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发展战略论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三步走战略是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过三个步骤逐步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这个战略被提出并强调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三步走战略进行更新的表述,以探讨其在当前背景下的新内涵和发展方向。
一、第一步:农业现代化中国的三步走战略最初阶段是农业现代化。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旨在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现代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前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应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更新。
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大数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并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二、第二步:工业化第二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阶段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阶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的背景下,工业化阶段需要更新的表述,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需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三、第三步:城市化第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同时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王怀超
王怀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作者:王怀超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1559 次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义语。
因为任何相对成熟的理论都是有体系的,增加“体系”二字实属重复。
我们提毛泽东思想,而没提毛泽东思想体系;我们提邓小平理论,也没有提邓小平理论体系。
“体系”二字可以省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魂。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主线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律性。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是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论证,是强国富民的大道理。
毛泽东同志首倡并开启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背景介绍和目的意义,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详细阐述了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包括在不同阶段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强调了未来发展方向,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强国、历史方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观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设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旨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挑战,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一设想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有利于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实施将为我国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1.2 目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程探析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程探析郑爱花( 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100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两步走”、“三步走”、 新“三步走”以及“两个阶段”等发展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战略;历史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两步走”、“三步走”、 新“三步走”以及“两个阶段”等发展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两步走”战略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设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问题上,毛泽东在1952年到1957年,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
当时的“两步”即第一步,是通过“一化三改造”建成社会主义;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而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致使原来设计的“两步走”战略不得不作新的改变。
再加上毛泽东也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也开始有新的认识。
1957年2月毛泽东就讲过,社会主义应该分“建立”和“建成”两个阶段。
1964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提出分两步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果,成为后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先声。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三步走”战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作者:胡鞍钢来源:《求是学刊》2017年第03期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是指引中国发展之路的核心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之路先后经历了毛泽东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2000)、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1980—2050)、新时期的“三步走”战略(2000—2050),这些目标具有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性。
目前,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胜利在握,在继承此前中国发展任务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设想(2030—2050—2078)。
第一步是2030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第二步是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是2078年,建成高度發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两个百年目标;三个百年目标;2030中国;共同富裕作者简介:胡鞍钢,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从事宏观经济与国情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与展望”,项目编号:20135010085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3-0036-091962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西方通过“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
他预言:“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1](P302)现在看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是能够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
伟大的历史使命需要宏大的长远的大战略。
宏大的长远的大战略需要充分体现伟大的历史使命,既要一以贯之1,又要与时俱进2。
这是“中国之路”的“中国之道”。
中国作为世界性现代化的落伍者、后来者,她的基本国情和文化文明又大大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通往现代化之路必然是一条“万里长征之路”,总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机遇,面临不同的发展挑战,无论哪一时期的领导人都有共同的总任务,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碰到并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的蓝图是什么?二是如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它的路线图是什么,它的步骤是什么?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路线图,但其本质都是追赶战略,即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特别是快速追赶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内容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内容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如下:
工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
中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防现代化:国防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和防御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多成果。
总之,“四个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只有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本章主要阐述“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阐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涵;论述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一节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现代化”是一个同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相联系的动态的综合性概念。
一般地说,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所发生的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说它是动态的,是因为它的内涵和标准,是随时代的变迁、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的。
在信息社会出现以前,现代化主要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是其主要内容。
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现代化是指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过程,信息化是其主要内容。
说它是综合的,是因为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精神文明的显著提高,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
而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而构成现代化内容的各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实际上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实践证明,不触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法图强的任何现代化的方案都没有现实的可能性。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和实践过“ 科学救国” 、“ 实业救国” 、“ 教育救国” 之类的主张都破灭了,说明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除了制度障碍,创造了现代化的社会政治条件和主体前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谋划。
它是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小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汉经学家戴对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提出过“小康”社会这个理想化概念。
他说:“令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壑沟池以为固,祀义以及纪,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
……是谓小康。
”以后,“小康”用以喻指人们的衣食温饱,安居乐业。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谈话时,借用“小康”社会喻指我们党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指出:“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基本含义作了科学概括,明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的论述和概括,不仅指明了小康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也是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而且还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3、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组成和比例,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
4、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研究(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研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道路,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二、“四个现代化”战略1980年代,中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
该战略成为当时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思想。
三、“三步走”战略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依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该战略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0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结论经过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跻身世界前列。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六、挑战与机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要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要抓住人口红利、互联网+等机遇,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七、建议为了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有必要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推进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点工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切实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八、结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未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继续走好自己的路,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的探索
家。 _P ”4H 新中国成立之后 , ]。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
恢 复 , 项工 作 逐 步 走 上 正 常 发 展 的轨 道 以及 发 各 展 国 民经济 的第 一个 五 年计 划 的 实施 , 泽 东 逐 毛 步形 成 了 四个 现代化 的思 想 。15 9 3年 l 2月 , 由 在 中宣部起 草 、 泽东修 改 审定 的《 毛 为动 员一 切 力 量 把我 国建 设 成 为 一 个 伟 大 的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而 斗
意义 和实践意 义 。
现代化 的社 会 主 义 强 国 , 中 国共 产 党人 和 中 国 是 人 民梦 寐 以求 的夙 愿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这个 问题 越 来越 引起 我 党 的重 视 。为此 , 毛 泽 东 的领 导 在 下, 中国共产 党 人 开 始 了对 我 国社会 主 义现 代 化
第 3卷第 2期
20 1 年 3 0 月
中 苛 子譬 圈 舞 院学报
V3. O. O L2 . N
Ma . 5. 0 0 r2 2 t
党对 “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 发 展 战略理论 " 的探 索
口王拓彬
( 温州 大学 政 法学院 ,浙江 温 州 35 3 ) 2 05
发 展 战略 的实 践探 索与理 论创新 。
( “ 安下心 来 , 我们 可以建设我 一) 要 使 们 国家现代 化 的工业 、 代化 的农 业 、 代 现 现
化的科 学文化 和现 代 化 的 国防。 早在 14 ” 9 4
年, 毛泽 东就 认 为 : 民 主革 命 的 中心 目的就 是 从 “ 侵 略者 、 地主 、 办 手下 解 放 农 民 , 买 建立 近代 工 业 社 会 。 …聊 “ 中 国 的 民族 独 立 有 巩 固 的 保 障 , ” 要
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版 , 第 19 17页 ) 九 亿 多 人 口 的 农 村 大 市 场 在 5、 9
萎 缩 , 已 经 在 严 重 地 影 响 着 全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 这 一 点 和 发 达 国 家 比较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反 差 ,欧 美 发 达 国家 的 城 乡 差 别 已 经 消 失 ,只 有 4 5 的 劳 动 力 — % 在 从 事 农 业 , 工 农 业 在 均 衡 发 展 , 城 乡 一 元 社 会 结
经 济 发 展 的 首 要 任 务 是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这 对 解 决 当
前 问 题 固 然 重 要 ,但 是 ,中 国 的城 乡 二 元 社 会 结 构 不 是 新 问 题 ,而 是 存 在 已 久 的 老 问 题 。 中 国 现 在 依
然 是 7 % 的 人 口生 活 在 农 村 ,5 % 的 劳 动 力 在 从 事 0 0
式 。 特 别 是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后 ,又 出 现 了 两 大 阵
容 的 对 峙 ,冷 战 时 期 两 大 阵 容 的 首 领 苏 、 美 又 展 开
了 军 备 竞 赛 。 前 苏 联 优 先 发 展 重 工 业 ,特 别 是 军 工
业 ,而 牺 牲 农 业 与 轻 工 业 的 发 展 模 式 ,不 仅 没 有 改
代 化事业 能 否顺 利 发展 的关 键所 在 。
在 20 0 1年 全 国 人 大 第 九 届 四 次 会 议 前 后 ,举 国 上 下 所 反 映 出 的 突 出 问 题 是 城 乡 差 别 的 加 大 ,农 民 收 入 在 连 续 下 降 。 国 家 已作 出 决 策 ,十 五 规 划 中
构 已 经 形 成 。 由 此 看 出 ,我 国 社 会 整 体 上 现 代 化 的 水 平 还 很 低 ,或 者 说 是 我 们 还 处 于 从 农 业 国 转 化 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1. 引言1.1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下,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制定的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部署旨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
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和执行,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才能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2. 正文2.1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统筹处理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关系,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要认识到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种风险挑战的增多,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要注重保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良性互动。
2.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经济建设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和基础。
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
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
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析企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转型升级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应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推动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企业应注重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联 盟和合作机制,提高整体产业效益。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品牌建设等措 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浅析企业的现代化高 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 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 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途径
目 录
• 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挑战与对策 • 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技术成本
采用绿色技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成本,企业需要合理规 划和管理资源。
社会形象
绿色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 场竞争力。
CHAPTER 06
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 目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阿里巴巴的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
阿里巴巴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 式和技术应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的体现
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 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如淘宝、支付宝、阿里云 等,以及通过投资和收购等方式拓展全球业务。
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
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之一,市值 超过数千亿美元,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电子商务和科技行 业的发展。
案例二:华为的国际化发展
案例三:京东的绿色物流发展
01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一、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分“ 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1 年至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2 年党的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提出的前两步设想, 1987 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 世纪,制定了行动纲领。
十五大提出了 21 世纪 50 年的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 GNP 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其中,“ 富强” 是指经济上的现代化,努力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力争在 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民主” 是指政治上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实施依法治国,形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文明” 是指的文化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
(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邓小平提出的分“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 , 一改过去的发展规划只注重产值、产量、速度,忽视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足,着眼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经济前景与战略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经济前景与战略任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经济前景与战略任务。
我们将概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明确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我们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前景,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我们将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在理论认识方面,我们将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渊源,阐述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我们将重点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其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点。
在经济前景方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等。
在战略任务方面,我们将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我们将从政策制定、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还将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思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以下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文翠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1996年7月,国家科委(现科技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中药产业现状与问题1.中药产业发展基本状况(1)中药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
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
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
对南药和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研究与开发力量较强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建有中医医院255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30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77所和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
近几年,国家先后建立了一批中药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
(3)规范建设已经起步《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基本规范了我国药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秩序。
(4)中药产业初具规模据1996年统计。
全国中药工业企业1059家,固定资产原值133.4亿元,年工业总产值235.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19.4亿元;中成药总产量达19.9万吨;销售收入230.8亿元,中药工业实现利润19.1亿元,完成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总值5.98亿美元,其中中药材4.63亿美元,中成药1.35亿美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品水平亟待提高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提高。
简述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我党领导下,根据国情、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形成的科学发展理念。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战略发展目标的表述,也被他称之为“我们战略发展的‘三步曲”’。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成熟的较长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9年到1981年底。
主要是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和分前后两个十年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同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举行会谈。
太平正芳曾在1960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出任官房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十年的收入倍增计划。
后来这一计划如期实现了。
在会谈中,太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了的目标。
后来,他多次提到这次讲话,说中国式的现代化、1000美元、小康社会这些概念都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的。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多美元,邓小平同志据此推算,到20世纪末“要增加三倍”,才能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
增加三倍也就是翻两番。
“翻两番”这个词是稍后才使用的。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出版
作者: 聂平
出版物刊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27-327页
主题词: 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版发行;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民出版社;一体化发展;理论与实践
摘要:吴鹏森、王先俊、张奇才教授主编,姚宏志、章征科、余君、解莉、彭样睿、唐晓菁、张红、季良佼参与撰稿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今年4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250千字,全面研究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问题,包括晚清政府的现代化战略思路,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战略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谋划,江泽民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最终体系的形成,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历史演进,从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考察,以人为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日报”,01-10-15。
2020/6/18
7
2020/6/18
8
※讨论题
※ 海南省的城市化规模 与水平较低,你认为应如 何推进海南省的城市化进 程?
Exercise:P36,T1—30。
上海
73.8
山东 52.0 福建
21.2
天津
24.7
江苏 73.1 湖北
34.8
重庆 10.1 浙江 33.4 四川 44.9
陕西
49.5
海南 0.8
河南
24.8
注:2000年全国R&D为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GDP的 1.0%,该比率美国为2.8%,日本为2.9%,韩国为3.2%,印度为2.5%
10
※讨论题
v 1、根据联系效应理论,海南应如何选 择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v 2、建国50多年来,我国产业部门发展 的优先秩序选择如何?
v Exercise:P51,T1。
2020/6/18
11
§11、技术进步与创新理论
❖ 一、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
1、技术滞后与技术依赖,有何表现? 2、人才短缺与智力流失 3、技术落后与发展失衡 4、我国中小学生的成绩在世界名列前茅,但
❖经济产出;经济效率;提高积累;环境保 护
3、中间技术论?E·F·舒马赫 4、适用技术论?B·雷迪 5、技术进步与我国劳动就业的关系? 如何协调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技术进步产生了对就业的替代。
2020/6/18
14
省市区 R&D 省市区 R&D 省市区 R&D
北京 155.7 辽宁 41.7 广东 107.1
2020/6/18
9
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亿美元
品牌 价值 国家 品牌 价值 国家
可口可乐 696.4 美国 福特 204.0 美国
微软
640.9 美国 丰田 194.5 日本
IBM
511.9 美国 花旗银行 180.7 美国
通用电气 413.1 美国 惠普 167.8 美国
英特尔 308.6 美国 美国运通 162.9 美国
73.8
山东 52.0 福建
21.2
天津
24.7
江苏 73.1 湖北
34.8
重庆 10.1 浙江 33.4 四川 44.9
陕西
49.5
海南 0.8
河南
24.8
注:2000年全国R&D为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GDP的 1.0%,该比率美国为2.8%,日本为2.9%,韩国为3.2%,印度为2.5%
诺基亚 299.7 芬兰 思科 162.2 美国
迪斯尼 292.6 美国 AT&T 160.6 美国
麦当劳 263.8 美国 本田 150.6 日本
万宝路 241.5 美国 吉利 149.6 美国
梅塞德斯 210.1 德国 宝马 144.3 德国
2020/6/18
——美国《商业周刊》/18
1
一、城市化(P203--205)
❖ 1、城市化(urbanization):一个国家或地区居 住在城市地区人口比重不断提升,以及随人口向 城市集中所带来的社会组织与功能的变化,其要 素包括:城市规模、密度与多样性。
❖ 2、城市化的两个基本类型:集聚型人口城市化与 扩散型人口城市化。前者是指人口向城市中心区 集聚。后者是指人口市郊化和人口圈外化(逆向 城市化)
2020/6/18
2
城市化(urbanization)
❖ 3、城市是怎样产生的?城市化的条件? (E.G.Ravestein)
A、土地的推力作用(push) B、城市的拉力作用(pull)
❖ 4、“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城市病) 所带来了哪些问题?
❖ 5、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如何?海南省的城市化怎样?
——中国经济年鉴,2001年,P919。 5
2000年我国信息化指标
省市区 每百户PC 每百户TV R&D/GDP
全国 9.7
106
1.00
北京 32.1
140
6.28
天津 16.4
124
1.51
辽宁 5.8
112
0.89
山东 9.5
110
0.61
上海 25.6
150
1.62
江苏 10.7
118
0.85
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如何?
2020/6/18
3
人 口 (population)
❖ 我国总人口——126583万人(2000年)
城镇人口——45844万人,占36.2% 乡村人口——80739万人,占63.8% (乡村人口,是指除城镇以外的人口)
非农业人口——31562万人(1999年),占 25%
农业人口——94347万人,占75%
为何缺乏创新技术,为何得不到“诺奖”? 5、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的价值与作用
如何体现?是否需要组织发现与领导重视?
2020/6/18
12
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的机制?
❖ 6、在我国,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党的知识分子政 策?政府,国企,高校,研究机构,还是外企?
❖ 7、如何体现、在什么地方才能实现知识与知识 分子的价值?组织发现、领导重视?
❖ 8、国家花巨额资金资助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学 研究,但其所发明的新技术与新成果,应用到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只有35%,其原因何在?
❖ 9、“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技术进步依赖于 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与机制,不能由外部强制 产生,否则成本巨大、效果低下。
2020/6/18
13
二、技术引进的原则
1、技术引进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怎样? 2、技术引进的标准是什么?
浙江 14.0
135
0.55
福建 11.5
118
0.54
广东 25.8
112
1.11
海南 4.3
77
0.15
2020/6/18
——“光明日报”,02-03-20
6
2000年各省市区R&D之比较(亿元)
省市区 R&D 省市区 R&D 省市区 R&D
北京 155.7 辽宁 41.7 广东 107.1
上海
❖ ——中国经济年鉴,2001年,P919。
2020/6/18
4
我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之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1980 68.7 1985 62.4 1990 60.1 1995 52.2 1998 49.8 2000 50.0
2020/6/18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中国有 单位所占比重
18.2 13.1 64.3 20.8 16.8 49.0 21.4 18.5 44.9 23.0 24.8 33.0 23.5 26.7 28.4 22.5 27.5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