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最古老历史文物的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 5000 年历史文化长河而且从未间断的国家。殷墟的甲骨,商周的青铜器,绵延万里的长城,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唐墓的壁画,皖南的民居……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我们这文明古国绚烂而独特的文明景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文化正面临着交流与冲突的危险,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各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从圆明园被毁,丝绸之路大量文物被劫,众多国宝流失海外,到今日的各种文物被盗窃,盗掘,走私的现象。再一次警示我们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是第一要务。面对这些数量大、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我们值得关注得首先是要对濒临损毁和消失的孤品进抢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的开发也有突飞猛进的程度,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中国文化遗产现状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思索。遗产本身保留下来已经很不容易,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文化的迫害程度,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许多。面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的严峻性,不得不令人担忧。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的出这是一项社会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事业,但是由与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国内在宝物遗产的社会基础和专业技术都很薄弱。[1,2]
据了解,我国从 2006 年起,将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而在“文化遗产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传播文化遗产精神内涵,唤起更多的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仅仅是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法律保护、名录保护、传承人保护、博物馆保护、教育保护、假日保护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3]众所周知, 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吸引物的重中之重,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而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 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遗产,在既遵守联
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时,又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传承性、精神性、活态性、实践性等特点。“非遗”是人类群体、集体所创造并为后代人不断传承的活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表征,映射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非遗”的概念起源于二战后日韩等国率先对“非遗”保护进行了探索,而我国提出明确的“非遗”保护是在 20 世纪末、21 世纪以来的10余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中国式的“非遗”保护框架体系。在此之前,“非遗”保护是在民间文化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等名义下进行。回顾中国“非遗”的保护历程,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破解当前“非遗”保护难题是有益的,还可以从传统的认知、知识、经验、表述上加深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理解,更好地为“非遗”保护服务。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人在新旧对立的狭隘意识之下,认为文化遗产的消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于是,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人们在建设现代都市的盲目追求中,很多承载城市厚重历史的老屋毁灭于弹指间。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文化之果正在不断化为灰烬和瓦砾,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在传统与现实,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恰当地位,更好地保护和进一步发展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重要的启示。[5,6]
虽然在世界和中国保护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潮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总的来说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从重庆市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展开过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以其为例 ,我们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问题。1 )少数地方认识不足。2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现代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3)从民族文化的交融看 ,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消亡的危险。
4)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断脉。6)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7]
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特别是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道路,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模式”。业界人士认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容置疑,但这些当年被确认的“非遗”现在又有相当一部分重新陷入了另一种困难。比如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非遗”被当作 GDP 指标写入规划等等。再加上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不够细致深入,传承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保护工作队伍亟待提高等等难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3]
本文综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保护中的问题,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今后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及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承形式及传承继承人的缺失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朱丽平,高国华。中国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价值工程,2013:276-277;
[2] 李玲。浅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大众文艺;
[3] 王志,明慧。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模式”任重道远。中国改革报,2012;
[4] 张群。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27):53-55;
[5] 陈淑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4(14):88-91;
[6] 瞿继勇。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郑州航空
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6):67-69;
[7] 周兴茂,周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民族
学类核心期刊,2007(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