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空间划定技术流程、空间分布示意图、自然生态空间与各保护区保护地关系

合集下载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力)
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
义。(人地协调观)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 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 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 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 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40°55′~ 41°15′,东经 84°15′~85°30′。东西长 109.7 千米,南北宽 47.1 千 米,总面积为 395 420 公顷。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 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 的自然环境的 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 3 个类别 9 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自然生态 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 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 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 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 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 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 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 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生态规划PPT课件

生态规划PPT课件
第26页/共41页
六 环境规划的方案、报批、实施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三)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27页/共41页
根据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的分析,
结合区域或部门的财力、物力和管理

拟定环境规划草案
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拟 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各
第12页/共41页
自然生态位
社会经济生态位





相对生态位
绝对生态位
是在对区域各划分单位生态位 势的横向比较,定量计算后, 反映了区域内各划分单位之间 的相对生态位势。相对生态位 在区域规划中为功能区划提供 了依据
是以一定背景值为标准, 将指数因子标准化后计算 出的绝对值,它从宏观上 提供了区域环境的生态位 的度量值。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第5页/共41页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功能连续性

环 境 容 量

区划兼顾性
可持续发展
第6页/共41页
四生态区划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 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 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除生 态学外,生态区划还必须结合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环境科学 和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生态区划是综合多个学科,充分考虑 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生态环境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区域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以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 效益的危害性。由此可见,生态区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的发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孟庆磊摘㊀要: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一种对国土空间的治理手段,目的是建设美丽宜居家园㊂我国各级各类生态保护区域类型多,尽管进行了很大规模的保护,但生态空间仍不断遭受挤占㊂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同时,也存在着各类保护地空间界限不清,交叉重叠,管理效率低等问题㊂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一㊁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的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㊂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㊁强制约束性㊁协同增效性㊁动态平衡性㊁操作可达性等特征㊂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㊂二㊁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一)划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的基础上,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㊁落地准确㊁边界清晰㊂2.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㊁河流㊁地貌单元㊁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避免发生环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㊂3.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线结合,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㊂(二)划定技术流程1.开展科学评估在国土空间范围内,运用适宜的科学技术方法,对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㊂2.校验划定范围根据科学评估的结果,将评估得到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功能敏感区进行重叠合并,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叠加图,确保划定范围涵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内容㊂3.确定红线边界将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加图,进行边界处理,跨区域协调,现状与规划衔接等步骤,确定红线边界㊂4.形成划定成果在上述流程完成后,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文本㊁图件以及技术报告,建立数据库,形成准确的划定方案㊂5.开展勘界定标根据划定方案确定的分布图,调查实际生态保护红线各类基础信息,详细勘测红线边界,选定界桩位置,完成界桩埋设,测定界桩精准坐标,建立界桩数据库,形成勘测定界图㊂三㊁划定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展开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㊂但由于缺少全国性法律的指导依据,各地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㊂(一)简单 一刀切 的现象在划定红线时,没有统筹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简单地以面积㊁海拔高度㊁行政区域㊁山系作为划定标准㊂要严格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划定红线,不能越雷池半步,对于违规现象需要进行严格惩罚㊂(二)加大了综合管理难度大量的农村居民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许多永久基本农田被扣除,一些战略性资源勘查活动没有留出明确的空间,这种划定给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㊂(三)技术与观念的落后在红线划定中,需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开展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评估和敏感性评估,一些评估方法和监测数据㊁遥感影像㊁地表参量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㊂在有些地方认为画红线就是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主观成分㊂四㊁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制度(一)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树立牢固的生态红线观念,全党全国一体遵行,严格按照优化开发㊁重点开发㊁限制开发㊁禁止开发的指导思想㊂严禁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的用途,提高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门槛,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定期执法,依法处罚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案必查㊁违法必究㊂(二)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的责任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政府综合决策㊂确立生态保护红线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优先地位,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条件㊂(三)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有关立法健全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具体实际可操作性,将中央与地方结合起来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㊂除了制订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制订单行法,二者相互结合更好地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㊂五㊁划定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结构完整㊁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㊂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控制环境污染㊁改善环境质量和防范环境风险㊂六㊁结语人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的破坏㊁失衡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所以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遏制生态环境退化严峻趋势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必须严格实行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格实行国家出台政策,划定红线的目的不是限制地方经济发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根本㊂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红线是关键,树立底线意识,也需要确保生态红线划得实守得住㊂参考文献:[1]刘仨.县域空间规划 三区三线 划定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2]叶林.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3]朱磊.国土空间规划下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作者简介:孟庆磊,承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㊂63。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测绘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中的应用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和保护自然景观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测绘技术的应用为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一、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边界。

1.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水域分布等。

通过对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地物的空间分布图,为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数据。

2.利用遥感指数评估生态环境:遥感指数是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计算得到的一种数值指标。

例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湿度指数(WI)可以评估土壤湿度状况。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指数计算,可以获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而为保护区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结合数据库管理和地图制作的空间信息分析系统。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GIS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内各种属性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1.建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地理数据,如土地利用、气候数据、生物群落类型等,建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

数据库可以提供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保护区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地理空间分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进行自然资源评估、野生动植物分布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通过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和空间查询,可以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的热点区域和问题,为管理者提供详细的地理数据上的支持。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三区三线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三区三线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三区三线一、概念内涵“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合理引导城镇、工业园区发展,有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基于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划定的一条或多条闭合边界,包括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城镇建设预留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二、划定技术路线“三区三线”划定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确定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是《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两个评价”是对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的反映,是“三区三线”划定的技术依据。

其具体技术路线简要如下:1、三线划定(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1步:现状资料搜集。

第2步:明确划定范围。

第3步:确定红线边界。

第4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路径图(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第1步:资料收集。

第五章--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PPT课件

第五章--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PPT课件

.
26
八、生态规划的批准与实施阶段
正式规划成果完成以后,需要按照规划协议上的有关 要求向规划委托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正式规划文本、规划 图件及相关成果材料(包括电子版材料)。对于政府委托 的生态规划项目,正式规划成果还需经过政府相关机构 (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并以法律或政策的形式批准实 施。
.
27
.
21
附:生态评价的内容
❖资源现状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人口 资源、矿产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人文资源等的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大气环境 质量、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GDP、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社会基础 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政策环境等
6
1800
150.0
7
2100
175.0
8
2400
200.0
9
2700
225.0
10
3000
250.0
11
3300
275.0
பைடு நூலகம்
12
3600
300.0
13
3900
325.0
14
>3900
.
面议
5
附: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体规划
区域面积 (KM2)
收费(万元)
≤5.0
20.0
10
28.0
20
50.0
30
73.0
40
95.0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ppt

课后习题:
•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层结构、渗透 结构和地域结构?
• 2、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一、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发展过程
• ㈠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 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 移。
• ㈡气候变化 • ㈢生物界的发展
二、新生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趋势
㈠年青山系大幅度上升,古老山系的“回春” ㈡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系统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在不同等级的自然地
理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格局不尽相同。如等级较低的生
物群落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地下层。它们
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C、H、O2 、N2的循
环)和代谢等组成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等级较高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食消费者、肉食消费者和分
解者通过吃与被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特殊“流”
• 分层结构规定了三大圈层之间的物质 交换主要沿垂直方向进行。分层结构 是自然地理环境普遍的结构特征。
二、渗透结构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内部物质 的渗透明显,任何地圈中都包含大 量的属于其它地圈的物质。
分层结构 +渗透结构=垂直结构

自然地理系统在垂直方向上组成物质形态不同、
性质不同组成“千层饼”式的构型,称其为自然地理
洪水 断流
风化 加速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 壑、水土流失严重。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第一章: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意义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和保护物种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地域管理形式。

自然保护区是国际上公认的为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的手段之一。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生态发展的重要方案。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一)自然保护区划设原则:1、物种及生境保护优先:自然保护区需优先考虑保护有较高体积或在当地特殊意义的物种和生境。

2、金字塔保护原则:首先保护最为脆弱的生态环节,从而实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防护。

3、可持续性原则:必须兼顾自然和经济效益,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多种功能。

(二)自然保护区规划流程:1、收集资料:确定自然保护区的形态类型,确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情况。

2、编制保护规划:制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方案和管理措施等。

3、论证核批: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论证审核,获得审批后,才能实施。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1、设施建设:包括管理中心、生态保护区、检查站、野外监测控制设备等。

2、生态修复:重点针对破坏性较强的生态环节进行维护和保护,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3、野外管理:定期巡视、维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遏制破坏保护区的行为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一)生态保护措施:1、严禁破坏环境和物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多种措施加强对不法行为的管控。

2、生态修复:优化人工、自然修复的方式,促进环节逐渐恢复。

3、模型方法:通过研究模型,以揭示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为决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1、农业和林业: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从而减轻农业、林业对生态的破坏。

2、旅游业:合理开发旅游,改变传统旅游强调个人享受的现象,改变消费观念,从而逐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发展:合理规划生态红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经济构建。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的问题与建议(一)问题:1、自然保护区划定不合理:自然保护区设定粗糙,范围过大或过小,未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障。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和 区域生态安全,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 35 号) 《 国 务 院 关 于 印 发 全 国 主 体 功 能 区 规 划 的 通 知 》( 国 发 〔2010〕46 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 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 学院公告 2008 年第 35 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 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环 发〔2010〕106 号)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
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 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 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
4.1 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 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 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 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4.2 基本特征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 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区 域。 (2)空间不可替代性: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 性,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 (3)经济社会支撑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

第五章空间分区管制

第五章空间分区管制

第五章空间分区管制Chapter Five Space District Control第一节生态空间1划定原则《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指出:一类生态空间包括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范围;二类空间包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范围、市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以及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区、地质公园核心区、山体和重要湿地。

将城市开发边界外除一类、二类生态空间以外的其他重要结构性生态空间划定为三类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林地、湖泊河道等。

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的重要生态空间划定为四类空间。

2生态空间划定至2035年,青浦区生态空间面积控制在415平方公里以上。

其中,二类生态空间面积25.42平方公里,主要为黄浦江上游金泽水源一级保护区、淀山湖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大莲湖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及太浦河滨岸带,并将二类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三类生态空间面积为378.18平方公里,包括淀山湖及周边湖泊群、黄浦江上游水源二级保护区、基本农田、近郊绿环和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等。

四类生态空间为13.42平方公里,包括开发边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园、林地和河流水系等。

3管控要求将二类生态空间划入禁止建设区予以管控,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将三类生态空间划入限制建设区予以管控,禁止对主导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线性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和独立型特殊建设项目用地。

四类生态空间位于城市开发边界以内,严格保护并提升生态功能。

更注重生态品质的培养塑造,注重生态空间与市民游憩空间的结合。

生态空间划定图第二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1保护任务贯彻落实《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至2020年青浦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27.56万亩,其中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8.83万亩;至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5.7万亩。

2划定保护红线至2020年,青浦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8.21万亩(含6500亩机动指标)。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PPT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PPT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
2.3构建路径
国家公园
✓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 总面积22.29万平方公里,涉及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
西、甘肃、青海12个省份。
✓ 试点期到2020年结束,评估后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祁连山、海南
热带雨林(已完成总体规划)、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争议)、云南普达措。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
2.3构建路径
国家பைடு நூலகம்园
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初步明确了设 立条件、认定指标、评估方法、 设立程序和命名规则等要求。
设立条件包括国家代表性、生态 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共10个指 标。
✓ 面积适宜性:陆域国家公园一般不低 于500平方公里,海域国家公园一般 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陆海统筹国家 公园一般不低于800平方公里。国家 公园可以一园多区,陆域单个片区一 般不低于100平方公里,海域单个片 区一般不低于200平方公里。
整和退出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 履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调查、监测、规划、评估、考核
等所有管理程序。 ✓ 组织制定自然保护地政策制度、规划方案和标准规范。 ✓ 承担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特许
经营、社会参与和科研宣教等职责。
2.2核心要义
(一统三分)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
2.2核心要义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
统一设置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根基
✓ 统一设置自然保护地的内涵就是由一个部门、一个 机构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构建 统 一、规范、科学、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统一管理的内 涵与职责

生态区域与生态控制线规划(ppt文档)

生态区域与生态控制线规划(ppt文档)

◆经验一
加强对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认识,坚守基本生态控制 线不动摇。
1)充分认识基本生态控制线对保护生态的极端重要性。 2)正确把握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验二
严控线内建设活动,强化管制力度,推进管理精细 化
1)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信息调查和分区管制制度。 2)严格控制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建设活动。 3)严厉查处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行为。
长沙市市生态控制线规划图
其中3066.20平方 公里禁建区(包括 永久性禁建区和规 划期内禁建区), 占市区总面积的 61.82%,而永久 性禁建区2284.66 平方公里(占 46.06%)作为基 本生态控制线的控 制范围。
总结与思考
综上可以看出,对非建设用地的控制,相对于早期单纯 地对廊道、边界等“线”性要素或郊野公园等“点”性要素 的控制,后期从斑块、基底、廊道着手的、覆盖点线面的基 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则更为科学、系统和全面。而最早的深圳 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则对后来其他城市编制此类规划产生 了深远影响。在方案阶段,有的城市按照建设开发的程度作 出了分区规划;在方案之后的实施阶段,各市均发布了《基 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有的还开展了下一步更深入的专 项规划编制。
1)重大道路交通设施; 2)市政公用设施; 3)旅游设施; 4)公园。
国内外早期同类规划
对绿地、绿带、郊野公园等的保护,可以看作是基本生 态控制线规划的前身。
● 1938年英国伦敦颁布《绿带法》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地和环 城绿带以限制城市化的无序蔓延,保持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美国自1958年起通过“城市增长边界(UGB)”规划来划 定城市和郊区边界,控制和指导城市蔓延与区域规划。
2)基本生态控制区的类型划分不具备普遍性和适用性。——各城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_20190711_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_20190711_

‚三区三线‛的划定方法及技术路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主讲人:张冬单位:陕西丝路城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时间:2019年5月01背景问题02概念、原则、区别2.1‚三区三线概念界定2.2划定原则2.3区与线的区别03三线的特征3.1生态保护红线3.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3.3城镇开发边界04三类空间的划分4.1总体要求4.2划分方法及技术流程4.3空间规划底图编制4.4空间开发评价4.5三类空间划分与确认05三线的划分5.1生态保护红线5.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5.3城镇开发边界06三区三线空间管控CONTENTS目录01背景问题我国自然资源部成立并负责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宣告了我国的规划改革已经确立了编制统领式的空间规划、重构空间规划体系的路径。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区三线’)‛,可以看出,经过了多地差异化的试点探索后,‚三区三线‛的划定成为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

‚三区三线‛作为空间规划中进行自上而下刚性传导、统一管控的核心政策工具,在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概念、划定方法和管制措施。

比如广东省和浙江省在空间规划实践中界定的生态空间是包括农用地在内的广义的生态空间,而安徽省和宁夏界定的生态空间则是不包括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狭义的生态空间。

控制线空间关系示意图(《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控制线空间关系示意图《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整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力量,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试点的基础上,联合组织编制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

02概念、原则、区别⏹“三区三线”概念界定⏹划定原则⏹区与线的区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生态保护区的空间布局与管理

生态保护区的空间布局与管理

生态保护区的空间布局与管理生态保护区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其空间布局和管理对于保护区的有效运行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生态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和管理展开探讨。

一、生态保护区空间布局的原则生态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应该遵循一系列原则,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首先,要以物种多样性为导向,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划定不同的保护区域。

其次,要考虑地理位置、生境类型和物种区系等因素,合理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最后,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限制开发、规范利用等方式,以确保生态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和发展。

二、生态保护区空间布局的实践案例中国的川西高原是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为保护其生态系统,国家在该地区设立了德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采用分块和走廊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将大熊猫的栖息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并以走廊连接起来,使得大熊猫的迁徙更加便捷,增加了物种的交流和基因的流动。

在澳大利亚,各级政府为了保护大堡礁的生态系统,采取了不同的空间布局策略。

首先,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和状态,将大堡礁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其次,政府采取了整体保护和分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陆地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全面保护大堡礁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保护区管理的重点生态保护区管理是保护区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是平衡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其次,要加强保护区的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再次,要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非法捕鱼等破坏性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四、生态保护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生态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资源有限、人力物力不足、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政策导向空间的合理规划,需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监督管理力度,明确基本的原则和方式。

在城市化运行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格局有了明显的变化,不过各项资源性建设矛盾也日益加剧,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由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所以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威胁。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期间的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国土空间规划期间,明确规定对生态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有效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健全且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此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对于生态保护红线来讲,其作为保障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一项底线,必须保持合理性,提升生态资源利用率,将生态保护环境的优势全面体现出来,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放在第一位,综合性探究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以免生态环境受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和森林覆盖率目标以及湿地保有量指标处于一致状态。

1、基础和防线1.1空间基础当前阶段,除了生态保护红线之外,国家部委负责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不过因为受到了部门改革协同和结果实施等诸多管理性问题的影响,逐级控制划定逐渐成为了试点城市应对空间冲突表现的一种调整类型方式,并且还制定了有关的优化方案。

在保护红线内划入了空间基础,随之延伸到了空间跨区域领域。

1.2保护防线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生态红线是一种合理的方式,目前已经逐渐上升到了国土空间划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域性生态规划研究期间,落实了红线理念,不过因为定义方面不清晰,使得红线控制产生的效果不佳。

诸多区域纷纷将敏感功能区划分成了生态红线区域。

在最近几年中,主要对区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部分进行了研究,为了维护国土空间生态的安全性,务必强化监督管理控制力度。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相关概述,接着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管控措施建议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言:土地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土地空间治理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建设美好家园宜居。

不同层次的生态保护区种类繁多。

尽管我国的保护力度很大,生态空间进一步缩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国家和区域一级的环境安全局势严峻。

另外还存在边界模糊、管理重叠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1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相关概述1.1划界原则1.1.1科学原理如果以建立国家生态安全模式为目标,将定量评估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划定红色的生态保护线。

根据适当的资源运输能力、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我们应确保红色生态保护线有合理的布局、精确的着陆和明确的界限。

1.1.2整体原则考虑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考虑到山脉、河流、地貌单位和自然边界的种植和生态走廊的网络化应相应地规划和精心规划红线。

1.1.3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以挑战红色生态保护线,加强部长级联系,在线结合,与红色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市发展界限协调,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前的管理能力,并制定全面计划。

1.2确定流程评估科学通过适当的科技手段对地理空间、评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敏感性,确定评价范围,并根据科学评价结果确定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

创建无害环境的临界点复盖,以确定红线的主要内容,确定红线的边界,并更新红线复盖。

进行边界处理、区域间协调,对现状与规划的关系等进行阐述。

建立数据库,形成预定界方案,实施校准和评估。

根据划定方案确定的分布图,研究实际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信息,测量红线批注边界,更准确地选择极限开关的位置,完成极限开关设置,测量极限开关的精确坐标,创建临界桩帽数据库,然后绘制测量符号。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ppt课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ppt课件

9.67 0.39 1.06 1.05 0.89 12.5
18
国家级保护区内草原面积:0.7亿公顷
19
2.1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保护红线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限制开发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
重点开发区域
优先开发区
20
2.2 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142.7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8%
县、乡城县、稻城县、九龙县;阿坝藏族自治州的
28
若尔盖县、九寨沟县、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
马尔康县、金川县、黑水县、小金县、理县、汶川
县、茂县等共计40个县级行政单位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环发〔2008〕92 号) 21
2.3 生态敏感区
极敏感区总面积为123.49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概念内涵
红线:区域界定与总量控制的综合管理界限。
名称
颁布的部委
类型
1 用地红线 2 耕地红线 3 水资源控制红线
规划部门 国土资源部 水利部
4 水土保持“红线” 水利部 ……
边界线
“18亿亩”数量限值
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数 量限值
管理要求: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 生态保护红线草原 VS 禁牧、休牧草原
生态保护红线草原:划定后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禁牧、休牧草原:动态变化
10
二、划定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意义 •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 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 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 •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6章 “三区三线”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6章 “三区三线”划定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空间划定
6.1.1 背景及概念界定
*
Design by ZXSlide
Page *
在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编制统领式空间规划、重构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路径逐渐确立。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空间规划要“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2017年1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明确要求以“三区三线”为载体,合理整合协调各部门空间管控手段,绘制形成空间规划底图。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标志着“三线”划定加快启动,“三区三线”的划定及管控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管理,成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
3.“三线”的概念
86%
6.1.1 背景及概念界定
*
Design by ZXSlide
Page *
“三区三线”是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的重要手段,是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有助于区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合理界定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体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6%
6.1.1 背景及概念界定
*
Design by ZXSlide
Page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从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到2018年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全国各地已基本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一定时期内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在其区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201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部署在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14个城市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各地根据自身条件编制划定方法。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PPT课件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PPT课件
第17页/共63页
阅读材料之秦岭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
一.秦岭概况
• 秦岭山系横亘于我国中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是大陆南 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物种丰 富,自然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相对良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
制定规划方案。
第9页/共63页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 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 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 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 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 术的应用四类。
第20页/共63页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按照生态功 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 的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 治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规划 措施的针对性。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C
(规范性)
自然生态空间划定技术流程
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的技术流程图具体见图C.1。

图C.1 自然生态空间划定技术流程
附录 D
(规范性)
空间分布示意图
自然生态空间与其他空间关系示意图具体见图D.1。

图D.1 自然生态空间与其他空间关系示意图
附录 E
(规范性)
自然生态空间与各保护区保护地关系
依据GB/T 14529和GB/T 51046,对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保护地与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对应关系表具体见表E.1和图E.1
表E.1 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保护地与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对应关系原则表
注:(1)“√”代表左边有关区域应划入表头所示空间类型;(2)“-” 代表左边有关区域可不划入表头所示空间类型;(3)“/”代表左边生态空间类别全部区域;(4)地方在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可结合实际对表中各类保护地分级进行调整。

图E.1 自然生态空间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