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7-18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2. 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把握宏观经济走势,预测经济发展方向。
只有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指导。
3.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循环波动理论:研究经济短期内部波动的原因和机制。
•金融与货币理论:研究货币供给、利率、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运行。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不同国家经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有哪些?宏观经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
•外部需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人口变化: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对经济有影响。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起重要作用。
5. 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的工具和手段。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调整税收来影响经济。
•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就业政策:通过刺激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率。
•经济结构调整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扶持特定行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6. 宏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宏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府决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结果制定经济政策。
•企业决策:企业根据宏观经济环境来制定经营策略。
•投资决策:个人和机构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决定投资方向。
•货币政策制定:央行根据宏观经济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总体现象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物资供求关系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即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2:GDP的定义是什么?它的计算方法有哪些?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通过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
•产出法:根据产品的产出量和售价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产业增加值、商品增值税和净关税三个部分。
产业增加值是国内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增加的价值,商品增值税是销售商品过程中增加的税费,净关税是进口商品关税减去出口商品的关税。
•收入法:根据国民收入的构成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因素。
•支出法:通过对整体需求的衡量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问题3: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的贬值,影响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过高导致价格上涨。
当居民收入增加,需求上升,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上升,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将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货币发行过多:当国家通过货币发行扩大经济增长,而没有相应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4.供给不足:当出现自然灾害、生产能力下降或政策限制等因素,会导致供给不足,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问题4:什么是经济增长?有哪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1.如何理解“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答: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决定,而市场又是通过价格信号来指导资源配置的。
生产者按照价格信号决定生产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生产,消费者按照价格信号决定消费多少和消费什么,而劳动者按照价格信号(工资)决定提供多少劳动以及接受多少教育等。
价格作为信号实际上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动机,因此,只要价格存在着变动的可能性,人们的利益从而社会福利就存在着提高的可能性。
当价格不再变化从而达到均衡时,意味着人们的利益都得到了极大化,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也随之提高。
因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2.市场失灵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按照微观经济理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如果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某些条件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那么自由市场均衡将背离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市场失灵。
因此,市场失灵产生的根源是达到完全竞争的某一或某些前提条件不成立,具体而言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势力、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3.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为什么说政府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答:(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有许多经济职能,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促进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则在于维持经济公平。
为促进经济效率,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由私人经营,但政府监督其产品定价,不使其有太多的垄断利润。
②对于经济的外部性,政府可对制造外部成本者课税,或主动加以监督;对产生外部利益者予以补贴,其目的均在使外部效果内部化,以提高经济效率。
③关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对全民福利有重大影响的公共物品,政府应设法充分提供。
至于经营则以课税或使用者付费的方式筹措,以达到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的目的。
④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融资、减轻税负以及技术指导等措施,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成本与困难。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和总体经济变量的学科,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参考:问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问题2:通货膨胀是什么?答案: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
问题3:什么是失业率?答案: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问题4:经济增长率如何计算?答案:经济增长率通常通过计算两个时期GDP的百分比变化来确定。
公式为:经济增长率 = [(GDPt - GDPt-1) / GDPt-1] * 100%,其中GDPt是当前时期的GDP,GDPt-1是前一时期的GDP。
问题5:什么是财政政策?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其他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它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问题6: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问题7:什么是经济周期?答案: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的循环过程。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问题8:什么是货币乘数?答案:货币乘数是指银行系统在存款准备金率约束下,将初始存款放大为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它反映了银行信贷创造过程的放大效应。
问题9:什么是贸易平衡?答案: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如果进口大于出口,称为贸易逆差。
问题10:什么是资本流动?答案: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份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部份习题答案第一章一、答:宏观经济学识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主体作为考察对象,它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阻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家所关切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加的经济因素,什么缘故会显现通货膨胀,失业的存在和自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缘故,一国经济什么缘故会显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全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阻碍一国经济运行的。
宏观经济学以标准与实证的方式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量经济问题。
总量问题包括一个国家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一国国民收入与就业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价钱总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国民收入在长期增加趋势中什么缘故会显现周期性波动,等等。
二、答: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一样能够从4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国民产出,就业状况,价钱转变和对外贸易。
(1)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绩最终是以一国的国民产出水平,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加速度为标志。
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固,均衡的增加是一国宏观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
(2)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第二个目标。
就业水平与产出水平紧密相关,高产出意味着高就业,即人们能够较容易地寻觅到自己情愿同意的报酬水平的工作职位。
政府一样将高就业与低非志愿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
(3)维持价钱总水平的稳固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目标。
价钱总水平也与国民产出有较高的相关度。
国民产出增加过快,容易刺激物价的上升,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国民产出增加过慢,会减少人们的购买力,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
因此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是高产出与低通胀相对应的经济格局。
(4)宏观经济的第四个目标涉及到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与别国的经济关系包括商品及劳务的入口与出口,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等。
因此维持汇率的稳固和入口大致的平稳是各国对外经济方面力求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IS—LM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IS—LM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很多优点:一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究竟来自何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
如果属于前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IS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如果属于后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LM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
二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使用的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如果是财政政策,必然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是货币政策,必然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增加货币的扩张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1-12章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17.宏观第十七章-思考题答案详解
17.宏观第十七章-思考题答案详解第十七章思考题解析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A2、D3、A4、C5、A 6、C 7、C 8、D 9、B10、A 11、B 12、A 13、B 14、D 15、D16、A 17、C 18、D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或历年考研真题1、表示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的图像叫做总需求曲线。
2、财富效应(The Wealth Effect)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
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
3、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4、答: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23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7、答: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
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8、答:上述说法没有问题,价格上升往往和总需求充足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希望看到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这句话是说,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会上升,导致厂商的收入增加,利润增加,就会扩大生产,导致就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我们有时希望看到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但总需求曲线又告诉我们,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总需求量的减少。
这句话是说价格变动的财富效应,当价格上升时,会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进而减少需求。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题计算)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2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 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1-3)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宏观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是个体经济行为。
B.不同的研究主题:宏观是资源利用,甚至是充分就业;微观是从资源配置到效用最大化的最后阶段。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的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是真实变量,通货膨胀是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二者的区别在于:(1)GDP是一个区域概念,GNP是一个国家概念;(2)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国公民的总收入,无论其收入来自国内还是国外;GDP衡量一个国家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无论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1. 为什么GDP 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 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
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正如收入流量循环图所显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是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流量的、可以相互替代的、均等的两种方法。
2.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
,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CPI 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
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
CPI 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
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
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
3. 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以u 代表失业率,则有:%100⨯=L Uu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4. 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
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7-18章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
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美元兑换100日元。
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
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美元兑换150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00日元,然后将300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美元。
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美元兑换50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美元向美联储购买100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
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3.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 =A-my 。
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A 增加时,I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y =c +i +g +(X -M ) (1) c =α+β y (2) i =e -d r (3) g =g 0 (4) X =A -my (5) M =M 0 (6)将式(2)至式(6)分别代入式(1),经整理有y =α+e +g 0+A -M 01-β+m -dr1-β+m(7)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IS 曲线的代数方程。
十八章课后题答案
第十八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P636 )1.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参看课本P607-608。
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流动性不足或变换工作的困难而产生的失业。
这种失业通常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就业信息,加强劳动力流动性管理等措施来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通常是长期性的,所造成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经济在任何时期中都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就是说经济在任何情况下的失业率都不会为零。
通常认为,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时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1)自然失业率有三种定义:第一种是按照劳动力市场均衡下的定义,即当货币工资可以灵活变动时,由劳动供求自发力量充分发挥作用时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所具有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第二种是按照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下的定义,即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所具有的失业率,用公式表示就是π=-ε(u-uf)。
第三种定义是按照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的定义,即当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所具有的失业率,或当经济的通货膨胀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所具有的失业率,用公式表示就是π-πe=-ε(u-uf)。
注意:如果有考试的时候出此概念,答其中的一个定义即可,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按第一种定义来答,或按课本P542和P608的定义来答。
(2)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很多,因为自然失业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构成,所以凡是影响这两种失业的因素都影响自然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经济增长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考研)解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的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虽然高数值的增长率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单纯的高增长率并不能代表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存在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
如伴随经济增长出现的失业和两极分化的无情增长、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无未来增长、非民主和专制的无声增长、只注重物质追求而忽略精神生活的无传统文化的增长。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以通过增长核算方法来认识,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另外制度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北京理工大学考研)解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Δk=sy-(n+δ)k这, 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δ)k项,其中( n+δ)k 项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 n+δ)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这一公式可写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1) 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总产出;(2) 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量增加;(3)降低人口出生率。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AD-AS模型第17章
宏观生产函数
假定劳动用N表示,并将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也被认为固定不变。
N*
Y*
01
03
02
潜在就业量
潜在(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三、劳动市场理论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由于各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的假定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劳动工资有无刚性),从而有几条不同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1
2
(二)AS曲线的分类
根据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需时间的长短,AS曲线分为三种: ==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垂直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短期):水平 ==常规总供给曲线(短期):向右上方倾斜
外贸效应: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购买 ( ) ,中国出口需求 ( ) ;同时,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相对 ( ) ,购买外国商品() ,使得进口() 。两项相加,中国净出口 ( ) ,进而总需求量 ( ) 。
P投资 AD
P↑→C AD
PNX AD
P AD (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
假设:Keynes 主义者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具有刚性,完全不能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因时间太短而不能进行
01
原因: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03
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
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美元兑换100日元。
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
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美元兑换150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00日元,然后将300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美元。
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美元兑换50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美元向美联储购买100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
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3.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 =A-my 。
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A 增加时,I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y =c +i +g +(X -M ) (1) c =α+β y (2) i =e -d r (3) g =g 0 (4) X =A -my (5) M =M 0 (6)将式(2)至式(6)分别代入式(1),经整理有y =α+e +g 0+A -M 01-β+m -dr1-β+m(7)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IS 曲线的代数方程。
式(7)表示均衡产出y 与利率r 成线性关系,式(7)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直线的截距项,等号右边第二项中的-d1-β+m 为直线的斜率项。
据此可知,m 变大时,会使IS 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使IS 曲线变得更陡峭。
而A 增加时,会使IS 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4.结合(教材)第十二章的有关内容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y =c +i +g +x -m c =a +by m =m 0+βy其中i ,g ,x ,m 0为常数,b 为边际消费倾向,β为边际进口倾向。
则y =11+β-b()a -m 0+i +g +x所以得 k g =d y d g =11+β-b上式即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5.完全资本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解答: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出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
这意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
小国模型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
大国模型中的“大国”则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
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决定。
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
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会越低。
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
6.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解答: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小国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
特别是,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该国的利率r 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w ,即r =rw 。
原因如下:该国居民不会以任何高于rw 的利率借贷,因为他们总可以以rw 的利率从国外得到贷款。
同样,该国居民也不必以低于rw 的利率放贷,因为他们总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而获得rw 的收益率。
7.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解答: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一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LM*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图18—1所示。
图18—1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
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
8.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解答: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上,这种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8—2所示。
图18—2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IS*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考研)解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的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虽然高数值的增长率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单纯的高增长率并不能代表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存在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
如 伴随经济增长出现的失业和两极分化的无情增长、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无未来增长、非民主和专制的无声增长、只注重物质追求而忽略精神生活的无传统文化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解答: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以通过增长核算方法来认识,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另外制度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北京理工大学考研)解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Δk=sy-(n+δ)k,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δ)k 项,其中(n+δ)k 项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这一公式可写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1)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总产出;(2)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量增加;(3)降低人口出生率。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比方说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 至达到新的均衡状态为止。
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解答:(1)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2)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提高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因为在新的稳态点上,k=K/N 和y=Y/N 固定,产量增长率仍然等于人口增长率,又因为人口增长率上升,所以稳态时的总产量也上升了。
6.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 由于NYy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 Lny =lnY –lnN, 两边同时对t 求导:Ndt/dN Y dt /dY y dt /dy -=,有 y Y N g g g =-,其中y g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Y g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N g 为人口增长率。
上式说明,人均产量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
7. 简述资本的黄金律水平8.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 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解答:(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 ,将s=0.3,n=0.03代入得:0.3(2k-0.5k 2)=0.03k 解得k=3.8。
(2) 本题中没有折旧,所以按照资本的黄金律水平的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 ,于是有2-k=0.03,解得k=1.97。
9.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k 。
如果储蓄率为28%,人均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 解: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稳态均衡的条件为sy=(n+g+δ)k根据题意28%k =(1%+2%+4%)k k=16 从而 y=4当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时,10%k =(4%+2%+4%)k k=1 y=110.已知资本增长率g k =2%,劳动增长率g l =0.8%,产出增长率g y =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0.2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解答:由题意,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0.25,则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β=1-α=1-0.25=0.75。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α×gk+β×g l =0.25×2%+0.75×0.8%=1.1%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已知为 3.1%,两者的差额即为由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