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表时间:2011-06-10T11:26:09.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春花1 褚以德2 胡文博2
[导读] 总结了近10年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王春花1 褚以德2 胡文博2(1青海大学医学院 810000;2青海省人民医院 810000)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137-02
【摘要】总结了近10年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其发生原因有瘘血栓形成、原发病的影响、血液粘稠度增高、低血压及内瘘使用不当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有积极治疗原发病、术前正确选择血管、正确使用瘘管及健康教育等。认为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及正确使用瘘管,延长内瘘寿命,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防治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血透)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直接穿刺法、深静脉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HD)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被视为HD患者的生命线[1]。如何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获得足够的血流量,避免内瘘闭塞,一直是医务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总结了近10年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内瘘闭塞的原因
1.1瘘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慢性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瘘失败的直接原因。早期为自身血管条件差,如动脉硬化、头静脉过细,以及动静脉内瘘手术时操作粗暴、损伤血管内皮、吻合时动静脉对位不良,引起血管扭曲、痉挛,术后包扎过紧压迫血管等原因引起[2]。晚期和血压低、血容量不足、超滤过多有关。
1.2原发病的影响: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狼疮性肾病、血管炎,均可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内瘘易闭塞。
1.3血液粘稠度增高:高血脂、高龄、营养不良、短期内输血、促红素(EPO)使用,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减慢引起内瘘闭塞或狭窄。
1.4 低血压:是血透后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高达78.3%[3],低血压为动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4]。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过多、低钠透析液、醋酸透析液、残留消毒剂、体外循环量过多等均可引起低血压。低血压时吻合口的血液流速减慢,透析时为达到一定的血流量被迫反复抽动,易造成血管壁损伤。而非透析时血流对血管压力减小,血管弹性回缩,管壁粘膜粘连,易引起内瘘断流或血栓形成[5]。
1.5 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成熟需4~8周[6],如过早使用,因静脉的血管薄,穿刺易引起血管壁损伤,撕裂或形成局部血肿,并影响内瘘的发育和成熟。血管壁损伤,启动凝血系统,诱发血小板血栓[7],使内瘘的使用寿命缩短。患者术后手术侧肢体缺乏功能锻炼,或术后患处包扎过紧,或在使用时于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透析后压迫时间过长等均可致内瘘闭塞。
2 防治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降血脂,控制血糖和血压,透析时准确设置脱水参数,避免过多过快超滤,HD 时严格控制干体重,加强血透中生命体征的监护,准确掌握超滤量,防止低血压休克的发生;对降压药敏感的患者,告知其透析前不服用降压药,透析中若出现高血压时,逐步降压,适当控制超滤量以不超过体重的2%为宜,30~60min测血压1次,有效防止低血压和低血容量给内瘘带来的损害;使用EPO注意检测血细胞比容,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高凝者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指导患者避免高脂食物,多食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菜籽油),多食胡萝卜素,禁止饮酒,吸烟[8]。
2.2 术前正确选择血管:术前选择好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包括血管位置、管径、供血情况,是否存在血管硬化或栓塞等因素。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或血管造影。庞慧华等报道,术前超声检查动脉流量达20ml/min者术后可很快获得满意效果 [9]。术中探查动、静脉口径有无血管壁硬化或钙化,吻合时操作轻柔,避免血管扭曲成角,尽可能结扎动、静脉分支;冬季应给手术侧腕部保温,以免血管痉挛引起血栓。
2.3 正确使用内瘘:避免过早使用内瘘: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应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以减少血管损伤。内瘘建立后,起用时间以4-8周为宜,过早使用往往容易损伤血管壁,形成血肿,缩短内瘘寿命[10]。提高穿刺技术:新建内瘘的使用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力争一次成功。穿刺角度以40°为佳[11]。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12]行穿刺操作,即当进针角度减小时,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变小,针头进入皮肤时间延长,针头进针难度大,疼痛加剧;随着进针角度增大,进入皮肤时间短,易进针且省力,但穿透血管壁的可能性亦增加。穿刺点离内瘘口至少5~6cm[13],静脉端尽量避开主干,寻找侧支穿刺,穿刺时要稳、准、快。有计划的使用内瘘,2个穿刺点之间应相距8~10cm,穿刺首选绳梯法,其次纽扣法,切忌定点法,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瘢痕[14];透析后的压迫时间以不出血即可,加压力度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若发生血肿,马上在穿刺点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h后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若发现内瘘血管震颤减弱、杂音降低或血红蛋白升高过快,及时对患者加强抗凝治疗。早期血栓行成,48h内用尿激酶溶栓[15],还可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能有效减少血栓的发生[16]。由于血栓多发生在距内瘘口5cm内的血管[17],还可外科取栓,此方法是解决内瘘闭塞的可靠方法,早期血栓(24h内)可用气囊导管取血栓再通术,对血栓已经纤维化致血管完全闭塞无法在用上述方法取栓者,可在栓塞上方重新做瘘。
2. 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护内瘘的注意事项:注意睡眠的姿势,不压迫内瘘肢体;禁止负重;禁止用内瘘侧的静脉采血、测血压、给药或补充液体;加强内瘘使用前手部锻炼,鼓励患者做内瘘侧手及手臂运动,告知患者认真进行捏球运动,以促进内瘘成熟,血流量变大。
3 小结
在肾移植尚未普及的今天,血液透析成为挽救终末期肾功能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血液通路也就成为了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指临近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的血流通路,最早由美国学者Bresia和Cimino创造,故又称为Bresia-Cimino血管瘘或Cimino血管瘘。
由于动静脉内瘘创伤小、使用时间长、感人率低,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的血管通路[18]。患者长期使用导管透析,将导致通路相关的并发症增多(如感染、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等),血流速较低,影响透析的充分性,并且影响置管后的同侧肢体建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