。

研究专业覆盖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矿床学和第四系地质学等领域。

三、主要进展
根据项目任务书和总体工作设计要求,项目主要进展如下:
⑴完成上年度野外资料的数据整理、检查和抽查。

⑵完成测试样品已到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⑶完成年度工作部署的第一阶段工作。

⑷基本完成年度工作部署第二阶段的地质扫面、剖面测量、样品采集等工作。

(5)完成部分2010年度重要样品的送样工作。

四、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010年度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

表1 2010年度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五、主要地质成果
经过野外填图、剖面测量,结合部分样品测试结果,取得如下主
要地质认识:
1、地层古生物
(1)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结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等,建立了测区地层序列,对古生代地层系统做了重新厘定(表2,3)。

(2)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下段为一套强面理化的蚀变中酸性火山岩及绢云石英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变质杂砂岩,上段均为蚀变中酸性火山岩(局部夹碎屑岩),未变形或弱变形。

吴家屯组主要是一套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片理结构的黑色千枚状板岩、砂质板岩、泥质层状碳质页岩、粉砂岩,夹泥质硅质岩薄层,具深海沉积建造特征,与大石寨组地层为同期异相的沉积产物;二叠系中统哲斯组主要岩性为泥质板岩、砂质页岩及薄层或透镜状砂状碎屑结构含残余生物的灰岩,上部夹有中、酸性火山岩、变余砂状泥质结构的含砾凝灰质砂质板岩,显示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以褶皱发育为特征,与下伏地层推测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林西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段,下段为一套细碎屑沉积岩,以灰黑色板岩、变质粉砂岩为主;上段以黄绿色粉砂岩、砂岩为主,夹黄绿色砂质砾岩、板岩等,二者整合接触,富含植物化石和双壳类化石,整体上显示为一套陆湖相沉积,推测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为主体的夹有少量正常沉积岩的一
表2 1∶25万索伦幅岩石地层填图单元对比表
代纪世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本次拟采用五叉沟幅索伦军马场幅前好立保幅索伦幅
古生代二


上统
林西组上段(P3l2)
林西组下段(P3l1)中统
索伦组上段(P2s2)
哲斯组 (P2zs)
索伦组下段(P2s1)
下统
大石寨组(P1d)
高家窝棚组(P1g)
大石寨组上段(P1d2)
吴家屯组(P1w)
大石寨组上段(P1d s2)
吴家屯组(P1w)
大石寨组(P1d)
特勒斯组(P1t)大石寨组下段(P1d1)
索伦组(P1s)大石寨组下段(P1ds1)
表3 1∶25万乌兰浩特幅岩石地层填图单元对比表
代纪世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本次工作采用扎赉特幅索伦军马场幅乌兰浩特幅索伦幅
古生代二


上统
林西组上段(P2l2)
林西组下段(P2l1)中统
索伦组上段(P2s2)
哲斯组 (P2zs)
索伦组下段(P2s1)
注解:----------为整合接触;~~~~~~为不整合接触。

其中原1∶20万接触关系本处未作注明。

套组合。

本次工作在姜家街东北部发现一套火山碎屑沉积岩,粒序层理发育,其中产有瓣鳃类化石(照片1,2),推测当时存在一个较大规模的火山湖沉积盆地,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面测量和化石采集,以进行时代及古地理、古环境研究。

照片1瓣腮化石
白音高老组凝灰质粉砂质泥岩
照片2正粒序层理
白音高老组凝灰质细-粗粒含砾凝灰质砂岩
2、岩浆岩
(1)区内侵入岩发育,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出露,以酸性岩占绝对优势,多呈岩基、岩株产出。

受控于区域构造,侵入岩空间上总体呈带状展布,时间上跳跃式延续,从二叠纪到白垩纪均有出露。

根据野外认识及同位素测年、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确定了本区侵入岩单位划分方案(表4,5)。

(2)经过路线调查及剖面测制,在测区内发现多处超基性岩露头,岩性主要为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辉石橄榄岩。

赋存于二叠纪浅变质地层中(包括早二叠世吴家屯组、大石寨组),围岩为泥质硅质岩及薄层状灰岩,均为断层接触,在乌兰浩特东见超基性岩与围岩一起被二叠纪花岗岩所侵入破坏,呈残留顶盖。

根据野外产状推断,超基
性岩形
成时代应当不晚于早二叠纪。

在空间产状上,基本成带状展布,从索伦幅斜林扎拉噶向北东东向延伸到白音浩特转为北北东向到胡尔勒镇东部,与区内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

(3)根据野外填图结合近年来的部分同位素年龄资粒,初步确定测区内发育两条较大的岩浆岩带。

晚二叠世白音浩特-西马拉吐岩浆岩带,分布在乌兰浩特幅中部,近北北东向展布,几乎贯通整个测区,岩性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白岗岩组成;中三叠世乌布林扎拉嘎-查干岩浆岩带分布于测区中部,呈北东东向展布,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花岗岩为主;在查干岩体采获角闪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29士3Ma、236士2Ma。

这两条岩浆岩带规模巨大,基本成线性展布,与超基性岩空间展布相似,推测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缝合作用关系密切。

3、构造
(1)对测区不同时代的地层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构造解析。

①经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原1∶20万所定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第二段轻变质火山岩系下部岩石普遍糜棱岩化(照片3,4)、面理发育,面理走向北东-近东西向,具逆冲性质;参照郭锋(2009)在大石寨组玄武岩中测得其喷发年代为(439±3)Ma,并非二叠系地层。

与上部其轻微蚀变的安山岩类呈断层接触关系。

上部轻微变质的安山岩系区域上呈点-带状展布,(近年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火山弧岩浆岩系列。

②查明了测区含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空间产状-透镜体状、断续出现成带,其岩石学、岩性组合特征、与之伴生的硅质岩,表明其可能为蛇绿岩--古亚洲洋壳的残片(很可能为贺根山蛇绿岩带的北东延部分),代表晚华力西期(早二叠世)区内曾出现过大洋。

其糜棱岩
化、透镜体化(照片5,6)等强变形特征表明其属大洋俯冲消减时构造就位的产物。

照片3 糜棱岩照片4 (逆冲型)糜棱面理褶皱
③首次于测区中南部晚侏罗世白音高老组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的层节理和流纹面理可辩别出两期褶皱变形,早期北东向开阔褶皱晚期开阔-紧闭状北北西向褶皱变形,两者近横跨式叠加。

照片5 剪切带的蛇纹岩照片6 透镜体状蛇纹岩
(2)经野外调查,在晚华力西期区内呈现“沟”、弧及弧后盆地相间错列景观,属沟弧盆系构造环境,发育较宽广的具大量火山弧性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增生带(楔)。

(3)首次在测区中南部大石寨地区发现北西向展布的自南、南南西而北、北东向逆冲(推覆)断裂带(图1)。

带内叠瓦状断层、
平卧褶皱等发育;自早二叠世(蛇绿岩)基性-超基性岩与其伴生深海相硅质岩、吴家屯组、大石寨组,中晚二叠世哲斯组及林西组均以断夹片交互叠置。

椐区内沉积建造、空间配置特征,初步厘定测区所在的晚华力西造山带(兴蒙造山带)属增生型造山带。

图1 逆冲断层
(4)初步查明了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表6)。

表6 测区构造变形序列表
世代变形特征及构造事件构造体制应力方向岩浆事件时间
D7 阶地沟谷的形成
裂谷型玄武岩的
喷溢第四纪
D6
坳陷盆地、内陆湖的
形成
新近纪
D5
NNE、NE向开阔褶皱
及断裂构造挤压NNW-SSE、
NW-SE
中酸性火山岩喷
发、基性-酸性岩浆
岩侵入
侏罗纪-白
垩纪
D4 挤压NW-SE 酸性岩浆岩侵入三叠纪D3 沟弧盆系、增生楔、挤压NW-SE 酸性岩浆岩侵入中晚二叠
4、矿产
六、经费使用
2010年度经费尚未到位。

目前所使用的费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垫付的。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测区内二叠系发育,因晚华力西期以来的多期岩浆岩侵入、火山岩覆盖破坏,致其地质露头不连续,无法直接观察到各组之间的接触关系,这成为地质研究拟在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测区经历兴蒙造山、大兴安岭造山作用,区内大面积出露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呈带状展布,早侏罗世花岗岩往往呈巨大岩基状产出,它们与造山作用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调研工作。

3、在新发现的糜棱岩带中含有大量的花岗岩质糜棱岩,确定其
形成时代及性质可以为解决测区古生代发展演化问题提供可靠的证据,尚欠精准的同位素年代、岩石地球化学数椐制约。

4、测区内,原1∶20万区调所定的大石寨组第二段下部安山岩经历了强烈变形作用改造,与上部弱变形或未变形安山岩类变形特征明显不同,应为不连续地层,各地层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

5、区内呈残片状产出的具蛇纹石化蚀变的基性-超基性岩,是否为蛇绿岩,有待其岩石地球化学样品的测试分析。

其岩石学、岩相学、大地构造地质学等特征的厘定,对解决区内是否曾为晚华力西期的古亚洲洋的一部分、西北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最终碰撞缝合的大地位置、洋陆转换机制成因等均具重要意义。

6、测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但各期次构造运动的活动时限、叠加关系有待研究,尤其是晚华力西期与燕山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关系涉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机制问题。

7、测区是否存在古老微陆块?野外填图中发现有少量的变质程度较深的片麻状花岗岩、闪长岩(斜长角闪片岩?),是否为结晶基底或者残留的古老陆块,需要进一步工作。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中
1.野外调查阶段(2010年8~10月)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及2010年度的工作情况,对本年度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如下:
8-10月驻地设在扎赉特旗,完成1∶10万白音浩特幅、扎赉特
旗幅、巴彦高勒幅修测,测量二叠纪、侏罗纪侵入体剖面,系统采集样品。

修测岩浆岩剖面15 km。

查明超级性岩的产状、岩石组合,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其中8月15-20日、9月5-10日、9月25-31日、10月15-20,进行野外资料质量3级检查,对检查和抽查处的问题进行修正,有重要的地质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地质露头上解决问题。

同时对样品进行整理并送样。

在此期间,阶段上级组织的专家进行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10月21-31日,围绕专题研究采集重要的实验样品,收队。

2.室内整理阶段(2010年11~12月)
首先完成样品的送样工作。

检测、复查与整理已完成图幅的图层格式的原始基础数据库、图层描述数据与报告文字数据;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矿产、物化探、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矿产、物化探、工程成果等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整理与研究。

其中12月份,开展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根据野外资料和样品的测试结果,编写年度工作总结。

对前人1∶20万资料如野簿、实际材料图、野外手图、编稿地质图,根据野外修测的具体情况,按1∶25万技术指南的线距要求,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野外地质路线,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室内手工PRB录入到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中,与野外采集的路线一起形成修测区实际材料图,选择研究较深入的地质剖面,按野外实测剖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室内录入到数字地质填图剖面系
统中。

XXX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汇总简表填报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