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合集下载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目录
管理现状 四种管理方式 完善方案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现状——四种方式 四种方式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现状
1、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 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 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 2、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 由陈列部门负责 。 3、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 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 责文物的保护工作。 4、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 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
4、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 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 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 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 陈列中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 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3、制定陈列中文物的建档制度 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 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档案中包括文物方 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 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 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对于 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 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
2、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 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 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 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 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 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 一份单据逐的管理模式 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 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 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陈列部门 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 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保卫 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文物陈列是博物馆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展示文物,让观众了解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人类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保护文物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为因素,文物的保存和保护也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普及也尤为重要。

一、文物陈列博物馆文物陈列,让观众通过近距离接触文物,学习到大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现在的博物馆陈列方式也越来越注重故事性,生动性和互动性。

例如,通过多媒体、影像,甚至可以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

同时,这样的文物展示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文化价值的传递效果。

但是,在文物陈列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文物的保存和陈列需要细致认真的工作,对于文物的分类、鉴定、整理、修复和展示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过程。

其次,文物的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防范措施。

毕竟文物可能是百年甚至千年的宝贵遗产,在陈列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安全性,避免任何意外的破损或遗失。

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团队需要做好文物保护的工作,确保文物能够长久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文物保护意识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鉴于此,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都要有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的责任。

政府是文物保护的第一责任方。

政府需要增加对于文物的重视程度,拨足保护文物的预算,完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并且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建立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和引导,还需要强化考古发掘、积极搜寻流失的珍贵文物,并遏制文物走私、盗掘等违法行为,保障文化遗产得以完整继承下去。

企业作为社会责任担当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当中,例如对于历史建筑等文物场所的维护、资助博物馆和文物保护项目等都是企业可以参与的方面,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收藏文物等方式进行支持。

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及展示机构,承担着重要的文物保护及管理使命。

针对文物保护及管理问题,有效的策略是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文物的保护措施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进行加强,如历史文物的消长记录和修复记录,制定合理的文物修复标准,加强文物保存设施建设,升级现有的文物防护设备,如温湿度、照明等设备,同时注重文物的包装和剥离,并采取相应的灰尘措施的清洁等。

另一方面,加强博物馆的监控设施建设,如安装感应器,智能化监控系统等,确保文物的安全,做好文物的防火工作,同时要定期进行文物保护监测,实现文物保护的全程监控。

二、推进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将成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新发展方向和趋势。

对于博物馆而言,数字化技术意味着降低物理威胁等风险因素,保护文化遗产不受人为破坏。

针对传统保护工作中的模棱两可之处,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更为准确的文物位置记录和管理,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加工、复制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效率。

三、创新博物馆展示形式博物馆的展示形式一直是面临挑战的问题。

新的展示方式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历史,同时也提高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采取数字化技术的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展示等形式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沉浸在文化遗产中,激发人们的学习和认知兴趣,同时也更为环保和节约文物资源。

四、加强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博物馆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性。

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注重人员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让每个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文物保护的质量,防止管理上的疏漏而导致文物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不仅要加强文物的保护措施,推进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创新博物馆展示形式,还要加强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制度

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制度

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博物馆文物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博物馆内所有文物、展品的陈列、保管和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博物馆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工作应遵循"保护优先、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文物、展品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博物馆应当建立健全陈列保管养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文物、展品的监管和保护。

第五条博物馆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陈列保管养护管理水平,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第二章陈列管理第六条博物馆应当合理规划展览空间,科学安排文物、展品的陈列位置,保证展览效果和观众的安全。

第七条博物馆应当按照文物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陈列方案,将文物、展品放置在适合的柜台、展架、展示间等陈列设施中。

第八条博物馆应当定期检查陈列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陈列对象的安全和完整。

第九条博物馆应当设立专门的陈列保管部门,负责对文物、展品进行陈列管理工作,确保陈列效果和品质。

第十条博物馆应当制定陈列保管管理规范,建立陈列保管档案,记录文物的陈列位置和变动情况。

第三章保管管理第十一条博物馆应当建立文物保管库房,保证文物的安全保存和防盗防损。

第十二条博物馆应当根据文物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保管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三条博物馆应当定期对文物进行清点和检查,及时发现文物的损坏和丢失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

第十四条博物馆应当建立文物保管报废制度,对已经损坏、无法修复的文物予以报废处理,切实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第十五条博物馆应当加强对文物的防护工作,防止文物受到潮湿、高温、紫外线等不利环境的影响,保证文物的安全保存。

第四章养护管理第十六条博物馆应当制定养护计划,根据文物的材质和状态,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保护文物的原始特性和价值。

第十七条博物馆应当建立专门的文物养护保养团队,负责文物的养护工作,定期对文物进行清洁和修复。

文物的展品陈列和保管标准

文物的展品陈列和保管标准

文物的展品陈列和保管标准
文物展品的陈列和保管标准是文物保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展品的陈列和保管,才能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完
整性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文物展品的陈列和保管标准,希望对相
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陈列标准
1. 陈列环境:展品陈列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良好,避免阳
光直射和潮湿环境,确保展品不受损坏。

同时,要定期清理展厅,确
保展品周围无尘土、异物等。

2. 陈列布局:展品的陈列应合理布局,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
特点。

展品之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和影响观赏效果。

3. 照明设计:展品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光线的亮度和角度,避免
直射光线对文物造成损害。

可以采用柔和的灯光和投射角度,突出展
品的细节和特色。

二、保管标准
1. 保管环境:文物的保管环境要保持恒温、恒湿、无尘和无霉的状态。

保管室要定期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染和氧化反应对文物的影响。

2. 包装防护:文物应采取适当的包装材料进行保护,避免受潮、受污、受损等情况。

可以使用专业文物保护材料,如酸性纸、氧化铜等。

3. 定期检测:保管人员要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保养,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可以采用红外线、紫外线等设备进行检测,找出潜在问题并
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对文物展品的陈列和保管标准的介绍,希望相关工作人员
能够认真遵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感谢您的阅读。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馆藏文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保护环境和风险,需要各方共同合作、保障文物安全。

本文将从物理环境、人员保护和应急措施三个方面探讨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首先,物理环境是保护文物的第一道屏障。

建议在策划及设计展示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物理环境因素,高度重视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安全。

例如,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高精度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和恒温装置,确保文物长期保存及展出期间环境稳定,不被恶劣环境影响。

此外,对展厅空气净化设施、防火、防盗、防漏电等各类物理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新,保证设备的状态完好,引导游客文明参观,有序游览展览。

其次,人员保护也是保护文物的重要环节。

在陈列展览前,应对涉展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了解文物保护的概念、知识和技能,强化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技能和水平。

在展览过程中,应当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值班管理,并配备专业的文物保管人员,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展览现场的安全。

同时,对观众应加强引导和监督,防止由于人为因素而对文物造成破坏。

如对文物打闪光灯、抚摸、触碰、摆弄等不良行为,应及时加以制止并加以教育引导,提高公众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文明素养。

最后,应急措施也是文物陈列展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当在展览上线前阶段,就制定严密、周全的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特别是突发情况下的保护措施。

同时,应组织应急演练,让管理人员及专业保护人员熟练掌握文物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确保对文物进行及时有效救护和保护。

如果万一出现了文物损坏事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报警、立案和调查,及时组织抢修及救护。

并对事故作出总结,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以更好地保护文物。

综上所述,陈列展览是馆藏文物展示的重要途径,但文物的保护及安全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在展览前,应全面考虑物理环境、人员保护和应急措施等因素,制定全面、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

博物馆陈列品保护操作规章制度细则

博物馆陈列品保护操作规章制度细则

博物馆陈列品保护操作规章制度细则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博物馆陈列品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制定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博物馆陈列品的材质和物理特性,博物馆应保持恒定的温湿度,防止光线直接暴露,控制空气质量。

馆内应设置恒温恒湿设备,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对文物产生损害。

另外,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并设立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博物馆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免受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光辐射的损害。

利用屏蔽窗帘、玻璃、UV滤光片等手段降低光线照射强度,避免颜色褪色、材质老化等问题。

此外,应定期检测和修复玻璃、灯具等设施,确保正常使用。

二、安全措施博物馆陈列品的安全问题既涉及外部环境的安全,也包括内部管理的安全。

博物馆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安装摄像设备,加强巡逻,确保博物馆内外环境的安全。

在陈列展示方面,应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避免触摸、碰撞和渗透等造成的损伤。

设置限制区域、防护装置和警示标识,保证游客在正确位置欣赏文物。

另外,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防火防灾防火防灾工作是博物馆保护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博物馆应建立健全的防火制度,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的有效性。

此外,要开展定期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和火灾应对技能。

博物馆内部要设置监测设备,及时发现非正常操作和异常状况,对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定期组织对易燃、易爆品的检查和清理。

四、维护保养博物馆陈列品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保护文物长期保存和展示的重要环节。

博物馆应建立清洁保护制度,规定维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和频率。

对于不同材质的文物,要采用不同的清洁方法和器具,确保文物表面的清洁和保护。

博物馆还应制定文物修复和保养计划,设立专门的修复工作室或实验室,吸引专业人员加入,进行文物的修复和研究。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展示馆藏文物、展示文化遗产、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保护馆藏文物显得尤为重要。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珍贵财富,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能够保护文物本身,还能够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文物的魅力。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如何保护馆藏文物成为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文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陈列展览中,博物馆会根据文物的特点和状态,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对于易受潮的文物,可以安排在湿度控制良好的展柜中展示;对于易受光线照射的文物,可以采取遮光处理;对于易受触碰的文物,可以设置护栏或者限制触摸的区域等。

通过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不受到损坏。

加强对展览区域的监管和保护。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展览区域是文物相对集中的地方。

对展览区域的监管和保护显得十分必要。

博物馆可以设置监控摄像头,加强安保力量,确保展览区域的安全。

也可以设置警示牌或者警戒线,提醒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文物造成意外的损坏。

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工作。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文物是长时间暴露在观众视野之中的,因此需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工作。

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易受潮湿、虫蛀等问题的文物,可以通过湿度控制、杀虫防蛀等手段进行防治。

通过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工作,能够减少文物的损坏程度,延长文物的寿命。

加强观众教育,提升观众保护文物的意识。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升观众保护文物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可以通过展览布局、文物说明牌、导览解说等方式,引导观众正确观赏文物,避免触摸、损坏文物。

也可以通过展览主题、文物背后的故事等方式,激发观众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观众教育,能够有效地降低文物意外损坏的几率。

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文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对展览区域的监管和保护,进行文物的日常保养工作,并加强观众教育,提升观众保护文物的意识。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和文物陈列展览的日益普遍,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好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物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保护文物要从展览的策划和设计阶段就开始。

在策划和设计展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物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尽量减少文物的直接暴露和接触,避免因为观众的过度接触而导致文物受损。

在展览布局和设计上,要合理安排文物的位置和展示方式,利用适当的灯光和环境气氛来提升观赏效果,同时也要保证文物的保护和安全。

在展览布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展览管理规定,确保文物在搬运、安装和布展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要采取专业的保护措施,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文物的安全搬运和安装。

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搬运和安装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在这一过程中的受损可能。

在展览期间,应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监管。

要加强巡回检查,确保文物没有受到意外的损坏或侵害。

还要对展览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观众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害。

还要加强环境控制,保持展览场地的适宜环境条件,确保文物不受到湿气、灰尘、光线等因素的损害。

在展览结束后,也要做好文物的拆展和搬运工作。

在拆展和搬运过程中,同样要采取专业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在搬运和拆展的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还要做好文物的记录和清点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归库,避免文物的遗失和损坏。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保护好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示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博物馆在展览策划、布展、展览期间和展览结束后都要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馆藏文物。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馆藏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陈列展览过程中,更需要对馆藏文物进行更加细致的保护。

本文将以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为主题,分析馆藏文物在展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一、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面临的问题1. 人为损坏在展览现场,参观者可能因为不慎碰撞或触摸文物,造成文物的损坏。

尤其是一些易碎或易变形的文物,更容易受到人为损害。

2. 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展览场馆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或者处于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3. 清洁保养在展览过程中,文物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保持文物的原始状态和美观性。

不当的清洁方法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1. 人为损坏的防范在展览现场,应设置防护栏或者玻璃罩,避免参观者直接接触文物。

应加强对参观者的监管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避免不慎造成文物损坏。

2. 环境控制在展览现场,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使用调光玻璃、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保持一个适宜的展览环境。

1.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在展览前,应向参展人员和参观者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人为损坏的方法。

2. 使用先进的展览技术在展览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展览技术,比如虚拟展览、仿真展示等方式,降低对实物文物的展示频次,减少文物受到的人为损害。

3. 定期维护展览设备展览设备也需要定期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作。

比如空调、加湿器等设备需要定期检修,以保持展览环境的稳定性。

四、结语在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利用先进的展览技术,严格控制展览环境,定期检测和保养文物,可以有效保护馆藏文物,延长其寿命,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欣赏和学习到这些宝贵的文物。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第一篇: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更新时间:2007-8-20 来源:点击数:820(山东省博物馆作者:任锐)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

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谈几点想法。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

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

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陈列部门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专职负责展厅保管的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由专职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专职部门工作专一,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展厅文物的管理,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方式往往局限于大馆,中小博物馆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技术等各方面限制而难以运行。

第三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承载着保护和管理馆藏文物的重要使命。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中,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和数据库。

通过建立详细、准确的档案,可以记录每一件文物的来源、年代、制作工艺、价值等重要信息,为文物管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同时,建立数据库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对文物进行查询、分类和统计,提高管理效率。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是保持文物的良好环境。

博物馆要做好文物的防尘、防潮、防腐等工作,确保文物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其次是加强文物的安全保护。

博物馆要建立健全的安保体系,保障文物的安全,防止文物被盗、被损坏。

此外,博物馆还需要制定文物的使用规范,限制人员接触文物的次数和方式,减少对文物的损伤。

博物馆还需要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测和修复工作。

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文物的损伤和老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延长文物的寿命。

修复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要确保修复过程中不对文物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中,科技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科技可以用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

例如,通过非接触式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此外,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紫外线等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文物的材质、工艺等重要信息,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除了以上工作,博物馆还需要积极开展文物的研究和展览工作。

通过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增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专业知识。

只有加强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爱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第1章展品管理基本原则 (3)1.1 展品管理目标与任务 (3)1.1.1 目标 (3)1.1.2 任务 (4)1.2 展品管理规范与要求 (4)1.2.1 展品收集与征集 (4)1.2.2 展品保存与维护 (4)1.2.3 展品陈列与展示 (4)1.2.4 展品信息化管理 (4)1.2.5 展品教育与推广 (5)第2章展品征集与登记 (5)2.1 展品征集途径与方法 (5)2.1.1 征集途径 (5)2.1.2 征集方法 (5)2.2 展品登记流程与要求 (5)2.2.1 登记流程 (5)2.2.2 登记要求 (5)2.3 展品分类与编号 (6)2.3.1 展品分类 (6)2.3.2 展品编号 (6)第3章展品保管与维护 (6)3.1 展品存放环境要求 (6)3.1.1 温湿度要求 (6)3.1.2 照明要求 (6)3.1.3 空气质量要求 (6)3.1.4 防潮、防虫、防霉要求 (6)3.2 展品包装与运输 (6)3.2.1 包装材料 (6)3.2.2 包装方法 (7)3.2.3 运输要求 (7)3.3 展品日常维护与保养 (7)3.3.1 清洁与除尘 (7)3.3.2 检查与修复 (7)3.3.3 记录与归档 (7)3.3.4 安全防护 (7)第4章展品修复与保护 (7)4.1 展品修复原则与技术 (7)4.1.1 修复原则 (7)4.1.2 修复技术 (8)4.2 展品保护措施与方法 (8)4.2.1 环境保护 (8)4.2.2 物理保护 (8)4.2.3 化学保护 (8)4.3 展品修复保护档案管理 (8)4.3.1 修复保护档案的建立 (8)4.3.2 修复保护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8)第5章展品研究与评价 (9)5.1 展品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研究 (9)5.1.1 历史背景研究 (9)5.1.2 文化价值研究 (9)5.2 展品科技价值与艺术价值评价 (9)5.2.1 科技价值评价 (9)5.2.2 艺术价值评价 (9)5.3 展品等级划分与重点展品认定 (9)5.3.1 展品等级划分 (9)5.3.2 重点展品认定 (9)第6章展品展示与宣传教育 (10)6.1 展品展示原则与布局设计 (10)6.1.1 展品展示原则 (10)6.1.2 展品布局设计 (10)6.2 展品展示方式与技术 (10)6.2.1 展示方式 (10)6.2.2 展示技术 (10)6.3 展品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 (11)6.3.1 活动策划 (11)6.3.2 活动实施 (11)第7章展品安全防范与风险管理 (11)7.1 展品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11)7.1.1 确立安全防范目标 (11)7.1.2 制定安全防范策略 (11)7.1.3 安全防范设施配置 (11)7.1.4 安全防范队伍建设 (11)7.1.5 安全防范制度制定与实施 (12)7.2 展品风险识别与评估 (12)7.2.1 风险识别 (12)7.2.2 风险评估 (12)7.2.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12)7.2.4 风险监测与预警 (12)7.3 展品安全应急预案与处理 (12)7.3.1 应急预案制定 (12)7.3.2 应急预案演练 (12)7.3.3 处理流程 (12)7.3.4 责任追究 (12)7.3.5 档案管理 (12)第8章展品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共享 (12)8.1 展品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12)8.1.1 展品信息采集 (13)8.1.2 展品信息整理与分类 (13)8.1.3 展品信息数据库建设 (13)8.2 展品数字化展示与技术应用 (13)8.2.1 展品数字化展示 (13)8.2.2 展品数字化保护 (13)8.2.3 展品数字化互动体验 (13)8.3 展品信息共享与开放利用 (13)8.3.1 展品信息共享机制 (13)8.3.2 展品信息开放平台 (13)8.3.3 展品信息利用与推广 (13)8.3.4 展品信息保护与版权管理 (14)第9章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培训 (14)9.1 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素质要求 (14)9.1.1 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14)9.1.2 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14)9.1.3 沟通与协作能力 (14)9.2 展品管理与保护培训内容与方法 (14)9.2.1 培训内容 (14)9.2.2 培训方法 (14)9.3 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考核与激励 (15)9.3.1 考核内容 (15)9.3.2 考核方法 (15)9.3.3 激励措施 (15)第10章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与改进 (15)10.1 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15)10.1.1 展品保存状况评估指标 (15)10.1.2 展品管理流程评估指标 (16)10.1.3 展品保护技术评估指标 (16)10.2 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流程与方法 (16)10.2.1 评估流程 (16)10.2.2 评估方法 (16)10.3 展品管理与保护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6)10.3.1 改进策略 (16)10.3.2 实践措施 (17)第1章展品管理基本原则1.1 展品管理目标与任务1.1.1 目标展品管理的目标为保证博物馆展品的安全、完整与持续传承,充分发挥其在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价值,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展览馆已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文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展览馆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馆藏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展示。

本文将围绕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展开探讨。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文物的保存。

文物的保存是文物馆的基本职责,也是陈列展览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要确保文物的保存工作得到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不因展览而受损。

对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合理设置。

展览馆应根据文物的材质、年代等特点,确定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

文物馆应制定详细的文物保养规章制度,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

还应加强文物的安全保护,采取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需要关注的是文物的陈列展示。

在文物陈列展示过程中,要保证文物的合理陈列和有效展示。

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设计合理的陈列展示方案。

文物的陈列应侧重于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体现文物的独特风采。

对文物的陈列展示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展览馆应根据文物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在展示过程中不受到损害。

在展厅的温度、湿度控制方面,要保持稳定的环境参数,避免对文物的损害。

对展厅的照明、防护措施等方面也要加强管理,确保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文物的陈列展示还需要注重观众的引导和教育。

展览馆应根据文物的特点和展览主题,设计合理的导览设施,引导观众对文物进行正确的观赏和理解。

还应加强对观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观众对文物的关注和重视,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展览馆可以通过讲解、导览、文物鉴赏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有关文物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增强观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的保护还需要展览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展览馆应加强与文物保护部门、文物鉴定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陈列和展示之地,它不仅仅是一座收藏珍贵文物的场所,更是一座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宝库。

在博物馆中,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陈列方式和正确的保护措施,才能更好地展示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关注。

一、文物陈列的意义文物陈列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向公众展示文物的窗口,也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平台。

通过文物陈列,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魅力,增进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文物陈列也是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引导人们对文物保护提高认识和重视,保护文物不仅是博物馆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文物陈列中,合理的陈列方式和手段十分重要。

要充分考虑文物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在陈列时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物所传达的信息。

要遵循科学的陈列原则,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完整,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和破坏。

还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材质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和环境,确保文物得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和保护状态。

二、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增加,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保护意识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还能有效预防文物的流失和破坏,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意识,文物保护事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提高保护意识的必要手段。

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文物保护专题展览、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制定相关文物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文物的安全和完好。

还要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承载着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是博物馆工作的关键环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将文物展示给观众的重要方式。

通过精心设计的陈列布局,使观众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观赏宝贵的文物。

文物陈列不仅仅是将文物摆放在展架上,更是通过有序的展示、合理的分类和丰富的解说,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物陈列也需要考虑观众的参与感,通过互动式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可以参与提高他们的参观体验。

文物保护意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石。

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也是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机构的责任所在。

博物馆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从文物的鉴定、登记、储存、展示等环节入手,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要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和修复工作,延长文物的寿命,提高文物的保存效果。

博物馆还应加强对文物的安全防范,配备先进的监控系统和安全设备,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依托,共同推进了博物馆的工作。

文物陈列通过展示文物,让观众了解和感受文物的魅力,增强观众对文物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而文物保护意识则是为了保护和保存文物,让文物得以长期存在和展示,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文物的价值和独特之处。

当前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博物馆的资源有限,文物陈列的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一些珍贵的文物无法展示给观众。

由于博物馆的人力和财力不足,文物保护工作也无法做到到位,导致一些文物受到了损坏和破坏。

博物馆需要加大对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心设计的陈列方式和系统的保护意识,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的价值和内涵,实现文物的传承和保护。

博物馆应加大对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观众受益于文物的魅力和鉴赏。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管理和保护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管理和保护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管理和保护藏品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中的藏品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因此必须给予良好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其在长时间内得以保存和传承。

首先,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管理需要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和保管流程。

这包括了藏品登记、入库、出库、移交、鉴定、保险、修复、维护和运输等方面。

提高藏品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和安全报警系统以保障藏品信息安全。

同时,为了防盗和防灾,以物理锁定、监控、门禁系统等手段实现对藏品的防范。

其次,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保护需要掌握专业化的技术和知识。

藏品分为有机物、无机物、纸质等类型,具有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术特性。

对藏品的保护应根据其材质特性,设计专业化的保存方法和环境条件,比如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虫害防治等。

在藏品维修、整理和修复需要遵循专业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修复次数和程度,并保证修复效果。

第三、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保护需要提高相关员工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藏品保护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为了提高人员的素质,应定期开展藏品保护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员工对藏品考古、收藏、分类、鉴别等方面的知识讲授,以促进员工全面掌握藏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最后、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保护需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文化遗产保护更为精准和深透,像此类活动可以通过演讲、培训、展览等方式开展,促进藏品保护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文物和博物馆讲解活动,分析文物和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促进社会认识和了解文物与博物馆,为文物与博物馆的保护工作提供社会舆论支持。

总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藏品管理和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认识到藏品代表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将藏品管理和保护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藏品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文化遗产能够长期被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

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制度

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制度

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制度为了保护和管理博物馆的丰富珍贵藏品,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展示的可持续性,博物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藏品保护的方方面面,包括藏品存储、展览、修复和文献记录等环节,旨在确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

1. 藏品存储管理藏品的存储是保护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存储管理可以确保藏品不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博物馆制定了严格的藏品存储管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室内环境控制博物馆的展厅和储藏室必须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藏品存放区域要配备恒温恒湿系统,并对藏品进行定期检测,以保持环境参数的稳定性。

1.2 存放陈列柜和展架博物馆的藏品存放需使用符合标准的存储柜和展架,以确保藏品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存储柜需具备密封性和防火、防盗等功能,且内部要设置缓冲层和分隔格,以避免藏品之间的物理冲击和相互接触。

2. 藏品展览管理藏品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藏品管理的风险之一。

为了保护藏品的安全和完整性,博物馆制定了一系列展览管理规范:2.1 展览策划每场展览都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评估,确定参展文物的稳定性和可展示性。

对于易受损或价值较高的文物,可采用数字化展览或复制品展示的方式,以减少风险。

2.2 安全措施博物馆会针对每场展览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安装监控设备、派遣专人进行安全监督、规定参观人数和参观方式等。

其中,显著标明禁止触摸文物和使用闪光灯的标牌和提示语句是必不可少的。

3. 藏品修复管理藏品修复是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修复受损文物,并确保其能够在展览和存储时保持正常的外观和结构。

博物馆养护部门负责修复工作,并制定了以下修复管理要求:3.1 装备和设施博物馆提供专业的修复工作场所,并配备有必要的修复设备和工具。

修复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器械和材料,遵循专业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3.2 修复记录修复工作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文物的损伤部位、修复方法和材料等信息。

陈列文物的保护管理

陈列文物的保护管理

陈列文物的保护管理
一、总体要求
文物管理使用单位是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必须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狠抓不放。

要简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班组长和骨干职工认真实施的文保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思想、组织、措施”三落实。

二、陈列文物
三、陈列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文物安全责任制,保证室内外文物安全有专人负责。

制定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特区办事处。

2、保证安技防设施、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做好相关安防监控记录。

3、开放之前,展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办好交接班。

入室前,要仔细察看陈列室门窗、钥匙有无异常情况;入室后,认真察看展柜及陈列品有无变动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4、开放期间,每个展室都应有工作人员上岗值班。

值班期间,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随时关注展示内游人动向。

发现有碍陈列安全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展品及陈列设施的安全。

遇有盗窃、破坏陈列品或陈列设施者,会同公安、保卫等部门,采取断然措施,依法进行处理。

5、工作时间,展室工作人员不准扎堆聊天,不准读书、看报,不准擅离职守。

6、闭馆时,展室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检查,关闭照明及空调电
源,关好门窗,填写好交班记录,帖好封条,认真办好交接手续。

7、加强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防止游人在文物陈列品上涂抹刻画。

防止有人攀登、毁坏文物陈列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更新时间:2007-8-20 来源:点击数:820(山东省博物馆作者:任锐)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

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谈几点想法。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

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

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陈列部门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专职负责展厅保管的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由专职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专职部门工作专一,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展厅文物的管理,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方式往往局限于大馆,中小博物馆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技术等各方面限制而难以运行。

第三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

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

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四种方式是: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

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

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宣教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接待,对文物保管工作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文物保管工作相关的工作手续、程序及要求,而且宣教部门人员变动也较大,不利于文物的管理工作。

第五种方式是: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

这种方式大都在行业博物馆。

在此种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最为薄弱。

由于很多行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各单位部门中抽调组成,缺乏文物保管工作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解决陈列中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在目前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无论哪一种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未达到文物保管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陈列中文物的科学管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但在工作中,有库房文物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可借鉴。

各馆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馆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使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1、陈列中文物管理模式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

陈列部门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

保卫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

负责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的行政部门,掌握包括温湿度、照明设备的具体情况。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自扩建后,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就是采取以上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展展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但责任分工相对明确,工作也比较协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陈列中文物的提取、交接制度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

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

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

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3、陈列中文物的建档制度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展厅中陈列,展厅实际成为他们的存身之地。

因此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

档案中包括文物方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

对于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

此外,监测的温湿度、照度、红外光和紫外光、空气污染度等环境质量数据资料,防火和防盗监控资料数据也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4、陈列中文物的定期检查制度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

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

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陈列中文物的破坏。

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三、加强陈列中文物的科学保护文物保护工作有诸多内容,其中控制和改善陈列室的环境,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所指的文物保护就是在不触及文物主体的情况下,控制环境,使文物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尽可能地不受温湿度、光线、污染空气等影响,把文物损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1、温湿度衡量博物馆展厅气候环境,首先要看空气温度和湿度。

目前经国内外博物馆界长期研究实践,已基本公认的博物馆内环境气候标准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

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的波动,对保存和保护文物是相对适宜的。

此外,展厅内的气候变动不能过骤,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日波动值不得在于5%。

温湿度对文物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控制好温湿度对文物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控制好温湿度的变化将会延长文物的寿命,相反任其变化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温度和湿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湿度也随之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对博物馆陈列展厅的温湿度严格控制。

上海地区是四季分明、高温多湿的城市,尤其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尤为大。

因此若仅靠自然气候环境提供的温湿度条件来保护文物,是不可能做到良好效果的。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基本陈列室的记录资料表明每年观众参观高峰的5、6月份展厅空气湿度相当的大,陈列厅湿度值经常在于65%,显然超过标准值。

而文物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对文物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这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主要的做法是。

(1)采用中央空调控制温湿度的变化。

中央空调可以使整个建筑空间的温度、湿度得到控制。

中央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室采用了不同季节和展厅需要使用空调的办法,以达到控制温度湿度的目的。

虽然这种方法会造成白天与黑夜温湿度的不同,但在目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是很好的选择了。

(2)机械抽湿处理为了加强夜间湿度的控制,进行了机械抽湿处理办法。

我们将抽湿要放在陈列室各位置、闭馆后即工作,来补充晚上中央空调关机时的不足。

这样处理后白天中央空调开机前再对湿度进行检测,湿度基本上能控制在60%。

采用中央空调或机械抽湿来控制温湿度的变化,比较适用于陈列厅大空间环境的温湿度的控制。

但文物更多的是陈列在展柜小空间的环境内,因此各展柜的温湿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文物的安全,博物馆应尽可能将放置文物的展柜进行密封处理,进一步减少其内部空气对流,这样可对环境温湿度起到缓冲作用,为展柜文物保存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条件。

当然,展柜的密封性能与其制作材料以及展柜的结构有着紧密关系,为保证展柜密封要求,在工程设计制作上要严格把关,每道工序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确保质量。

此外,还可采用化学调湿剂等,以达到控制展柜的湿度。

2、光线光,按来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博物馆陈列采光照明设计的光,主要是自然界里的太阳光或依靠电能由荧光灯、钨丝灯等发出的光。

光辐射按波长性质可分为许多区,其中包括可见光区波长(400—750nm)、红外光区(›750 nm )、紫外光区(‹400 nm)。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彩夺目越短能量越高,不同性质的光对文物的破坏作用不同。

红外光含有较多的热能,会促使文物表温度上升,湿度下降,使文物产生翘曲和龟裂。

紫外光主要起着光化和光解作用,能使丝绸、棉麻、纸张、漆器等有机类文物褪色、变黄、发脆、强度下降等。

可以说博物馆任何由有机化物构成的文物,在光的照射下都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这些被照物的变质。

另外,光对无机物如金属、石料、陶瓷等也都有一定的光化降解破坏作用,只不过其破坏程度缓慢而不易觉察罢了。

(1)光源博物馆的陈列采光照明主要有自然光、人工光和综合光三种方式。

其中人工光在陈列中的运用,被普遍认为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理想采光方式。

一般来说,适用于博物馆的通用光源主要有荧光灯、白炽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但选择光源要慎重,因为很多光源或多或少含有不同强度的红光外线和紫光外线。

因此,在陈列中可以通过对各种光源的比较分析并结合陈列风格及文物保护要求选拔光源和照明设备。

近年来,利用光纤传导性方式照明的冷光源——光导纤维照明开始在陈列中广泛应用。

光导纤维照明由于其独特的照明方式和具有普通照明所不及的优点,非常适用于全封闭式人工照明的陈列及展柜陈列使用。

其最大的特点是,无红外光和紫外光辐射、不导电和不发热、可将光线导向各个不同的地方、不会产生老化现象,使用寿命长、照明系统检修方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