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结构设计讲课教案范文模板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学会分析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2.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结构设计相关书籍和资料3. 实例分析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结构设计?2. 回答: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运用力学、材料、计算等方法,设计出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的结构体系。
3. 强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二、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介绍结构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耐久性等。
3. 分析不同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1. 介绍结构设计的步骤,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2. 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计算方法等。
3. 通过实例展示结构设计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道结构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和方法。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1. 分析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力学问题,如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2. 讲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结构设计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设计亮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结构设计。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结构。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力学行为。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和方式陈旧,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和实验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的内容设计应当贴近工程实际,突出实用性,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当涵盖多种材料和结构类型,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要突出实验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的发展动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验内容设计应贯穿理论与实践,注重实验与工程设计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进要构建创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扮演工程设计者和施工者的角色,从设计到施工全程参与,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真实工程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工程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实验成果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教学设施建设实验教学设施的建设是构建创新型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舒适的实验环境。
要更新实验设备,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要改善实验环境,建设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和舒适的实验操作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验条件。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创新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创新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建筑到桥梁、从道路到隧道等众多领域。
在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在结构设计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自重等,并在其使用寿命内保持稳定。
这需要设计师对力学原理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计算各种力的作用和结构的响应。
在过去,结构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和简化的计算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分析等先进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这些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结构的行为,帮助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
然而,仅仅依靠精确的计算还远远不够。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的形式和材料的选择也会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以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而在大跨度桥梁中,使用悬索桥或斜拉桥的形式可以跨越更长的距离,同时减少结构的自重。
此外,新型材料的出现也为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以实现更轻盈、更美观的设计。
创新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方面,创新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采用新的结构体系或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减少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创新也可以满足社会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人们对于建筑的美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结构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以创造出更具特色和价值的作品。
在创新的过程中,跨学科的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构设计师需要与建筑师、材料科学家、施工工程师等密切配合,共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设计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时,建筑师提出的创意需要结构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结构方案来实现,同时材料科学家要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满足结构的性能要求,施工工程师则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创新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创新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为其他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知识的一门课程。
教学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介绍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创新。
一、课程目标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基础课程,课程目标需要在学习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1. 知识: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程管理方法。
2. 能力: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形成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的认识。
二、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需要充当如下角色:1. 导师: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 评价者: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三、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内容包括:1. 工程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实验原理等,介绍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工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包括土木工程实践活动、实验和案例研究等,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实践项目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讨论和讲解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的简单探讨
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的简单探讨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首先探讨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系,然后当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对策,希望对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对策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建筑物相关服务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
但目前大多数的土木工程设计还远远没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环节,只有结构设计合理了,在项目施工环节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不影响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所以我们的设计部门要认清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实施有效的土木工程设计,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从而推动土建行业的健康发展。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之的关系1.1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内涵关于土木工程,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就是结构设计,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科学性。
尽可能的选用经济耐用的材料,降低成本。
设计结束后,还要进行修改与查验,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防止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内涵关于土木工程,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之一就是施工技术。
到目前为止,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施工技术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有许许多多的步骤组成,一旦有一个步骤出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
此外,施工技术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领域,包括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察地形等方面。
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还有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工作。
1.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联从土木工程发展至今,涉及了多方面的领域,因而土木工程所具有的特征就是复杂多变、耗时较长等。
根据某些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好的建筑项目需要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节约成本。
施工技术则渗透于工程的方方面面,使工程可以顺利完成。
结合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研究的探讨
结合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研究的探讨【摘要】建筑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
在其课程教学研究中结合了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
首先融合发现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利用工程实践,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实践教学;创新性试验;工程实践在土木与建筑结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混凝土结构依然是各种工程结构的主体。
建筑结构这门课程主要讨论各种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原理,还有各种设计规范和具体工程实践,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
经过数年教学实践,笔者在启发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熟练的结构实践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国内外一些学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创造了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微型教学法、掌握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笔者根据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发现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在建筑结构课程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发现教学法也称探索教学法,是由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来的,他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而问题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前苏联教育家M.A.洛尼洛夫等人研究提出的,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两种方法都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提出问题→发现、讨论和钻研→新问题”的循环流程进行课程教学。
其具体教学步骤为:确立和说明对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引导部分);把这些问题分成若干有联系的提问(关键点);提出可能的答案;搜集和组织有关资料(调研部分);钻研和讨论这些资料、概况出结论(具体教学内容);证实结论(归纳总结要点);提出新问题(下次课的引申)。
关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探讨
关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探讨摘要:简述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消防结构、剪力墙结构、结构抗震能力当中的存在问题,综合分析了当前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提出见解,由此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1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一、安全。
在某个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对建筑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二、科学。
在一个项目的设计周期里,首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掌握该项目在现场施工中的可能会出现的基本情况,以此保证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三、高效。
要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高效性,需要有效整合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信息,并注意到结构的真实使用功能,由此对结构细部进行再讨论与设计深化,保障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存在问题2.1 消防结构设计的问题应对日益提升的要求,当今建筑结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以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其面面俱到的使用功能较以往单一功能的传统建筑要多得多,消防结构设计的难度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在建筑内部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易燃性建筑装饰材料,这也给消防结构埋下了安全隐患。
而且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因为高层所处的环境具有气流流通迅速、风力大等特点,所以高层结构一旦出现火灾,其场面就会变得相当难以控制。
2.2抗震墙结构连梁设计问题(1)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问题。
连梁的跨高比一般比较小,但与连梁相接的墙肢刚度却比较大,这会造成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结构内力,这是在高层建筑抗震墙结构连梁设计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高层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中,并未对连梁刚度取值在抗震设计以及非抗震设计时界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参考值,结构设计人员只能根据传统的结构设计经验自行应对,如控制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等等手段与方法,以此达到控制的效果。
但类似这种控制的手段并不是一种统一指标下的调节,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论证,这就影响了设计效率。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内大兴土木随处可见,使得研究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土木工程要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就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而要想保证质量,做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它的好坏不仅仅会影响到国家基础事业的发展以及建筑水平,还会给居民的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与解决方法0引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就像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工作开展的指向标,是从源头上保证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必须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加以重视,积极提高其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部分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还存在着问题,尤其是民用建筑。
因此,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现存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1.1忽视结构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就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土木工程设计结构概念,对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工程质量好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
部分结构工程师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
这导致了设计师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对计算的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地方不能够及时发现,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
1.2 结构设计不合理1.2.1地基基础设计稳定性的忽视地基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其稳固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起地基稳固度的问题。
地基的稳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地下室影响较大,因此要保证地基的稳固度,首先要做好地下室设计工作。
我国地下室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严格规定地下室设计的成效问题;对建筑结构的墙体厚度、建筑用材、混凝土质量不了解,盲目设计。
土木工程的课程构思与设计研究(全文)
土木工程的课程构思与设计研究课程设置以土木工程生产建设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土木工程实体的设计与施工为牵引设置课程体系,通过项目设计与施工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将以项目为向导的培养理念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到整个教学阶段(如图1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核心课程组成结构),这样使学生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1.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按照CDIO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在课程讲授之前,由学生分组形成团队,查找资料(Conceive),分别提出针对课程的工程项目问题(De-sign),带着问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Implement),在课程结束之时解决问题(Operte)。
以“路面工程”课程一组学生为例,学生在学习之初,通过查找资料,找出某一条公路的实际交通量,拟定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目的是在课程结束后完成该路面的设计,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学习要有针对性,但并不是只学习沥青路面的相关知识,所有的路面知识都要学习,课程结束后会有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确定出来本组公路等级,设计出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尺寸。
这样,该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全面、透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2.以校企合作为依托。
土木工程专业行业背景深厚,所涉及工程包括公路、桥梁、城市道路、房屋建筑等,大多数院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教学环境仅限于一般的基础课程,比如,建筑材料试验,测量实习等,不能提供工地实际工程环境。
通过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模式,可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共享企业资源,可以引进企业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熟悉相应领域的行业标准及高效的企业组织治理。
实现途径包括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工程研发中心;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以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工程生产一线,实现学生与工程环境的零距离对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创新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创新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其核心之一便是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着其功能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雪荷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活荷载等。
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力学原理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精确计算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
过去,设计师们主要依靠手算和简单的力学模型来进行结构分析,而如今,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结构的行为,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然而,仅仅满足安全性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大型体育场馆需要具备良好的视线和声学效果;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风振舒适度,以避免使用者在强风天气感到不适;医院和学校等公共建筑则需要具备灵活的布局,以适应未来可能的功能变更。
这就需要设计师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通过创新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来实现这些目标。
创新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材料的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和木材在现代土木工程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新型材料的出现为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高强度、轻质量和耐腐蚀等优点,在桥梁加固和新建结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的研发,也使得结构更加轻薄、坚固,从而节省材料和空间。
结构形式的创新也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古代的砖石拱券结构到现代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结构形式的不断演变反映了人类对于力学原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结构形式如张弦梁结构、弦支穹顶结构和开合结构等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崭露头角,这些结构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能够满足复杂的建筑功能需求。
工程结构创新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创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工程结构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掌握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工程结构创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结构创新设计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工程结构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工程结构创新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工程结构创新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如结构优化、结构简化等,以及常用创新方法,如组合结构、智能化结构等。
3.工程结构创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回顾工程结构创新的历史,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工程结构创新的演变过程。
4.工程结构创新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工程结构创新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传授工程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结构创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结构创新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结构创新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土木工程结构模型创新设计论文
土木工程结构模型创新设计论文【摘要】通过此次大赛,我们发现通过合理选择结构的形式,能够有效的在减小自重的情况下,而承载力不变,即找到自重与承载力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此次结构设计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结构选型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主动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竞赛意识﹑心理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次结构大赛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引言“湖南省第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全省性赛事,旨在通过竞赛加强湖南省内各高校的交流,提高土木工程领域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意识,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一﹑结构选型结构设计竞赛首先要求参赛者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完成最优化的结构设计。
由于竞赛题目的不同,对结构类型的限制也有所不同,本次“湖南省第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结构类型没有做限定,但给出了荷载状况和尺寸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位移量的限值。
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类型的结构体系的力学特征有所了解,合理选型。
在阅读完竞赛相关规则后,需要对竞赛所需材料及工具了然于胸,本次竞赛所用的材料是经过炭化的竹片,所提供的工具有美工刀,502胶水,钢锯,铅笔及组合套尺等。
竹材的抗拉强度150MPa大于其抗压强度80MPa,竹条的抗弯性能较差,所以选择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长处,避免和克服其短处。
所以结构的造型应尽可能的使结构构件承受压力和拉力,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初步选择桁架结构,各杆件受力均以单向拉压为主,通过对上下弦杆和腹杆的合理布置,可适应结构内部的弯矩与剪力公布,上弦受压,下弦受拉,由此形成力偶来平衡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力则是斜腹杆,竖杆,均为轴向受拉或轴向受压构件,从而使材料的强度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理对杆件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根据所用材料的特性,1300*20*4或1300*20*6的竹条单根在平放或竖放时,其在平面内和平面外抗弯曲能力很差,在制作构件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截面组合,在此我们采用一平一竖“T”型组合方式。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探索摘要:《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任务重、范围广、学时多、难度大的一门课程。
1、课程开发根据地方至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了课程的内容和设置。
把《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整合为《建筑结构》改变了原有课程体系缺乏整体结构概念的把握,实现了形式上的叠加与整合,向职业人的培养和实践的改革迈开了一步。
2、课程内容与定位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结构基本构件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受力与变形特点不同,结构基本构件可归纳为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和受扭构件。
3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中,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有:3.1螺旋渐进教学法使用该方法,旨在使具有渐进规律的教学内容(如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砌体结构承载力计算等)教学步步为营,举一反三。
教学中,通过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断上升,直至达到教学目的。
3.2实践导向教学法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特点,专业课程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组织模式,即认识实习、工种训练——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同时,对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也采用了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法。
3.3探究式教学法使用该方法,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阅读、动手的兴趣,进而分析、总结客观规律,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教学做合一”教学法此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楼盖、砌体房屋设计计算等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将部分内容放到课程设计、大作业中教学,做到边教、边学、边做,不但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19-12-12T17:08:52.54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2期作者:范先进[导读] 木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强大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强大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加强土木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不仅要处理具体问题,以确保连接部件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承受能力,满足建筑对隔音,防潮,隔热,防震,防腐,防火,防水等各方面的要求。
在现在的建筑结构的设计工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如缺乏稳定性,结构墙体不合理,不完善以及抗震设计不合格等。
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土木工程建设规模与数量不断的扩大,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是影响建筑施工水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在全面分析当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土木工程建筑的健康长远发展。
以下主要围绕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1.1合理性土木工程建筑方案在设计初期,就需要对于建筑结构提出基本要求,还需要保证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能。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工程在实际设计中的安全性能及工程质量。
土木工程建设在刚开始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特点全面性分析,研究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的现场情况,建筑工程地质特点,进而才能够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让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能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确保符合,最终建设完毕的建筑物质量满足国家建筑物质量标准。
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情况全面了解,进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设计能够在科学的情况下建设。
1.2高效性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就是对于建筑物设计图标进行明确,保证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中能够有详细的数据资源作为设计保障,对于土木共产建筑结构全面性了解中,对于建筑物的全部信息有效整合,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将图标的高效性重点突出。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创新探究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土木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施工环节。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工程质量及安全就失去了保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难以估量。
高质量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为土木工程各环节安全有序地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促进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防止因建筑结构问题而导致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为促进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创新引言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证施工质量不仅事关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
因此,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每个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建筑施工中建筑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1.1有助于降低成本建筑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在建筑施工中对降低成本具有显著意义。
首先,技术创新可以引入更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工具,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包括自动化设备、新型机械和建模软件等,它们可以取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减少人工成本。
同时,这些创新还能够减少施工时间,减少施工现场的租赁和管理成本,从而在工程周期中减少了资金投入。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改进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式,降低建筑材料成本。
例如,新型可持续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并减少材料的浪费。
此外,先进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可以增强材料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和更换成本。
最后,技术创新还有助于优化工程设计和管理,降低了后期维护和运营成本。
通过建模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工程的性能和需求,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修复和改进。
这降低了工程的寿命周期成本,对于长期运营的建筑物,这一点尤为重要。
1.2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建筑施工中的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当下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建筑企业自身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所以,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措施;1 土木工程建筑方案设计原则1.1 合理性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中,要通过对建筑结构基本情况的分析,来提出土木工程方案设计的要求,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功能性特点。
安全性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首要因素,需要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开展设计的工作。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将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在土木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方面进行相应的探析。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从而在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加实际的分析工作。
1.2 高效性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设计中,相关设计图标的明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土木工程建设的高效进行。
利用建筑物的相关设计图标进行分析的工作,使得设计工作中的数据支持力度大大增加,也保证了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的数据信息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整和,将土木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标注的工作,有助于明确工作的重难点,进行更为高效的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筑土木施工过程的重难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做好施工风险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使得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稳定性更强,有助于后期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数据的分析,还可以避免设计工作中出现的误差,以免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图纸变更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1.3 完整性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都需要建立在结构全局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考虑。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缺乏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建筑理念,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的一个问题,缺乏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设施,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2. 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丰富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
1. 设计新的课程体系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建筑理念,例如大跨度结构设计、绿色建筑技术、智能化建筑等,引领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
四、结语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工程专业《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的探
一直以来,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
理论水平,但应用实际工程的能力较差,独立和创新的工程意识较低。
原因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缺乏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锻炼,教学与实践无法有效衔接。
目前,土木行业越来越多的地方用到了概念设计,这种理念在很多实际的建筑方案中得以应用,对土木工程影响巨大[1] 。
因此,概念设计在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环节中应当加以体现、反映。
针对这样的现状,土木工程专业进行《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就十分有意义。
这对改革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又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锻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建立工程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2] 。
、《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内涵和意义
土木工程结构概念设计是工程当中结构设计的灵魂,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自身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一种设计方法。
概念设计是完整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3] 。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如何打破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于墨守成规,能将
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对于现代社会是迫切需要
的。
因为他们才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4] 。
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是在原《结构创新设计》课、
结构概念与体系》课及《事故分析与结构原理》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基础之上,发展整合及改造后新设立的课程。
该课主要是以学生创新性设计制作实验为主线,训练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它体现了工程教育的特色,以结构设计制作实验项目为载体,探索在干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工程培养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自学和终身自学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等内容放在第一位。
《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提出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创新性设计制作实验案例进行点评分析。
概念与体系部分介绍结构概念设计的背景、思路、基本做法、设计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结构概念。
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于探索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掌握善于主动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二、我校的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和环境
1.专业建设基础好。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开设创新性结构设计大赛10 年。
完成了校教研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结构实验探索研究》和《结构创新设计等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
两项。
学院已开设《结构创新设计》、《结构概念与体系》、《事故分析与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
2.师资力量强。
上述这些课程由多位建筑工程系的老师担
任,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老中青队伍结构。
因此,对于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证。
3.实验室基地条件良好。
本专业下设的结构实验室是河北省结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建立模型实验提供了科学的、可靠的硬件条件。
三、《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初步形成《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完成《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的教学大纲制定,确定教学内容,初步形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指导其他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经验。
2.教学内容。
《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教
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内容:创新性设计制作实验项目的设计,项目要包含若
干个结构和力学的概念的运用,如拉、压、弯、剪、扭、稳定、
倾覆等,使用材料应宜于制作,实验的方法要直观。
项目的要求
应是概括性的,应用较少的约束,以使学生开阔思路。
给出的条件应尽量少,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条件。
布置结构设计制作实验项目,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项目,提出问题。
学生
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应经过结构方案设计、一定的计算分析、绘制施工图、施工制作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实验、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讲课、学生设计、模型制作和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理念启发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结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模型实验之前教师上课以引导为主,主要由学生自学、讨论和分析计算设计制作出结构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甚至产生出学生还未学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
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指导为主,如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路线、方法,基本思路、基本做法以及设计中常用到的结构概念等,并结合学生的创新性设计制作实验案例进行点评分析。
基本教学过程:布置题目――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提出问题一一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要起到启发、督促、指导、控制进度的作用)一一学生形成方案一一教师根据方案指导学生改进方案――学生制作模型――学生实
验――教师点评总结(重点是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及学生学习方
法的总结)一一学生总结(学习过程总结) 3. 存在的问题。
(1)如何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
实践中,是本教学课程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研究创新性
设计制作实验题目。
研究题目的内涵、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
适用性、题目的趣味性、题目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等。
(3)研
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即稳定又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稳定是要教学理念要坚持不懈,总结提高,教学模式要稳定形成套路和程序,便于教师掌握和控制教学进度。
灵活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涉及的结构概念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全讲,需
教师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4)初步
形成课程所需的教学文件。
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讲义、题目库、教学录像等内容。
四、《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的实施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创新性结构设计》等一系列课程以来,我们在不断探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均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已经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结构实验探索研究》和《结构创新设计等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两项校级的研究,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相关教师在工程教育方面有长期的思考和教学实践探索,并且已成功组织土木工程结构大赛10 年。
已开设《结构创新设计》、《结构概念与体系》、《事故分析与结构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相关教师教学水平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具体实施如下:
1.修订《结构概念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
标、内容安排及学时安排。
2.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第
二学期开始该课程教学。
3.自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第一
学期期末,研究确定题目及相应的教学安排。
4. 将大学三年级专业学生按班级分给不同的教师,教师则分头实施教学,定期讨论交流改进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师授
课、学生设计、模型制作和模型实验相结合,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概念设计与创新能力、能力。
自学
5. 在大学三年级专业学生的第二学期期末,教师对课程实
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五、总结和探讨
本文方案结合新的科研成果开设出新的课程以及课程标准化建设。
探索建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方案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将工程项目、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课程计划和实践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
本方案突出启发式教学和指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问求知和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