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异性交往心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已经比解放前开放得多,但是与异性交往一直都是一项比较敏感的社会话题,由此而引发的早恋及中国性教育等一系列的社会大讨论更是成为了中国教育的首要话题。
时至今日人有很多同学对于异性交往的概念仍不明晰,对于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等仍把握不好,虽然这种情况在少数,但是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避免的要和人交往,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陌生的人。
参加宴会,乘车坐船,住宿旅馆等场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沟通。
与陌生人沟通,可以活跃我们的生活,使人敞开心扉,扩大视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偶然的相逢而成知音的事例,并不少见。
至于在漫长的旅途中,与同座。
同住的人沟通,可以减少旅途的寂寞,调节和活跃旅途生活,还可以增长知识,当然和我们交往的并不可能全是同性,也有异性朋友。
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有的同学还是摆脱不了异性交往的阴影,异性同学交往向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有些父母和老师眼中,似乎异性同学的交往就等于“早恋”。
家长们大多对此持否定态度,有些家长甚至在异性同学来电话时都会刨根问底,同学与家长也因此经常发生“不快”。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同学和异性同学讲话的时候总会满脸通红,有的同学和异性同学交往的时候过于热情;有的女生在男生中人缘极好,有的男生非常受女生崇拜。
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异性交往的障碍,给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何端正异性交往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案例一:一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要求作个性方面的测验,认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合不来,经测验属于性格偏内向型的学生。
然后他说进入这个新的集体后,班上许多同学非常活跃,朋友多,而自己关系好的只有二、三个男生,而与班上女同学交往很少,一说起话来心里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认为自己嘴很笨,不能象其他男生那样海阔天空神侃。
而内心又希望与女同学多交往一点,能够很随便自如地去打交道,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怕她们笑话自己。
案例二:一女生。
她和本班一男孩要好,都爱好文学,有许多共同语言,相互有好感。
开始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男孩在班上考了第一名,她进步了二十多名,但现在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了。
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
题,也不时在一起玩,看电影或散步,并到过男孩家中。
男孩性格较内向,来自农村,在班上除了她缺少其他异性朋友,她怕这期影响彼此学习,班上同学又取笑,问该不该恋爱。
以上所举都涉及到男女同学异性交往的问题。
对于少男少女来说,有着许多这方面的心理困惑。
在与异性交往时,一方面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
这是很多年轻男女的普遍现象。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我们要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异性交往,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异性交往也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异性交往恐怖;二是恋爱的倾向。
当然,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而在交往中也不能带有半点的"性别歧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处事方式毕竟有很大的差别。
充分地了解这一点,对于增加我们交往活动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将与异性沟通视为"征服"对方。
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之所以用"征服"这个字眼,大概是在说明与异性沟通的难度吧。
事实的确如此,在有异性的沟通场合,人们都会变得更加文明,说话也不那么随便,而最难的,便是了解异性的心理,设法采取"对症下药"的沟通方式。
其实,与异性沟通最关键的原则只有两条:一是采取肯定的态度和亲切的态度,不要轻易向异性说"不",因为这样较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二是要显得自信,不要一接触异性就显得紧张,不能坦然相处。
当然,异性沟通时的相互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待人热情大方、诚实质朴,本是一种美德,但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对任何人都表现出亲热,心直口快,喜欢攀谈,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甚至产生某种错误的联想;而男人在单身宿舍里的宣言及女性深闺里的私语在这种沟通场合都不应轻易"示人",这不仅是尊重对方的表现,更是自尊的表现。
异性之间融洽交往亦有多方面好处:
比如智力方面。
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
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
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还有情感方面。
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
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
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另外在个性方面。
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
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
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
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让我们探讨一下几个现在出现的青春期与异性交往问题中比较常见的:
1、由于害怕早恋而不敢与异性同学交往。
2、与异性同学交往尺寸把握不好而导致“早恋”。
3、由于对与正确的异性交往认识不够而在与异性交往时产生罪恶感。
先谈一下第一点,这一点大多数发生在家教比较严而且本人也比较内向的个体上。
出现了这种问题后,这样的同学往往不敢和异性同学有过多的接触,造成“异性过敏”现象,他们当与异性接触时就会有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开始有早恋的
迹象,特别是当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的时候,他们这种感觉便会更强烈。
这样的个体出现问题是因为对于和异性交往没有明确的认识,解决他们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对于异性交往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异性交往并不等于“谈恋爱”,并且鼓励他们去与异性交往,这样久而久之,对于解决他们心里的困惑会起到积极影响。
再谈一下第二点,这一点是问题中比较普遍的,这也不能算作是完全的错误。
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在正常不过的,但是作为健康的中学生,懂得正确把握这种好感并利用这种好感促进自己或者是对方的学业,这样才是正确的。
对于这一点,现在许多的关于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的研究文献中都有介绍与记载,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第三点,由于对与正确的异性交往认识不够而在与异性交往时产生罪恶感。
只一点其实与第一点的情况是十分相像的,都是由于对正确的异性交往认识不够而造成的,但是区别就是,这一点的个体已经开始与异性交往,只是有所困惑,因此情节比第一点中出现的要轻一些,所以说这一点的个体在解决上也要比第一点中的个体容易一些。
首先也是要让他们对于异性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会减轻他们的罪恶感,但是要改变一个人内心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在这件问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在于这些出现类似问题三的个体他们需要更健康且丰富的课余生活,来冲击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造成的罪恶感,不要让他们“想得过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与异性交往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对交往这件事认识不够,二是不能很好的把握距离。
这就需要学校在心理学教育上加大力度,不能让交往问题这些本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困扰祖国的新一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