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民居与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的涵义可以广泛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起主导作用的“民”、“仕”、“礼”三种文化现象就对中国传统民居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民居积淀了传统的建设经验综观传统民居,无论是平原、高山、丘陵、河浜、……都有它的踪影。

不同民族的住居是在传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长期积淀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型制,反映了不同的特色。

建筑平面的组织方式适应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各有一系列简明的组织方法,小到单幢,大到聚落乃至城市,其脉络都较为清晰,其中以一定的轴线来加以铺陈。

民居具有广泛适应性,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其能恰当地选择地形,化不利为有利,从而组织成多姿多态的式样。

民居通常都很重视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在诸如天井抽风、自然采光、内部通风处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

就地取材,是民居建设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无论是石、泥、竹、木的利用,都有十分成熟的技术。

一般地说,民居的建设,建筑材料很少从外地运入,以节约经费。

二、传统民居反映了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原文是“辩十有二之名物,以相名宅,而之其厉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即知十二土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

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统指皇居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如今民居研究在建筑界风骚渐现,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代建筑开始返回古民居中寻求文脉,诗人画家走入传统村落期遇灵感,旅游部门也不甘落后,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生活体验、民俗观演、村落参观······不一而足,成为现代旅游的热门项目。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传承形式,使之能够适应当代人们的需求 和生活方式。
2
教育与研究
通过教育和研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自信 心。
3
保护与推广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包括修复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使之得到 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戏曲表演形式享誉世界。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韵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结合了身体运动和思想修养的传统武术,被认为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调和与平 衡。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 弘扬民族精神和自豪感 •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 提升艺术与文化水平 •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 吸引国内外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
文化品牌建的品牌形象,提 升企业竞争力。
2
传统文化产品创新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
传统文化文化交流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和骄傲,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本演示将 探讨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得以延续的根本,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涤荡积淀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她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中国开始了她光辉的文化之旅。

然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

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

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不断的积累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导地位。

虽然百家争鸣更能突显文化的繁荣,但是不可否认儒学确实在几千的时间里影响着华夏儿女,即使在当今的现代中国我们还恪守着许许多多传统儒学美德,她从古代就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虽然这样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但是她也使中华儿女从骨子里具有许多优良美德,以至当今无数海外友人热衷于学习我们的儒学,每年的“祭孔”大典更是学习宣传儒学的高潮,前不久的电影<<孔子>>不仅让世人加深了对孔子了解,更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儒学。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忠”“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她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传统价值观。

于是,中国人自古就“百善孝为先”“舍生取义”等古训。

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涌现着令人仰望崇敬的人物及事迹。

他们都是中华精神的代表,他们践行着中华的传统美德,用他们的精神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发达。

确实,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骨子里的传统美德,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怎会有他们舍生取义等壮举的出现呢?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走过了几千年,我们渐渐壮大,渐渐富强,成为一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民族。

我们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我们的精神是最纯粹的精神,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着我们的传统美德。

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导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解。

一、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价值观之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诲,虚心学习,并将这种传统的尊师重道精神传承下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造福社会。

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美德,提倡和谐共处和家庭和睦。

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

三、诗词文学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学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流传千年,代代相传。

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在于它们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诗词文学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灵感的源泉,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四、传统节日的文化独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比如春节,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团聚和幸福。

清明节则在提醒我们要缅怀先人,珍惜生命。

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习俗和传统音乐舞蹈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传承至今,仍然保持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五、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京剧、昆曲、书法、绘画等,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京剧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吸引着观众。

昆曲则以其婉转动听的音乐和精妙的表演艺术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瑰宝。

书法和绘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笔墨风韵和寓意丰富的艺术语言征服了无数人的心灵。

结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彰显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我们民族自豪感的来源。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篇一:选修课论文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1500字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了兴趣,然而在我读大学之前根本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些东西。

如今很高兴自己可以在大学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因为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平时少有机会能接触的这些东西。

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但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的了解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我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角度来完成这篇论文。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很遥远,和我们生活不相干,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联。

要想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他们在宣言中呼吁: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

那我们怎样去看待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比如古人对于“言”和“行”有过精辟的论述,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
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不仅是中国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它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国家的荣耀。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文化节目或参加文化活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5.赞赏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成果: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如评弹、京剧、国画、书法展览等,欣赏中华传统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艺术成果。
2.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学习中华传统手工艺、传统乐器、传统舞蹈、传统绘画、传统书法等。
3.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产品和工艺,如选择传统的服装、餐具、家居用品等。
4.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参与文化保护和推广的活动,如捐赠文物、参加文化活动等。
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套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包括诸如儒家哲学、孔孟之道、佛教、道教等传统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体育、医学、农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成分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精华,是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建筑、楹联、剪纸、陶瓷、织锦、摄影、新闻、音乐、戏剧、舞蹈等。它们为中国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

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

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高中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之我见「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

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

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

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

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

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是历史的见证和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以下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承传家族血脉、培养子女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孝道和忍让。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们对我们进行行为规范和道德引导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修身养性。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仁爱、忠诚等美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中国古代的士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和心灵的升华。

他们注重读书学习、修炼品德和礼仪,以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文化素养。

这种修养的传统仍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和谐与平衡。

中国人崇尚阴阳五行的观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

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确切的体现,可以看到生活中许多节日和仪式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上,推崇着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了勤劳勇敢的精神。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劳动和奋斗的传统故事,如《岳飞传》、《孟子》等,都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文化中崇尚勤劳和勇敢,认为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勇敢可以克服困难。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高度肯定和推崇。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经济和公平正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诚信、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之我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它起源于盘古,所谓“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一是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越来越广泛,包括宗教哲学(儒道佛)、传统节日、传统文学、琴棋书画、民间工艺、传统音乐、戏曲等,总之,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

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

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

《论语。

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具有多民族内向凝聚力,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

《诗经。

小雅北山》中就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清史稿。

陶彝传》中:“普天率士,欢欣鼓舞。

”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历代王朝总是以大国自居,并不重视在海洋的发展,在清朝时更是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

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一)小宥
众所周知,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鬼节。

在这个节日里,生者写符包,烧纸钱,放鞭炮,以缅怀先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中国人都开始遗忘这个节日。

就拿写符包来说吧,当下的年轻人,有几个会写呢?大多数人家都是由老一辈的人来写。

说句不吉利的话,当老一辈的离我们而去,那我们该拿它怎么办,不过了?不可能。

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人来传承,如果你真的有心,不要一小时,就能学会怎么写。

关键在于你肯不肯花这一小时的时间去学。

据我了解,没有几个人愿意。

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失去一个节日,不,是一类文化。

老祖宗历经千辛,留给我们一笔灿烂的文化遗产,而我们,非但没好好继承,还将其遗忘在田野,这是一件多么辛酸的事。

由于青年人的不重视,我国有多少文化遗产正在遗失。

前几年朝鲜跟我们争端午节的所有权,去年日本跟我们争钓鱼岛等等,从这一系列的事端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国家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而这都是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漠视中体现出的。

华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灿烂的文化遗产令其它国家歆羡不已。

然而,华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文化遗产遗失最严重的国家。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认真地将本土文化继承下去,这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最好礼物。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故国,亦是华夏人的尊严。

我们都不希望子孙因为我们的漠视,而去争文化遗产权,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耻辱。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跨足数千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珍宝。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它代表了我们的传统道德观、精神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最闪耀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道德观。

中国古代的贤达们,从孔子到墨子,都对道德规范有着极高的重视和不断探究。

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口碑特别好,给人一种感觉是非常崇高、正直的。

比如《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教育思想和“和为贵”、“忠诚正直”等价值观念,代表了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让我们更加热爱人民,尊重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着非常深厚的宗教信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信仰信仰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信仰是儒、道、佛三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核心,强调个人修养的力量,提倡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道教强调个人内在的修养和自然界的和谐与均衡,佛教讲究“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因缘而生,讲求心灵的清净、舍取和悟透的境界。

这些宗教信仰大大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使我们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还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从唐卡画、书法、诗歌等传统艺术形式,到茶道、音乐、剧场等传统文化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创作方面有着优美的表现,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的诗词、曲艺和戏剧,以反映民生历史为主题,表现人伦情感和美好愿望,突出艺术审美的内涵,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铸造出的丰富文化积淀与智慧之光。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和智慧。

本文从历史传承、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意义、传播与发展、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在个人层面,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魅力,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好这份宝贵遗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意义、传播与发展、保护与传承、启示、思考、总结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凝聚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为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自豪感。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理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只有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自古至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华夏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个历经沧桑,不断吸收外来文化,逐渐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文化传统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

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

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引导语:我国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传统文化之我见的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一现在不少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淡漠了。

传统节日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情感追求。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都有着凭吊屈原的主题。

人们怀念屈原实际是在传递着爱国精神的火炬。

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这都反映了我们民族重团圆、重亲情、重和谐的情感追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深入的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另外我们应该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

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梦中的伊人,她美丽着,微笑着,深思着……回到源头,走进古典,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

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传统文化让我们快乐,传统文化让我们高尚,传统文化让我们有了内涵。

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和进行创造性转化。

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总之,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我们在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殿堂之基,净化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之我见作文二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骚》,《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游行,在那次的游行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我对于每一方面的认识都是皮毛,说的不是太精妙,只是浅浅的谈一下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共勉。

首先,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就谈谈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我认为,第一:文化继承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呢?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有作用有价值。

什么价值呢?有引起回忆、引起思考的价值,对于我国的时代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国人的文化涵养增强有较大的作用等等。

但是,这有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化会有这样的作用呢?我们常说的“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是否还适用?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当我们“去其糟粕”的时候总是站在当代人的位置上思考的,试想每一个时代文化需求又怎么会完全一样的呢,如果我们每一个时代都去掉一点,那最后留给我们后代的还剩下什么呢?我们如果让他们只能拿着照片或者书籍资料来回忆我们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悲。

不久前,就有一个报道说“用尿液煮鸡蛋列入文遗产”。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曾经被人们忘却的习惯也会有一定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物件。

当我们身边的老建筑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文化遗产中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

当我们身边的传统文艺逐渐缺少继承人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当我们身边的老习惯慢慢被遗忘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内容逐年增加。

为什么我们都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为什么在他们快要消失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珍贵?因此,为了让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的丰富,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一切。

其次,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并以此来提升国际影响力、把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复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文化恶搞、崇尚外国节日以及还有一些学者为了出名和参看率肆意的而已批评古之贤人等等这类的问题,给传统文化的发展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304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产生于漫长古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和文明的象征,也曾是滋育和产生我们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沃土。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决不能搞“成王败寇”那一套。

——前言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后,我有以下几个问题不解,去图书馆查询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资料以后,得到了以下答案,请老师斧正。

1. 何谓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演进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

春秋战国之后,名、墨、纵横等诸家的社会存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没有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陆续退出历史的舞台。

汉代以后,儒、道、武、阴阳、农、科、文学都有所发展,墨家的社会地位被佛教所代替。

历经千百年,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如何?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近年学术界认为有一万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的摇篮里孕育产生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唯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没有出现过断层额古典文化。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列,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之一。

3.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夏商周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生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期;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盛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转型期。

——《中国传统文化》季羡林顾问4.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特有地理环境——疆域辽阔,外部封闭性和相对隔绝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传统农耕经济,重农抑商;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政治结构——宗法制,君主专制。

5.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崇尚道德的伦理观;家族本位的宗法观;求实务本的农业观;推尊入世的处事观;融情于景的文学观;强调统一的政治观;多元统一的民族观。

中国文化之我见作文

中国文化之我见作文

中国文化之我见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文化可厉害啦!
中国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

比如说汉字,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字,多有趣呀!像“日”字,看起来就像天上挂着的那个太阳。

还有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读起来,春天的美景好像就在眼前。

过年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呢!一家人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红红火火的。

我最喜欢放烟花啦,“砰”的一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漂亮极了!
还有咱们的传统美食,饺子。

过年吃饺子,那叫一个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说说笑笑,可热闹啦。

中国文化真是又有趣又美好,咱们都要好好了解它,喜欢它!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

像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还会赛龙舟。

我听说啊,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大诗人。

还有武术,那些叔叔阿姨们打拳的样子可威风啦!一招一式,又有力又帅气。

再说说京剧,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妆,唱着好听的戏。

中国文化就像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我们要去欣赏它,爱护它,让它一直开得鲜艳、漂亮!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喜欢我们的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学术界也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有些论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只取其一而不取其二,忽视了传统文化是一与多的统一,这就难免陷入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境地。

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对何为“精髓”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二是因为有些论者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宏论。

究竟应该本着怎样的学理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怎样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准不全,势必影响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继承、弘扬与发展。

因此,本文撒开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流派之争不谈,仅对传统文化精髓之理解及其内涵进行概述,以期抛砖引玉。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拥有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具备着育人的功能。

正是因为这样,《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文课增加诗词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

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国人的视线又一次聚焦到“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来。

在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业等行业应用于经营管理中。

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必须奉行科学健康的“扬弃”态度。

对积极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必须大力加以倡导、继承和发展,让其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并以新的时代内容补充、完善其具体内容。

对于那些腐朽落后消极的传统文化,则毫不留情地加以抛弃。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科学技艺层面的传统文化,由于其日显经济价值,因此,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文化自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对待伦理价值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态度,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做更多的实际工作,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魅力。

其次,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必须坚
定不移地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另一种是以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前一种情况有两种表现,一是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一切都是传统的好,要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回归到“真正的传统”,即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回到古装戏里去;二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起源于农耕时代的封建文化,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是没落的文化,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文化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流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文化具有普适性的一面,即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并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终还是倒向了文化虚无主义。

第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应当吸取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

在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提倡一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君子文化。

在选人用人上吸取尚贤文化的思想精华,真正使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得到提拨和重用。

这样才能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为政者来说,应当始终坚持做到“亲君子,远小人”。

要做到这点,我们有必要加强耻感文化的建设,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武装人们的心灵。

因为,君子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无疑有助于人们真正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境界,但耻感文化的建设则是一种“精神法”的建设,它有助于推进人们行为的道德自律。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人在传统文化面前真的可以做到各取所需。

但是,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等等,直接决定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

在这方面,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历史就会如何对待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要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体验和检验。

进一步发掘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