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音技术在电影史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声音技术在电影史中的地位
为了讨论电影声音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可以粗略地将电影声音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1)在电影史上称之为"无声电影"时期。

这一时期大约从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的第一部"电影放映机"起,到1927年美国黑人歌手阿尔。

乔生在银幕上向观众大声喊"朋友,你们并不是什么都听不到了吧!''止的32年;(2)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在1928年7月20日签署的《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为标志的"经典声音理论"时期;(3)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现代声音理论时期。

我们进行这样划分,仅仅是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

事实上,严格的界限是难以确定的,除了受到我们所掌握的材料限制外,一种思潮或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此外,我们还不能忘记声音制作技术对电影声音的巨大影响。

尽管在电影史上存在一个"无声电影"时期,但从电影声音史的角度看,如前所述,她并不存在真正的"无声"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声音仍然对"电影艺术" 产生巨大影响,只不过她对纯视觉艺术的无声电影带来的麻烦比帮助要大得多。

严格地说,在电影诞生初期的影片,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游艺场的新奇节目,即使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噪声始终是干扰受众观影的首要因素。

这时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听觉掩蔽效应,采用乐师或乐队临场演奏的方式消除这种干扰;后来,这种现场配乐或配音逐渐与影片内容相关。

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为了改变现场音乐伴奏随意性大的问题,欧美音乐出版商专门为电影院编印"情绪音乐曲选",为各种情绪主调的场面选定现成的乐曲,供电影院乐师或乐队根据上映影片的内容事先编妥配曲系列。

音响效果一般采用事先录制唱片的方式,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常常出现声画配合不准确的笑话。

由演员或歌手在银幕后面配合画面临场念词或唱歌的做法则比较少见。

初期的声画同步影片使用的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的"维他风"系统,即用大型唱片录音并利用机械连结装置造成声画同步,犹如当今的双片放映。

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德国托比斯公司的光学录音还音系统所代替,有声电影的初步技术准备始告基本完成。

这时的有声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算是一种技术发明。

只有在爱森斯坦、克莱尔等一些电影艺术家发展了声画关系的不同形式(如音画对位、画外音等)之后,声音才真正成为电影的基本艺术元素。

纯视觉艺术的无声电影开始蜕变为视听艺术的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是技术与市场结合的产物。

在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方面,却遇到种种阻力——事实上,这种阻力至今在某种程度上还严重阻碍着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

固守电影是视觉艺术的人们认为,声音进入(无声)电影,破坏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完整性。

尽管如此,电影声音并没有因此从电影中消失,而是以不可阻挡之势,越来越受到市场(受众)的欢迎。

作为新的蒙太奇成分(作为同视觉形象组合在一起的一个独立部分)来加以处理的声音,必然会带来一些具有巨大力量的新手段,帮助我们表达和解决那些极其复杂的任务,此前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克服这些任务的办法,因为电影的方法不完善,它只能利用视觉形象。

"
《To be or not to be》的最早版本是在1942年恩斯特·刘别谦拍摄的,影片中的声音技术已经运用的相当娴熟,电影中的声音大概可以分为人声、音响、音乐。

这部影片中,这三种声音的熟练运用,音响的效果可以观众更好的理解背景环境、事件的发展,以及对气氛情绪的渲染。

人声的加入使得观众更容易了解剧情。

适当的电影配乐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加影片的感染力的作用,观众更容易被音乐带入紧张的气氛,更容易被震撼。

换句话说,声音技术的加入,使得电影艺术的成功如虎添翼。

譬如说,影片的开始,演员们在拍摄关于希特勒时代的一部戏,紧凑有序的:嗨,希特勒。

明显让人有了那种喜剧的感觉,如果把声音扣除掉,只有视觉上的动作,那么这种喜剧的效果很难达到。

电影中声音的作用有三点:1.奠定影片基调与风格以更好的表达主体。

2.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气氛。

3.塑造人物形象。

总之,声音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其本身的价值,还是与画面配合的作用,都在整体上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深度层次感,最重要的是帮助创作者进行更好的表达。

戴乙篁
01080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