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3、谁能把题目读好?(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
“媚”读去声,“媪”读“ǎo”,“剥”读“bāo”.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诗词全文及其注释。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清平乐·村居》。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重音。
(2)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学生自主背诵诗词,教师巡回指导。
3. 词语解释与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如“茅屋”、“小溪”、“青草”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如“田园风光”、“安宁宁静”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意境与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诗词结构与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如首句、颔联、颈联、尾联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诗词中的景象和情感。
大班语言清平乐村居教案8篇
大班语言清平乐村居教案8篇凭借准备好教案,可以更好地依照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有合理改善,教案是我们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你会写好教案吗?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语言清平乐村居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清平乐村居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
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
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
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
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
提示:平舌音的字:散、醉翘舌音的字:趁、纸后鼻音的字:莺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2)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3)齐读上半句。
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背诵《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 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2. 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3. 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 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关注农村发展。
教学重点:一、诗文背诵与理解;二、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三、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一、诗中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二、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教学准备:一、教师课件;二、参考资料: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三、诗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分享学习心得;2. 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及其作者辛弃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2. 学生通过参考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2. 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3. 讲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2. 学生进行诗句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关注农村发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诗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2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
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
(课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出示全词: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强调停顿,齐读)(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
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
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
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
“送给他哪个词?”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2.2 诗词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3 诗词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词中古代农村生活的理解;3.2 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清平乐·村居》;4.2 参考资料关于诗词的解读;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清平乐·村居》;(2)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韵律。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词的心得。
5.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5.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5.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2)结合诗词内容,写一篇关于作者情感的小短文。
六、教学策略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6.2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6.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评价方式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7.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7.3 诗词背诵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背诵熟练程度。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
谈谈你的感受。
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
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1、指导朗读。
(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3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补充课题,生读题。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7篇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7篇清平乐村居。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作为一位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
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课件教案篇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分析与描绘。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及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平乐·村居》。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村居”在诗词中通常表现哪些景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
(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清平乐·村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
3. 推荐一本关于古典诗词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内容和个人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近村居”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村居》教学设计15篇经典
《村居》教学设计15篇经典《村居》教学设计1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
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
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
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
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
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
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
《清平乐村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会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热身 (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兴趣和想象力。
Step 2 作者背景介绍 (10分钟)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及其特点,介绍诗人约翰·福克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Step 3 课文阅读与理解 (20分钟)1.分段朗读《清平乐村居》,学生跟读,重点标注生词和重点词句。
2.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Step 4 修辞手法分析 (20分钟)1.讲解诗歌中出现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找出诗歌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Step 5 意象解读 (20分钟)1.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如自然景色、村庄生活等。
2.分析意象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Step 6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清平乐村居》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让学生谈谈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和联想。
Step 7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总结课上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
拓展阅读其他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诗歌作品,并对比分析。
五、课后作业1.默写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学会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通过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和讨论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清平乐村居》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色彩,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意象。
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 教学内容呈现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清平乐村居》的内容,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境,让学生体会古代文学的美感和情感。
3. 学生互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看法。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清平乐村居》中的情感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5.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意象,探讨作者运用文学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技巧,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
6.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课堂内容,让学生整理自己对《清平乐村居》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环节设计1. 情感热身通过播放美妙的音乐,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2. 重难点突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清平乐村居》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3. 艺术欣赏安排学生欣赏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让他们感受古代文学与艺术的结合之美。
4. 学习实践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对古代文学的认识,提倡用文学语言表达内心情感。
四、教学评价设立小组讨论、个人表演等形式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其对古代文学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学问。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根底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奇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预备]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这幅图就是依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留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4、检查: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连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沟通、理解:(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学问,“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快乐,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10、过渡: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
固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
(相机板书)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风光,聊谈天。
感觉怎么样?4、齐读课文。
5、展现画面。
理清挨次。
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7、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
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沟通文章。
9、总结:就让我们永久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爽安静的词吧!齐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重点难点: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
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艳情词。
)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
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师指名读。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1. 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效果。
(读对读通)2.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老师对照正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⑴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⑵理解上述词语。
⑶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1、学习上片四行:⑴学生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⑶小结。
⑷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⑴指名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
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
“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⑶小结。
⑷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⑴各人自练。
⑵同座位互讲。
⑶指名讲说。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自然美和家庭亲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2. 诗词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清平乐·村居》,并帮助学生背诵诗词。
3. 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诗词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2)帮助学生背诵诗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记忆。
3. 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形式美;(2)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3)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诗词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的准确性。
五、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清平乐·村居》与其他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清平乐·村居》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1. 辛弃疾简介:提供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
2. 《清平乐·村居》原文:提供诗词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1.从儿童出发,在文化的视野下,引导儿童漫步诗词王国,“让学”于生,以生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2.诗词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抒情艺术,品读诗词应从形象入手,从意境入手,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把握诗词韵感,体会诗词美感,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初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4.初步感受品读诗歌,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学习遣词造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文字、图片、音乐)学生准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诗词激趣,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特殊的诗歌(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谈“村居”。
注意书写:“清、村”左窄右宽,“平、乐”注意左右对称,“居”把“古”向外写写,字成梯形)。
重点引导读好“村居”,说说“村居”在你头脑中的印象。
3. 初读正音。
4. 体会节奏。
5. 比较诗词特点。
二、诗、画结合,理解意境。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结合书中的插图,边默读边想象,你读懂了什么?2.其中,哪一幅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1)童趣图“卧”: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可以和“躺、坐、趴”等字比较。
引导读出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
无赖:可爱、顽皮的意思,对小儿的爱称(古今词义的差别)指名读(板书:趣)(2)乐趣图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这两位儿子的?(勤劳、孝顺、能干)(3)情趣图主人公是:翁媪(书写:翁,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吴音:是指中国吴地的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文中指江西上饶地区吴方言。
讲解“媚”:眉——媚——相媚好——亲热地交谈什么?引导想象老爷爷和老婆婆会说些什么,聊些什么?指名读(这对老夫妻多会享受生活的情调啊,板书:情)(4)清趣图低小:体会生活不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还记得吗?(师生接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简介词牌: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的题目。
]
2.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请看(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词人是怎样描绘的呢?请打开书本。
二、学习课文:
(一)1.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首词学好。
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得好,请给同桌打上,如果还需要多练习,请给他打上▲,并指出哪儿有问题。
3.得的同学请举手。
好,请你读;再请位同学。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学请举手。
(让老师听听你的信心!)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1.书读得真棒,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信心。
相信你们下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2.自由读课文,讨论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读书使人快乐,因为我们从读书中获得了新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也有了收获,讲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谁给他解疑答问。
4.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一说上片或下片的含义?
(三)1.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户们那合适安宁的生活刻画的活灵活现。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
读着,我仿佛看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生评齐读)
3.的确,这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恰似那美丽的桃花源,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了向往!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画面来编个故事吗?可以是图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图。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试试看!(先小组练说再交流)。
三、总结:
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地结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词人辛弃疾是如此的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你可以看着书读,还可以闭上眼睛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恬静安谧的农村风光吧!
四、拓展:
美丽的农村风光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时期的农村美景,老师这儿有一首名为《村居》的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同学们,你们品读品读,感受一下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清平乐·村居》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醉:陶醉;纸鸢(yuān):风筝>]
板书:
农村秀丽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农户安宁
溧阳市绸缪中心小学马忠
二〇〇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注:本课为别桥学区级公开课)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揭示课题时可告诉学生,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乐要读yue,不读le,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范读这首词,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并感知这首词的读法。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媚读去声,媪读ao,剥读bao。
学生读对、读通词的句子后,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词句上。
有些词语可以让学生联系句子,或结合生活实际自己体会。
在朗读上片时,要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出这首词勾画的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环境多么清新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对正在聊天的老人又是多么悠闲自得。
指导朗读下片,要让学生抓住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边读边体会词的意境。
尤其是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
[
指导朗读全词时,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看图,结合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想象词作者所描绘的生机勃
勃、和平安宁、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图景,读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个教学,教者抓住了词所表达的特有的意境,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