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 新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曲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都在男性一侧,这说明当时A. 早期国家特征出现B. 属于父系氏族社会C. 女性地位高于男性D. 尚未出现私有现象2.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
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
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A.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3. 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A.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B.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 秦朝实行暴政政策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 观察下表内容,由此可知魏晋时期A.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 政治中心实现南移C. 疆域版图已经超过西汉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据《朱子语类》记录,唐朝中枢机制运行时,三省长官之间要历经反复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旨意才可继续下一步,最后递交尚书省进行实行。
据此推测唐朝三省制度A.激化了中枢部门的矛盾B.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C.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阻断了宰相擅权的进程6.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①门第观念淡化②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③男女平等实现④民族歧视的现象严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 契丹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历史贡献有A. 开创南、北面官制度B. 实行猛安谋克制度C. 推行“四等人制”D. 推行八旗制度8. 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知识卡片。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这种现象(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5.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的出现6.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新版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文科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小题,计54分)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唐代徐来军的《调笑令》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绘的情景反映的生产工具是A. 水排B. 翻车C. 筒车D. 耧车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A.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 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D. 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4.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 国家规范民营手工业生产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5.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C.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D. 清商帮势力强大6.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面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历史以及各个文明地区的历史,其记录与叙述都是轴心文明的创立者,诸轴心文明分散在亚欧大陆相距遥远的地区,都有着对人类普遍秩序的构想和思考。
”材料表明()A.古代文明遵循着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B.早期人类文明间有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亚欧大陆有着一样的地理环境2.有学者评价某一帝国时说:作为守护者,几百年来守护着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看管者,保持了帝国思想和原则的生命力;作为传授者,教授了东欧斯拉夫民族宗教和文明。
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3.11世纪,位于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构——大宰府,将通过贸易获取的“唐物”进献中央朝廷,天皇观阅“唐物”并将其分赏给王公贵族,这一套仪式被称作“唐物御览”。
这一举动()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宣示了天皇的统治权威C.旨在加快日本封建化进程D.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威胁4.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
他的船队()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B.首次成功横渡了大西洋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5.159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的胡椒每袋进价为3里亚尔,在荷兰则可以售100里亚尔。
到了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购买的胡椒价格为每磅2.25-2.5卢比,在荷兰的售价是每磅20卢比。
造成胡椒购销价格比值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欧亚贸易的发展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洲际物种的交换D.欧洲价格革命的深化6.下图形象地再现了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该航运模式在历史上存在300年之久。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人教版
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一、客观题(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
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
楚“灭国设县”A.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B.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C.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D.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2.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A.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3.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
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A.丞相制的废除B.内阁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1 / 84.《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5.1998 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 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这表明清政府A.利用舆论加强监督B.扩大普选权的范围C.全面改革科举制度D.调整政治参与方式6.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
”上述电文主要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C.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D.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7.“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A.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 200 多人B.1931 年到 1935 年,我军在东北共伤亡 169660 人C.1933 年到 1937 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D.中国迫使美英在 1943 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8.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D.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9.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为教皇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A. 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B. 宗教改革导致精神生活困扰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古代希腊,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执行司法权、使用陶片放逐法等权力皆由公民集体行使。服兵役是公民的绝对义务,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希腊地区战争频繁
A. 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进步B.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C. 加快了融入欧洲的步伐D. 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13.当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时,他从中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杯茶包括中国或锡兰的茶,荷兰或英格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它们当时在英国的普及
A.加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B.使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C.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D.促进了理性思想传播
11.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12.从1835年到1870年,德国铁路干线总长由6.1公里飙升至2.1万多公里。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诗人卡尔·贝克曾如此赞道: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这表明德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7月)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量 50分钟总分 100分座位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
商店可以随处开设。
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3.“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
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
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
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大地产制发达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田庄经济开始兴起4.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
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
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
据此推知,明代A.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C.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D.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5.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西周封建,同时具有两作用:一是便于对付旧殷王朝之反动,一是防御四周游牧人侵扰。
”下列关于西周封建制说法不准确的是A.是对商代政治制度的彻底否定B.曾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C.是军事和政治手段结合的产物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中央集权2.清雍正元年(1723)开“孝廉方正科”选拔人才。
由各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之士(秀才群体中),各赐六品章服(举人待遇),以备召用。
至乾隆五年 (1740 ),明确规定:举荐后赴吏部验看考试,授以知县等官。
材料表明当时A.全面恢复古代察举制度B.传统科举制度遇到挑战C.科举取士制度得到补充D.维护八旗子弟仕途需要3.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
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这种现象反映出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4.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
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A.保留了大量旧俗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5.《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
”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A. 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B. 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C. 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D. 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6.初生是指类似发明的现象,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适用文科、未分科的学生)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
”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商业贸易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8.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0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个小题,48分)1.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
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2.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3.“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
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也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
”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由此说明()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4.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
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5.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
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6.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由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以及生产力发展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西亚、北非、南亚、东亚(中国)、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A.大河流域特征 B.多元文明特征C.海洋文明特征 D.农业文明特征2.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成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这反映了()A.不同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 B.字母文字的传播具有地域性C.腓尼基字母是最古老的文字 D.阿拉马字母是亚洲文字源头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
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
据此可知()A.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B.风俗习惯影响立法原则C.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4.中世纪时期,骑士要为封君服军役。
12世纪,英国出现以钱代役的“盾牌钱”制度并逐渐流行,雇佣兵由此出现。
到14世纪,英法军队都建立起军饷制,国王更多地依靠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军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骑士地位提高 B.王权逐渐加强C.近代军队建立 D.商品经济发展5.646年,日本政府宣布改革“当遵上古圣王之迹而治天下,复当有信可治天下”,孝德天皇与中大兄皇子召集群臣宣誓:“自今以后,君无二政,臣无二朝”“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这表明改革旨在()A.奠定儒学的主流地位 B.确立封建伦理道德观C.强化天皇的统治地位 D.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6.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1)
2019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私营手工业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5.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
这一现象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6.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7.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 (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白渠3、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B.严格市场的管理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D.草市已经出现4、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C.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D.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B.出现了“商业革命”C.出现了“价格革命”D.物产资源十分丰富7、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个重要阶段,故B处填写铁犁牛耕, 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故A处是集体劳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2. 芜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 手工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
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特点3.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明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它迅速贬值,到明中期政府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C.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受挫D. 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
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作战所需马匹、甲胃和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
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A.权利和义务相统一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C.参政受到财产限制D.民主权利服从于城邦防务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阻隔东西方文化交流3.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
庄园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还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这说明西欧庄园A.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D.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4.“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席卷全球的价格革命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十月革命,是因为它发生于
A.公元1917年10月B.俄历1917年10月C.公元1917年11月D.农历1917年10月
13.“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他”是
A.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国民经济B.新经济政策得到了继续贯彻
1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变化,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结构新变化的是
A. 生物正程技术取得重大新突破
B. 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C. 电子计算机发明和互联网建立
D.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17.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说明
A.种族主义制度已经完全被废除
B.非洲国家全部成为了独立国家
C.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持续发展
D.列强在非洲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18.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倡议成立“亚投行”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自1900年,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把帝国推向民主共和的局面,萨拉热窝暗杀正好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一战主要是由于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4.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5.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
这反映当时()A.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6.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草市B. 夜市C. 晓市D. 街市7.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白渠3、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B.严格市场的管理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D.草市已经出现4、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C.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D.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B.出现了“商业革命”C.出现了“价格革命”D.物产资源十分丰富7、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
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
这反映了A.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迅速发展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开通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8、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这说明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B.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9、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上海外贸状况的统计表,这种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B.小农经济加速解体C.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D.传统手工业已消失10、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
这段材料反映了A.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D.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11、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
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2、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
这些内迁企业A.平衡了地区间发展差异B.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保障D.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C.放弃“左倾”错误路线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4、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
“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A.《我生在1978》B.《 Again 1977》C.《恋曲1990》D.《相约1998》15、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B.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C.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16、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材料中现象表明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17、《中国青年报》(2008)11月15日报道: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上网成瘾列为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的国家,并计划率先向世界卫组织申请登记。
这主要说明A.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B.网络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D.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8、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B.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C.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D.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19、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
这说明法国A.推行社会福利制度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国有制为主体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20、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
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
这表明苏联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21、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
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B.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C.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22、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
提供贷款的机构应该是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欧盟23、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材料认为A.欧盟是以尊重各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十分艰难曲折D.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4、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 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
这种现象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国际间分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益紧密。
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
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8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
(8分)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2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
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
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
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患。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
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
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