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理解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理解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理解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党立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两步走战略的理解两步走战略是指中国共产党从“十九大”到“二十五大”之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到从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到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个过程,采取“两步走”的思路,将时间划分为“十九大”到“二十一大”期间的“第一步”和“二十一大”到“二十五大”期间的“第二步”,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发展蓝图。

“第一步”计划以2021年为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第二步”计划以2035年为重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实现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宏伟目标。

在全面执行“两步走”战略的进程中,国家将继续加强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普遍性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施“两步走”战略,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给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蓝图,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发展战略,以保证中国继续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方向前进。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得到了持续推进和深化。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这个过程中,中国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创新驱动。

中国着力培育创新的内部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

中国致力于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中国注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平衡。

中国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平衡,加强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推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通过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中国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优先战略来推进。

中国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加强环境领域的科研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开放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自由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水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背景介绍和目的意义,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详细阐述了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包括在不同阶段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强调了未来发展方向,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强国、历史方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观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设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旨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挑战,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一设想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有利于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实施将为我国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1.2 目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一、要点识记1、选择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对新世纪前50年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设想。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3、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寻找新的思路,实行以新型工业化为背景,由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问题理解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三步走”与“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想。

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这个设想。

但这个设想以及整个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没有得到落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以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小康水平”的设想。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A.科教兴国战略;B.稳步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谋划。

它是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小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汉经学家戴对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提出过“小康”社会这个理想化概念。

他说:“令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壑沟池以为固,祀义以及纪,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

……是谓小康。

”以后,“小康”用以喻指人们的衣食温饱,安居乐业。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谈话时,借用“小康”社会喻指我们党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指出:“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基本含义作了科学概括,明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的论述和概括,不仅指明了小康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也是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而且还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3、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组成和比例,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

4、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林业 工业 第二产业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
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 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十六大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二、正确理解小康社会
(一)所处的阶段 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发展阶段。 温饱——小康(总体小康)—(全面 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 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 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3、要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 内涵 2、中国未来达到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 不容置疑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 重大关系

小康社会住房18字标准内涵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 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 “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 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西部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西藏、广西、内蒙西部等十二个省、自 治区和直辖市。其土地面积540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 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8%。 几乎囊括了56个民族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比较 你认为我国西部开发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目标和步骤
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 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现代化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坚持了经济发展与主体价值实现的统一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

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

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一、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分“ 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1 年至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2 年党的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提出的前两步设想, 1987 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 世纪,制定了行动纲领。

十五大提出了 21 世纪 50 年的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 GNP 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其中,“ 富强” 是指经济上的现代化,努力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力争在 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民主” 是指政治上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实施依法治国,形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文明” 是指的文化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

(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邓小平提出的分“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 , 一改过去的发展规划只注重产值、产量、速度,忽视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足,着眼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新战略的要义认知

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新战略的要义认知

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新战略的要义认知李程骅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提出了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 化新征程中,分“两个十五年”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两步走”新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部走”战略的深化和拓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体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直至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历史逻辑高度吻合,并直接引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破解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新挑 战,走出一条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独特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两个“十五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报告的重要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后,提出分两个阶段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21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新的“两步走”战略设计,完整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部走”战略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路径,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发展引领作用。

“两步走”新战略的目标要求与科学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建成康社会、实现第百年奋斗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简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内容

简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内容

简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内容中国第会议届委员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以改革创新带动发展,坚持科技和绿色驱动发展,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发展新能源,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按照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两步走战略安排。

第一步,要实施“短期立足、中期布局、长期規划”。

短期要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和实现生产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强化新动能凝聚,推动资源和环境效率提高,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等。

中期要推进一体化发展,坚决完成以持续发展原则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握科学教育办学融合发展大趋势,完善新动能调节和财政支出会计,以更强的力度推动不同经济结构的整合发展,把革命性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实施长期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长期要不断深入实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领导职能及体制改革,增强社会空间灵活性,提高财税及金融制度等改革水平,加快实施文化体统和培育创新生存蓝图。

第二步,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和预算平衡,围绕实现现代化进程均衡发展、对标世界先进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宏观调控,坚持和完善金融和财税等,加强宏观把握,按照市场原则改革扩大财政投入,健全保障和支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防御机制,确保经济运行水平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内容,在于实施“短期立足、中期布局、长期規划”的原则,落实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及风险管理等,以及构建复合防御机制等。

携手同心,共谱百年奋斗的新篇章,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

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既方便于改善现实,也有利于推进中国未来的发展。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实施全方位改革,坚持市场经济,改造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指导作用,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把改革完善至体制机制层面,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实施现代化新路径,发展技术创新,改善和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核能产业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同时,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解决来自发展的生态问题,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落实绿色发展战略,为宏伟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政府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既坚持市场经济,又实施现代化新路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既能改善现实,也对推进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只要全面实施,不断深化,抓紧抓实抓细,加强落实,中国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简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的主要内容

简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的主要内容

简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的主要内容
《简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的主要内容》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心任务,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提高质量发展,坚持全球视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安排。

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的是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国
际竞争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改革开放创新,提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坚持全球视野要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推向世界。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
开放,提高质量发展,坚持全球视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安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研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研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的一个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制定一系列战略,系统地进行规划和执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进行探讨。

一、经济建设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领域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制定可持续的、全面的、高质量的经济建设战略。

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专利创新。

同时,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保障。

其次,要持续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

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国际化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要加快推进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开放和扩大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流合作,增强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突出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生态环保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社会建设战略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补充和延伸,是现代化国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就必须注重社会建设战略。

首先,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建设。

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内在源动力。

其次,要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福利。

实现社会公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要优先发展健康、养老、住房等社会事业,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区建设和城乡平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全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体现的中国现代化意义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体现的中国现代化意义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体现的中国现代化意义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是指中国现代化建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达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在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的提升: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人民生活富裕的国家。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将推动中国经济由规模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现代化。

2. 社会建设的进步:中国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现代化。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加强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社会现代化。

3. 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现代化也要求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将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生态现代化。

4. 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现代化的意义还在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将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国际地位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在经济、社会、环境和国际方面的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020年第12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公报中的亮点之一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法有最新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把战略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现代化奋斗目标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对于这一战略安排,十九大报告有明确的阐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随着2020年第一个百年的到来,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20年第。

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与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与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与目标以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与目标为标题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和全面发展。

这一战略安排是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旨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经济方面,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方面,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这意味着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权利。

同时,还要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

在文化方面,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这意味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推广先进文化成果。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意能力,培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在社会方面,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

这意味着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目标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提出明确的政策措施,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同时,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增强全民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

现代化,主要是指世界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

这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大生产的一般规则、管理方法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就是说搞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国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肯定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看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则区别,照搬硬套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追赶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

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

最早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十三大进一步概括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十四大规定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方针与政策。

可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一步战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经过将近九年的努力,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翻一番的任务,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

到2000年,人口控制到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人均4 000美元,那时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三步走”的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是革命胆略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问题。

第一步目标解决温饱,为我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点;第二步目标实现小康,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较长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将历时大约一百年。

这样的部署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定的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一方面,它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

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值,对改善人民生活有所忽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人民生活,特别是确立了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的目标序列,使人民每前进一步都能看到和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

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大大增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

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

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重要指导方针。

人民解放军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和1999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这是实现祖国统一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发展,反对“台独”斗争深入发展。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立法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2005年4月至5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相继由台湾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两岸关心出现重大转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