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十里红妆扮宁海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探讨——以宁海十里红妆"国有民办"模式为例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探讨——以宁海十里红妆"国有民办"模式为例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浙江外 国语学院 21 年暑期社会 实践 江浙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小分队 《 0 1 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保护与开 发—— 以宁海 “ 十里红妆”为例 》研究 成果及浙 江外 国语学 院 2 1 0 1年教改课题 《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旅 游本 科课程平 台建设及实践研究 》阶段 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李娜 ( 9 9 17 一)女 ,江西安福人 ,浙江外 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讲师 ,研究方向 :民俗文化与旅游 ; 周仕骋 ( 9 0 19 一)男 ,浙江杭州人 ,浙江外国语 学院国际工商 管理学 院旅游 系学生 。
传 统文化 的保 护与开发模式探讨

以宁海十里红妆 “ 国有 民办"模 式为例
李 娜 周仕骋
( 浙江外 国语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 院 ,浙 江 杭州 30 1 10 2) 摘 要 :受我 国固有体制的影响,我 国传统文化在保护与开发过程 中遇到 多重管理矛盾。文章从 资金 、人 力
资源、资源归属 、法律与政策等四方面分析 了当前我 国传统文化保护 与开发模 式的弊端 ,并以宁海 “ 十里红妆 ”
中 ,也存 在不 尽如 人 意 的地 方 。例 如姜 言文 等提 到 趋 向集 团化 ,展览模 式 呈现 多样 化 ,社会 影 响力 亦
知识产权法是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之一 ,国 逐 渐扩 大 。而 与此 相对 的 ,得不 到 当地 政府 支持 的 家应该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并进一步 民办博 物馆 在 众多公 办 博物 馆 的光 环下 生存 状况 岌 提出应在民法 总论 中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权 。而 岌 可危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保护 法 》虽然 提 浙 江省 宁 海县 与诸 暨县 同为 “ 十里 红妆 ”题 材 出了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博物馆的不同遭遇,即为其提供了有力佐证。“ 十里 这一概念 ,也确保 了传承人的一些传承与传播的权 红妆”本是宁绍平原的特有文化 ,诸暨古越文化收

红妆拾遗者3P

红妆拾遗者3P

红妆拾遗者3P作者:李科来源:《手工》2010年第11期多年来收集、整理、拯救浙江宁海十里红妆婚俗,致力于江南红妆婚俗文化的研究,创建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

十里红妆承载着江南女子的娇羞与荣光,那些逝去的女儿梦与女儿情却被一个瘦削的男子给执著地延续了下来,实属奇迹。

在国内收藏界,素有“北有马未都,南有何晓道”之说。

可对于更多人来讲,认识何晓道恐怕还得源于一个美丽的名字:十里红妆。

那些散落在江南民间的嫁妆器物,在何晓道的精心呵护下,重现在世人的眼中,震撼心扉!江南旧曾谙“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为一位堂兄抬嫁妆,那时的嫁妆已是相当简单了,仅有箱柜、沙发和电视机、棉被等,大约二十来杠,从二十里外的桥头胡镇往大佳何村抬。

那时年岁小,我挑选了最轻的一杠——一件床前柜加一床棉被,但这么远的路,还是抬得两脚酸痛。

”何晓道回忆说。

那时的他,年轻瘦小,并不知道家乡的婚俗文化竟是如此的美丽与精深;而自己今后的人生,竟然会沉醉其中,风雨无悔。

当记者来到位于宁海大佳何的江南民间艺术馆时,才真正见识到何晓道的执著与追求。

这里既是工作室和仓库,也是何晓道的家。

进门可见一道石影壁,而那些石柱、石凳、石狮子随意而放,馆内绿树成荫,所有的房子都爬满了爬山虎,其中一栋是迁移而来的江南老屋,屋前的一泓碧波倒映着白云蓝天。

在炎炎夏日里,走进这样一处“江南”,让人顿生绿意。

主人带记者四处参观,家具作坊里,工匠正在打磨一方木料。

而在旁边整理文物的工作室里,一面墙上挂着明确的分工安排,包括摄影组、电脑组、包装组、文字组、后勤组。

几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地上放满了等待拍照的红妆器物。

何晓道随意拿起一件小巧的讨奶桶,说:“你看,这线条多流畅,美吧?”在艺术馆里,除了日常起居和办公所需,其他几栋房子都是库房,也是展厅。

比起宁海城里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这里才是真正的民俗文物宝库。

除了各类红妆家具器物,还有大量的椅子牌匾、门窗格子、肚兜绣片……一件件是看不完的,只能一间间一层层地看。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
宁海的十里红妆啊,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记得那次我去宁海游玩,专门去参观了关于十里红妆的展览。

一走进去,哇,那满眼的红啊,差点闪瞎我的眼。

各种各样的红妆器具摆了满满一大片地方。

我看到了那精致无比的雕花大花轿,那花轿可真是漂亮,上面的雕刻简直栩栩如生,感觉一坐进去就能变成千金大小姐出嫁啦。

还有那数不清的红箱子,大大小小的,也不知道里面都装了些啥宝贝。

我忍不住凑近一个箱子看,嘿,还挺重的呢。

听旁边人介绍说,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新娘子的陪嫁物品,什么衣服啊、首饰啊,应有尽有。

我就想啊,这得多少好东西啊,新娘子可真是太幸福了。

再看看那一张张精美的梳妆台、洗脸盆啥的,感觉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我站在那儿想象着古代新娘子坐在梳妆台前,精心打扮的样子,真觉得好美。

我甚至仿佛能听到那喜庆的唢呐声,看到新娘子娇羞的笑容,还有那浩浩荡荡的送嫁队伍。

宁海的十里红妆,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把过去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期待展现得淋漓尽致。

真希望这样的美好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它的魅力呀。

当我离开的时候,那满眼的红还一直在我脑海里晃呢,这宁海十里红妆,可真是让人难忘啊!。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作文
《宁海十里红妆》
哎呀呀,说起宁海十里红妆,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记得那次我去宁海游玩,正好赶上了一场关于十里红妆的展览。

一进去呀,我就被那满眼的红给震住了。

那场面,就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各种各样的红妆物件摆放得满满当当,大到花轿,小到一个发簪,每一件都精美绝伦。

我在那花轿前站了好久,想象着以前的新娘子坐在里面会是啥样呢。

那花轿可真是漂亮啊,上面雕龙画凤的,红彤彤的颜色特别喜庆。

我还凑近仔细看了看,那雕刻的工艺简直绝了,每一条线条都那么细腻,感觉就像真的龙和凤要飞出来一样。

然后我又看到了那些梳妆盒、首饰啥的。

哇塞,那些首饰做得太精致了吧!有镶嵌着宝石的项链,有闪闪发光的耳环,还有造型别致的手镯。

我都能想象到以前的女子戴着这些首饰该有多美呀。

还有那梳妆盒,上面的图案也是精美得不行,我都怀疑是不是仙女用过的呢。

我在那展览里逛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古代,亲眼看到了那盛大的十里红妆场景。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感叹,老祖宗们可真是太厉害了,能做出这么多让人惊叹的东西。

离开的时候,我心里还一直惦记着那些美丽的红妆物件呢。

宁海十里红妆,真的是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呀,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魅力。

嘿嘿,这就是我在宁海关于十里红妆的难忘经历啦!。

薛巧萍:宁海平调耍出精彩人生

薛巧萍:宁海平调耍出精彩人生

薛巧萍:宁海平调耍出精彩人生作者:杨小娣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20年第09期5月19日,第十八届徐霞客开游节上,一个身着黄袍、满脸油彩的“独角龙”形象出现在舞台上。

只见“独角龙”一转身,口中突然吐出了四根长长的獠牙,而且獠牙的数目还不断增加,直到八根、十根。

其间,“独角龙”时而快速弹吐獠牙,时而将獠牙刺进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演员仍要唱、做、念、打,叫人看得目瞪口呆……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卸下妆后,刚才那个面目狰狞的“独角龙”居然是一位留着长发、皮肤白皙、面容姣好的女孩。

她就是薛巧萍,在宁海平调《金莲斩蛟》里扮演“独角龙”一角,是国家级非遗名录宁海平调“耍牙”绝技第六代传承人。

牙练万次出一功薛巧萍是宁海本地人,初中毕业后考上宁海平调剧团,参加了封闭式培训班。

学戲是非常艰苦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薛巧萍每天五点半起床,花15分钟时间洗漱,然后就开始唱、念、做、打的练习。

刚开始,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但日子长了,就会觉得单调重复,会觉得练习的时间冗长而枯燥。

在学员班里,学员没有工资,剧团只发一点生活费。

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与薛巧萍一起学戏的学员,跑了三分之二:有的是进步不快,说白了不是那块料;更多的人是吃不了那份苦。

2000年,为了保护和发展濒临失传的宁海平调中的独家绝活――“耍牙”,剧团选拔了八名年轻演员,跟随第四代“耍牙”传人叶全民学习“耍牙”技艺,薛巧萍是其中之一。

“学习这门绝技很苦,每天要把猪獠牙含在嘴里,吃饭、睡觉、聊天都不能拿下来。

有段时间口腔里面都溃烂了,只能靠挂点滴进食。

”而且,那时由于保存条件有限,猪獠牙要经常泡在酒精里,“用时脸上就会过敏,特别难受”。

和身体上的难受相比,精神上的煎熬更让人难以承受。

“女孩子在这个年纪肯定是爱美的。

但练这个的时候,对着镜子感觉自己的脸整个都变形了,唾液也在不断地流,看着很丑很恶心!”薛巧萍说。

“牙练万次出一功,学习‘耍牙’必须下苦功、硬功,没个一两年工夫绝对成不了才,这对演员的意志也是一种考验。

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十里红妆扮宁海

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十里红妆扮宁海

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十里红妆扮宁海文化中国-中国网 时间: 2010-07-23 13:38 责任编辑: 雨悦浙江省宁海县城,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鼓乐鞭炮声中,迎亲的队伍迤逦而行,穿着传统服饰的新娘坐在花轿里被人抬着走;身着古装的新郎竟是碧眼金发的外国人,这是瑞典青年谢飞(中文名)与宁海姑娘郑成的婚礼,而洋新郎执意选择的是宁海的传统婚俗——十里红妆结婚仪式。

“采用传统婚俗结婚,这已成为宁海青年的一种时尚。

”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旧俗成时尚,这一事实透露出一个喜人的信息:险遭湮灭的十里红妆婚俗文化经宁海民间和官方共同努力已在当地成功重现。

抢救:为了行将消逝的民俗风景1987年,宁波港码头,一个个装载着古旧家具和民间古玩的集装箱被装船运往国外。

看到这一情景,宁海民间收藏家何晓道痛惜不已。

“每天6个集装箱,装的全是文物,可惜啊!”何晓道向记者追述往事还感到痛惜不已。

何晓道1963年出生在宁海农村,喜欢诗词和古玩。

1982年开始涉足古玩买卖。

在上海摆了4年摊,有了一些积累,他回到宁海,开始经营古旧家具和古旧工艺品。

上世纪90年代初办起了古旧家私厂,边仿制古家具,边对收藏的古旧家具进行修复,遇到喜欢的就自己收藏。

十里红妆是宁绍农村结婚礼仪的统称,自南宋蔚然而明清鼎盛,当地大户人家结婚,用花轿抬新娘,一杠杠用朱漆泥金漆成的红柜、红箱等嫁妆组成的迎亲队伍绵延数里,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这一风俗延续到解放后。

“文革”期间,十里红妆器物被斥为“四旧”,精雕细刻的花轿,工艺精湛的婚床,朱砂黄金漆就的家具全被付之一炬。

何晓道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的古玩商涌到宁海进行掠夺性收购,这是十里红妆器物更大的浩劫。

境外古玩商的疯狂抢购使何晓道深感忧虑,此时他已意识到,这些古旧器物包含着巨大的文物价值,十里红妆文物不可再生,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彻底消失。

一次他与师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天恩谈及此,雷天恩更为忧虑:“大批文物流到国外,太可惜了!十里红妆若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我们会被后人骂的!”何晓道无力制止文物流向国外,便倾其所有收购文物。

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
一说:千工床、万工轿
花轿——新娘身份的象征
金银彩绣大花轿(清),是中国传统社会很奢华的民间花轿。金银彩绣是一
项传统的古代手工艺术,它与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同称为宁波传统工 艺品的“四大瑰宝”。在朱底丝绸上,金线由细变粗,盘于画面之中,和谐生动。
梳头桶
织布用的梭子、做 针线的线板与鞋形 针盒
保温茶桶﹑小翻斗
杠箱
油灯架
茶食罐﹑提手桶
祭盘
擀面杖
食盒
香炉﹑红烛台
刺绣工具
和盒
针对许多女子出嫁后 生孩子奶水不足的现 象,红妆中还有一对 小巧玲珑的红色“讨 奶桶”,直径只有5厘 米,却有柄有盖有嘴, 宛如一对兀立的小鹅, 桶柄是鹅头,桶身是 鹅身,桶嘴是鹅尾, 在红妆中有专供少女 形象生动而自然,方 裹足用的“裹足台”, 便讨奶、倒奶。 它形似脸盆架,由上 下两层组成。上层是 供搁脚用的,其顶部 犹如武士的头盔,雕 琢精美。下层抽斗内 放的是裹足带,把裹 足带挂在上层的架子 上,架子会转动,通 过转动的架子,让裹 足带把脚裹紧裹小。
十里红妆
• 在宁波市宁海县及浙东地区,当地女子出嫁,都 要带上一份嫁妆,“三两黄金一两朱”的朱砂漆 器、千针万绣的女红、披彩挂红的着装,这份不 同寻常的嫁妆被赋予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红妆。 • 当大户人家的女儿出嫁时,嫁妆从女方家抬到男 方家,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箱、柜、桌、椅、 桶、盆、盒、盘,女子的生活所需用品样样齐全, 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送嫁妆队伍,吹吹打打绵 延数里之遥,成为了浙东宁绍地区一道亮丽的景 致——十里红妆。
现今的“十里红妆”
目前,宁海有了十里红妆专题博物馆, 十里红妆打击乐已跻身上海大世界基 尼斯纪录,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成功申 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十里红妆的由来故事

宁海十里红妆的由来故事

宁海十里红妆的由来故事
宁海十里红妆文化源于一个民间流传的“村姑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的故事,相传康王赵构被金兵追到宁波西乡,一个农家姑娘在晒场上用箩筐把康王罩起来,金兵被骗了过去,康王被救后,就向姑娘说明了真实身分,并承诺:等我政权稳定了,请姑娘去皇宫,报答救命之恩,并相约以肚兜为凭。

第二年,康王来寻恩人,消息泄露。

结果村子里有姑娘家的人家,每户门口都挂起了肚兜,皇帝和使者无法判断哪家姑娘是真正的救命恩人,也无法实现承诺,只好下了道圣旨。

“浙东女子尽封王”。

出嫁时可享受公主的待遇,凤冠霞帔,嫁妆可以雕龙刻凤。

从此,浙东婚俗享受公主结婚待遇的合法地位,享受半付銮驾,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并日臻奢华。

嫁妆队伍绵延数里,民间夸张地称之谓“十里红妆”,最后演变成婚嫁的代名词,明媒正娶的符号,更是四乡八村文化交流的民间活动。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婚姻礼仪,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结婚礼俗和红妆器物特有的制作工艺。

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是浙东家喻户晓的婚嫁现象。

长期以来,世代相传。

嫁妆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独特的红色表达了喜庆、吉祥、热烈的美好愿望,是江南地区民俗传承的组成部分。

悠悠女儿梦,红妆溢彩来——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录与思

悠悠女儿梦,红妆溢彩来——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录与思

思绪纷飞
悠女儿梦红妆溢彩来
——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录与思(315612)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魏可盈宁海的土地孕育了勤劳、智慧的古越先民,更演变出了独一无二的红妆文化:简洁灵秀的器具,精致典雅的图案,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这一回,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向往已久的十里红妆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满眼热闹喜庆的红色扑面而来。

走到古老的婚房前,我仿佛听到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从遥远的古代传来,眼前是喜庆的院落,红色的屋顶,突起的屋檐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

婚房里是绚丽缤纷的梳妆台,我似乎看到了新娘羞答答的脸庞,抹好脂粉,盖上红盖头,换上一件古典的嫁衣,嫁衣上手绣的图案非常精致,多么标致的一位新娘啊!伴随着爆竹声与欢笑声,典雅而大方的花轿隆重出场,轿子上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搭配着鲜艳的颜色,多么喜庆!
出嫁对于每个女子来说,都是一生中美好的时刻,也是一生中难过的时刻。

你瞧,新娘的双眸上为何挂着泪珠?新娘的妆为何花了?因为这一天意味着与父母的离别……
当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快停时,新娘该走了,将长发盘上,戴上华丽的头冠,喜悦中隐约透着一丝哀伤,新娘伴着欢笑声远去,留下了为她默默付出的亲人们。

想到这儿,我沉默了……
离开十里红妆博物馆,我的脚踩在院外那一排排的鹅卵石上,把思绪从婚俗画卷中拉了回来,一个个新娘就这样离开了娘家,组建了新的家庭,或喜或悲我们亦不可知,但博物馆中的一件件婚嫁用品却诉说着浙东宁海这一依山傍海的小城独特的婚嫁习俗。

(指导教师尤敏/插图孔雀绿)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相传,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宁海一个小村落,幸有当地村姑相救才躲过一劫。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赵构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此后,宁海女子出嫁时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涂朱贴金,极尽奢华,送亲队伍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故称“十里红妆”。

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上千件红妆器物却实实在在地向人们展示着前人的智慧和技艺。

尤其是那些历经数百年历史而朱颜不改、金彩依旧的泥金彩漆器物,其造型之独特,色彩之艳丽,工艺之精湛,时至今日仍令观者惊叹不已。

命运多舛,一波三折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三金一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民间传统工艺之一。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开埠甚早,历来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庶,对日用器物的外表装饰非常讲究。

为使器物外表绚丽多彩,在器物表面堆塑、贴金、彩绘的泥金彩漆工艺成为首选。

自南宋以来,十里红妆这一婚嫁习俗在宁海一带蔚然成风。

为了显示家底富有,男女双方在婚嫁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即使普通百姓也要倾其所有置办嫁妆,使得泥金彩漆工艺在婚嫁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展示。

“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就已闻名中外。

”著名民俗专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自豪地说。

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外国商人纷纷涌入,他们对极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泥金彩漆工艺品极其喜爱,纷纷购买,使得这种民间工艺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当时宁波泥金彩漆从业艺人达500余人,泥金彩漆工艺达到辉煌的鼎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列强入侵,连年战祸使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泥金彩漆工艺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受到了极大地摧残,一度濒临断种。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泥金彩漆才重获发展的生机。

1963年,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曹厚德从宁波市油漆工艺厂抽调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对泥金彩漆这一传统工艺品正式实行系统性挖掘和开发,并尝试制作大、中型泥金彩漆家具。

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里红妆是宁绍农村结婚礼仪的统称, 自南宋蔚然而明清鼎盛, 当地大户人家结婚,用花轿抬新娘,一杠杠用朱漆 泥金漆成的红柜、红箱等嫁妆组成的迎亲队伍绵延 数里,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这一风俗延续到解放后 。 但是,“文革”期间,十里红妆器物被斥为“四 旧”,精雕细刻的花轿,工艺精湛的婚床,朱砂黄金 漆就的家具全被付之一炬。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组队参加浙江省庆祝建国60周 年文艺大巡游,11月份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赴台湾 进行的非遗展示活动;
传统工艺泥金彩漆参加中国(浙江)非物质文 化遗产博览会展出等等,提升了非遗品牌的美誉度 ,扩大了非遗品牌的影响力。宁绍婚俗文化展.mp4
2、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是以保持非遗文化内涵为主旨,借助市场手 段激活非遗内在生命力。
(2)在宁海电视台开办“人意山光”栏目、在《今日宁 海》报开办“寻访民间艺术”栏目,介绍本县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及其传承人,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老百姓关注 并自觉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环境;
(3)发展文化产业,扶持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各 种交流展示,扩大品牌影响。
宁海平调耍牙,参加2009年中央电视台戏曲春 节联欢晚会,并赴台湾进行传统文化交流;
3、博物馆保护
非遗产是活态传承,博物馆是物态承载,保护同 样不可偏废。
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 资金丰盈充足的特点,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民办博 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完善我县“公助 民办”文化建设体制,助推民营文化企业取得更好 更快发展,鼓励、促进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建造博 物馆,
我县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项目,结合旅游开发,让现有 的非遗资源有一个鲜活的载体,并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的经 济发展。
比如前童元宵行会和前童古镇文化旅游节相结合,

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

在发掘、抢救、保护、研究的基 础上,何晓道开始赋予文物以灵 魂——他已先后完成出版了《江 南明清门窗格子》、《江南民间 椅子》、《十里红妆女儿梦》、 《红妆》《十里红妆》5部书。 这些独具视角的专著在行业内引 起较大反响,得到国内有关专家 的重视和赞赏。
同名电影《十里 红妆》由金良言、 李华旺导演,姚 安濂、傅艺伟主 演,表现了打造 红妆的木匠与大 户人家小姐的爱 情故事。由于地 位相差悬殊,木 匠只能将对小姐 的爱深藏在伴随 小姐一生的红妆 之中。
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由王晓鹰导演,殷硕、曾明主演,宁波市歌舞团演 出,取材于十里红妆的风俗和宁波商帮闯荡天下的历史,表现了女主人公越儿 对爱情的忠贞,同时展示大量江南民俗。全剧采用了近400件仿制的十里红妆的 嫁妆。
目前,十里红妆已不仅是一种文化习俗,而且 开始形成产业,何晓道创办的十里红妆婚庆公司为 当地的时尚青年提供传统结婚仪式;承载着传统婚 俗的十里红妆旅游产品不断开发出来。十里红妆已 成为宁海的一张金名片,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家具: 十里红妆家具是女性的私人用品,同样使用朱金木雕工艺,色彩 鲜艳。
文化大革命时期,十里红妆器物被当作“四旧”,破坏严重。 改革开放初,不少西方人前往宁海进行抢购,文物流失严重。 这些现实使得部分宁海本地民俗研究者对这一文化的传承产生 了担忧。宁海古玩商人何晓道开始搜集十里红妆文物。 2003年,在宁海县政府帮助下,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博物馆开张。 在相关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十里红妆逐渐成为宁海的一大文 化品牌。 2008年,十里红妆婚俗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十里红妆婚俗文化,保护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宁海县启动“十里红妆”博物馆扩展项目,在县 城划出108亩黄金宝地,总投资1.4亿元,建十里红妆博物馆 和古建筑文化街,文化街将复原何晓道收购的数十栋明清建 筑。采用的体制也是国助民办。这一项目得到了宁波市委高 度重视,宁波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纲指挥,项目于 2009年12月动工,2012年完工。 十里红妆的声誉鹊起引起了浙江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十里红妆被列入浙江省级重点文艺题材和“浙江省文化走 出去”题材。十里红妆开始走出宁波,走出浙江,走向海 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宁波的文化遗产作文

宁波的文化遗产作文

宁波的文化遗产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是浙江省辖地级市,西接绍兴市,南邻台州市,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七千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

宁波的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接下来跟我一起看看吧!1、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婚姻礼仪,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结婚礼俗和红妆器物特有的制作工艺。

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是浙东家喻户晓的婚嫁现象。

长期以来,世代相传。

嫁妆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独特的红色表达了喜庆、吉祥、热烈的美好愿望,是江南地区民俗传承的组成部分。

2、宁海平调宁海平调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

目前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

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3、姚剧姚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给绍兴滩簧、桐乡花鼓戏、小歌班(越剧前身)等剧种以艺术影响。

同时,姚剧群众基础深厚,为浙东广大农村观众所喜闻乐见,余姚市姚剧团平均每年演出200场以上。

姚剧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戏剧调演,以及赴浙江、上海高校演出,共获得全国性奖项16项19个奖次,浙江省级奖项120项158个奖次,代表性剧目有《强盗与尼姑》、《传孙楼》、《女儿大了,桃花开了》等。

1991年晋京演出获专家好评;2004年赴香港演出,深受香港观众的喜爱。

2007年,姚剧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骨木镶嵌骨木镶嵌工艺精良,嵌雕精巧。

以平面形的组合取胜,工艺制作上保持弯曲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可长时间保持完整,色彩素雅、花纹多姿、又可经久耐用,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骨木镶嵌的画面形象在黑白的对比中显示出剪影效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不加其他修饰色彩,充分体现自然材料的本色,装饰性强,颇具地方特色。

十里红妆,掀起“文遗”红盖头

十里红妆,掀起“文遗”红盖头

史悠久 , 文化积淀深厚的江 南古镇 , 曾 它
先后被 命名为 “ 浙江省历 史文化名镇 ” 、
“ 江省旅游城镇 ”和 “ 浙 中国历 史文化 名 镇 ” 如果你哪 天有幸亲 临细 品这 个洇蕴 。 着 浓郁 江南气息的 古老小镇 ,一定会 觉
五月的浙东宁海 ,天微凉 。 当我们走在城关典雅 安静的徐霞客 大道 ,感受着湿润的海风在 白墙黛瓦与 亭 台楼阁中绵绵 而过时 , 多瞬 间, 许 都有
于 丈夫 。 即使 丈夫死 了也不准改嫁 。 女人 必 需从一而终 ,但男子却可 以拥 有三妻 四妾 . 一个男人娶再 多的女人都不会受到
是的 , 我们在这 座浙东小城 , 看到了
这支吉祥 与喜庆 的队伍 。这支 队伍所呈
文体 聚焦
任何限制 。 而女人们在 家庭 中的地位 自然也是
这 些嫁 妆除 了床上用品 、 衣裤鞋履 、 首饰被褥 以及女红 用品等细 软物件在 迎
亲时随 花轿发送 外 ,其余 的红奁 大至床 铺, 小至线板 、 纺锤 , 在婚期 前一天就会 送往男家 。 待到发嫁妆时 , 一担担 、 一杠 杠用上好木材打造 的大小器 具流 光溢彩 。 蜿蜒数 里的红妆 队伍从女 方家里一直 延 伸到夫家 ,浩 浩荡荡 ,洋溢着吉祥喜庆 , 被掀开 ,她们一生的恩宠与荣辱,也就全 部维系在挑开她们红盖头的男人的身上了 。 电影 《 十里 红妆》剧照 。

了它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装饰特 色 ,在 民
俗学、 社会学 以及历史 、 艺术 、 人类学等
方面都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它 不仅 是中
国传统文化重要 的组成部 分 ,也是世界
文 明 史 上灿 烂 的 一 页 。
得它就像 一幅古韵浓重 的水墨 乡村 画或

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设计文本 -回复

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设计文本 -回复

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设计文本-回复从景观设计到展览陈设、从文物保护到科技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特色。

一、设计理念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海县的红妆古村落内,是一座展示和保护当地传统红妆文化的博物馆。

设计理念在于通过建筑和展览设计,将宁海红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红妆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景观设计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以传统红妆元素为主题,结合水、山、林等自然元素,打造一个综合体验的文化景观。

游客进入博物馆大门,首先会看到一条弯曲的小径,两旁种植着红色花卉,犹如漫步于红妆世界中。

小径尽头是一座仿古建筑,展示了红妆的演变历史。

三、展览陈设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的展览陈设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馆内分为不同展区,展示了红妆的起源、发展、传承等方面。

在展览设计中,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手段,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和红妆文化的魅力。

四、文物保护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在展览设计和展品陈设方面,采用了环保、防盗、抗紫外线等先进技术手段,保护展品免受自然和人为破坏。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恒温、恒湿的展览区,确保文物在合适的环境下展示,延长其寿命。

五、科技应用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注重科技应用,通过智能导览、AR增强现实等方式,提供更丰富、更互动的参观体验。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导览器设备获取详细的解说信息,了解红妆文化的背后故事。

在博物馆内还设置了互动展示区,观众可以体验红妆的穿戴和化妆过程,使参观者更加亲近红妆文化。

六、教育与研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并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与研究的平台。

博物馆开设了红妆艺术培训班,传承红妆手艺。

同时,博物馆还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开展红妆文化的研究工作,为红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七、社会影响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宁海民俗的传承作文

宁海民俗的传承作文

宁海民俗的传承作文《宁海民俗的传承》在浙江东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宁海。

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着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就像是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珍宝,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说起宁海的民俗,不得不提的就是“十里红妆”。

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以前听家里的长辈讲,在过去,谁家要是嫁女儿,那可是大事儿。

嫁妆队伍浩浩荡荡,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足足能排上十里路,所以叫“十里红妆”。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次“十里红妆”的模拟展示,那场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打头的是开道的铜锣,“哐哐哐”地响着,声音能传出老远。

紧接着是举着牌子的队伍,牌子上写着各种吉祥话,像“百年好合”“龙凤呈祥”啥的。

然后就是一抬抬精美的花轿,那花轿可漂亮了,红通通的,上面绣着龙凤、花鸟,简直就是艺术品。

再往后,是数不清的红箱子,里面装着新娘子的衣物、首饰、被褥等等。

还有梳妆台、洗脸盆、洗脚盆,这些东西也都是红彤彤的,上面画着精美的图案。

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些小小的物件,比如梳子、镜子、针线盒,也都做得无比精致,让人感叹过去工匠们的手艺。

除了“十里红妆”,宁海的端午习俗也特别有意思。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可不是那种随便包包的粽子哦,宁海的粽子形状特别独特,长长的,像个牛角。

糯米得提前泡好,粽叶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包粽子的时候,大人们的手特别巧,糯米、红枣、猪肉,一层一层地放好,然后用粽叶紧紧地裹起来,再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

煮粽子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还有啊,宁海人过端午还要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

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防虫。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去采艾草和菖蒲。

我们跑到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爷爷眼睛可尖了,一下子就能找到那些长得好的艾草和菖蒲。

我在旁边帮忙拿着,手上沾满了艾草的香味。

回到家,爷爷把它们挂在门口,那绿色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晃,感觉整个家都变得特别有生机。

宁海还有一种特别的舞蹈,叫“狮舞”。

逢年过节的时候,就能看到舞狮的队伍。

宁海十里红妆的传统活动

宁海十里红妆的传统活动

宁海十里红妆的传统活动
宁海十里红妆的传统活动呀,是一个好有趣的活动!每年秋天,村里的人都会举行这个活动,妈妈说这是我们这儿的传统呢。

活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穿上红红的衣服,头上戴着漂亮的花环,哈哈,像个小花仙子一样呢。

我最喜欢的就是踩高跷了,哎呀,我脚都快不着地了,嘻嘻,感觉自己像个大人似的走得高高的,大家都围着我,喊着“哇,好厉害!”好开心哦!还有跳舞的,咚咚咚,鼓声响得好大,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蹦蹦跳跳,哈哈,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最热闹的就是那个舞龙啦,咻咻,龙头一摆一摆的,像要飞起来一样,大家跟着一起跑,跑得真快,好像风一样。

哦对了,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有糖葫芦、煎饼果子,还有我最喜欢的炸鸡腿,吃得我嘴巴都粘了,哈哈哈。

这次的活动真是太好玩了,我希望每年都能参加,嘻嘻,真是太开心啦!
—— 1 —1 —。

【再回宁海】07

【再回宁海】07

【再回宁海】07【再回宁海】07---十里红妆从伍山石窟和下洋涂围垦工程参观回来,直接回到了酒店。

下午是参观十里红妆,然后晚上当地政府还要盛宴招待。

考虑到下午参观的时间比较宽裕,将原定下午三点钟出发的时间改为三点半。

这下可苦了我了。

虽然活动安排是明天结束,但我已经买好了下午六点多一点的火车票,倒不完全是为了明天赶着去上班,退居二线后相对还是有点点自由,主要还是为了下午的火车能直达杭州,而上午的几班火车停靠在杭州南,也就是萧山站,离杭州还有几十公里路呢。

再加上明天走,朋友们还得陪着我。

所以,我已经没有时间参加当地政府的盛宴,在十里红妆参观完毕后,朋友就将我接走,招待后直接将我送到火车站,坐火车回杭州。

但现在这么一来,时间就比较紧了。

十里红妆是宁海的骄傲。

2005年我来的时候,朋友们曾经带我来过一次。

但这次去了前童古村后,就感觉十里红妆的布展单调了一点,不如前童古村能与古村落的历史同时展出,给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以前就想着将那时去的十里红妆给写一下,现在就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个内容给写了。

只是时间很紧,匆匆地拍照,根本就没有时间听讲解员讲解。

▲01宁海“十里红妆”展馆一角▲02宁海“十里红妆”展馆一角▲03宁海“十里红妆”展馆一角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9月,200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它是一家展示古代女子生活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展出明清江南富家小姐生活、习俗有关的家具、器物,已成为宁海县集保护、展示、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新亮点、旅游新景点。

▲04古代的花轿,一行人正在细细的观察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采用场景布展和藏品归类布展相结合,有嫁妆场景,有木桶房、绣房、闺房、书房、婚房、妾房和百床风情等展厅。

博物馆是由政府提供馆舍、民间收藏家何晓道先生提供展品的国助民办博物馆。

馆内的藏品,是何晓道先生收藏的上万件精品中选出来的,展品紧扣“十里红妆”这个主题,边展边充实,从而形成现在的陈列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十里红妆扮宁海文化中国-中国网 时间: 2010-07-23 13:38 责任编辑: 雨悦
浙江省宁海县城,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鼓乐鞭炮声中,迎亲的队伍迤逦而行,穿着传统服饰的新娘坐在花轿里被人抬着走;身着古装的新郎竟是碧眼金发的外国人,这是瑞典青年谢飞(中文名)与宁海姑娘郑成的婚礼,而洋新郎执意选择的是宁海的传统婚俗——十里红妆结婚仪式。

“采用传统婚俗结婚,这已成为宁海青年的一种时尚。

”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旧俗成时尚,这一事实透露出一个喜人的信息:险遭湮灭的十里红妆婚俗文化经宁海民间和官方共同努力已在当地成功重现。

抢救:为了行将消逝的民俗风景
1987年,宁波港码头,一个个装载着古旧家具和民间古玩的集装箱被装船运往国外。

看到这一情景,宁海民间收藏家何晓道痛惜不已。

“每天6个集装箱,装的全是文物,可惜啊!”何晓道向记者追述往事还感到痛惜不已。

何晓道1963年出生在宁海农村,喜欢诗词和古玩。

1982年开始涉足古玩买卖。

在上海摆了4年摊,有了一些积累,他回到宁海,开始经营古旧家具和古旧工艺品。

上世纪90年代初办起了古旧家私厂,边仿制古家具,边对收藏的古旧家具进行修复,遇到喜欢的就自己收藏。

十里红妆是宁绍农村结婚礼仪的统称,自南宋蔚然而明清鼎盛,当地大户人家结婚,用花轿抬新娘,一杠杠用朱漆泥金漆成的红柜、红箱等嫁妆组成的迎亲队伍绵延数里,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这一风俗延续到解放后。

“文革”期间,十里红妆器物被斥为“四旧”,精雕细刻的花轿,工艺精湛的婚床,朱砂黄金漆就的家具全被付之一炬。

何晓道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的古玩商涌到宁海进行掠夺性收购,这是十里红妆器物更大的浩劫。

境外古玩商的疯狂抢购使何晓道深感忧虑,此时他已意识到,这些古旧器物包含着巨大的文物价值,十里红妆文物不可再生,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彻底消失。

一次他与师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天恩谈及此,雷天恩更为忧虑:“大批文物流到国外,太可惜了!十里红妆若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我们会被后人骂的!”
何晓道无力制止文物流向国外,便倾其所有收购文物。

当大批古旧器物集聚在一起时,他发现整个民俗链条完整呈现出来了。

此时他意识到,这些为国家博物馆所不屑收藏的民俗器物承载着更多的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自己的工作太有意义了。

收藏的意义是展示。

当收藏日丰,造了几栋房子来堆放还放不下时,何晓道疑惑了:这些文物难道只能深藏在库房里不见天日?
“办博物馆!”雷天恩对他说。

“总有一天,我们国家会允许个人办博物馆的!”机会很快来了。

传承:十里红妆打响品牌
1999年,杭州张生记酒店搞仿古装修,请雷天恩帮助设计,何晓道给雷天恩当助手。

酒店一楼原定建水族馆,何晓道建议建古旧家具收藏馆,他答应把自己的藏品借给张生记展出。

该给收藏馆取什么名字呢?何晓道提出用“十里红妆”。

雷天恩击掌赞叹:太好了,就是这个名字!
“十里红妆”随同张生记酒店的仿古设计一炮打响,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这个民俗展示也引起了浙江省博物馆的注意。

一年后,浙江省博物馆向他征集170件藏品。

何晓道激动万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政府的承认。

杭州展出的成功、省博物馆的承认更激发了何晓道从事民俗收藏和研究的兴趣。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在自己所在的宁海县大佳镇建起了江南民间艺术馆。

艺术馆开幕之日,他举办了“十里红妆展”。

当数百件千工婚床、万工花轿以及箱、柜、桌、椅乃至三寸金莲、女性服装首饰等展品向大众展示时,当地一些老太太激动得哭了——十里红妆唤起了她们对逝
去青春岁月的记忆;而民俗学家则为何晓道用实物的形式来展示民间婚俗而感到震惊。

展出也引发了争议:有人指责,这些东西尤其像三寸金莲这样的东西是封建糟粕,展示意义
何在?
当时的省委领导在参观时听说此事,对他说:展出的器物不管好不好,只要是历史上有过的
都要保护下来,这是为了研究,是非由后人去评说!
创新:非遗保护国助民办新体制
“没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就不可能有十里红妆!”何晓道对记者说。

宁海县委县政府对何晓道抢救、发掘、保护十里红妆的举措非常支持。

该县领导意识到,
何晓道的行动对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决定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在县城建一座十里红妆博物馆,免费交何晓道展示他的私人藏品。

一个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出现了:国助民办!博物馆产权归国家,经营权归何
晓道。

2003年9月,十里红妆博物馆开张,何晓道将自己收藏的1260件藏品(后增加到1760件)拿出来展示。

据称,这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婚俗为主题的民俗
博物馆。

据该县领导介绍,国助民办,这样的体制在浙江是第一家。

这一新体制从诞生起就引起争议,该县因此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政府出资建房给个人用,不收租金还每年贴钱——博物馆是非盈利单位,开头卖门票,但每年还要往里贴钱。

后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县里每年补贴博物馆40万元,有人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

但历任宁海领导都很支持。

十里红妆在宁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名声日显,参观者纷至沓来。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看了展出非常震惊。

他说他搞了这么多年的民俗,没有人能将婚俗展览做到如此极致。

原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看了展出,连称宁海“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还应邀为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女儿梦》一书写序。

后十里红妆博物馆被确定为宁波市和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十里红妆婚俗文化,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县启动“十里红妆”博物馆扩展项目,在县城划出108亩黄金宝地,总投资1.4亿元,建十里红妆博物馆和古建筑文化街,文化街将复原何晓道收购的数十栋明清建筑。

采用的体制也是国助民办。

这一项目得到了宁波市委的高度重视,宁波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纲指挥,项目于2009年12月动工,2012年完工。

县长褚银良说:“十里红妆是以宁绍地区婚嫁民俗集中展示为内容的区域文化品牌,县政府正在实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容相生的最佳结合点。

”记者了解到,筹建中的“十里红妆”产业发展集团,下设两个子公司。

一为实业发展公司,主要开发生产“十里红妆”工艺产品和从事古建筑修建工程;二是“十里红妆”文化创意公司,主要经营演艺、婚庆策划、婚俗表演等项目。

以“十里红妆”博物馆为主体融合附近的徐霞客公园、徐霞客大道景观,把这个区域打造成婚俗文化产业园。

弘扬:十里红妆新时尚
十里红妆的声誉鹊起引起了浙江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里红妆被列入浙江省级重点文艺题材和“浙江省文化走出去”题材。

十里红妆开始走出宁波,走出浙江,走向海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6年,十里红妆赴台湾文化交流,150件女性肚兜和与此相关的婚俗物品的展出引起了台湾观众的强烈兴趣,台湾媒体称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万余观众在展品前流连忘返。

台湾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当即要求宁海提供5万件仿古肚兜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走出去”锋芒小试大获成功。

2007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巴黎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十里红妆博物馆的“万工轿”等80多件代表作应邀参展。

面对中国明清结婚时新娘乘坐的用雕刻、堆塑、描金、勾漆、填彩等民间工艺特制而成的“万工轿”,法国观众惊叹不已。

实物的展示难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

十里红妆需要挖掘提升。

2008年,由宁波市委、浙
江省文联、浙江省舞蹈家协会组织创作,以展现江南婚嫁习俗盛大场面和江南女子爱情故事为内容的大型舞剧《十里红妆路女儿梦》被搬上舞台,2009年还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接着,电影《十里红妆》摄制完成与观众见面。

2008年,十里红妆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理论是文物的灵魂,没有理论,文物是死的。

”何晓道说。

在发掘、抢救、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何晓道开始赋予文物以灵魂——他已先后完成并出版了《江南明清门窗格子》、《江南民间椅子》、《十里红妆女儿梦》、《红妆》、《十里红妆》5部书。

这些独具视角的专著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国内有关专家的重视和赞赏。

2006年,何晓道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目前,十里红妆已不仅是一种文化习俗,而且开始形成产业,何晓道创办的十里红妆婚庆公司为当地的时尚青年提供传统结婚仪式;承载着传统婚俗的十里红妆旅游产品不断开发出来。

十里红妆已成为宁海的一张金名片,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宁海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同时强调有民俗学者的参与,建立了一套健全有效的机制。

有一位热衷传统文化保护的市民对记者说,“宁海十里红妆的抢救、发掘、保护源于县委县政府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感,没有县里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十里红妆民俗文化可能早已湮灭了。


现任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和关注,不单单是一个县的事,我们只是往这方面多考虑了一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