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含煤沉积体系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

延6期沉积体系与煤层分布特征图3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期延6沉积相图图4 延安组延6煤层厚度及埋深图(3)煤岩煤质特征A、煤岩显微组分分布特征盆地北部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煤岩显微组分特征如表3所示,从统计结果看,镜质组平均含量57.85%,半丝和丝质组平均含量39.65%,稳定组含量1.82%。

镜质体反射率变化在0.48~0.58%之间,总体来说镜质组和丝质组含量均属中等。

类煤的主要化学指标变化均较大,水分为20.97~47.4889.75%侏罗系延安组煤岩镜煤反射率(Ro)0.3%~1.0%,为褐煤~气煤。

总体煤阶北低南高,高煤级分布位于盆地南部的庆阳—吴旗—富县之间。

C、煤热演化程度及含气量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岩热演化程度图(1)构造条件延T T 宁探1宁129煤层反射N低角度单斜式向斜式高角度单斜式图5 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模式图(2)顶板岩性延安组延9煤层顶板岩性及厚度图由延安组延9煤层顶板岩性及厚度图可以看出,延9煤顶板岩性主要有泥岩和砂岩(泥质砂岩)两类,泥岩顶板分布面积约占区块总面积的3/4,砂岩顶板区占1/4弱,对于煤层气勘探而言砂岩顶板区不利于煤层气成藏,也不利于煤层气开发,泥岩顶板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有利于煤层气开发。

煤顶砂岩分布区,煤层缺失、减薄或分叉,砂岩顶板不但使煤层变薄或尖灭,甚至连煤层都不存在,更谈不上煤层气成藏,可见,煤层顶板岩性对延安组煤层气成藏具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3)水文地质条件延5―延7期水化学性质分布图延9―延10期水化学性质分布图(1)煤岩储集性能煤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内容包括扫描电镜、压汞法、铸体薄片鉴定、孔隙度测定等。

煤层割理系统是煤层甲烷从煤基质中解吸扩散出来后渗流并向井筒移动的主要通道,研究并预测割(2)煤层含气性(3)煤层气资源潜力应用体积法,对侏罗系延安组区带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埋深300~2000m 埋深内,含煤总面积8.35×104km2,煤层气总资源量8.08×1012m3。

煤矿地质地层及水文地质资料

煤矿地质地层及水文地质资料

1.1.2 位置及交通磨心坡煤矿位于重庆市北碚区N50°E,直距5km,公路运距8km,行政区划属北碚区东阳街道磨心坡村所辖,主平硐井口的平面直角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X=3305715.256Y=36352543.386H=+222.420m井口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26″北纬:29°51′39″襄渝铁路、仪(陇)北(碚)公路由南向北纵贯矿区西侧,渝遂铁路、渝武高速公路从矿井南端经过。

矿井生产的煤炭经磨心坡洗煤厂洗选后,主要经皮带走廊上襄渝铁路运达各地用户,矿区交通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磨心坡煤矿交通位置图比例尺1:200万1.1.4 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磨心坡煤矿地处华蓥山脉南段,两排近于平行的山脊(内山和外山)走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呈N25°~35°E。

总的地形是北东高、南西低,两山之间为嘉陵江组石灰岩溶蚀槽谷,山脊高一般在+600~+700m以上,最高峰位于北西部的马鞍山,标高+815.84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角麻柳湾,标高+400m,亦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415.84m,属低山地貌。

山脊两侧近于东西向的横向冲沟发育。

矿区内嘉陵江组、飞仙关组第二段、四段、长兴组及龙潭组石灰岩的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发育。

本区属溶蚀、剥蚀低山地貌。

2、气候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春秋多变,降水充沛,分配不均,空气湿润等特点。

据北碚区气象局资料,年最大降雨量1544.3mm(1981年),年最小降雨量783.2mm(199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00mm,最近10年日最大降雨量177.3mm(2003年7月19日)。

多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低气温-2.5℃(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3℃,(1951年8月15日)。

6-含煤沉积体系

6-含煤沉积体系

2024/8/2
23
湖北早二叠世梁水组煤层形态
2024/8/2
24
A
B A′
A′ A
B
B′
+140 +130 +120 +110 +100 B ′
(a)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图示
(a)-平面图;(b)、(c)-剖面图 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5-煤层底板等高线
(b)
1 3 110 5
后生变化:
指泥炭层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以后,由于构造变动、河流 冲蚀等后期地质作用所引起的煤层形态和煤 层厚度的变化。
2024/8/2
22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特征:“顶平底不平”; 往往在含煤岩系的底部或下部的煤层 煤厚变化极不规则;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突起部位 尖灭变薄,呈现超覆样式;煤层及夹石层的层理与顶板岩层平 行,在底板隆起处可见煤分层及夹石层被隔开而不连续。
(c) 2 4
2024/8/2图 4-3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
25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2、地壳不均衡沉降:
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聚煤拗陷基底沉降速度往往不平 衡,这种差异性(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裂,以及差异小振 荡运动等)可导致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在沉降速度与植 物遗体堆积速度近于一致的地段,形成较厚的煤层;其它地 段煤厚较薄。
2024/8/2
29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另外,按照国家目前有关政策,根据煤种、产状、开采方法和不 同地区的资源情况等,所规定的可采厚度的下限标准,称为最低可 采厚度。这个标准在各个国家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 时期也可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煤的需要情况而有所变动。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6号煤层沉积环境及对比研究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6号煤层沉积环境及对比研究
煤 层组 成 。 岩性 呈下 粗上 细 的组合 特征 。 岩 主要 为 砂 粗 、 、 粒 砂 岩 , 多 位 于 中下 部 , 体 厚 度 变 化 中 细 大 砂 大 , 为透 镜状 , 部岩性 较 细 , 般 为粉砂 岩 、 质 多 上 一 砂 泥岩 、 岩及少 量铝 土质 泥 岩 。1 泥 号煤 层为 不可 采煤 层 ,、 2 3号煤 层为 局部 可采煤 层 。
j 角 洲平 原水 下 沉 积体 系 的 两个 不 同旋 回 。运 用 岩 性标 志 , 性 参 数及 煤 质 特 征 可 有 效 区 分 5 6号 煤 层 , 进 行 追 物 、 并 踪对比 , 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为
关 键 词 : 原 组 上 段 煤 层 ; 积 环 境 ; 层 对 比 ; 南 矿 区 太 沉 煤 朔
组 合特 征 可分 为上 下两段 ① 下 段 主要 由 中 、 细砂 岩 、 砂 岩 、 岩 和 4号 粉 泥
煤 组 成 , 中 4号 煤 为稳 定 可 采煤 层 , 岩 以 K 、 5 其 砂 l ( 砂 岩较 为 发育 。
② 上段 主要 由砂 岩 、 泥岩 、 砂质 泥 岩和 12 3号 、、
5 6号煤 层组 成 , K 砂岩 较为 发育 。 、 K 、
12山西组 岩性 特征 _
宁武煤 田位 于 山西 陆 台的北 端 ,是祁 吕贺 山字 型前 弧 与东 翼反 射弧 的过 渡 部位 ,属 于新 华夏 系 第
三 隆起 带 中坳 陷所形 成 的雁行 斜 列 的多字 型 含煤 盆
维普资讯
第2 0卷 5期 20 0 8年 5 月
文章 编号 :64 10 (0 8 0— 0 7 0 17 — 83 20 )5 00 — 3

第9章 地质说明书

第9章 地质说明书
第9章 地质说明书与地质报告的编制
一、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地质部门为各项工程设计和管 理提供的地质预测资料。 (一)地质说明书的种类
1.建井(或基建)地质说明书 矿井基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地质依据; 根据精查勘探报告、钻孔资料,按照建井设 计与施工要求编制而成。

文字部分: (1)简要论述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2)重点说明基岩风化带、断裂破碎带、强含水 层、流砂层、不稳固岩土层、煤层、瓦斯和地温 对基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影响; (3)明确提出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③掌握区内可采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的厚度、岩性、含水性及各煤层变化的情况
④查明与老采区、小窑等的空间关系和确定防水煤 柱
4.掘进地质说明书 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施工的地质依据。 在下列情况下编制说明书: (1)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煤岩层层位不易掌握,巷 道设计要求较高的开拓和准备巷道施工之前。 (2)多煤层、构造复杂采区,主要巷道掘完后,出 现较大的构造变化,致使原采区设计要作较大的调 整,为了合理划分采区工作面,指导采区巷道施工。 编制方法基本同采区地质说明书








4水文地质 4.1采区水文地质条件 4.1.1含水层 4.1.2隔水层组 4.1.3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4.2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 4.2.1十三~十四灰、奥灰富水性 4.2.2根据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进行的底板突水性 分区 4.2.3采区十四灰、奥灰突水危险性分析 4.3采区涌水量预计 4.4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三章 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煤系地层:煤系地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含 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煤层:煤层特征,煤层分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 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以及煤质特征。 第四章 开采地质条件 煤层顶、底板特征,煤的自燃、煤尘和瓦斯等情况。 第五章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 征;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 处理情况;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矿井充 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水措施。

沉积学 知识点及试题汇总

沉积学 知识点及试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的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来说,凡不服从牛顿内磨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流速梯度变化时,流体动力粘度系数亦发生变化。

4、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之间的一个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在明渠流中,一些科技人员定义为:12/()r F v Dg =,D 为明渠流水深。

1r F >,为水浅激流的情况,1r F <为水身缓流的情况。

5、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指因温度压力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破坏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6、风化壳:指母岩风化残余物质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物理风化作用:指因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活动、水、冰及风等的破坏作用,母岩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等碎屑物质的过程。

8、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9、生物风化作用(书上无明确定义):指因生物活动或生物分泌出的有机酸的破坏作用,岩石发生机械破坏、溶解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10、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沉积的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含煤沉积体系

含煤沉积体系

二、煤 层
4、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4)煤层形态和煤厚变化的同沉积构造控制
②盆内次级隆起和拗陷所引起的煤厚变化
聚煤盆地内部往往发育次级隆起和拗陷,或次级同沉积褶皱,它们对煤层形 态和煤层厚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由于构造分异和沉积补偿之间的不同状 态,煤层的发育状况亦多种多样。
一般情况下,盆地内的次级隆起、同沉积背斜构成蓄水盆地内的浅水地带, 沼泽持续发育,出现厚煤层或聚结煤层带,煤层向拗陷部位分岔、尖灭,但也可 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盆地内的次级拗陷部位,湖沼相持续发育,而隆起部位冲积 相发育,并存在频繁的层序间断。
二、煤 层
4、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3)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 ①沉积体系和煤层厚度、形态变化特征
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障壁岛、碳酸盐台地等沉积体系等 各种成煤模式,可以确定沉积环境和煤层特征的关系。冲积扇体系是聚 煤盆地的边缘环境;河流体系可区分为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体系。 曲流河体系中,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堤后、河道间泛滥盆地和废弃河道 上;三角洲体系是由各种亚环境组成的复合体,泥炭沼泽发育于支流间 泛滥盆地、间湾和废弃的分流河道和叶体上;泻湖-障壁岛体系中,泥 炭沼泽发育于障壁后、潮汐三角洲、潮坪和泻湖填积的泥炭沼泽。
二、煤 层
单一煤层分岔为两个煤分层或独立的煤层;被很厚的非煤沉积体分 隔的两个煤层,也可合并而变成单一煤层。 煤层分岔可以表现为多种样式: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分岔是由于煤 层夹有沉积透镜体所致;如果存在若干非煤沉积透镜体,并且在区域内逐 渐分岔,可形成连续分枝型式(煤层的分岔也可以是从一个煤分层分离,
二、煤 层
4、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3)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 ②煤层分岔的主要类型

煤的形成过程

煤的形成过程

3 成煤原始物质-植物的演化史
l 蕨类、种子蕨类时期: D3~ P1。半陆生转变为陆 生的重要时期,也是第一个重要聚煤史。
l 裸子植物时期: D3~T1。海西和印支运动,陆地面 积增大,地形分化,气候改变,适应干旱气候的被 子植物繁盛。第二个重要聚煤史。
l 被子植物: K3~今。被子植物占优势,第三个重 要聚煤史。
其结果生成一种含碳氢较原来物质为多含氧较原来物质少的新物质成煤作用植物残骸的分解方式成煤作用植物残骸的分解过程原始物质过程名称与氧的关系与水的关系作用的性质陆生植物及沼泽植物高等植物全败作用氧气自由进入有水存在完全氧化无固体含碳有机物残留半败作用有少量氧气进入有水存在腐殖化固体含碳化合物腐殖土泥炭化作用开始有氧进入后来无氧开始有水存在后来没于水中先腐殖化作用后还原作用固体含碳化合物泥炭水中有机物低等植物腐败作用腐泥化作用无氧气在无死水中主要为还原作用固体富氢造成泥炭成分性质不同的影响因素一植物群落木本植物富含木质纤维素容易形成凝胶化物质多的泥炭石炭纪聚煤期形成的煤田多以富亮光型煤为主
3 成煤原始物质-植物、煤演化关系
植物的演化对煤的形成和聚积有很重要的影响: 首先,煤的形成和大量聚积始于植物出现之后。 只有植物大量的繁殖和发展,才会有聚煤作用的发生。 其次,由于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向高级的 发展和演化,聚煤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在发 生变化,成煤环境从浅海到滨海直至扩大到内陆,聚 煤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新的聚煤时期的出现,都是以新门类植物 群的出现为前提。
沼泽的形成和发育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 成煤原始物质-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
1)地貌 — 低洼的能够积水的地形和能够给植物提供 养分的土壤; 2)气候 —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气候条件; 3)水文 — 入水量(流入的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 水)>出水量(流出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蒸发量)。 2. 泥炭沼泽的发育地带 1)泥炭沼泽重要发育地带 — 滨海平原:海洋与陆地 相互作用的结果; 2)内陆有利发育泥炭沼泽的地区 — 河湖地带。

辽河东部凹陷小龙湾地区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特征

辽河东部凹陷小龙湾地区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特征

高 丽 华 等 辽 河 东部 凹 陷 小龙 湾 地 区 含 煤 地层 沉 积体 系特 征
J u n o h n o g Un v r i fSce c n c n l g o r a fS a d n ie st o in e a d Te h o o y J y
图 1 辽 河坳 陷构 造 单 元 简 图
Fi . Th k t h o t u t r fLio e d p e so g1 e s e c fs r c u e o a h e r s in
依据 岩性 、 生 物和测 井 曲线 等特征将 研究 区古 近系划 分为 房身泡 组 、 河街组 、 营组 。其 中 , 身泡 古 沙 东 房 组 下部岩性 几乎 全为 玄武岩 , 上部 为暗紫红 色泥 岩段 。沙 河街 组为 东部 凹陷沉 积 充填 的主体 , 括 沙三 段 、 包 沙二 段和 沙一段 。沙 三下亚 段 以暗色泥岩 为 主 ; 沙三 中亚段 发 育 了滨浅 湖 、 深湖 和 深湖 相 泥 岩 ; 三上 亚 半 沙
性 、 积构 造等 的分析认 为 , 究 区沙 三 上亚 段 煤 层 主要 分 布 于 三 角 洲平 原 和滨 湖 相 的 泥 炭 沼泽 中口 ( 沉 研 图 2, ) 因此 本文 主要 讨论三 角洲 和滨湖 沉积体 系特征 。
2 1 三 角 洲 相 .
三角洲是 指河 流注入 湖泊 , 在河 口浅水缓 坡带 , 由泥砂 堆 积形 成 的 , 向湖 心 突 出的似 三 角形 的碎屑 沉 积
1 地 质 背 景
辽河坳 陷位 于渤海 湾盆地 的东北 部 , 临辽 东造 山带 , 东 西接 燕 山沉 陷带 , 一个 在 前 中生 代 基底 基础 上 是 发育起 来 的 中、 生代 断陷盆 地 , 大陆裂谷 盆地 。辽 河坳 陷呈“ 凹三 凸” 新 属 三 的构造格 局 , 括东 部 凹陷 、 包 西 部 凹陷 、 民屯 凹陷及 中央 凸起 、 部 凸起 和西 部凸起 等构造 单元 , 中东部 凹陷为 - : 东走 向的狭长 洼陷 。 大 东 其 : t L 小龙 湾地 区位于东 部 凹陷东南 部 , 东部 由盆缘 断层驾 东 断层 控制 形成 陡坡 带 , 部 为驾 掌寺 断层 , 其 西 研究 区 位 于其 间 的洼陷带 ( 1 。 图 )

煤田

煤田

名词解释1凝胶化作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指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丝炭化组分。

3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游离纤维素消失,出现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并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经过这种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年轻褐煤。

这一转变所经历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4煤的变质作用:年轻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的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5希尔特定律:在底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百分之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6含煤岩系: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的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7含煤岩系类型:含煤岩系本身物质沉积属性的主要类型,即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物质表现。

8聚煤盆地: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9煤田:在同一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广大地区,虽经后期构造和侵蚀作用的分割,但基本上仍连成一片或可以追踪,常常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10聚煤作用:在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的条件下,泥炭聚集而最终形成煤矿的作用。

11聚煤规律: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使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规律性特征。

12富煤带:同一煤炭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即出现一定的古地理,古构造部位的煤层相对富集带。

13富煤中心:富煤带内煤层总厚较大的部位或聚煤作用长期持续发育的部位。

山东金桥矿区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作用

山东金桥矿区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作用

山东金桥矿区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作用贾强;吕大伟【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1(30)4【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对金桥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

将含煤地层段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

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的研究,将该区石炭-二叠系煤的聚集划分为两个聚煤阶段,即太原组的早期聚煤作用阶段和山西组的晚期聚煤作用阶段。

早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泻湖、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的聚煤作用强度明显好于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位于井田的东北隅。

晚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下降短期基准面半旋回顶部。

煤层总体表现为北东部厚、西南部薄的特点。

【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聚煤规律;金桥矿区【作者】贾强;吕大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相关文献】1.内蒙古乌尼特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规律 [J], 郭东鑫;唐书恒;郑贵强;张静平;李忠城2.内蒙古海拉尔~二连盆地群含煤地层层序和聚煤盆地类型的划分 [J], 李建伏;徐国权;张履桥;;3.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规律 [J], 王萍;牟云鹏;王小梅4.新集矿区早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划分及聚煤作用 [J], 巩伟;黄亮;吴灿灿5.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J], 姜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大沉积体系

六大沉积体系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杨加强【摘要】通过收集、整理寺湾井田钻孔资料数据和测井成果,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寺湾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z2【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作者】杨加强【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河北邯郸 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寺湾井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城西,隶属于汝阳县城关镇、上店镇和柏树乡管辖。

井田大体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5.39km,南北宽3.23km,面积17.41km2。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近南北向的冲沟发育,降水排泄便利。

汝河自西向东从井田南部流过本区,为一常年流水河流,旱季流量小,雨季流量猛增。

区内为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降雪在11月中旬以后。

风向多为北西西方向,最大风速26m/s,全年无霜期214 d。

1 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寺湾井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属河南地层综合分区中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

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含煤地层整体倾向170°~200°,倾角5°~10°,地层沉积稳定,无岩浆侵入。

1.1 石炭系太原组(C3t,一煤组)上界止于标志本区最后一次较大海侵结束的顶层灰岩或燧石岩顶面或与其层位相当的钙质泥岩顶面。

底部为滨海沼泽相的炭质泥岩夹煤层(一1、一2),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下部为浅海相含生物碎屑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中部由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及煤层(一6、一7、一8)等组成,为临滨相、障壁岛相、潟湖相及泥炭沼泽相;上部为灰黑—深灰色的含生物碎屑灰岩、燧石岩,局部相变为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灰岩中偶见生物碎屑,常混有大量不均匀分布的泥质和粉砂质,含黄铁矿散晶,为浅海相和潟湖相。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 的页片状岩石称为油页岩。

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

中国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

中国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

中国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贾宏飞;马施民;郭昌鑫【摘要】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期,在中国的南北方均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含煤地层在两地却有着显著差别,固可分为华北型和华南型两大沉积类型.本文以典型剖面为基础,从含煤地层岩性、厚度、古生物以及煤层的厚度和可采性等,分区论述华北型、华南型含煤地层的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时空展布规律【作者】贾宏飞;马施民;郭昌鑫【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0.61 概述我国二叠系的分布相当广泛,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受当时古构造和古地理的影响,我国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分布可分为华北型和华南型两大沉积类型[1]。

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高等植物第一次空前大发展阶段,同时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含煤地层普遍发育的重要地质历史时期,而二叠纪又是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以下就以典型剖面为基础,分区论述中国二叠纪含煤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的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

2 华北型含煤地层华北型含煤地层的形成始于晚石炭世,并且和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一套连续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由于华北聚煤盆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湿热气候使植物生长非常繁盛;盆内构造活动非常微弱,利于聚煤作用的持续发生和煤层的保存;陆表海的平缓地形及周期性的海水进退,为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

华北型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以山西太原为代表,自下而上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

2.1 太原组太原组岩相的总特征是南部以石灰岩为主,北部以碎屑岩为主,西部宁夏、内蒙古一带,基本上以碎屑岩和泥质岩为主。

查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与勘查报告(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

查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与勘查报告(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

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与勘查报告考试须知本试卷总分120分,及格分 72分。

考试限时120分钟,到时将自动交卷,学员不限考试次数,系统将取历次考试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

本试卷总题量15道,(判断:6题、单选:6题、多选:3题)试卷类型:固定试卷一、判断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1、煤的工艺性质是指煤在加工利用时,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和性质的单一变化。

A、对B、错正确•2、海进、海退是地层形成的主要动力过程。

A、对B、错正确•3、重矿物是指比重大于3.1的陆源碎屑矿物,如锆石、电气石、绿帘石、石榴石等。

A、对B、错正确•4、半亮煤光亮成分含量为25%-50%。

A、对B、错正确•5、详细了解岩浆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范围,初步了解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

A、对B、错正确•6、遥感技术中的信息源以航空遥感信息为主,航天遥感信息为辅。

A、对B、错正确二、单选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7、地质构造研究不能通过()完成。

A、综合分析区域性地质B、遥感资料C、研究区内个别区块D、地球物理资料正确•8、地质报告对矿产资源勘探意味着()。

A、期中总结B、最终成果C、半成品D、并不重要正确•9、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图件的分类不包括()。

A、柱状图类B、对比图类C、平面图类D、立体图类正确•10、可以利用()识别小断层。

A、电法B、磁法C、重力法D、反演地震资料正确•11、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根据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为()。

A、30%B、36%C、40%D、42%正确•12、()是确定煤化程度的最重要的方法。

A、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分析B、显微煤岩定量C、煤的反射率测定D、煤岩煤质对比正确三、多选题(每题 8 分,共 3 题,总分 24 分)•13、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研究包括()。

A、成煤沉积相B、沉积体系C、地层沉积旋回D、聚煤古地理E、结核正确•14、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的基本变量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110 5
(c) 2 4
2019/10/图26 4-3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
25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2、地壳不均衡沉降:
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聚煤拗陷基底沉降速度往往不平 衡,这种差异性(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裂,以及差异小振 荡运动等)可导致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在沉降速度与植 物遗体堆积速度近于一致的地段,形成较厚的煤层;其它地 段煤厚较薄。
另外,按照国家目前有关政策,根据煤种、产状、开采方法和不 同地区的资源情况等,所规定的可采厚度的下限标准,称为最低可 采厚度。这个标准在各个国家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 时期也可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煤的需要情况而有所变动。
2019/10/26
17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规定的一般地区煤层的最低 可采厚度标准(井下开采)详见下表。
值得指出,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膨胀的粘土岩,则容易引 起底板的隆起,轻者影响运输,重者使巷道遭到破坏。 2)基本底:俗称“老底”。通常位于直接底之下。厚度较大,岩性 常为砂岩、粉砂岩等。
2019/10/26
10
三、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石层,可将煤层分为简单 结构和复杂结构两种。
1、简单结构煤层 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出现的较稳
如果在总体相对均衡补偿的状态下, 其间发生短暂的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植 物遗体堆积速度,便形成含有夹石的 煤层。
2019/10/26
6
一、煤层的形成
3、过度补偿:当壳沉降速度 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 由于植物遗体堆积过快,造 成沼泽覆水变浅,常使植物 遗体氧化分解,不利于泥炭 的形成,甚至已形成的泥炭 也会遭受侵蚀破坏,因而只 能形成薄煤层或不能形成煤 层。
NW SE
10 5
0
250 500m
图 4垂-1直0 垂古直河古床河边床缘边的缘沉的积沉剖积剖面面图图
1—页岩; 2—粉砂岩; 3—砂岩; 4—煤层
1-页岩;(2-据粉T砂ay岩lo;r,319-8砂1)岩;4-煤层
2019/10/26
28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滨海沼泽中堆积的泥炭 遭受海水冲蚀而导致煤层厚 度变化的特点是:煤层直接 顶板常为石灰岩,煤层表面 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或槽沟; 当海水冲蚀影响范围较广, 即冲蚀比较严重,在一定范 围内煤层几乎完全缺失。
一般地区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标准(地下开采)

煤类
产状 度
炼焦用煤
非炼焦用
褐煤
<25°
0.70m 0.80m 1.50m
倾角 25°~45°
0.60m 0.70m 1.40m
>45°
0.50m 0.60m 1.30m
2019/10/26
18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煤层厚度是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 煤矿生产的需要,将煤层分为三个厚度级别:
均衡补偿时间越长,则越能形成厚煤层。
2019/10/26
5
一、煤层的形成
2、不足补偿:当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植 物遗体堆积速度时,由于植物供应不 足,沼泽覆水深度不断加大,待至水 深达一定程度,高等植物便不能生成, 使泥炭的形成失去物质来源,堆积随 之停止,在原有泥炭层之上沉积了泥、 砂等沉积物,最终成为煤层的顶板。 这种情况虽有利于泥炭层的保存,但 形成的煤层一般厚度不大。
2019/10/26
8
二、煤层的顶、底板
3)基本顶(老顶): 俗称“老顶”。一般位于直接顶 之上,有时也直接位于煤层之上,为不易垮落的坚硬岩 层,通常在煤采出后较长时间内不垮落,往往只是发生 大面积的缓慢沉降。厚度较大,岩性多为砂岩,也有石 灰岩、砂砾岩等。
应当指出,并不是所有煤层的顶板都可以分为伪顶、 直接顶和老顶,有的煤层没有伪顶,只有直接顶和老顶; 有的煤层甚至没有伪顶、直接顶,只有老顶。
一、煤层的形成
煤层是由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变而成。泥炭层的堆积主要取 决于泥炭沼泽水位的变化,而泥炭沼泽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植物遗 体堆积速度与地壳沉降速度之间的关系影响。因此,煤层的形成 也决定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均衡补偿: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堆积速
度大致相等,即两者达到相对均衡补偿状态 时,沼泽保持一定深度的积水,既利于植物 大量繁殖生产,又能使植物遗体保存下来转 化成泥炭,此时可导致泥炭层不断加大。
总含煤系数是煤系中所有煤层的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的百分
比。用下式表示:
K m 100% M
式中:K—总含煤系数,% ;m—煤层总厚度,m ;M—含煤岩系总厚度,m。
2019/10/26
2
一、含煤岩系的概念
可采含煤系数:是指煤系中所有可采煤层的总厚度与含煤 岩系总厚度的百分比。用下式表示:
Kk
2019/10/26
7
二、煤层的顶、底板
含煤岩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称为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的岩石特征、性质及厚度等,对采掘工作有着直接的影 响。
1、顶板 :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1)伪顶:指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易垮落的较薄岩层。多为炭质泥岩 或泥岩,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在采煤过程中,往往随落煤而同时 垮落。 2)直接顶:通常位于伪顶之上,有的则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由较易 垮落的一层或几层岩石组成,经常是煤采出后不久便自行跨落。厚 度一般为数米,岩性常为砂岩、泥岩及石灰岩等。
1、层状煤层:煤层呈连续层状,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且有一 定规律。在一个井田范围内全部或大部可采。
2、似层状煤层:煤层基本连续,层位比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且无 一定规律。煤层的可采面积可大于不可采面积(如藕节状煤层)或 小于不可采面积(串珠状煤层)。
3、不规则煤层:煤层层位不稳定,基本不连续,厚度变化大且无规 律可循。煤层可采面积大多小于不可采面积。常见有透镜状、扁豆 状煤层等。
此外,组成含煤岩系沉积岩的层理比较发育,常含有丰富 的植物化石,有时含有动物化石。另外,还常含有菱铁矿结 核及泥质、粉砂质等包体。
含煤岩系中除煤层外,还常伴生有其它沉积矿产,如铝土 矿、油页岩、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锰矿及磷矿等。
2019/10/26
4
第二节 煤层
煤层:是指顶、底板岩层之间所夹的一套煤与矸石层。
2019/10/26
13
四、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结核:黄铁矿、钙质、硅质、白云石质 煤核:煤层中保有植物化石的结核 植物残体:木质部、管胞、树皮 化石:珊瑚、腕足类和有孔虫
2019/10/26
14
五、煤层的形态
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的空间展布特征。根据煤层成层的连续 性、厚度变化大小及可采情况,将煤层形态分为层状、似层状和不 规则状三类:
此外,在采煤工作中,考虑开采方法,煤层厚度又可分为不同 的级别,即:
极薄煤层
0.3 ~0.5m
薄煤层
0.5~1.3 m
中厚煤层
1.3~3.5 m
厚煤层
3.5~8.0 m
特厚煤层
>8.0 m
2019/10/26
20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二)煤层厚度变化原因
煤层厚度差别较大,其变化范围从几厘米~几百米; 不同井田煤层厚度可以不同,即便同一井田同一煤层其 厚度也可能有很大变化。煤厚的变化影响采区和工作面 的划分,以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因此,有必要了解煤厚 变化原因,掌握其变化规律,正确指导采掘生产。
第六章 含煤沉积体系
概述 煤层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
2019/10/26
1
第一节 概述
一、含煤岩系的概念
含煤岩系:又称含煤建造、含煤地层或煤系等,是指在一定地
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有煤层的沉积 岩系。
不同地区含煤岩系中所含煤层的层数、厚度往往不相同,为反映
含煤岩系中含煤的程度,通常用含煤系数来表示。含煤系数又可分 为总含煤系数和可采含煤系数。
2019/10/26
12
三、煤层的结构
煤层中夹石的岩性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 炭质泥岩、粘土岩及粉砂岩,也有油页岩、石灰岩及细 砂岩等。夹石的厚度不一,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薄 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
注意:同一煤层的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仅在 不同的井田内,煤层的结构可能有变化,甚至在同一井 田内,煤层的结构也可能有变化,夹石层数有增有减, 夹石层厚度和岩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后生变化:
指泥炭层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以后,由于构造变动、河流 冲蚀等后期地质作用所引起的煤层形态和煤 层厚度的变化。
2019/10/26
22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特征:“顶平底不平”; 往往在含煤岩系的底部或下部的煤层 煤厚变化极不规则;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突起部位 尖灭变薄,呈现超覆样式;煤层及夹石层的层理与顶板岩层平 行,在底板隆起处可见煤分层及夹石层被隔开而不连续。
煤层厚度分级
级别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煤层厚度
≤1.30 1.31~3.50
>3.50
2019/10/26
19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上述所列最低可采厚度,适用于一般地区,对于缺煤省区,可 根据当地需要另行规定。如我国南方各省,煤层一般较薄,且较为 缺乏,为了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最低可采厚度可适当降低。
2019/10/26
15
2019/10/26
五、煤层的形态
(a)—藕节状 (b)—串珠状 (c)—鸡窝状 (d)—马尾状
16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一)煤层厚度:
是指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煤层结构,可分 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及可采厚度。 1)总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 2)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3)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或煤 分层厚度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