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班级:理基111班生科112班命基102班
组长:燊豪23210125
组员:剑351101120 书10311105 婉菁10311107 杭新楠10311116 倪天鹰10311127 牛梦圆13211204马清越13211201 怡瑞18410214
指导老师:新华胡金良戴伟民
实习时间:2012年7月10日~7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
3.实习基础 .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
四、实习准备
1.分工及职责
(一)野外实习过程的分工
(二)植物标本制作的分工
(三)撰写实习报告
2.实习的工具与方法
(一)实习工具
(二)实习方法
五、实习路线及常见沿途植物
1.天天乐农家-朱陀岭
2.天天乐农家-红庙-忠烈祠-红庙
3.红庙-朱陀岭水库-九思-朱陀岭
4.红庙-忠烈祠-浮玉山庄-南大门-天目山管理局
5.朱陀岭-火焰山-红庙
6.红庙-青龙山-后山门-半山腰不到防火道处
7.进山门-三里亭-七里亭-大树王-开山老殿-仙人顶-五世同堂-幻住庵-龙峰尖
六、天目山实习拍摄植物
七、植物标本制作
1.标本采集与制作工具
2.标本的选择与采集
3.野外记录
4.标本的鉴定
5.标本的压制
6.标本的装订
7.标本的保存
8.标本制作统计结果
9.部分标本照片
八、天目山植物资源与区系类型.
(一)植物种类丰富.
(二)区系的古老和孑遗植物
(三)区系成分
(四)特有植物
九、天目山珍稀与濒危植物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珍稀濒危植物(二)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植物(三)列入《珍稀濒危植物》的珍稀植物
十、天目山资源植物
1.药用植物
2.食用植物
3.油料植物
4.纤维植物
5.材用植物
十一、实习总结与思考
1.实习的收获与成果
2.实习的不足与局限性
十二、实习的探索性研究成果
1.天目山的异形叶植物
2.鸡屎藤和络石的叶的变异
3.易混植物的区分
3.1.八角枫与瓜木
3.2.天目金粟兰与及己
3.3.长叶赤瓟、赤瓟与南赤瓟
4.天目山的悬钩子属植物的多样性
5.天目山的荨麻科植物
6.天目山具有唇形花冠的植物类群
十三、参考资料
1.参考书籍
2.参考与数据库
附录一、天目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
(一)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二)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三)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附录二、个人总结报告
(一)杭新楠的报告
(二)倪天鹰的报告
(三)琬菁的报告
(四)剑的报告
(五)书的报告
(六)燊豪的报告
(七)怡瑞的报告
(八)牛梦圆的报告
(九)马清越的报告
一、前言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不同,特别注重于实践学习。
整个课程的安排除了最后的标本装订与报告撰写外全部在野外进行,这就对我们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野外实习也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培养合作的机会,让我们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由于野外情况复杂,时间短而集中,为了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对实习的方法、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
而撰写报告的目的则是帮助我们总结实习的收获与经历,分析实习的成果,更系统地增加自身对天目山的认识。
我们小组发现,往年的一些实习报告,大多是漫漫而写,流于形式,缺少思考与分析。
因此,为了体现我们小组报告的特色性,我们加入了植物区系、资源植物、植物名录、小论文等容,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与学术性。
此外,为了使得报告更有吸引力,文中介绍植物时使用了大量的拍摄的照片,方便辨认与阅读。
由于这是第一次撰写这种形式的报告,限于能力与时间,疏漏与错误之处难免,望老师能惠予指正,以促进我们不断进步。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
时间安排:2012.7.10~2012.7.17
第一天:到达天目山,整顿住处,做实习准备
第二天:采集植物标本,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
第三天:采集植物标本,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
第四天:参观天目山管理局的展览,下午制作和鉴定标本
第五天:上午自主复习,下午植物识别考试
第六天:上老殿和仙人顶,观察植被垂直变化
第七天:制作植物标本,离开天目山
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天目山位于省西北部浙、皖两省交界处,由东西天目山组成,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m。
因古时东西天目山峰巅各有一池,如同双眸,故名天目山。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南坡,总面积4284hm2,实验区主要位于保护区东南部,从管理局、南大门,沿山路经黄坞里、禅源寺、太子庵,到忠烈祠、红庙、朱陀岭、鲍家、西关一带。
天目山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4.8~8.8℃,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390~1870mm。
天目山土壤在海拔600m以下属于红壤,600至1200m为黄壤,1200m以上为棕黄壤。
天目山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700m以下低山丘陵的常绿阔叶林;850~1100m的山坡和沟谷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00m~1380m的落叶阔叶林;山顶的落叶矮林;300m~1200m 分布的以金钱松和柳杉为特色的针叶林;低海拔的竹林等。
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已知有大型真菌279种,地衣48种,苔藓285种,蕨类植物184种,种子植物1882种。
天目山也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兽类75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蜘蛛类166种和昆虫4209种。
3.实习基础
天目山由于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很早就吸引了大量国外学者前来考察和采集标本,包括钟观光、钱崇澍、胡先骕、仁昌、万钧、钟补求等著名植物学家。
由于对野外实习教学重视度的提高,近年华东十余所高校联合在天目山建立了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师生来到天目山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为了规化、制度化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天目山保护区实行了“一课一证”制度,给每批学生上一堂自然保护区讲座,每位学生领取一实习证。
如今,已有大量的关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科研成果和书籍出版,包括《天目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西天目山志》、《天目山木本植物图鉴》、《天目山实习常见植物图鉴》,尤其是
2010年出版的《天目山植物志》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可靠而重要的参考来源。
在来天目山进行野外实习之前,同学们已接收过植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校里也已召开过野外实习动员大会,交待了实习的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等,这些都为本次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在于:①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展丰富自身的植物学方面的知识;②通过观察多样的植物,了解植物的习性、分布和用途,联系思考并初步建立植物类群的亲缘关系概念;③掌握野外的植物识别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作和生存本领;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⑤通过小组合作,增加同学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⑥树立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实习准备
1.分工及职责
在实习过程中,各组员均有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以保证实习顺利且高质量的进行。
我们在7月10日抵达天目山后,当天晚上组长召集全体组员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传达了一些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合理明确的分工,为实习工作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
1.牛梦圆:负责在实习过程中对植物进行图像采集(摄影)和书面记录、标本标签的书写并管理储物袋、枝剪和标签等物品;
2.马清越:负责对已采集植物标本分类整理,同保管枝剪和小铲等各种工具;
3.琬菁:负责标本的采集工作,包括将植物样本分离放置于储物袋中以及系好标签;
4.书:负责在实习过程中对植物的科属名及特征进行及时的书面记录,并且逐一编号,以便后续鉴定和压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5.怡瑞:负责进行书面记录和实地拍摄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照片;
6.剑:负责对所采集标本大致分类整理并妥善保管,同时协助标本采集;
7.杭新楠:主要负责标本采集工作,利用手头工具对合适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
8.倪天鹰:负责记录采集地点的环境状况(如地势和海拔高度)和植物的具体生长环境;
9.燊豪:拍摄植物自然生境照片,在组员对某种植物进行书面记录时提供科属的信息和形态特征要点,同时协调各组员的分工协作,确保野外实习的顺利高效。
10.牛梦圆、马清越和书对采到的所有标本粗略分类整理,并进行必要的修整;
11.琬菁、怡瑞、燊豪、杭新楠和剑使用《天目山植物志》、《天目山野外实习常见植物图集》、《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担任主要的标本鉴定工作;
12.书、怡瑞、杭新楠负责将标本修理至尽量美观同时保持完整,书和怡瑞负责压制标本,杭新楠负责固定好标本夹;
13.杭新楠和倪天鹰负责对标本夹的日常修整和维护。
14.燊豪:封面、目录、前言、实习时间、地点、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路线、植物图片、植物区系、濒危珍稀植物、资源植物、实习总结、探索性研究成果、参考资料、植物名录;
15.书:实习准备工作、人员分工、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2.实习的工具与方法
储物袋、塑料袋、标签卡、报纸、硬纸板、标本夹、绳子、吸水纸、号牌、枝剪、小铲、小锄头、手持小显微镜、镊子、剪刀、直尺、笔记本、铅笔、针、线、胶水、双面胶、水笔、照相机、天目山地形图、手持GPS、相关书籍资料等;
天目山实习期间,时间安排基本上是上午野外考察,实地辨认植物种类,同时采集标本,下午对采到的植物进行详细准确的鉴定,而后压制标本。
在野外考察实习中,需紧紧跟随老师的步伐,注意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注意观察和分析,紧密联系植物体形态特征和其所在科属的识别要点,及时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记录,植物标本按顺序编号,记录本上文字结合绘图,以便下一步的详细鉴定;在鉴定过程中,根据目标植物的叶、花、果等部位的特征大致判断所属的科,随后查阅《天目山植物志》,在相关页码中间仔细全面的对照确认,从而判断到其属名和种名;制作植物压制标本时,将鉴定好的标本修整至适当形态,用报纸压在上下两面吸水分,然后垫上硬纸板,层层叠加于标本夹,最后用尼龙绳将标本夹捆紧,置于日光下暴晒处理。
五、实习路线及常见沿途植物
1.天天乐农家-朱陀岭
从天天乐后的小山坡出发,下到朱九线,从南侧的柳杉林旁的土路上朱陀岭,经过几处蓄水池,到达松树林,再原路返回。
该地段海拔高度420m~500m,为低海拔次生林山坡。
受人为影响较大,地面以低矮草本为主。
乔木上层有杉木、柳杉、板栗、柏木、马尾松、枫香等,下层有檫木、杜仲,灌木层有枹栎幼树、山橿、紫珠、野桐、茶等,高大草本有博落回、五节芒,草本层有鸡屎藤、玉竹、睫毛牛膝菊、日本薯蓣、山麦冬、狼把草、娃儿藤、芒萁等。
2.天天乐农家-红庙-忠烈祠-红庙
从天天乐出发,沿朱九线向上,从红庙背后绕过,沿藻天线向下到忠烈祠,从忠烈祠旁的步行道上行回到红庙。
该路线海拔从450m到350m。
该段路生境复杂,植物种类丰富。
沿途常见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有木荷、杜仲、盐肤木、榧树、白背叶、油桐等,灌木层常见有野珠兰、野鸦椿、白栎、小构树、八角枫、中国旌节花、山茱萸、披针叶茴香、山胡椒等。
沿着路边还分布有楤木、伞形绣球、紫珠、美丽胡枝子、泡桐、山橿、白马骨、蝴蝶戏珠花、茶条槭、青窄槭、薄叶鼠等木本植物,汉防己、大血藤、菝葜、野、扶芳藤等藤本,鱼腥草、狗尾草、睫毛牛膝菊、野线麻、五节芒、悬铃叶苎麻、乌蔹莓、奇蒿、剑叶金鸡菊、东南茜草、醉鱼草、掌叶覆盆子、软条七蔷薇、多花黄精、腺梗豨莶、南赤瓟、高粱泡、过路黄、木通、黑足鳞毛蕨、日本金星蕨等草本植物。
在忠烈祠旁,有黄花蒿、垂序商陆、柔毛路边青、益母草、虎耳草、千里光、铁线莲、庐山楼梯草等草本植物。
在忠烈祠靠山坡的地方,长有一大片半朔苣苔,其下是掌叶半夏和风轮菜。
在步行道旁林下,常见的草本有天南星、透骨草、爵床、九头狮子草、及己、牛膝、金线草、金腰、络石、寒莓、凤了蕨、翠云草等荫生植物。
在水田旁常见水、萱草、粟米草、过路黄、透骨草等喜湿植物。
在红庙旁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枫香树。
3.红庙-朱陀岭水库-九思-朱陀岭
从红庙出发,沿朱九线向下,经过朱陀岭水库,到九思,另一小队翻过附近一个小山头,返回时经朱陀岭沿水库另一侧,从山坡返回。
此段路程海拔从430m到320m。
在朱陀岭自然村附近,受人为影响很大,博落回群落破坏严重,乔木层多为栽培植物。
乔木层常见有银杏、山核桃、华东野核桃、盐肤木等,村庄附近存在大面积的次生竹林。
灌木有马棘、多花马蓝、野鸦椿、茶、肉果卫矛等。
植被中草本尤其是菊科植物占优势,常见草本有杠板归、黄花菜、南赤瓟、刺葡萄、异叶蛇葡萄、甜高粱、知风草、碎米莎草、饭包草、蜈蚣草等,菊科植物有一点红、野茼蒿、泽兰、鳢肠、藿香蓟、百日菊、万寿菊、狼把草、鬼针草、睫毛牛膝菊、一年蓬、菊三七等。
在水库另一侧山坡上,有大片的开花的竹子,竹林对面有凹叶厚朴。
在村庄里有栽培中华猕猴桃,其旁有大片的卷丹,路边常见马鞭草,栽培植物还包括苦瓜、栝楼、黄秋葵等。
4.红庙-忠烈祠-浮玉山庄-南大门-天目山管理局
此段路线主要目的是参观管理局,由于之前红庙到忠烈祠段已实习过,不再重复,从忠烈祠以下到天目山管理局,海拔从350m到310m,以人工植被为主。
红庙附近常见草本有半边莲、紫萼蝴蝶草、柔毛路边青等。
过浮玉山庄,附近常见美丽胡枝子、过路黄、庐山楼梯
草、糯米团、粟米草、鱼腥草、南赤瓟等。
管理局附近有小片节节草,附近分布有泽珍珠菜、飞蛾藤、腺梗豨莶、一点红、野茼蒿、苦瓜、凤仙花、蝎子草等。
5.朱陀岭-火焰山-红庙
此段路从红庙旁实习道上山,沿火焰山山坡,到忠烈祠附近沿山坡合水线下行至藻天线公路,沿公路返回红庙。
路段海拔从400m-550m,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
乔木层有小叶栎、豹皮樟、枫香、桑树等,灌木层有木荷、檫木、隔药柃、白栎、大叶勾儿茶等。
常见草本有狗脊、紫萁、金线吊乌龟、舌叶薹草、兔儿伞、高粱泡、鳞毛蕨、日本金星蕨等。
6.红庙-青龙山-后山门-半山腰不到防火道处
此段路由于是傍晚上山,所以需要在天黑前返回住宿地,同时天气比较恶劣,下着雨,因此观察到的植物种类较少。
海拔高度围不详。
乔木层以柳杉、麻栎等为主,林下常见有阔叶箬竹、寒莓、金星蕨、庐山楼梯草、九头狮子草等。
此外此处还有华东魔芋、六角莲、荞麦叶大百合分布。
7.进山门-三里亭-七里亭-大树王-开山老殿-仙人顶-五世同堂-幻住庵-龙峰尖
此路线海拔从350m到1500m,植物种类丰富,拥有大量的古树和珍稀植物,是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的精华部分。
该路线的植被变化可以代表天目山的垂直变化。
350m到800m的低海拔的沟谷地带中,七里亭以下以人工栽培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
这个海拔围植被茂密、种类丰富,树林上层以青冈属、锥属、木荷属、楠属的植物占优势,灌木以乌饭树属、柃木属、山矾属、绣球属植物为主,针叶林以杉木林、马尾松林为主。
乔木层有榧树、枫香、银杏、青冈、紫楠、白栎、榔榆、紫穗槐等,灌木有隔药柃、江南越橘、接骨木、野鸦椿、伞形绣球、毛果珍珠花、薄叶润楠、树三加、粉团荚蒾、八角枫等,常见草本有鸭跖草、九头狮子草、庐山楼梯草等。
在七里亭旁有八角枫群落,林下伴生大片半朔苣苔。
从800m到11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有大量的古树,尤其在眠牛石、狮子口以上,有天目山典型的柳杉古树林。
树木上层以楠属、润楠属、青冈属、栎属、锥属、木子属、交让木、蓝果树、香果树、雷公鹅耳枥等植物为主,灌木以杜鹃花属、槭树属、山胡椒属、盐肤木、接骨木等植物为主。
银杏和针叶林是该海拔围的特色,分布有大面积的杉木林、金钱松林、柳杉林、松林等。
七里亭以上到大树王,乔木层有交让木、蓝果树等,灌木有接骨木、小叶青冈、短柄枹、红果钓樟等,常见草本有东南景天、橐吾、东风菜、野蓟等。
从大树王到老殿,路边乔木层以柳杉为绝对优势树种,木本植物有粉团荚蒾、臭常山、天目朴、白檀和八角枫,草本有泽珍珠菜、落新妇、细野麻等。
老殿中种有云锦杜鹃、兴安鱼鳞云杉、绣球荚蒾、枸橘,路边有接骨木和腋毛勾儿茶。
从1100m到1400m为落叶阔叶林地带,上层以短柄枹、松、天目紫茎等为主,灌木以盐肤木、四照花、绣球属的植物为主。
从老殿以上到罗盘松,路边常见木本有交让木、色木槭,草本有一把伞南星、华东唐松草、虎耳草、粉萆薢、大头橐吾、长梗黄精、山牛蒡、蟹甲草、山萝花等。
罗盘松附近有圆锥绣球,从此处到仙人顶气象台,路旁灌木有有拟宽叶胡枝子、伞形绣球,草本有盾叶莓、长叶赤瓟、蟹甲草、菝葜、东南景天、大蓟、天目续断等。
山顶附近为落叶矮林地带,木本有松、长裂萝槭、三桠乌药、大柄冬青、天目琼花、扶芳藤等,常见草本有藿香、小赤麻、一年蓬、大头橐吾、轮叶八宝、牛皮消、粉花绣线菊、东南景天、夏枯草、泽珍珠菜等。
从老殿到龙峰尖,海拔均在1100左右,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从老殿到五世同堂,路边常见艺林凤仙花、半朔苣苔、九头狮子草、细野麻等植物,木本有杜仲和交让木。
五世同堂有银杏林,金钱松林以及香果树、天目木子等珍稀植物。
从五世同堂到龙峰尖,路边常见草本有秋海棠、庐山楼梯草、赤瓟等,木本有交让木、锥栗、荚蒾、野鸦椿、山楂、四照花、小叶白辛树、短柄枹、华东野核桃、雷公鹅耳枥、青
钱柳、杉木、大柄冬青、缺萼枫香、豹皮樟、紫茎、光亮山矾、苦枥木、马银花、柿、毛果槭、天目木兰、建始槭、树三加、化香树等。
六、天目山实习拍摄植物
以下为我们小组在天目山所拍摄到的部分植物的照片,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根据《天目山植物志》,被子植物的科按照Cronquist(1981)系统,《天目山植物志》未收录的植物名参考CFH数据库。
1.飞蛾藤Porana racemosa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草质藤本,叶基部心形,圆锥花序,花冠白色漏斗形,果时萼片增大成翅状,与果一同脱落,生于山坡灌丛;2.粉团荚蒾Viburnumplicatum忍冬;Caprifoliaceae;落叶灌木,侧脉达8~14对,复伞形花序,果实先红;3.节节草Equisetumramosissim;Equisetaceae;草本,气生茎坚硬多年生,主枝有8~16条脊,主枝;4.卷丹Liliumlancifolium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茎被白色柔毛,叶腋生于山坡灌丛。
照片摄于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附近。
2.粉团荚蒾Viburnum plicatum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落叶灌木,侧脉达8~14对,复伞形花序,果实先红色后变黑色,有一条腹沟,背面有一条隆起的脊,生于山坡或沟谷灌丛中。
照片摄于开山老殿西面。
3.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木贼科Equisetaceae
草本,气生茎坚硬多年生,主枝有8~16条脊,主枝上轮生多条侧枝,孢子叶穗生于枝顶端,生于山涧或溪边石堆中。
照片摄于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附近。
4.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茎被白色柔毛,叶腋常有珠芽,花橘红色下垂,花被片侧散生紫黑色斑点,中部以上反卷,花药丁字状着生,生于山坡灌丛草地。
照片摄于朱陀岭自然村。
5.山萝花Melampyrum roseum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一年生草本,茎近四方形,苞片绿色或紫红色,由叶形向上渐变,花冠紫红色,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生于山坡灌丛及高山草丛。
照片摄于罗盘松附近。
6.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 葫芦科Cucurbitaceae
多年生攀援草本,密生黄褐色柔毛,叶心形或近圆形,雌雄异株,果实长圆形,成熟时变红色,生于山坡、沟边、路边灌丛中。
照片摄于浮玉山庄附近。
7. 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var. chinense 蔷薇科Rosaceae
多年生草本,基生叶羽状,上部叶单生三浅裂,有托叶,有副萼,雄蕊多数,瘦果分离,生于山坡草地、河边或灌丛中。
照片摄于朱陀岭自然村附近。
8.水Stachys japonica 唇形科Lamiaceae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横走根茎,叶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上部密集成穗状,苞片宿存,花冠紫红色,雄蕊4,生于沟边、塘边潮湿地。
照片摄于天天乐旁农田中。
9.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
一年生草本,基生叶莲座状,叶线状披针形,二歧聚伞花序,雄蕊3,花柱3,无花瓣,白色萼片5,生于山野路边、田埂及菜园。
照片摄于浮玉山庄附近。
10.天目琼花Viburnum opulus var. calvescen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落叶灌木,叶3裂具掌状三出脉,叶柄上有腺点,复伞形花序,果实球形红色,生于1000以上山坡溪谷阔叶矮林中。
照片摄于仙人顶附近。
11.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var. oblongifolia 透骨草科Phrymaceae
多年生草本,茎四棱,叶对生,叶片卵形,总状花序,花冠粉红色或白色,2强雄蕊,瘦果下垂棒状,生于山坡、林下。
照片摄于忠烈祠附近。
12.泽珍珠菜Lysimachia candida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常带红色,叶线状倒披针形,茎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冠管状钟形
白色,雄蕊不伸出花冠,与花瓣对生,生于水沟、湿地草地。
照片摄于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附近。
13. 睫毛牛膝菊Galinsoga ciliata 菊科Asteraceae
一年生草本,叶卵形对生,基出三脉,头状花序,缘花舌状白色,盘花管状黄色,瘦果冠毛膜片状,生于林下路边草地。
照片摄于红庙附近。
14. 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灌木,小枝、叶柄、花序被星状毛,叶两面有暗红色腺点,基部楔形,聚伞花序,花冠紫红色,花丝长近花冠两倍,果实成熟紫色,生于林缘、灌丛中。
照片摄于朱陀岭自然村。
15.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叶片宽线状基生,花橘黄色,轮三裂片下部常具“∧”红褐色斑纹,雄蕊伸出筒口,种子黑色有棱,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常栽培。
照片摄于天天乐旁农田。
16.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桔梗科Campanulaceae
多年生小草本,茎细弱常节上生根,叶披针形或线形互;
17.醉鱼草Buddlejalindleyana;Buddlejaceae;
落叶灌木,小枝四棱具翅,叶片披针形对生,聚伞花序;18.鸡屎藤Paederiascandens 茜草;Rubiaceae;缠绕藤本,揉之有臭味,茎灰褐色,叶卵形至长卵形对;
18. 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 茜草科Rubiaceae
缠绕藤本,揉之有臭味,茎灰褐色,叶卵形至长卵形对生,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冠淡紫色被白色绒毛,顶端5裂,生于山坡及溪边路旁林下灌丛中。
照片摄于忠烈祠附近。
19.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多年生草本,有腥臭味,茎节上生不定根,叶心形或宽卵形互生,叶下面紫红色,穗状花序,基部4枚花瓣状总苞片,生于阴湿地、沟边、田塍。
照片摄于浮玉山庄附近。
20.紫萼蝴蝶草Torenia violacea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一年生草本,叶片卵形对生,花形成伞形花序或叶腋单生,花冠淡黄色或白色,上唇圆形,下唇3裂,各有1枚蓝紫色斑块,生于山坡、路边、田边湿处。
照片摄于朱陀岭田垄。
21.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 荨麻科Urticaceae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生,叶卵形对生,基脉3出,雌雄异花同株,簇生叶腋,上部雄花,下部雌花,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
照片摄于浮玉山庄附近。
22.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柔弱,下部常生不定根,叶心形对生,花单生叶腋,花冠黄色,辐射钟状,雄蕊中部合生,生于路边、沟边较阴湿处。
照片摄于画眉山庄附近。
23.山橿Lindera reflexa 樟科Lauraceae
落叶灌木,小枝黄绿色,叶片卵形互生,伞形花序具短总梗,花被裂片黄色,果圆球形,成熟时鲜红色,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
照片摄于火焰山。
24.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
落叶灌木,树皮紫褐色,叶片卵形、椭圆形互生,先端骤尖或尾尖,总状花序,先叶开放,花瓣黄色4枚,雄蕊与花瓣近等长,生于山坡林中或灌丛中。
照片摄于忠烈祠附近。
25.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虎皮楠科Daphniphyllaceae
半常绿小乔木,新叶开放时老叶凋落更替,叶片长圆状椭圆形,侧脉可达12对以上,叶柄带红色,雄花序总状无花被,雌花无花萼,基部有10枚退化雄蕊,生于800m以上山坡杂木林中。
照片摄于开山老殿西。
26.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蔷薇科Rosaceae
落叶灌木,幼枝有白粉,叶片单生掌状5或7深裂,花单生枝顶端或叶腋,花瓣白色,聚合果红色球形,生于山坡疏林、灌丛。
照片摄于忠烈祠附近。
27.舌叶薹草Carex ligulata 莎草科Cyperaceae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粗壮三棱形,叶片线形宽可达10mm以上,小穗5~7,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